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苍溪县红军渡红军渡的小诗。苍溪县红军渡红军渡的一些小诗。

论坛快捷通道
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上一页 1下一页
主题: 只想说这真的是一首好诗
成长值:702
发贴数:117
发表于: 8:56:1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苍溪社区。
。已有帐号? 或使用
&&&&&古代御侮设防,称陆路往来必由之处曰关,称济渡往来;苍溪环山带水,就其形势观之:巴江东障,剑阁西横.将全县关隘寨堡六十有二划分为六大寨群:  一、东郊武当寨群  1、武当山寨:位于城东三里许,山势壁立,东接塔山,西控壁尘,江流其下,由阆来苍,俨然为城东要隘。1933年王文焕同志曾在这一带组织中共地下党和农民群众凭借险要向驻城白军鼓噪夜袭,疲惫敌人,逼使敌军龟缩城中。  2、避尘山寨:山高而陡绝,苍城之东屏也。  3、紫阳山寨:山冈高起,四围悬崖绝壁,西之嘉陵诸山,东之宋江一带,皆历历在目,广、阆通衢经其侧,绾毂城东二十里之保障也。  4、紫练山寨:在紫阳之南,尖峰秀起,位城东南二十里。北有鹰嘴寨,西有鸡公寨,前有金垭隘,后有紫阳山。三国时蜀将张飞战魏将张A,曾屯兵于此。  5、金垭隘系:县城正东十里为金垭隘,今名金垭子,又十里为烽火塘,南行十里为尖山塘。乾隆《苍溪县志》名尖山子,形势险要,过土地关入阆界。  6、红军渡:位于城东八里,旧名塔山湾,据塔山之险,扼嘉陵江之冲,地形险要。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曾于1935年3月29日由徐向前总指挥亲临指挥,在此冲破白军河防,胜利渡江,北上抗日。为了纪念红军这一胜利,今勒石定名为“红军渡”,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丰功伟绩,永垂千古。  二、河西东青寨群  7、老鸱山寨:民国《苍溪县志》:旧作老池山,一名凤头山,也作旗山,或曰倒返旗。山峰高耸,形势险要,上可控制谢家渡、庙垭寨、花家坝等处,下可扼望水垭、临江渡、少屏山、杜里坝一带,是县城西岸之要隘。山上旧日石刻“剑阁凤山”四字,明举人侯F书。  8、高城山寨:在县城西南二十里,四周壁立,有若石城,上有二峰,可遥望阆中。前有风斗垭,可控制镇水河边码头,后接盘龙寨山,当剑阁要道。  9、飞凤山寨:右当阆、剑孔道,紧接阆界,下可控嘉陵江边之崔家口、涧溪口,上可扼八庙、盘龙庙,乾隆《苍溪县志》名盘龙堡,直入东青场。1935年3月29日红四方面军胜利强渡嘉陵江之后,曾在八庙场的金龟山玉皇观、守石垭等地击溃国民党二十九军田颂尧所部河防后备总队王志远旅,在盘龙庙击毙敌团长陈崇朴,在东青歼灭陈继善旅。  10、鸣羊山寨:在县西南东青场之东,山势高而广阔,可容五百人,上通青山驿以达昭剑,右通阆,左通苍,居高临下,足资镇守,可断由剑入苍入阆去路。上有池水,冬夏不竭。1934年,红军解放嘉陵江东岸县城,国民党县政机关曾移置于此,负隅顽抗,大肆刮削民财,吃喝玩乐,人民斥之曰“鸣羊饭店”。  11、青山寨:又名青山观、青山寺,古名青山镇,唐时最盛,为县西路要冲,南北朝萧齐曾移汉昌县治于此,至今犹存有古桕二株,大十数围,枝叶繁茂。前有龙门之险,左右皆绝壁,有坡曰龙王嘴,陡险万状,诚要隘也。  12、钤旗山寨:在邑河西五十里,尖秀峭拔,为群峰所不及。宋宝v时(1235-1258),长宁山守将王佐抵抗元兵,曾分小营于此为犄角,乃邑境西边之要隘。  13、长宁山寨:在县西北五十里交剑阁界,山高而险,气势磅礴,江水绕其下。宋宝v时守将王佐筑寨于此,死守鹅堡顶,与元兵相拒殉国。现王将军庙和寨堡、饮马池等遗址尚存。  14、马桑垭:在城西三十里,原为县境与昭化、剑阁分界处,距场三里许,有土门垭可据险而守。  15、贾家洞:在县西三十五里,据查县史,清嘉庆年间,白莲教农民起义军入苍溪河东村,乡人虑其乱世无避处,蓬一老叟谓众曰:此处有危崖峭壁,涓涓山泉,若凿石室,可为一方之保障。乡人从之,始创于嘉庆五年(1791年),后为贾儒珍所有,道咸间进行扩建修饰,刻名人字画于壁,遂成名胜之区。是可见避乱寨堡,后亦有变为胜地者。现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阆、广驿道寨群  16、土地关:在紫练山南,位城东南四十里,距阆中城北二十里,山峦起伏,狭谷幽深,悬崖千仞,绝壁万丈。古为瓦口关,山凹细处,连石天成,古时依山建有梯形城墙,长二里许,高一丈七、八,中有一门高约一丈。张飞大战张A,先凭险固守,以老其师,后始挥军反攻。左右陡削,前扼嘉陵江天险,为保广之通衢,苍阆交界之雄关。  17、小土地关:古名御侮关,在县城东南三十里,山势险峻,下临嘉陵江,群山环列,可以固守。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党反动派在关上建有碉堡,称其为射界广阔,展望自如,有瞰射之利。此关在阆苍交界处,即古瓦口关之要隘处瓦口隘。张飞与张A大战于此,张飞凭瓦口关之险,转守为攻,智败张A,A退入汉中,史称“巴土获安”。现山腰原有张王庙和“古瓦口隘”石刻以及咸丰十一年碑记。  18、烟烽楼:在县东二十里,古属烽火塘一线,位紫阳北山凹断处,南北贯保宁广元之通衢,宋抗金名将虞允文治蜀,遇军务急,辄兴烽火相应以告警。东西为苍溪到巴、南之门户。民国六、七年间(1917-1918)。股匪猖獗,欲扑苍溪,被官军截战于此数次。  