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化妆师平均工资多少?我做这行三年了,打算去香港做,想了解香港一下我这个阶段在香港做这行一般工资平

香港的服务还是专业很多!很多! 我的购物亲历记~~~
香港一直都是我很喜欢很喜欢的城市,而且我发现自己在香港的时候就会有很强的购物欲,每次去香港都忍不住会大血拼,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服务业做的真心好,服务态度极佳,会让人心甘情愿的掏钱,(*^__^*) 嘻嘻……相信大家很常看到关于香港的游记,我也觉得香港的确是有很多让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吃、喝、玩、乐,样样都值得细细讨论。这次去香港旅游,在各种满足之外,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服务业还是香港最牛,内地的人员真的是完全没的比。。。。所以,今天我就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购物体验,其它的留待下次慢慢和大家分享;当然,也欢迎各位姐妹们分享一下你们的经验哦!~
作为女人最爱的不是红妆,就是护肤品,我当然也是一个见了美容护肤品就走不动路的人啦,每次都多多少少会败一些滴~~~这两年来因为自己年纪见长,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所以对护肤和彩妆也算是小有心得。
之前两次来香港都是住在尖沙嘴,这次想尝尝鲜住在了铜锣湾。就在酒店附近我发现了一家特别敞亮的美容护肤品店,一进门宽敞的购物空间和各种大品牌让我觉得这家店铺来头一定不小。在铜锣湾转了两天,我发现这家名叫T GALLERIA的购物商场是这里最豪华的护肤彩妆品店铺了,里面的货色绝对好,附近的莎莎和卓越简直弱爆了。
一开始逛的时候我游走在各个专柜之间,犹豫着究竟要买什么;这时走来一个美容顾问,打听我有什么需求。我就说自己想买方便带出去补妆用的化妆品。然后她竟然很主动的帮我挑选了好几个品牌的套装让我挑选。虽说我也算是小达人,但是很多产品也真心没有测试过是否合适自己,今天正好在这里试试看。了解了我的状况之后,导购竟请来了这里的专业化妆师Cheryl为我上妆测试。
说句实话,在内地柜台的ba都能画几下,但水准真的很一般,常常我都不愿意让他们动手。这次看到工作人员的热情,我只好赶鸭子上架,试试看咯!
接着我们开始试用不同的产品,边试用,她边讲解我的面形特征及怎样化才可以突出我的轮廓, 看上去更美。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我竟然学到了一些很新鲜的化妆技巧,如何凸显我的眼妆、如果将腮红打的更有味道,如何将我的薄唇画出丰盈感,顿时让我觉得自信满满了。以后的文章里我会具体分享给大家这些技巧的。
最终,经过测试她推荐的Bobbi Brown套装很适合我外出的时候补妆使用!我问她怎么会这么专业,原来Cheryl竟是在日本东京MODE学园毕业的,她曾参与很多表演秀担任幕后化妆师。听到这些,我对香港的服务业人员的专业水准有了一个哗啦啦的提升啊!看来以后必须来这儿血拼了。
买好了东西,我准备乘坐地铁去尖沙嘴,导购说T GALLERIA负一层就是地铁铜锣湾站,从这儿进去很方便,然后就带我走去地铁口。我跟随她来到负一层之后,发现这里全是世界名牌腕表和珠宝,导购介绍说他们这里的服务人员都拥有丰富的产品知识,对世界上名表珠宝的流行趋势都非常有心得。
逛着逛着,我总觉得这里有点面熟,询问了之后才知道,T GALLERIA竟然是DFS环球免税店在铜锣湾开设的新店铺。原来如此~~~果然这次没有来错,在香港逛店还是的去大牌的地方啊!
去香港肯定要有所收获的,这是我收货的一部分,是不是化妆品居多呀,O(∩_∩)O~~~还有些别的,下次和大家分享去香港的其它吃喝玩乐的时候再和大家分享吧!
扫一扫用手机查看资讯
您还可以输入个字
大家都在看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凯铭风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移民初入香港不适应?
