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幸福表现了作者者孤寂愁苦的思乡怀人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语文
名句积累(8分)
(1)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
,&&&&&&&&&&&&&&&&&&&&&&&&&
”是羁旅之人对故乡的思念;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的“&&&&&&&&&&&&&&&&&&&
,&&&&&&&&&&&&&&&&&&&&
&”是夜不能寐的守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2)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
,&&&&&&&&&&&&&&&&&
”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
,_&&&&&&&&&&&&&&&&&&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
,&&&&&&&&&&&&&&&&&&&
”的献身精神。
(3)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磨难的意义。
(4)《&论语)十则》中的“&&&&&&&&&&&&&&&&&&&&&&&
,&&&&&&&&&&&&&&&&&&&&&&&&&
。”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5) .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与《武陵春》中“&&&&&&&&&&&&&&&&&&&&&&&&&&&&&
,&&&&&&&&&&&&&&&&&&&&&&&&&&&&&
”有异曲同工之妙。
科目:初中语文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1)&&&&&&&&&&&&&&&
,勿施于人。(《论语》)
(2)&&&&&&&&&&&&&&&
,可以为师矣。(《论语》)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问君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9)莫言下岭便无难,&&&&&&&&&&&&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0)&&&&&&&&&&&&&&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1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12)《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景物、节令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1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里,列举了九个景物意象后,用“&&&&&&&&&&&&&&&&&
,&&&&&&&&&&&&&&&
”来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乡愁。
科目:初中语文
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论语》)
3.&&&&&&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文天祥《过零丁洋》)
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超然脱俗的想象,将无形的人间情感寓于有形的清风明月中,用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来表达对友人关切与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将原本孤立的自然景物精巧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借向晚苍凉的画面来表现游子的羁旅愁怀。其中最能道出思亲怀乡之苦的句子是:&&&&&& ,&&&&&& 。
7.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事物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运用此法,借莲的“&&&&&&
,&&&&& &”这种于污浊之中却亭亭净值的形象,表达了自己“举世皆浊,唯我独清”的人生志趣。
8.登高望远,兴发豪情,古人独占高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杜甫仰望泰山时志满于山的千秋慨叹;后有来者,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亦有杜诗精髓的延续传承,这穿越时空的惊世之句是:&&&&&& ,&&&&&& 。
科目:初中语文
根据课文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    。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 ,     。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              。
&&&           &&&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
 &&& ,     。”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唐代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  &&&
,     。
&&&           &&& ,却话巴山夜雨时。
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   。
科目:初中语文
按提示默写,任选5题作答。(每题2分,共10分)
&& ⑴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⑵&&&&&&&&&&&&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⑶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⑷&&&&&&&&&&&&&&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⑸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 。(曹操《观沧海》)
⑹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⑺《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透露诗人喜悦之情的两句诗是:&&&&&&&&&&&&&&&&&&&
,&&&&&&&&&&&&&&&&&&&
☆& 附加题:根据《弟子规》的内容填空,得分作为奖励直接加到总分。(共8分)
⑴ 弟子规,圣人训。&&&&&&&& ,次谨信。泛爱众,&&&&&&&& 。有余力,则学文。
⑵ &&&&&&&&,怨何生。言语忍,&&&&&&&&& 。
⑶凡出言,&&&&&&&&&
。诈与妄,&&&&&&&&&
⑷对人开玩笑不能乱来,《弟子规》云:“将加人,先问己。&&&&&&&&& ,&&&&&&&&& 。”思乡怀人诗鉴赏学案
&&&&&&&&&&&&&&&&&&&&&&&&&
思乡怀人诗鉴赏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思乡怀人诗的特征,掌握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
&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3、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提高相应的艺术鉴赏水平。&&
古代文人可因在外做官,或游学赶考,或征战在外等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及其他的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统称之为思乡怀人诗。&
(一)思乡(亲)缘由:&&
&内在――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
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
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二)情感类型:&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三)常见意象的特定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1.月——思乡的代名词。&&&&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思乡怀人的情思是最常用的笔法,还可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2.杜鹃鸟(子归)——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A、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B、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
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C、孤雁:孤独
、思乡、思亲。鸿雁:音信、消息、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4.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A、“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留恋、伤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B、“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C、“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6.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四)抒情方式&&&&&&
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
& 1.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寓情于景
情景相生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2.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后两句作者写自己想象“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
3.修辞传情 (比喻&
拟人& 夸张&
双关对比)&&&&&
4.因梦寄情&&&&&&&&&&&&&
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五)思乡怀人诗鉴赏方法
1.整体感知,确定类别
2.抓关键句,品味感情
3.捕捉要点,赏析手法
4.根据要求,规范答题
(六)鉴赏示例&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五言绝句&&
思乡(或“秋思”)&&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前人在评论此诗时曾说:“心已驰骋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从月色照出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而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深情都从这想象中流出,两地相思,悲苦难言。诗中情景,为月夜所独有,因此前人的评价是中肯的。&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构思非常精巧,使全诗“愈有意味”(沈德潜《唐诗别裁》),请你结合全诗作一简要评析。&
