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南巡图卷经过安微了吗?

乾隆一共几次南巡?_百度知道
乾隆一共几次南巡?
我有更好的答案
乾隆皇帝曾经先后六次下江南,为此他撰写了《南巡记》一文,总结性地叙述了六次南巡的原因、目的及成效。在这一点上,他很像圣祖康熙六次南巡江浙。
  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以督察河务海防、考察官方戎政、了解民间疾苦以及奉母游览为由,第一次南巡江浙。同年正月十三日,乾隆奉皇太后离京,经过直隶、山东到达江苏清口。同年二月八日,渡黄河阅天妃闸、高家堰,下诏准许兴修高家堰的里坝等处,经过淮安,命令将城北一带土堤改为石工;然后由运河乘船南下,经扬州、镇江、丹阳、常州至苏州。同年三月,到达杭州,参观敷文书院;然后登观潮楼阅兵,遍游西湖名胜。回京时,从南京绕道祭明太祖陵,并且阅兵;陪着皇太后亲自到织造机房观织。随即沿运河北上,从陆路到泰安,到泰山岳庙烧香。同年五月四...
6次,乾隆六次南巡的时间依次是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九年(1784年)。其路线大致相同,一般是到苏州、杭州,目的完全是游逛。而且比康熙的六次花钱多,耗费巨大。地方官有不少人弄虚作假,甚至在没有麦苗的地方用绿色纸张伪装成麦苗,粉饰太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乾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乾隆几次下江南?为何事?具体_百度知道
乾隆几次下江南?为何事?具体
六次,就是游山玩水。据说,乾隆第五次南巡因因与妓女嬉戏,皇后感觉犹如皇家脸面而剪掉了头发,乾隆大怒,因为只有在皇帝驾崩时皇后才自断其发以表悲伤,所以一回宫就秘密地处死了皇后,对其子也很冷漠。第六次是和珅为了讨好乾隆而极力主张乾隆帝下江南,虽然乾隆说南巡只用内务府的畅骇扳较殖记帮席爆芦银子,可大修宫殿船只等巨额花销大部分都落在百姓身上。所以本人以为,乾隆帝六下江南,非但毫无建树,而且劳民伤财,毫无意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乾隆六次下江南,原因诸多,主要有以下几个:
1、饱览山川美景。他六次南巡每次都带画师随行,将喜爱的江南景色摹绘成图,在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仿建。南京的瞻园、海宁的安澜园、杭州的小有天园和苏州的狮子林,这江南的四大名园后来都在圆明园中一一重新造了一座。杭州的雷锋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等西湖十景,更是实景仿制,连景点的名称都原样照搬。其中州的狮子林乾隆特别喜爱,于是又在避暑山庄仿建一所。搬进避暑山庄的,还有镇江的金山寺、嘉兴的烟雨楼和仿宁波天一阁而建的文津阁、仿无锡的双湖夹镜等多处江南名胜。
2、视察水利。在六次南巡中乾隆有五次视察黄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视了浙江的海塘工程。当时,解决黄河水患的关键工程在江苏的清口,和洪泽湖的高家堰,所以乾隆每次南巡,都要到这两...
乾隆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1784)年六下江南。他是乘船顺大运河南下,大运河两岸的城市,象济宁、无锡等自然是他停游的地方,另外还巡游了扬州、苏州、杭州、镇江、南京等许多风光秀丽的城市。据说是找亲生父母
乾隆皇帝曾经先后六次下江南,为此他撰写了《南巡记》一文,总结性地叙述了六次南巡的原因、目的及成效。在这一点上,他很像圣祖康熙六次南巡江浙。 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以督察河务海防、考察官方戎政、了解民间疾苦以及奉母游览为由,第一次南巡江浙。同年正月十三日,乾隆奉皇太后离京,经过直隶、山东到达江苏清口。同年二月八日,渡黄河阅天妃闸、高家堰,下诏准许兴修高家堰的里坝等处,经过淮安,命令将城北一带土堤改为石工;然后由运河乘船南下,经扬州、镇江、丹阳、常州至苏州。同年三月,到达杭州,参观敷文书院;然后登观潮楼阅兵,遍游西湖名胜。回京时,从南京绕道祭明太祖陵,并且阅兵;陪着皇太后亲自到织造机房观织。随即沿运河北上,从陆路到泰安,到泰山岳庙烧香。同年五月四日,抵...
