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寺村棚户区改造烈士故事

小寺村烈士故事_百度知道
小寺村烈士故事
小寺村烈士故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
  1939年是抗联一路军抗战以来最为艰苦的时期之一,部队伤亡很大。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 “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弹药。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但是,当我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我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第三十编 文物
第三十编文物&
1928年,北平特别市政府进行寺庙登记,共登记寺庙1631座,其中东、南、北郊辖域内370多座。1936年,北平市政府第一次寺庙总登记,共登记寺庙1037座,其中东、南、北郊辖域内140多座。1947年,北平市政府第二次寺庙总登记,共登记寺庙728座,其中东、南、北郊辖域内十三、十四、十九、二十等区46座。据1958年市文物工作队初次普查资料记载,辖域内地上文物庙宇、石碑、古塔、古墓葬等702项。1982年,区文物管理所对地上文物再次普查建档,与首次普查对照,仍存者不足原来的四分之一,尚存112项,较完整有价值的仅有80项。1984年,朝阳区第一次文物工作会议公布62项文物暂保单位。截至1995年底,确定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项(东岳庙),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项(西黄寺及清净化城塔院、日坛、元大都北土城遗址、十方诸佛宝塔、永通桥),市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项(马骏烈士墓),区级40项(包括碑刻、古墓),区暂保单位57项。从1987年始,朝阳区对地上重点文物陆续进行修缮,到1995年共投资近百万元。1995年修复东岳庙,由朝阳区负责管理和开发利用。第一章古代建筑与碑刻[1]第一节古代建筑东岳庙位于朝阳门外大街路北,占地近百亩。因祭祀东岳泰山神天齐仁圣大帝,故名。为东汉时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第三十八代后裔张留孙(开府)出资兴建的。元大德八年(1304年),成宗铁木耳封张留孙为玄教大宗师、正一教主,统领三山(龙虎山、阁山、茅山),15年后,张留孙发心修建东岳庙,但工程开始不久去世,由其弟子吴全节继承主持施工。延六年(1319年)始建。至治二年(1322年)建成大门和主殿,次年修建东、西庑殿。英宗硕德八剌赐名东岳仁圣宫。泰定二年(1325年),鲁国大长公主桑哥吉剌捐巨资建后殿,作为帝后寝宫。天历元年(1328年)落成,文宗图帖睦尔赐名昭德殿。元末兵乱,庙遭兵火受损。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重建。英宗朱祁镇改庙名为东岳庙,主殿岱宗宝殿和寝宫昭德殿改为岱岳殿、育德殿。万历三年(1575年),奉太后谕发官帑重加修葺。次年,建造钟楼和鼓楼。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建&秩祀岱宗&三间四柱七楼彩色琉璃牌坊。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因居民不小心而毁于火,独左右道院无恙。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三月再建,两年后六月竣工。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复加整饰。东岳庙建筑群由正院、东院、西院三部分组成,以正院为主体供神像。东西两院原为道院。道光年间,第十七代主持道士马宜麟募化集资,经多次重建扩建,改成供神殿堂。现存东岳庙建筑均为清代重修重建。其中轴部分格局未变,殿堂、庑廊、斗拱、替木等都保留着元代建筑的规制和风格。正院建筑自南而北,主要有山门、戟门、岱宗宝殿、育德殿、玉皇殿。自戟门始至岱宗宝殿两侧围绕的庑殿为阴间七十二司,各塑神鬼坐堂。戟门有哼哈二将和十六大太保护门,门悬巨幅抱柱对联&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院内东西配殿为阜财殿(供财神)、广嗣殿(供送子娘娘、喜神)。岱宗宝殿东西两边各有侧殿五间,供炳灵公太子、三茅真君(茅盈、茅固、茅衷)。两殿内分设小阁,供道教祖师,有张留孙祠堂、吴全节祠堂等。育德殿后为二层楼组成的罩楼,有九位娘娘殿、斗母殿、大仙爷殿、真武殿等。楼下有三间玉御房座,据说是清代专供帝后来庙祭神或去东陵祭祖过路休憩之用。正院内原立有元明清历代碑碣120多通,其中包括御碑。