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汶川地震房屋倒塌塌国家扶贫多少钱

发改委-农村经济-发改委深入地震灾区、对口扶贫点进行实地查看
发改委深入地震灾区、对口扶贫点进行实地查看
来源:&&&&&点击率:
&&&&&&发布日期:
日,克州发改委领导带领委党支部、妇工委慰问组一行5人,深入到地震灾区、对口扶贫点哈拉峻乡欧吐拉哈拉峻村实地查看灾情,走访受灾贫困户。
户3216人中共有242户1041人受灾,倒塌房屋2户(人畜无伤亡),多数房屋出现裂缝和地基下沉现象,乡政府在村委会大院临时搭建了18个救灾帐篷,并安排18家严重危房户入住,目前危房户急需解决基本生活物资问题,此次地震给哈拉峻乡人民群众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元,其他干部每人100元,合计5400元,为对口扶贫点欧吐拉哈拉峻村危房户及贫困家庭购买生活慰问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正文
官员谈房子难抗震:抗震房要十几万 补贴只有一万
  新华网云南龙头山镇8月6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我不知道我家所属位置在地震带上,没想到会发生这么大的事。”云南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翠屏村的赵明旺今年38岁,他在2012年新盖的两层小楼在这次6.5级的地震中基本完全垮塌。
  其实赵明旺并不是不知道他家位置在地震带上,他也不是完全没有经历过地震,他只是不知道“地震带”的含义就是可能发生强烈地震。
  房子抗震能力的提高没有跑赢更大级别的地震
  赶赴现场的“中国网事”记者看到,不管是砖混结构,掺杂了少量钢筋的儿子的新房,还是在新房隔壁的土木结构的父亲的老房,都在此次地震中垮塌,老房更是几乎粉碎。
  村里其他人的房屋基本也全部被毁。万幸的是,地震发生时,绝大多数村民都在山上采摘花椒,而没有待在“危险的房子”里。
  不过,这个5600多人的村子里依然失去23条曾经鲜活的生命,还有56人重伤。
  经历了这次悲痛,从来没有接受过防震演练的赵明旺等村民终于意识到“地震带”的真正含义。
  而这种意识,明明在2003年时就该树立。
  日凌晨2时49分,鲁甸县发生5.1级地震,造成4人遇难,14人重伤。地震专家解释说,尽管震级不高,但是地震距地表浅、当地房屋抗震能力差是主要原因。
  11年后,还是因为这些原因,截至6日16时,云南鲁甸6.5级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很多人死在了倒塌房屋的废墟下。
  在地震多发地区,平时遮阴挡雨却没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实际上等于一颗颗定时炸弹。
  最令人遗憾的是,11年来,当地房屋抗震能力的提高却没有跑赢更大级别的地震。
  “不舍得花这么多钱盖房子,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因为贫穷。”龙头山镇人大主席李昌虎告诉记者,鲁甸县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区县,农民人均收入低,根本就没有办法修盖符合抗震要求的房子。
  “这几年由于村民外出打工,积累了一定收入,村子里有钢筋的房子才盖了一些,但是村里60%房屋还是砖瓦结构。我们也没有办法强制要求。”李昌虎说。
  鲁甸县经贸局局长蔡明告诉记者,其实在鲁甸2003年发生地震后,县里就出台过补助抗震房的指导意见,达到抗震效果的村民新建房屋,县里将给予一万元补助。
  “但是根本就没有推广开来。符合要求的抗震房要十几万元,这一万元的补贴在村民看来是杯水车薪,根本就不划算。”蔡明说。
  一位基层干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60平方米的抗震安全房,仅圈梁和构造柱就需要2万元,山村农村建房的交通成本和人工费用比平原高,每平方米需1000元至1500元,最少投资6万元。而且农村家庭生产要求大于生活要求,建房面积往往大于60平方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数字是,鲁甸县农民人均年收入为4300元,近60%的农民每日生活费不到7元。
  “平时很难意识到抗震房关键时刻会起到救命作用。村民们不舍得花这么多钱盖房子,也拿不出这么多钱。”蔡明说。
  在昭通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上,由当地住建局于日发布的“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建设专报2013年第7期”显示,昭通市11个县的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信息录入情况排名、开工情况排名、竣工情况排名等统计中,鲁甸县均是倒数第一。
  在昭通市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竣工情况排名表中,鲁甸县的竣工率仅有0.08%。即使是排在第一的盐津县,也仅有22.75%。
  住建局在发布信息的最后一段写到,农危改任务下达到各县区的建设时间已过半,但各县区2013年农危改竣工率均较低,请各县区务必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日完成2013年农危改建设任务。
  这项旨在保证群众安全的救命工程,在一些仍然住在土坯房、茅草房的困难群众眼中,却是又盼又怕。
  而昭通市的地方财政也吃紧,2013年度预算支出只有260亿元,拿不出太多钱来补贴辖区内410万农村居民。
  地震灾害损失近80%在农村,如何破解?
