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技术学院副校长名称

关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_百度知道
关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我想问一下,关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属于本a还是本b,等学校信息
提问者采纳
我现在就就读于该校 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咨询一下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本a~ 哥现在就在仲恺里边上网~呵呵 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吧~
本A啊!!!而且还是这两年录取分数线超本A10分左右的学校
本A,链接是
仲恺是属于广东省二本A的,具体概况如下:
如果你想了解更清楚,可以上学校主页:http://www./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本科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校园集云山之神秀,汇珠水之灵气,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前身为仲恺农工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何香凝先生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学校于1927年招生,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长15年。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题写校名。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为争取社会各界支持...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考编辑推荐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本科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校园集云山之神秀,汇珠水之灵气,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前身为仲恺农工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何香凝先生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学校于1927年招生,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长15年。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题写校名。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办学,促进学校发展,1987年4月,根据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提议,经中共广东省委同意,成立了学校董事会,王震任名誉董事长,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任董事长。1997年,广东省省长卢瑞华任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2008年,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任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会成员由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以及港澳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知名人士担任。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备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杨尚昆、王震先后为校园内的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廖仲恺铜像、何香凝汉白玉塑像和廖仲恺纪念碑题字。国家主席杨尚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何鲁丽、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霍英东、马万祺等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一贯关心、支持学校建设,有力地推动着学校健康快速发展。海内外各界人士深怀对廖仲恺、何香凝及其开创事业的崇敬和景仰,不断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霍英东、马万祺、何厚铧、曾宪梓、何鸿?、杨钊、刘宇新等一批港澳社会名流为学校捐款兴建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等,添置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设备,设立奖教奖学金,为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遗余力。八十多年来,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基层农业技术干部、专家、学者以及省部级领导干部,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等。学校占地面积111.47万平方米,其中海珠校区占地17.78万平方米,白云校区占地60.34万平方米,钟村实习农场占地33.35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931人,其中正高职称77人,副高职称213人,具有博士学位113人、硕士学位400人。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841万元,图书馆藏书10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2万册,电子图书26万册,全文电子期刊2.5万种,各类全文和文摘题录数据库16个。校园网覆盖全校。学校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1月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现设有16个院(系、部)和亚洲最大的雅思考试中心。拥有45个本科专业,设有生物化工等4个硕士点。学校面向全国8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万人。近三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8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3项,美国福特基金课题1项,英国皇家学会课题1项,科研经费2700多万元;获广东省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广东省农推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310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70篇;出版著作50部。学校先后与英国贝德福德大学、布莱顿大学、利物浦大学、布鲁内尔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夏威夷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澳洲昆士兰大学等建立了友好互访和学术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广东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广东省回乡大学生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集体、广东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广州市助残志愿者先进集体、广州市“雷锋号”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广州市文明单位,在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学科建设学校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1月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现设有17个二级学院(系、部)和华南地区最大的雅思考点;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硕士一级学科点设有13个二级硕士点[3]、5个农业推广硕士招生领域、45个本科专业,其中16个名牌、特色专业,含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学校面向全国17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5000余人。