碑文多数为刻记修庙经历及崇颂岱宗功德文字,也有民间敬神组织香会发起缘由、敬神礼仪记载及行会会碑,现仅存20多座。东院有伏魔大帝殿、丫髻山九位娘娘行宫等。院中大面积南北奇花异草、回廊怪石点布花园。西院主要是规制不一的小型殿宇,主要有玉皇阁、三皇殿、药王殿、圣殿、马王殿、鲁班殿、瘟神殿、阎罗殿等。东岳庙是我国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第一大道观。有关祭祀及民间习俗,明清笔记中略有记载,如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等。此庙盛大祭日为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求神、求官、求子、求寿者及许愿、还愿者从各方纷至,祈求神赐一年吉利。逛庙男女老少来往如潮涌。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八日,有白纸献花、放生诔靖骰幔慊鹕跏6烂碜栽慊鹨恢蓖甘芑实壑厥樱鄢掭荩鸾コ晌淮蠊沤ㄖ骸1948年冬,庙内临时住有从东北、山西流亡来的学生和国民党政府军队散兵,神像被捣毁,大部分石碑被推倒,文物及供器被盗卖、砸烂。新中国建立后,被一些机关单位占用,面貌改观,但总建筑格局未变。1957年被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呼吁修复东岳庙,对外开放。1988年后,区政府投资维修庙内道教碑亭,修整牌楼,修葺钟鼓楼。1995年,市政府批准将产权及使用、管理权全部移交给朝阳区政府,建立东岳庙管理处,确定&挖掘文物、基本修复、旅游取胜、促进经营、科学利用、依法保护&为修复东岳庙24字方针。国家文物局、市政府决定在东岳庙内筹建北京民俗博物馆。年底,收回外单位占用中路正院,面积194万平方米,古建房屋219间。是年底,东岳庙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简介》、《东岳庙概况》二书完稿付梓。元大都北土城遗址因其为元大都北城墙,且全部用土夯筑而成,故名。元大都城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年),因遭多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剩存无几。现位于辖域内残留的北墙一段,东起安定门外北京化工大学以东673米处,向西至祁家豁子(再向西仍有一段在海淀区界内)。土城南距德胜门25公里。辖域内一段长4173米,有大小豁口9处。现存土城形成东高西低断续的残断遗址,东段最高6至7米,西段最低27米,基宽20至26米不等。1957年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禁取土挪用。1984年,市政府决定治理北土城沟,同时兴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遗址公园于1986年规划,1992年基本建成。永通桥位于通惠河东段与通县交界处。因距通县县城西八里,俗称八里桥。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工部右侍郎王永和督工兴建,为石砌三孔拱券形,南北走向,全长50米,宽16米。桥两侧护栏雕饰精美,每侧望柱33根,柱头雕石狮,桥头嵌雕石兽,正中桥孔东西两面基石各雕有伏踞状镇水兽一只。桥墩拱券等部位使用腰铁以加强砌石之间拉力。桥墩分水尖上设置三角铁桩,以其锐角迎击洪水与坚冰,减轻对桥墩的撞击。1860年9月,英法联军自天津向北京进犯,直抵通州。清将僧格林沁率军在八里桥以南一带列阵与英法联军交战。1900年,义和团也曾在八里桥阻击入侵京师的八国联军。新中国建立后,市、区政府对桥面及石柱、栏板多次进行整修。1984年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坛原名朝日坛,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增葺坛宇。坛为明、清两代帝王于春分之日卯时祭祀大明神(太阳神)的地方,故日坛建于都城东,向西。帝王逢甲、丙、戊、庚、壬年亲祭,余年遣大臣摄祭。祭日坛为方形,每边长16米,高189米。四面有登坛台阶,各九级,皆白石,祭坛四周环以圆形围墙。其北门外有斋宫、神厨、神库、宰牲亭、祭器库、乐器库等。西天门、北天门皆为三孔琉璃瓦顶,朱墙彩画。日坛内外原有古松柏数百株,森沉蔽日,京都人谓黑松林。1931年9月,东北退到北平的杂散军人砍伐变卖甚多。1937年北平沦陷,日伪在日坛北天门外设木场,残余松柏再次殃及。民国时期,日坛墙垣坍塌多处,殿堂破损无修,几成废墟。1951年,日坛辟为公园。1984年5月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方诸佛宝塔位于王四营乡马房寺村东北。始建年代不详。塔坐北朝南,为八角九级密檐楼阁式砖结构。塔座高2米,塔高30米,拱券形门洞,圆锥形塔心直通第八级,下端直径约10米,向上渐小,周壁光滑,无阶梯。