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阳货》:"多识于草木鸟兽之

只写有《论语》含有“小人”的原文句子._百度作业帮
只写有《论语》含有“小人”的原文句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第二》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第四》4.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第六》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第七》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第十二》8.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10.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1.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12.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第十三》13.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14.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第十四》15.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16.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7.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第十五》18.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第十六》19.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20.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21.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22.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第十七》23.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第十九》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论语》中的成语,并结合它们的出处说其意义_百度作业帮
《论语》中的成语,并结合它们的出处说其意义
伱我之間001ED
成语典故 出处及注释 1.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受教育不分贵贱,贤愚,机会都是均等的. 2.金声玉振 《孟子.万章下》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称赞孔子 才德兼备,学识渊博,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 3.始作俑者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俑者,古时制作用於殉葬的木偶,孔子觉得俑的面目与人非常相似,用以殉葬十分残忍,故孔子厌恶创始者的不仁.)后引申以作俑指创先制造坏事,首开恶例.现今孔庙的神龛内不设偶像崇拜,亦无孔子塑像.台中孔庙正殿内有书写雕刻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神位牌为贴金箔九龙所蟠护,是民族艺术薪传奖木雕大师李松林先生之作品. 4.万仞宫墙 《论语.子张》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闚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寓意孔夫子学问道德高深,若要求取上进,并无捷径,唯有进黉门或泮宫(皆古代学校)潜心修习,才能窥其堂奥. 道听涂说 《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随便听来的话,又随便传说出去,那是不能修德的事.) 5.患得患失 《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未得到官位时,处心积虑谋取官位,得到官位则忧心失掉官位,那便什麼事都做得出来.) 6.里仁为美 《论语.里仁》选择风俗淳朴的居所,人才会如沐春风,德行才会有进步. 7.见贤思齐 《论语.里仁》遇到比自己贤能的人不应嫉妒,学习对方的优点,使自己改进向善,成为贤能的人. 8.慎终追远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守丧尽礼,祭祀尽诚,以追念远祖,民间的习俗就会趋於淳厚朴实.) 9.述而不作 《论语.述而》不要胡乱树立自己的学说,免得贻笑众人.应该尊重先贤,传述正统的思想而不擅自创作. 10.暴虎凭河 《论语.述而》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赤手空拳与猛虎相搏斗,泅手渡河,死了也毫不悔悟,我不能和这种胡作非为有勇无谋的人同进同出. 11.举一反三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用一个四角形作譬喻,列举一个角而不能推想其余三个角的人,我是没有兴趣再教导他了.) 12.巧言令色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口头上说些甜言蜜语奉承谄媚的话,是缺乏德性修养的人. 13.过勿惮改 《论语.学而》贤者勇於认错勇於改进,并时时警惕自己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14.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十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言他三十岁的时候,不论在精神或物质上都能独立自主,且合乎礼节的要求.) 15.温故知新 《论语.为政》追溯过去并研讨当时的情状,作为发掘将来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16.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立志成为伟大人物,应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 17.周而不比 《论语.为政》与人交际应酬,应该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偏袒一方或结成党派树立敌人. 18.见义勇为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是没有勇气的人.) 19.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对於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 20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遇到困惑难解的事情,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或地位比自己低贱的人,并不是不件可耻的事. 21闻一知十 《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形容颜回十分地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22.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后天修养的文彩与天生朴素的本质,两相调和适当的人,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 23.先难后获 《论语.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总比别人先尝苦头,而对於应得的利益从不斤斤计较,这便是仁者的风度. 24知者乐水 《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赏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态,他的心灵也如同水一般清莹透澈. 