19、六包垭(槐树驿):在县城偏东北三十里,居玉女山肩脊,地名柴坡子壁立隆起,坡陡谷深,南北是广、阆通衢,东西为东河各乡入城要路,亦隘口也。  20、玉女山寨:为六包垭坐山,冈脊上斗峦耸起,有石门。  21、一碗水:在五皇铺(伏公铺)与白鹤铺之间,为阆、广驿道。山梁数里,如天生虹桥,左右深谷,亦甚陡险。  22、八字关:又名五里子,即五龙驿,位于天池铺也金针铺上下五里之间,在县北八十里,明朝设有巡检司,清废,陶氏世守。  23、梅岭关:在永宁铺北,再北下为柏林沟,系苍、广两邑天然鸿沟,关踞岭头,天然门户。因山为固,居高临下,一夫扼守,百夫莫前。明代,在柏林沟设有百户。民国六、七年间,靖国军与北洋军相抗于此,垂数百日,县境极北之雄关也,解放前已属广元。  24、驿道要地:城东北二十里烟烽楼,是阆、广通衢。坡名大石坎,石磴陡绝。又北行十里为槐树驿,东至烽火塘,经元马铺,渡东河四十里至歧坪、达文昌、东溪、龙山,由槐树驿北行十里为伏公铺,又北十里至白鹤铺,又北二十里为金针铺,又北十里曰天池铺,中有烟炖山,亦为古是烽烟设警处。又北十里为施天驿(一名施店驿),又北二十里为永宁铺,高冈直上十里,为北路要冲。并有白鹤观、玉屏观两山寨。上凌昭、广境域,东俯九龙诸寨,西控嘉陵江东岸虎跳、鸳溪、诚县北重镇也。  四、九龙新观寨群  25、九龙山:在城北百里,为县境内第一大山,海拔1349公尺。雄踞三川、龙王、复兴三乡之上,扼五龙之左,控宋江之右。连峰耸峙,高逾龙撼(即东溪大小龙干山),岔岭错纵,纡曲盘回,叠嶂重崖,周亘百里,丛林密青,鸟兽宅窟,险道崎岖,登山折屐。旧日田土虽多,居民却少。中有石人寨、吞口寨、玄坛庙、望天观、阳岳寨、石笋坪、双剑山、笔架山、马鞍山、戴冠石等险山隘口,与五峰山、龙亭山连成一气。以山脊之新观场为最北处。三川场在其南麓;漓江、土鲤、石灶在其东麓;桥溪、喻家嘴、小新在其北麓。山高三十余里,地跨三区十一乡,与旺苍、广元连界,中饶动植物产。现已开辟可耕熟地十之六、七。民国六、七年间(1917-1918),川东北之股匪窜入县境,更番盘据此山,官军屡攻,不易得手,只得招安授官,而羁糜之。  26、铁山关:在玄坛庙之北,龙亭山及九龙山之间,系两山断处,一石整连,势若虹桥,左右皆陡。明代为秦蜀通衢,明正德六年辛丑,川北兵备道副使冯杰与匪兰、鄢农民大战于此,冯杰战败被擒杀(见《明史》)。诚一夫可扼之地也。次年,受兵部令,陶源题写关名。 &&&27、苟英寨:乾隆《苍溪县志》作苟殷寨。位于新观场之西北的金凤山巅。四面陡壁全用条石砌成,只有二石门可以出入,一门朝东,现尚存对联:“贼到山前皆惊吾石碟,鸟来寨外亦怯我弓张”,横额为“固若金城”。一门朝北,亦有对联:“恃险图存传自古,守坚防卫始于今”,客为“敌人胆破”。在十年动乱中,“红卫兵”曾掘出苟英墓碑。石碑正中有“平原隐士苟英之墓”和“大明崇祯十三年仲冬立”等大字。从其小字碑文中也还依稀可识所记苟英与驻守三寨(指苟英寨、侯家寨、黎山寨)的“侯老将军”(其名已毁蚀莫辩)联合设防之事迹。由此可证实明崇祯王朝在铁山关一带筑寨聚众,妄图顽抗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是有军事防御的。  28、侯家寨:是明末“侯老将军”所筑。位于新观之东南的杀猪垭山顶,其两侧山势险峻,寨堡前面有斜坡向前延伸至山之总路口,亦可谓南来北往之门户。  29、黎山寨:位于新观之东北,在九龙山主干北支末端之黎山高岭上,是宋江西岸到新观的必由之路。山陡谷深,仅通一人一骑,而悬崖峭壁更难攀登。又在谷口建有与主寨相通的外寨一所,俨然为其前哨,亦是明末豪绅武装凭险设防之所。  以上苟英、侯家、黎山三寨,构成九龙、新观寨群,成三角形,各相距十里左右。地形地物异常复杂,峰峦怪石起伏峥嵘,幅员辽阔形势险要,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据此,即可指控整个九龙山区西北部,东可渡宋水向大巴山脉之通,南、巴进发,北可以周旋于旺苍群山之中,西可以直伸广元而扼川陕通衢的咽喉之地,南可以出苍、阆,破剑阁而入川省腹地,历史上有:(1)明正德时兰、鄢农民军,明末李、张农民军,清朝白莲教以及民国时的红灯教农民军都凭险攻守,与敌周旋,取得了不少胜利。(2)1933年九龙山上下雍家河、龙王场一带,中共地下党员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抗税抗捐,凭险战斗,打死恶差三人、团丁四人,苦战数日后参加红军。(3)1934年红四方面军由通、南、巴、经老观、黄猫入苍之后,即西渡宋水,在黎山寨迤东地区一战而据九龙山,从此南下入苍城,夺得嘉陵江以东全部地区。1950年初苍溪刚解放时,国民党河南省主席赵子立率有残部一千余人欲上九龙山负隅顽抗,经我人民解放军围追至白溪沟,迫其缴械遣散。建国后,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山口(即前山)办起劳改农场,近年又办起了国社合营林场,并在山上发现了猕猴桃资源。现在,九龙山区公路已四通八达。民国《苍溪县志》:“由伏公铺东下二十里为柳池坝,再下二十里为三川寺,九龙山之九龙、五凤、玄坛、新观等寨属焉。北四十里达龙王场,接广元界”。未记出重要寨堡铁山关和苟英、侯家、黎山三寨以及其它山寨。  30、龙亭山寨: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位于漓江和土鲤两乡之间,山似巨龙蟠踞,山上建有亭子,旧时为寨,易守难攻。现为多种经营基地,种植茶树二千二百多亩,发展桑、桐、红麻、水果,并引进栽培了猕猴桃,山顶有县办皮肤病防治医院。  