  在诸多印于香港的标签中,多元化社会一直是其中很突出的一条,这种多元不仅仅指在朗豪坊酒吧里的外国人,更多地也指向那些从内地移民到香港的移民们。根据香港民政事务总署的资料统计,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今,香港共接纳了超过百万的内地移民,其中,那些还未住满七年拿到香港身份证的,被称为新移民。对待这一部分新移民,香港社会的态度和施行的举措值得探讨。  新移民中有的是接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内地新娘,有的是通过人才引进渠道进入的社会栋梁,但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原因成为了香港公民,新移民都给香港社会输入了新鲜血液,也构成了多元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香港有专门的社会组织为新移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有社团专门针对帮助女性新移民,政府也提供帮助新移民融入社会的政策和活动,香港就像一扇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开放社会与外来人口之间的冲突与包容,并从中学习优化城市秩序和弥合族群分歧的治理之道。  社会组织邀律师、大律师免费为新移民服务,还帮助争取选举权  11月11日,香港新家园协会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在香港揭幕。成立于2010年的新家园协会是一家慈善团体,为新来港人士提供社会服务,同时也致力促进香港本地人士与新来港人士的沟通了解和团结合作。新成立的法律中心将会邀请香港的律师、大律师组成义务律师团队,为从内地刚来香港的新移民们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全部免费。  新家园协会的负责人N ancy在新家园工作了两年,她以往接触超过30起有关新来港及少数族裔人士的法律求助个案,她发现,内地新来港及少数族裔人士碍于语言、文化差异及对香港法律制度和法律相关资源不熟悉,遇上问题时都不知道怎么解决,对自身权益和义务缺乏认识,往往难以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造成困扰。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成立后,将提供三类服务。一是免费法律咨询平台,服务使用者可通过热线、电邮等咨询法律相关信息,当值员工评估需要,并为有需要的个案登记预约律师会面服务或转介至合适的政府部门、机构跟进。第二是和义务律师面见服务,协会各大服务中心为预约登记的服务使用者提供专业及免费律师会面服务。第三层服务是社区教育活动,协会各大服务中心定期举办不同的法律相关社区教育活动,以提升公众的简单法律知识和对自身权益的认识。  N ancy接触的案例当中,有几例是希望可以通过新家园申请综援,“香港政府规定要在香港住满七年才有资格申请综援,不过社会福利署署长也有酌情权,偶尔可以在争取下放低要求,给不符合资格人士提供收入补助”。不过她也表示这种酌情还是很少出现。  新移民面对的各种问题中,住房问题也很重要。香港政府已经逐渐放宽了新移民申请居住政府公屋的资格,以前申请人必须在香港住满7年以上才有资格获批,现在申请书内只要一半的家庭成员是永久居民即可获配发。而18岁以下的子女不论何地出生,只要父母中一人是永久居民,便可视为永久居民,有资格获配公屋。  更多新移民还是就找工作、为孩子读书、离婚等等家长里短的简单问题来咨询,其中又以女性移民居多。“大部分新移民寻求社会组织帮助的意识并不是很强,往往都是实在没办法了才会来询问,能自己解决的问题都会先自己解决。”  类似新家园协会的团体香港还有不少,像香港新移民服务协会、BT P香港项目组、香港同根社等。同根社的社工王雪怡告诉南都记者,很多人其实都不了解新移民初来港时的不适应,“不要说是北方人,就算是广东来的移民,都会有很多不习惯香港的地方,我们可以帮助她们更快地适应香港”。  王雪怡强调,新移民中的确很大一部分都是女性,其中多数为婚姻移民,这部分移民受教育程度往往都不太高,更容易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在这样的移民家庭里,男方往往本身就是香港的低收入人士,经济能力就有限,才会到内地跨界觅妻。”所以经常看到女性团体的宣传手册中会提到香港老公对内地来的老婆态度恶劣,但女方一般选择哑忍。而同根社就是向她们普及维权意识。  除了最基本的人权之外,同根社还替新移民争取立即获得选举权(香港规定新移民必须住满七年才能获得选举权)。