25.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岳的万古坚贞,绝不因一时的利害和荣辱,而动摇自己的意志. 26.行不由径 《论语.雍也》选择捷径的人,往往因操之过急而走头无路. 27.箪食瓢饮 《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形容颜回饮食简单安贫乐道.) 28.任重道远 《论语.泰伯》背负沉重使命,迈向遥不可及的旅程,以贯彻仁道作为自己终身的任务. 29.后生可畏 《论语.子罕》年轻人只要肯发愤苦读努力工作,将来的前途无可限量,是令人敬畏的. 30.苗而不秀 《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幼苗虽然发芽,不抽穗不开花,有的虽已抽穗但却不结果实.喻人人称其神童的人,长大成人后,可能变得平庸无能) 31.功亏一篑 《论语.子罕》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笼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 34.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道理应该力求中庸,不偏不倚,过与不及,同样不合理. 35.非礼勿视 《论语.颜渊》对待没有礼貌的人,应当避免接近他,一但人适应了非礼的事,便会渐渐失去坦白公正的心,不能主持公道. 36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尽力克服私欲的诱惑,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适度与社会民众的精神合一,这就是实践仁道的善政.) 37.成仁之美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不发掘别人的缺陷,反会表扬别人的优点和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 38察言观色 《论语.颜渊》洞悉对方的言谈,并考察他的动机原由,才有深入的了解. 39.风行草偃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加诸於草上,草必定会随风仆倒.) 40.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 《 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交友以诗书,礼乐的修养做为朋友情谊的基础.以朋友的学问道德作为自己的榜样.) 41.近悦远来 《论语.子路》近者说,远者来.(治理国家道先使周遭的人士,对您的政绩满意欢愉,远方的民众也会感佩您的仁政来归顺你.) 42.行己有耻 《论语.子路》对自己的过失,有羞耻反悔的心,随时自我警惕. 43.刚毅木讷 《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公正无欲,果敢坚忍,性情质朴,言谈迟钝,是接近仁者的风范. 44.怨天尤人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对我苛薄,也不责怪别人不能体谅我.) 45.以德报怨 《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应该以公正报答仇怨,以恩惠报答恩惠.)《老子三章》报怨以德.(对於自己有怨雠的人用德来回报他,最后也会被感化.) 46.言不及义 《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一群人整天聚在一起,没讲一句正经的话,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不会有什麼成就.) 47.当仁不让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於师.(在为仁的大道理上,虽然面对师长,也不必谦让.) 48驷不及舌 《论语.颜渊》一旦失言犯了过错,纵使鞭策四匹马的快车去追,也追不上了.一言即出四马难追,讲话宜特别注意,免得祸从口出. 49.升堂入室 《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於丘之门 」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升堂入室喻研究学问,已达高明精微的境界.但此句言子路未入室,即说明子路尚未达到孔子的理想境界.)(同豋堂入室) 50.六尺之孤 《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做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把年幼的孤儿托附给你,而你能使对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51.战战兢兢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形容凡事小心谨慎.)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论语》中的成语有170多条。这么多成语,毫无疑问,都出自《论语》,要说出每一条成语 的意义,很困难。即使有人愿意为你做,百度答案也不能超过1 万字,现挑常用的写几个:1 饱食终日:整天只是吃得饱饱的,形容无所事事。《论语。阳货》2 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虚心求教。《论语。公伯长》3 不亦乐乎:不也很快乐吗?后多表示程度很深或事态...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b...
扫描下载二维码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论语.颜渊》:&君德风德草草风必偃&邢昺疏:&君政德若风;化德草&称君政德德风实际行品德,作风简称.德风儒家统治者能用道德化民民像风顺称德风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意思是说: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
古代中国以道德立国,推崇道德是华夏文明渊远流长的一个“大传统”,探讨这一传统,在现时代将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代文明,而且也将有利于开掘和整合传统道德资源,当然这也会为我们构建新时代的道德文明提供一种历史借鉴。
在对道德的体认上,古代文化不仅从日常社会规范的角度上来把握,更从本体的存在意义上来解读。这表现在:道德一是被看成人性的规定性和前提,即“德者,性之端”(《礼记·乐记》);二是被视作一种普遍而超越的宇宙精神,“德也者,包天地之美,配日月之明,立乎四时之调,览乎阴阳之交,寒暑不能动,四时不能化;敛乎太阴而不湿,散乎太阳而不枯,鲜洁清明而备严威。”(《韩诗外传》)故此,道德也就被视为具有某种绝对价值的存在:“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周子通书·慎勤》)
古代社会为何如此重德呢?这可能一是受“人治”的影响。历史语境中的所谓“人治”,其核心是要求“治人者”(具言之即天子、帝王),应象古代传说中的圣人一样,爱民如子,举止可典。
孟子的仁政思想尤其体现了这一点。他认为“治人者”理当象个为民父母的样子,决不应自己花天酒地(厩有肥马、疱有肥肉)的“独乐”而不顾人民的饥寒,应象文王那样,与民同乐,爱民如子,看到人民转死于山谷,就象自己把他们推下去那样,心里感到愧疾而难过。后世魏征在劝谏唐太宗时,也是从此角度立意的。“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之安;食膏梁,则欲民无饥寒之患;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此人主之常道也。”(《贞观政要》卷2)史称唐太宗以“积德、累仁、丰功、厚利”自期许,看来,“人治”也自然会拉动统治阶级自身、尤其是社会对道德人格的追求。
君子之德风,必然会带来一片祥和的气象,使人人知道自行节制,不做违背道义之事。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水准一日千里地下滑,人们是否还坚守着内心的志向和操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阳货第十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