学校拥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17个,精品课程16门,重点实验室5个。近五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900余项,其中国家级45项,省部级27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广东省农推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学校共出版学术著作300余部,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上发表论文1篇。(2012年9月)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高志青副研究员,院长为骆少明教授。学校地址①海珠校区(267亩):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海珠校区及其周边地区地图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仲恺路501号(北区正门(南门));纺织路东沙街24号(北区北门)仲恺路500号(南区正门)②白云校区(2109.57亩):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广新路388号(广州第二大学城内)③番禺钟村教学实验基地(500亩):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通讯地址】(海珠校区北门收发室)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24号邮政编码:510225学院环境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先生名字命名,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多科性省属本科大学。学校位于南方历史名城,海珠校区位于市中心珠水之滨,海印桥与江湾桥之间,毗邻。占地面积17.7万平方米;正在征地建设的白云校区位于白云区下,总占地面积140多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占地面积60多万平方米;钟村教学科研基地位于番禺区,占地40多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校前身为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何香凝女士于1927年为纪念廖仲恺先生而创办的“仲恺农工学校”。廖仲恺牺牲后,何香凝为继承丈夫遗志,与詹似菊等8人提议于广州中山路旁划拨空地建设仲恺纪念公园,其内附设农工学校.此提案于日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17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成立了纪念廖仲恺先生筹备委员会。但由于在中山路旁征地受阻以及经费紧缺,仲恺纪念公园无法建成。何香凝据理力争,决心建立仲恺农工学校。1926年春,国民政府划拨珠江南岸石涌口一带共250余亩地为仲恺农工学校建校用地。除原筹备委员会外,成立校董事会。聘请教育家许崇清(后任中山大学校长)为校董事会主席。校董有何香凝、蒋介石、宋子文、孙科等。3月,又成立仲恺农工学校筹备处,何香凝为主任,何品良、陈颂硕等15人参加具体筹备工作。何香凝在给向学校捐款的省港罢工委员会的答谢函中申明了仲恺农工学校的办学宗旨:“盖仲恺先生生前努力于农民运动……今不幸工作未完成,身遭奸徒狙击,以至其志未得实现。故同人等发起筹建仲恺纪念公园及农工学校,即本其未竟之志……若该校发展,则吾国……前途不致落后,经济方面或可挽回……是纪念仲恺先生,亦即救国之道也。”当时国民政府因财政收入甚微,仅为建校补助拨款2万银元。经过何香凝和校董事会的努力,当年共向社会各界筹措创办费11.3万银元,主要捐助者有黄埔军校师生、省港罢工委员会、粤港各界热心人士和海外华侨。何香凝聘请广州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学生宿舍、课室、理化实验室、蚕室、制丝工厂、学校办事处等。当年冬建成包括学校办事处(今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制丝工场在内的校舍1.6万平方米及实验农场(包括桑园、果园、鱼塘)168亩。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校聘请当时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来校任教。何香凝通过各种渠道聘请早年留学日本时结识的留日专家学者。国内许多知名学者亦放弃原有高薪职位来校执教,其中包括蚕桑专家、农艺家杨邦杰、麦应端、朝鲜籍蚕桑专家桂应祥(后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日,仲恺农工学校正式开学,首批招生98人,分读三年制蚕丝本科与一年制蚕桑实习科。当年冬天,何香凝被纪念廖仲恺先生筹备委员会公推为仲恺农工学校校长。1928年春,增设农科(后称农艺科)和附属小学。后来又另设高级蚕桑科、高级农艺科和平民夜校,学生增至数百人。校门向农工子弟敞开,免收学费,并发放伙食补助。何香凝从当时国情和扶助农工的实际出发办教育。她提出了“不徒鹜高深学理,而注重实验,以训练中级技术人才”的办学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学校很快出成果,出人才。其中最突出的是培育优良蚕种,推广制丝技术,为华南蚕桑业做出巨大贡献。经过两年的办学实践,何香凝深感学校“经费竭蹶,规模狭隘,未尽扩充之责”。为解决办学资金问题,何香凝携书画作品赴新加坡等南洋各地义卖,筹集办学资金。此举得到广大爱国华侨的热情支持,共筹得银元十万元。学校得以进一步发展,扩建了包括乐干楼(参见后文)在内的一批校舍,并增购了一些教学仪器设备。“九一八”事变后,仲恺农工学校师生积极到农村宣传抗日救亡。抗战爆发前夕的1937年7月初,何香凝在上海接见仲恺农工学校23名学生,激励学生投身抗日救亡,英勇杀敌,“在战斗中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州成为日寇夺取的重点。仲恺农工学校附近的海珠桥成为日机的轰炸目标,师生安全受到重大威胁。1937年秋,仲恺学校迁至南海县西樵山官山圩。广州陷落前夕,原留守广州的学校员工亦携重要物资外迁。重要物资中包括仲恺农校经多年搜集到的数百个广东家蚕原种及所育成的“仲恺蚕种”系列品种,以及廖仲恺牺牲时的血衣和一批贵重仪器。这批物资由以学校技师桂应祥为首的一批员工护送,经越南河内运往云南,可惜均于迁徙途中遗失。学样活动(18张)抗日战争中,仲恺农工学校师生根据广东战况,先后搬迁到佛山南海西樵山、中山县南屏乡、澳门、韶关乐昌县西乡桂花村、云浮罗定县松朗等五地坚持办学。每到一处,都宣传抗日,扶助农工,生产自救,在战斗中学习成长。不少肄业校友和毕业生更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日前线,甚至为国捐躯。如在佛山南海西樵山官山圩期间,学校与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广州执信女子中学联合成立抗日救亡团体“南海县民众抗敌后援会特种宣传工作团”(简称“特宣团”),坚持抗日救亡宣传。每周在官山圩以云瀛书院为固定剧场演出抗日话剧,有时还赴附近乡镇演出,&日,郭沫若来到官山圩,为仲恺学子作了题为《抗战必胜》的演说,并在观看“特宣团”演出抗日多幕剧《回春之曲》后题词:“革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革命”。广州陷落后,汪伪政权曾企图诱使仲恺学校回广州复办,派人赴香港游说何香凝。何香凝当头怒斥:“日寇一天不离开广州,仲恺学校誓不回家!”&1942年,何香凝行经粤北曲江时约见仲恺农工学校负责人陈颂硕,辞去担任15年的仲恺农工学校校长职务,仍担任校董事职务。此后学校更名为广东省仲恺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后增设高级农村合作科专业。抗日战争胜利后,何香凝致函国民党最高当局,要求“恢复其原有制度及精神”,保护校产,复办学校。