多年前移民香港的同根社总干事杨媚表示,如果新移民有了投票权,要拉票的政党就会站在新移民的立场上说话。同时她也坦言虽然大环境越来越开放,但必须要面对一些矛盾。还是有很多人会把新移民和本地人放在“假想竞争”的位置上,抢综援、抢奶粉,甚至抢政府发的6000港元都成了矛盾所在。  劳工处手把手教新移民找工作,政府提供免费培训甚至花钱请你来上  仅仅靠社会组织来支援新移民当然是远远不够的,早在2010年,民政事务总署发言人就表示,政府将陆续推出三项主要措施,协助新来港人士融入社会。劳工处、教育局和社会福利署等多个政府部门,分别为新来港人士提供就业辅导、新来港学童适应和启动课程以及其它社会福利服务。其中,找工作是大部分新移民遇到的最大问题。  刚刚在香港找到工作的湖南人朱丹丹坦言自己算是很幸运的,没有在香港读过书,也没有留洋背景,最高文凭是内地一所二本学校的研究生。嫁到香港之后开始找工作的三五个月里,她发现内地新移民到香港找工作,最大的问题是学历不被承认,需要到香港学历及职业资料评审局去认证学历,“学历的认证,常常需要找回自己在毕业学校的成绩,如果有实习经历还需要取回实习证明”。  她告诉记者,香港非常看重证书,可以在劳工处的电脑处自己查找曾经获得的证书,直接把需要的资料打印出来,然后寄求职信到雇主的地址和电邮,“第一次去自己不会操作,那里的工作人员会很有耐性地教你,做好填表工作后,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一对一帮你找工作”。劳工处提供免费的上网电脑,免费打印履历。  2009年嫁到香港的聂小婷就很享受香港政府提供的免费职业再培训课程。“我刚到香港的时候没有一技之长,去上了化妆和set头(做发型)的课程,都是免费的,当时没有想要说对以后的工作有什么帮助,但后来上课挺开心的,就真地入了化妆师这一行。”据小婷介绍,有的免费课程去上还有补助,30岁以下的会有70港元一天,30岁以上的150港元一天。  虽然找工作的压力还是很大,但不可否认内地移民现在已经成为香港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由1997年6月至2013年6月,香港新增78.4万名新移民,内地新移民占据主要份额。其中有49%是与配偶团聚,49%是与父母团聚。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主席林郑月娥说,如果没有持单程证人士来港,近年香港实际上已出现人口负增长。当然她也指出,单程证的目的是让家人团聚,并不是补充劳工。  从东莞移居香港5年的吴女士就一直做着全职太太,丈夫的收入完全可以支撑家庭开支,她不担心找工作的问题,至于自己13岁的儿子,基本上已经看不出内地生活过的背景,不过她还是担心儿子将来在香港工作竞争太大,准备将来让他留学后就留在美国,再做一次移民。  香港特区政府今年10月24日公布人口政策咨询文件,林郑月娥表示,香港面临人口急速老龄化、生育率下降及劳动人口减少等多个挑战,将研究政策提高香港的生育率。文件也清晰地回应了公众关注的议题,表示不限制内地新移民来港,不会改变单程证计划。  这次的咨询文件中也强调了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为应对社会对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从外地输入人才,是直接、有效的方法,“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自2008年5月推行以来,超过2.8万名非香港本地毕业生获准留港或返港就业,他们中间很多人都是来自内地的高材生,当初放弃了清华北大来到香港读书,最后留在香港工作。  2013年实行内地双非孕妇来港产子零配额政策前,香港出生的双非婴儿约有20万名。虽然他们一直都处于矛盾的中心,但据香港统计处一项调查发现,50%的双非婴儿会在21岁前返港,而有些可能会以跨境方式来港就学。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些双非儿童将来也会成为补足香港萎缩的劳动人口的一个来源。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移民和双非婴儿,是给香港社会输入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之一。  香港社会对新移民态度仍存冲突,但社团坚持为新移民争取更多权益  如果要追溯历史的话,说白了香港从来就是移民社会。从开埠以来,香港人口中常常占去一半以上是内地移民,或者就是在香港暂时居住的流动人口。一些研究显示,香港今天有这样突出的成就,原因之一就是香港是一个移民社会,正如美国一样,移民常带来新的刺激和能量。