五、宋江沿岸寨群  31、大获城寨:在紫阳山东二十里,来脉来与紫阳相连,由华盖寺迎铜鼓山而下,凹峰成腰甚低,至此耸起一山,四壁陡峭石立,宋江包围东南北三面,扼邑东苍阆接壤之冲,为宋水下游砥柱,西与紫阳、烟烽相望,为苍城犄角,有四寨门,舍此不能上山。山城乃宋淳v中,抗元名将四川安抚制置使余d所筑,屯粮聚兵,以防蜀口。曾移阆州治于此,天险之石城山也。北麓为王渡镇。按《文舆纪要》宋绍定中,都统孙臣、王坚在此筑大获城后,安抚杨渊继筑,仅初具规模,余d更建为名城,与嘉陵江中下游之南充的青居城、合川的钓鱼城齐名,1933年8月13日,红四方面军270团一个连在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农民武装――华盖寺铜鼓山团队的配合下,向驻大获城及其周围的敌人田颂尧所属罗乃琼师第十三团发起夜袭,拂晓攻克大获城,歼敌一个团,为古城增添了新的光彩。  32、方山寨:在大获城东四十里,由平冈高起一岭百十丈,四面削成,若不与众山连属,远望若几案,其上平广有田,可住万余人。南北朝时移置方州于此。民国六、七年(1917-1918年),股匪挠境,居民多据寨自保,山北为白马驿(白庙场)。  33、万安寨:在方山东,山底相连,尖峰突起,高等方山,登其顶,四周可望。寨门有对联:“山貌奇峰,英声频烈传千古;名气海岛,德著乡邦护万民”,横额为“万安寨”三个大字。盖亦明末农民起义,当地乡绅于此垒石为寨以自保。  34、帝简寺:在白庙场北二十里,岳东寨东五十里,又名地擀寺,俗呼地界寺,均系音变。为县境东路之要冲。元、明时为重镇,明洪武时最盛。  35、四峦寨:元坝镇渡江东偏去十里许,山势起伏,于高冈之上耸起四峦,居高临下,控制四围,中有屯扎处。为短兵搏战可攻之地。1935年,中共地下党曾在此领导农民展开抗捐抗税的斗争,1933年李开湘等同志曾在四峦寨、三堆石组织群众进行游击战争。1934年徐向前总指挥率领红四方面军曾经过寨前的五郎庙。  36、胡李山寨:民国《苍溪县志》作狐狸山,称旧志有独尤山,或即此山音转,在四峦寨东十余里,高冈之脊,突起一峰,超出群山,东与方山相对,周围陡峭,有井泉,有石门,为上寨必由之路。四峦寨在其左。  37、大营山寨:在胡李山北二十里,高岭耸峙,左右前后皆低。方山、胡李山两脉俱发于此,相传东汉马援行军征交趾(今越南),曾宿营其上,一作大营山。  38、回龙观寨:在大营山北十余里,势高峻,北二里势若蜂腰长虹,名天生桥。  39、立山寨:民国《苍溪县志》名离山,云“旧日为丽山”。为土鲤后山,与岳东寨隔宋江遥遥相望。  40、岳东寨:在岳东场后,山高而陡险,坚守其上,敌不能攻,只有一门可上。  41、云台寨:在岳东场北,青茨垭东,峰势插天,怪石奇立若人。故亦呼之为人头寨,或石人寨、石人山。清嘉庆时白莲教农民军首战告捷,大败清兵于上经。  42、青茨山寨:由高坡场左下,有陈干坟、土门垭、;  43、玛瑙寨:在琳琅山之后,前为青茨寨、人头寨,;  44、琳琅山寨:由玛瑙寨山脉而来,在白庙之东,帝;  45、龙撼山寨:在县东北二百里,又名龙干山或龙冈;  46、尖山子寨:是桥溪和喻家嘴的后山,高而开阔,;  六、东陲龙山寨群;  47、龙山寨:在县东百五十里,由柏杨垭起,过分水岭上二郎坎陡坡,连结为龙山,冈峦层叠,气势磅礴。乾隆《苍溪县志》名龙山关,在塔山东,相隔三十里,踞冈峦之脊,俯视四周,易于防守,难于进攻,左为龙山场。  48、塔山九龙寨:在方山东四十里,双河场后面,琳琅东迤,三峰并峙,成笔架形,峰峦迭起,势高峻,层山蝉联,不易攻上。  49、运山寨:运山脉由玛瑙寨来,文昌宫下有权家寨,独座山、二龙山由此分支,左为元山,右为猫儿垭,运山其中支也。一峰突起,有飞来之势,可资防守,为沈、卢两姓乡绅避乱之所。古有神话传说为三溪口之一阜,飞入运山坝之中云。  50、文家寨:在运山之下的岩洞中,为乡绅文姓避乱之处,可容百余人。洞门上刻有“中流砥柱”横额,亦有对联(未详)。  51、得胜坪:本玛瑙寨山坪,清嘉庆七年(1802年),总兵杨芳以数万大军镇压白莲教农民军于此,僵尸数里,血满草原,自以为“得胜”,因而命名。民国《苍溪县志》记:“侯爵杨芳征白莲教匪至邑东北龙山之玛瑙山坪擒其匪渠,因名其地为得胜坪。”  52、权家寨:乾隆《苍溪县志》名铨子寨。铨有坚铁之意,清嘉庆时,权姓乡绅避乱于  此,改名权家寨。紧靠文昌场之东,山脉本与文昌宫相连,方峦突起,四面皆陡,远望之若旗杆。山顶有良田百余亩,有泉池三,寨门一,可以固守。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未曾破此寨。民国十四年中,温全武红灯教农民起义军曾从石灶、光山子退守此寨,后因众寡不敌,弃寨而走。寨门一联:“寨压群峰晓,文光万里明”至今尚存。  53、元山观:在文昌宫南,峦高而形圆,嘉木葱茏,上有文昌古庙,为刘姓乡绅避兵处。今尚存通天洞、鸳鸯树等胜迹。  54、高坡寨:是县北之边关,陡坡十里,望而生畏,左有红岩土寨为其前卫,右有柳溪深沟,进可以经大小龙干而控制东河,退可以凭依山峦而据三溪口,地势十分险要。建国后,人民政府公安、民政部门曾分别在高坡、三溪办起游改、劳改农场,驻扎公安部队防守。  55、三溪口:居县东北角,距高坡30里,长30余里,山峦林立,形如群岛,相传为整一百个小阜。地势险要,林木茂密,西北悬崖绝壁,下为柳溪沟,壑谷幽深,与旺苍两河乡接壤。建国后,省、地曾办劳改农场于此,垦地上千亩,现辟为国营林场猕猴桃人工栽培试验基地。  56、方水井寨:在高坡场东南,由二郎垭来脉,挺起高峰,出群山之上,四壁陡绝,东望h龙乡,下连宝鼎山,为县境东北之险隘。  57、黄猫垭:为苍溪、南江交界处,距场三里许有老鸦寨横亘在前,山梁纵横,四周平坦,展望自如。