  记者在灾区看到,有抗震设计的一些楼房确实没有倒。
  在震中龙头山镇,土坯房大多坍塌了。但就在一片废墟旁,6栋采用了抗震设计的小楼屹立不倒。
  鲁甸县龙泉中学内,一座1992年建成的教学楼由于缺乏抗震设计全部坍塌。而学校2009年用国家专项拨款建成的抗震教学楼和宿舍楼依然坚挺,只有小部分墙体开裂。
  根据中国的防震减灾规划,2020年前后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应能够抗击6级左右地震。
  “但在云南,尤其是偏远的州市,基础设施尤其是民房基本是不抗震的。”云南省地震局地震防御处处长张俊伟说。
  同样由于资金紧张,云南震区道路缺乏抗震设计,毁坏严重,救援力量进入困难,打通生命线一度成为救灾最严峻的任务。
  “跟山东、浙江省份一些富裕的农村相比,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的农村相对贫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
  中国西南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地震带,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中国经历的大地震几乎都发生在西南部。然而,人口稠密的西南诸地却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
  西南地区贫困人口大多数居住在高寒边远的深山或干旱缺水的谷地,很多地方还是长期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扶贫开发的难度非常大。
  此次发生地震的云南省2013年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是上海的四分之一。
  除了区域发展不均,城乡贫富差距也制约中国提升抗震能力。根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评估,近五年的地震灾害损失近80%在农村。
  “需要改造的云南农村危房数量仍然居高不下,农村的房屋抗震性差几乎是普遍现象。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国家政策倾斜,也要寻找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一位云南的基层干部说。
责任编辑:海竹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热门搜索:
<option value ="volume90
90 and volume90-120
120 and volume120-140
140">140以上
您当前的位置 : &
& 新闻正文
沧州一居民楼“楼顶”被风掀翻 现场犹如地震
编辑:李楠来源:网易发表时间:点击:1275
沧州一居民楼“楼顶”被风掀翻 现场犹如地震
&3月31日,一场大风给沧州市部分设施惹来不少祸端,其中浮阳大道气象大厦东园林小区一栋居民楼&顶子&被大风掀翻,现场情况非常危险。
彩钢顶被掀翻产生巨大声响
昨日16时左右,记者赶到位于沧州市浮阳大道气象大厦东侧的园林小区。读者爆料所称&顶子&被掀翻的住宅楼系园林小区4号楼,楼高5层共7个单元,楼顶全部用彩钢板封固,被掀翻的&顶子&系后期加筑的彩钢板。
从1单元到5单元拉着警戒线,1、2、3三个单元楼北侧垂着一块巨大的彩钢板。据粗略测算,长度在50米左右,宽约8米,风一吹呼呼作响。其中1单元楼前彩钢板从楼顶直垂到2层,2、3单元被掀翻的彩钢板遮挡住了4、5层居民的窗户。&这要是掉下来,万一砸到人,后果不堪设想。&一居民站在警戒线外说。
记者爬上4号楼北侧另一幢居民楼顶,发现消防官兵正在用斧头等工具清理仍固定在楼顶的彩钢板。
&4号楼彩钢顶被掀翻的瞬间像地震一样,声音特别大。&住在4号楼北侧另一幢居民楼的一位年轻女士这样描述,4号楼与她所居住的居民楼间距约40米,13时左右,她正在午休,忽然听到一声巨响。于是迅速从床上爬了起来,通过南窗发现是4号楼的彩钢顶被风掀翻了。
在现场,一位老太太告诉记者,园林小区已建多年,雨雪季节常出现楼顶漏水现象,2015年六七月份,4号楼1至7单元顶层住户每家掏了好几千块钱,加筑了彩钢顶。
据了解,4号楼1、2、3单元彩钢顶与4、5、6、7单元彩钢顶分别属于两个施工队建筑,并非一个整体。
所幸无伤亡 春季风大市民需多防范
13时45分左右,沧州巡警三大队二中队接到报警后,302巡逻车立即赶赴现场。中队长刘文喜介绍,巡警队员赶到现场时,1、2、3单元的彩钢顶就已经垂在了4号楼北侧,其中1单元彩钢顶垂在3层位置,现场无人员伤亡。为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巡警队员立即对现场进行了警戒封锁,随后通知了电力、消防等部门。沧州电力工作人员在14时45分赶到现场切断了4号楼供电。15时左右,沧州消防支队光荣路中队三辆消防车赶到现场。由于居民楼之间有小房等建筑,消防车无法进入,而且居民楼与小房之间凌乱搭着数十条线缆。随后消防官兵爬上楼顶,利用消防斧、电锯等设备对彩钢顶进行破拆。
18时30分左右,4号楼1、2、3单元被风掀翻的彩钢顶被彻底破拆,移至楼下。同时,4号楼恢复供电。
3月31日,沧州市区风力特别大。沧州气象台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沧州部分县市最大风力达7级。本报在此提请市民注意,春季风多且较大,出行时一定注意安全,避免靠近由彩钢板等建成的临时建筑。(文/图 本报记者 于海宁)
3200元|平米
3000元|平米
3600元|平米
3180元|平米
2700元|平米
3280元|平米
3400元|平米
3400元|平米
2800元|平米
3200元|平米
2500元|平米
今日最新资讯云南鲁甸地震倒塌房屋至少80%是土坯房|地震|昭通|房屋_新浪新闻
&&&&&&&&&正文
云南鲁甸地震倒塌房屋至少80%是土坯房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8月9日,龙头山镇,一位老者在自家房屋废墟上寻找家当。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8月6日,从空中俯瞰鲁甸灾区,能够在震后保证不倒的房屋屈指可数。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地震后,部队官兵在搜救被困村民,但遇到极大困难,房屋已破碎成一米见方的土块。新华社发
土房坍塌后,木架成了最高的建筑。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倒塌房屋中至少80%是土坯房,绝大多数的人也是死在这些土房子里。”地震后,鲁甸县龙头山镇镇长陈国勇给出这样的数据。
  鲁甸位于易发破坏性地震的小江断裂带上。6年前,云南省启动农村地震安全工程,政府对民居防震建设的补助投入逐年加大,新京报记者调查的情况是,部分村民得到的5000至1万元补助,对穷困的他们来说,杯水车薪。