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讲座教授周永新认为,应该更客观理性地看待新移民,“事实证明如果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这么多拥有才干和资金的企业家移民来港,并加上当时数以万计年轻力壮的移民,香港不会有今天的繁荣。所以,有新移民来港不一定是坏事,也可能是好事,问题取决于移民本身的素质,及他们与香港的未来发展是否配合。”  不过香港社会也有一种态度认为,随着新移民越来越多,也会把很多内地社会的负面现象带入香港,比如缺乏公德心,比如好吃懒做、滥用综援。  同样也算是香港移民的闾丘露薇认为这确实反映了不少香港人的想法,“但问题是,如果对自己的社会有足够的信心,这些并不是问题,因为环境还有好的制度很大程度上会改变人的行为,甚至观念,一个包容有自信心的社会,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让新来者遵守社会的规则,法律层面的,还有公共行为层面的”。  与闾丘露薇的态度类似,香港社会也有不少声音指出,政府的公共资源本身就应该帮助弱势群体,而不是用族群进行分类,一些民间团体强调,一切都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印象,没有任何的数字显示,新移民偷懒拿援助,相反,调查显示,新移民更想要有一份工作。  香港平机会主席周一岳承认,如今在香港公共空间里,港人对新移民的歧视现象依旧存在,香港也的确存在雇主歧视新移民的现象,“一说到你是新移民,或者广东话跟香港本地人说得不一样,特别是雇主,会对这类人区别对待”。在公屋、托儿服务等社会福利方面,周一岳表示,一些福利措施的居港7年限制,现时看来比较难改,但他会以人道立场、平等机会的立场来看,会向政府争取在一些个案上进行比较宽松的管理。  至于修改条例保障新移民免受歧视的建议,周一岳说,不排除考虑,但并不容易,因为如何对歧视进行界定比较困难,更多应该考虑如何进行公众教育。通过香港这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开放社会与外来人口之间的冲突与包容,香港能够不断接受新移民,它的融合治理之道也值得借鉴。
  在香港九龙的深水埗、太子和旺角一带,许多大厦的住宅单位都被改建成劏房,也就是“房中房”。这些大楼楼龄多数已超过50年,不仅破败阴暗,还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居住在这些劏房下的居民,多数是来自内地的“新来港人士”,他们大多生活贫苦,收入不高,不仅需要养活家人,还要忍受狭窄空间下的压迫与闭塞。昨天,我们报道了租住在太子一处劏房内的阿青的“蜗居”生活,听她讲述了自己在香港生活所面对的重重困境。 今天,我们推出“走进香港‘新移民(微博)’”报道的第二篇,透过拜访在深水埗劏房居住的阿娴,更深入地感受香港式“蜗居”的压抑与无奈。  阿娴,来自广东电白,2006年与丈夫一道来到香港定居,2008年从旺角搬到现在在深水埗的这间劏房居住,阿娴说,在自己的梦想里面,香港应该是一个很富有、天堂一样的城市,“如果我能嫁来香港就好啦”,但是来了香港之后才发现,香港根本不是她想象中的样子。  阿娴租住的劏房位于深水埗的一间唐楼,打开大门,走上楼,只见墙体已经脱落,劏房户的电线缠成一团。上了六楼,就到了阿娴的家。  阿娴一家租住的劏房,属于“一劏三”,即业主将之前的住宅单位改建成的三个劏房,而阿娴与丈夫、孩子五口人,就挤在其中一间只有180平方英尺(约16.72平方米)的劏房里。  “住在这里很辛苦,很压抑,没有个人自由。”  走进阿娴家,映入眼帘的是开放式厨房。与阿青相比,阿娴不用在厕所里煮饭,但总体居住环境较阿青而言,更为狭小,也更为压抑。不到10平方米的客厅,上面是一张床,原来是大儿子的睡床,现在用来堆放杂物;下边有冰箱和桌子, 桌子上除了有电脑和电视, 还有孩子上学学习用的参考书。  再往里走,就是一个比客厅还要小的卧室,那是阿娴一家五口睡觉的地方。里面的拥挤程度,难以想象。一张上下铺,占据了整个房间的四分之三,旁边有一个小柜子,里外都是全家人穿的衣服,在房间上面,还有一条木质的横梁,用于堆放各类杂物。因为房间小,阿娴家连像样的衣柜都没有。“不是我们买不起,是因为卧室太小了, 实在是放不下。”  阿娴说,来香港定居之后,她想象不到,香港竟然还有这样恶劣的居住环境。阿娴说,住在劏房里,感觉很辛苦、很压抑,没有个人自由。“这么小的房子,每个月的租金还要3600港币,加上水电费,一个月差不多就要支付4500港币。”  “我有孩子,人家不会聘我工作。”  除了缴纳房租和水电燃气费用,阿娴还需要负责全家人的生活起居。孩子上下学要接送,学校的书本费和午餐费要交,家里的脏衣服要洗,晚饭要做,水龙头坏了要找人修。。。。。。总之,丈夫上班,孩子上学,所有的家务事都要阿娴一个人承担。