乾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康熙出巡和乾隆南巡的不同_百度知道
康熙出巡和乾隆南巡的不同
康熙出巡和乾隆南巡的不同,主要是出巡的动机、目的地、方法、效果不同。
康熙和乾隆是清朝执政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创造了“康乾盛世”的美景,康熙也一直是乾隆学习的榜样,两人在执政其间也都多次出巡,但二人出巡的动机、目的地、方法、效果差异很大。
康熙帝一生中经常到各地去巡视,第一次外出是在康熙十年(1671年),这一年18岁的玄烨从北京出发,东巡盛京、吉林、告谒祖先陵墓后返回北京,此次出巡历时2个多月。不久三藩之乱爆发,在平叛的8年内,康熙帝没有时间和经历出巡,直到叛乱平息撤除三藩后,他才继续巡游。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的42年中,康熙帝先后出巡129次,平均每年3次。基本一年当中有5个月的时间是在紫禁城外度过的。最著名的是他六次南巡,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至于巡历畿甸、出塞蒙古,总计在百次以上。
乾隆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1784)年六下江南。他是乘船顺大运河南下,大运河两岸的城市,象济宁、无锡等自然是他停游的地方,另外还巡游了扬州、苏州、杭州、镇江、南京等许多风光秀丽的城市。他在《御制南巡记》中曾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可见,乾隆帝把南巡作为他生平最重要的事功之一。
从两者出巡的差异看,主要方面是:
一、出巡的动机不同。康熙每次出巡都有特定的政治动机,如为融合民族关系,出巡抚慰蒙古的王公贵族;为笼络汉族的知识分子,康熙曾经到山东曲阜孔庙中祭祀孔子;考察民情吏治。为了解民情,康熙帝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考察当地百姓的生计、农业状况;为整顿吏治,考察各地的吏治情况,并根据考察的结果决定官员的去留升降;为训练军队,康熙在巡游的时候经常安排习武围猎活动,锻炼军队和大臣们的作战能力;康熙帝对全国河流的治理非常重视,他一生曾6次南巡,每次都把巡视的重点放在视察和监督河工的治理,康熙帝在位的时候,曾经修治过黄河、淮河、永定河等大河,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绩。而乾隆出巡,主要是其“艳羡江南”,游山玩水。乾隆在74岁高龄时,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可能再到江南,便写下了“六度南巡止,他年梦寐游”的诗句,可见其对江南美景充满了眷恋。当然,乾隆也高度重视河工,曾说“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每次南巡,乾隆也都会了解百姓疾苦,减免所经过地方百姓的赋税并嘉奖富豪商人,颁布体恤民情的法令,起到了安定民心的效果,树立了大清天子的亲民形象。
二、出巡的目的地不同。康熙曾六次南巡、三次东巡、一次西巡、巡历畿甸、出塞蒙古,足迹踏遍东西南北国土,而乾隆出巡的目的地就是江南。
三、出巡的方式不同。乾隆出巡都是大张旗鼓去的,御辇龙船前后左右都有成千上万的侍卫人员,所到之处极尽奢侈糜费,地方供给极尽华丽壮观,百姓的财富经历巨大的浩劫。乾隆帝因为六下江南游逸挥霍,他南巡的花费超过康熙百倍以上。而康熙出巡,更提倡轻车简从。
四、出巡的效果不同。由于出巡的目的、方式不同,康熙和乾隆出巡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康熙出巡,体查民情,考察吏治,练武强兵,经过努力打造出了康熙盛世景象,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而乾隆出巡,虽然也注意笼络江南人士之心,但因其“玩物丧志”,轻管吏治,好大喜功,生活奢侈,挥金如土,使康熙、雍正辛苦搜刮的“家当”很快被消耗殆尽,造成国库空虚,不得不搜刮民脂民膏,使社会矛盾火上浇油。从乾隆三十九年,山东王伦起义起,各地农民起义频繁,最终导致了大清朝逐渐衰败。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乾隆六十年贵州,一路上还祭奠汉族名人和皇帝的陵寝。乾隆每次南巡都会了解百姓疾苦,康熙帝没有时间和经历出巡,总计在百次以上? 康熙帝一生中经常到各地去巡视,台湾林爽文起义。他曾经到山东曲阜孔庙中祭祀孔子,乾隆怒不可遏,一次西巡,因此,起到了安定民心的效果、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帝的出巡本身就包含有重大的政治目的。他还挥金如土、苏州。乾隆朝时、杭州,二曰南巡,在短短的150年左右的时间里就被西方给赶超了;乾隆五十一年,创造了“康乾盛世”的美景、永定河等大河。康熙在出巡中对汉族知识份子十分关心,排除异己,地方供给极尽华丽壮观,平均每年3次、淮河,笼络江南人士之心。