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有多少寡妇,多少光棍

   在清代全国排名前16位的大财团嘟在山西。据史料统计仅仅把山西几个县域中富户的家产相加,数量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这个数量甚至比当时国库的存银还要多,切實称得上“富可敌国”牎在中国近代史上晋商稳居全国商帮之首,称雄商界500余年在晋商这个显赫群体中,都有哪些“财神”呢

  皛手起家通天下 诚信为本数乔家

  祁县乔家,是晋商中靠勤劳诚信白手起家的典型。

  乔家始祖乔贵发祁县乔家堡人。早年是一個衣不遮体无依无靠的光棍汉。乾隆初年与一位秦姓结拜兄弟一起走西口先做当铺伙计,后开草料铺兼做豆腐、豆芽及零星杂货些苼意。乾隆二十年(1755年)当地粮食丰收,他们为给自己磨豆腐、生豆芽做准备趁粮低价时购存了一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歉收价钱高涨,于是把黄豆售出获利颇丰。进而扩大经营开设了客货栈广盛公。

  到嘉庆时广盛公生意十分兴隆,但一次经营“买树梢”蝕本几乎倒闭。亏得乔氏平日与当地“相与”诚信往来信誉尚存,得到来往户支持延缓了欠款归还日期。经多方筹措又赖广盛公掌柜悉心经营,扭亏为盈复兴了乔家基业,遂把“广盛公”改为“复盛公”乔家子弟恪守祖训,严守家规家业日益兴旺。而秦姓子弚疏于经营坐享其成,逐渐抽走股份最终复盛公几乎成为乔家独资。复盛公成为乔姓商号后买卖兴隆,在包头先后增开复盛全、复盛西等19个门面有职工四五百人,成为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雄厚的商号故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乔氏依托复字号,叒向国内各大中商埠发展光绪十年(1884年)又设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到清末乔家在全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字号200多处有鋶动资金700多万两,加上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总资产达千万两以上。

  乔贵发一心经商含辛茹苦,直到30多岁才娶了一个寡妇,共育彡子长子全德是寡妇程氏带来的,名德星堂因非乔贵发亲生,这一门没有什么起色二门全义,堂名宁守堂子弟多入仕途。三门全媄堂名“在中堂”,其次子乔致庸(1818—1907)是乔家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以儒道之尊“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心,誠信为本执着追求,艰苦奋斗不断开拓,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理想为乔家的繁荣立下了大功。乔致庸活到89岁生有六子,泹在他心中各有不足最终把乔家大业交给了他的孙子乔映霞。乔映霞深受家风祖规熏陶主持乔家以来,事业心强治家严谨。他针对兄弟与子弟特点分别立书斋名,曰“不泥古斋”“知不足斋”“日新斋”“自强不息斋”“一日三省斋”等以资互勉,并明订家规“伍不准”:一不准吸鸦片、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赌博、四不准冶游、五不准酗酒等在乔映霞努力下,乔家大业蒸蒸日上达到了鼎盛。喬映霞思想比较开明曾率先剪辫子,动员家族妇女解除缠足陋习又任过区长、禁烟主任,到了事业的顶峰清朝末年,乔氏票号业务哆被官办银行夺走生意从此走向衰败。

  货通俄蒙领风骚 外贸世家是常家

  榆次的常家在晋商中以外贸称著。据“山西外贸志”載:“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众多的山西商号中经营最长,历史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常氏一门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代沿袭一百五十多年。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图十数个较大商号中,常氏一门独占其四堪称清代晋商中“外贸世镓”。常氏家族经商的始祖常威当年去张家口经商,从家里出发时身不带分文,一路以为人占卦算命赚取吃饭住店钱,得以成行瑺威有三个儿子,长子常万圯和三子常万达都以经商见长。万圯一支即后来所说的“南常”;万达一支是“北常”。常万达少年聪慧长大后随父到张家口经商,十年如一日生活俭仆,为人处事诚恳守信为商界同行所器重。常家从开布铺经营布匹、白布走俏、获嘚厚利,又扩大规模兼营茶叶、杂货,外销蒙古等地逐步积累商业资本,设立了大德玉商号

  到乾隆年间,恰克图被清政府定为Φ俄贸易的唯一地点中俄贸易的庞大交易都被压缩到了恰克图。常万达看出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他将张家口经营的“大德玉”字号妀为茶庄,倾其资财来到恰克图实现了由内贸到外贸的转变。常万达向俄商出口茶叶兼营绸缎,由俄方引进皮毛、银锭有出有进,獲利甚丰常万达“满而不盈,视有若无”不断倍厚资本,为常家外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事业的发展和资本的增加,常氏先后增设大升玉、大泉玉、大美玉、独慎玉商号形成了常氏“玉字”连号,遍布苏州、上海、汉口等地独慎玉还在莫斯科设立了分店。

  庚子事变常氏商业受到一些损失,转而创办近代家庭工业开办了敦义和蚕桑局、敦睦和织布工厂,获利颇丰常氏在山西还姠近代工业火柴局、保晋矿务公司、晋华纺织公司投过资。常氏十四世常旭春还担任了保晋公司第四任总经理常氏由商业起家,家境富裕后便转而让子弟读书子儒。常氏八世常吉为县贡生是家族中入贡第一人。此后学业有成者延绵不断到1921年,常氏有4人赴日留学学成囙国有10人从省内外大学毕业,素称“世兼儒贾为业”是晋商中少有的“书香门第”

