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梗的一首诗《青桃r18》 它的内容是:

  《我梦见白雪在燃烧》
  by陈先发
  我梦见白雪在燃烧
  我梦见鸟群,嘴含古老的梅花
  在空气中痛心疾首
  直至村庄消逝。直至逃荒的人们
  像一片羽毛飘浮
  颤抖的手沾满了泥土
  我梦见十月二日疯狂的花
  使大地如火如荼
  我梦见妹妹在静静长大
  青青乳房在三月阳光里飘飘荡荡
  我梦见草在哭泣。她不能挽救
  另一时间里雪的焚烧
  就像我不能挽救自己的软弱
  当我老了
  当我不敢凝视青草
  白雪白雪,你要自己燃烧
  这首诗据说很有名,我也大致揣测出了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人们都在社会的惯性中变得麻木,对于社会的不公现象已经听之任之。但是,这种猜测的根据很不扎实,我希望有版主或者高手能解读这首诗,能像解读唐诗宋词那样解析,这样我等普通人也能品味此等诗歌的好处。
  我先在此说一些我对此诗的主要困惑:
  第一段:
  1、为什么要提到鸟群,又为何要嘴里含着古老的梅花,这两个意象指向什么?
  2、为什么要梦见十月二号的花,为什么不是其他的日子,我想不起这个日子的特别之处,国庆次日吗?
  第二段:
  为何要说妹妹不能挽救另一时间里雪的燃烧?
  第三段:
  我基本明白了,但是也希望版主高手们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我想,上述疑问不光是我本人才有的,很多诗友们都有,希望有人能站出来不吝赐教,谢谢。
楼主发言:12次 发图:0张
  呼唤版主现身!今天我就死杠上了,没有什么是不能解析的,这首所谓的"好诗"到底好在哪里?  
  当我老了  当我不敢凝视青草  这句的好,我能看出来
  这诗好吗?就是一个小把戏而已。
  @龙口的海天蓝蓝 2楼
19:50:09  当我老了  当我不敢凝视青草  这句的好,我能看出来 :)  -----------------------------  最后一段是说作者变得麻木、冷漠,失去了燃烧的力量,还不如白雪。青草代表下一代,代表希望。如果我这样理解......我擦,这都啥玩意儿啊???
  @瓦尔策 3楼
19:51:49  这诗好吗?就是一个小把戏而已。  -----------------------------  什么小把戏,咱也来学学,免得被人说落伍。
  意象转换。玩语言的路子。有个人叫张作梗玩的更夸张更看不懂。  
  相对于陈先发的其他作品,这首写的很老实。  鸟是陈先发诗歌里常常出现的事物,他困惑于鸟的轻灵而飞翔,百转千回的啼叫而不明其意。鸟是陈先发理想体系里的顶端,在诗人困惑时,需要依赖它们的出现,以卸掉心里的责任和负累。  单看这首诗里,除了鸟这个常在,还出现了雪和草两个意象,古老的梅花和妹妹,是依附这两个主要意象的次意象。为什么这么说?所谓知人论世,陈先发是70年代的安徽人,中国古典美学对他的创作影响很大,可以说是他的创作源头。古老的梅花,在中国一贯是高洁情操的象征物,被鸟衔在口里,而且是鸟在痛心疾首,说明有一个让诗人困惑乃至悲愤的大事件无法释怀,这里鸟作为一个最终评判者就出现了,对逃荒的人们像一片羽毛漂浮(百姓的死亡,在这个千百年来一向是轻于鸿毛的)予以深切关注和追思,我想,这应该影射的是上世界五六十年代交界的大饥荒。雪不会燃烧,但如果火焰是白色的,可以这样认为。最冷的雪竟然燃烧起来,表面作者主观情绪上的悲痛异乎寻常。  但是这首诗的第二段开始出现的草和妹妹,表明了作者的构思脉络的一点随意性。他应该有更好的取舍,或更勤奋一点对待这个作品,从第一段的十月二日这个仅对作者有个人意义的日子,开始,诗人没有做出更好的选择,而是惰性地转到了被损害的爱情这个思路上来,那么,第一段就在这个随机性的写作下,露出了不协调的样态。从时间上来看,妹妹不可能和那次饥荒同步。  所以,陈先发的这首诗的老实写法,,在没有了一贯的重锤猛火叁伍错综的的技术修饰下,就暴露了出跟不上拍子的乱音,最后的抒情尤其仓猝。  你有一宝,秘在形山,何必再问别人,考验什么的,没什么必要。
  @瓦尔策 6楼
09:53:33  意象转换。玩语言的路子。有个人叫张作梗玩的更夸张更看不懂。  -----------------------------  偏偏他们占据着诗坛主流,又没人耐心解说,要命
  @马尔吉拉图 7楼
12:29:35  相对于陈先发的其他作品,这首写的很老实。  鸟是陈先发诗歌里常常出现的事物,他困惑于鸟的轻灵而飞翔,百转千回的啼叫而不明其意。鸟是陈先发理想体系里的顶端,在诗人困惑时,需要依赖它们的出现,以卸掉心里的责任和负累。  单看这首诗里,除了鸟这个常在,还出现了雪和草两个意象,古老的梅花和妹妹,是依附这两个主要意象的次意象。为什么这么说?所谓知人论世,陈先发是70年代的安徽人,中国古典美......  -----------------------------  谢谢马大侠耐心解读,泪奔中!!!如果是照你的这个解读,这首诗我木有读出啥诗意。如果王国维来读,恐怕要“隔”死了。不过,也许是我对陈诗人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不够了解吧。总的来说,我是希望诗人们多写一点能让人读懂的诗,技术应该是服务于情感的,在很多晦涩的诗里却是相反的。  此外,我倒是真想发觉自己身上的“宝”,与君共勉吧!
