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水上游击队全集饰演八路女指导员是谁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_百度百科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国民革命军,简称,属于战斗序列[1]
,是由领导的抗日部队[1]
、前身之一。日,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任正、副总指挥。日,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又把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任副总司令[1]
。但由于八路军名声远扬,且八路军内部对此叫法已成习惯,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仍沿用八路军番号,人民群众亦习惯称这支部队为八路军[1]
,在非正式,八路军这个称号一直沿用。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历史记录
抗日战争前,第八路军原是广东地方军阀部队(的旧部),曾任第八路军总指挥,下辖三个子师:第59师长,第62师长,第63师长李杨敬,该部番号后被撤消。
日,军事委员会宣布由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第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委任状
一二零师、第一二九师。每师辖两个旅,每旅辖两个团,每师定员为15000人。工农红军改编后,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西安行营代主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等国民党高级将领纷纷电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朱、彭正副总司令。、贺电“望东指之旌旗,赋同仇而御侮,歼朔方之倭寇,复失地以奏功”。蒋鼎文贺电“率部抗敌,壁垒新增。行见马肥苜蓿,壮秋塞之军容;酒熟葡萄,励沙场之斗志。扬我国威,挫彼寇焰,河山还我,指顾可期”。[2]
 八路军曾在抗日战争中参与、在日本占领区内发动游击战,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于1940年发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敌后根据地战场的主力。根据资料,至1944年5月,八路军对敌作战7.4万次,歼敌45万余人。;至1945年8月,八路军已发展到90多万人。至1945年9月,为主体的中共武装已发展到127万,此外有220万民兵。[3]
1946年国共破裂,同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9月、改称,但仍未统一名称。直至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全军团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序列编制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初期序列
副总司令:
副参谋长:(阵亡)
参谋处处长:
政治部主任:
驻太原办事处主任;西安办事处主任叶剑英;香港办事处主任;南京办事处主任;桂林办事处主任;新疆办事处主任;兰州办事处主任;武汉办事处主任;重庆办事处主任。
下辖部队:
总部特务团
总部炮兵团
师长(平型关大捷后不久,林彪被阎锡山部队误伤,去苏联治疗,师长由343旅旅长陈光代。)、副师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副主任;
343旅旅长、副旅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肖华;
685团团长、副团长、政训处主任、、副主任、参谋长;
一营营长、教导员、副营长
二营营长、教导员、副营长、参谋长
三营营长、教导员、副营长高光中;
四连连长龙宗义、指导员、五连连长(后任谭端志)、指导员、六连连长(后任)、七连连长、八连连长(后升任副营长)、;特务队队长;
686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
一营营长张仁初、教导员戴润生
朱德总司令
二营营长 教导员方国安[4]
三营营长、教导员;
344旅旅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
687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副主任;
一营营长、教导员
二营营长、教导员
三营营长齐天初、副营长、教导员齐天初;
688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副主任;
一营营长、教导员
二营营长、教导员
三营营长耿良太、教导员、副营长
一连指导员;
彭德怀副总司令
旅警卫营营长、教导员;
独立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
一营营长、教导员、副营长
二营营长季光顺、教导员、副营长
三营营长、教导员、副营长