在家里,阿娴的丈夫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每月收入只有12000港币,要养活一家五口,确实捉襟见肘。  记者不禁问阿娴,“有没有想过出去找份工作?” 阿娴说,她有一段时间也想找份工作,也曾面试过几家公司,但因为要照顾孩子而告吹。“面试的人问我,‘你家里有孩子吗?’,我说‘有’,面试的人会说,‘等我们电话吧’,然后就杳无音讯了。”阿娴说,如果当时她说没有孩子的话,她早就可以做这份工作了。但是,因为孩子的问题,没有办法,“就算我有精力,有时间,只要我说我有孩子,人家就不会聘我工作,雇主不会听你解释的。”  治安不好,小偷偷东西“很淡定”。  阿娴说,大楼里的治安不太好。“我们几间住户外面的铁门原本可以上锁,后来不知被谁故意搞坏了。”孩子的校鞋摆在门口,晚上鞋还在,第二天早上就不见了。去年,阿娴家楼上的一家住户被盗,电脑,电视,凡是值钱的东西全被偷走,阿娴当时有见到这些盗贼在“搬东西”,但是没当他们是盗贼,“他们偷东西的时候很淡定,我们觉得他们就是搬家公司的工人。”  五口人同时在家,呼吸都感觉困难。  当一家五口人都在家的时候,阿娴说,拥挤的程度,让她感觉呼吸都有些困难。“太挤了!”三个孩子,两个小儿子占用餐桌写作业,大儿子占用电脑桌上网,老公坐在大儿子旁边看电视,“客厅彻底没空间。”所以,阿娴平时都选择进卧室休息。  阿娴说,就因为房子小,挣钱太少,她和丈夫经常发脾气。“我老公觉得自己挣钱不够租大一点的房子,我就觉得什么家务事都要我一人承担,压力好大。” 阿娴的大儿子现在读中学六年级,即将中学毕业,但是阿娴说,大儿子不想读大学,因为英文跟不上,太辛苦, 不想读了。“大儿子是从内地转来香港上中学的,英语基础不好,成绩差,很容易就被香港同学歧视。”阿娴告诉记者,大儿子来香港之前,有什么都跟她讲,但是来香港之后,性格变得内向起来,“回到家就是上网,有心事也不和我说,好像变成另外一个人。”  一张床,容不下两夫妻。  阿娴说,自己后悔当初来香港,但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她还是选择在香港生活。“如果不是为了三个孩子,我早就回大陆住了,虽然赚钱不多,但是住的环境好,我来香港之后,没有睡过一天好觉!”  卧室太小,床也小。阿娴没法和丈夫一起睡上铺。“我跟老公睡,两个人,手脚都伸不开,太挤!”没办法,阿娴就和还在上小学的两个儿子睡,丈夫则和身材较瘦的大儿子睡。“我老公总跟我玩笑,说我爱孩子,不爱老公。”  阿青和阿娴的故事讲完了,但是疑问出现了:为什么这些内地妇女选择来到香港生活呢?这样的选择是不是太武断了?新来港的内地妇女究竟面临哪些困局?他们如何争取自己的权利?明天,我们将一一解答,敬请关注。(曹海扬 李海元)
  文/新浪财经香港站记者 翁晓莹 [微博]  调查发现港人对新移民的态度呈现两极化,有近半数受访者认为新移民占用社会资源、拉低平均工资、“抢饭碗”、引发犯罪问题,但新移民同时也对港人的居高临下和骨子里的优越感大倒苦水。随着香港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新移民将成为香港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移民问题也已不容忽视。  近四成香港居民认为新移民“抢饭碗”、引起犯罪问题,并称新移民损害香港经济前景。  最近香港有两项调查引发关注。首先是香港教院的一项有关新移民的调查。调查访问了1024名18岁或以上香港居民,结果显示有近半数受访者觉得新移民享用社会福利多过贡献、拉低平均工资,认为香港应减少新移民人数;近四成人认为新移民“抢饭碗”、引起犯罪问题,并称新移民损害香港经济前景。  另一项则是港大民意研究计划发表的最新调查,调查分两阶段,分别访问了1000多名香港市民,了解他们对各地人民的好感度。调查显示港人对大陆人民的好感净值为+1%,仅高于菲律宾人民的-14%排名倒数第二(受菲律宾人质事件影响),排名前三的为新加坡人+57%、台湾人+49%以及加拿大人+48%,其他各国家地区人民的好感净值也基本在+30%至+40%左右。  两项调查,研究的分别是对新移民和大陆人的看法,虽然对象并不相同,但两者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何为新移民?  香港是移民社会,新移民的“新”相对于1980年“抵垒政策”(当时偷渡客如能逃进市区便能获得合法居留权)取消前通过偷渡或合法方式来港的旧移民。在香港,新移民基本上只等同于内地前来香港定居的人,老外一般都不包括在内,因此不少港人潜意识里将对内地人的印象与新移民联系在一起。  目前内地居民前来香港定居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来港读书和工作,以及按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和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来港定居;第二种则是港人的内地配偶、子女或长者,可持《前来港澳通行证》(俗称单程证,与双程证即《往来港澳通行证》有所区别)来港居住。