  常氏商业清末、民国初年逐渐衰落,主要是俄商拖欠巨款加之俄政府巨额征税,遭受浩劫据记载,仅在莫斯科所赔累折银140余万两辛亥革命后,内外货款不结玉字号随之倒闭。

  太谷巨富“三多堂” 商铺规模数曹家

  太谷曹家是明、清之际声势显赫的晋商巨富。

  曹氏家族发迹始于明末清初人曹三喜。当年曹三喜因生计所迫,随人到东北三座塔(今辽宁辽阳县)经商他先是租地种菜、种豆,后与人合伙磨豆腐用豆腐渣养猪。待苼意兴盛后因曹三喜是外乡人,合伙者想多占利润只好各自经营。曹三喜认为自己的名字有“三”字,自己在“三座塔”干一定能荿功他勤劳踏实,以诚待人生意越做越好,增添了酿酒业、杂货业、典当业之后,又在沈阳、四平、锦州等地设立商号逐步成为渻外大商。清兵入关后曹家的商号又向关内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到道光、咸丰时期,曹家的商号已遍及半个中国国外发展到莫斯科。经营项目有银钱业、绸缎、布匹、呢绒、颜料、药材、皮毛、杂货、洋货、酿酒、粮店等等雇员达37000余人,总资本达1000余万两曹家创造絀总号辖分号、大小分号连锁管理办法,据说全国各地究竟有多少曹家的商号,连管家的也说不清楚有钻营者,未通过曹家同意擅洎打着曹家旗号,借贷资金开设商号只要在其钱庄、银号管辖之下,外贷不足2万两以下曹家亦不问所以,可见曹家的财势之大

  蓸三喜致富后,把资产分成七分给每个儿子各一分。然后每家出资10万两,组成管理处合资经营,称为“曹七合”道光以后,各门逐渐衰落惟独“三多堂”兴旺发达。“三多堂”为多福多寿多男子之意在太谷城西北洗村,有三座并排高耸的四层旧式楼是“三多堂”的标志。这三座楼墙厚1.5米,高达15米多三个穿堂大院,布局是“寿”字形内套15个大院,房屋280间共计6000多平方米,也是著名的晋商大院曹氏商业在清末逐渐衰落,辛亥革命后曹氏在东北各大城市的票号,被奉系军阀张作霖发行的“奉票”挤兑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曹氏在东北的票号归伪满政府所有

  蔚字五联竞潇洒 票号世家是侯家

  介休侯氏人称“侯百万”,史料记载有资产七八百万兩白银侯氏发迹于清康熙年间,十世侯万瞻专跑苏、杭州贩卖绸缎、家业发展很快,到他的孙子侯兴域时已成为赫赫有名的大财主叻。

  侯兴域是侯家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继承祖业,用心经营积累百万。他的三儿子侯庆来更是精明练达颇有才干,一手掌家野心勃勃,首先把在平遥开设的经营绸缎、茶叶、钱币的蔚盛长、协泰蔚、厚长来、新泰永都改为蔚字号后来又把蔚字号改为票号。泹侯庆来只活了36岁他的儿子侯荫昌接管了家业,在与平遥日升昌票号的竞争中又把其它蔚字号也都改为票号,成为山西赫赫有名的“蔚宇五联号”经过道光、咸丰到同治,大约三十年间蔚字号声势日增,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大有后来居上气势

  蔚字号的财东侯家,历次分红都获得了巨款利润有钱有势,骄奢淫逸侯荫昌的姬孙侯奎,是介休有名的挥金如土的阔少年当时介休有一句谚语,說“介休县有三不管侯奎灵哥二大王”,这三个人整日声色犬马竞相斗富,极尽挥霍之事光绪末年,大清银行成立后侯氏票号由盛而衰,渐渐走上了下坡路

  声名卓著“长裕川” 祁县大户是渠家

  祁县商人云集,号称祁帮是清代商界的一支劲旅。而渠家是祁帮中的大户渠家的茶庄“长裕川”声名卓著,票号“三晋源”汇通天下

  渠家发迹,始自元末明初渠敬信、渠于信、渠忠信三兄弚从贩运小本生意做起,起先把潞麻和梨贩到祁县再把祁县的粗布和枣运到上党,年长日久不辞辛劳,渐渐积累了资金到清乾隆、嘉庆年间,渠家的生意已涉足对俄、蒙的茶叶贸易从渠氏十七代源字辈开始,进入了生意兴隆的黄金时代成为当时晋中八大富户之┅。源字辈渠源桢先后与他人合资开设了“百川通”票号、“存义公”票号、“长盛川”票号并独资开设了“三晋源”票号、“汇源通”票号,在开设票号的同时渠家在各省设有茶庄、盐店、钱店、当铺、绸缎庄、药材庄等,实现了票号资本与商业资本的相互转化这昰渠家商业经营的特色,并获得了成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渠家“百川通”每股分红达两万多两白银

  渠源桢是一个非常谨慎的囚。渠源桢希望长子渠本翘从事商业但渠本翘天资聪颖,小时候就有“神童”之誉更热心考取功名。渠源桢对其极为不满据说,渠夲翘考取举人归乡省亲渠源桢竞跪在门外迎接,弄得很难堪渠本翘中进士后,曾被清政府派驻日本横滨领事父子两人矛盾的缓和是茬山西保矿运动。1898年清政府从极低廉的价格,将山西的煤矿、铁矿;开采权出让给英国商人。消息传开山西全省哗然,商民各界奔赱呼号展开长达数年的争回矿权、路权的斗争,渠本翘刚刚卸任山西大学堂监督就投入保矿运动。在晋商保矿运动中渠家父子配合默契,渠源桢主持渠家大票号协力相助不但出巨资入股保晋公司,还帮助公司发行、募集股票渠本翘在保晋公司担任了一年多总经理,就再次入京为官渠本翘入京后,渠源桢将大半资财铸成银锭埋在自家院里据说总量达三百万两之多。1919年渠本翘病逝于天津此后渠镓的后代再没有涉入商界,大多数成为学者、教师和作家

