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像什么一样永久和平论 中文版

中国聚焦:70载,为了“永久之和平”的信念
  新华网北京8月29日电(记者李云路 蔡敏 许晓青 桂涛)“庆五千年未有之胜利,开亿万世永久之和平”——70年前,日本侵略军代表今井武夫到湖南芷江乞降,县城东门上贴出巨幅对联。
  随后,从长沙到汉口、从南京到上海,从杭州到北平,从济南到太原……在一片片饱受日军蹂躏的中国土地上,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军民低下曾经不可一世的头颅。
  70年后,天安门广场,中国以战胜国的姿态举办隆重的大阅兵,纪念这千年未有之胜利。这是一场为了和平的纪念。
  生死、离合、灾难、耻辱……对于那些对战争有着刻骨铭记忆的人们,一切都已沧海桑田,化成对和平生活的强烈信念。
  从“一个人”到“一家子”
  和很多上了年纪的抗战老兵一样,95岁的八路军115师686团政治处特务员孙志坤的“战争记忆”如破碎的玻璃,虽扎在脑海深处,却时时闪光。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在1933年延安元龙寺蒲屯村放牛时参加了陕北红军,担任司号员,那年他只有13岁。
  四年后,卢沟桥事变爆发,延安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随后中共中央军委在延安发布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
  孙志坤记得,“换装那天,下着雨。摘下红星,戴上有两粒纽扣的八路军帽子,有的战士哭了,但没有不服从的。”
  正是他所在的115师成为八路军编制上的“第一师”,最先从陕北出发,渡过黄河并与日军进行交战。
  他清楚地记得,距改编一个月,他们的队伍就打了一场“漂亮仗”——这场后来被载入史册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取得的第一场主动出击的胜仗。
  “日本人死的多啊,满地都是戴黄帽子的日本兵。”只有17岁的孙志坤因为年龄小没有上前线,负责打扫战场,“遍地黄色”的一幕让他惊呆了。
  但是老人怎么也记不起抗战胜利日那天的情形了。他说,他只是跟着部队在走。
  老人参加红军的年代正是中国军阀混战、殖民势力横行时期。兵荒马乱中,父亲去世,随母亲改嫁后的孙志坤不堪忍受寄人篱下的日子,一个人跑了出来。
  “年龄越大,父亲越对小时候因母亲改嫁无奈出走的事记得清楚,”孙志坤最小的儿子孙建军替父亲擦着眼泪,“这是他心里的一个梗。”
  “咱家现在都20多口了,您再也不是一个人啦!”看到父亲眼泪又流了下来,孙建军拉着父亲去看挂在客厅的全家福。
  那是老人90大寿时一家人的合影:身着红色中式大褂的孙志坤和老伴乐呵呵地端坐在孩子们中间,6个儿女“开枝散叶”——典型的中国四世同堂大家庭。
  从“一个人”到“一大家子”。即使回忆不起胜利的情景,但没有人比这位饱经战乱的老八路更能感受,胜利后的永久和平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意义。
  用沉默来“遗忘”
  常志强9岁那年有一个强烈的念想:有一天造出枪炮子弹,为全家报仇!这个想法诞生在1937年12月13日晚。
  坐在南京郊区燕子矶化工新村宽敞明亮的家中,这位已经88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告诉记者:“就是这个念想支撑他度过那段岁月。”
  那段岁月,他住在南京市内桥王府园,是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核心地点之一。当时,守卫南京的唐生智部队誓言坚守6个月,却没有设定撤退路线,恐惧绝望的南京市民四处躲藏。常志强一家退到一条巷子里,就在这条巷子里,一家10口变成了3口。
  常志强亲眼目睹了父亲和弟弟被日军枪杀,姐姐被奸杀,又看到胸口被刺伤的母亲挣扎着给两岁的弟弟喂了最后一口奶后死去,惊吓过度昏过去的常志强捡回了一条命,一个机械厂老板娘救了他。
  “她的脸形很像我妈妈,讲话的样子也像,我就经常找看机器的借口去看她。”因为“救命恩人”像极了妈妈,因为相信机械可以造出枪炮,常志强立志进入机械厂工作,“造出枪炮子弹打鬼子”。
  他如愿以偿。日本投降后,重庆炼油厂撤回南京,日本赔偿的机器运抵后,还来了中国工程师和技师,常志强通过考试来到机械车间上班。当然,他最终没有机会像日本兵枪杀自己的亲人那样,拿着枪去打鬼子。
  不过,他记得胜利的每个细节。70年过去了,他依然会在脑海中过电影般一帧一帧“回放”日军投降的景象,这让他“感到解气”。
  “先是8月上旬,卖粮食的中国人说,‘鬼子断粮了’。后来就看到日本军人里娃娃兵越来越多,他们饿得趴在城墙头哭,有中国老太太可怜他们,买了大饼扔过去。”