塔顶部为伞状八脊攒尖,最上为铜铸球形顶尖。塔前原有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由翠峰禅师主持兴建的延寿寺,故此塔亦称延寿寺塔。寺占地50多亩,当时寺内主要建筑有钟鼓楼、罗汉殿、天王殿、藏经殿、千佛殿。并有礼部侍郎许成名、户部郎中李景二碑。其中许成名之重修古刹延寿寺记碑今尚存。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翠峰禅师主持重修宝塔。清末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时寺被烧毁。1989年区政府拨款10万元重修宝塔。1990年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黄寺西黄寺位于安定门外黄寺路,建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是清世祖福临为西藏黄教领袖达赖喇嘛五世兴建的驻锡之所。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秋,西藏班禅六世来京向皇帝祝寿,乾隆帝敕命在黄寺大殿后建造仿藏式罩楼为班禅住所,班禅于当年十一月圆寂于寺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择黄寺后楼前修建清净化城塔,为班禅六世衣冠塔。西黄寺建筑占地10亩,共60余间。呈南北向长方形,坐北朝南,由三进院落组成。最前面为三间山门殿,原奉四大天王,已毁。殿前原有牌坊和单拱石桥,殿后有钟鼓楼,均已无存。中院正殿五间,前有月台,台前踏跺11级,中间有雕龙丹陛,殿内佛像已无。殿前左右各有配殿,殿后有1米高砖铺甬道,通向塔院。甬道两侧各有碑亭。东侧亭内为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立?五年(1780年)仲冬日御笔&写寿班禅圣僧并赞&诗碑,附译满、蒙、藏三种文字。后院为塔院,塔基汉白玉垒成,高3米,南北各有石牌坊。中为主塔,高16米,塔座各层雕饰以卷草、云彩、莲瓣、双狮、蝙蝠等花纹,束腰部位8面各雕佛教传奇人物故事一幅,转角处各雕力士像一尊。塔身正面为一佛龛,内奉三世佛,龛旁绕塔身分雕八座菩萨立像。主塔四角各建小塔,塔身刻有经文。塔群基座四周围以白石雕花栏杆。清净化城塔吸收印度佛陀迦耶式之布局,主塔为西藏喇嘛塔传统结构,雕刻花纹为汉族传统手法。日,市革委会宣布该寺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市政府全面修葺清净化城塔及塔院。1983年,该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该寺宣告成立。清真寺辖域内保存至今的清真寺共有7处,其中较完好的有4处:常营清真寺建于明正德初年,清嘉庆年间重修。寺建筑西向,二进院,大门及前院已改建。二门为垂花门,带影壁。正殿三券,前箍头脊,后六角攒尖亭,南北各有配殿三间,保存较为完整。二进院尚有古松两株,碑二。1986年,当地回民集资,将清真寺重修并油饰一新。西会清真寺,位于管庄乡西会村,清道光年间建,1987年当地回民集资将全寺修缮一新。现存正殿坐西朝东,共9间,进深面阔各3间,为三卷勾边搭箍头脊、顶出六角攒尖亭的建筑结构。殿内匾额上&清真无二&四字为道光年间体仁阁大学士曹振镛书。大门两侧有抱鼓石一对。管庄清真寺始建于清代,重修于1946年3月。1986年,当地回民集资将大殿修缮并新建水房和穿廊。现存大殿为三卷棚大式硬山箍头脊,前廊带雀替顶出天窗带四角攒尖亭,亭下镶砌&清真古寺&石刻横匾。朝阳门外南下坡清真寺,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1984年改建大门。1986年当地回民集资修缮。现存正殿、南北配殿及配房。殿内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庆亲王奕所书&纲维二五&匾额。山东会馆位于呼家楼南里南侧。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当时为山东省在京商界人士聚会、施教子女和年迈病残者养生之地。由东西两院组成,有房34间,西院正门为垂花门,带影壁。是辖域内现存唯一较为完整的四合院。张义祠堂位于豆各庄乡豆各庄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张义(年),清光绪年间任工部侍郎,生前曾多次为清政府放粮,曾主持慈禧太后陵墓修建,以剩余砖木修建自家祠堂。祠堂为二进院,前院正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磨砖对缝,硬山筒瓦。正殿前出廊,后院规制、格局同前院,大门为倒座三间大式硬山筒瓦箍头脊,苏式彩画。门前原有一大影壁,上雕葡萄架、百子图等图案,&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房屋、院墙保护较好。北顶碧霞元君庙为民间俗称&五顶&之一。位于大屯乡北顶村内。