  无论陈先发今后能写出怎样的作品,《我梦见白雪在燃烧》都将是他一生作品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它的精彩之处恰恰是完全不需要解读的地方——  、
  @花颜雀语
00:05:33  无论陈先发今后能写出怎样的作品,《我梦见白雪在燃烧》都将是他一生作品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它的精彩之处恰恰是完全不需要解读的地方——   、   —————————————————  不需要解读何来精彩,因为语感好吗?即便是音乐都可以解读。  
  所以说、在文学三重境界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最高——  、
  从纯写作艺术角度看,这首作品稚嫩的很。我前面说的话是有前提的:【 无论陈先发今后能写出怎样的作品 】  这意味着今后陈先发即便是发展成了空前绝后的大文豪,【 《我梦见白雪在燃烧》依然将是他一生作品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  读作品不要流于纠缠表象,要在判断中寻找它的核——  、
  @秘在形山   陈先发的这首诗歌本来就缺乏诗意,跟读者如何解读没什么关系,许多诗歌,不在于它的懂与非懂,而在于是否能让你感到美,比如李商隐的。如果一首诗即完全看不懂,又感觉不到美,你无需找什么专家来解析,自己直接否定掉,没错  当然,诗意不是一个,诗意有很多种,陈先发的诗歌,不乏很多具有诗意的名篇,甚至他开拓了诗意审美的新的领域,但他大量的诗歌往往只是以炫耀和展示来吸引读者,此时,他把自己藏得很深,端得很高。所以,那些诗歌属于珠宝商式的展示,也许也是诗意的一种,但肯定不是我个人所喜爱的,我有一宝,秘在形山,是禅宗大师的开示,凡事自求多福,向外追寻,称为外道  @花颜雀语  你一会说不需要解读,一会儿说要找到核,  辛弃疾的原词,很好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境界,主要的是指一番艺术历练之后的重返,即返璞归真,天然去雕饰的境界,类似现在所说的无技巧,你仔细体味,  表象更多是哲学上的说法,在诗歌艺术中,一般会用意象这个词,即艺术化的形象(包括记忆中的和现存的)  还有,你总是下判断,但总是没有论据,我们等等吧
  呵呵,陈先发是安徽著名的诗人,也是我的诗友、好朋友、前辈和老师。  我也是他的粉丝之一。他许多的诗歌,我都曾仔细阅读过。你读诗很仔细,其实面对一首诗歌,想要全部理解其中的蕴涵和能指,这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陈先发的诗歌,一直在探寻一条中西诗艺和语言的幽微通道,这一方面他走得比较远。  他是一个老诗人了,嗯,就你的疑惑,我试着感受和解读一下吧。
  @花颜雀语 13楼
00:50:34  从纯写作艺术角度看,这首作品稚嫩的很。我前面说的话是有前提的:【 无论陈先发今后能写出怎样的作品 】  这意味着今后陈先发即便是发展成了空前绝后的大文豪,【 《我梦见白雪在燃烧》依然将是他一生作品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  读作品不要流于纠缠表象,要在判断中寻找它的核——  、  -----------------------------  嗯,解析的过程,有时就是去蔽的过程。的确需要卸下表层的繁芜,找到其中的诗核和旨意。不过,有时探幽的赏析,也会因一些能指和所指模糊而以失败、多义性告终。
  @瓦尔策 6楼
09:53:33  意象转换。玩语言的路子。有个人叫张作梗玩的更夸张更看不懂。  -----------------------------  玩是必须的。玩好语言是每个诗人的基础和根本:),但任何事物过之都不好。这也是肯定的。  问好瓦尔策!因为玩语言的前提是:言之有物,情理蕴含其内。这里,所指的就是逃不出意义,也就是内容;同时也可另辟蹊径,逃不出结构、形式之美,譬如音韵的、建筑的、模糊歧义的美学概念。譬如李义山的一些古诗。
  一首诗,好与不好,见仁见智。说好,一定有好的缘由和出处。说不好,一定有不好的屏蔽和俗套。我就接着你的疑惑,胡诌几句吧。若说错了,请多见谅。  读一首诗,若单纯从文本出发,有时可忘记其作者是谁,只从语言、内容、结构等最直接简单的赏析方式出发。若要深入感知其内的其他寓意和能指,则需要结合写作时间、作者的写作意图来揣摩。有一点是肯定的,一首诗一旦被大家称赞,一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好的方面。  诗友马尔吉拉图说得很对:陈先发受中国古典美学影响深厚,文化积淀和素养深厚,这是他创作源头之一,同时他也受西方诗艺的影响。他的诗,语言偏冷色调,有肃杀的秋意和凉气。叙述语言和技法,遵循传统的痕迹处处可寻。儒释道色彩的哲学思维和光芒,暗含或影射其内。  这首诗题目为《我梦见白雪在燃烧》,取义于冷热对比的心境,也映射阳光下的白雪和内心的火焰燃烧,双重暗喻。  第一节,开篇直接点题。让你疑惑的是鸟群意象的出现,包括嘴含古老的梅花。其实这里面出现的意象,是一个排比出现的——完整的意象群“白雪”“鸟群”“梅花”,三者互为牵绊。你若注意到第一句:我梦见白雪在燃烧。也就是所有描摹的画面,都是梦境,这里就有了时空的立体框架,作者是在叙述一场梦境,这样出现的各类画面,就很好理解了,这里面你可以添加自我的各种理解,譬如:历史经验、生活碎片和意象群象征的能指等。  鸟群、古老的梅花,既可以实指真实的鸟群和梅花,也可以指义一种古老的中华文明。  十月二日,或许就是作者写作的时间节点,喻意秋天,收获之梦,同时也砍首、肃杀之季。一首诗的赏析,你不能完全根据西方的赏析方式,中国的古诗和现代诗,都遵循一种原则,也就是读者的参与和介入,加入自我的理解和引导式的欣赏和感知。  我梦见白雪在燃烧  我梦见鸟群,嘴含古老的梅花  在空气中痛心疾首  直至村庄消逝。直至逃荒的人们  像一片羽毛飘浮  颤抖的手沾满了泥土  我梦见十月二日疯狂的花  使大地如火如荼
  其实,我觉得第一节,只是一种铺张的引言,作者的要旨,是在第二和第三节。  若说此诗的精彩之处,也在于其后的诗核。大家反复阅读一下这第二节,就会发现,作者在深化诗题《我梦见白雪在燃烧》,这里的要点,仍是梦境的延续和构筑。抓住诗题的“梦”字,是打开这首诗作的理解之钥匙。  陈先发的诗歌语言,自然流泻,安谧、冷峻里透着一种传统美,你可以说他炫技,也可以说他唯美。第一、第二句都很好理解,妹妹在静静的长大,青涩的乳房在三月阳光里飘飘荡荡。这里的妹妹不是实指真正的妹妹的,(当然也可以真的指向妹妹,一语双关,暗含其他的情节……)而是三月阳光下“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野草蔓蔓。他以拟人的方式,写春天的小草。这样就能理解其后的梦——我梦见草在哭泣。于是这个“她”的确不能挽救——另一时间里雪的焚烧。“雪的焚烧”,就是秋冬的来临,肃杀之——人生和季节双关的暗喻。  我想,你一旦找到了其中的语言按钮,你已经明白了“为何要说妹妹不能挽救另一时间里雪的燃烧?”作为小草的生死荣枯,她如何能拒绝和违背自然规律的法则呢?!另一时间就是——秋天。雪的燃烧,也是枯萎之后的覆盖,这里也暗喻新生,不过却是微弱的无可奈何的暗含。所以作者结尾才说——就像我不能挽救自己的软弱。  我梦见妹妹在静静长大  青青乳房在三月阳光里飘飘荡荡  我梦见草在哭泣。她不能挽救  另一时间里雪的焚烧  就像我不能挽救自己的软弱
  这首诗,确实可以一说。  紫穗穗解说得也蛮好。
  当我老了  当我不敢凝视青草  白雪白雪,你要自己燃烧  最后一节,是合篇。起篇第一节,承、转都在第二节完成,最后一节就是合篇,总结性发言和点题。特别是结尾——“白雪白雪,你要自己燃烧。”这呼应了诗题“我梦见白雪在燃烧”。  全诗的关键,都是梦境,也就是过去时态的陈述句和未来时态的展望互为交织。真实和虚幻相间。青草、白雪,都是取自自然景观。同时寓意青春不在,追忆似水年华,而人生的确如梦,如梦的人生里,一些凤凰涅槃的过程,需要事物自主性获得。草去能来,人去能来否?!  这首诗,我所在意的是不是语言和手法的新旧,而是蕴含的内容:梦境的真实、一种唯美情怀的沦丧、现代人的困惑,故土的消逝和人生如寄的感慨种种并置、呈现于这首精炼的小诗内。  嗯,仓促胡言几句,只是就文本的语言、内容和结构泛泛而谈。顺祝新春快乐!