  常志强回忆,他家不远处有个日本军营,过去日本军粮都是从本土运来的大米加麦片,在军营打工的中国人拾剩余粮食拿出来卖,“种种迹象证明,日军确实快要撤走。”
  “以前很嚣张的日本人都低着头走路。庆祝胜利那天,南京城鞭炮连声,日本兵则被差遣着扫大街。”每每“回放”至此,常志强就会露出得意的微笑。
  但是和许多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一样,对于那段惨痛的经历,常志强选择用沉默来“遗忘”。
  “我们家从来就没有清明节。”小女儿常小梅说,“小时候还想问为什么我没有爷爷奶奶,一看到父亲脸色变得阴沉,就不敢开口了。”
  常志强告诉记者,他并不是没有尝试过向人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第一次说出埋藏心底的故事,是1949年向单位领导汇报,说了一半,就难过得说不下去,从此再不肯开口。
  “父亲对谁都很好,但跟谁都不是很亲近,也没有朋友,就像是一座孤岛。”50多岁的常小梅说,“以前不理解,直到自己上了些岁数,也渐渐明白了父亲心里的苦。”
  几十年来,常志强都是独来独往祭奠亲人。直到去年12月13日,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常志强带着一家十余口,集中在他位于长江边燕子矶附近的家中,第一次举行“家祭”,祭奠70多年前那个寒冷黑夜里逝去的亲人。
  唯知其辱而后生
  封维广时常叼着一支烟,望着如巨人般的高黎贡山脉出神。70多年前,那里曾是拉开中国抗战大反攻序幕的滇西反攻战的核心战场。
  已是“耳顺”之年的他依然不愿向外人谈起姨妈李要弟在抗战中的悲惨故事。他更愿意缄默。
  在他的记忆中,从小就没有见过这个姨妈,但直到10多年前,从当地的《保山日报》上看到有关慰安妇李连春的故事,全家人才开始意识到,报纸上那个“很有名的李连春”,很可能就是自家的长辈李要弟。她是滇西第一个站出来指控日本侵略者罪行的慰安妇。
  “我的母亲李果弟在世的时候,也不乐意提,一直到两个老人人生最后的几年,她们才重新相认。”他说。
  封氏家族祖祖辈辈生活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白泥塘村,曾经是滇西反攻战中大松山地区后勤补给线的途径地,也是中方军民伤员输送下山的交通要冲之一。
  按照封家人的回忆,1942年日本兵占领怒江西岸后的某一天,李要弟去赶集,不料遭乡里的汉奸出卖,被闻讯前来的日本兵在集市上掳走,关进了大垭口的慰安所。李要弟每天被迫受到二、三十个日本兵的强暴。
  数月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李要弟逃了出来。但其他慰安妇就没有那么幸运,随着滇西大反攻的推进,节节败退的日本兵将大垭口的慰安妇全部杀害。云南史志记载:“三年之中,受到侵华日军性暴力迫害的妇女有数千之众。”
  时至今日,在中国农村,“被强奸”依然是一种难以启齿的家门之辱。“被日本鬼子强奸”在当年更是被认为是莫大耻辱,甚至是罪孽。
  在龙陵县董家沟日军慰安所旧址,李要弟的故事被做成一个展厅,但封家人没有进去参观过。
  “2003年有日本NHK的记者来采访过,有的人一进村,就要向我们鞠躬。”封维广的侄子封应科说,“但现在日本当局对历史还是不太承认,有的人简直就是要推翻历史,我们实在不能接受,我们这里不欢迎日本人来。”
  “如果今天还有侵略者要打来,我想我们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我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封应科说。
  曾有人邀请封应科去讲讲他家中长辈李要弟的故事,他拒绝了。
  如今,封应科以种紫皮石斛为生,这种植物能开出白底略带紫色的小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1944年6月,中日双方兵力在龙陵县展开拉锯战,奠定了中方反攻胜利的基础。70年过去,这片战场变成了国内最大的紫皮石斛药材种植基地。
  为了让紫皮石斛有更好的销路,封应科借“微信朋友圈”把石斛生意做到了全国,年收入10多万元。他还帮着村里种石斛的村民销售,这让封应科赢得了尊重。
  封应科告诉记者,当年日军设立慰安所的腊勐乡大垭口也开始试种有机石斛,“也许,紫皮石斛就是大自然给这片曾经的战场带来的新生机。”
  阅兵:战胜国应有的姿态
  79岁的蔡浙生期待着即将到来的9月3日。这一天,他将以抗战英烈后人的身份参加阅兵式,坐在军用敞篷车上,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我在的方阵叫抗战老同志方阵,既有抗战老兵,也有老兵的后人。年龄最大的100多岁,最小也近80岁,我算是年轻的。”已提前到京参加阅兵彩排的蔡浙生对记者说。