庙建于明代宣德年间,属私建。内有宣德年间铜钟、万历年间铜炉各一座。清乾隆年间重修。庙宇为三重大殿,钟楼鼓楼各一。原为五进院落,现仅存一进,正殿山门和钟楼已圮,原鼓楼近旁尚有古柏一株,庙碑埋于后院地下。黄金台据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出朝阳门外,循壕而南,至东南角,巍然一土阜是也。&又见侯仁之主编《北京历史地图集》,黄金台在日坛西南。今遗迹不存。塔园东直门外原有太平庄村,村头曾有僧人塔园和多座塔碑,称塔园。今遗迹不存。东岳庙碑刻东岳庙石碑原有120多通,有京师&小碑林&之称。现仅存20多通,词句、书法和雕刻均出于当时名家之手。庙内有御碑三座,一座为清康熙帝所书,两座为清乾隆帝所书。正殿前甬道两侧,康、乾二御碑均有碑亭卫护,亭高三层,覆黄琉璃瓦,气势雄伟,构型壮观。碑高8尺,座兽。康熙帝御碑题记为东岳庙再建经过。乾隆帝二御碑碑文,一为辛巳年重修东岳庙落成碑记,二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仲春东岳庙瞻礼所作。庙内道教碑为元代帝王为表彰东岳庙创始人玄教大宗师张留孙而树,赵孟兆页书,碑文共3000余字。碑身高4米多,造型古朴大方,螭首龟趺,雄伟瑰丽,碑石质地坚硬光滑,刻工精细,字如原神,字迹虽久经风雨侵损,至今清晰可见。庙内昭德碑记载昭德殿修建经过,元代赵世延所书,今不存。庙内仁圣碑,记载张留孙弟子吴全节继承先师遗志之事迹。碑文为元代虞集所书,今不存。东岳庙石碑,有的被民间加上传奇色彩,人们依其奇特造型,称它们为&机灵鬼&、&透龙碑儿&、&小精豆儿&、&不吃亏儿&&&并形成饶有风趣和富有讽刺性的民间谚语。皇木厂《神木谣》碑皇木厂原为明永乐年间为建皇宫殿宇存放木料之地,位于双井今北京钢琴厂内。皇宫建成后留一金丝楠木,偃侧于地,木长6丈余,粗的那头高可隐一人一骑,设官兵守卫以应东方甲乙木说作为镇城之宝,称为神木。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皇木厂被封为神木厂,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书《神木谣》碑并建亭,坐北朝南。清末民初亭塌碑倒,神木风雨侵蚀,虫啃鼠咬,任人劈砍。70年代初,将残存神木加工成8张会议桌面,现收藏于区文物管理所。日,发现石碑埋于地下,碑首部分裸露地面,碑身光滑细腻,上有&乾隆戊寅春三月御制并书&等字迹。1995年,北京钢琴厂掘出此碑新建碑亭,坐西朝东。碑背面诗为乾隆八年(1743年)爱新觉罗&弘历作。重修朝阳门石道碑位于三间房乡三间房村西朝阳路北侧50米处。立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爱新觉罗&弘历书碑文,记载重修朝阳门石道(今朝阳路)缘由、重修经过和竣工年月。碑为螭首龟趺,碑阳为满汉字碑文,碑阴无字。原建碑亭为黄琉璃瓦顶,废圮年代无考。现石碑完好,碑文字迹清晰。1984年加固碑基,周围设铁护栏。&表30-11995年朝阳区存重要碑刻一览表名称位置概况吴努青碑(独角碑)洼里乡龙王堂村清康熙六年(1667年)立。碑底西下角缺一角,为该碑之特点。图海上三代碑洼里乡关西庄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立,为研究图海家系重要碑刻。常汝贵碑东风乡辛店村螭首龟趺墓碑二通。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立,是研究常氏家庭重要资料。图海碑洼里乡关西庄驮龙碑3通,分别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十年(1681年)、二十三年(1684年)立。诺敏碑洼里乡关西庄驮龙碑,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立。外祖卫武祖父母碑洼里乡龙王堂村地上驮龙墓碑,为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是研究雍正外祖家系重要碑刻。满汉两种文字。外祖卫武外祖母塞和里氏碑洼里乡龙王堂村地上驮龙墓碑,为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是研究雍正外祖家系重要依据。外祖卫武父母碑洼里乡龙王堂村地上驮龙墓碑,为雍正六年(1728年)立。为研究雍正外祖家系重要碑刻。满汉两种文字。续表名称位置概况海望上三代碑洼里乡龙王堂村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立,为研究海望上三代家系重要碑刻。海望父母墓表洼里乡龙王堂村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立,由海望亲撰祭文,为研究海望家系重要碑刻。哈岱夫妇碑崔各庄乡马泉营村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立。海望神道碑洼里乡龙王堂村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立。