  去年,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的开工率,鲁甸县只有59.08%,排名昭通市全部11个县的倒数第二。
  痉挛15秒钟,大地像被巨大的机器碾过,228平方公里的龙头山镇黄烟腾起。
  尘埃落定,另一个场景是,大片崩塌的土房、废墟中兀立的砖墙和掩埋在土石下罹难者。
  截至昨日,鲁甸地震致617人死亡,其中龙头山镇约为526人,另有88人失踪。
  “绝大多数遇难者是被倒塌的房子压死的。”鲁甸县民政局局长马真贤告诉新京报记者。龙头山镇镇长陈国勇则把数据细化为“倒塌房屋中至少80%是土坯房,绝大多数罹难者也是死在这些土房子里”。
  “夷为平地”是当地官员在汇报房屋倒塌率时最常用的词。
  鲁甸县位于易发破坏性地震的小江断裂带上,近百年来,这条地震带至少发生过15次6级以上的地震。10年前,18位院士提出启动“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建议后,鲁甸成为云南防震重点县之一。
  “十年来,防震工程在鲁甸有成绩,也有无奈。”谈及震后伤亡,鲁甸一位官员说。他坦言,若震区没有那么多土房子,防震工程的推广能再加大些力度,这次地震的伤亡一定会大幅减少。
  震后一村难见一米建筑
  苟侦凤几乎是半跪着拉住国家应急救援中国中铁二局昆明队队长文舟,她是翻山来的。
  8月5日早晨7点多,设在龙头山镇龙泉中学的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里,穿迷彩服、消防服的救援力量正在集合。
  “求求你们去救救我儿子。”40岁出头的苟侦凤伸出手,鲜血淋漓,“我刨不出来啊。”
  这名农妇说,她所在的八宝村萝卜地社,3人已确认死亡,连同她儿子在内,9人还被埋在废墟里。
  成都军区的官兵迅速出发,两个多小时徒步翻山,登上千余米海拔的萝卜地社时,官兵们惊呆了。
  萝卜地社原有27户村民,100多间房屋,现在,这里几乎看不见高过一米的建筑。
  苟侦凤家原本是个两层楼房,建成已近20年,墙体是泥坯的,厚度约0.6米,现在墙体全塌了,土墙变成了一米见方的土块,交错堆叠。
  救援现场难以立足,四五个官兵合力也抬不起这些土块,只能用铁镐和工兵锹敲碎,再清土。
  两个多小时后,苟侦凤的儿子被从废墟底部抬了出来,这个16岁的男孩趴在距门口一米多远的地板上,他右手向前,左腿弓着,还保留着往前跑的姿势。
  同村的李树臣、李树清、李树友、李树国、李远德、李友虎家也都各被土房埋了一人。地震的一刹那,土墙崩塌,厚墙瞬间将他们拍在房内。
  新京报记者在萝卜地社探访发现,村里只有两三栋砖房,李树元家的砖房才建起两年,地震时,砖墙裂出了10多厘米宽的缝隙,但家里人都奔出屋门得以逃生。
  “土房子很难逃生。”申时贤,这名在龙头山镇当过多年农业所负责人的政府工作人员透露,镇上的大多数村他都去过,大部分村子都是土坯房,土房倒塌,即使屋里的人没被压住,墙破损后,黄土会迅速堵死各个缝隙,“要么砸死,要么在被救出前就憋死了。”
  龙泉村、甘家寨子、骡马口村、甘菜园社,新京报记者赶到的多个村庄,到处是一家数口被埋入土房殒命的讲述。
  砖混结构新房“扛”住地震
  龙头山镇老街是绝对的重灾区。这条街上,靠山的一溜儿是老房,路对面则是2011年新建的砖混结构楼房,震后老街两侧房屋呈现出的不同命运,诠释了建造抗震房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老街上,纳永贵家的房前是个斜坡,站在马路上向坡下望,老房子这侧,房屋十之八九已完全倒塌,而另一侧,三年前建的砖混结构楼房则基本无恙,只有部分房子出现小裂纹。
  “这条街,在新房子里的人一个没死。”有栋新房子的村民沈友青说。
  老房子这侧,不同抗震标准的房子也呈现出了迥异的命运。
  从纳永贵家往坡下看,100米内共有9户人家,7人因被埋废墟死亡。
  第一家是马明远家,马家的砖瓦房建成已10多年,没有抗震措施,地震时房屋倒塌,一名老人被压在废墟里,8个小时才被刨出,人还活着。
  往下是纳林和他哥哥家,这两家都是20年前建的土房,震时应声而垮,压在房下的一位老者被救出。
  再往下,张云二家的土房被震碎,一名60多岁的老人和一个3岁小女孩遇难。
  沈友青在这也有一栋老房子,是十多年前建起的砖房,砖房后还有一栋土房,地震发生,砖房被震裂,土房垮塌,沈友青的老伴儿被山上垮下的土方连同倒塌的房屋压死。
  沈友青的哥哥沈友明家是两栋砖房,靠山的一栋没有抗震结构,临街的一栋则是去年建的抗震房,新房无恙,沈友明的儿媳、孙子、儿媳的两个妹妹被压死在旧砖房中。
  姚元理的老屋在纳永贵家坡上,那是间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土房。2004年发生过一次地震,他家房子墙角被震出了裂缝,没钱修房子,就弄些水泥抹一下,再开裂,再抹,直到这次地震,他的房子“碎成了沫沫”。
  庆幸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家,因为房子才盖了两三年,两栋房子成了老街上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房子的质量决定了老街居民的生死。仅以围在姚家周围的5户人家计算,三栋砖瓦房,两栋土坯房,因房龄均在20年以上,5栋房子全部垮塌,共7人遇难。
  建不起的抗震房
  翠屏村的李林仙带着孩子,和村民翻山越岭来到龙头山镇上的灾民安置点。
  她家的土房被震碎了,头两年,李林仙就想建砖房,她和丈夫种了100多棵花椒树,近年行市好,一家人的年毛收入大概1.5万元。除了正常开支,年结余不足1万元。龙头山镇镇长陈国勇说,去年,镇里人均年收入是4050元。
  李林仙打听了一下,一块砖运到鲁甸县城的价格约3毛钱,运到龙头山镇大概4毛钱,要想运上僻远的山村,价格接近6毛钱。
  工价走高也让村民难以承受,沈友青说,他10多年前建房时,一个工人每天十几二十块钱,现在要150到200元。
  建4间平房,在龙头山镇大概要花10万元,但在李林仙住的山上,起码得十二三万。“根本建不起。”
  龙头山镇龙泉村甘菜园社54间房子塌了51间,目前村里已有十几人死亡。
  “谁不知道住在结实的房子里更安全?”蹲在自家的废墟前,林国祥掰扯起一个农民的一生,“攒钱给儿子盖房,儿子再攒钱给孙子盖房”,在他看来,这里的农民重复着这样的宿命,“一个农民一辈子就是一座房子”。
  甘菜园社建于2000年前的房子超过40栋,绝大多数是土房。幸存的三栋房子均建于2012年之后。
  在1997年前后一次地震中,林国祥的土房裂开了一道七八厘米宽、近一米长的口子。他跑到镇上打听是不是有相应的补贴,能凑点钱把房子修修。
  当时镇上的人给的答复是,“家家都这样,政府哪里来的那么多钱。”
  2008年汶川地震后,林国祥听说国家出台了政策,对地震带上的危房实施迁出和改造,镇上也有相应补贴规定。他又跑去打听,得到的回复是政策还没到他们村。
  指望不上政策,房子还是要盖。2012年6月,大儿子拿着在外打工攒下的几万块钱回乡盖房。