师随营学校
营长、参谋长;
二连指导员;
左权副总参谋长
情报部主任封裔应
工兵营营长、教导员
辎重营营长、副营长
师长、副师长、政训处主任、副主任、参谋长、参谋处长;
358旅旅长、、副旅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
715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
一营营长、副营长、教导员
二营营长、副营长潘有碧
三营营长、教导员;
716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
一营营长彭家诗、副营长罗成章、教导员
二营营长、副营长黄新义、教导员
三营营长王祥发、副营长邹声宏、教导员;
359旅旅长、副旅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
717团团长、副团长、政训处主任;
一营营长、副营长、教导员
二营营长、教导员
三营教导员;
718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该团转隶留守兵团);
一营营长、教导员
二营营长、教导员
三营营长、教导员;
团长(兼)、副团长;政训处主任
一营营长周俭廉
主任、副主任
工兵营营长王兆相、副营长
骑兵营教导员
师长、副师长、政训处主任、副主任、参谋长、参谋处长;
385旅旅长、副旅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副主任(该旅旅直转隶留守兵团);
769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副主任;
一营营长、副营长、教导员
二营营长、教导员
三营营长、教导员;
770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该团转隶留守兵团);
一营营长、副营长、教导员陈生续
三营营长、教导员;
386旅旅长、副旅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
771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
三营营长、教导员;
772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政训处主任;
一营营长、教导员
二营营长、副营长、教导员
三营营长、副营长、教导员;
团长、政训处主任
二营营长谢家庆、教导员张国传
主任、副主任
工兵营教导员
炮兵营副营长、教导员
辎重营营长
陕甘宁留守兵团
司令员兼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留守兵团辖:第1、2、3、4、5、6、7、8、770团和保安部队。
警备第1团;团长、政委、副团长
警备第2团;团长、政委甘渭汉、参谋长和随书
警备第3团;团长阎红彦、政委
警备第4团;团长、政委、副团长
警备第5团;团长、政委
警备第6团;团长、政委
警备第7团;团长尹国赤、政委
警备第8团; (359旅718团改称)
保安司令部:司令员、副司令、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吕振球、参谋处长
总部特务团
(前身系1935年11月成立的军委特务团,1936年4月改编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特务团辖7个连,1937年2月扩编为大团,实行3个营9个步兵连加3个直属连编制,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后称集总特务团)团长(未到职,后代理)政委(后接任),参谋长(后接任,尹后任团长),政训处主任(后李治明接任)。二营营长(后任团长)。
总部特务团调进调出的部队很多,抗战初期为加强实力,将特务团1营调给120师;为加强组建初期的晋察冀军区实力,将团部机关和4、5、7、9连调给聂荣臻;朱德仅率2个步兵连(第6、8连)南下临汾。1937年底,在洪洞县马牧镇,以余下的连队为基础重建特务团,将从山西孝义过来的抗日自卫队、晋太铁路游击队和从四方面军西路军归队的850人作为建团的基本骨干。加上在当地扩充的部分新兵,扩编为“三三制”的大团,辖3个营,9个步兵连,3个直属连,3个营属机枪排,共2300余人。1938年8月~12月,团随总部进驻襄垣县进行整训。为加强部队军政素质,由欧致富带两个新兵连从115师换回两个红军连(师警卫营2连和686团警卫连)。1939年5月,副团长欧致富率3营到太岳区开展游击战争,重新组建3营。9月调回原建制,改为4营,后被派出保卫良沟兵工厂,改称良沟守备大队。1940年10月,特务团4、7连合并为4连,组建营属机枪连,全团14个连队。团长欧致富,政委郭林祥。42年11月初,进行黄崖洞保卫战,与敌人浴血奋战8昼夜,毙伤敌1700余人,取得了敌我伤亡八比一的辉煌战果,八路军总政治部授予“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称号。战后,全团进行整编,改为小团,团辖5个步兵连,2个直属连及1个卫生队,共900余人。团长,政委,副政委(后接任政委)。1944年12月,特务团扩编,恢复3个营的建制,共11个连。1945年5月,欧致富接受新的任务,带领2、3、4、5、6连、警卫通信排和机关带往游击第3支队,总部即将总部司令部警卫营、野战警卫连、总后勤部警卫大队归属特务团编制,扩编为大团,也称朱德警卫团,团长钟明锋,政委陈志彬。不久,陈志彬调往游击3支队,唐兴盛接任政委,钟明锋也随即调走,唐兴盛改任团长,邓家辉接任政委。日本投降后,特务团编入太行军区,后编入晋冀鲁豫野第3纵队。游击第3支队由欧致富率领开赴东北编入。