  据悉,考虑到这些抗日功臣的健康,抗战老同志方阵将较靠前通过天安门广场。“每天都有医生为我们检查身体,时时关注我们的健康状况。”
  “感动、欣慰、激动。”精神矍铄的蔡浙生把能参加阅兵式看做莫大的荣誉,“这是对父亲最大的安慰。”
  蔡浙生的父亲是著名的抗战将领蔡炳炎,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7师201旅少将旅长,殉国于有“血肉磨坊”之称的淞沪会战上海罗店战场。
  “一场战争彻底改变了父亲和我的命运。”现居合肥市庐阳区的蔡浙生说,“如果没有战争,父亲或许会成为一位优秀的教书先生,我也不会在襁褓中就和母亲分开。”
  蔡炳炎殉难时,留下了年仅27岁的妻子赵志学和三个年幼的孩子。虽然国民政府发放了烈士抚恤,但战火纷飞的年月,母亲一人照顾不了三个子女,不得不将小儿子蔡浙生和女儿亚兰托付给亲戚,分别抚养于安徽金寨山区。自己则带着大儿子保生去往陪都重庆,后牵往台湾,又侨居美国。
  对于“丢下”自己的母亲,蔡浙生至今仍然心痛。“直到1986年9月,家乡为父亲举行烈士迁墓仪式,一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回国的母亲才从美国飞到合肥,找到我。那年我50岁,妈妈76岁。”
  “别人都是50岁没了妈,我是50岁终于又‘有了’妈。”说到这儿,老人哭了起来。
  蔡浙生说,迁墓仪式后,母亲就留了下来,直到去世。客居美国数十年,赵志学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
  母亲告诉他,父亲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入编第一期第二队,在“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的豪迈校歌中,踏上了革命征程,直至抗战爆发。
  “父亲用生命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但中国的大地上又多了一个分离的家庭。”蔡浙生说,“但救国存亡,是那整代人的情怀。”
  母亲回国后,蔡浙生开始从事港澳台侨工作。15年间,他走访慰问了数百位侨属,接待了大量知名归侨,包括抗战老兵和后人。
  “我是新中国养大的,见证了国家从百废待兴到如今的兴盛强大。”为几天后的阅兵式“积极备战”的蔡浙生老人豪情满怀地说,“阅兵,这是战胜国应有的姿态。没有谁比我们这代人更懂得这点。”(参与采写记者:刘欢、李怀岩、姜辰蓉、蒋芳、蔡玉高、丁静)
[责任编辑:> 人文 > 列表 > 正文
无论信或不信,重要的是“谈论它”
作者:同济大学 陈家琪
  复旦大学的谢遐龄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说,康德的《永久和平论》曾被某机构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十本书之一(见9月28日《社会科学报》)。我不知道这个消息的来源和真假,但我宁肯相信,就如宁肯相信人类会朝着一个永久和平的未来不断逼近一样。
  有一句古老谚语说:谁充当不幸的先知,几乎肯定是对的,因为有死亡;但我们似乎又觉得宁可在希望中出错,也胜似在绝望中看准。日子总得一天天地过,只要还活着,在希望中对未来预测错了又有什么打紧?
康德的&哲学规划&
  康德在《永久和评论》的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在荷兰一家旅馆的招牌上画着一片坟场,上面写着这样一行字:走向永久和平。
  永久是相对于死亡而言的:到底什么死了,才会有永久?
  《永久和平论》是康德的&哲学规划&,共6条先决条件(第一节),一条过度(第二节),三项正式条款,外加两条保证永久和平的&系论&;最后是两段&附录&:&从永久和平的观点论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分歧&和&根据公共权利的先验概念论政治与道德的一致性&。这两段&附录&极其重要,几乎道尽了时年71岁的康德有关政治与道德的全部思考。所以《永久和平论》的英译本就只把这两段&附录&作为全书的两段标题。
  对我们而言,无论信还是不信永久和平,重要的是要&谈论它&。
  康德在这本小书的一开始就说:&实践的政治家对理论家的态度本来就是以极大的自满把他们鄙视为学究的。&康德说,既然如此,让学究们去空洞地谈论永久和平又有什么可怕的呢?但实践的政治家们却就是不让理论家们去讨论这样的问题。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在期望中并为人类的永久和平而进行一个理论上的规划(注意:只是一个理论上的规划),这有什么不好,有什么可怕?