1934年9月,红四方面军由通、南、巴入苍,与白军大战于上经,在高台寺地方歼敌二十九军曾南夫师两个整旅,击溃援敌十余个团,是有名的黄猫垭之战。  58、熨斗寨:由黄猫垭来脉,山欲断而复连,方峦耸起,如熨斗然,有险可守。  59、盘龙寨:紧偎黄猫崛起,若孤山独耸,势亦险峻。悬岩凹处,有石莆如黄猫一对,场以是得名。  60、帽盔寨:黄猫之下有天马山,由此东迤为石马场,南迤为青龙寨下白云山蜿蜒大峰山,帽盔寨即在其上,吴垭庙捍卫其前,九峦洞环护其后,乾隆《苍溪县志》名吴垭堡,寨居文昌宫南,店子坝后,山如帽覆,奇险天成。民国时为向姓团阀所据,横行一方,寨下过松搭桥,即彭店场。  61、雷包寨:为石马场后山,与真武宫迤连,园山突起,树木荫翳,石马场民,藉资守卫。  62、牛角寨:在石马场东南,当龙山之东五、六十里,为县境之极东边隘,山脉北与老木垭相连,蜂腰细处,高峦突起突伏,牛角寨即其第三峦,更高险,只一门可上。  结束语  详察寨堡之制,重在防守,进攻则待机伺隙而行,是其次也。遍观我县要隘雄关,可列类为五。  1、元戎名将争城争地,凭险坚守,经老敌师,转守为攻,而获大胜者如瓦口隘。  2、忠臣义士防御外寇,保卫国土,凭山水之险,筑城建堡,烽烟告警,聚兵屯粮,死战殉国者,如烟烽楼、大获城、鹅颈堡。  3、农民起义军东西转战,南北袭击,利用高山深谷,险关要寨而围攻聚歼来犯官军者,如铁山关、人头山、玛瑙寨、青茨垭。  4、红军入苍,进行革命战争,凭据高山狭谷,山水要冲,因势攻守,游击奇袭,破敌江防,大获全胜者,如黄猫垭、四峦寨、三堆石、铜鼓山、红军渡、金龟山、盘龙庙等,这更为中国近代史写了光辉的不朽篇章。  以上四例,就千百年及近代历史试析之,确为我县关津生色,山水增光不少,皆大书特书之。  5、此外,更多的寨堡大都窟居高山,间亦窝藏幽洞,全为明清时代乡绅豪门、巨族大姓为逃避农民起义军而自建。诸如九龙山寨群、东陲龙山寨群,率为侯姓、李姓、文姓、向姓、权姓、沈姓、卢姓、刘姓等恃险保家之所。
成长值:291
发表于: 11:36:12
上一页 1下一页
到哪手机都能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电话:/ 传真: 邮箱:
地址: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江南干道江南苑 邮编:628400
Copyright & &苍溪县腾达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技术支持: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一起努力,让苍溪红军渡成为全国我最向往的党史纪念地!-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微信扫一扫阅读
一起努力,让苍溪红军渡成为全国&我最向往的党史纪念地&!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2:59:57
好消息!秘密为庆祝建党95周年,做好党史宣传、典型宣传,人民日报社、中央党史研究室、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近期将联合组织开展“我最向往的党史纪念地”评选活动。目前,我市“苍溪红军渡”已进入“我最向往的党史纪念地”候选名单,并成为我市唯一一个进入候选名单的党史研究地。希望广元市民朋友积极参与投票活动,为广元红色旅游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评选活动结束后,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两微一端”、人民网、人民日报社属媒体等将及时公布评选结果。结果公布后,人民日报将组织记者对获选的“我最向往的党史纪念地”进行全媒体采访报道,并在人民日报开设专栏宣传。
活动时间秘密日―7月5日评选方式从60个候选项中(电脑随机排序),根据网友投票数和专家评议结果,综合评选出20个“我最向往的党史纪念地”。投票渠道直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投票页面。进入投票页面后,点击右下角“投一票”,然后再点击提交。 最后点击“确定”即显示投票成功。温馨提示:本次投票不限次数,您可以多次投票!多次投票!!多次投票!!!【红军渡】苍溪红军渡位于四川省的苍溪县境内,苍溪城东南3公里处的塔山湾嘉陵江畔有一古渡口。依山傍水,地势险绝,山岩陡峭,林木葱笼。嘉陵江由北而南,景色宜人。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地,属于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奉命渡江西进。国民党军阀田颂尧部纠集53个团的兵力,在长达200公里的江防线上重兵把守,严密布防,妄图凭借嘉陵天堑,阻我西进,伺机围攻四方面军,为粉碎敌人的阴谋,贯彻中央“渡江两进、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以塔子山为主渡口强渡嘉陵江,向敌人展开猛烈的攻击。大军西进,势如破竹,国民党惨淡经营的江防,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红军挥师北上,踏上新的征途。
赶紧点击下文的“阅读原文”进行投票吧!