  陈先发的许多诗作,无论语言和内涵,都呈现人生的冷色调,这里表现了他的一些哲学气质:悲观性和宿命论。然而我们许多诗人,都绕不开这样的一座悲观的情绪之山和一条宿命的人生长河。  问好秘在形山。解读一首诗歌,不必拘泥于字面的理解,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和作者的原创企图同步,喜欢、理解和赏析一首诗,可以通过反复读,整体感觉,譬如气息、停顿、技法等综合来理解,不能断章取义,要结合前后文,包括诗题一并来消化和理解。  握。只是瞬间浅陋感受,让你贻笑大方了。
  我在下面仰望  忽然看见  那儿有个  似仙非仙  仔细一看  没穿内衣
  @湖北青蛙 20楼
10:34:18  这首诗,确实可以一说。  紫穗穗解说得也蛮好。  -----------------------------  谢谢湖北青蛙的鼓励:)我还是第一次仔细阅读他的这首诗作。就文本而言一二。或也是误读。握,顺祝新春快乐。
  花颜雀语:紫穗穗729其实是在做着与马尔吉拉图相同的工作,尽管紫穗穗729在更详细的解读中曾经轻轻触碰到了“诗核”,但却没有把握住在其处纵深拓展的机会。  这类单纯的艺术赏析常常因停留在表层而不能让我们去更深刻认识一个诗人或一首诗。  【 故事会:出乎意料 】  ……在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举行的宴会上,一些贵族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完全出于偶然。哥伦布没有辩驳,他在宴席上拿起一个鸡蛋,对这些贵族说:“诸位先生,你们能把这个鸡蛋立在桌子上吗?”那些贵族拿起鸡蛋,左立右立,怎么也立不起来,只好请哥伦布来立。  哥伦布把鸡蛋朝桌上一磕,鸡蛋立住了……  花颜雀语:哥伦布的“小鸡蛋”看似是一个笑话,但支撑它的却是一个【大背景】。打造这个背景需要的是——  、
  @花颜雀语 25楼
11:26:11  花颜雀语:紫穗穗729其实是在做着与马尔吉拉图相同的工作,尽管紫穗穗729在更详细的解读中曾经轻轻触碰到了“诗核”,但却没有把握住在其处纵深拓展的机会。  这类单纯的艺术赏析常常因停留在表层而不能让我们去更深刻认识一个诗人或一首诗。  【 故事会:出乎意料 】  ……在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举行的宴会上,一些贵族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完全出于偶然。哥伦布没有辩驳,他在宴席上拿起一......  -----------------------------  翻译诗歌的翻译者,在出现一些歧义的争论时,遵循的原则是:直译和保留原本的译文疑惑。  一首诗的赏析,最简单的原则,就是从语言、内容和结构文本意义出发。我说过我的解读,只是试图解答一下秘在形山的就字面理解上的几点疑惑。并非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批评和赏析。  问好花,这也仅仅提供一种解读途径,不做唯一出口的浅陋“直译”。顺祝新春快乐。
  @花颜雀语 25楼
11:26:11  花颜雀语:紫穗穗729其实是在做着与马尔吉拉图相同的工作,尽管紫穗穗729在更详细的解读中曾经轻轻触碰到了“诗核”,但却没有把握住在其处纵深拓展的机会。  这类单纯的艺术赏析常常因停留在表层而不能让我们去更深刻认识一个诗人或一首诗。  【 故事会:出乎意料 】  ……在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举行的宴会上,一些贵族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完全出于偶然。哥伦布没有辩驳,他在宴席上拿起一......  -----------------------------  纵深拓展,就需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时间、缘由和背景等等。我理解这首诗的诗核很简单,就是我结尾总结的几句:梦境的真实、一种唯美情怀的沦丧、现代人的困惑,故土的消逝和人生如寄的感慨种种并置、呈现于这首精炼的小诗内。  一首诗的解读,可删繁就简,也看长篇大论:)若就秘在形山的几点疑惑,我想我的解读还算通畅、达意。但是解读的途径,真的可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晕,有一个错字笔误:一首诗的解读,可删繁就简,也可长篇大论:)
  花颜雀语:紫穗穗729的补充说明比前面她所做的作品赏析更有领会的价值。  有些作品是里程碑式的,陈先发的《我梦见白雪在燃烧》就是这样的一类作品。它之所以被万众瞩目并不是因为其艺术性有多好  而仅仅是因为——  、
  @花颜雀语 29楼
11:49:53  花颜雀语:紫穗穗729的补充说明比前面她所做的作品赏析更有领会的价值。  有些作品是里程碑式的,陈先发的《我梦见白雪在燃烧》就是这样的一类作品。它之所以被万众瞩目并不是因为其艺术性有多好  而仅仅是因为——  、  -----------------------------  嗯,说得好,继续:)
  其实里程碑的意义,也是目前的认知和赏析过程,所安置的:)我觉得一首诗歌,是否能成为经典,是需要时间和后人——若干年的检验,才成立。这里谁说的都不是唯一的标准和认知。插一句哈:)别介意
  错。如果可以随意安置,我怎么会使用【里程碑】这个名词?至少,我不是随意的!  、
  @花颜雀语 32楼
12:15:28  错。如果可以随意安置,我怎么会使用【里程碑】这个名词?至少,我不是随意的!  、  -----------------------------  呵呵,错,我没有“随意”的前缀。只说了“安置”,因为也是你或其他人选择用词“里程碑”。
  @花颜雀语 32楼
12:15:28  错。如果可以随意安置,我怎么会使用【里程碑】这个名词?至少,我不是随意的!  、  -----------------------------  我觉得,你可以单独就这个提议“里程碑”,写一篇这首诗歌正式的赏析诗评。比片段式的陈述更有意义。  嗯,我把前面的一些回帖总结了一下,发出来吧。