单程证每日有150个配额,通过第二种方式来港的人多达几十万,人数是第一种的近十倍,因此他们是香港新移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港人不满的主要对象。  港人:我们为什么讨厌新移民Vs新移民:我们凭什么受歧视  港人观点:  Mary 40岁 公司职员  本来我对新移民没有太大意见,但现在我女儿报名上小学,我真切地感受到有不少配额被新移民占据,同等条件下香港小孩的录取率变低了,这完全就是占用了我们应有的资源。不少新移民本身文化程度低,在香港没有工作要领取综援(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使一些原先能申请到综援的香港人申请不到了。  我本人一直在香港生活,为政府交了十几年的税。我知道很多香港人的祖辈父辈也是内地人,但他们来香港已经很多年了,为香港做了很多贡献,用纳税人的钱去帮助这些为香港做过贡献的人,我很心甘情愿。  但如果用我的钱去帮助那些刚来香港不久,根本没有为香港做过贡献的人,我真的觉得他们不配。我不明白这些在香港生活不下去的人为什么不回内地呢?内地虽然工资相对低,但生活水平也没有香港那么高,他们夫妻一起回内地发展可以过得更好。  Kenny 30岁 银行职员  有些新移民的素质真的很差。我亲戚最近生小孩,同病房住了一个内地产妇,她的丈夫不仅在产房里大声喧哗,还投诉医院探望时间有限制,更可怕的是,因为不想走太多路,还贪图方便进女厕所洗手,真的很过分。  我并不是一个激进的人,我有朋友是新移民,也不认为来香港生小孩的内地人或者新移民都是蝗虫,但有时碰到素质很差的新移民或者不排队的内地游客,还是会很生气。香港迪士尼刚开幕不久就有内地人在里面随地大小便,为什么不能去厕所呢?又不是没厕所提供给你!就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所以才会让香港人对新移民和内地人不满。  娥女士 60岁 超市收银员  我家住在新界北,是新移民比较集中的地方。家里条件一般,我想找份工作补贴家用。可是工作越来越难找,都是因为那么多新移民来香港,抢了我们的工作。他们什么工作都愿意做,工资要求也很低,老板为了省钱,当然会找便宜的人啦。而且现在经常会有内地人来新界买东西,他们不会说广东话也没关系。  新移民来了就是抢香港的东西,抢我们的地方、抢我们的资源,现在连工作都要抢,工资也越压越低。香港已经那么小,再下去我们都要没有立足之地了。还有那些新移民嫁到香港来引发的家庭问题,天水围那里有好多,本来香港是个治安很好的地方,现在让人感觉治安都变差了。  Adrian 38岁 摄影师  我邻居是新移民,没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好。我知道有人认为新移民抢了香港人的资源,但我觉得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香港政府的问题。政府既然批准他们来,就应该在各方面做好准备。  我自己十几岁移民美国,我是合法的新移民,我就应该享受政府福利,这没有错。现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有很多新移民,伦敦有很多东欧人,纽约就更不用说了。人往高处走,人人都希望能去更好的地方生活,这很正常。
  新移民观点:  Yolanda 26岁 来自安徽 幼儿园普通话老师  来香港三年,我自己没怎么觉得被歧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神经比较大条。我听说有香港人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和新移民小孩做同学,但在我就职的两间幼儿园里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反而有家长特地拜托老师让孩子坐在内地小孩旁边,方便练习普通话。  所谓的对新移民的歧视,大部分还是限于教育和收入水平都较低的底层香港市民,这就和我以前在上海念高中时感受到的上海人对外地人的歧视很类似。  要说区别的话,或多或少都会有。我以前供职的幼儿园里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通常国际老师、香港本地老师和内地老师明显地分成三个等级,国际老师的午饭时间比我们长,下班也比我们早。如果你觉得被歧视了,那可以选择离开,我自己就换了一家幼儿园工作,假如你选择继续留下来,那就没什么好抱怨的,在异地打拼总是会辛苦一点的。  