1946年,广东省仲恺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在广州原址复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于1954年春更名为“广东省仲恺农业学校”,主要专业有农作物、养蚕、兽医、植物保护、土地规划、农机、经作等。办学规模得到空前扩大。1980年,学校被列为全国重点中专。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校名由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题写。1985年起招收专科生,1987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图书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图书馆随校变迁八十年,历史久远。1927年,图书馆随学校创办而诞生,原称仲恺农工学校图书馆;1959年,仲恺农工学校与广东省农业干部学校等五所中专学校合并,校图书馆改称仲恺农业学校图书馆;1984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改称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亦易其名。2008年学校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图书馆随之易为现名。馆舍面积0.4万平方米,由总馆、白云分馆构成。图书馆现图书馆大楼由港澳知名人士马万祺、何厚铧、曾宪梓先生等捐资兴建,1994年6月落成,同年9月正式开放。本馆设有阅览座位500个(包括自修室座位)。设有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参考咨询部和技术服务部。分设七个基本书库和二个阅览室。截至日,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达到112.9817万册,其中:纸本文献80.9817万册,电子文献折合馆藏34.9万册;中外文期刊和报纸1300余种。文献资源覆盖农、工、文、理、法、经、管、生物、艺术等多学科,已初步形成了多学科、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多载体、以热带、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生物科学文献为特色和优势的文献保障体系。作为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原则,努力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根据学院的性质、任务和专业设置情况,确定馆藏文献内容以生物、农业、经济、食品科学、基础科学等学科为主。图书馆非常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已先后引进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优秀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文献数据库,还有BIOSIS&Preview题录数据库、Springer&LINK全文期刊数据库、Agricola农业期刊全文数据库、ProQuest&Biology&Journals生物学全文数据库等外文文献数据库。同时还建立了25.95万册图书的数字图书馆。上述数字资源面向校园网用户提供24小时免费在线服务。图书馆采用了SULCMISш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使图书的采访、编目、流通等实现了网络自动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为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图书馆制定了一套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业务工作规范,并实行了聘任制,各项工作正不断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纪念馆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是由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提议,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设立,日正式开馆。叶剑英元帅题写了馆名。最初主要展览廖仲恺、何香凝的革命事迹,他们的儿子、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逝世后,经中央同意,本馆增加了廖承志事迹陈列,并于日纪念廖承志逝世一周年之际重新开放。馆址为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为原仲恺农工学校办事处旧址,日被广东省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本馆被列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本馆开馆后,受到中央和广东省、广州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王震、杨尚昆、康克清、廖承志、谷牧、刘田夫、任仲夷、杨康华、梁灵光、杨应彬等中央和省市领导都先后来馆参观并指导工作。1984年5月,聘请廖仲恺、何香凝之女廖梦醒担任本馆名誉馆长。本馆行政级别现为处级,现有事业编制6名。在进行日常管理、保证对外开放的同时,本馆注重科研和宣传工作。研究人员出席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23人次,提交论文20篇;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文章95篇;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广东省委统战部等单位,合作召开了两次()廖仲恺、何香凝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论文集2部;参与《纪念廖仲恺何香凝》画册、《廖承志文集》等的编辑工作;出版专著《廖家两代人》1部。&本馆还积极与传媒合作,为《秘密大营救》、《廖承志在沉思着》等电视剧提供资料,为江苏省出版总社制作《廖氏英杰》(光盘)、凤凰卫视拍摄纪录片《绘我情深——纪念何香凝诞辰123周年》、中央电视台拍摄《黄埔军校》等工作提供资料和人员帮助;《广州日报》、广州电视台(《名城风采》栏目)等媒体,广州市委宣传部电视电量片《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国防教育基地巡礼》均曾介绍本馆。开放时间:每周一、三、五&8:00——12:00&14:30——17:00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24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内乐干楼乐干楼是北斋拆除后,广州市区内现存唯一的四合院建筑,位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海珠校区西北角,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西侧,仲恺师生俗称其为“四合院”。其建筑形制与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类似,为中西合璧的二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197.6平方米,高10米左右,有房间共35间;原有南大门,四周走廊相通。其结构精巧,外形优美,外部为红砖灰瓦,五支砖柱用进口“红毛坭”砌合,楼内木阁楼板铺花阶砖,颇具岭南风格与时代特色。乐干楼始建于1930年。仲恺农工学校成立之初,曾面临资金窘境。时任校长的何香凝为解决办学资金问题,携书画作品赴新加坡等南洋各地义卖,筹集办学资金。此举得到以华侨领袖胡文虎、陈嘉庚等人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华侨的热情支持,共筹得银元十万元。1930年开始扩建校舍及基础设施,其中就包括乐干楼。乐干楼于1931年上半年落成。校筹备委员会委员之一,时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的国民党元老林森为其题匾。乐干楼建成后,成为仲恺农工学校重要的教学与科研场所。楼内设有当时华南地区最大的蚕种冷藏库以及蚕种改良实验室,为仲恺农工学校办好蚕桑、推广良种服务。蚕种库部分对外开放,为广大养蚕农户提供蚕种寄存服务。