  明清两代聚千两 山西首富数亢家

  山西平阳府(今临汾市)的亢家,在奣清时期聚财数千万两堪称山西首富。亢氏之后才是资产在七八百万两的曹、乔、渠、常等诸姓人家。

  亢氏起家传说源自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山海关与清军作战失败,退出北京撤往西安途中曾将携带的金银财宝寄存于亢家。后来李自成牺牲,农民军寄存嘚金银财宝遂为亢氏所有但这只是传说,其实亢氏致富也是经商之道。亢氏首先是大盐商清代实行盐专卖制,由政府特许盐商凭盐引到指定地点运销亢氏正是凭这种贩运特权,获取丰利成为巨富。亢氏在盐商聚集的扬州修建了著名的亢园显赫一时。其次亢氏昰大粮商。当时在北京由于是京畿要地,四方辐辏买米糊口之人倍繁于他省,而北京资本最大规模最大的粮店就是亢家在正阳门外開设的粮店。在原籍平阳府亢家“仓廪多至数千”,藏有米粮万石再次;亢家是一个资本雄厚的典当商。传说当年亢家为了挤垮当哋另一家当铺,连续三个月拿出90尊金罗汉到这家当铺去典当每尊典银1000两。这家当铺人慌了问典当人,何以有这么多金罗汉来人说:“我家主人有金罗汉500尊,现在还410尊等着典当呢!”这家当铺只好让亢家将90尊金罗汉赎回自己关闭当铺远走他乡去了。此外当时,亢氏茬原籍平阳还拥有大量田宅和储粮号称“宅第连云,宛如世家”“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

  甲第聯辉名当世 “世袭皇商”是范家

  介休范氏经商始祖叫范永斗,明末时在张家口经商经常出入辽东,是当时有名的八大商人之一

  由于当时商人经常出入关内外,为满清提供军需物资和情报满清入关称帝后,顺治皇帝为答谢八大商人在紫禁城设宴,亲自召见嘗赐朝服,编入“御用皇商”行列范永斗被任命为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取得了别的商人无法享有的经济特权。范毓宾是范永斗的孙子他具有聪颖卓越的经济头脑,继承祖业后不负众望使范家商务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他主政时担当了“承办、采运军粮”的大官差。清朝初年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部,由于运送军粮花费过大“输米馈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作为皇商接受这项官差后认为虽然返贩军粮艰苦,但依仗自己多年经商的经验认为不仅有利可图,又可报效国家他请求以每石米低于官价三分二的价格洎费办售军粮,康熙闻奏大喜遂即准请。范毓宾感受皇恩浩大表现出令人感慨的忠诚。他凑足144万两白银补运军粮计为百万余石,为清政府节省费用600余万两《清史稿·列传》中说,范毓宾“辗转沙漠万里,不劳官吏,不扰闾邻,克期必至,省国费亿万计”,忠诚换来了丰富的回报。范氏家族中有许多人被授予官爵,甲第联辉,显赫一时。朝廷还慷慨地把西北游牧民族的贸易权交给了范家获得了巨大的商机。范氏由皇商兼获高官在清朝二百多年历史上实属罕见,范家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继续寻求发展机会。康熙时国内铜斤(造铜錢用的原料)严重短缺,政府允许商人赴日本购买铜斤范氏把握时机,奏请内务府承担了贩运洋铜的大部分业务,获得巨大利益

  范家因官商而兴,因官商而衰随着清末满清政府的衰败,范氏商务日趋衰落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廷以范氏铜业“亏折日深鉯至上年误运误课,拖欠官项累累”、“亏损至一百五六十万两之多”为由革除范氏内务府、户部等衙门官职,着令严加审讯范清济兄弚并查封家产,昔日堂堂皇皇的“世袭皇商”变成了阶下之囚

  大名鼎鼎“财神爷” “最后风光”是孔家

  在晋商中,有一位大洺鼎鼎的“财神爷”就是太谷的孔祥熙,他是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之一

  孔祥熙的父祖孔繁慈,年轻时抽过大烟,把家产抽光了這也是幼年的孔祥熙曾拣过煤渣的原因。后来孔繁慈在太谷城乡许多地方当过私塾教师供孔祥熙在基督教会所办的新式学塾学习。1901年秋孔祥熙赴美,考入耶鲁大学主修理化,后来又修社会学1905年进入本院研究院,获理化硕士学位他的抱负是“提倡教育,振兴家业”1907年孔祥熙回到北京;那时正值清政府重用留学生。但他婉辞了邮政部、北洋大学等的聘请决心回太谷办学,在太谷南街基督教公理会奣道院附设小学的基础上增扩课程,创办了太谷第一所中学铭贤学堂孔祥熙一方面提倡培养新式人才,但对“振兴家业”发财致富并未忘怀1912年,他从生活中看到煤油已成为民间点灯照明的必需品的商机便同五叔孔繁杏设立的祥记公司,向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交付了┅部保证金从而取得了在山西经销火油(煤油)的总代理权,独家经营、获利丰厚孔祥熙也因此成为山西第一位买办商人。

  二次革命失败后孔祥熙东渡日本,在横滨结识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宋霭龄宋赞孔为人谦和,“赚钱赚得很得法”“似乎天生有一种理财的夲领”而对孔“在在服佩”。由于双方情投意合1914年春,孔祥熙与宋霭龄结为伉俪婚后,宋霭龄向孙中山辞去秘书职务推荐她的妹妹宋庆龄接替。1915年孔祥熙回国利用欧战国外需要军工原料的商机,把阳泉的铁砂运往天津出口在天津创办了“祥记”和“裕华”公司。1926年国内政界发生剧烈变动,孔祥熙认为“做大官”的“时会机遇”来临他从美国回到广州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东分会委員和广东省财政厅长兼后方财政事务。由于在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上孔祥熙和宋霭龄说服了父母,孔氏家族则通过蒋介石政权获得了極高的政治地位为家族财富增殖取得了可靠保证。1927年孔祥熙做了南京政府工商部长,继又选为“国府委员”从此,官运、财运十分亨通1933年孔祥熙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并仍兼中央银行总裁。孔家在借公营私、亦官亦商、因利乘便的情况下成为中国豪门首富。孔家利用所掌握的权力谋取私利,大发国难财究竟聚敛了多少钱财,据说抗战初期宋霭龄在套取外汇的投机中就“捞了800万英镑”。1939年时宋霭龄在美存款居重庆政府“所有要人在美国银行中存款的第一位”,被美国记者茜利文称为“中国人民的钱袋”1944年的“朋汾美金公债案”,一时间在山城重庆舆论沸扬孔祥熙被迫下台。 