海望父母碑洼里乡龙王堂村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立。兆惠碑洼里乡关西庄驮龙碑一通,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立。华表(石刻)洼里乡关西庄兆惠碑左右各一,相对应,与碑同年立。八角祥云式雕刻图案,通高65米。增海碑北京焦化厂南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立。御赐全衡碑崔各庄乡费家村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立,亦称广寿材碑。第二章古墓葬烈士墓园[1]第一节古墓葬汉墓群新中国建立后,辖域内发现地上有标记可识的汉墓群两处:三岔河汉墓,位于东坝乡三岔河村北。60年代,曾多次出土汉代砖室墓及随葬陶器。据市文物局1989年详细探测勘察,证实地下有多处汉代墓葬遗址,其中可能有大型墓葬,汉墓占地约12万平方米。1995年,市政府将此处汉墓群公布为三岔河地下文物埋葬区。三台山汉墓,位于小红门乡三台山市商业储运公司货运场内。原有墓丘三座。1982年发掘东汉中晚期砖筑多宝墓2座。另一墓丘尚未开掘,保留至今。三台山地下文物埋葬区尚未正式公布,1994年被市文物局划为重点保护地带。历代名人墓蒯彻墓,位于南磨房乡南八里庄。蒯彻又名蒯通,秦汉时策士。墓丘已平。张弘纲墓,位于小红门。1972年发现。张弘纲为元初辅佐忽必烈定乱致平重臣。墓志书写者为赵孟兆页。朱之冯墓,位于广渠门外,墓主为明末巡抚都御史,墓丘已平。金铉墓,位于六里屯一带,墓主为明末兵部主事。清乾隆时墓碣尚存,泯灭年代无考。鳌拜墓,位于和平街十三区东北部。鳌拜为清初一等超武公。墓已无存。常汝贵墓,位于东风乡辛庄村东。墓主为明初大将常遇春后裔,清初官至正一品光禄大夫,封爵都骑尉。墓已平,尚存螭首龟趺碑两通。图海墓,位于洼里乡关西庄村南。图海是清代顺治、康熙朝重臣。墓前立有螭首龟趺碑3通。往东50米立有图海三代宗祖、父母及子诺敏??墓碑一通。费扬古为清代康熙朝著名武将,曾为平定噶尔丹叛乱、保卫和巩固西北边疆安全作出重大贡献。海望墓,位于洼里乡龙王堂村西。墓主为雍正朝户部尚书,乾隆朝户部尚书协办军机大臣、礼部尚书等。其墓及祖坟均已平,尚有螭首龟趺碑4通。兆惠墓,位于洼里乡关西庄村南。墓前立有螭首龟趺碑1通,华表2座。兆惠为清代雍正、乾隆朝平定准噶尔和伊犁的定边将军。增海墓,位于北京焦化厂煤气管站南墙内。增海为清太子太保盛京将军。墓碑立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墓已平,碑尚完好。萨载墓,位于楼梓庄乡。萨载为乾隆年间太子太保连任两江总督。墓丘已平。松筠墓,位于东风乡辛庄村。松筠在乾、嘉、道三朝名满海内,治边功最多,曾三任军机大臣。此坟200多年前曾植龙柏700余株,玉石碑坊、碑碣、石兽俱全。古柏尚存170余株。近年当地有关部门投资在园内墁路设立护栏,并有专人保护。此坟还葬有松筠嫡传后代、京剧四大须生之一言菊朋。荣禄墓,位于高碑店乡花园闸村。荣禄为清光绪朝重臣。茔地面积30余亩,四周筑围墙,南面正中为门,门内立龟趺石碑2通,碑北为墓,荣禄墓居中。那桐墓,位于今双桥路西里。墓主系满洲镶黄旗人,清光绪年间历任外务部会办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1955年墓丘被毁。现存地面建筑为典型四合院,被内燃机总厂疗养所占用。清代王爷坟辖域内曾有清代王爷坟若干,今地面基本无存。位于建国门外的八王坟,墓主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12子武英郡王阿济格,时以序称&八王&。1950年部分地皮被财经印刷厂征用,1955年转给葡萄酒厂。其余地皮后来被度量衡厂征用。该厂后来迁走,现为北京仪器厂。位于大北窑的豫王坟有两座,墓主分别为豫通亲王多铎和第二辈豫王多尼。1985年拆除多铎墓兴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多尼墓遗址建有光华路第一小学。位于熏皮厂村的二贝子坟、位于单店的醉公坟和位于马圈的儒王坟均为豫王府墓地,葬有各代王爷。位于三间房乡梆子井村的睿亲王坟,葬有睿王府第八、第十、第十一、第十二辈四代王爷。位于广渠门外架松村的老坟、大王坟、二王坟、新坟和花园,先后葬有肃王府包括肃武亲王豪格在内的四代五位王爷。位于王四营乡道口村的肃慎亲王敬敏墓,现存农机修配厂使用的停灵房3间、东西朝房各3间、宫门3间、享殿3间和部分红墙。位于十八里店村、双桥万子营和十八里店乡陈家村的3座王爷坟,也分别葬有肃王府3位王爷。位于九龙山附近的魁公坟和位于官庄的&柿子坟&,均为裕王府王爷坟。现化工厂、玻璃厂、汽车五场、啤酒厂、内燃机厂和造纸厂大致都在魁公坟界内。位于太阳宫乡三元庵的十二陵,葬康熙第十二子履懿亲王。位于金盏乡长店村的理郡王坟,葬康熙朝废太子允裔孙、光绪朝体仁阁大学士福锟。今朝阳医院东侧曾有王爷坟,葬恭亲王常宁。位于西八间房的和谨郡王绵伦及和亲王府旁支墓地,1983年初曾建有797厂、798厂平房宿舍。清代公主坟辖域内有清代公主坟若干。一在今呼家楼北街东部。葬有皇太极第六女固伦公主。