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鹤与飞窥朝讲邻鸡听夜琴是什么意思

[转载]常熟古里文昌古街区先睹记
素闻江南古镇有“四里”,乃同里、黎里、织里、古里。巧的是我也是按这个程序先后访游了前面的“三里”。在写《
》时,我还缺“一里”,最近与吉头等人欣然前往,“四里”得以大圆满。
古里在常熟境内。记得有个打一地名的灯谜,谜面是“年年丰收”,谜底就是常熟。故常熟这个地名,颇有吉味。古里人再加以发挥,便成了:天下常熟,福地古里。天下常熟,是因地处江南,鱼米之乡自不消分说;而福地古里,最近则有了新禧,跻入了江苏省第七批历史文化名镇的行列。
古里之历史文化之“名”,值得一提的有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白茆山歌”,有传为虞山十八景之一的“红豆山庄”等;前者为吴歌的一分支,有几千年的历史,荣获过中国首届农民艺术节中最高荣誉“金穗奖”,后者则因文学巨匠钱谦益和柳如是的传奇姻缘而为人所追忆、所乐道。但最孚盛名的是“铁琴铜剑楼”,与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浙江归安陆氏“皕宋楼”、浙江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合称为全国四大藏书楼,享誉海内外。
古里人想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眼中所见的古里老街区,已无旧可寻,新打造的文昌古街区更像是一个几乎重建起来的新街区:铜剑街南端沿青墩塘(市河)一片,除修缮保存了“铁琴铜剑楼”外,看样子是完全推倒拆平后重建的。路西“铁琴铜剑楼”前是一个开阔的广场直达河边,路东青墩塘到文昌街之间的地块上,东西数百米间新建(也可以说是恢复、移建)了文昌阁、稼轩堂、东湖书院、非遗传承馆等建筑。雏形初具,但还未招商引店,距开街还欠时日。
我们去的那天,恰逢古里停电,“铁琴铜剑楼”闭门拒客。但与镇上正在巡视开发进度的镇干部商量后,知我们特地从苏州赶来,他们指示保安破例开门。虽无灯光照耀,但藏书楼与纪念馆内的景观大致也领略了十之七八。更有意思的是,那日是阴天,有一刻,阳光竟然也稍稍地露了会脸。不由想起了思泉老师说过的话:吉格罗朵是福将……
“铁琴铜剑楼”边竖着一块醒目的“文昌古街区”的规划效果图
在稼轩堂中拍得的一幅“文昌古街区”的规划平面图
“铁琴铜剑楼”
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楼前有开阔的广场直达河边。图中建筑的中间大门是纪念馆,广场中有七道“坎”,我们理解为象征“铁琴”的弦
广场中有一池子,池中有一长石卧碑,记载瞿氏藏书之大业,为常熟名人、同治与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手笔
铁琴铜剑楼初名恬裕斋,取《书经》中句“引养引恬,垂裕后昆”之意,创始人瞿绍基。原有四进,前两进毁于抗战期间,现存两进。门外景观请参见题头图。这是现大门内景,砖雕门楼上题“仁里”二字,整体比较简洁与朴实
庭院墙边有旧石数条。最左一块为义庄界碑,中间一块为原放生池碑,右边方形一块上的字为“常熟瞿君之墓志铭”
楼名最初为孙星衍所书,现见的是1982年李一氓所补题
中堂是一幅《恬裕斋藏书记》,落款为“道光庚子十月朔同里七十九叟王廷鉴拜撰”。柱联为:独鹤窥朝讲,邻鸡听夜琴。堂内设文房四宝等物
前后进之间有廊相连
后一进的中堂就是在门外水池中的翁同龢的那篇文章,无题目,落款为: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同邑翁同龢记。两侧墙上挂六幅先贤画像
纪念馆与藏书楼相通。建筑式样基本与藏书楼一致,但开间要大得多
从外边看,有三峰高起的风火墙,就知道纪念馆是三进的院落
纪念馆内一景。传瞿氏历经五代,酷爱藏书,通过多方搜罗,广寻博采,所藏珍本、善本书籍达10多万册之巨
馆中通过展品、版面和实物,介绍了瞿氏觅书、藏书、护书的经历。图为纪念馆中展示的对书籍分门别类的一只柜子