  总结自己在天涯的临屏回帖,权作一种瞬间赏析。  穗言穗语:  陈先发是安徽著名的诗人,也是我的诗友、好朋友、前辈和老师。  我也是他的粉丝之一。他许多的诗歌,我都曾仔细阅读过。你读诗很仔细,其实面对一首诗歌,想要全部理解其中的蕴涵和能指,这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陈先发的诗歌,一直在探寻一条中西诗艺和语言的幽微通道,这一方面他走得比较远。  他是一个老诗人了,嗯,就秘在形山诗友的疑惑,我试着感受和解读一下吧。解析的过程,有时就是去蔽的过程。的确需要卸下表层的繁芜,找到其中的诗核和旨意。不过,有时探幽的赏析,也会因一些能指和所指模糊而以失败、多义性告终。  天涯诗友瓦尔策说,陈先发的此诗就是:“意象转换。玩语言的路子……”我的感受——玩是必须的。玩好语言是每个诗人的基础和根本:),但任何事物过之都不好。这也是肯定的。  因为玩语言的前提是:言之有物,情理蕴含其内。这里,所指的就是逃不出意义,也就是内容;同时也可另辟蹊径,逃不出结构、形式之美,譬如音韵的、建筑的、模糊歧义的美学概念。譬如李义山的一些古诗。  一首诗,好与不好,见仁见智。说好,一定有好的缘由和出处。说不好,一定有不好的屏蔽和俗套。我就接着你的疑惑,胡诌几句吧。若说错了,请多见谅。  读一首诗,若单纯从文本出发,有时可忘记其作者是谁,只从语言、内容、结构等最直接简单的赏析方式出发。若要深入感知其内的其他寓意和能指,则需要结合写作时间、作者的写作意图来揣摩。有一点是肯定的,一首诗一旦被大家称赞,一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好的方面。  诗友马尔吉拉图说得很对:陈先发受中国古典美学影响深厚,文化积淀和素养深厚,这是他创作源头之一,同时他也受西方诗艺的影响。他的诗,语言偏冷色调,有肃杀的秋意和凉气。叙述语言和技法,遵循传统的痕迹处处可寻。儒释道色彩的哲学思维和光芒,暗含或影射其内。  这首诗题目为《我梦见白雪在燃烧》,取义于冷热对比的心境,也映射阳光下的白雪和内心的火焰燃烧,双重暗喻。  第一节,开篇直接点题。让你疑惑的是鸟群意象的出现,包括嘴含古老的梅花。其实这里面出现的意象,是一个排比出现的——完整的意象群“白雪”“鸟群”“梅花”,三者互为牵绊。你若注意到第一句:我梦见白雪在燃烧。也就是所有描摹的画面,都是梦境,这里就有了时空的立体框架,作者是在叙述一场梦境,这样出现的各类画面,就很好理解了,这里面你可以添加自我的各种理解,譬如:历史经验、生活碎片和意象群象征的能指等。  鸟群、古老的梅花,既可以实指真实的鸟群和梅花,也可以指义一种古老的中华文明。  十月二日,或许就是作者写作的时间节点,喻意秋天,收获之梦,同时也砍首、肃杀之季。一首诗的赏析,你不能完全根据西方的赏析方式,中国的古诗和现代诗,都遵循一种原则,也就是读者的参与和介入,加入自我的理解和引导式的欣赏和感知。  我梦见白雪在燃烧  我梦见鸟群,嘴含古老的梅花  在空气中痛心疾首  直至村庄消逝。直至逃荒的人们  像一片羽毛飘浮  颤抖的手沾满了泥土  我梦见十月二日疯狂的花  使大地如火如荼   其实,我觉得第一节,只是一种铺张的引言,作者的要旨,是在第二和第三节。  若说此诗的精彩之处,也在于其后的诗核。大家反复阅读一下这第二节,就会发现,作者在深化诗题《我梦见白雪在燃烧》,这里的要点,仍是梦境的延续和构筑。抓住诗题的“梦”字,是打开这首诗作的理解之钥匙。  陈先发的诗歌语言,自然流泻,安谧、冷峻里透着一种传统美,你可以说他炫技,也可以说他唯美。第一、第二句都很好理解,妹妹在静静的长大,青涩的乳房在三月阳光里飘飘荡荡。这里的妹妹不是实指真正的妹妹的,(当然也可以真的指向妹妹,一语双关,暗含其他的情节……)而是三月阳光下“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野草蔓蔓。他以拟人的方式,写春天的小草。这样就能理解其后的梦——我梦见草在哭泣。于是这个“她”的确不能挽救——另一时间里雪的焚烧。“雪的焚烧”,就是秋冬的来临,肃杀之——人生和季节双关的暗喻。  我想,你一旦找到了其中的语言按钮,你已经明白了“为何要说妹妹不能挽救另一时间里雪的燃烧?”作为小草的生死荣枯,她如何能拒绝和违背自然规律的法则呢?!另一时间就是——秋天。雪的燃烧,也是枯萎之后的覆盖,这里也暗喻新生,不过却是微弱的无可奈何的暗含。所以作者结尾才说——就像我不能挽救自己的软弱。  我梦见妹妹在静静长大  青青乳房在三月阳光里飘飘荡荡  我梦见草在哭泣。她不能挽救  另一时间里雪的焚烧  就像我不能挽救自己的软弱
  最后一节,是合篇。起篇第一节,承、转都在第二节完成,最后一节就是合篇,总结性发言和点题。特别是结尾——“白雪白雪,你要自己燃烧。”这呼应了诗题“我梦见白雪在燃烧”。  当我老了  当我不敢凝视青草  白雪白雪,你要自己燃烧  全诗的关键,都是梦境,也就是过去时态的陈述句和未来时态的展望互为交织。真实和虚幻相间。青草、白雪,都是取自自然景观。同时寓意青春不在,追忆似水年华,而人生的确如梦,如梦的人生里,一些凤凰涅槃的过程,需要事物自主性获得。草去能来,人去能来否?!  这首诗,我所在意的是不是语言和手法的新旧,而是蕴含的内容:梦境的真实、一种唯美情怀的沦丧、现代人的困惑,故土的消逝和人生如寄的感慨种种并置、呈现于这首精炼的小诗内。  嗯,仓促胡言几句,只是就文本的语言、内容和结构泛泛而谈。顺祝新春快乐!  陈先发的许多诗作,无论语言和内涵,都呈现人生的冷色调,这里表现了他的一些哲学气质:悲观性和宿命论。然而我们许多诗人,都绕不开这样的一座悲观的情绪之山和一条宿命的人生长河。  问好秘在形山。解读一首诗歌,不必拘泥于字面的理解,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和作者的原创企图同步,喜欢、理解和赏析一首诗,可以通过反复读,整体感觉,譬如气息、停顿、技法等综合来理解,不能断章取义,要结合前后文,包括诗题一并来消化和理解。  握。只是瞬间浅陋感受,让你贻笑大方了。  日上午11点10分天涯论坛,临屏涂鸦。  补充说明:  花颜雀语诗友语:紫穗穗729其实是在做着与马尔吉拉图相同的工作,尽管紫穗穗729在更详细的解读中曾经轻轻触碰到了“诗核”,但却没有把握住在其处纵深拓展的机会。  这类单纯的艺术赏析常常因停留在表层而不能让我们去更深刻认识一个诗人或一首诗。  【 故事会:出乎意料 】  ……在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举行的宴会上,一些贵族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完全出于偶然。哥伦布没有辩驳,他在宴席上拿起一个鸡蛋,对这些贵族说:“诸位先生,你们能把这个鸡蛋立在桌子上吗?”那些贵族拿起鸡蛋,左立右立,怎么也立不起来,只好请哥伦布来立。  哥伦布把鸡蛋朝桌上一磕,鸡蛋立住了……  花颜雀语:哥伦布的“小鸡蛋”看似是一个笑话,但支撑它的却是一个【大背景】。打造这个背景需要的是——  紫穗穗729的回复:  翻译诗歌的翻译者,在出现一些歧义的争论时,遵循的原则是:直译和保留原本的译文疑惑。  一首诗的赏析,最简单的原则,就是从语言、内容和结构文本意义出发。我说过我的解读,只是试图解答一下秘在形山的就字面理解上的几点疑惑。并非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批评和赏析。  问好花,这也仅仅提供一种解读途径,不做唯一出口的浅陋“直译”。顺祝新春快乐。  纵深拓展,就需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时间、缘由和背景等等。我理解这首诗的诗核很简单,就是我结尾总结的几句:梦境的真实、一种唯美情怀的沦丧、现代人的困惑,故土的消逝和人生如寄的感慨种种并置、呈现于这首精炼的小诗内。  一首诗的解读,可删繁就简,也可长篇大论:)若就秘在形山的几点疑惑,我想我的解读还算通畅、达意。但是解读的途径,真的可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饭饭去,饿了:)两餐一并吃。花花和大家继续讨论,等会我再来拜读精彩。
