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守望之海排位双排的啊?五黑也行,我ID:一枕秋风梦初回 我下午我们的传奇上线火爆。

发表时间:
文章数:篇
浏览数:1次
本文集收录文章
作者笔名&&
自我评价&&
作者文集浏览
共有 0 网友评论过该文集
 |  |  |  |  |  |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庄灿煌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慧语千年在
浮云万事空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 & & & &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译文】 &人世间事事皆令人伤感,切莫向江南打听友人的境况。 &【出典】 清朝 &纳兰性德 &《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 & 注: & 1、《于中好》 &纳兰性德 & &
& &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 &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 2、注释: & & &于中好:词牌名,即《鹧鸪天》。 & & &谁家玉笛韵偏幽: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 &几点黄花满地秋:宋史铸《黄菊二十首》:满地黄花得意秋。 & & &秾华:指女子青春美貌,原意指繁盛艳丽的花朵。 & & &横塘:古堤名,此处泛指江南。诗词中常以此堤与情诗相连。 & & &旧游:从前有玩过的地方。 & 3、译文: & & 我独自登上小楼,身后斜阳残照。是谁家的笛声韵律幽幽?天空暮色沉沉,一行白雁缓缓飞过,满地秋景萧瑟,几点菊花点缀其中。 & & 我惊讶节令的更替之快,暗叹人生之沉浮不定。曾经的繁花似锦恍如一梦,像河水一般向东流逝。人世间事事皆令人伤感,切莫向江南打听友人的境况。 & 4、纳兰性德(),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 &就纳兰性德和曹雪芹个人品格来比较,也有许多共同和相通、相似之处,两人都有过人的才分和非同一般的文化基础。纳兰性德在主编《通志堂经解》时,就把凡读书、索引、见闻俱记录在册,以后编成《渌水亭杂识》,其中涉及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可见博学之一斑。一首《望海楼·宝珠洞》把视野内一望之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物、千古苍桑一并道来,信息量大,跨度大,内涵丰富。一首《忆秦娥·龙潭口》把所看到的地理、地质现象作正确的描述与艺术的表达。竟可以与著名文化地理著作《帝京景物略》中有关描写一并参照阅读、欣赏。而曹雪芹也多才多艺,曾撰写《废艺斋集稿》《南鹞北鸢考工志》等多册关于金石工艺美术、烹调等书籍。另外还擅长书画、诗词。这些在他的封建社会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中,都一一展现。纳兰性德与曹雪芹同属风雅之流,脱俗之士,但对朋友却有情有义。纳兰性德交友朱彝尊、梁佩兰、姜宸英、高士奇、顾贞观等著名学者文士,并倾力营救身陷绝地的吴兆骞。纳兰性德身虽富贵,但不恋官场,不贪功名,甚至想摆脱世俗纠缠,做闲云野鹤。曹雪芹则有诗友敦敏、敦诚、张宜泉等,更有神密的“脂砚斋”、弘晓等知音。他乐于帮贫济困,据说他在“鬻画维生”“绳床瓦灶”的困境中,仍“常济孤寡”,收养双目失明的老妪白媪,作风筝谱教盲人于叔度谋生之术。曹雪芹曾谢绝好友敦敏的推荐,不入宫谋职。
& & 他们之间确有许多极其相似之处和几乎能重叠套合的家世经历。无怪相隔不久,又与纳兰家结为“亲家”的乾隆,看过《红楼梦》后,一口咬定所写是明珠家之事。更有人牵强、索隐,认定明府为大观园;明珠纳兰父子即贾政、宝玉等等不一枚举。且不管这类说法有否根据,有否意义,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的确太多,而且在纳兰之后的曹雪芹也不可能对之前的包括明珠家的变故毫无知晓,加之个人的亲历和体验,丰富了他的艺术创作源流,使《红楼梦》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与更大的涵盖性。 & 5、“独背斜阳上小楼”,一开场先摆动作,画面里,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独上小楼,背后是红红的斜阳,很有气氛,接下来是用音乐进一步烘托气氛:“谁家玉笛韵偏幽”,不知道哪里传来的背景音乐,是笛子曲,韵律幽幽。 & &八卦一下: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独上小楼,听到“谁家玉笛”,也就是说,他并没有看见那个吹笛子的人,那么,他是怎么单靠耳朵听出来人家吹的是玉笛而不是竹笛或金笛呢? & &答案是这种耳音别说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就连笛子专家家也很难做到,像“玉笛”这种词语,仅仅是源远流长的一种诗人语言——比如,同样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的笛子声,如果你想表达君子情怀,那就说“玉笛”;如果你想表达乡野之情,那就说“竹笛”;如果你想表达豪客沧桑,那就说是”铁笛”;如果你写武夫小说,那就写成“金笛少年”。 & &只有笛子是真的,那些玉、竹、金、铁一般都只是诗人为塑造意境而主观加上的修饰,不可当真。就诗人们而言,这些修饰都是意象符号,是一种传统的诗歌语言。 & &接下来,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已经在笛声的渲染下登上小楼了,在诗歌里边,主人公只要一登高I无论是高台还是高楼l,往往就要感怀了。由登高而感怀,这也是一个相当有传统的诗歌套路。 & &登高之后,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先写了一下登高之所见,即“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天上一句,地上一句。天上是暮色沉沉,一行白雁在飞;地上是秋景萧瑟,几点黄花堆积。 & &白雁,比大雁体形略小,据说是纯白色的。白色的雁虽然我们很难想象,但唐诗里有“东溪一白雁,毛羽何皎洁”,宋词里咏白雁也有“冰魂问归何处,明月影中藏”,看来还真是白色的。 & &地上,几点黄花而已,并不是满地黄花,但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却说”几点黄花满地秋”,这比“满地黄花堆积”更显得凄凉萧瑟,后者就好比一个人已经躺在血泊中喘息最后的几口气,前者却如一个人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的屠刀正在朝自己砍过来。 & &下片“惊节序,叹沉浮”,开始登高感怀了,季节代谢,人生沉浮,总是惹人伤感,“秾华如梦水东流”,好事情总是才一来到就马上消失了,像梦一样容易破灭,像河水东流一样不可逆转。
& &“水东流”在诗歌意象里一般有这样几种含义: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不可逆转。李煜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很无助,人的一生无法摆脱命运,就像电影里的人物无法摆脱剧本。 & & 我们看电影的时候,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喜怒哀乐,而揪心着急,其实冷静下来一想,我们也知道这些故事早就在电影胶片里被固定好了。李煜和纳兰性德(纳兰容若)他们有时候就像电影里的人物突然有片刻的灵光一闪:哎,我不会只是一个电影人物吧? & &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化自曹唐诗“人间何事堪惆怅,海色西风十二楼”,纳兰性德(纳兰容若)换“何事”为“所事”,比较难解,有注本说“所事”即事事,很多事,钟继先有“所事堪宜,件件可咱家意”,看来这个词大概是从元曲里来的俗语。 & & 横塘,较难解。若当地名讲,南京和苏州都有横塘;若当泛指讲,诗人语言里和这个词有关的一般都涉及男女情事。有注本说这首词是纳兰性德(纳兰容若)怀念南方友人,也讲得通。以横塘代指江南,也说得过去。如果这是怀人之作,那么“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意思就是南方的老朋友啊,人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发愁,我还是省点心别去惦记你好了。 & & 当然,这是在说反话,实质上的意思是:南方的老朋友啊,你看,我有这么多的事情需要发愁,可我还是很惦记你呀。 & &6、这是写一个人感叹人世,惆怅之情显而易见。 & &在这个秋日黄昏,我一个人孤单单地登上小楼,遥望风景。夕阳,将我的影子一点点地拉长,而我的心性却在时光的磨砺中消磨殆尽。不知何处有人吹笛,那笛韵幽幽却透着些许的感伤。远处,一行大雁向天尽头飞去,近处,花儿与枯黄的叶子落了一地。秋天啊,真的来了;我啊,也真的老了,一年四季,春花秋月,时光飞逝,我在这坎坷地人生路上,庸庸碌碌地度过一年又一年。这人世间的事啊,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真真叫我惆怅不已,无处派遣,还是不要想那些如烟般的往事了罢,不然又会叫我忍不住的心酸,泪湿衣襟了…… &