微信号:gy-rbs走进苍溪红军渡 缅怀革命先辈 - 四川党建之声
频道总排行
最近更新高层之声
走进苍溪红军渡 缅怀革命先辈
& & 四川党建之声巴中消息(记者 熊安金)4月3日下午4时许,记者与妻子畅游完苍溪梨博园后,又匆匆来到苍溪的红色景区----&红军渡&西武当山&,缅怀革命先辈。
& & 今天的天气非常给力,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向我们绽放出亲切的微笑,色染初夏,满城梨果飘香。站在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苍溪西武当山,抬头再见清澈的天空,一派怡人的初夏景象。
& & 为了充分利用红军的遗址遗迹和革命文物,深入挖掘宣传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不屈和勤政廉洁的故事,弘扬&红军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最近几年,记者穿行于秦巴山区,也去过许多革命先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采访报道,但当记者与夫人来到苍溪县红军渡那块厚重的红色土地,还是让人震撼。据景区接待站工作人员介绍,当年在苍溪县总人口仅28万余人的情况下,就有3万多优秀儿女参加红军,他们舍生忘死、艰苦奋战,有25000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仅存不到5000余人,走出了罗青长、任荣、杨大易、吴忠、苏毅然、李泽民6位中央委员和李开湘、李明、赵承丰等18位共和国将军。
& & 苍溪,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位于广元皇泽寺、剑门关至阆中古城的节点上。自西晋太康年间置县,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苍溪,古有&川北淳邑&之雅称,今有&锦绣梨乡&之美誉。
& &&厚重的红色文化
& & 据了解,川陕苏区是继中央苏区后的全国第二大苏区。苍溪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陕苏区内普遍建立红色政权的7个整县之一。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苍溪地下党就十分活跃。四蛮寨、三堆石、苟英寨、城厢等地区相继发生农民武装起义,配合了红四方面军入苍作战和根据地建设。当时仅有28万人的苍溪县就有3万多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军,10多万人参加支前工作,可谓&小小苍溪,人人闹红,青壮打仗,妇孺支前&。苍溪这块被烈士鲜血浸透了的红色土地,处处皆胜迹,山山垂青史。由于支前、扩红、助耕、参军、参战等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在川陕省第三次苏维埃大会上,苍溪被评为川陕苏区的模范县。
& & 据苍溪县委宣传部同志介绍,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千里西征转战到川陕边区,创建了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年,徐向前元帅、李先念主席率领红四方面军入苍,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共进行了大大小小100余场战役。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奉命渡江西进。-军阀田颂尧部纠集53个团的兵力,在长达300公里的江防线上重兵把守,严密布防,妄图凭借嘉陵天堑,阻我西进,伺机围攻四方面军,为粉碎敌人的阴谋,贯彻中央&渡江两进、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以塔子山为主渡口强渡嘉陵江,向敌人展开猛烈的攻击。大军西进,势如破竹,敌人惨淡经营的江防,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 &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进入苍溪转战三年之久,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浴血奋战,为粉碎敌人多路围剿,进行了100多次战役,史称百战苍溪。&1934年9月,李先念主席指挥的黄猫垭战役大捷,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六路围攻&,为川陕苏区的拓展、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日,徐向前元帅指挥了红军史上对敌正面作战投入兵力最多、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大江大河作战&&强渡嘉陵江战役,胜利突破了敌人600里防线,十万雄师胜利挥师西进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实现了&强渡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目标,并由此踏上了2万5千里长征。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了2万多名革命战士。
& & 强渡嘉陵江战役的伟大胜利是红军长征路上英雄的壮丽史诗,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不朽丰碑,长征精神永放光芒、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 & 先辈们革命精神
& & 川东北苍溪县,塔山湾&红军渡&。
& & 塔子山上默默耸立的古白塔,脚下滔滔的嘉陵江水,塔子山下的谭家大院--红四方面军渡江战役军事指挥所、苍溪红军渡纪念馆,讲述着当年红四方面军英烈的故事&&
(1984年11月徐向前元帅题写的&红军渡&纪念碑)