先从一个国家开始讨论
  是的,实践的政治家们相信仅凭讨论是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的,要解决问题,必须信守三条诡辩式的准则:一是Fac et excusa (做了再说,时机最重要);二是Si fecisti, nega(如果干了,就否认,只说好的,不说坏的);三是Divide et impera(分而治之,挑动众人不合,然后让他们一个个相继臣服)。他们要的是结果,而结果能带给他们政治荣誉感。不择手段地扩充势力,用势力满足自己的政治荣誉感;用政治荣誉感说明自己已经从自然状态的好战走向了和平状态的战争状态。这就是政治道德家们所理解的公共权利,它需要的是人的智虑。与智虑相联系的是对物质原则的追求。之所以说是&物质原则&,就是因为道德在他们那里早已成了一个纯技术的、事关能否成功的问题。
  与政治道德家们相反的是道德政治家。对他们来说,所要维护的是形式上如何行事的&应该&原则,这也就是康德那句广为人知的道德原则:&应该这样行事,从而可以使你的准则成为普遍的法则(不管它所要求的目的可能是什么)。&道德政治的原则就是:一个民族应该根据自由平等这一唯一的权利概念而结合成一个国家,并且这一原则并不是以智虑而是以义务为基础的。
  所以康德是先从一个国家开始讨论永久和平的。永久和平的第一项正式条款就是共和制。生活在共和制里的人作为人是自由的,作为不得不依赖统治者的臣民应该信守共同的立法原则,作为参与公共事务的公民则遵循平等的法则。康德在这里区分了国家形式(专制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和政权形式(共和的或专制的)这两个概念。与国家形式比较起来,对老百姓来说,更重要的是政权形式;也就是说,专制的、贵族的、民主的政体都不要紧,要紧的只是是否实行代议制,是否把行政权力(政府)与立法权力(议会)区分开来(这也就是他所理解的共和)。在康德看来,这些建制都是人为的,包括和平状态,也是一种人为的建构,所以民主政体反而几乎很难达成这种建制,它几乎一定会导致暴力和专制。康德于是不得不寄希望于人性的经验,寄希望于&自由以及以自由为基础的道德法则的存在&。从这里也可看出先验论或唯心论对于设想人类永久和平的意义。于是第二项正式条款就涉及在共和制基础上的国际权利。康德说,从消极的角度看,它就是&和平联盟&;从积极的角度看,它应该是&世界共和国&。&和平联盟&与&和平条约&全然不同,前者要结束一切战争,后者却为的是结束一场战争。&和平联盟&既不讲自然状态下的无法律的自由、权利和倚强凌弱的天然合理,也不讲公开的法律与强制,它靠的就只是缔约,为的是保障一国自己的自由与其他加盟国家的自由。第三项正式条款涉及生活在共和体制并与其他国家缔结了和平条约的人,一定是所谓的&世界公民&(康德在第一篇文章中一开始就表明他自己是一个世界公民)。对&世界公民&的道德要求就是友爱;这也是一种权利意识,它应该属于所有的人,即共同占有地球表面的人都能彼此友好地对待陌生者。国内已经有更多的人把对陌生人的&友爱&附加在我们传统文化的&五伦&之外,称之为&第六伦&。
&先验公式&
  在谈及人类的永久和平时,康德多处提到了&natura daedala rerum(大自然这位万物的设计师)&的担保作用,但&大自然的担保&又只是一种&机械进程&的担保,它的&合目的性就是通过人类的不和乃至违反人类的意志而使和谐一致得以呈现的&。康德也称这种&合目的性&为&天意&或&命运&。在这种意义上而言,比如建立一个国家,&即使是一个魔鬼的民族也能解决的(只要他们有此理智)&。这也就是说,一群有理智的生物为了保存自己就会要求建立普遍的法律;当然,这里的法律只是为了限制别人而把自己排除在外。但如果每一个人都这样,都是为了防止别人而保护自己,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在相互防范中构成为一个国家。所以康德认为&大自然的担保&只是担保了一个各谋私利的国家的出现;要想在一个国家内得出一个&共同的意志&,那就非得有一个外在的强力不可。那么国与国之间呢?这强力来自哪里?遑论掌握了&强力&的人又怎么可能让人民去替他制定法律呢?所以康德认为从永久和平或从&共同意志&的角度看,道德与政治将会一直处于分歧之中。这也就是说,大自然的合目的性所能担保的只是一种实践的功用,它体现为政治上的治理。而道德则是一种以自由为基础的权利概念,它一定要使国家体制或国与国的关系符合&理性观念所呈现于我们眼前作为典范的那种自然权利,哪怕这样会付出牺牲自我利益的代价&。所以就道德政治家与政治道德家的矛盾而言,几乎是不可能调和的,因为道德的政治家相信人类的道德原则是永远不可泯灭的,如果人类的道德水平永远不会而且不可能得到改善(它与文化的进步、理性原则与权利观念的实现有关),那么就无法说明人类这样一种生命为什么会存在于大地之上;而在政治的道德家看来,混乱与相互践踏本身并没有不义,因为在一方视为权利与义务的地方,另一方则会视为智虑与利益的正当。