学校还聘请朝鲜籍蚕种专家,后来成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的桂应祥为高级技师,研究蚕种改良,从大量的外来蚕种与本地蚕种的杂交后代中,筛选最佳的组合,育成茧厚优质、抗逆性强的“仲恺蚕种”系列良种,在南海、顺德等蚕区广泛推广,深受蚕农欢迎,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东养蚕业的当家种,为振兴我国当时的主要经济支柱蚕丝业作出过重要贡献。廖仲恺牺牲时所穿的血衣也曾存放在乐干楼内,可惜后于抗战迁校时遗失。日,广州沦陷于日军之手。仲恺农工学校迁址南海西樵山,校园沦为日军军营。乐干楼亦遭蹂躏,其中设施被日军大肆拆改。抗战胜利后,乐干楼又曾暂充战俘营。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拨款予以修葺,用作教师宿舍之用。年,仲恺农业学校停止招生6年。乐干楼为多个校外单位所占用。直至1980年前后才完全撤离。此时乐干楼已成危楼,封存搁置。近几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开始对乐干楼进行全面修缮,已经基本完工。经过修缮之后的乐干楼将会更好地彰显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仲恺精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艺术展览馆位于海珠校区北部,英东实验大楼北侧,教工宿舍近旁。馆址为何香凝先生当年任仲恺农工学校校长时的旧居,今辟为艺术展览馆。展览馆不定期举办一些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展览,主要是学生作品展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何香凝像学校前身为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先生于1927年为纪念廖仲恺先生而创办的。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更名为“”,为全国重点中专,培养了数万名从基层农业技术干部到国家省部级领导、工程院院士等优秀人才。1984年升格本科,定名“”,校名由国家副主席将军题写。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学校的发展。、、、王震先后为校园内的、塑像和题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霍、、等多次亲临学校视察。1987年,学校成立了升格后首届董事会,王震将军任名誉董事长,时任广东省省长任董事长;1997年时任广东省省长任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会成员由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以及海外港澳知名人士担任;2008年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热带亚热带园林花卉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花卉研究中心绿色化工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植物病理研究所农产品加工及保鲜研究所人工环境与控制研究所绿色工程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仲恺文化研究所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学校图书馆学校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秉承何香凝先生的办学宗旨,弘扬仲恺精神,突出农、工优势,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了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学校设有农业与园林学院、轻工学院、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系、科学与工程系、化学与化工系、计算科学系、人文社科系、、艺术设计系等14个院(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部等2个教学部,热带亚热带园林花卉研究省级重点、基础化学与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亚洲最大的雅思考试中心。专业设置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学院有生物化工、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植物病理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4个硕士点,40个本科专业,学科覆盖农、工、理、经、管、文六大门类,其中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生物化工专业获选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植物病理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应用化学、作物遗传育种、制冷及、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获选为校级重点学科。现有在校万人。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科学楼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科研设施较齐全。海珠校区现有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网络中心、和体育场等,固定资产总值2.5亿多元;图书馆藏书101.98万册。白云校区一期工程教学用房约4.3万平方米,学生公寓约7.6万平方米,学生食堂0.74万平方米,文化活动中心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04万平方米。培训中心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培训中心位于教学楼三楼东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定的IELTS(雅思)和TOEFLIBT(托福)考点。其中雅思考点创办于1997年,是全国最早获得批准的雅思考点之一,其规模曾居全球第三,亚洲第一,规模仍居全国第三。几乎每周都有来自全国各地以至东南亚各国的考生们来到这里,完成他们的人生跨越。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海珠校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海珠校区原本为完整的一整块,后为仲恺路所分隔为南北两区。北区包含办公区、科研区、教学区、教工住宅区、学生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南区主要为学生宿舍区和学生生活区。物业管理中心位于南区D栋北侧。仲园食堂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内有两个食堂。第一食堂位于北区西北部,乐干楼南侧,有上下两层,二层包含煦苑餐厅(“煦苑”之名来自于廖仲恺的本名“恩煦”)。第二食堂位于南区D栋一、二层。两个食堂均有白饭、各式菜肴、汤粉、面等各式饭菜出售,并提供夜宵直至22:00之后。一般认为第二食堂饭菜无论是饭菜种类多少还是质量均优于第一食堂。自动售货机位于教学楼底,有各种冷冻饮料与小食品出售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移动公司营业点共两个,分别位于北区第一食堂对面和南区D栋北侧。凉茶店共两个,分别位于北区第一食堂东侧门外和南区D栋北侧。文体设施仲恺校内有露天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球场(以上南北区均有)商店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内主要商店有两个。分别是位于北区第一食堂对面的学生生活服务中心与南区D栋北侧的昌生超市。学生舞厅位于北区30栋1层顺便提一句:虽然仲恺没有音乐院系,但是还是有两台钢琴供音乐爱好者们练习的。一台较旧的在学生舞厅,另一台较为崭新,性能优良的珠江钢琴在教学楼B301&。白云校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白云校区规划图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白云校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以东的广州第二大学城——钟落潭高校园区。