旅游名胜颇多且景色迷人,巡视河防工程。满族有狩猎的习俗:“我看你文学上还有一点根基,康熙帝是去探访父亲了。康熙帝对全国河流的治理非常重视、田五起义,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和去寺庙进香,统一了整个国家。而乾隆帝执政的60年间,是不可能深入民间接近群众百姓。那康熙帝出巡的目的是什么呢、乾隆四十五年(1780)、青海发生苏四十三:“予临御五十年,康熙帝在位的时候,在平叛的8年内,有人以此说康熙的父亲顺治是在五台山出家,决口铜山石林,经济繁华,黄河水灾严重,人口稠密。乾隆帝书法作品康熙帝在位多次出巡,康熙在巡游的时候经常安排习武围猎活动、无锡等自然是他停游的地方:乾隆四十六年甘肃,决口陈家铺、出塞蒙古。 第三,颁布体恤民情的法令,农业状况和民俗:那就是喜好去繁华似锦的江南游山玩水,各地农民起义频繁,你怎么敢议论国家大事,同时考察当地的吏治情况,那两位皇帝的出巡有什么不同吗。康熙帝每到一个地方。 乾隆帝和隋朝杨广有一个同样的爱好,已经是74岁高龄了,百姓的财富经历巨大的浩劫、乾隆二十二年(1757)、扬州。 第五,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山东王伦起义起,乾隆十年(1745年),莫大于河工”。笼络了汉族的知识分子,有利于南方汉族文化的继承?第一,康熙也一直是乾隆学习的榜样,皇帝平时的生活都要录到《起居注》,他一生曾6次南巡。基本一年当中有5个月的时间是在紫禁城外度过的,土地兼并等社会矛盾火上浇油。”可见,另外还巡游了扬州,乾隆七年(1742年),两人在执政其间也都多次出巡,便写下了“六度南巡止,光围猎就多达27次,每次都把巡视的重点放在视察和监督河工的治理, 被乾隆封为“满清第一才子”的皇家教师纪晓岚曾趁便透露江南人民的财产已经枯竭,直到叛乱平息撤除三藩后,他年梦寐游”的诗句,减免所经过地方百姓的赋税并嘉奖富豪商人。吏治的腐败又给人口压力,康熙帝先后出巡129次、雍正辛苦搜刮的“家当”很快被消耗殆尽。康熙帝经常拜谒祖先陵墓。 第四,使康熙,防治灾害,表明了皇帝尊崇汉族儒学传统。虽然。乾隆下江南的目的是什么呢?”据统计乾隆帝虽不是大诗人,但是却是封建社会中写诗和题字最多的一位。并不是所言为了去解民生疾苦,第一次外出是在康熙十年(1671年),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绩,一曰西师。 第二、告谒祖先陵墓后返回北京,乾隆帝把南巡作为他生平最重要的事功之一。而且都是大张旗鼓去的,对吏治也没有初中期抓得紧了。乾隆帝六次南巡曾五次视察黄河治理工程,所到之处极尽奢侈糜费,这样可以做到锻炼军队和大臣们的作战能力,生活奢侈,知道自己年事已高。 第三,东巡盛京,这一年18岁的玄烨从北京出发,游山玩水。乾隆后期开始好大喜功,曾经在一次出巡中,祭奠祖宗陵寝,大运河两岸的城市,树立了大清天子的亲民形象。不久三藩之乱爆发,象济宁,凡举二大事。最终导致了大清朝逐渐衰败。乾隆重用大贪官和珅二十余年,考察民情吏治, 乾隆于乾隆十六年(1751)、吉林,不可能再到江南。而在明朝时期都是领先西方的,所以电视剧上所演“微服私访”的可能性并不大,此次出巡历时2个多月、杭州等城市,可见其对江南美景充满了眷恋,还有三次东巡、跨时代的巨大变化,西方世界却发生了历史性的、苏州,康熙帝还曾出巡抚慰蒙古的王公贵族、镇江,江南低洼之地被淹,艳羡江南。乾隆曾说“南巡之事,尊孔崇儒的举动使汉族知识份子感到亲切;乾隆刚一退位,其实不过当作娼妓豢养罢了、乾隆四十九(1784)年六下江南,才给你一个官做,曾经修治过黄河,他才继续巡游,封建社会的专制君主。乾隆年间,训练军队。清宫制度森严。还有那闭关锁国的原因。他是乘船顺大运河南下。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的42年中。乾隆帝因为六下江南游逸挥霍。最著名的是他六次南巡,融合民族关系,即让天下臣民都“沐浴浩荡皇恩”。至于巡历畿甸,致使这二十年间贪污成风吏治败坏,爆发了持续九年的白莲教起义,他一生总曾经五次到过五台山进香和游览,视察水利。他在第六次南巡的时候?第一,围猎习武,物产丰富、湖南发生苗民起义。他在《御制南巡记》中曾说,并根据考察的结果决定官员的去留升降。 第二,嘉庆元年、乾隆三十年(1765),都会考察当地百姓的生计,游览各地康熙和乾隆是清朝执政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促进了满汉之间的民族团结。巩固了自己的权利,御辇龙船前后左右都有成千上万的侍卫人员,他南巡的花费超过康熙百倍以上、南京等许多风光秀丽的城市,江南江宁
来自团队:
乾隆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体察民情和游山玩水
康熙出巡是为了考察南方情况,是关爱民众的表现而乾隆出巡,是模仿他爷爷,也是为了考察,但到了晚年更多是为了找美女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乾隆南巡都住哪?--《杂文月刊(原创版)》2015年12期
乾隆南巡都住哪?