那日停电,屋子里黑呼呼的一片。设置了用闪光灯,盲拍了一张,嘿,还有个印刷工在再现木板印刷的场景呢
广场的最西南部,是济州会馆。据称是从常熟南门外移建过来的
那日门关着,不无遗憾。从官网上下载了一张图,能见里面之大略,与大家分享(感谢原作者)
在广场河边凭栏东眺,是一座新建的三孔石拱桥,名仁风桥
在桥上东望,文昌古街区沿河的景观尽在眼帘中
我们过桥,先从河对面向东踱去,隔河观景。一屏带福字的青砖照壁
照壁与东湖书院隔河相望。东湖书院,传说为明弘治间知县杨子器令毁乡间祠庙,邑人钱仁夫将位于古里湖口村的道院三官堂改为社学,内设孔子像,延师授课,生徒日众。正德间又拓建,取名东湖书院,废于清末&
东湖书院的牌坊。朝里一面额题古里仁风;柱联为:春季春自荣,禾嘉秋始熟
朝外一面横额直书东湖书院,柱联为:政存当代名臣传,功在囗囗小学书。篆书我不精通的,囗囗中那两字不知是不是“前人”,不敢肯定
里面还在修缮,感觉厅堂很大
进与进之间都有砖雕门楼,共三个
砖雕门楼之二
砖雕门楼之三
稼轩堂中建筑也颇有古意,有个小庭院
文昌阁是这个街区最东南部的醒目的建筑
文昌阁内部能上到二层。图为在二层的平台上西望。能再高一层,视线就开阔了
改造后的文昌古街区的最东部,临一条小河,小河名东落河塘,规划图中叫东港河
书院街一景。主要景点都在此街两侧
石板街。中间是横石条,边上是竖的,还是比较“循古”的做法。但整条街并不是一条直线。图中可看出,如要将前面的两个拱门拍正的话,站位还要靠左。此图是“两凑凑”了
未改造的东落河塘北段
在改造范围之外的文昌街东段景观
在改造范围之外、广场之西的一个塘与工农桥
“最后一里”,仁风古里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我承诺遵守《》和国家相关法律
(支持 Ctrl+Enter 快捷发/跟帖)
这个版的用户也喜欢默化&&&&&&&
默化&&&&&&
大禹新韵/禹流山
&默化:语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
------大禹题记
野鹤窥朝讲,
邻鸡听夜琴。
金桂香难耐,
牡丹化灵根。
野鹤句:语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周少川【书文化的盛宴】:。。。。。。翁同龢为书楼所题的两副楹联至今仍可吟诵,一曰:“独鹤窥朝讲,邻鸡听夜琴。”又曰:“入我室皆端人正士,升此堂多古画奇书。”按韦书所记,如今的铁琴铜剑楼旧迹又每况愈下了,不禁徒生沧桑之感。
图片来自网络
书文化的盛宴
周少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爱书人、读书人几乎没有不喜欢书话的。随着全社会读书热潮的兴起,出版界也适时推出了一批批书话系列作品。去年底有傅璇琮、徐雁主编的《书林清话文库》问世,便是河北教育出版社为书话作品的繁荣做出的新奉献。首批读到的《书林清话文库》包括谢灼华、刘尚恒、曹培根、韦力、孟昭晋、周岩等六位作者的著作。披览一过,诚如主编傅先生在序言中所提到的,颇有“交酌林下,清言究微”之趣,深深感触到作者钟爱图书文化,探究古今图书精义的意蕴。
书话要谈求书的因缘、读书的乐趣,这往往是此类作品的点睛之笔和动人之处。古代学者和藏书家就常在读书随笔、藏书题跋中抒发他们的读书之乐,明代学者高濂说开卷沉潜,可以跨越时空,“恍对圣贤,面谈千古,悦心快目,何乐可胜”。清代藏书家黄丕烈则常常在他的藏书题跋中记得好书、异书时,欢呼雀跃,招朋置酒,赋诗吟咏的快乐情绪。郑振铎先生认为这样的书话,“最亲切动人,不作学究态”,“最富人性,最近人情,皆从至性中流露出来之至文也”。《文库》中就不乏这种“至性至文”。谢灼华教授在《蓝村读书录》中就记载了他年轻时的梦想:“要是我有钱,我要买许多许多的书!”可是这样的梦,让他做了三十多年才得以慢慢实现。其间,他经历了无钱买书,只能在书摊前久久翻阅的无奈;饱尝了为购买两册必备图书,而节约一星期餐票的艰辛;最后,又经过不断积累、细心补配,才有了形成系统藏书的欢欣。天津的刘尚恒先生在书中也抒发了他“独坐书房小天下”的乐趣。他的书斋号“二馀”,非出自古人的“读书三馀”,而另指读书治学都在公务之馀、家务之馀。这个斋名既有独辟蹊径之功,又得符合实际之妙,实在是一个难得的雅号。至于“二馀斋”中有何雅趣,读者诸君只要看看他的《二馀斋说书》,便可心领神会,与其同乐了。此外,又如周岩的《我与中国书店》,卷首收录北京师大启功先生、许嘉璐先生两位师长的文章,谈旧书铺的掌故,谈在中国书店中“淘书”的经过,读来让人亲切而向往。而书中的其他内容,则是作者以亲身经历或亲闻亲见,记录中国书店五十年的发展史,书中所记中国书店对珍稀古籍的收购和抢救,也是一段段值得颂扬的书林佳话。