  被老屋墙上那道裂缝折磨了十几年的林国祥当起了新房总监工,材料要用最好的,要加钢筋,水泥标号要用最高的,不怕盖得慢,一定要盖结实。
  他保留着当年的账本,仅钢筋一项就花了1.6万元,因为预算有限,房子只盖了一层,不到一百平,建造时水泥用了足足20吨。
  唯一省下的钱是人工,林国祥就带着两个儿子自己盖,家里女人们当小工,别人家盖座房子两三个月,林家的房子盖了足足半年。
  这座耗尽心血的房子也成了全村没有倒下的3栋房子之一,甚至难见一条裂纹。
  可林国祥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房子盖好后,因为欠债,儿子、儿媳继续南下打工。林国祥不肯住新房,一直空着。地震后,他在老屋的小孙女林睿遇难了,儿子林青文为了救林睿被砸成重伤,目前一个胳膊已经截肢,腰椎还需要一次手术。
  六年前启动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管化学看着自家的房子“倒成一摊烂泥”,有些恍惚。
  坐在一堆瓦砾前,他回忆,十年前在鲁甸连续发生三次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级不大,损失很大”。他没想到十年后再遇劫难,这次遇难的人数是十年前一次地震的150多倍。
  据记者调查,管化学曾说地震发生在日,距离这次地震差7天整十年。那次震级为5.6级,致4人死亡,594人受伤。
  “除了伤亡人数,余下的情况和这次地震都很像。”一位参加当年地震报道的记者说,8?10地震震级虽小,但倒塌民房却达到18556间,其中多数为土坯房。这一说法在时任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的报告中得以体现。
  查阅公开资料可获悉,早在10年前,国务院就已经明确要求启动农村村民地震安全工程。而云南省也意识到,根据国家地震局预测,云南将进入一个强震活跃期。
  可现实是,全省农村民居建设质量普遍较差。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官员说,这十年来,为了加强抗震工作,云南省做了很多努力,政府印刷了《云南省农村民房建设抗震设防技术导则》,还在2008年全面启动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省里提出了“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一点、各部门统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多渠道筹措危房改造资金,这一方案“当时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全省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可是,没能等到6年后的“目标”,灾难先发而至。
  上述官员说,这十年,在地震安居工程方面,省里决心很大,可效果却不太理想。
  昭通市住建局官网公布的材料显示,2013年,云南省级预下达昭通市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任务为5.4万户,每户预拨补助资金5000元。截至去年10月2日,全市已开工45594户,开工率为84.43%,已竣工4266户,竣工率仅为7.93%。
  当时,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的开工率,在此次地震震中鲁甸县只有59.08%,排名昭通全部11个县的倒数第二;竣工率方面,鲁甸县仅有0.08%,排名倒数第一。
  防震减灾局:指导百姓建抗震房屋
  哽咽、抽动、掩面落泪。聊起土房子和基层农村民宅防震工程,龙头山镇镇长陈国勇哭了。地震让这位中年男子失去了几位同事,包括他的副镇长。
  依照云南省防震体系的构架,这位肤色黝黑的镇长是整个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上传下达,推广、落实、监督防震工程的进展,都是他的职责。
  “我们其实很苦恼。”他说,2009年自己上任以来,始终在推广农村的抗震工程,总觉着上面的政策虽好,可落实到下面总有些接不上。
  陈国勇说,根据云南省和昭通市相关政策,每户改造房屋的村民可以获得5000元或1万元的补助,但这笔钱的使用中其实有困境。
  据其介绍,他上任至今,镇政府下发到村民手中的抗震改造资金每年大约几百万元,每户村民新建房屋,如果按照政府要求加入抗震设施,可获1万元。但依照最好状况,每年能有几百户村民得到政府资助,而在龙头山镇,等待加固房屋的却有一万两千多户。
  接下来还是钱的问题。上面的补助款发了,可年收入不足5000元的村民们却拿不出钱建房。
  陈国勇称,当地百姓防震意识差,为保证专款专用,镇政府会按照规定将1万元资助款分四次交给村民,“地基打了给3000,构造柱打了给3000,墙建好了再给3000,等房子基本完工,再把剩余的1000元付清。”
  “不是跟你说假话,我们这里的老百姓真的非常穷,上级政府划拨的专项资金其实很有限,给要改造房子的村民每家1万元,他还要弄10万才能盖得起坚固的房子。”
  当地的一位干部说,这对村民来讲几乎就不可能。“建不起房子,就没法拿补助,拿不到补助就更加建不起房子,这是个死循环。”
  在没有遇到死亡之前,村民们也都习以为常了。
  连日采访中,新京报记者询问超过10个村庄的上百名村民,虽然鲁甸每年都有一两次明显的震感,但很多村民仍然不知道鲁甸就在断裂带上,更没想过怎么去抗震。
  鲁甸县民政局局长马真贤说,之前民政局就发了抗震小册子,“数量是按照每户一份印制的,但发放需要借助基层政府的力量,我不能保证每家都有。”
  地震“头七”,龙头山镇作为这次地震中死伤最集中的地点,成为云南省公祭仪式的所在地。公祭时,官员们低头不语,受灾的村民望着废墟不停地抹眼泪。
  公祭后,鲁甸县防震减灾局局长周明忠说,要吸取此次地震的教训,今后防震减灾局会在区域内不同地区设置不同的地震烈度划分,以指导老百姓建造足以抵御地震灾害的房屋,“发生地震时,反应到每个山的烈度也可能不一样,我们下一步要尽可能做区域细分。”
  对于周明忠的说法,很多村民都说,太专业,听不懂。他们只希望能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不倒的房子。
  A16-A17版采写/新京报特派云南记者 张永生 卢美慧 崔木杨
(原标题:灾后房屋抗震调查)
(编辑:SN146)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Untitled Document
农村社会救助
农村救灾保险
救灾保险是把保险机制引入救灾领域,建立救灾与保险相结合的救灾体制,把保险机制引入救灾工作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救灾资金不足,二是我国的救灾体制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集体经济的调剂功能弱化,农民个人的经营风险增大,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便无力抵御。现行救灾体制只能保障灾民的吃、穿、住、医,无力帮助灾民恢复和发展生产,保障层次和标准都比较低;因此,在