7、独背斜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 &这是很符合现在时节的一首秋词,通篇读来,自觉感慨万千,记得自己颇为满意的一首词中,曾经化用过末句。而现在,一定要我说出他的好,却是握笔而踌躇,脑海中翻腾的仍是那个弦律。 & &李白有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而容若亦有《浣溪沙》言“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陇明……”感叹一句,难怪《烟花三月》中的纳兰悲伤时总会将那只半尺左右的翠色小笛放到嘴边。 & &整首词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完整而典型的东方季秋之景。抒情主人公向东方的登上小楼,听到哀怨的笛音,望天际广袤,一行白雁南去,渐行渐远……黄花落,数尽秋意,“几点黄花满地秋。”即使一叶知秋的另一番表达,以花、黄叶的落,不过数点已写尽秋凉。 & &北方的季节之变向来如此突兀,春秋虽短,却总让人措手不及。是啊,秋又来了,我是否还驻留在原地,过着重复琐碎而又乏味的日子……叹一句韶华不再,水又东流。古人以水之东流喻时光流逝,偏东坡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以水可西流喻一颗不老之心。时光不会重蹈,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在时间中沉沦! & &人世间何事为乐,何事为忧?若不去想,或许就会好些,明白于痛苦的本质,便是将这种种看得太透,这个世界,不是一个人的,不会由着我们去塑造,旧游人,从前的欢愉,或许就是此时心头的刺,彼时愈是美好,此时愈令人心悸。 & &合上眼,再回味,默念这首词,伴我度此秋。 & &8、“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在西塘的桥上,看着飘扬的柳条、陈旧的房屋、寂静的流水,忽然又想起这句话来。 & & 在古镇的2天,是完全沉浸在暗暗的老房子、狭长的小弄堂的2天。走在这样的地方,连呼吸的空气都是古朴的。古朴的场景,给人古朴的印象,那些复杂和繁琐的事,都在这古木陈旧中沉淀无踪。 & &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第一次用这句诗做标题,是十个月前,还记得当时在文字里感慨自己“对诗词的感悟和沉寂,写不出诗,也感悟不出句子。琐事的烦躁、文化底蕴的流失,无助之余,感受到的是一种沧桑。”然而,七月的川藏之游,让我再一次回归了自然,找到了可以埋葬记忆的文字。而后,给自己定了一条不成文之规:长途游完归来必写游记,而短途的小走,只给自己散心和彻底的放松。出来游玩,其实真的可以忘记很多事,至少可以淡化那种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 & 古语有言:走入社会,人会变得世故圆滑;经历了爱情,人会变得沧桑。然而只要是人,谁又能脱离社会?只要是人,谁又能避免经历情感的颠覆?人要长大,心却不可避免地渐渐变老。常常的,未曾经历就要尘封记忆;常常的,没有得到就已经在路中迷失;常常的,看清了明了了却不知道该压抑还是要发泄、该乐观还是该沉沦。 & & 也许,我可以以长辈的心来对待学生;也许,我可以以苍老的心来看待爱情;也许,我可以以世俗的心来应对年龄;然而,我又该以什么样的心来对待自己? & &善待自己,曾经一直是我的口号,却在走过的路上发现,要过的好,真的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 & &9、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于中好  登高远望是人在落寞时常做的事。所谓眼界,是有一定界限的,离了原先所在境地,突破了原有的界限再看山光水影一花一木,都有突破和新鲜。如果没有登高,陈子昂不会在幽州台那样一个小土坡上将小我与大志,霎那与永恒,古与今,崇高与渺小置于无限广阔的宇宙背景下,撞击出人生的永恒感慨,吟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绝唱。