& & 据苍溪县宣传部同志介绍,日,党中央电令红四方面军挥师西进,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敌人为阻止我军西渡,以53个团的兵力布防于约600里长的嘉陵江西岸一线。徐(向前)总指挥侦察发现苍溪塔山湾对岸敌军前沿阵地兵力薄弱,此间江水流速低缓,利于船渡。江东岸塔子山前山陡峭,居高临下,利于红军发挥火力,掩护部队渡江,后山坡缓,路旱深林茂,便于大部队隐蔽。故决定以苍溪城东南塔山湾为主渡点,实施重点和多路突击进行渡江作战。担任主攻的红三十军先头部队两个营和教导营编成突击队,分乘75只木船,以神速动作直驶对岸,当敌人发现后阻击时,渡江部队船头的机枪和塔子山上的火炮一齐向岸上敌军开火,密集的火力构成了道道火网,映红了嘉陵江上空。
& & 记者在苍溪红军渡纪念馆里看到,至今保存着71年前的石刻标语口号:&强渡嘉陵江,迎接党中央&。
& & 日晚9时许,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发出&急袭渡江&的战斗命令。塔子湾作为主渡口,渡江突击队秘密将几十只木船从塔子山后抬往江边。&那晚,天下着小雨,路面湿润。&家住苍溪云峰镇张王村七组93岁的老红军刘玉贵,对当时的渡江情景记忆犹新:营长让我们脚掌擦着地面走,任何人都不准发出声音。船到江边,轻轻推入水中。我们班八九个人坐一条船,都蹲着,双手抓住船沿。借着夜幕和江水声的掩护,突击队偷袭成功,直到我们连续&摸掉&三道岗哨,进到敌人营部时,守兵才发觉,奇袭立即变为强渡。塔子山上我军20门迫击炮和几十挺机枪一起怒吼,掩护突击部队向西岸敌人冲去。&冲,往前冲!不怕死,死了也值得!&住在苍溪县光荣院85岁的老红军何大良,也许是当年的枪炮声给他耳朵留下了后遗症,也许是他心中还荡漾着当年的战斗激情,何大良讲述那段故事时,噪音近乎在吼。苍溪县党史办原主任赵华修深情地讲述了战斗中的一个细节:敌人不断向江上开炮,嘉陵江腾起一个个冲天巨浪,渡船上一名船工被炸死,一个红军女战士立即抓起船篙,继续撑船。快到岸边时,女战士不幸中弹,肠子都流出来了,但她确没有吱声,用手将肠子推进肚里,勒紧腰带,继续撑船。船到对岸,她仍然挺着身躯,目送战友们冲锋,最后倒在激流中&&她叫石磨玉,家住苍溪县石家坝,牺牲时年仅19岁。&红军渡&碑上的女战士雕像就取自她的原型。
(国家AAAA级红色旅游景区--苍溪&红军渡&西武当山&)
& & 与此同时,红军右路和左路分别在苍溪鸳溪口、涧溪口强渡成功。3月29日中午,红四方面军大部队架浮桥过江,迅速向敌阵地两翼席卷。国民党军阀3个多月的六百里江防迅速土崩瓦解。
& & 记者站在红军渡纪念馆一幅幅图像前,认真阅览历史的记载,深情的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苏区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1935年,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长征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人民进行了疯狂的血腥屠杀,苍溪又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龙山区苏维埃土地委员杨俊德被国民党乡长捉起来,实行严刑拷打,割悼右耳,逼他交出文件,说出苏维埃领导人和新生红色政权的活动,他至死不屈。敌人在美福寨下挖了一坑,用惨无人道的凶残手段活埋了这位英烈。仅苍溪民政部门的《英名录》上,就有名有姓地记载着:刽子手用乱棒打、枪杀、刀劈、活埋、挖眼、割耳、宰指、挖心、割舌、剥皮、抽筋、剖肚、火烧、分尸、破边、摔死、淹死、砸死、压死、饿死等手段残害致死的苍溪籍烈士共5509人。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并未压倒不屈不饶的苏区人民,他们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遗体,继续进行着艰难的地下革命斗争,直至解放。
& & 谭家大院--渡江指挥部。位于苍溪塔子山后侧两公里的潭家大家,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2月初进驻准备强渡嘉陵江的前敌指挥部。当时大院是一座瓦木结构的川北民居建筑,为张国焘、徐向前等主要领导住宿、办公地,隐蔽于山湾,三山环一坝,当时流行顺口溜:&两边高山丛林,囤兵百万不显形&。就在这座大院,运筹帷幄,指挥了十万大军突破百里江防著名的嘉陵江战役。至4月21日,历时24天,连克9座县城,歼敌12个团1万余人,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涪江广大地区。
& & 这次渡江作战,红军强渡江河之宽,渡江的人数之多,取得的成果之大,在红四方面军战史上是空前的。强渡嘉陵江战役,创造了红军战史上大规模强渡江河作战的成功范例,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作战行动,打乱了蒋介石的&川陕会剿&计划,红四方面军从强渡嘉陵江开始,主力部队撤离川陕苏区。
& & 从此,红四方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
(川陕省苏维埃主席熊国炳)
& & 拜谒苍溪&红军渡&
& & 千里嘉陵江,有着很多的古渡口,位于中游的苍溪县境内白塔山脚下的&红军渡&,却因为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那场举世闻名的&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首发渡口的历史而名垂千秋。记者与妻子在景区大门前下了车,拜谒了&红军渡&口和&红军渡纪念馆&。
& & 国家AAAA级旅游胜地&&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70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上,曾发生了一场永载史册的战役。
