骨灰塔结构图入塔好还是地宫好

15年前“地宫”打开被有意留了入口 南京“灵谷塔”地下到底藏了什么?
作者:贺景璇 张可
  工作人员在塔基上打开出入口。  灵谷塔地下室内部空间。  这就是灵谷塔的“主心骨”。  地下室混凝土上生出钟乳石。  随着南京牛首山供奉佛顶舍利地宫的建成和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千年地宫的展示开放,“宝塔地宫”成为近来的热门话题。  紫上的灵谷塔是南京著名的民国建筑,鲜为人知的是,灵谷塔的塔基部位是中空的。前天,文物部门将灵谷塔塔基打开准备整修,扬子晚报记者也跟随工作人员,进入塔下这间神秘的“地下室”一探究竟。  工作人员并未在地下室内找到特殊的物件,但有观点认为,不能就此断定灵谷塔塔基内空空如也,因为“在重要的建筑内暗藏一些纪念物,是民国时期的一个习惯。” 实习生 贺景璇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可 文/摄  未解之谜  灵谷塔地下室有啥 80年来还没人知道“灵谷塔”因坐落于灵谷寺而得名,这是南京人口中的“俗称”,它的本名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主要纪念北伐战争中牺牲的将士。  八面九层的灵谷塔,由钢筋混凝土及苏州金山花岗石建造,是阵亡将士公墓建筑群中一个重要部分。据《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报告》记载,在率师北伐、建都南京、统一告成后,1928年国民政府“拟搜集阵亡将士骸骨,建筑公墓,安慰忠魂”。在公墓建筑群中,纪念塔耗资最多,造价35.5万元,历时4年多,于1935年建成。  前天的南京天色晦暗、细雨阵阵,紫金山更是笼罩在一片雾霭中。上午9点,灵谷寺景区里除了几名晨练市民,还看不到游客。中山陵园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和文物志愿者王老先生在灵谷塔下碰头,王老先生的父亲是民国时“总理陵园卫队”的成员。这一天,作为中山陵“守护者”后代的他受邀来到现场,见证塔基打开的时刻。  王老先生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关于灵谷塔的文献资料不少,但对于位于塔基的地下室,却只字不提。2000年前后,管理局工作人员曾打开过一次塔基,在当时的开口入口处,存放了一些用于中山陵建筑修缮的蓝色琉璃砖瓦。“不过当时工作人员没有再往里走,所以整个地下室多大、里面有什么,还没人知道。”  探秘“地宫”  从15年前留下的“小门”进去  15年前那一次打开塔基后,工作人员用水泥、砖块将入口封堵。环顾塔基,封堵位置的外观、颜色很容易识别。“这次进塔,还是从这个"门"进去。”工作人员说。  “咚、咚……”工作人员挥舞着铁锤,敲打在“门”上,砖块逐渐脱落。很明显,当时封门有意留下了出口,砖块砌得很“薄”,只有30厘米厚,不及其他部位的一半。在铁锤的敲打下,显得脆弱柔软。  不消10分钟,工作人员敲出了一个约1米见方的“入口”。打开一瞬,脑袋探进去,就能感到里面散发着潮湿阴冷的味道。伸手进去,五指全部消失在黑暗中。一名工作人员把大功率的“太阳灯”绑在一根木棍上,先一步钻进去。王老先生与扬子晚报记者紧跟其后。太阳灯只能照亮一角,随着角度转动,原先照亮的地方迅速变回一片漆黑。  巨型圆柱是灵谷塔“主心骨”  走进地下室,入口经过的是15年前堆放的琉璃砖瓦。随后,一行人沿着圆形塔基轮廓向内深入,脚下踩着的是柔软而平整的泥土。  随着工作人员转动着太阳灯,灵谷塔塔基“地下室”的结构逐渐清晰。整个空间呈现出圆形,面积目测超过200平方米,高度约为2米,成年男性不必低头,可行走自如。  扬子晚报记者注意到,“地下室”正中处有一根约摸要数人环抱的巨大混凝土圆柱,而这就是66米高、九层灵谷塔的“主心骨”。以中间的圆柱为圆心,四面还环绕着有一圈体量稍小的立方体,共计有8根,对应着灵谷塔的八面。中国的宝塔在唐宋时期大多为正正的4个面,此后才衍生出千变万化的造型。  混凝土架上生出“钟乳石”  地下室内的环境潮湿,呼吸稍显憋闷。脚下土地松软,不知积累了多厚。  记者注意到,相对于塔基外部的花岗岩,内侧地下室的墙壁上,则是一块块细密的青砖砌成的。时隔80年,地下室的部位混凝土脱落,露出的钢筋已经生锈,且不断地有水迹渗透出来。墙壁和头顶的横梁上都很潮湿,许多横梁处,已经形成了细小的钟乳石,最长约五六厘米。  记者看到,木制结构的部分有些已经脱落且腐烂,落在地上,经年累月平铺为一片黑色的颗粒状物体。“我们一开始以为是生物的排泄物,仔细一看竟然是化成粉的朽木。”  “宝藏”猜想  地下室没发现 难道就真的空空如也?  前天的探访,工作人员并未在地下室内找到特殊的物件,但王老先生认为,也不能就此断定灵谷塔塔基内空空如也。  与明代大报恩寺塔埋藏、供奉释迦摩尼顶骨舍利不同,灵谷塔是建于民国时期,是供奉阵亡将士的纪念性建筑。不过,迄今为止在南京地区的一些民国建筑下,就发现了不少当时人们暗藏、放置的纪念物。  比如今天南京体育学院内,1931年建成的“中央体育场”。”当时工程的奠基处,设在田径赛场司令台左方,在距地面约2米处置奠基石一块,上刻“中华民国二十年五月十日中央体育场奠基纪念”20个鎏金大字;同时还暗置铁匣子一个,内放大会筹备经过报告、各项体育运动规则、全场图样,以及奠基当天《申报》、《中央日报》、《新京日报》等报纸各一份。  