  飘绿标题给楼主 红脸给穗穗等精彩回帖:)
  第一次读陈先发这首诗。  个人认为这首诗有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马尔吉拉图说的历史背景,一种是世界性的现实时代背景,后者显得更长久些。  老陈写了很多好诗,贡献给新诗的价值也是唯一的。但这首诗在他的诗歌中还算不得多好的诗。
  嘿嘿  不给俺弄几瓶啤酒啊,你们玩、俺继续喝  嘎嘎嘎  、
  读一首诗,先放空自已:)
  穗穗梦境式的解读,是可以切入的,梦境很多时候,用意识的存在状态来解解会更合理一些。
  @笨_水 39楼
12:59:43  第一次读陈先发这首诗。  个人认为这首诗有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马尔吉拉图说的历史背景,一种是世界性的现实时代背景,后者显得更长久些。  老陈写了很多好诗,贡献给新诗的价值也是唯一的。但这首诗在他的诗歌中还算不得多好的诗。  -----------------------------  认同:)握!
  @浪子超123 42楼
13:10:49  穗穗梦境式的解读,是可以切入的,梦境很多时候,用意识的存在状态来解解会更合理一些。  -----------------------------  问好浪子。我的解读只是一种通道和途径。梦境,的确是意识存在的再现过程。
  @花颜雀语 40楼
13:01:18  嘿嘿  不给俺弄几瓶啤酒啊,你们玩、俺继续喝  嘎嘎嘎  、  -----------------------------  哈哈,那我给你来几瓶老金威或其他哦,别喝醉了:))还等你精彩的点评呢,呵呵。
  @北雪飘飞 38楼
12:58:02  飘绿标题给楼主 红脸给穗穗等精彩回帖:)  -----------------------------  谢谢北雪飘飞,还欠着你的网名赠诗呢:)且再欠一欠:)容我多读一些你的诗文,找到最好的角度来写。
  花颜雀语 40楼
13:01:18  嘿嘿  不给俺弄几瓶啤酒啊,你们玩、俺继续喝  嘎嘎嘎  作者:紫穗穗729 时间: 13:26:21   哈哈,那我给你来几瓶老金威或其他哦,别喝醉了:))还等你精彩的点评呢,呵呵。  嘿嘿 都收下了,遗憾喝大了,文责由穗穗来负:这是一首代表中国当下“进步诗人”写下的忏悔诗,可惜它的锋芒——  嘎嘎嘎  、
  让读者疑惑且又忍不住要读的诗,自然有它的魅力,好比残缺的或未完成的艺术品可能是一件难得的杰作。诗人一再重复“我梦见”,读者便无需苛求它的逻辑性了。唯美而忧伤。  ——支持这样见仁见智的讨论:))
  宁说是个梦不如说是寄托:  真理,善良,纯洁。。。。在诗里醒着  “燃烧”与“焚烧”多么不同。  “痛心疾首”的不仅是被践踏的古老的梅花,是“消失的村庄,逃荒的人们”  十月二日的疯狂的花“如火如荼的”,现在只能昙花如梦!  像不能拯救自己软弱的不能拯救“燃烧白雪”的草。是现实的悲哀!  只是更让人悲哀的是“当我不能凝视青草。。。白雪,白雪,你要自己燃烧!  最好不要解读此诗,历史能够演绎着这首诗
  1、永远不要试图从一首好诗中去寻找诸如麻木等主题内容,而是要体会一种精神向度——比如这个诗歌中的某种宗教情怀。  2、此诗写于上个世纪90年左右,那时候的陈先发醉心于古典诗歌(现在偏向冷峻),意象运用大量传统修辞(比如通感)。类似一衣带水(带),窗含西岭千秋雪(含)等,此诗也是。  3、不要在陈先发的诗歌中寻找真实——陈先发的诗歌就是“诗歌就是想象重建的世界”的最好诠释。
  更好的在这里:  你无法熄灭铁的光芒  陈先发  你无法熄灭铁的光芒  无法剥夺  也无法弯曲它的方向  铁带着你渴望的温度,停在那里  和我的懦弱遥遥相对  在诚实岁月中那是一块铁  我无法获得它的力量  天空下秋高气爽  我们的心中烈焰腾腾  但那依旧是一块铁,冷冷地生存着  铁呀铁  我无法熄灭你的光芒  你也无法忘掉我往日的爱情
  @青松为世界 51楼
15:54:39  更好的在这里:  你无法熄灭铁的光芒  陈先发  你无法熄灭铁的光芒  无法剥夺  也无法弯曲它的方向  铁带着你渴望的温度,停在那里  和我的懦弱遥遥相对  在诚实岁月中那是一块铁  我无法获得它的力量  天空下秋高气爽  我们的心中烈焰腾腾  但那依旧是一块铁,冷冷地生存着  铁呀铁  我无法熄灭你的光芒  你也无法忘掉我往日的爱情  -----------------------------  这首好啊。我都读得懂呢!喜欢。
  @青松为世界 51楼
15:54:39  更好的在这里:  你无法熄灭铁的光芒  陈先发  你无法熄灭铁的光芒  无法剥夺  也无法弯曲它的方向  铁带着你渴望的温度,停在那里  和我的懦弱遥遥相对  在诚实岁月中那是一块铁  我无法获得它的力量  天空下秋高气爽  我们的心中烈焰腾腾  但那依旧是一块铁,冷冷地生存着  铁呀铁  我无法熄灭你的光芒  ......  -----------------------------  这是一首好诗。  我猜想《我梦见白雪在燃烧》是作者早期的诗作。陈先发有许多的好诗,这首仅算中品之作。
  @青松为世界 50楼
15:49:48  1、永远不要试图从一首好诗中去寻找诸如麻木等主题内容,而是要体会一种精神向度——比如这个诗歌中的某种宗教情怀。  2、此诗写于上个世纪90年左右,那时候的陈先发醉心于古典诗歌(现在偏向冷峻),意象运用大量传统修辞(比如通感)。类似一衣带水(带),窗含西岭千秋雪(含)等,此诗也是。  3、不要在陈先发的诗歌中寻找真实——陈先发的诗歌就是“诗歌就是想象重建的世界”的最好诠释。  -----------------------------  解读的要旨明晰、精彩!是的。现在他的许多诗作,语言都偏向于冷峻和疏离。尽管这般,他诗歌中古典浪漫主义色彩始终隐没其内。  诗歌是最高虚构,是想象重建的世界,这个重建的世界,也包括读者的审美参与和再现过程!