谈读书心得与读书方法是书话作品的要义,《文库》内容也以此为精要。其中如《蓝村读书录》的“书话絮语”、“典籍经纬”各篇,《二馀斋说书》的“书话”各篇,孟昭晋《书目与书评》的“书人与书目”、曹培根的《书乡漫录》中的“琴川书事”等等。各书在侧重点上又不尽相同,谢书多为品味古今书话的心得,评说所及有唐弢、郑振铎、谢国桢、曹聚仁、叶灵风、鲁迅、阿英、茅盾、李一氓,以及明人杨慎,清人王士禛、李慈铭等古今名人的书话、序跋集,可称书话之书话。刘书所及范围比较广,兼涉书目、题跋、小说、方志、学术史论种种。孟昭晋教授治目录学多年,书中阐发则多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之学。曹培根是常熟文献学史专家,因而他的研究对象自然是乡邦文献及藏书史料。总之,作者们在如此多的专题内阐幽发微,各抒所长,为读者提供了书林采英、各取所需的方便。值得一提的是,谢灼华教授还在书中传授了他的读书经验,论述了系统性、选择性、浏览性、实践性的读书方法。虽说读书之道千人千门,然而其中毕竟还是存在可互相借鉴的共性规律的。比如谢教授在“选择性读书”中所谈到的“三要”:“一是经典性著作要熟读,二是专业性著作要常读,三是重点文章要精读”便是积数十年读书感悟而摸索出来的经验,字字珠玑,我以为确是度人金针的真知灼见。
《文库》最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利用了笔记体裁自由驰骋的优势,进一步拓宽了书话写作的范围,增加了许多书文化研究的内容。其中如孟昭晋的目录学研究,谢灼华、刘尚恒的藏书文化研究,曹培根的常熟藏书史研究,周岩的中国书店发展史与古旧书业研究,以及各书关于前辈学者的研究等等。从而使《文库》的内容在书话散文原有的事实、掌故、抒情之外,增添了一份学术理论的厚重。在有关藏书史的研究中,京华藏书家韦力的《书楼寻踪》引人瞩目。此书为作者历五年时间,数十次考察国内古藏书楼遗存现状的真实记录,所记江浙、湖南、广东、山东的古藏书楼或遗址达一百二十二处。各篇访记虽篇幅短小、文字清丽,但学术含金量很高,我想藏书史的研究者今后是会常常用到它的,书中不仅记载各藏书楼的情况,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寻访的艰辛。顺着作者在江浙大地探访的足迹,也勾起我十几年前借开会之机,在苏州、昆山、常熟访问书楼的美好回忆。当年我有幸由菰里镇中学吴雍安老师的指引,登铁琴铜剑楼拜谒,记得楼上已辟为藏书楼纪念室,还展出铁琴、铜剑及旧楹联的复制品。其中翁同龢为书楼所题的两副楹联至今仍可吟诵,一曰:“独鹤窥朝讲,邻鸡听夜琴。”又曰:“入我室皆端人正士,升此堂多古画奇书。”按韦书所记,如今的铁琴铜剑楼旧迹又每况愈下了,不禁徒生沧桑之感。自然,我的寻访乃兴之所至,完全不能与韦先生的持久、坚韧同日而语。记得我当年为寻访黄丕烈的士礼居也曾辗转到了悬桥巷,听巷中老人往大致位置一指,也搞不清究竟是哪一间,便悻悻作罢了。如今看书中《百宋一里&士礼居》一篇介绍,才知原来还有曲径通幽之处,于是读来备感亲切,也算了却我寻访士礼居的一番心愿了。
要言之,《文库》的佳文,言书话、记书人、叙书事、品书味,琳琅满目,为读书人呈送了书文化的盛宴,实属难得。让爱书人、读书人都来品一品各自喜好的佳肴,享受这精神的美餐吧。(江湖整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偷窥邻家女孩全文阅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