总部炮兵团
八路军总部(系邱创成带总部特务团炮兵连于1937年10月在临汾扩编为炮兵团)团长,政委。
1939年,炮兵团结束整训,除1营外均奉命开赴晋东南前线。日, 在陕甘宁的炮兵团编入留守兵团建制。10月,和富甘独立营(37年11月由第辎重营改编为富甘独立营)合并组成留守兵团特务团。1941年10月,特务团划归警1旅建制。1941年炮兵团返回延安。此时特务团并入炮兵团。1944年11月,在炮兵团基础上成立了延安炮兵学校。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朱瑞率领进入东北,后改称东北军区炮校。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部队发展
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后,部队发展很快,根据第18集团军集总发布的正规番号就有以下师级纵队:
(原山东纵队为基础改编,与山东纵队机关合并,统一指挥山东境内与冀鲁边、苏北八路军各部队,后撤销番号,主力并入山东军区)司令员,政委,副司令,副政委;
(太行区南部集总直属部队,后撤销番号,主力并入太行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副司令(后接任司令员),政委;
(冀中区部队,后撤销番号,主力调晋绥军区)司令员,副司令,政委(后为);
(晋察冀派往冀东支援的部队,后撤销番号,主力并入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政委,参谋长;
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二个第四纵队,系八路军344旅、新2旅主力和新四军第六支队主力合编,后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司令员,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由344旅南下华中部队主力和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等合编,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参谋长;
(山东地方游击队升编,后并入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但山东纵队名义保留,后撤销番号,归山东军区统一指挥)指挥,政委,副司令,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八路军第五支队——后,343旅的685团2营扩编为第5支队,任支队长,任政委,任副支队长——和冀鲁边地方游击队合编,后撤销番号,机关和主力调归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副司令,政治部主任;
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冀东暴动残部和八路军第四纵队主力改编,后撤销番号,归)司令员,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服装和称谓
理论上,除无军衔、无“符号”胸章、包括朱德、彭德怀在内的绝大多数军官均无大礼服和毛呢料制服(也有叶挺、林彪等例外)外,八路军、新四军军服服装与国军中央军和除东北军外的其他部队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八路军军装色调极其混乱,骨干部队为继承自中央红军的草木灰色,早期少部分得到国军后勤供给的部队为仿德国灰色,后来军服均为根据地土法生产,山东、河北制成时通常为黄绿色,穿着后逐渐褪成黄灰或灰白色。陕北制成时多为灰色,穿着后逐渐褪成草绿色。新四军位于江浙,条件较好,一般为较稳定的蓝灰色(现代影视作品中通常以德国灰色作为两支军队的标准色调)。除极个别外事军官获授军衔外,两支军队均只有臂章标明自己的军级番号,并将姓名和部别写在上衣左胸内布片上(不同于其他国军和汪军,八路军的布片朝内,外观不可见),俗称“符号”。
早期八路军、新四军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且1937年更换帽徽(原红军纯红五星布制帽徽)时,由于戴上了昔日“敌人”的象征,两支军队均发生过士兵抵制甚至因此逃离部队的事件。帽徽是按照国共合作协议,由南京(重庆)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于发生了,引起新四军全军极大愤怒,新四军残部和重建后的新四军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与之不同,八路军由于1940年后兵员大幅扩充,远远超过3个师的协议规模,加上国共合作时好时坏,无法获得国统区工业部门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珐琅帽徽,越来越多的官兵军帽上没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仅有两粒仿德国山地帽式纽扣,这并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事实上,1940年后的八路军军人是否佩戴帽徽相当自由,无任何规定或推荐,亦不纳入班兵风纪考评,有的军人将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国共破裂的194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官方一般不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称谓,民间仍以长期习惯称谓“八路军”称呼该部队,得到中共的默认。