1987年,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七县(市)民政部门开展农村救灾合作保险试点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民办[1987]农字2号)决定在少数省区开展农村救灾保险试点。根据救灾内容,确定了农作物、农房、劳动力、大牲畜四项险种;在资金筹措方面,实行集体和个人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共同集资原则。
救灾保险试点步骤
1、试点县(市)成立救灾保险互济组织;2、国家从救灾款中拨给每个县50万元-100万元的启动资金;3、制定互济会(站、公司)章程,对机构的性质、职责、权利、义务、业务范围、资金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报政府批准执行;4、互济会对农民住房、农村劳动力、大牲畜、农作物四个险种进行农户自愿投保,予以保险;5、保险费率按各险种,历年灾害损失情况、农民的承受能力以及当地生产、生活基本水准等因素确定;6、制定各险种的互济条款和实施细则,规定互济目的、项目、责任、除外责任、救助(理赔)标准、程序、权限等。保险费主要由个人和集体承担,地方财政予以资助或补贴。当互济项目发生时,经查灾定损,根据条款付予受灾户保险金,张榜公布,以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和再生产。
试点县均设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救灾保险办事机构。乡级成立代办所(站),设1-2名业务员,村设协保员。市一级成立救灾保险互济联合会。
农村救灾保险的险种
目前在农村开展救灾保险的险种有四个,即农作物、农房、劳动力意外伤害和大牲畜保险。
一、农作物灾害保险
农作物灾害保险是指农作物生长或收获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农作物产量绝收或严重减产减收时,能及时得到由国家、集体和农户共同集资举办的救灾保险互济组织按条款规定给予的补偿或救助。其特点是农作物收获价值或以灾民基本口粮为标的的一种保险。其目的是通过农作物灾害保险,使农户在农作物因灾绝产绝收或严重减产减收时能得到补偿与救助,以保障灾民基本生活和恢复再生产的能力。其范围是农村联产承包户、专业户及集体互助队所种植的水稻、小麦、玉米、高粱、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国营和国家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农场(所)不属农村承保业务范围。
农作物灾害保险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及生产特点, 按其投保利益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长期农作物灾害保险,另一类是收获期农作物灾害保险。
1.生长期农作物保险。
(1)保险责任。农作物保险责任大体分为两种:单一责任,即只承保一种风险,而对其它灾害造成的损失则不予补偿,如水稻水灾保险,小麦旱灾保险;多种责任,即只承保两种以上的风险,同一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到两种以上风险造成的直接损失给予补偿,如水稻水灾、雹灾保险。
救灾保险属多种风险责任保险。它是以作物收获量比常年减产程序达到规定幅度内为赔付标准的一种保险。
(2)除外责任,是指对农作物承保责任以外的一切风险损失,不负理赔责任。
(3)保险期限。农作物的保险期限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期确定的。生长期是指某种农作物在一个地区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时止所经历的时间。农作物的保险期限一般规定,从作物出土定苗后起保,到成熟收割时止。
2.收获期农作物保险。
农作物从开始收割(采摘)时起到完成初级加工进入仓库之前这一期间的保险。它介于农业保险与家庭财产保险之间,是一种短期风险保险。
二、农房救灾保险
农房救灾保险是指以农村农户居住房屋为对象的一种救灾保险业务。按照&一户有损四方帮&的原则,将国家、集体和农户对无法预计的灾害损失,化为固定的、微小的保险投入,由农村救灾保险互济组织统管起来,用来补偿被保险农户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其目的是使农民住房在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后,能够及时得到经济补偿,达到安定灾民生活,发展生产,稳定社会。其保险范围,凡座落本区域内的农业住房,符合救灾保险条件的房屋均可参加保险。对简陋房屋和临时房屋(包括牲畜栅舍、偏房、杂房及不宜保险的房屋)、濒于倒塌的危房、国家禁建范围内房屋、动迁或即将拆除的房屋以及公有房屋均不属救灾保险业务范围。
保险责任。根据农村救灾保险组织关于《农村农户住房保险条款》规定,由于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救灾保险组织才负补偿责任。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火灾。
(2)爆炸。
(3)洪涝、风暴(飓风、台风、龙卷风)、地陷、泥石流、雪灾、冰凌、海啸等。
(4)冰雹、雷电。
(5)空中运行物体的坠落及外来建筑物和其他因物体倒塌砸坏被保财产的损失。
(6)因防止上述灾害蔓延或因施救、保护所采取必要的措施而造成被保房屋的损失和支付的合理费用。
对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不负赔偿责任:
(1) 因战争、军事行动、暴力行为或核子辐射;
(2) 被保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故意行为或防范不力;
(3) 因年久失修或施工不当;
(4) 救灾保险责任范围以外的损失。如虫蛀、腐朽。
保险期限。一般为一年,即自保险农户交纳保险费之日起,至期满日24时止。
三、农村劳动力意外伤害救灾保险