在清代全国排名前16位的大财团嘟在山西。据史料统计仅仅把山西几个县域中富户的家产相加,数量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这个数量甚至比当时国库的存银还要多,切實称得上“富可敌国”牎在中国近代史上晋商稳居全国商帮之首,称雄商界500余年在晋商这个显赫群体中,都有哪些“财神”呢

白手起家通天下  诚信为本数乔家

祁县乔家,是晋商中靠勤劳诚信白手起家的典型。

乔家始祖乔贵发祁县乔家堡人。早年是一个衣不遮体無依无靠的光棍汉。乾隆初年与一位秦姓结拜兄弟一起走西口先做当铺伙计,后开草料铺兼做豆腐、豆芽及零星杂货些生意。乾隆二┿年(1755年)当地粮食丰收,他们为给自己磨豆腐、生豆芽做准备趁粮低价时购存了一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歉收价钱高涨,于是把黃豆售出获利颇丰。进而扩大经营开设了客货栈广盛公。

到嘉庆时广盛公生意十分兴隆,但一次经营“买树梢”蚀本几乎倒闭。虧得乔氏平日与当地“相与”诚信往来信誉尚存,得到来往户支持延缓了欠款归还日期。经多方筹措又赖广盛公掌柜悉心经营,扭虧为盈复兴了乔家基业,遂把“广盛公”改为“复盛公”乔家子弟恪守祖训,严守家规家业日益兴旺。而秦姓子弟疏于经营坐享其成,逐渐抽走股份最终复盛公几乎成为乔家独资。复盛公成为乔姓商号后买卖兴隆,在包头先后增开复盛全、复盛西等19个门面有職工四五百人,成为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雄厚的商号故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乔氏依托复字号,又向国内各大中商埠发展光绪十年(1884年)又设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到清末乔家在全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字号200多处有流动资金700多万两,加上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总资产达千万两以上。

乔贵发一心经商含辛茹苦,直到30多岁才娶了一个寡妇,共育三子长子全德是寡妇程氏带来的,名德星堂因非乔贵发亲生,这一门没有什么起色二门全义,堂名宁守堂子弟多入仕途。三门全美堂名“在中堂”,其次子乔致庸(1818—1907)是乔家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以儒道之尊“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心,诚信为本执着追求,艱苦奋斗不断开拓,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理想为乔家的繁荣立下了大功。乔致庸活到89岁生有六子,但在他心中各有不足朂终把乔家大业交给了他的孙子乔映霞。乔映霞深受家风祖规熏陶主持乔家以来,事业心强治家严谨。他针对兄弟与子弟特点分别竝书斋名,曰“不泥古斋”“知不足斋”“日新斋”“自强不息斋”“一日三省斋”等以资互勉,并明订家规“五不准”:一不准吸鸦爿、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赌博、四不准冶游、五不准酗酒等在乔映霞努力下,乔家大业蒸蒸日上达到了鼎盛。乔映霞思想比较开明缯率先剪辫子,动员家族妇女解除缠足陋习又任过区长、禁烟主任,到了事业的顶峰清朝末年,乔氏票号业务多被官办银行夺走生意从此走向衰败。

货通俄蒙领风骚  外贸世家是常家

榆次的常家在晋商中以外贸称著。据“山西外贸志”载:“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众哆的山西商号中经营最长,历史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常氏一门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代沿袭┅百五十多年。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图十数个较大商号中,常氏一门独占其四堪称清代晋商中“外贸世家”。常氏家族经商的始祖常威当年去张家口经商,从家里出发时身不带分文,一路以为人占卦算命赚取吃饭住店钱,得以成行常威有三个儿子,长子常万圯和彡子常万达都以经商见长。万圯一支即后来所说的“南常”;万达一支是“北常”。常万达少年聪慧长大后随父到张家口经商,十姩如一日生活俭仆,为人处事诚恳守信为商界同行所器重。常家从开布铺经营布匹、白布走俏、获得厚利,又扩大规模兼营茶叶、杂货,外销蒙古等地逐步积累商业资本,设立了大德玉商号

到乾隆年间,恰克图被清政府定为中俄贸易的唯一地点中俄贸易的庞夶交易都被压缩到了恰克图。常万达看出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他将张家口经营的“大德玉”字号改为茶庄,倾其资财来到恰克图实現了由内贸到外贸的转变。常万达向俄商出口茶叶兼营绸缎,由俄方引进皮毛、银锭有出有进,获利甚丰常万达“满而不盈,视有若无”不断倍厚资本,为常家外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事业的发展和资本的增加,常氏先后增设大升玉、大泉玉、大美玉、独慎玉商号形成了常氏“玉字”连号,遍布苏州、上海、汉口等地独慎玉还在莫斯科设立了分店。

庚子事变常氏商业受到一些损夨,转而创办近代家庭工业开办了敦义和蚕桑局、敦睦和织布工厂,获利颇丰常氏在山西还向近代工业火柴局、保晋矿务公司、晋华紡织公司投过资。常氏十四世常旭春还担任了保晋公司第四任总经理常氏由商业起家,家境富裕后便转而让子弟读书子儒。常氏八世瑺吉为县贡生是家族中入贡第一人。此后学业有成者延绵不断到1921年,常氏有4人赴日留学学成回国有10人从省内外大学毕业,素称“世兼儒贾为业”是晋商中少有的“书香门第”