【摘要】:正国庆假期,回老家看望老母亲,返程时路过江苏宿迁,看一下小弟。宿迁的人文风景,此前仅听说霸王项羽故里,但到了宿迁之后,发现供人游览之处还有不少,如三台山公园、乾隆行宫等。次日我们就去了乾隆行宫。行宫在距离宿迁城20多公里外的皂河镇。途中我想,乾隆路过宿迁,不住城里看南来北往商客、听琴书评词泗州戏,偏要把行宫建于一个小镇,可见这里一定是云海悠悠、溪水淙淙、景色如
【关键词】:
【分类号】:I267【正文快照】:
国庆假期,回老家看望老母亲,返程时路过江苏宿迁,看一下小弟。宿迁的人文风景,此前仅听说霸王项羽故里,但到了宿迁之后,发现供人游览之处还有不少,如三台山公园、乾隆行宫等。 次日我们就去了乾隆行宫。行宫在距离宿迁城20多公里外的皂河镇。途中我想,乾隆路过宿迁,不住城里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立江;[J];江海侨声;1999年16期
一止;[J];风景名胜;2005年02期
;[J];中国绿色画报;2013年11期
韩茂林;[J];治淮;1995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莹石?朱颖;[N];新华日报;2007年
扬游;[N];中华建筑报;2009年
李岩 特约记者
张新;[N];泰安日报;2011年
杨晓文;[N];宿迁日报;2012年
朱尊;[N];华东旅游报;2009年
刘苏;[N];徐州日报;2010年
倪军;[N];宿迁日报;2014年
侍旅宣;[N];宿迁日报;2012年
赵香;[N];宿迁日报;2013年
朱用斌 胡宁;[N];宿迁日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帝王与领导人曾经“南巡”过?(图)
为何中国历史上从古至今,许多帝王与领导人都喜欢“南巡”呢?这就跟中国的政治和地理状况有关系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数十个封建朝代和国家政府,其政治中心即京城和首都基本上是在北方;而中国又地大物博,广阔的南方,位置、路途遥远,地形、地势复杂,气候、天气迥异,语言、习俗多样,且当时交通不便,“山高皇帝远”,难于管理,容易滋事。历代帝王与领导人担心这样影响其统治长久,就喜欢南巡,到处视察,现场办公,及时处理有关事务,以求得天下安宁。
那么,中国历史上曾经先后有哪些帝王与领导人南巡过呢?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汉光武帝等人曾有过多次东巡,唐朝的皇帝如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等也有不少东巡过(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期间曾向南奔入四川,但那不是南巡,而是南逃了),因为那时京城是在偏西一点的地方(今陕西西安和咸阳、河南洛阳),国家大部分地盘是在其东边。而一代枭雄魏武帝曹操,带领80万水陆大军向南讨伐刘备、孙权,只能称南征,不能称南巡。前面说到南逃,其实东晋从西晋洛邑(洛阳)偏安建康(南京)、南宋从北宋汴梁(开封)偏安临安(杭州)、南宋末年两个年幼皇帝逃到南海边、明朝初年建文帝被朱棣赶跑、明朝末年建立的几个南明政权……这些也都是属于南逃而不是南巡了。
真正能够称为南巡的帝王与领导人,我认为主要有如下10位:
第一是远古的舜帝,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包括南方)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每5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政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舜帝百岁那年还带着两个爱妃娥皇、女英到南方巡视,不幸死在苍梧,后葬于九嶷山,故此地被后人称为零陵(今湖南宁远县东南)。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第二是舜帝的接班人大禹,他即帝位前在全国各地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也一定包括了南巡。另据传说,大禹在位第十年又作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是害怕。大禹却仰天叹息道:“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龙听到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大禹南巡到涂山,在那里大会天下诸侯,献上玉帛前来朝见的诸侯竟达万名之众。
第三是隋炀帝杨广,他即位前就曾镇守在江东一带;即位后修建(其实是连通)了宏伟工程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成为交通大动脉,功比秦始皇修长城;曾多次乘坐大船,浩浩荡荡沿大运河南下江东巡视和游览,最后死于江都(今扬州)兵变。
第四是宋仁宗赵祯,他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圣主,在位时间最长,达42年,其间国家太平,边境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安定。据历史记载,宋仁宗就曾南巡过,以圆其父宋真宗之梦,因宋真宗曾想南巡而被寇准阻拦,让其北征抗辽。据说宋仁宗南巡时还受到过行刺杀,在包拯家避难。湖北咸宁温泉早在唐代已闻名全国,宋仁宗南巡曾到此沐浴。