今已不存。一在安定门外今胜古西庄,葬有皇太极第七女固伦端献长公主。1949年,占地4亩的此坟碑楼、宫门、享殿、墙垣还在,但已破败不堪。作为小学校后经拆改渐失原貌。一在常营乡草房村北,葬皇太极第十四女恪纯长公主。墓丘早已平覆。一在太阳宫,葬有顺治第二女恭悫长公主。1953年平毁,但大宝顶保留多年。一在青年路东边马路南,葬有康熙第九女固伦温宪公主。占地一顷数十亩,南有月河、神桥、红墙与宫门相连,院内有享殿、月台、宝顶。一在今胜古东里北京化工大学所在地,称六公主坟,葬有康熙第十女和硕纯悫公主和额驸策棱。1945年被盗发。一在静安庄东南今汽车修理公司五厂修车分厂,葬有雍正十三弟怡亲王允祥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1913年被盗发。一在东坝今十六中西侧。葬有乾隆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和额驸色腾巴勒珠尔。日伪时被盗发。解放后有部分建筑物残存,驮龙碑完好。&文化大革命&初被彻底拆毁,驮龙碑砸坏埋掉。一在高碑店乡松公村,原名佛手公主坟,葬有乾隆第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938年被盗。1958年文物普查时石雕群、华表、石牌坊、驮龙碑、石供桌、金顶残存。如今石牌坊尚好。一在将台乡大陈各庄村,葬乾隆第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与额驸拉旺多尔济,称那公主坟。墓丘已平。一在胜古庄西侧中段,葬乾隆第八女(早年夭折),1962年墓丘平覆。一在关西庄兆惠墓东北250米处,葬有乾隆第九女和硕和恪公主和额驸扎兰泰。1937年被冀东保安队盗发。一在将台乡北公主村,葬雍正之孙、和亲王弘昼之女和硕和婉公主,墓丘已平。一在洼里乡政府所在地,葬有道光第四女寿安固伦公主和额驸台吉德穆楚札克布。1958年成立鸭场,拆除宝顶,清理地宫。1972年,残存建筑被拆除。一在太阳宫乡龙道村,葬道光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墓丘无存。马骏烈士墓园位于日坛公园内西北角。墓园坐北朝南,四周松墙环绕。墓体为长方形卧式,汉白玉砌成。墓顶横刻阿拉伯文字,意为中国人民英雄回族烈士马骏千古流芳。墓碑立于正北,高1米。正面刻有邓颖超题写的&回族烈士马骏之墓&。背面是刘炳森书写的马骏烈士革命事迹碑文。园区有艾叶青石护栏。墓周花墙内原有马骏安葬时其妻杨秀蓉植的柏树6株,现存两株。1928年,时任中共北京临时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的马骏被奉系军阀杀害。杨秀蓉联系回族民众,按伊斯兰教习俗,在朝阳门外南下坡清真寺为其作洗礼,安葬于寺附近回民墓地(即现墓地所在),埋下刻有&吉林宁古塔马君骏之墓,中华民国十七年,享年三十四岁&石碑一方,碑现存于南下坡清真寺内。1951年,北京为马骏烈士举行公祭仪式,周恩来指示在原地重修墓园,再制墓碑。碑文由郭沫若撰写。1984年被定为区重要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确定为市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并再次整修。1991年,区文化文物局在马骏墓前西侧设立水磨石宣传橱窗,同时举办马骏事迹展览。1992年12月,纪念碑被人推倒后破损,区有关部门和八宝山革命公墓管理单位及时修复。1995年,区委在烈士墓前敬塑高170米的马骏半身铜像。双桥革命烈士墓园日,通县和双桥乡为1948年解放北平牺牲的29名勇士立碑。日,朝阳区政府与双桥乡重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并建陵园。1993年,杨成武为陵园题写匾额。第三章地下发掘文物与库藏文物[1]第一节地下发掘文物日,在高碑店村发现一处汉墓,出土大量文物。1956年春,在孙河乡后苇沟附近北齐长城遗址出土大量古城砖。1957年,在呼家楼原北京机械学校操场一墓穴中,出土大批春秋战国时期燕国通用货币。出土时发现一捆捆地绑扎在一起,整齐地叠放在土穴中。这批货币有刀币和布币两种,共3876枚。其中布币992枚,刀币2884枚,包括明刀和邯郸刀两种,明刀占绝大多数,共2767枚。60年代,在立水桥发现石斧、石镰、石纺轮及陶器等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辖域内就有原始农业部落。日,区物资回收公司小关收购站发现一件商代青铜龟鱼纹盘,盘呈圆形,口径417厘米,盘高155厘米,重325公斤。1982年发掘三台山汉墓,出土一批东汉绿釉陶器、灰陶器和铜器。1986年5月,三岔河汉墓群出土十余件东汉灰陶器皿。1990年11月,在小红门乡凉水河北岸故道淤沙中发现一条晚唐至辽金时期独木船。船体保存完好,船口处加固铁钉,船舱中有晚唐陶碗,沙层中发现辽金时残砖和瓷片。1993年,在朝阳门外东大桥东北约200米处,发现明世宗时安平侯方锐墓。墓为拱形砖室,有木棺4具,其中一棺早已被盗毁。出土随葬品有首饰、玉带等器物,另有金质镂空香囊一件,造型极为精巧,镌有制作年月及重量。