天界白云千载流行,世间万事苍茫如水,人在其间如蜉蝣易兴起渺小无力之感这和容若“惊节序,叹浮沉”的感情是共通的。  人间所事堪惆怅,不免使人联想到他的另一首《浣溪纱》中的下阕:“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那是写在下雪的冬日。如今是黄花飘零的秋天。时光转过一年,日子是一天天在消磨,惆怅却如影跟随。 & &10、读一卷诗书,拌一盏青灯,执一把折扇,在经年的角落里,情亦幽幽,诗亦幽幽。豪放是外在的风骨,婉约是内在的精魂,无论是三百年前,还是三百年后,纳兰容若永远是我心中的传奇,在轮回清浅的时光里,依依念你!——题记 & & 流转百年,坐在时间的怀抱里,张望着,凝视着:人生若如初见,又怎能悲风画扇?就这样散落在你忧伤的情绪里,悲伤着你的悲伤。滚滚红尘,与你相遇,在“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里悠悠然,寄情于你的诗词,书写你外在的风骨,爱上你于我本身就是一场梦里的梦。 & &在江南的小巷里,我与你迎面走来,也许我就是那红装一点的沈苑,同你月下独奏“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的凄凉。也许我就是你众位红颜中最懂你的那个人,你静立窗前,遥望一帘风月闲,愁眉紧锁,目光哀婉,你在思念着何人?想念着何人?我轻轻的走进,一眼万年,“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原来你的情早已散落在水云间。 & & 夜深千帐灯,你静静的坐在那里,左手执卷,右手挥墨,独自话寂寥,原来“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思念,亦如我念你时的心情。今夜,携一缕月华,送去这场踏古百年的爱。 & & 柔情的眼波,碎了的心,我的爱,于指尖。我在这里,你却在那头,这就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明明天涯不相识,却依然有所交集。 & &你是古风中的多情郎,少女心中的白月光,你更是我今生无法触摸的极限,你多情浪漫,你儒雅风趣,你才华横溢,你将世间的美好于一身,我愿意,为你擦拭孤独的泪水,给你一个温暖的臂膀,那回荡的声音,是爱。我愿意一直做你隔世的红颜,念你,想你,知懂你。 & & 一生一世一双人,一山一水一年华。 & & 多情自古纳兰词,莫道芳时容易度。 & & 轮回,不知有了几回。而我的爱依然停在三百年前。你虽如烟花,美而易逝,可短暂的时光依旧把你印在我的脑海,不要道雨歇微凉,更不要去想十一年的梦,因为你就是我的十一年。 & &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与你邂逅,又怎能不是一番美好?谈一曲轻音,画一纸墨画,你的音容笑貌深藏心海。在飞逝的流年里,守望着你清淡的生活,在时空的一边,许你一世安稳,岁月静好! & &11、那天同事说我,心里难受了不想说于人听,就写下来,也是一种发泄,也可以调整一下情绪。我听了,浅浅的一笑。说是难受没心情写,写下的尽是哀怨,生活已是如此,何须再加上烙印呢?随着时间的行走,慢慢的心情会好,记下的应该是风轻云淡的素描,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把伤痛时时的翻开来看,也许会更伤更疼。还是这样的好,心情不好了就随着让它难受一下,心情好了就让它飞扬片刻,写下了清扬逸雅,于日后的时间里不致于看到就洇染了情绪。   曾经告友:生活没有完全的称心如意,但让自己生活丰满充实,应该是心情,不要做怨妇,是这个年龄段的女人要做到的。过往的一段日子里,自己竟做了祥林嫂,自嘲自讽的过了这些天,“怨妇”这个词应该不是属于我的。终究是小女人啊,摆脱不了俗人的一切。   喜欢词赋,喜欢清雅婉约中那份淡淡的或浓浓的哀愁,却不喜欢现实中的那份哀怨。想来,大家应该都不喜欢的,并非是我一个。哀怨给人的不只是同情,更多的应该是鄙视和笑料,自己的事情自己清楚,说了哪个人也帮不了,还得靠自己想办法。不是吗?这些天来,现状如此,帮着解决问题的有谁?打碎的牙齿自己吞了,没人帮。自己的脚磨出了泡,自己脚疼,没人替。   “千言万语只能无语”,呵呵,还有句无声胜有声,我没有慧根,所以总把持不了这层禅意。用了那句“风雨自在人心”来,慢慢舒展心情,可否,释然。   许是,多磨,才会在多年后的日子里,感觉到温暖。   或,某个时候,在阳光下的树荫里,摇椅上,无声的,相视一笑。   《于中好》--纳兰性德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 &