农村劳动力意外伤害保险是指居住在农村的无严重疾病和伤残的家庭劳动者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严重伤残或死亡时,由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共同集资成立的救灾保险互济组织,按条款规定及时给付救助费或补助金的做法。其保险目的是通过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一定的救灾保险基金,用来保障农村劳动力伤残有医治,死亡有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社会安定和生产力发展。其保险范围,农村年满18周岁至60周岁的无严重疾病或伤残的家庭劳动者。
保险责任,凡因下列原因导致家庭劳动力严重伤残、死亡时,救灾保险互济组织负责补偿或救助:
(1)水灾、火灾、风暴、雪冻、地震、冰雹、泥石流及雷击触电;
(2)爆炸、交通事故、中毒、猛兽袭击;
(3)固定物体倒塌、空中运行物撞击或机械事故;
(4)农村集体承保的生产队(组)负责人及农场主对所属单位的农工、合同工和受聘人员在保险期内负有因意外人身伤害享受补偿的责任。
由于下列原因导致在保劳动力严重伤残或死亡时,救灾保险组织不负保险或救助责任:
(1)长期或突发性疾病;
(2)被保人及其家庭人员、亲友的故意行为;
(3)打架、斗殴、酗酒或违章、违纪、违法、犯罪及不道德行为;
(4)战争或军事行为,以及集会、游行、公共娱乐场所引起的伤害;
保险期限一般为一年,即自投保人交纳保费之日起,至期满日24时止。
四、农村役畜救灾保险
役畜救灾保险是指农户、农村专业户和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在日常的饲养、使役中,因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役畜严重伤残或死亡,经济收入遭受损失时,能及时得到由国家、集体和农户共同集资举力的救灾保险互济组织,按规定给付的补偿或救助。
保险目的,为了保护和发展农村役畜,使被保户饲养的役畜在遭受不确定性风险时,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以利于灾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保险对象,凡农户个人、专业户和互助合作组织所有的牛、马、骡、驴、驼等役畜,符合从1周岁至10周岁年龄段内,无伤残疾病、饲养管理正常、体质健壮等条件的,均可参加救灾保险。
保险责任,保险役畜因下列原因死亡或残废,救灾保险互济组织负补偿或救助责任:
(1)水灾、火灾、风灾、雹灾、泥石流、雷击、触电、摔跌、碰撞、中毒、爆炸、崖崩、物体倒塌、物体坠落和野兽伤害;
(2)疾病(包括瘟疫)、胎产;
(3)患传染病经当地政府命令捕杀掩埋的;
(4)经救灾保险互济组织与当地兽医站协商,兼负包防、包医、包药责任者,在保险单位指定的兽医站治疗所需的药费,可由救灾保险互济组织支付。
保险役畜因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救灾保险互济组织不负补偿或救助责任:
(1) 被保人及其家庭成员、亲友的故意行为;
(2) 战争、军事行动或核辐射;
(3) 阉割、互斗、暴饮暴食、被盗、走失及其他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
(4) 第三者责任。即保险役畜发生保险责任范围的死亡及伤残,依法应由第三者负责赔偿的
保险期限为一年,即自起保当天零时开始至保险期满日24时止,期满续保另办手续。
农作物的保险金额
农作物保险金额的确定与承保某种农作物的价值形态有直接关系,在风险损失率不变的情况下,主要看所投入的成本和全部收益。而投保人保费负担能力的大小则决定选择作物的那种价值形态。
农作物的成本(农产品)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化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倾向表现,亦即生产每一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报酬的费用支出。承保时主要以生产成本作为保险金额。其保险金额虽略高于成本,但保障水平均在成本范围内。
农作物保险费率
生产期农作物保险费率,包括纯费率和附加费率两部分。
1.纯费率。纯费率是以农作物历年来的损失率为依据计算的,纯费率又分为混合责任和单一责任两种:
(1)混合责任纯费率=混合灾害所致作物损失额÷作物价值=(受灾面积×平均单位面积产值×受损程度)÷(播种面积×平均单位面积产值)=(受灾面积×受损程度)÷播种面积
(2)单一责任纯费率=综合损失率×(某种灾害所致的损失÷全部灾害所致的损失)或(某种灾害所致的损失÷平均单位面积产值)×100%
2.附加费率。附加费率是由稳定系数和营业费用率组成,其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如下:稳定系数=均方差÷均方值(其中:均方差=√Σ(X-X)2/n (公式中X为某年实际损失X为若干年损失业的均值,N为年数)
营业费用率在业务实践中通常以纯费率的一定比例确定。
纯费率加上附加费率就构成向被保人计收的毛费率。
救灾保险金额及保费的收取要实行低保额、低保费、低保障的原则。
农作物的救助
在救助处理中,如保险农作物全部绝产,可及时给予救助;如保险农作物受到部分损失,可在损失程度范围内预付部分补偿,支持保户及时恢复生产,到农作物全部收获后根据总损失率,再补偿差额部分:
1.属于因灾绝收需立即救助的,应根据农作物的物候期或按当月救助额比例减去10%的免付额计算。如水稻保险,保险金额为亩最高100元,按受灾物候期或当月补偿额计算救助金额详见下表:
受灾物候期(或当月)救助金额比例表 元/亩
2.部分损失。根据实际损失程度减去10%的免付额,按出险物候期或当月补偿金额比例计算
计算公式:
救助金额=物候期或当月补偿金额×(损失程序×90%)×受灾面积(亩)
3.救助方式。
(1)保成本的三种救助方式。即:①以亩为单位定额承保,逐日或逐月确定最高补偿方式;②以亩为单位定额承保,分阶段确定最高补偿额比例的方式;③以亩为单位定额承保,限额补偿方式。
(2)保产量的两种承保救助方式。即:①保产量,以亩为单位按平均产量确定保险金额,按减收量确定救助金额;②保产值,以亩平均产量为标准换成产值确定保险金额,分阶段确定最高救助比例。
农房保险的保险金额
农房救灾保险的保险金额是由农户根据被保房屋的实际价值确定的。主要形式有两种:
1.定额式。即按房屋结构的实际价值实行每间定额承保。
2.估价式。由被保农户根据房屋的实际价值,由自己估价确定,自行确定的保险金额不能超过房屋的实际价值。
参加保险手续可由集体统一办理或个人自行投保。保险金额一般可按1000元至5000元设几个档次。投保后,其家庭财产实际价值超过已保金额而要求加保的,按照接近或低于农房实际价值不重复计算的原则,自行确定增加金额,另行办理加保手续。
农房保险费率是根据投保房屋的不同建设结构分别厘定的。建筑结构风险越大,保险费率就越高,反之,保险费率就低。救灾合作农房保险费率一般分以下档次:
1.集体统保费率为2‰。
2.个人投保的草坯结构、本质结构保费率为3.5‰,砖瓦结构、预制结构保费率为2.5‰。
3.属集体所有房屋实行统保时,保险费率为4-5‰。