(完整版详见第1450期第八版)这次不一样。那个任务可长可短,也可用另一句话说:试探别人。但这次就不一样,是个永久设施。呵呵。如果建一半,呵呵呵。那无话可说,该干嘛就干嘛去。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9:21:34&)
6887字(7689/87)
( 13:02:06)
32字(17/0)
( 12:13:37)
30字(15/0)
( 08:37:10)
192字(14/0)
( 08:17:04)
150字(9/0)
( 20:35:40)
31字(40/0)
( 14:02:12)
( 22:25:09)
( 18:39:23)
61字(29/2)
( 18:40:06)
23字(26/0)
( 17:17:48)
( 16:32:07)
25字(54/0)
( 16:12:00)
20字(21/0)
( 15:55:00)
69字(32/0)
( 15:31:15)
68字(29/0)
( 15:24:40)
69字(196/1)
( 16:09:34)
15字(16/2)
( 16:29:18)
69字(17/0)
( 16:18:31)
67字(19/0)
( 14:32:34)
70字(14/0)
( 14:06:40)
20字(13/0)
( 13:57:48)
67字(29/0)
( 13:32:34)
51字(49/1)
( 15:31:23)
17字(31/0)
( 13:16:11)
63字(14/0)
( 12:34:37)
66字(58/2)
( 12:38:41)
( 12:18:34)
56字(71/0)
( 12:08:31)
24字(120/2)
( 12:12:28)
14字(16/0)
( 11:47:32)
21字(17/0)
( 11:41:15)
45字(23/1)
( 08:14:39)
117字(23/0)
( 11:35:10)
29字(15/1)
( 11:33:12)
( 11:25:42)
12字(25/0)
( 11:23:59)
90字(43/6)
( 07:54:46)
( 11:36:32)
120字(49/0)
( 11:28:09)
84字(43/2)
( 14:18:16)
56字(31/0)
( 11:21:43)
50字(89/3)
( 07:51:32)
89字(24/0)
( 11:26:28)
81字(42/6)
( 12:11:45)
144字(289/0)
( 11:32:45)
126字(48/0)
( 11:29:48)
58字(184/0)
( 11:01:38)
43字(17/2)
( 11:26:18)
27字(19/0)
( 10:59:18)
100字(31/4)
( 11:43:06)
16字(11/0)
( 11:12:38)
81字(36/0)
( 10:56:43)
31字(40/5)
( 11:06:00)
107字(78/3)
( 11:10:43)
96字(27/0)
( 11:10:19)
42字(19/0)
( 11:01:08)
53字(56/2)
( 11:06:07)
142字(38/4)
( 11:11:55)
31字(35/0)
( 11:08:44)
47字(26/2)
( 11:12:38)
77字(11/0)
( 11:01:06)
97字(514/0)
( 10:47:59)
86字(10/0)
( 10:45:14)
82字(31/3)
( 13:30:36)
28字(22/0)
( 10:52:49)
74字(24/0)
( 10:36:22)
25字(18/2)
( 10:45:16)
69字(60/2)
( 10:46:45)
48字(17/2)
( 11:04:24)
70字(40/2)
( 11:07:24)
56字(19/2)
( 11:22:05)
65字(23/0)
( 10:22:42)
62字(29/4)
( 10:32:37)
34字(26/3)
( 10:41:54)
61字(35/4)
( 10:51:01)
65字(14/0)
( 10:49:27)
100字(44/0)
( 10:27:00)
60字(34/4)
( 10:43:26)
59字(33/2)
( 10:52:37)
71字(14/0)
( 10:42:25)
101字(29/0)
( 10:16:41)
40字(20/2)
( 10:28:36)
24字(20/0)
( 09:56:44)
72字(114/2)
( 10:00:29)
60字(34/2)
( 11:14:16)
28字(18/0)
( 09:51:05)
49字(29/0)
( 09:46:08)
146字(44/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德 永久和平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