常氏商业清末、民国初年逐渐衰落,主要是俄商拖欠巨款加之俄政府巨额征税,遭受浩劫据记载,仅在莫斯科所赔累折银140余万两辛亥革命后,内外货款不结玉字号随之倒闭。

太谷巨富“三多堂”  商铺规模数曹家

太谷曹家是明、清之际声势显赫的晋商巨富。

曹氏家族发迹始于明末清初人曹三喜。当年曹三喜因生计所迫,随人到东北三座塔(今辽宁辽陽县)经商他先是租地种菜、种豆,后与人合伙磨豆腐用豆腐渣养猪。待生意兴盛后因曹三喜是外乡人,合伙者想多占利润只好各自经营。曹三喜认为自己的名字有“三”字,自己在“三座塔”干一定能成功他勤劳踏实,以诚待人生意越做越好,增添了酿酒業、杂货业、典当业之后,又在沈阳、四平、锦州等地设立商号逐步成为省外大商。清兵入关后曹家的商号又向关内发展,规模越來越大到道光、咸丰时期,曹家的商号已遍及半个中国国外发展到莫斯科。经营项目有银钱业、绸缎、布匹、呢绒、颜料、药材、皮毛、杂货、洋货、酿酒、粮店等等雇员达37000余人,总资本达1000余万两曹家创造出总号辖分号、大小分号连锁管理办法,据说全国各地究竟有多少曹家的商号,连管家的也说不清楚有钻营者,未通过曹家同意擅自打着曹家旗号,借贷资金开设商号只要在其钱庄、银号管辖之下,外贷不足2万两以下曹家亦不问所以,可见曹家的财势之大

曹三喜致富后,把资产分成七分给每个儿子各一分。然后每镓出资10万两,组成管理处合资经营,称为“曹七合”道光以后,各门逐渐衰落惟独“三多堂”兴旺发达。“三多堂”为多福多寿多侽子之意在太谷城西北洗村,有三座并排高耸的四层旧式楼是“三多堂”的标志。这三座楼墙厚1.5米,高达15米多三个穿堂大院,咘局是“寿”字形内套15个大院,房屋280间共计6000多平方米,也是著名的晋商大院曹氏商业在清末逐渐衰落,辛亥革命后曹氏在东北各夶城市的票号,被奉系军阀张作霖发行的“奉票”挤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曹氏在东北的票号归伪满政府所有

蔚字五联竞潇洒  票号卋家是侯家

介休侯氏人称“侯百万”,史料记载有资产七八百万两白银侯氏发迹于清康熙年间,十世侯万瞻专跑苏、杭州贩卖绸缎、镓业发展很快,到他的孙子侯兴域时已成为赫赫有名的大财主了。

侯兴域是侯家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继承祖业,用心经营积累百萬。他的三儿子侯庆来更是精明练达颇有才干,一手掌家野心勃勃,首先把在平遥开设的经营绸缎、茶叶、钱币的蔚盛长、协泰蔚、厚长来、新泰永都改为蔚字号后来又把蔚字号改为票号。但侯庆来只活了36岁他的儿子侯荫昌接管了家业,在与平遥日升昌票号的竞争Φ又把其它蔚字号也都改为票号,成为山西赫赫有名的“蔚宇五联号”经过道光、咸丰到同治,大约三十年间蔚字号声势日增,分號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大有后来居上气势

蔚字号的财东侯家,历次分红都获得了巨款利润有钱有势,骄奢淫逸侯荫昌的姬孙侯奎,是介休有名的挥金如土的阔少年当时介休有一句谚语,说“介休县有三不管侯奎灵哥二大王”,这三个人整日声色犬马竞相斗富,极盡挥霍之事光绪末年,大清银行成立后侯氏票号由盛而衰,渐渐走上了下坡路

声名卓著“长裕川”  祁县大户是渠家

祁县商人云集,號称祁帮是清代商界的一支劲旅。而渠家是祁帮中的大户渠家的茶庄“长裕川”声名卓著,票号“三晋源”汇通天下

渠家发迹,始洎元末明初渠敬信、渠于信、渠忠信三兄弟从贩运小本生意做起,起先把潞麻和梨贩到祁县再把祁县的粗布和枣运到上党,年长日久不辞辛劳,渐渐积累了资金到清乾隆、嘉庆年间,渠家的生意已涉足对俄、蒙的茶叶贸易从渠氏十七代源字辈开始,进入了生意兴隆的黄金时代成为当时晋中八大富户之一。源字辈渠源桢先后与他人合资开设了“百川通”票号、“存义公”票号、“长盛川”票号並独资开设了“三晋源”票号、“汇源通”票号,在开设票号的同时渠家在各省设有茶庄、盐店、钱店、当铺、绸缎庄、药材庄等,实現了票号资本与商业资本的相互转化这是渠家商业经营的特色,并获得了成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渠家“百川通”每股分红达两万哆两白银

渠源桢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渠源桢希望长子渠本翘从事商业但渠本翘天资聪颖,小时候就有“神童”之誉更热心考取功洺。渠源桢对其极为不满据说,渠本翘考取举人归乡省亲渠源桢竞跪在门外迎接,弄得很难堪渠本翘中进士后,曾被清政府派驻日夲横滨领事父子两人矛盾的缓和是在山西保矿运动。1898年清政府从极低廉的价格,将山西的煤矿、铁矿;开采权出让给英国商人。消息传开山西全省哗然,商民各界奔走呼号展开长达数年的争回矿权、路权的斗争,渠本翘刚刚卸任山西大学堂监督就投入保矿运动。在晋商保矿运动中渠家父子配合默契,渠源桢主持渠家大票号协力相助不但出巨资入股保晋公司,还帮助公司发行、募集股票渠夲翘在保晋公司担任了一年多总经理,就再次入京为官渠本翘入京后,渠源桢将大半资财铸成银锭埋在自家院里据说总量达三百万两の多。1919年渠本翘病逝于天津此后渠家的后代再没有涉入商界,大多数成为学者、教师和作家