还有石刻墓志一方,记载方锐生平甚详。1994年,大屯乡住宅小区建设施工中发掘明万历年间正四品膳食太监墓。出土玉带一条(已脱落,但可完整拼成),金圈二枚,玛瑙环、角质简各一枚及明代铜钱等器物。截至1995年,共发掘墓葬出土文物260处,700余件。中国农业博物馆位于东三环路全国农业展览馆内。隶属农业部。1986年开馆。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建有10座具有民族风格的展厅。主要陈列有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全国农业自然资源、中国水产、中国土质标本、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等。博物馆珍贵文物收藏14万件,包括传统农具、土壤标本、八千多年前的碳化稻粒、商周时期的斧锛、汉代的铁犁铧和动植物标本须鲸、海豚、大猩猩、西瓜王等。1995年藏书3600册,其中有《四库全书》、《地方志集成》等大部头宝贵书籍,高价值图片上万幅。研究编辑的学术专著主要有《中国农业科技史图说》、《中国古代耕织图》、《中国农业文明史话》、《汉代农业画像砖石》、《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等。1992年被市政府确定为&两史一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共接待国内外观众50万人次。中国体育博物馆位于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侧。隶属国家体委。日由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香港著名人士霍英东剪彩开馆。该馆建筑面积7100平方米,展出面积2510平方米。有6个展厅和一个中央大厅。日常展出分五部分:中国古代厅以古代体育文物、绘画、拓片等展示古代体育文化,包括古代武术、射箭、角抵、蹴鞠、马球、捶丸、围棋及气功养生等;中国近代厅用大量历史照片和实物,介绍从年中国体育发展演变情况;当代体育厅反映的是新中国建立后的体育竞技成就;奥林匹克厅内容包括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现代奥运会历史、中华民族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程,中国健儿在第25届奥运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纪实;民族体育厅展示的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截至1995年底,接待中外宾客70多万人次,其中国际奥委会委员、单项体育协会主席90位。炎黄艺术馆位于亚运村慧忠路9号。由画家黄胄首倡,为民办公助的艺术博物馆。在市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下,历经4年建成,日开放。占地2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建筑仿原始公社房屋造型,花岗岩石块磨石对缝垒砌,顶上覆盖紫灰色琉璃瓦。设9个展厅,1个多功能厅及画室、理事厅、会议室。馆藏以黄胄作品及其收藏的历代书画家作品、文物为主,兼藏海内外书画家为该馆捐赠的作品及其他文物资料,分书画、明代家具、玉器、文房用具、瓷器5部分。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曾在今常营乡五里桥村华表服装厂旧址与国民党傅作义的代表进行谈判。当时这里有四个四合院,两个跨院。新中国建立后,曾作为华北军区健康团住地,抗美援朝部队伤员曾来此地养伤。土改后,三个四合院分给个人。另一个四合院未分,后来房屋被毁,年拆除。70年代建起工厂至今。第五章文物保护管理[1]第一节文物保护1982年前,辖域内文物保护由市文物工作队负责,区文化局抽一人协助工作。1982年区文物管理所成立后,立即对界内地上文物全面普查、登记、建档,明确保护对象及内容。同时针对古墓葬多、地下文物经常出土这一特点,着重抓出土文物保护工作。1984年3月,召开全区第一次文物工作会议,宣讲国家文物保护法。会上,通报地上文物保护现状,要求各单位依法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同时公布包括寺庙、古塔、石碑、革命烈士墓园等62项为第一批文物暂保单位。规定文物古建占用单位或文物所在乡村必须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认真妥善保护、修缮、管理。凡是自然倒塌者,遗留物不得自行改用、变卖,报经区文物管理所处理。凡利用古建筑办学、生产或居住者,必须提出保护措施申报审批。年,收纳出土文物98处422件、历代铜钱80多公斤。&八五&期间,有关部门加强文物巡查,随时纠正违章,并做好文物防汛、防火工作,以杜绝隐患。