& &12、雨中,过商业街,有清亮笛声迎面而来。抬头循迹,声音自一家画铺传来。 & & 那画铺里摆放着各类装裱好的人物山水画框,拥挤杂乱。吹笛人不见。寻得见人,寻不见人,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听见了江南。那人吹奏的曲子是:梦里水乡。 & & 江南,多么郑重自如的一个词,不要轻易将它说出口。顷刻间,千万个感慨恰似千军万马纷沓而至。摇着橹,摆着渡,那山的俊逸,水的清媚,人物的风流,一草一石的韵致,一漾一漾似爬上画家的笔,怎样落墨都是风流姿态,招徕乐此不疲的访客。清幽,鲜活,沉凝,惊艳。 & & 闻笛。阴雨天的风像一群灰白的雀儿,不明事理只顾钻进痴痴呆呆的我的碎花衣袖里。似被生生啄了几下,有迟疑的钝痛,也觉微凉有棱,却又四顾无迹。暖而惆怅,凉而空茫。每年春天来时,便开始起心念,要坐一趟火车去江南,去看一眼春风十里的江南。 & &这个春天,到底辜负了江南的楼台亭阁。那日,读到马未都写藏书家韦力意外受重伤做了截肢手术的博文,猛然一惊,顿觉世事无常。初春时读安妮的《古书之美》,心心念念想去南浔寻访书中韦力反复提及的嘉业堂和密韵楼。流水成空,落花无言,而今五月顺理成章来临,行程尚在纠结里,终未落实。百转千回想坐在古镇的小桥流水边喝茶发呆,不过是水花镜月的妄念。杜甫诗云:“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人在俗世里或多或少担当着大小责任,当做放弃风花雪月的合适理由吧。纵使千万次梦里叩响江南的青石板深巷,也姑且让那漂浮在俗世里的一汪清媚流水,安置在心间,日日得以涤荡积裹的尘意,是为妥当方式。 & & 江南二字,赠予人的,更是一种精神理念。它是一种深沉秘制的爱慕,蛰伏在人的隐秘处,只待择时蓬发。春风又绿江南岸,想来也是对活色生香世间的恩惠。将江南这个字眼揣入怀间,郑重自持。揣紧一点,再揣深一些,它便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开出花来,朵朵惊艳。一拂袖,便是烟柳画桥;一举首,便是十里荷香。心中有明月,无处不江南。 & & 脑海中时有画面浮现:“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隐匿在街市里的笛声,如庭中片石孤花,别开静境。孤绝,倨傲,高贵,一种修持。此境往往是可遇不可求。余秋雨有诗:“半楼月影千家笛,满袖清风一卷诗。”驻足,笛声依旧,脚下的路还得走完,离去。 & &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世间一直熙攘着,我是人间惆怅客。 & &13、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惊节序,叹沉浮,稼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向旧游。??--题记????当夕阳残喘着落下时,我跟着那夕阳残破的影子向前走着。暮色渐浓,雨随风落。弃了俗事,我只身走在雨里。雨化墨,小毫微凉,三潭清水染尽漾。生于世,行于世,再现红尘事事非非,望红尘,韶华如笋,夜色似我。??我不知在这雨打的夜色里,我又在感慨什么,又在抒写什么,又有几人能知道我在自语什么,只是唱不尽旧愁,写不完新忧。看多了红尘中的悲欢离合,听够了半生悲欢一世空嗟叹。可,像我这般心思的女子,又只能在风雨敲门时,杯中又添酒。来一回,去一回,记旧时缱绻。??这又让我想起纳兰的木兰花令,我不知为何,总会在如此心情之时,想到这首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可,红尘阡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然,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点点滴滴。????突然间,有一个疑问,人活一世,到底所谓何事?人活一世,到底所爱何人?然,所爱到底能温存多久?却,总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如若此,人没了希望是不是可以堕落???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只是薄雾浓云愁永昼。又,人比黄花瘦。??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总是在不适宜的地方上演着同样的戏码。该笑吧,该哭吧,该愤吧,该怜吧。只是,不该放弃,不该放弃一颗有着痴情的心思。????