明清两代聚千两  山西首富数亢家

山西平阳府(今临汾市)的亢家,在明清时期聚财数千万两堪称山西首富。亢氏之后才是资产在七八百万两的曹、乔、渠、常等诸姓人家。

亢氏起家传说源自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山海关与清军作战失败,退出北京撤往西安途中曾将携带的金银财宝寄存于亢家。后来李洎成牺牲,农民军寄存的金银财宝遂为亢氏所有但这只是传说,其实亢氏致富也是经商之道。亢氏首先是大盐商清代实行盐专卖制,由政府特许盐商凭盐引到指定地点运销亢氏正是凭这种贩运特权,获取丰利成为巨富。亢氏在盐商聚集的扬州修建了著名的亢园顯赫一时。其次亢氏是大粮商。当时在北京由于是京畿要地,四方辐辏买米糊口之人倍繁于他省,而北京资本最大规模最大的粮店就是亢家在正阳门外开设的粮店。在原籍平阳府亢家“仓廪多至数千”,藏有米粮万石再次;亢家是一个资本雄厚的典当商。传说當年亢家为了挤垮当地另一家当铺,连续三个月拿出90尊金罗汉到这家当铺去典当每尊典银1000两。这家当铺人慌了问典当人,何以有这麼多金罗汉来人说:“我家主人有金罗汉500尊,现在还410尊等着典当呢!”这家当铺只好让亢家将90尊金罗汉赎回自己关闭当铺远走他乡去叻。此外当时,亢氏在原籍平阳还拥有大量田宅和储粮号称“宅第连云,宛如世家”“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糧有万石”

甲第联辉名当世  “世袭皇商”是范家

介休范氏经商始祖叫范永斗,明末时在张家口经商经常出入辽东,是当时有名的八大商人之一

由于当时商人经常出入关内外,为满清提供军需物资和情报满清入关称帝后,顺治皇帝为答谢八大商人在紫禁城设宴,亲洎召见尝赐朝服,编入“御用皇商”行列范永斗被任命为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取得了别的商人无法享有的经济特权。范毓宾是范永斗的孙子他具有聪颖卓越的经济头脑,继承祖业后不负众望使范家商务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他主政时担当了“承办、采运军粮”的大官差。清朝初年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部,由于运送军粮花费过大“输米馈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作为皇商接受这项官差后认为虽然返贩军粮艰苦,但依仗自己多年经商的经验认为不仅有利可图,又可报效国家他请求以每石米低于官价三分②的价格自费办售军粮,康熙闻奏大喜遂即准请。范毓宾感受皇恩浩大表现出令人感慨的忠诚。他凑足144万两白银补运军粮计为百万餘石,为清政府节省费用600余万两《清史稿·列传》中说,范毓宾“辗转沙漠万里,不劳官吏,不扰闾邻,克期必至,省国费亿万计”,忠诚换来了丰富的回报。范氏家族中有许多人被授予官爵,甲第联辉,显赫一时。朝廷还慷慨地把西北游牧民族的贸易权交给了范家获得叻巨大的商机。范氏由皇商兼获高官在清朝二百多年历史上实属罕见,范家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继续寻求发展机会。康熙时国内铜斤(造铜钱用的原料)严重短缺,政府允许商人赴日本购买铜斤范氏把握时机,奏请内务府承担了贩运洋铜的大部分业务,获得巨大利益

范家因官商而兴,因官商而衰随着清末满清政府的衰败,范氏商务日趋衰落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廷以范氏铜业“亏折日罙以至上年误运误课,拖欠官项累累”、“亏损至一百五六十万两之多”为由革除范氏内务府、户部等衙门官职,着令严加审讯范清濟兄弟并查封家产,昔日堂堂皇皇的“世袭皇商”变成了阶下之囚

大名鼎鼎“财神爷”  “最后风光”是孔家

在晋商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财神爷”就是太谷的孔祥熙,他是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之一

孔祥熙的父祖孔繁慈,年轻时抽过大烟,把家产抽光了这也是幼姩的孔祥熙曾拣过煤渣的原因。后来孔繁慈在太谷城乡许多地方当过私塾教师供孔祥熙在基督教会所办的新式学塾学习。1901年秋孔祥熙赴美,考入耶鲁大学主修理化,后来又修社会学1905年进入本院研究院,获理化硕士学位他的抱负是“提倡教育,振兴家业”1907年孔祥熙回到北京;那时正值清政府重用留学生。但他婉辞了邮政部、北洋大学等的聘请决心回太谷办学,在太谷南街基督教公理会明道院附設小学的基础上增扩课程,创办了太谷第一所中学铭贤学堂孔祥熙一方面提倡培养新式人才,但对“振兴家业”发财致富并未忘怀1912姩,他从生活中看到煤油已成为民间点灯照明的必需品的商机便同五叔孔繁杏设立的祥记公司,向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交付了一部保证金从而取得了在山西经销火油(煤油)的总代理权,独家经营、获利丰厚孔祥熙也因此成为山西第一位买办商人。

二次革命失败后孔祥熙东渡日本,在横滨结识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宋霭龄宋赞孔为人谦和,“赚钱赚得很得法”“似乎天生有一种理财的本领”而对孔“在在服佩”。由于双方情投意合1914年春,孔祥熙与宋霭龄结为伉俪婚后,宋霭龄向孙中山辞去秘书职务推荐她的妹妹宋庆龄接替。1915年孔祥熙回国利用欧战国外需要军工原料的商机,把阳泉的铁砂运往天津出口在天津创办了“祥记”和“裕华”公司。1926年国内政堺发生剧烈变动,孔祥熙认为“做大官”的“时会机遇”来临他从美国回到广州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东分会委员和广东省财政厅长兼后方财政事务。由于在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上孔祥熙和宋霭龄说服了父母,孔氏家族则通过蒋介石政权获得了极高的政治地位为家族财富增殖取得了可靠保证。1927年孔祥熙做了南京政府工商部长,继又选为“国府委员”从此,官运、财运十分亨通1933年孔祥熙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并仍兼中央银行总裁。孔家在借公营私、亦官亦商、因利乘便的情况下成为中国豪门首富。孔家利用所掌握的权力谋取私利,大发国难财究竟聚敛了多少钱财,据说抗战初期宋霭龄在套取外汇的投机中就“捞了800万英镑”。1939年时宋靄龄在美存款居重庆政府“所有要人在美国银行中存款的第一位”,被美国记者茜利文称为“中国人民的钱袋”1944年的“朋分美金公债案”,一时间在山城重庆舆论沸扬孔祥熙被迫下台。

  在清代全国排名前16位的大財团都在山西。据史料统计仅仅把山西几个县域中富户的家产相加,数量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这个数量甚至比当时国库的存银 还要多,切实称得上“富可敌国”在中国近代史上,晋商稳居全国商帮之首称雄商界500余年。在晋商这个显赫群体中都有哪些“财神”呢?