& & &从国道212线步下数级石阶,就是当年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强渡嘉陵江的遗址红军渡口。公路下去是一座小巧别致的&飞渡亭&。此亭为六角飞檐式,下临浩荡嘉陵江,南有伏波亭隔涧相望。自亭而下,一座石拱小桥横呈眼前。跨上小桥,向东而望,一涧细水飞流而下,珠落玉溅,水雾茫茫。下小桥折西,我们看到刻有&红军强渡嘉陵江遗址&的题字。从渡口看到江对面,那片广袤的绿地,名叫杜里坝。树木葱郁,苇花如雪,芳草上,绿树间,有楼台亭榭隐现其间,当年诗圣杜甫曾在此踏青游春,于是&杜里游春&便成为苍溪的&十景之一&。大家看到那片开阔的滩地,即将规划打造为我们景区的水上游乐园。但在革命战争年代,那里是国民党军的江防阵地,暗碉处处,明堡林立,无数黑洞洞的枪口、炮管直指红军,妄想以此阻挡红军西进北上的步伐。然而,螳臂岂可挡车,蝼蚁何能撼树?国民党军号称&固若金汤&的江防阵地,在英勇的红军将士们面前顷刻之间灰飞烟灭。红军战士强渡嘉陵江的战役,在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西征出发抗日的史册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来到&红军渡&景区大门前,&红军渡&西武当山&的石屏风出现在眼前,方才明白此景区右侧为&红军渡&景区,左侧为&西武当山&景点,俩景点共用一个大门,也体现了资源整合服务民众的理念。经过石屏风后面着草鞋的右脚雕塑右方,拾级而上,青石条垒砌的石墙上,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红军石刻标语碑廊&映入眼帘,四周围绕着当年红四方面军留存的各种标语,那些政治、军事等性质的口号,曾经&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登上双碑广场,首先走近&红军渡纪念碑&,这是一座于1987年建成的长13.4米、高9米的大型铜雕纪念碑,由5位人物头像组成约70度的箭型船图,被翻卷的浪花托起,勇往直前。雕塑前3位是2男一女的红军头像,中间为男红军正面头像,头戴缀有五角星的八角帽,目光坚毅向前方,双臂向后奋力平举,如出弦利箭。在其臂膀左、右各为一男一女目光向前的红军侧面头像,男红军头八角帽,佩带领章,略显幼稚。女红军长发飘逸,佩带领章,飒爽英姿;雕塑后2位为男性头像,左边为头缠绷带的红军侧面头像,威武不屈,目光炯炯,直视前方。右边为典型的川北农民头缠头巾像,向后回望,目光深沉。好似船工、游击队员、民众?当年亲自指挥&强渡嘉陵江战役&的徐向前元帅于1984年11月题写的&红军渡&墨宝,镌刻在红色花岗石的基座上,熠熠生辉;&红军渡纪念碑&后两边排列着苍溪籍红军将领的立身铜雕塑像,居中便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两坐一立的三位红军指战员形象逼真,似乎在运筹帷幄着渡江战略?整个广场开阔肃穆。
& & 在广场右前上方,是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哪是红军渡景区纪念林。2004年3月,全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高层专家论坛会在苍溪隆重召开。会后,全国人大副委员会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张中伟以及参会的68位领导、专家在此植的树。
(参观&红军渡&作战指挥部)
& & 苍松掩映下幽静的&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是一座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2层楼的外墙以黄色为主的别致建筑,由五个厅构成。主题馆分别是序厅、长征前夕、激战嘉陵、挥师长征、苏区奉献、将帅风采。附属厅建有贵宾休息厅和多功能厅,多功能厅可容纳100人,能召开小型会议,进行声光电立体效果放映。馆内珍藏有留下来红军时期珍贵的革命文物有3600多件,现在纪念馆一、二楼陈列台中展出的工农红军革命文物有962件,其中,馆藏级别文物792件(三级布币670件,二级布币60件,三级刀20把,三级红樱枪19把,三级手榴弹23枚);石刻标语1015幅,全面展示不同内容的256幅;红军时期的纪念遗物55件(公文包23个,布袋21个,船模11具),最有影响的是&红军印&(现已陈列于中国革命博物馆)、&钱衣裳&(国家一级文物)。从纪念馆收集、布展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红四方面军从苍溪出发西进、北上长征所经历的曲折的战斗历程。
& & 因为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年对外免费开放。推开装有玻璃的咖啡色中式大门,厅内正面墙壁处,&强渡嘉陵,挥师长征&的红色标语牌映入眼帘,2楼天井明亮的天窗下,设置有&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电子沙盘,苍翠的山麓红旗烈烈,沙盘上方墙壁,镶有&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图&,清晰地反映了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足迹。流连在由声光电画图文等组成的&峥嵘岁月长征前夜&、&强渡嘉陵开始长征&、&漫漫征途胜利会师&、&红色土地力量源泉&、&红军领导将帅名录&展厅里,给人于无声处响惊雷的强烈震撼!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转战川陕,历时2年多,经过浴血奋战,创建了中国革命第2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幅员面积到达苍溪、阆中等嘉陵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动摇和牵制了蒋介石围追堵截中央红军北上抗日的军事部署,写下了光照千秋的历史篇章。走出展馆,左侧草坪处,一对恋人正在摄制结婚纪念照,洁白的婚礼服与远处山头上高耸的白塔构成了一副天然浑成的自然美,年青的后代们没有忘记那些硝烟弥漫的岁月,选择此馆区作为结婚纪念,也是对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缅怀。
& & 纪念馆右侧,是武器展区。成都军区捐赠的一架歼&&6甲战斗机、2门54式122mm榴弹炮、一辆62式轻型坦克陈放于此,高高的炮口直刺苍穹,威武雄壮。抚摸着这些已经退役的钢铁武器,脑海中浮现出儿时所看的《红军的第一架飞机》的连环画面,不胜感叹。如今,红军的后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早已经告别了当年梭镖大刀长矛的历史,拥有了空地江洋一体的高精尖武器装备系列,形成了坚不可摧、攻无不克的钢铁长城,正是红军精神力量转换成物质力量的结果&&
(红军石刻标语)