缘扬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多情不似无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穹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我又想起了送给朋友的这首诗,是否,一个多情的女子注定该被无情伤?是否,一段感情最终只有洒泪而去?不得而知。??人总会在一个不特定的空间里持续的进行着特定的思念。就像此时的我,手持酒盏忘了深浅,小风疏雨竟也能催下千行泪,洒落一地寂寞,洒下一世繁花。??可是,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却又,难言处,无限深幽。??酒尽杯干,凝眸尽散,我不知,我又要将自己放逐何处,而她,那个有着与我相同心思的女子,这个饱受多情之苦的女子呵,她又会放逐自己去向何方?????重新走入夜色,雨消了,淡月悄然,地上晃着两个身影。人间所事堪惆怅,无奈君心另飘泊。拥着这个哭泣的女子,黯然落泪,泪融残粉花钿重。??只想让这个可以让我陪着落泪的女子知道,晴也罢,雨也罢,都打旧窗花;喜也罢,悲也罢,都笑富贵家!??红叶又一秋,独上小画楼,白云过尽,不见燕字留。归鸿飞天边,独念千里人远,山一程,水一程,记旧时缱绻…… & &14、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 & 从横塘这个地方说开去。 & & 古代叫横塘这个地名的地方不少,首先作为苏州非常著名的一条古堤名,三国吴大帝时于建业 (今南京市)南淮水 (今秦淮河)南岸修筑横塘,亦为百姓聚居之地。晋·左思《吴都赋》:“横塘查下,邑屋隆夸。”“查”是什么?排在水中和岸坡的木头。所以横塘又称“栅塘”。“ 下”是什么?看过去。可以想象,乘舟驶近江口,透过横塘的木栅(桩)向江东望去,楼台之胜,天下莫比者也。 & & 唐·崔颢《长干曲》之一:“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崔颢这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 & & 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女主角的抒怀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生小不相识”为限。这样的蕴藉无邪,是抒情诗中的上乘。 & & 当然也曾有人提出“秦淮何处是横塘?”这样的问题,好在有史料可查。《建康实录》记载:“长干是秣陵东里巷名,江左谓山陇之间曰干。建康南五里有山岗,其间干地,民庶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名。小长干在瓦官寺南巷,西头出江也”。可见古时候,淮水以南,雨花台北,直至江边这片开阔地带都叫“长干”。既然长干和横塘(秦淮河)连在一起,那么,说家住横塘,与“同是长干人”就是一个意思了。况且,“妾”本来就是船家,住在横塘岸边的长干里,应是顺理成章的事。 & & 到了北宋时期,地处江苏省吴县西南的横塘,因为一个风流倜傥、多情蕴藉的词人,变得更加风姿绰约了。贺铸《青玉案·横塘路》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采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 用现代散文诗的语言演绎如下: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 & 此词抒写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作者退隐横塘,壮志难伸,故借美人迟暮,盛年不偶,写自己的不为世用。“碧云冉冉横皋暮”,托洛神以寄对君主的思慕。上片写相恋和怀念,开头两句写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形象生动。下片的“碧云”句喻指时光流逝之迅速,末尾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 & 本词尤以结句著称,用烟草风絮梅雨等三种景物,将不可触摸的虚的感情,转化为可见、可体味的实的景,而且运用了复合之比,超迈前人。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云:“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 & 全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郁郁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因果相承,情景互换,融情入景,设喻新奇。