  诗歌最重要的是处理好王国维先生的“不隔”,尤其是现代诗,不论什么手法,诗意的在读后的直接抵达都是最重要的,不用像思想那样转弯,才是诗的真谛。  珍爱诗歌,远离讲坛。
  真奇怪,,这是陈先发在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他十七、八岁的作品啊,,,,拿到现在讨论个啥呀。。。。。。。。。。  作者自己也不看重这首诗,,说早就废了。。。去年出版的集子《写碑之心》也未纳这首
  珍爱诗歌,远离诗坛。
  这个版主,,,也太不了解诗人作品情况了
这很正常,诗会网友众多,不可能了解所有网友的作品情况----雪
  @洛杉矶的黑豹 57楼
16:51:26  真奇怪,,这是陈先发在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他十七、八岁的作品啊,,,,拿到现在讨论个啥呀。。。。。。。。。。  作者自己也不看重这首诗,,说早就废了。。。去年出版的集子《写碑之心》也未纳这首  -----------------------------  文本的存在,不管是否废弃。  作者对自我的高要求,不收录它,也是对的。  至于大家的喜欢和争论,倒是没必要刻意阻挡。  我觉得早年的这首小诗,仍很精致。说明作者的功底深厚……
  发烧乏力,到医院去了一趟,回帖已然这么多了:)  中国当代,有三个人的诗歌,我曾长期仔细研读过,第一个是弥赛亚,第二个是陈先发,第三个是海子,弥赛亚是我真心喜欢的,陈先发是我所惊讶的,海子是声名在外引起我的兴趣  评论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发现价值使得自己和大家受益。好的作品和差的作品,都有评论的价值,好的可以学习借鉴;坏的可以使自己避免弯路和同样的弊病。而怎样去评论,尤其是值得重视的,评论者应该在对作者生平个性大事件尽量熟悉的前提下,放弃崇拜,关系,渊源等一切诗歌文本之外的东西,从纯粹的角度对文本抒发己见,不能妄自菲薄,不能妄自尊大,这样,即便你的学识还不足以完全吃透被评论的标的,也肯定具有价值的地方,因为这符合真的标准,而真诚的态度,是踏上发现艺术之美的第一步。他山之石,也可攻玉。  苏东坡的诗词名满天下,可以想象的出,当时环绕他的文人学士,每当苏东坡的一首新作出来,必定是轰然叫好者多,而顶风批评者寥寥,但苏东坡的烂诗也比比皆是,这是矛盾所在。  时下的诗歌批评,很有些茫然的样子,对于本来费解的诗歌文本,针对它的评论之风,失去了我们古人做学问的态度:实事求是,言之有物。翻开李义山诗集笺注,从宋至清包括纪晓岚洪迈等等一流的大师,他们所针对李商隐诗歌的点评往往都是务实的,说这首似讽喻某事,那首是指某事,很少有人说得比李商隐本人更玄乎。除了梁启超说我看不懂,但我觉得美。  不怕坐实,只求真实,而且,古典大师们非常注重深入浅出,原本晦涩的批评标的,众人求解,大师们当然要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自己的观点,以飨众好。这就是他们的目的性明确。  而现在的诗歌评论,往往具有以上提到的两点通病:一是全盘肯定,这里面肯定参杂了评论本身以外的一些因素,比如崇拜,随众,被光环名利所震慑等等,要知道,苏东坡写出水调歌头之后,依然写出了许多烂诗。所以,不存在每首都是精品的大师,除了轶失的,比如王昌龄。  另一点通病就是不敢务实,只务虚,针对晦涩的文本,评论却比原作还要晦涩而玄乎,云山雾罩,神光离合,飞鸿踏雪。就怕评论落到实处,仿佛落到实处,自己就不能飞翔了,前辈大师们招招着肉,生怕自己说不明白,苦口婆心;现在的评论者不把原作评论到神性上帝人类命运誓不罢休,有必要吗,即便如此,就能挽救左右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就能粉饰掉读者的艺术直觉吗?这些都是要不得的批评态度。换句话说,这种作风可能是西风刮的,食洋不化,邯郸学步,忘掉了目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陈先发的诗歌,从我最初的惊讶,乃至到发生兴趣,几乎找遍了他在诗会以及博客以及百度的前期作品来阅读,所以我想,如果不是我的阅读完全失效,我应该对他有所了解。现在,我对陈先发的诗歌不再惊讶,并非疲劳,只是更清楚而已,烟花灿烂,一瞬而已,技术和素养上乘,但真正的诗意上,并不富足。记得陈先发在某大学的演讲,好像着重述说了 鸟 在他诗歌体系里的重要性,轻灵飞翔,好听的鸣叫而难以明白其意,这个不是我凭空乱想的,而是根据陈先发的表述所推论的。在这个雪的燃烧的诗歌里,把陈先发的本诗归结为追忆似水年华,凤凰涅槃之类的旱地拔葱,我实在看不出比我所归结出的饥荒事件有任何更加铁证如山的高明之处,这个真的不相干,这样的解读和儿童捉迷藏的所带来的快乐,无本质区别。  再者,我说陈先发的第二段惰性地写到妹妹,固然是他早期艺术积淀单薄所造成的,但诚然也有青春写作的惯性。所以说,我认为在这个作品里,第二段,因为第一段的某个提示,而发生了随机性的偏转。我这样说,是在大量比对陈先发其他诗歌的基础上说言的,我有证据表明,随机性的构思,是陈先发乃至当代很多诗人,写手(包括我自己)都具有的通病,解决这个,就不是茫然的梯队,也许一跃而成目的性遥远而清晰的大师了。当然,我会在随后去搜集陈先发的诗歌,以呈上证据。不能空穴来风,总是想当然,  随机性写作,远在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诗经里,就存在了,我举个例子,摩托车轰鸣而过  这是第一句,下面你想到任何一句其他的,你写在后面,都能和第一句组合出不同的意义。当然,这些意义有的不尽如意,需要你拣择的眼光,眼光最重要。  不过,起码我所批评的那些批评,还是有意义的,理由在第一段已述,但那种东晃一枪,西打一炮,不时把爪哇国吕宋岛搬出来吓你一下的评论,还是不必了,闪烁其词,本来就是心虚和诈唬的标志,这会总是把自己推向反面,比如,你想显得高深莫测,但最后必然是水落石出。佛陀言: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此句专赠老雀同志,你那些内核啊之类的法宝没用,我这个文盲也不懂这些土产,一首诗歌不存在大家不知道,就你知道的秘诀,仿佛得了秘诀就一览众山小了,那不可能,诗歌到处是秘诀,所以也就没有秘诀,九阴真经,金庸也不会的  对了,看到一览众山小,才想起杜甫的许多雄篇伟制,许多都可以坐实解读到时事上,而他那首字面上浅显的江南逢李龟年,哪个都能看懂,但解析批评起来倒真的不是一两句的事,这个可以再反思
  @洛杉矶的黑豹 57楼