本诗的最后两句诗人没有直接倾吐自己此刻的心绪,而是想象对方,通过写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含蓄地把自己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全诗“愈有意味”。&&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注:“旅次”意为“旅途中暂居的地方”。&&
诗中写“归梦”二句作用是什么?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 、同意。
“归梦”是因旅途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七)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本诗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
&(2)本诗的一个主要意象是“月”,诗人通过这个意象寄托了相思之情,古诗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请举出这样的例子。&&
“隔千里兮共明月”—宋 谢庄《月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君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说说大家喜欢的原因。&&
“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这一句其景可爱,情状可爱。
“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望月生情;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这一句其情美妙。)&&
(4)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
颔联:望着这样一个漫长的月夜,不禁心生其“怨”,“怨”更因怀远。
颈联:“怜”由怀远而生,因相思难眠,便离家来到月下。尾联:望月而生暇思,“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②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③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屈原& 白居易)&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答案】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
&羁旅思乡诗鉴赏
&&&&&&&&&&&&&&&&&&&&&&&&&&&&&&&&&&&&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四、鉴赏方法
1、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候馆:旅舍。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其意思是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这个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令人神往。这固然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分不开。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首词意境更加幽远。而上下两片结尾的比喻和想象所展示的情意和境界,更使人觉得,词中所展示的画面,虽然有限,情境却是无限的。俞平伯评说下片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这“画不到”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韵。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比如,鉴赏王维的思乡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就要弄清楚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的写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高度概括而又极其自然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背乡客旅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每当佳节来临,而自己形影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这既是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抒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的情思,表现了汉民族固有的重家庭伦理的心态。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一经唱出,便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
诗首句写“作客”,次句写“思亲”,都是实写,都是朴素自然的直接抒情;后两句笔锋一转,转向了虚写。诗人驰骋想象的翅膀,跨越空间,设想在重阳节的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定会象往年一样登山眺望,也一定会按照传统的风俗插戴茱萸,畅饮黄酒,同时也一定会想念自己——远离家乡的手足,这一番想象,实际上是反衬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全诗一正一侧,一实一虚,短短四句起伏变化,加强了深挚情感的表达,显得韵味无穷。正如清人张谦宜所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如2002年全国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是曲子《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此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形成答案
五、鉴赏示例
1.&&&&&&&&&&&&&&&&&&&&&&&&&&&&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著名的羁旅诗,因其意境清幽和诗人的独特感受至今不仅在国内就是在日本仍在传唱,足见其魅力之大。
  首句以“月落”“乌啼”“霜满天”三个意象连缀,“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三个意象互为因果,因月落的明暗变化,栖鸟被惊醒发出几声啼叫,由于深夜的静谧和凉意,诗人才有寒霜满天之感;第二句采用对衬手法,“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诗人望着枫林和三两点渔火,至此,满天寒气和迷惘弥漫在诗人心头,化作一片愁绪,“对愁眠”的“对”字,包含着“伴”的意思,而“愁眠”,其实是因愁而不能眠,“愁”是诗眼,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前两句诗密度很大,14个字写了六种景象,但三、四句却又显得极其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声。
  “姑苏”即苏州,“寒山寺”因唐初诗僧寒山曾住此而得名。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意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幽暗和凄清,但还不足传尽其神韵。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感受的首位。这“夜半钟声”不仅衬托出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远清寥,而诗人的愁绪也会更加浓重,使读者深深体味到客子旅途中的孤寂、愁闷的心态。总之,这首羁旅诗意象独特,意境悠远,意蕴深沉。
2.&&&&&&&&&&&&&&&&&&&&&&&&&
商山①早行
&&&&&&&&&&&&&&&&&&&&&&&&&&&&&&
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槲③叶落山路,枳花明驿④墙。因思杜陵⑤梦,凫雁满回塘⑥。
①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②征铎:旅客车马的铃铛。③槲(h ):树名,落叶乔木。④枳(zh
):灌木或小乔木。驿,指商山驿。⑤杜陵:地名。本名杜原,又名乐游原。汉宣帝在此筑陵,改名杜陵。⑥凫:野鸭。回塘,曲折的池塘。此句谓诗人梦到长安,看见杜陵一带池沼风光这美。
这首诗写商山春日早行的情景,抒发羁旅的寂寞和思乡之愁。首联写早行情景,“动征铎”概括征人早起的忙碌之状,形象鲜明。“晨起”与“悲故乡”照应,暗示征人思乡难寐,与尾联“杜陵梦”照应。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传诵千古。这两句诗善于选词,工于状景,诗人只选了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霜、月六件事物,十个单字,经过诗人的精心组织,高度锤炼,连一个形容词、动词及其他状词都不用,便把闻鸡而起,月斜野店,霜染板桥,征人早行的一系列情景状写目前,意象俱足,它不但写出了“早行”的典型环境,也隐约透露了诗人的寂寞心情。颈联写路上槲叶纷落,枳花自明。“明”字既切合花色,又暗应早行。尾联的“杜陵梦”补写昨夜思乡之情。以梦作结,情深意长,首尾圆合。全诗词句清丽,笔法灵动,观察细致,体验独特。
&&&&&&&&&&&&&&&&&&&&&&&&&
余干旅舍&&&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①诗人是怎样借用景物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情的?
②这些景物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组织的?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阅读下面一首,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考点透析:①题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考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副画面:在冬至夜里,白居易孤苦零丁,抱着膝头,瑟瑟发抖,只有影子相伴。作者的心情可想而知。
②题的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表达技巧的,作者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夜深围坐,谈论着远方的行人,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第二问是考查对语言的把握,这又隐性地考查了考生对作家流派和风格的了解。白居易的诗,平白如话,相传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参考答案:①“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②第一问: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第二问: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晓畅易懂。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参考答案: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
②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③“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
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乡怀人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