再如今天中山陵景区内的孝经鼎。这只铜鼎是1932年由金陵兵工厂制造,1933年秋由戴季陶和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捐赠的。除了鼎壁上铸“智仁勇”三个字,鼎内还藏六角形铜牌,上刻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之母黄太夫人手书的《孝经》全文。  “在重要的建筑内暗藏一些纪念物,可能是民国时一个习惯。灵谷塔在当时也是影响力很大的建筑,所以不妨猜想,灵谷塔安葬的纪念物可能在地下室的泥土下,或是在"主心骨"上某处暗龛之中。”  答案是:留待后人揭晓  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负责人告诉扬子晚报记者,15年前那次打开地下室,存放琉璃砖瓦,封闭的入口比较简单。“从外观上看比较明显。所以准备修正一下,用比较高档的花岗岩石材重新封闭。”  这位负责人表示,地下室里是否有所埋藏,必须在完全清理后才能确定。“但是从文物安全的角度考虑,现阶段没有完全做好准备,为了寻宝,将地下室淤积的泥土等全部清空,再清扫一遍弄得干干净净,这样做是不合适的。”他表示,不妨保持文物本来的状态,留着未来准备妥当,各项条件具备时再揭开塔下的秘密。
(责任编辑: HN66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骨灰入塔好还是地宫好_百度知道
骨灰入塔好还是地宫好
骨灰入塔好还是地宫好
各地方的习俗不同各人的观念也就不同,其实只要他(她)已存在你心里骨灰放哪里都一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骨灰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通灵佛教网&||||||
--(589)[] newsbody
南京大报恩寺塔神秘地宫被发现
大报恩寺,这座神秘的“中世纪第七大奇迹”,在历经数百年后,寺址早已淹没在中华门外的民居之中,只留下一些残存的龟趺、碑座和“宝塔根”、“宝塔顶”、“宝塔山”等地名。自去年2月起,为筹备大报恩寺复建工程,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在大报恩寺遗址进行了1年多的考古发掘,震撼人心的消息终于传来:大报恩寺塔的塔基被找到了,据史料记载,塔基下埋有神秘地宫,大报恩寺地宫藏宝之谜即将破解。&&
日,法门寺佛塔施工现场,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唐代地宫,佛指舍利、宝函的现身让专家惊呼“金碧辉煌”;日上午9时,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珍品更是让人炫目。“在大报恩寺地宫被打开之前,你永远无法想像当年明成祖朱棣会为母亲放下多少奇珍异宝!”南京市博物馆一位考古专家对于大报恩寺考古进展一向三缄其口,但对于大报恩寺地宫的现身,他却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原南京博物院院长、佛教寺院研究专家梁白泉表示,地宫是为埋藏“舍利”(佛教高僧遗体火化后的遗存物)在塔基下建的地窖。最初只是将放有舍利的宝函直接埋于地下,以后逐步发展为建地宫埋藏宝函,在唐代以后的佛塔都建有地宫。因此,大报恩寺的地宫正是在此次发现的塔基下。&&
一位一年来在大报恩寺塔进行考古工作的队员介绍,大报恩寺的发掘经历了几个阶段,他们先在这里布下探方进行勘探工作,先后在一座井中发现了众多金银铜质地的佛像和一些佛教用品。更让他们吃惊的是,在大报恩寺周围,还分布着一批排列有序的土坑和砖室墓,年代从东汉晚期到东吴时期。激动人心的发现是在一个月前,当考古队员在晨光宾馆附近发掘时,一些散乱的砖石结构地基的出现让他们惊呼:“大报恩寺的塔基?”&&
昨日,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大报恩寺地宫之上的塔基并没有太多的华丽,整个塔基显得坑坑洼洼,而地宫仍被一层厚厚的泥土包裹,位于中华门外的这处大报恩寺遗址,已被挡板围起来,非关联人员不允许进入。&&
在远处的宾馆高楼上记者看到,在纵横交错的探方下,有一些红烧土的痕迹。而更为明显的是,地层被数个近现代的2米多深的灰坑打破,考古队员们正在塔基上做着测绘和绘图工作。&&
“从目前地层下的建筑痕迹来看,大报恩寺塔基很可能是八角形的,直径大约有10米,但是由于目前塔基仍在地层之下,具体形制要等到考古发掘之后才能知道。”考古队员表示,陕西扶风法门寺、浙江杭州雷峰塔包括不久前发掘的浦口定山寺都有地宫。在史料记载中也曾记载过大报恩寺地宫,那么地宫到底在寺庙什么位置呢?“一般来说都在塔基之下,但具体地宫的大小目前还无法判断。”考古队员表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宫 骨灰存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