16:51:26  真奇怪,,这是陈先发在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他十七、八岁的作品啊,,,,拿到现在讨论个啥呀。。。。。。。。。。  作者自己也不看重这首诗,,说早就废了。。。去年出版的集子《写碑之心》也未纳这首  -----------------------------  能转几首上来不?谢谢兄弟!!!  像你上次一样“转载:陈先发诗歌50首(今天论坛)(转载)”  再谢谢。
  阅读就是一种误读,特别是对现代诗,所以我们只好去感受一下就算了。
  @青松为世界
15:49:48  1、永远不要试图从一首好诗中去寻找诸如麻木等主题内容,而是要体会一种精神向度——比如这个诗歌中的某种宗教情怀。  2、此诗写于上个世纪90年左右,那时候的陈先发醉心于古典诗歌(现在偏向冷峻),意象运用大量传统修辞(比如通感)。类似一衣带水(带),窗含西岭千秋雪(含)等,此诗也是。  3、不要在陈先发的诗歌中寻找真实——陈先发的诗歌就是“诗歌就是想象重建的世界”的最好诠释。  -----------------------------  @紫穗穗729 54楼
16:48:11  解读的要旨明晰、精彩!是的。现在他的许多诗作,语言都偏向于冷峻和疏离。尽管这般,他诗歌中古典浪漫主义色彩始终隐没其内。  诗歌是最高虚构,是想象重建的世界,这个重建的世界,也包括读者的审美参与和再现过程!  -----------------------------  抛弃宏大和去主体化,还原事物“在”的原本状态,是后现代的特征,于坚是代表。可惜后来被搞成分行的口语,垃圾成堆。  古龙不仅是武侠小说家,还是诗人,有兴趣的朋友去把他的文字分行试试看====那就是诗歌!
  作者:洛杉矶的黑豹 时间: 16:51:26   真奇怪,这是陈先发在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他【十七、八岁】的作品啊,拿到现在讨论个啥呀。作者自己也不看重这首诗,说早就废了。去年出版的集子《写碑之心》也未纳这首。这个版主,也太不了解诗人作品情况了  花颜雀语:在洛杉矶的黑豹的天涯个人网络资料中,与诗歌有关的帖子100%与陈先发有关;多年来,他转发了大量陈先发的作品和与陈先发有关的东西。完全可以说:这个ID是为陈先发而存在。  我更奇怪、为什么拥有这样背景的你还敢如此果断滴猜测陈先发的实际年龄!  难道你不知道这是他【 二十二岁 】时的作品?  至于“作者自己也不看重这首诗,说早就废了”,我不能确认其事是否真实;在中国、很多人因为身份的变迁或环境的变迁常常回避或否认一些…… 不过没关系,“山就在那里”。  、
  @秘在形山
  读诗,其实任何的解读都是徒劳的。借用一句话,善恶自在人心。
  一夜没看,这么多的回复!谢谢紫穗穗729的详细解说,对这首诗我现在明白了不少了。对于第一段的十月二日的花,我猜是雪花,第二段的另一个时间里雪的焚烧,我猜是另一个梦(妹妹是一个梦,雪燃烧是另一个梦)。  唯一还是不明白的是:雪的燃烧到底指向什么?我觉得如果答案是一个虚头八脑的诸如"内在升华"之类的,那等于没说。  
  嗯,这首诗歌完全不是他成熟时期的风格,考虑到写作日期和当时中国诗歌的时代背景,这个作品,还是受当时诗坛的风格影响更大一些,这样的作品,在当时比比皆是,大家都这么写,说是代表作和里程碑,似乎没有太多的证据支持。
  【 里程碑:milestone
】  里程碑(Milestone):里程碑是标志“公路及城市郊区道路”里程的碑石,每一公里设一块,用以计算里程和标志地点位置。  Milestone(里程碑):Milestone是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上发生了的可以作为标志性的大事件。  、
  《我梦见白雪在燃烧》一诗写于日。  这一年的X月X日,陈先发大学毕业开始走进社会——  这一年的X月X日,陈先发在哪里,在做些什么,在想些什么——  这一年的X月X日,陈先发经亲历过的事情对他的一生影响意义到底有多大——  事实上:这一年开始,在概念上被宣称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而解体了的、以北岛为代表性人物的朦胧诗群,在“一些人的其后创作中”,正在另一种状态下继续发酵、升温,扩散——(因无奈)变得更加(晦涩)扑朔迷离——  1989年到底还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 一定要说 】这首作品是陈先发的里程碑式作品——  、
  围观围观,奶嘴板凳已备
  @花颜雀语 71楼
10:36:29  《我梦见白雪在燃烧》一诗写于日。  这一年的X月X日,陈先发大学毕业开始走进社会——  这一年的X月X日,陈先发在哪里,在做些什么,在想些什么——  这一年的X月X日,陈先发经亲历过的事情对他的一生影响意义到底有多大——  事实上:这一年开始,在概念上被宣称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而解体了的、以北岛为代表性人物的朦胧诗群,在“一些人的其后创作中”,正在另一种状态下继续发酵、升温,扩......  -----------------------------  明白了,就是那个事件,遛死事件。看来我最初的直觉还是对的,所谓的雪的燃烧就是被隐忍的愤怒,无颜面对弟妹们。
  闲着也是闲着,继续虾扯蛋  【 什么是一个诗人一生写作链条的里程碑式作品 】  假定某诗人一生写出10000首作品,其中9990首以上都是经典至极的旷世之作;现在计划选100首编辑成教材、在全世界推广供全世界诗歌写作者或爱好者膜拜学习。该不该在那10首中选一两首,该不该让人们知道是为什么大诗人会出现这类极其特殊的现象——  将青松的世界推荐的《你无法熄灭铁的光芒》与《我梦见白雪在燃烧》就会发现存在着这种极其特殊的现象  《你无法熄灭铁的光芒》写于1989年陈先发大学毕业前夕的第一个写作喷发期5月份左右  《我梦见白雪在燃烧》写成于陈先发大学毕业后  约三个月后日  两者之间仅仅相隔不足半年,中间隔着一道重大时间的分割线——  里程碑一定要竖立在沿途风景秀丽的地方吗?还是该代表着什么?  、
  @花颜雀语 74楼
12:40:40  闲着也是闲着,继续虾扯蛋  【 什么是一个诗人一生写作链条的里程碑式作品 】  假定某诗人一生写出10000首作品,其中9990首以上都是经典至极的旷世之作;现在计划选100首编辑成教材、在全世界推广供全世界诗歌写作者或爱好者膜拜学习。该不该在那10首中选一两首,该不该让人们知道是为什么大诗人会出现这类极其特殊的现象——  将青松的世界推荐的《你无法熄灭铁的光芒》与《我梦见白雪在燃烧......  -----------------------------  能写那种题材的诗歌,就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有境界。
  好诗! 欣赏!