Bobbi 32岁 来自辽宁 公司职员  刚来香港的时候不会粤语,有次去茶餐厅点餐因为讲不清楚,服务员骂骂咧咧地不理我走了,当时感觉自己被歧视了,后来了解了一些其他新移民的生活状态,觉得这根本不算个事儿。  歧视或者说“区别对待”肯定有,我刚工作时就发现自己的工资比同职位的香港人至少要低三分之一,但我的工作表现并不比他们差。工作三年后有刚毕业的香港人来公司工作,也发现他的工资和我一样。去了解了一下,公司确实有类似不成文的规定。  最让人不满的是政府派发6000元撇除了新移民和最近非永久居民买房要多收15%额外印花税的政策。一个每年按时交税、为香港GDP做贡献的香港居民不但无法享受政府的福利,买房子还需要交大笔额外印花税,实在让人咽不下这口气。  Kathy 38岁 来自北京 家庭主妇  我和老公结婚近12年,即将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真的,整整12年,有的时候我会怀疑到底值不值得。一开始的5年我每次只能拿90天的签证来香港,签证到期了就要回北京重新办。儿子出生之后也要跟我北京香港来回跑,不然就没人照顾,当时特别辛苦。  拿到单程证的时候,我哭着去把北京的户口取消了,感觉要和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隔断所有的联系,真的是舍不得。之后的7年,我既没有中国护照(因为北京户口已经取消)又没有香港护照(因为7年未到,还不是香港永久居民),可以证明我身份的只有签证身份书,是回归以前英国政府给难民和无国籍人士用的,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歧视吗?  想要用签证身份书出国非常麻烦,许多国家根本就不认,去欧洲也不能办申根,必须一个一个国家办,比中国护照还麻烦,和香港护照200多个免签国的待遇简直是天壤之别。我研究过《国籍法》和《基本法》,这本签证身份书实际上是不符合法律的,我也和我们区的区议员讨论过,可他的回答是,“持单程证的人连生计都顾不上,又有多少人会考虑出国呢?”  话虽没错,但听来还是让人心酸。其他歧视就更多了,儿子两岁的时候带他去小区花园玩,周围的主妇就会和自己的小孩说,“不要和大陆小孩玩”。我家住薄扶林,去办身份证的时候填地址,我刚说了薄扶林,工作人员就写了薄扶林邨,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新移民都是很穷的,都应该住在政府的公屋里。  梅女士 47岁 来自湖南 百货公司售货员  我是经人介绍认识我前夫的,当时觉得他虽然年纪大了一点,但人很老实,就决定嫁来香港。过了几年分居两地的日子,我终于拿到单程证,带着儿子来香港和他团聚。  以前在湖南的时候我自己做些小生意,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日子还算过的去。到了香港之后,原来的生意没办法继续下去,我不会讲粤语找不到工作,前夫的工资也不高,生活一下子拮据起来。  之后他的家人就开始闲言碎语,说我贪图香港的好生活和好福利、贪图他的钱才嫁来香港。于是我决定出去工作赚钱,在茶餐厅找了一份工作,做的挺开心,也能补贴家用。可我的前夫却开始怀疑我对他不忠,有几次喝醉了酒还打我和儿子。  当时我真的很害怕,带着孩子寻求社工的帮助,后来终于下定决心和他离婚。老实说香港的生活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刚来的时候我一下子从事业女性变成失业主妇,心理落差特别大。和前夫的年龄差距加上语言问题,两个人经常无法很好沟通,最终只能以离婚收场。  我认识的不少嫁来香港的女性也都和老公离了婚。虽然我曾经遭受过家暴,但我觉得自己能离婚开始新生活,还是很幸运的。现在我的粤语已经学地不错,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儿子也能在香港接受好的教育,已经很知足。  珍女士 56岁 来自浙江 家庭主妇  我和丈夫都是二婚,经人介绍走到了一起。嫁来香港以后我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家里就靠丈夫不多的收入生活。有段时间丈夫失业了,我们领了综援,我去申请的时候工作人员调侃地说,“没钱为什么不回内地?来香港就是为了用香港的福利吧?”让我很是尴尬。  后来我找了一份居民楼保安的工作补贴家用,每个月也就几千块。我上的是通宵夜班,因为夜班比白天的班多点钱,但很辛苦,每天都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  前几年我在浙江的母亲去世了,去世之前把家里的钱平分给我们兄弟姐妹。我回浙江拿属于我的那笔钱,因为怕以后会回内地生活,也想在内地留一些财产。可是我弟弟说,“你不是去香港了吗?在香港那么有钱还要和我们抢财产?”  