4.被保农户应在起保之日,一次交清保费,对五保户、贫困户和特殊困难户本人和村组交纳保费确有困难的,可通过村组评议,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从集体或社会救济经费中支付。
农房保险救助
1.&全损&或&推定全损&房屋的救助。即房屋倒塌或受损严重以至无法修复的房屋的救助,按照保单上的保险金额救助。
救助金额=保险金额-残值
2.&部分损失&房屋的补偿。即房屋受损不严重,不至于倒塌或无法维修的补偿。主要有两种补偿办法。一是比例补偿方式。即按保险金额的比例计算补偿金额。补偿公式:
补偿金额=(保险金额÷实际造价)×损失金额
补偿的计价标准,按&损失当天的实际价值&或按&保险金额的损失比例&计算补偿款。
农村劳动力意外伤害救灾保险金额
农村劳动力意外伤害救灾保险金额是根据投保人工作的危险性质和家庭经济状况与本人自愿而定的。保险金额一般按投保人不同年份分1000元至5000元几个档次,由村或乡(镇)组织统一投保,农户个人也可自愿投保,可以在多种给付标准中自由选择一种,但其保额不得低于本村或乡(镇)统保的最低限额。保险金额一旦确定,投保人不得中途变更。投保人在投保时可以指定受益人,如没有指定受益人,以法定继承人为受益人。
农村劳动力意外伤害保险费率一般按保费金额3‰收取为宜,即投保1000元,被保人交付保险费3元。投保时,投保单位或投保人要填写投保单一份,经救灾保险互济组织核定承保后,签发保险单。保险费一次交付。到期不退还。有些地方的救灾保险互济组织对交纳保险费有困难的被保人采取国家补助15%,集体补助5%,个人交纳80%的办法。
劳动力意外伤害是一种受益契约而不是补偿契约,因此,被保人在保险单有效期内,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死亡或残疾,被保人或受益人有权依法向救灾保险互济组织索付或要求救助。保险费救助标准如下:
注意事项:
1.保险对象在保险单位有效期间发生死亡或伤残时,保险对象或其受益者应在48小时 内通知救灾保险互济组织,并持保险单和医疗单位及乡村组织证明。
2.死亡或伤残给付累计金额达到保险金额后,保险责任即行终止;因伤残给付未达到保险金额时,保险单继续有效,但有效保险金额是原保险金额减去支付金额后的余额;
3.投保人、保险对象和受益人如采取欺骗行为索取补偿,一经发现,救灾保险互济组织有权追回付款;
4.救灾保险互济组织在接到伤亡报告后,经过调查核实,按规定给予保险金。如从伤亡事故发生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提出申请者,即自动放弃索款权。 农村役畜救灾保险的保险金额
役畜保险金额是救灾保险互济组织负担役畜损失补偿的最高金额,确定役畜保额的基础有两个:
1.市场价值,即根据役畜的市场价格确定。
2.评定价值,即订立救灾保险合同双方的当事人共同协商评定。
保险费率,役畜的保险费率是根据保险标的不同种类、危险可能性的大小、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保险期限的长短、保险责任的大小等因素而厘订的。它由损失率和营业率两部分组成,其中,损失率是保险费率的基本部分,是用以建立保险基金的;营业费用率是保险人用来弥补业务经营管理上必要的开支和费用的,一般掌握在20%左右。
计算公式为:
死亡率=(死亡头数÷存栏总头数)×100%
损失率=(总支付÷总保额)×100%
纯费率=损失率+(10-20%稳定系数)
附加费率=开支总额(代办费5%+管理费13%)÷总保额×100%
毛费率(保险费率)=纯费率+附加费率
农村役畜救灾保险的救助
投保后役畜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农村救灾保险互济组织应主动、迅速、准确、合理地向被保人进行经济补偿。救助标准可分:
1.全额救助。即役畜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因死亡或全部丧失服役能力时,按投保金额全数给付,但必须扣除残值部分。计算公式:
救助金额=保险金额-残值
残值部分一般按当天市场平均价格计算,有多少扣除多少。
2.部分补偿。即役畜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因疾病或意外事故伤残须经医疗单位救治时,救灾保险互济组织确认后,根据役畜的伤残程序,出示医疗单位证明和单据,以及投保时役畜的等级、档次进行补偿或救助。给付时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经医疗痊愈后的役畜,一般不超过保险全额的20%;二是经治疗后部分丧失服役能力的,给付不超过保险金额50%。部分损失补偿后,农户保险合同继续有效。但有效保险金额应是原保险金额扣除给付后的保险余额,并由被保农户在保险单上签字盖章。
农村社会救助
农村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集体对农村中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因病、灾、缺少劳动能力等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对象,采取物质帮助、扶持生产等多种形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坚持依靠集体、依靠群众,开展社会互助互济和扶持生产自救、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救助路子。
一、国家救济与集体补助相结合
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较多,全国有85.2%的贫困对象分布在农村,农村社会救济的任务十分艰巨。由于国家的财务有限,单纯依靠国家救济难以全部保障农村贫困对象的生活。因此,随着集体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采取国家救济与集体补助相结合,改变了单纯依靠国家救济的状况,形成了农村救济依靠国家和集体&两条腿走路&的新局面,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的社会保障能力。农村社会救济坚持贯彻依靠集体,辅之以国家救济的原则,立足于集体,以集体补助为主,国家救济给予必要的补充,二者紧密结合,成为农村社会救济的主体力量。
二、国家救济与社会互助互济相结合
社会互助互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农村社会救济的重要方式。各级人民政府动员和组织城市支持农村,非贫困地区支援贫困地区,广泛开展村邻互帮、邻里互助,形成社会、集体、个人相结合,多层次、多种形式互助的新局面。
通过开展社会互助互济,不仅及时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对象的生活困难,也减轻了国家和集体的压力,而且还扩大了社会的参与和影响,取得了社会广泛的关心和支持,确立了互助友爱、扶弱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救济与扶持生产相结合