  赏析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自己的任何“好恶印象”在精读中理性地走进作者当年“激情”写作的现场去寻找真相——  、
  对于【陈先发写作研究】的评论工作书写者们来说,比较两首作品你会发现两首作品存在着一个奇怪的差异:  《你无法熄灭铁的光芒》“内涵”老成内敛,  《我梦见白雪在燃烧》 “内涵”稚嫩张扬  无论是内敛还是张扬两首作品都出现了一个表现思想状态的词:(我的)懦弱】【(自己的)软弱:  《你无法熄灭铁的光芒》第5行:
【 和我的懦弱遥遥相对 】  《我梦见白雪在燃烧》
第2小节第5行:【 就像我不能挽救自己的软弱 】  、
  @花颜雀语 78楼
14:42:07  对于【陈先发写作研究】的评论工作书写者们来说,比较两首作品你会发现两首作品存在着一个奇怪的差异:  《你无法熄灭铁的光芒》“内涵”老成内敛,  《我梦见白雪在燃烧》 “内涵”稚嫩张扬  无论是内敛还是张扬两首作品都出现了一个表现思想状态的词:(我的)懦弱】【(自己的)软弱:  《你无法熄灭铁的光芒》第5行: 【 和我的懦弱遥遥相对 】  《我梦见白雪在燃烧》 第......  -----------------------------  对,我注意到了,“就像我不能挽救自己的软弱”这句是解读的关键
  但是,两个懦弱所表现的却并非是同一个语境。  第一个是在形容“坚守”  第二个有嫌疑谈“逆行”  ……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读者都会忽略诗中的一个“辅助语境”。它就是第一小节第六行:【 颤抖的手沾满了泥土 】  “颤抖的手沾满了泥土”一句非常形象地强化了一个人(或一些人)在某种背景(环境)下的精神状态,读不懂它便会在不准确的用词写成的诗句误导下走向对作品解读的迷失——  、
  这个使用不当的词就是出现在诗中第一小节第四行后半句的“逃荒”一词:  直至村庄消逝。直至逃荒的人们  此处正确使用的词语应该是【 逃难 】  、
  @花颜雀语
14:40:28  这个使用不当的词就是出现在诗中第一小节第四行后半句的“逃荒”一词:   直至村庄消逝。直至逃荒的人们   此处正确使用的词语应该是【 逃难 】   、  —————————————————  再读一遍,感觉技巧的成分过多,应该算是诗人习作性质作品。  
  算了,不要再提这首诗了, 十年生死两苍茫,时过境迁了。
  诗词过了1000年,早已经时过境迁了,他们依然存在  楚辞过了2000年,更已经时过境迁了,他们依然存在  它们存在自有它们存在的理由,《我梦见白雪在燃烧》也有理由——  《我梦见白雪在燃烧》是时过“境未迁”。作者、读者对于《我梦见白雪在燃烧》的“处理”上出现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一些读者认为《我梦见白雪在燃烧》一诗忠实地记录某一段历史现场中某一些人的某一些“想法”的客观存在  作者却对《我梦见白雪在燃烧》一诗实际上做着逐渐淡化其影响的“边缘化”措施……  为什么没有看出来这代表了(我相信是很多的)一些人在反思中的成长。所以说:《我梦见白雪在燃烧》是一道伤痕,是轨迹上的某一段——  所以我再次强调《我梦见白雪在燃烧》是陈先发诗歌创作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所以我相信:这块碑石上提供的“读数”不仅仅是代表陈先发一个人——讨论它或许意义更深远  、
  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为作者本人想想,在那个历史事件没有改变结论之前,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诗人,谁愿意为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烦哪,而且,从作品来看,作者也只是对自己的懦弱自责,并没有过多地参与其中,即使将来历史改变了结论,对作者本人,也不会有有太大的影响,作者现在选择忘记或者淡化,都是理智的选择。  还是那句话,大家知道就行了,不要太过分地提及让作者很难堪的事情。
  @秘在形山 的现代诗一首求解析 不错 谢谢分享
  @秘在形山 的现代诗一首求解析 不错 谢谢分享
  我勒了个去  正在灌酒,灌大了回来发飙——  小资料:大黄蜂——大黄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 会仰仗其强大的群起攻击 】,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
  被封杀之前提此帖
  继续喝
  嘿嘿 喝酒的感觉真好  嘎嘎嘎
  马尔吉拉图爱wu涯通知:你发表在『天涯诗会』内的贴子《幽默诗歌《 不舔马屁股,你能不能死 》(讽刺某类无骨之人) ?》因不适宜在本版发表,现已被隐藏,隐藏的原因:在文章中出现敏感与过激的言论和《天涯社区公约》, 已被隐藏,如有意见请咨询本版版主或者依照社区规则投诉。
  【  我勒了个去  】  预告:憋得实在是受不了了。花颜雀语将在此楼发表与楼主主题无关、但是、是针对此帖中与中国诗歌有关现象的重要更新——  我勒了个去  我勒了个去  我勒了个去  嘿嘿
咋滴,不说话胃疼
嘎嘎嘎  、
  @秘在形山   破诗。
  我梦见鸟群,嘴含古老的梅花  ========  请问是“我”嘴含古老的梅花,还是“鸟群”嘴含古老的梅花?  “鸟群”似乎不能“嘴含古老的梅花”吧,只能“群鸟”“嘴含古老的梅花”吧。
  【 “创作、则意味着对自己举行无情的审判” 】  见证自己成长中的青涩比关注自己思想上的成熟给读者带来的感悟更多。《我看见白雪在燃烧》是一道关隘,它就在那里——无论你是敢于面对还是有意回避  诗人需要打扮自己吗?诗人需要互相包庇吗?诗人只需要思考!  至于那些只能看到“诗歌写作中的技巧”而无视诗歌为什么产生的读者我在这里提醒你想一想:为什么你不去享用“快餐文化”而来与诗为伴?  嘿嘿  喝酒喝酒    嘎嘎嘎  、
  虽然我不喜欢陈的诗歌,但更重要的是,许多人包括读者和作者,都忘记了诗歌的本质,技术和意象乃至抒情都是次要的,从这个意义上我尊敬陈,而天涯诗会其实是可以取消的。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作梗的新浪博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