贺方回因此词而得名“贺梅子”。黄庭坚更是极口称赞说:“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寄贺方回》)。 & & 贺铸还有一首有名的《南歌子》词:绣幕深朱户,熏炉小象床。扶肩醉被冒明珰。绣履可怜分破、两鸳鸯。梦枕初回雨,啼钿半 妆。一钩新月渡横塘。谁认凌波微步、袜尘香。 & &此为抒怀词。词人以轻灵、蕴藉的笔致,通过对夏日景物和身边琐事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百无聊赖、孤寂苦闷的心绪。词中多次化用前人诗句,合数家于一炉,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当然横塘,也是一钩新月渡过的地方。 & & 到了南宋,范成大的《横塘》一诗更是将横塘作为诗歌意象固定下来,与南浦相映成趣。“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选自《范石湖集》)南浦,泛指送别之处。送别河畔,春草绿满川岸。河边的石桥和朱塔依然默默地伫立,没有变化。每一年都在这横塘送客告别。细雨轻飘,杨柳低垂,就宛如一根根细线系住了即将离去的画船。 & &用现代散文诗的语言演绎如下:春天到来的时候,这满塘的水就绿了,但水上的石桥和水边的红塔旧色依然。在每年送朋友上路的横塘里,蒙蒙细雨中,即将远行的画船栓在岸边的垂杨柳上。 & &诗的前两句写送客之地的景物。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横卧,朱塔屹立。以南浦借指横塘,已揭示出离别之意。石桥、朱塔都成了离别的见证者,诗人以景物依然,反衬人事之变化,物是人非,使人油然而生别离之情。第三句直接写年年送客横塘,以“年年”一词表明送客频繁,横塘路春意勃发而人却分离,寓有伤感之意。第四句诗人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写横塘景中的与离情别绪更直接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 & 关于横塘,还有一说:泛指水塘。唐·温庭筠《池塘七夕》诗:“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前蜀·牛峤《玉楼春》词:“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怅。”宋·陆游《秋思绝句》:“黄蛱蝶轻停曲槛,红蜻蜓小过横塘。” & &15、江南,不是一直都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的吗?横塘,不是一直都横亘在江南送别的路口的吗! & &刚到苏州,我就仿佛一下子陷入了迷漓的梦境,我被电话那端一个清晰却又好像很遥远的声音施入了迷魂的魔法,他告诉我她在横塘,一个好熟悉的名字,我怎么就想不起来了呢!苦思冥想了好久最后终于想起来了,那不是早年范成大贺铸以及唐伯虎们用他们美妙绝伦的诗文从唐朝或者明朝的地方,用附着了千年不变的魔咒般的文字,穿透遥远的时光隧道,一如病毒般感染了一代代嗜书如命的读书人。他们虽然早已死去,但他们的灵魂和情绪却通过汉字,深深地浸透了历代文人的思想与骨髓。那是一种无药可医的致命情殇啊! & &在那个曾经的古道驿站旁,我被这个秋天铺天盖地的阳光之流席卷着,随着汹涌于满大街西风的走向,在一个个酒醒的午后,一个人,漫无目标的走向街口,走过水流无声芦花摇曳的小桥,走向曾经无数次被雾锁月迷的小路、以及小路尽头那处再也找不到孤舟蓑笠翁的野渡,只有那条蜿蜒向前的千年运河,像一个不老的仙女,始终扭动着她那似乎永远青春的美丽腰身,优雅地、妩媚地从远方款款走来,在她流经的土地上,一年年生长着绵延不绝的无边春色,那也是一代代文人学士在这临河的南浦所看到的那一个个让人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凌波仙子吗? & &我怀着一颗寻美的心,满怀希望却又有点茫然无绪地走在这个被唐人范成大描写的无比美好的农耕世界里。那春天的蛙鸣、夏日的桑荫、秋天的稻香以及冬日的守望,怎么都被眼前一幢幢早已看厌了的楼群遮蔽了呢!那雨中的田园在这个高铁奔驰的时代,似乎只能在另一处偏僻的乡间才能找到些许相似的感觉。而眼前的横塘,那些由飘飞的细雨、摇曳的柳枝、送别的渡口以及寥落的街面上飘然走过的婀娜女子的盈盈身影,都好像浓缩成了一幅没有完工的水墨画,挂在那个‘斜月挂疏桐’、‘霜风吹鬓影’的凄清的早晨。在我梦魂穿越、思接唐宋的词意中,想象‘南浦春来绿一川’的景象。 & & 读有关横塘的诗词,最早源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以及贺铸的那首影响深远的青玉案,后来又陆陆续续读过一些历代诗人吟诵横塘的诗文,因为从没想过有一天会亲自来到这个这个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地方,所以当今年一个偶然连着一个偶然的偶然中,我被这个历史与虚幻相互交织的名词所吸引,最终竟鬼使神差地来到了这个文化意味浓郁的梦幻之地。这里不仅是范成大贺铸的故里,更是明代著名才子唐寅的生死之地。他恣意张扬的创作才华与灵性都无遗表露在他为后人尊崇的作品里。只是他一生坎坷潦倒的生活和命运以及爱情的多舛常使我这个远道而来的拜谒者扼腕叹息、心生悲凉。 & &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独立秋风倚栏远望,运河船队传来的汽笛声使我想起了毛主席的那首‘贺新郎送别’。在这阳光明亮如运河水般汹涌而来的下午,只有我一个人孤独地踟蹰在那秋风阵阵涛声不断的宽阔寥落的河边。河岸上生长着一些凌乱的柳树和满地发黄的苍劲老草。苦楝树苍黄的叶子像离人的眼睛,茫然暗淡地遥对着隔岸寂寞两依然的石桥和破败的古驿站。去往天涯的路已经被开发商的院墙砌断,只有伍子胥开掘的胥江,在两千五百多年后,在这个古驿亭口,默默忍受着现代航运掀起的运河浊流的污辱。 & & 再不会有人在这个离城十里的长亭外、古道边,去为远行的亲友更尽一杯和泪送行的热酒。再不会有人在这‘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的夜泊中,无言怅望河面的渔火与夜半的寒星;再不会有人在这运河的涛声里,聆听寂寞离人梦绕边关的凄凉箫声。只有我,在那波涛对岸无休无止的絮语里似乎听到了一些东西,那是数千年无数离人诉不完的幽怨,那是唐寅“扬州道上思念杜九娘”的无奈;那是贺铸“鹧鸪天、半死桐”中的伤怀;那是纳兰性德“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友”的感慨。 & & 借不来江淹的那支生花妙笔,写不出“山映斜阳天接水”的美丽词句。管它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千万别再多看一眼那倚栏等待的美人新题的断肠诗篇。趁着这“碧云天黄叶地”的美丽秋景,希望在离开的前夜,能看见那位被人们心仪了千年的绝色佳人。终是站落夕阳,终是被人嘲讽,我也愿意背上一个好色的声名,让那位凌波微步、罗袜生香的倩影、在我恋恋不舍并逐渐黯然的目光里走过横塘。至于她以后的锦瑟年华与谁度过,我也只有在这暮色渐浓的傍晚再问一下才华贯世的贺方回,你那历久不散的忧愁怎么会大过那一川的烟草,满城的飞絮、梅子黄时那连绵不绝的雨季? & & 我说过,你无边深广的忧愁是一种传世不绝的旷世奇毒,在使用汉字的民族心灵上种下了永难治愈的心伤。而嗜美一如嗜毒成瘾,纵如飞蛾一跃,也要在炽烈的燃烧中享受焚身时瞬间融化的痛苦与欢乐。如此,在这年年送客的横塘路上,在这逐渐转凉的寂寞的清秋,在满大街汹涌着的西风残照里,独自感受一种墙角草丛里的莫名。感受“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的忧郁。感受秋,在天堂薄暮渐浓的怅惘中,在晚风拂柳的石桥畔,默然独对今夜的婵娟。*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纳兰容若词中名句: & & 纳兰性德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 & & 纳兰性德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
& & & & &纳兰性德 &《台城路·上元》 &
&纳兰性德 &《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 & 纳兰性德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福建晋江一个爱国敬业的小人物。
傍名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些巨人有古今大家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李煜、林清玄等等。本博目的是普及古诗词,弘扬国学。本博非论文,并非所有的都是原创,不少资料来自网络。欢迎引用和转载。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世界固定上线地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