扶持贫困对象生产自救是救济工作的发展和延伸,它使救济的主体与对象密切合作,进一步提高了救济效率。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采取无偿扶持与有偿扶持相结合,对有偿还能力的贫困对象实行扶持生产资金有偿使用,收回的资金作为扶贫周转金滚动使用,使扶持贫困对象生产自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四、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以工代赈是中国传统的救济方式之一。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以工代赈,使贫困对象通过参加国家的工程建设解决生活困难,是进行社会救济的一种有效方式。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一、推广农村定期救济
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的社会救济主要是采取临时救济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而且临时救济费被挤占、挪用的现象较多。为了保证农村社会救济费的正常使用,加大对贫困对象的保障力度,一些地方开始试行对农村贫困对象扩大定期救济,这项改革到80年代初有了较大发展。
推行农村定期救济,使农村临时救济费改为&人头费&固定使用,不仅有效地防止了挤占、挪用救济费的问题,也提高了对贫困对象的保障水平,促进了救济工作的规范化。
二、实行乡镇统筹集体困难补助费
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采取由乡镇统筹集体困难补助费的办法,首先,拓宽了集体困难补助费的来源。乡镇统筹改变了集体困难补助费依靠村公益金的单一渠道,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村无力筹集集体补助的困难。其次,提高了集体对贫困对象的保障能力。在贫困地区,乡镇一般比村集体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保障能力,由乡镇统筹集体困难补助费,增强了集体的保障能力,使贫困对象的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再次,有利于平衡群众的负担,解决了群众负担畸轻畸重的问题。
三、试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1.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试点。目前,全国已有广东、广西、山东、山西、上海等地方的一些乡镇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村民。保障的方式是发放现金与实物救济相结合。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是由县或乡镇人民政府制定。保障费用采取县和乡镇分级负担。救济的程序是,由救济对象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审核后,报乡镇民政办事机构审批,并报县民政部门备案。
农村社会救助的重点对象
农村社会救助的重点对象是农村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老人、残废人和孤儿,即(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抚养义务人,但是抚养义务人无抚养能力的;(二)无劳动能力的;(三)无生活来源的。也就是说,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或未成年人。
确定农村社会救助的重点对象的程序是:
1.申请。由本人向村委会(或村民小组)提出书面申请或由村民小组向村委会提名。
2.审查。村民委员会接到村民的申请或村民小组的提名后,要派人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资格调查,审核其是否符合条件,特别是申请人有法定扶养义务人的,要对法定扶养义务人进行能力调查,并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上报乡、镇人民政府。
3.批准。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村上报的情况予以审批,并对社会救助对象所需粮款作出预算,列入下年度统筹规划。乡镇政府批准社会救助的对象后,要按照规定填写并发给《社会救助供养证书》,并在《证书》上盖章。
农村社会救助的内容
(一)供给粮油和燃料:(二)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钱;(三)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四)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有人照料;(五)妥善办理丧葬事宜。对象是未成年人的,还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农村敬老院
敬老院是集中供养农村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老人、残废人和孤儿(即五保对象)的场所,敬老院的办院方针是:依靠集体,依靠群众,民主管理,文明办院。
敬老院要坚持&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入院要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经敬老院同意,报办院的单位批准方可入院。为了提高五保对象入院的愿望,一方面要提高敬老院的办院水平,另一方面可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如邀请五保对象到敬老院参观、做客、试住,邀请他们一起过节、座谈等,使他们增加对敬老院的了解,熟悉敬老院的生活,使他们自愿入院,绝对不能违背五保对象的意愿,强迫他们入院。对于生活不习惯或其他原因要求出院的,也要允许他们出院。
敬老院作为集体福利事业单位,其经费主要是由集体负责提供,集体的供给是办院的基础,敬老院的存在与发展决定于集体经济的兴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房屋倒塌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