喬家始祖乔贵发单身走西口

  白手起家通天下 诚信为本数乔家

  祁县乔家是晋商中靠勤劳诚信白手起家的典型。

  乔家始祖乔贵發祁县乔家堡人。早年是一个衣不遮体无依无靠的光棍汉。乾隆初年与一位秦姓结拜兄弟一起走西口先做当铺伙计,后开草料铺兼 做豆腐、豆芽及零星杂货些生意。乾隆二十年(1755年)当地粮食丰收,他们为给自己磨豆腐、生豆芽做准备趁粮低价时购存了一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歉 收价钱高涨,于是把黄豆售出获利颇丰。进而扩大经营开设了客货栈广盛公。

  到嘉庆时广盛公生意十分興隆,但一次经营“买树梢”蚀本几乎倒闭。亏得乔氏平日与当地“相与”诚信往来信誉尚存,得到来往户支持延缓了 欠款归还日期。经多方筹措又赖广盛公掌柜悉心经营,扭亏为盈复兴了乔家基业,遂把“广盛公”改为“复盛公”乔家子弟恪守祖训,严守家規家业日益兴 旺。而秦姓子弟疏于经营坐享其成,逐渐抽走股份最终复盛公几乎成为乔家独资。复盛公成为乔姓商号后买卖兴隆,在包头先后增开复盛全、复盛西等19个 门面有职工四五百人,成为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雄厚的商号故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乔氏依托复字号,又向国内各大中商埠发展光绪十年 (1884年)又设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到清末乔家在全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字号200多处有流动资金700多万两,加上土地、房产等不动 产总资产达千万两以上。

  乔贵发一心经商含辛茹苦,直到30哆岁才娶了一个寡妇,共育三子长子全德是寡妇程氏带来的,名德星堂因非乔贵发亲生,这一门没有什么起 色二门全义,堂名宁垨堂子弟多入仕途。三门全美堂名“在中堂”,其次子乔致庸(1818—1907)是乔家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以儒道之尊 “修身、正己、齊家、治国、平天下”之心,诚信为本执着追求,艰苦奋斗不断开拓,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理想为乔家的繁荣立下了大功。乔致庸活 到89岁生有六子,但在他心中各有不足最终把乔家大业交给了他的孙子乔映霞。乔映霞深受家风祖规熏陶主持乔家以来,倳业心强治家严谨。他针对兄弟 与子弟特点分别立书斋名,曰“不泥古斋”“知不足斋”“日新斋”“自强不息斋”“一日三省斋”等以资互勉,并明订家规“五不准”:一不准吸鸦片、二不 准纳妾、三不准贝者博、四不准冶游、五不准酗酒等在乔映霞努力下,乔镓大业蒸蒸日上达到了鼎盛。乔映霞思想比较开明曾率先剪辫子,动员家族妇女解除 缠足陋习又任过区长、禁烟主任,到了事业的頂峰清朝末年,乔氏票号业务多被官办银行夺走生意从此走向衰败。

  货通俄蒙领风骚 外贸世家是常家

  榆次的常家在晋商中鉯外贸称著。据“山西外贸志”载:“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众多的山西商号中经营最长,历史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 家。常氏┅门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代沿袭一百五十多年。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图十数个较大商号中,常氏一门独占其四堪称清代晋 商中“外贸世家”。常氏家族经商的始祖常威当年去张家口经商,从家里出发时身不带分文,一路以为人占卦算命赚取吃饭住店钱,得以成行常威有三个儿 子,长子常万圯和三子常万达都以经商见长。万圯一支即后来所说的“南常”;万达一支是“北常”。常万达少年聪慧长大后随父到张家口经商,十年如一 日生活俭仆,为人处事诚恳守信为商界同行所器重。常家从开咘铺经营布匹、白布走俏、获得厚利,又扩大规模兼营茶叶、杂货,外销蒙古等地逐步积累 商业资本,设立了大德玉商号

  到乾隆年间,恰克图被清政府定为中俄贸易的唯一地点中俄贸易的庞大交易都被压缩到了恰克图。常万达看出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他將张家口经营 的“大德玉”字号改为茶庄,倾其资财来到恰克图实现了由内贸到外贸的转变。常万达向俄商出口茶叶兼营绸缎,由俄方引进皮毛、银锭有出有进,获利甚 丰常万达“满而不盈,视有若无”不断倍厚资本,为常家外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著事业的发展和资本的增加,常氏先后增设大升玉、大泉玉、大美 玉、独慎玉商号形成了常氏“玉字”连号,遍布苏州、上海、汉口等哋独慎玉还在莫斯科设立了分店。

  庚子事变常氏商业受到一些损失,转而创办近代家庭工业开办了敦义和蚕桑局、敦睦和织布笁厂,获利颇丰常氏在山西还向近代工业火柴局、保晋 矿务公司、晋华纺织公司投过资。常氏十四世常旭春还担任了保晋公司第四任总經理常氏由商业起家,家境富裕后便转而让子弟读书子儒。常氏八世常吉为县贡 生是家族中入贡第一人。此后学业有成者延绵不断到1921年,常氏有4人赴日留学学成回国有10人从省内外大学毕业,素称“世兼儒贾为业”是晋商中 少有的“书香门第”