& & 我们脚步迈进了武器展区附近的&渡江指挥部&,典型的川北民居谭家撮箕口大院门前右角,一面红四方面军军旗在凌空飘扬。据文字介绍,此院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2月进驻准备强渡嘉陵江的前线指挥部,设有作战室、卧室兼办公室、警卫室、机要室、医务室、厨房等房间,张国涛、徐向前、王树声及红30军政委李先念等人在此院指挥了红四方面军5个军11个师33个团约10万将士的渡江战役。日(民国24年2月24日)晚9时,渡江作战命令从这里发出。29日(民国24年2月25日)凌晨1时,苍溪鸳溪口(右路红31军)、塔山湾渡口(中路红30军)、阆中以北阆苍交界的涧溪口(左路红9军)首先响起了强渡的枪炮声。3月31日(民国24年2月27日)凌晨,红4、9军从阆中沙溪、华光楼/南津关、河溪关、茄子渡强渡成功,至4月2日(民国24年2月29日),攻克南部县城,敌军53个团苦心经营的&川陕会剿&百里江防在敌飞机轰炸的哀鸣声中迅速瓦解。红军如出水姣龙,势如破竹,横扫苍溪、阆中、南部3座县城,开辟根据地,建立新政权;攻占剑阁等7座县城,历时24天,歼敌万余人,踏上了与中央红军的会师征程&&这是何等气吞山河、所向无敌的壮举!值得思考的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应该包括作为左路之一的阆中境内的华光楼/南津关等4个渡口在内,红4、9军等一部,就是从阆中根据地强渡出发直捣南部县城、建新等乡镇的!阆中籍的2.2万优秀儿女,从此踏上了血雨腥风的战场,杜光华师长等7437位将士为国捐躯&&注目迎风招展的红四方面军军旗,仿佛看见当年离开家乡奔赴征途的川陕苏区的优秀儿女义无返顾的身影,他们以自己的热血与生命,才换来了今天的&江山如此多娇&&&
& & &渡江指挥部&对面山腰的功勋馆门前,&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碑&上的八角五星红军帽倍感亲切,当年的人民军队,就是戴着这些朴素的灰色军帽,佩着红色的领章,没有军衔等级之分而走过来的。人民子弟兵,永远是祖国和人民最忠实的捍卫者,最可爱的人!2000余平米的2层功勋馆里,有万余名苍溪籍红军烈士的英名榜、部分将士的照片和事迹介绍,这是永不凋谢的丰碑,永远屹立在故乡人民的心中,激励人们奋勇向前;后面小路旁,毛泽东等人的《长征》诗词碑廊蜿蜒向前,把人们引向湘水乌江雪山草地黄河大漠长城内外的漫漫征程。也提醒后来者:革命成功来之不易,&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红色胜地&水墨苍溪)
& &&乡村旅游受青睐
& &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苍溪风和日丽,城乡处处满目春风,特色乡村游备受青睐。据苍溪县旅游局统计,4月2日至4日,全县共计接待游客8.43万人次,同比增长1.3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83.56万元,同比增长7.35%。
& & 记者从苍溪县旅游局获悉,清明小长假,苍溪借助传统的民俗文化节气和四川省第七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春季)暨第十二届苍溪梨花节的举办,吸引了来自成渝陕等周边客源市场和本地游市场的游客,他们或踏青赏花或扫墓祭祀。国家2A级旅游景区狮岭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将军村、红旗桥村、玉女村等乡村旅游景点和乡村酒店、星级农家乐以及特色餐饮店人气爆满,客房住宿出租率达96.2%;国家3A级旅游景区梨博园,以其特有的农耕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重庆、成都、南充、广元、巴中、绵阳等地游客纷至踏来,游园赏花,景区共接待游客1.39万人次,门票收入15.95万元。
& & 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里,随处可见很多游客或祭祀革命先烈,或观瞻景区内的红军艺术墙上多幅精美浮雕,了解红军在苍溪战斗史;或到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听听石磨玉、钱衣裳等红军可歌可泣感人故事,萦怀当年红四方面军战士强渡嘉陵江英勇奋战的无畏精神。节日期间,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共接待游客1.68万人次。
& & 同时,清明节期间,苍溪返乡祭祖的游客大幅增加,游客主要以缅怀先烈、祭祀、扫墓、祭祖为主,以赏花游园、休闲度假为辅;许多人将祭扫活动与郊游踏青、亲友团聚融为一体,清明节成为&传递亲情、传承文化&的重要平台。
& & 为营造良好的&清明节&小长假旅游环境,苍溪做足了&功课&,精心策划各种活动,热情服务广大游客。县内相关部门值班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制,各志愿者坚持深入景区、宾馆、饭店以及旅游通道等为游客提供方便和服务。
& & 为何苍溪旅游这么&火&? 一方面,该县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平台,加大旅游宣传造势,重点推出苍溪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组织新闻媒体进行深度报道,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同时高度关注,使&醉美梨乡&水墨苍溪&旅游品牌在省内外成功打响。同时,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段正式通车营运,也为苍溪旅游添了&一把火&。此外,该县不断夯实旅游基础,全力打造旅游产业业态,规范提升旅游配套服务,开展极具苍溪乡村特色的旅游活动,也加速了苍溪旅游发展。
& & 从迈进苍溪的沃土,到从当年红军渡江作战的烽火硝烟中走出景区,已整整过去了八个小时。站在&红军渡&大门口,车来车往的8车道的公路横亘眼前,嘉陵江银波闪烁,苍溪县城新区近在咫尺,西武当山麓的仰天楼巍峨,白塔熠熠生辉,芦苇花含笑九天,一片蓬勃向上的热土。在菜花飘香梨花飘雪的春天,这里定是一派&梨花节&&的新景象?!再见!红军渡!祝福,苍溪!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9-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作QQ: 主编邮箱:
隐私保护 四川党建之声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四川省瑞唐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苍溪红军渡纪念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