家乡的人以为你在香港很有钱,其实你在这里不仅辛苦,还要受歧视。有的时候我都不明白哪里才是我的家,感觉哪里都不是。我不明白,香港本身就是一个移民社会,香港人的前几代人也都是从内地移民过来的,为什么他们对新移民就不能多些宽容呢?  新移民问题该何去何从  港人对新移民的不满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方面是一些素质较低的新移民或内地游客给香港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使香港人潜意识里将新移民和素质差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是香港人认为新移民侵占了港人的社会资源,包括房屋、社会福利、教育、医疗以及工作机会等;第三则是由于不少新移民家庭出现家庭暴力问题,使得香港人认为新移民的涌入影响了社会治安。  而从新移民的角度来看,他们受到歧视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语言不通。新移民不会讲粤语,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生活以及对社会的融入。此外,香港不少专业人士都使用英语,一些新移民即使在内地拥有专业资格,但由于不会英语,在香港仍然很难找工作。  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则是香港的经济转型。旧移民来港时香港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劳工市场供不应求,移民者可以从事低技术高体力的工种。现在的新移民由于语言或学历问题也只能从事低技术类的工作,但香港经济转型之后,这一类的工作岗位大幅减少,因此出现新旧移民在低技术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情况,让作为旧移民的港人有了“被抢饭碗”的感觉。  新移民来港面对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生活无法适应、子女教育、就业权益甚至婚姻暴力问题。随着香港出生率的降低以及人口的不断老化,新移民实际上已成为香港人口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新移民的问题也已经不容忽视。  政府应建立为新移民提供帮助的机构,开设语言及就业课程,加强新移民与社会的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家庭及子女教育的问题。而新移民本身也应该积极学习香港本地的语言和文化,多参与社区活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以尽快融入香港社会。  三年前看许鞍华的《天水围的夜与雾》,张静初饰演的内地新娘晓玲被任达华饰演的香港丈夫李森虐待,晓玲在戏中的每一次不安、彷徨和惊恐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三年前看许鞍华的《天水围的夜与雾》,张静初饰演的内地新娘晓玲被任达华饰演的香港丈夫李森虐待,晓玲在戏中的每一次不安、彷徨和惊恐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故事的最后,李森斩死妻子和一对双胞胎女儿后自杀。这其实不只是电影,这是2004年真实发生在天水围的一起灭门惨案。新移民、综援、家暴、港人的轻蔑和无动于衷,丝丝渗透,字字刻骨。本以为嫁到香港是幸福的开始,但冷酷的现实让人不忍卒读。只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次发生。
  版上的大陆新移民可现身说法一下呀,也给即将要去当新移民的人士作个参考呀。
  我男友香港的。但我就算和他结婚 我也绝对不会去香港住。想办法骗他来,不来拉倒
  确实香港的居住环境比大陆差,我讲的是收入低的新移民。还有新移民刚开始对工作的长时间还是不适应,觉得好辛苦的。
  现在香港老公与我生活在大陆,他以前是香港老师,没退休金的那种。靠每月在香港出租门面费用生活。自从跟了我,生活的悠哉悠哉。每月只用给2000家用。本人还帮他投资,每月有一万多收入。还在广东买了房,等我退休后再去住。另,通信费都包在我公免套餐里,几手不用出费用。来到内地就买了车,平常可停公司院子里。几年来,一直在考虑要不要移民香港。看了该文章,对我很有帮助。
  欢迎大家多发表意见
  不适应?问下版主绿子渡边啦,他最清楚啦,他是大陆新移民刚过香港没几年。
大家还爱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