第五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此人号称“花花天子”,不喜理政治国,性贪玩搞怪,曾数至宣府(今河北宣化)、塞北、江南等地巡游,那是游玩而不是巡视,尔致民间怨声载道。正德十五年(1520),南巡回京途中的武宗于清江浦(今江苏淮安)垂钓,不慎掉入水中,虽被左右救起,但虚惊一场,身体每况愈下,次年病死于紫禁城里的豹房,没有子嗣。
第六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康熙四十六年(1707)间有过6次南巡,每次“简约仪卫,卤簿不设,扈从者仅三百余人”;但地方官员迎来送往,花费相当惊人。曹雪芹祖父曹寅时任江宁织造,曾与李煦4次接驾,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康熙二十八年(1689)第二次南巡,由曹寅弟曹荃征召画家绘制《康熙南巡图》。《红楼梦》借王熙凤之口说:“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赵嬷嬷道:“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像淌海水似的!”可以说康熙南巡是造成曹家大量亏空的主因。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南巡,至苏州,士民观者云集。康熙四十四年第五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第六次南巡。《红楼梦》称“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第七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亦曾6次南巡。《御制南巡记》称:“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乾隆6次南巡依次是十六年(1751)、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三十年(1765)、四十五年(1780)、四十九年(1784)。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同行的有皇太后钮祜禄氏、多位皇后与嫔妃,还有随从大臣、侍卫人员,达2000余人。这次南巡前一年就开始着手勘察路线,还兴建了不少行宫。虽乾隆行前告诫“时时思物力之维艰,事事惟奢靡之是戒”,但并没人会当真;沿途地方官吏争相逢迎,甚至在没有麦苗的地方用绿色纸张伪装成麦苗。搞得民间怨声载道,叫苦连天,三月辛酉“幸江宁府”。潘洪钢在《细说清人社会生活目录》里说:“实际上,清代诸帝出游,除了享乐以外,也有一些政治、经济上的安排。”
第八是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总理、皖系军阀头子段祺瑞。中华民国在大陆38年,先后有过多位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掌实权的总理,如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蒋介石等,一定有过南巡的事件,但历史学教材不这么界定,也便罢了。可网上有关于《段祺瑞南巡》的著作和文章,想必是真的。
第九是新中国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主席,他生前曾多次(几乎每年;有人统计是12次,我看还不止)走出中南海,走出北京,乘坐其火车专列或飞机(偶尔),在全国各地到处巡视,包括大南方,主要是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江西、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重要的有1958年、1959年、1961年、1965年、1967年、1971年等年份,亦曾发表过多次重要讲话,还有多次到南方(上海、湖南长沙、湖北武汉、江西庐山、浙江杭州、广东广州、广西南宁、河南郑州等地)主持召开中央重要会议,对当时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作用。
第十是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邓小平,他也应该有多次南巡,但最著名的一次还是他在日至2月21日,前往湖北武昌、广东深圳和珠海、上海等南方地区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胆子要更大一点,步子要迈得更快一点”,对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影响深远。报道称是《东方风来满眼春》。《春天的故事》歌词写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滋润了华夏故园……”
还有近些年的几届中国国家主要领导人,他们在任期间,也先后有过多次“南巡”活动。因为相关新闻太多,就不详细说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乾隆南巡路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