校园处于群山环抱之中,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校区总占地面积1826136平方米[2]。全部工程将分三期建设,先期建设的一期工程占地面积60.3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0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约4.3万平方米,学生公寓约7.6万平方米,学生食堂0.74万平方米,文化活动中心1.4万平方米。经过长达数年的征地与近一年的建设,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白云校区一期工程学生宿舍与食堂已经于2010年暑期竣工,教学楼于2010年秋季竣工。拥有八十多年悠久历史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2012年秋季开始,理科大一新生将在白云校区住2年,大三回海珠校区;文科大一新生将在白云校区住3年,大四返回海珠校区。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学生会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生会是在校党委的领导和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学生组织,是团委及行政机关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英东实验大楼。在学院领导和团委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学生会秉承着“团结、务实、进取,服务仲恺人”的宗旨,坚持培养同学全面发展的基本方针,发扬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精神,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积极而有效地开展学院的各项工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生会参加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广东省学生联合会,为团体会员。本会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会员。会员行使民主权力的机构是全校学生代表大会、各系学生代表大会和全班学生会议。校学生会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党和学校的教育方针,促进学校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团结和引导学校同学成为热爱祖国、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求合格人才,在维护学校整体利益的同时,表达和维护学生的具体利益。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方针,广泛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校园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增进同学的团结,加强同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与交往,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陶冶道德情操,广阔知识视野的目的。校学生会主席、副主席负责日常工作,并负责指导和监督直属部门的工作。学生会设主席1名,副主席5名。校学生会下设14个常规部门及三个委员会,它们是:办公室、宣传部、文娱部、生活部、自律部、勤工部、学术部、网络部、信息部、社团部、公关部、体育部、档案部、调研部、社团管理委员会、自律委员会、膳食管理委员会。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廖仲恺纪念碑学校师资和科研力量较强。现有在职教职工753人,专任教师485人,高级职称教师21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5%;具有以上学历学位教师312人,占教师总数的64%;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1人,省“千百十”工程青年学术骨干18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学校科研能力较强,在研各级研究项目360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2000年以来,获省(部)级奖励11项;2004年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杂志上发表论文1篇。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基层农业技术干部、专家、学者以及省部级领导干部,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亮驰等。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广东赛区奖励5项,广东省第八、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励共12项,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奖励2项,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奖励14项。毕业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水平、工作、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都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平均为97.01%。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仲园林荫学校十分重视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港、澳、台地区交流频繁,并先后与欧、美、亚、大洋洲的十几个国家的学校建立了校际联系或合作办学关系。学校先后与、、、布鲁内尔大学和,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和,澳洲昆士兰大学等建立了友好互访和学术合作关系,这些学校的多名学者来校访问或讲学。学校选送优秀青年、干部出国深造、业务培训、考察学习136人次。连续举办23届的京津沪粤渝农业院校协作会议,定期交流办学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教学大楼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广东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广东省回乡大学生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先进单位、省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集体、广东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广州市助残志愿者先进集体、广州市“雷锋号”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广州市文明单位,在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稳步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经过五年或稍长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力争学校成功更名为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努力把学校建成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打基础(年);第二步,上水平(年);第三步,创名校(年)。&
显示方式: |
包括中国学校和外国学校
共有117个词条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6次
参与编辑人数:1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8:22:02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改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