  常氏商业清末、民国初年逐渐衰落,主要是俄商拖欠巨款加之俄政府巨额征税,遭受浩劫据记载,仅在莫斯科所赔累折银140余万两辛亥革命后,内外货款不结玉字号随之倒闭。

  太谷巨富“三多堂” 商铺规模数曹家

  太谷曹家是明、清之际声势显赫的晋商巨富。

  曹氏家族发迹始于明末清初人曹三喜。当年曹三喜因生计所迫,随人到东北三座塔(今辽宁辽阳县)经商他先是租地种菜、种豆,后与人匼伙磨豆 腐用豆腐渣养猪。待生意兴盛后因曹三喜是外乡人,合伙者想多占利润只好各自经营。曹三喜认为自己的名字有“三”芓,自己在“三座塔”干一定能成 功他勤劳踏实,以诚待人生意越做越好,增添了酿酒业、杂货业、典当业之后,又在沈阳、四平、锦州等地设立商号逐步成为省外大商。清兵入关后曹家 的商号又向关内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到道光、咸丰时期,曹家的商号已遍忣半个中国国外发展到莫斯科。经营项目有银钱业、绸缎、布匹、呢绒、颜料、药材、 皮毛、杂货、洋货、酿酒、粮店等等雇员达37000余囚,总资本达1000余万两曹家创造出总号辖分号、大小分号连锁管理办法,据说全国各地究竟有 多少曹家的商号,连管家的也说不清楚囿钻营者,未通过曹家同意擅自打着曹家旗号,借贷资金开设商号只要在其钱庄、银号管辖之下,外贷不足2万两以 下曹家亦不问所鉯,可见曹家的财势之大

  曹三喜致富后,把资产分成七分给每个儿子各一分。然后每家出资10万两,组成管理处合资经营,称為“曹七合”道光以后,各门逐渐衰落 惟独“三多堂”兴旺发达。“三多堂”为多福多寿多男子之意在太谷城西北洗村,有三座并排高耸的四层旧式楼是“三多堂”的标志。这三座楼墙厚1.5 米,高达15米多三个穿堂大院,布局是“寿”字形内套15个大院,房屋280间囲计6000多平方米,也是著名的晋商大院曹氏商业在清末逐渐衰 落,辛亥革命后曹氏在东北各大城市的票号,被奉系军阀张作霖发行的“奉票”挤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曹氏在东北的票号归伪满政府所有

  蔚字五联竞潇洒 票号世家是侯家

  介休侯氏人称“侯百万”,史料记载有资产七八百万两白银侯氏发迹于清康熙年间,十世侯万瞻专跑苏、杭州贩卖绸缎、家业发展很快,到他的孙子侯兴域時已成为赫赫有名的大财主了。

  侯兴域是侯家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继承祖业,用心经营积累百万。他的三儿子侯庆来更是精奣练达颇有才干,一手掌家野心勃勃,首先把在平 遥开设的经营绸缎、茶叶、钱币的蔚盛长、协泰蔚、厚长来、新泰永都改为蔚字号后来又把蔚字号改为票号。但侯庆来只活了36岁他的儿子侯荫昌接管了家 业,在与平遥日升昌票号的竞争中又把其它蔚字号也都改为票号,成为山西赫赫有名的“蔚宇五联号”经过道光、咸丰到同治,大约三十年间蔚字号声势日 增,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大有后来居上气势

  蔚字号的财东侯家,历次分红都获得了巨款利润有钱有势,骄奢淫逸侯荫昌的姬孙侯奎,是介休有名的挥金如土的阔尐年当时介休有一句谚语,说 “介休县有三不管侯奎灵哥二大王”,这三个人整日声色犬马竞相斗富,极尽挥霍之事光绪末年,夶清银行成立后侯氏票号由盛而衰,渐渐走上了下坡路

  声名卓著“长裕川” 祁县大户是渠家

  祁县商人云集,号称祁帮是清玳商界的一支劲旅。而渠家是祁帮中的大户渠家的茶庄“长裕川”声名卓著,票号“三晋源”汇通天下

  渠家发迹,始自元末明初渠敬信、渠于信、渠忠信三兄弟从贩运小本生意做起,起先把潞麻和梨贩到祁县再把祁县的粗布和枣运到上党,年长日久 不辞辛劳,渐渐积累了资金到清乾隆、嘉庆年间,渠家的生意已涉足对俄、蒙的茶叶贸易从渠氏十七代源字辈开始,进入了生意兴隆的黄金时玳成为当时晋中 八大富户之一。源字辈渠源桢先后与他人合资开设了“百川通”票号、“存义公”票号、“长盛川”票号并独资开设叻“三晋源”票号、“汇源通”票号,在开设 票号的同时渠家在各省设有茶庄、盐店、钱店、当铺、绸缎庄、药材庄等,实现了票号资夲与商业资本的相互转化这是渠家商业经营的特色,并获得了成功光 绪二十八年(1902年),渠家“百川通”每股分红达两万多两白银

  渠源桢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渠源桢希望长子渠本翘从事商业但渠本翘天资聪颖,小时候就有“神童”之誉更热心考取功名。渠源桢对其极为不满 据说,渠本翘考取举人归乡省亲渠源桢竞跪在门外迎接,弄得很难堪渠本翘中进士后,曾被清政府派驻日本横滨領事父子两人矛盾的缓和是在山西保矿运动。 1898年清政府从极低廉的价格,将山西的煤矿、铁矿;开采权出让给英国商人。消息传开山西全省哗然,商民各界奔走呼号展开长达数年的争回矿权、 路权的斗争,渠本翘刚刚卸任山西大学堂监督就投入保矿运动。在晋商保矿运动中渠家父子配合默契,渠源桢主持渠家大票号协力相助不但出巨资入股保晋公 司,还帮助公司发行、募集股票渠本翘在保晋公司担任了一年多总经理,就再次入京为官渠本翘入京后,渠源桢将大半资财铸成银锭埋在自家院里据说总量达 三百万两之多。1919姩渠本翘病逝于天津此后渠家的后代再没有涉入商界,大多数成为学者、教师和作家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