并采取三项措施:一是联合城建部门与文物使用单位签订文物保护协议书;二是对因市政建设需要必须拆除的古建(无保留价值),由区政府向建设单位收取一定文物补偿金,作为重点文物保护经费;三是设立街、乡文物保护监管员,构成文物保护网。年,朝阳区陆续对区内重点文物古建进行保护性修缮,共维修(包括修葺)8项。投资逾百万元。&表30-年朝阳区重点文物保护修缮一览表维修时间文物名称修缮内容投资数额出资单位年马骏烈士墓重修、塑像等25万元区政府1988年东岳庙内道教碑维修碑亭06万元区文化文物局1989年十方诸佛宝塔整修与油饰108万元区政府区文化文物局1990年、1995年东岳庙牌楼修整油饰与加固3万元区文化文物局1991年八里桥维修加固11万元事故责任单位1992年常营清真寺重新油饰10万元当地回民集资1994年东岳庙钟鼓楼修缮与油饰45万元区政府1995年肃王坟西配殿失火后修复25万元肇事者1982年后,朝阳区依据《北京市文物管理办法》,对文物市场加强管理,设专人巡回检查有关商店和集贸市场,在公安、工商部门配合下,对私自倒卖文物事件依法处理。到1985年,共查出私售文物案件65起,没收文物680件;处理出土文物隐藏或哄抢案件12起,查获文物636件;征集民间保存文物28件。&八五&期间,由于文物管理力度加强,处理及时有效,在50起出土文物中,收回各种珍贵文物80件。严肃查处3起哄抢出土文物案、2起违章施工,收回文物损坏赔偿及罚款40万元。同期,朝阳区依据1989年北京市《旧货市场文物监管办法》,对旧货市场正式实行监管,以禁止不法商人将1911年以前的国家文物混入市场进行买卖,重点抓三方面工作:一是对旧货市场进行普查,并分档归类,按照经营特点,制定管理办法,使旧货市场处于区政府监督之下;二是规范亮马市场;三是重点对潘家园旧货市场实施文物监管,聘请市文物专家实地考察,对市场内1500多个摊位逐一进行登记,经鉴定确认发放准销标志,并随时巡视检查,对违者予以处罚,对情节严重的提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1995年,在京通路施工中,发生一起哄抢、私分、倒卖文物案。案件一发生,区主要领导亲自指挥,文物、公安部门密切合作,三下定州追捕逃犯,追回被抢文物30余件,10余名哄抢文物者分别被追究刑事责任和处罚。第三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暂保单位古代建筑截至1995年,古代建筑中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除已介绍过的张义祠堂、山东会馆、常营清真寺、西会清真寺、管庄清真寺、北顶碧霞元君庙外,还有大屯乡北顶村太清观、来广营乡东湖渠村娘娘庙。被列为暂保单位的有洼里乡羊坊村弥陀古寺、洼里乡龙王堂村龙王庙、南皋乡北皋村菩萨庙、南皋乡东营村菩萨庙、南皋乡东辛店村菩萨庙、南皋乡南皋村关帝庙、孙河乡后苇沟村关帝庙、黄港乡雷家桥村菩萨庙、来广营乡清河营村娘娘庙、来广营乡北湖渠村护国天仙圣母庙、来广营乡东湖渠村天仙圣母行宫、来广营乡来广营村关帝庙、黑庄户乡万子营村清真寺、管庄乡小寺村娘娘庙、管庄乡杨闸村清真寺、东坝乡板桥村关帝庙、东坝乡中心小学内关帝庙、东坝乡东白衣庵、东坝乡康各庄村关帝庙、东坝乡单店村真武庙、大屯乡关庄村关帝庙、南磨房乡楼梓庄村关帝庙、高碑店乡小郊亭村尼姑庵、朝外吉市口九天普化宫、朝外吉市口七条关帝庙。碑刻截至1995年底,碑刻中被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位于洼里乡关西庄的兆惠碑、华表、诰封碑、诺敏碑、图海碑、图海上三代碑,位于洼里乡龙王堂村的华表、外祖卫武外祖母塞和里氏碑、外祖卫武祖父母碑、外祖卫武父母碑、吴努青碑、海望碑、海望神道碑、海望上三代碑、海望父母碑,位于南皋乡北皋南菜地的都统内大臣碑,位于崔各庄乡马泉营村的哈岱夫妇碑,位于崔各庄乡费家村的寅清老臣碑、全衡碑,位于东风乡辛庄村的常汝贵碑、常汝贵子孙敬立碑,位于北京焦化厂南的增海碑、席公碑(两通),位于南磨房窑洼公园的右副都御史碑,位于北京化工二厂内的民学罗公墓表,位于虎城小区虎城供热厂内的内大臣碑,位于高碑店加油站的席图库碑、席图库父母碑,位于高碑店通惠河北岸的完颜氏合族公记碑、奉天诰命碑,位于高碑店乡大黄庄公路北侧的通州界碑,位于朝阳路北侧的重修朝阳门石道碑。被列入暂保单位的有:位于洼里乡关西庄村的无字碑,位于孙河乡后苇沟村的刘余泽并妻诰命碑,位于双桥革命烈士陵园内的革命烈士碑,位于常营清真寺内的钱仲斌碑、重修清真寺碑,位于十方诸佛宝塔附近的翠峰禅师碑、宝地碑、德种金田碑、重修延寿寺碑,位于东坝乡驹子房村的费扬古碑、无名碑,位于南磨房南新源小区的诰封碑,位于高碑店乡陈家林村的皇清碑,位于高碑店乡小郊亭村的皇清碑、诰封碑,位于金盏乡长店村的南宫碑、潘阳唐公世墓碑,位于北京仪器厂内的不知名碑,位于日坛公园内的沙剌哈番碑、和硕显亲王碑、五羊圆尊、五圣庙村碑,位于和平街北京第三机床厂内的江宁将军碑,位于亚运村安慧里三区的通议大夫阿公碑,位于红庙北京热电厂的无名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寺村周边男科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