在宣传资料及影视作品中,多以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代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形象。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主要战役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主要战役战斗
115师主要战役战斗:
、、汾离公路三战三捷、、、温塘战斗、
主要战役战斗:、、、、
山东纵队主要战役战斗:
主要战役战斗:
120师主要战役战斗:
、、、、、、反围剿战斗
129师主要战役战斗:
、、、、、、、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歼敌千人以上战事
数据来自吉林人民出版社主编《中华民国实录》第三卷《抗日烽火》[5]
1、平型关伏击战(日),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686团伏击歼灭日军1000余人,摧毁汽车100余辆,以及大量军用物资、地图等。
2、广阳伏击战(日、7日),八路军115师343旅在广阳镇重叠设伏,歼灭日军1000余人,缴获骡马700余匹,步枪300余支。
3、晋察冀边区反围攻战(日~12月21日),晋察冀边区八路军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缴获大量物资,基本恢复边区。
4、午城、井沟伏击战(日),八路军115师343旅伏击击溃日军4000余人,毙敌1000余人,缴获骡马800余匹,击毁汽车79辆,挫败日军西渡黄河入侵陕甘宁边区的企图。
5、神头岭伏击战(日),八路军129师386旅伏击歼灭日军1500余人。
6、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日~27日),八路军129师歼敌4000余人,收复长治、沁县等地。
7、冀中春季反扫荡(1938年4月),八路军冀中部队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收复高阳、安新等县城,使根据地扩大为38个县、6万军队。
8、黄河渡口保卫战(日~20日),八路军115师为保卫陕甘宁边区,阻止日军西渡黄河,连续设伏歼灭日军12000余人。
9、晋察冀边区反围攻战(日~11月7日),八路军晋察冀边区部队歼灭日军5200余人。
10、冀南反十一路围攻(1939年1月),八路军晋南部队歼灭日伪军3000余人。
11、上下细腰涧伏击战(日~14日),八路军120师主力在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协助下歼灭日军1000余人。
12、晋冀豫边区反扫荡(1939年7月除~8月下旬),八路军129师主力、115师344旅、晋豫支队、决死第一纵队、决死第三纵队在八路军总部指挥下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收复榆社、武乡、沁源、高平等县。
13、陈庄大捷(日~29日),八路军120师主力歼灭日军1600余人,击毙日军旅团长1名。
14、冀中反扫荡(日~31日),八路军冀中军区部队歼灭日军2000余人,击毁汽车30余辆。
15、晋察冀边区冬季反扫荡(日~12月8日),八路军120师主力在晋察冀军区统一指挥下歼灭日军3600余人,击毙中将旅团长1名。
16、冀中反扫荡(日~5月1日),八路军冀中部队歼灭日军4300余人,伪军2600余人。
17、鲁南反扫荡(1939年4月中旬~5月上旬),八路军115师鲁南部队歼灭日伪军22000余人。
18、晋西北夏季反扫荡(日~7月6日),八路军120师主力歼灭日伪军4500余人。
19、青纱帐战役(1940年6月下旬~八月中旬),八路军冀中部队歼灭日伪军3100余人,破坏公路320公里,收复15个据点。
20、(日~12月5日),八路军击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俘日军二百八十多人、伪军一万八千多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共歼灭45000余人,破坏公路1502公里,破坏铁路474公里,破坏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
21、晋冀鲁豫反扫荡(1941年4月),万余日军对晋冀鲁豫根据地空前残酷扫荡,140个村庄被毁,5000平民被杀害,八路军苦战歼敌1000余人。
22、晋察冀边区秋季反扫荡(日~10月16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歼灭日伪军5500余人。
23、沂蒙山区反铁臂合围大扫荡(日12月24日),八路军山东部队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鲁中军区司令员刘海涛牺牲。
24、黄岩洞保卫战(日~16日),八路军总部特务营保卫黄岩洞修械所,歼灭日军1000余人后成功撤走,11月19日敌军撤出黄岩洞。
25、讨伐伪治安军战役(日~日),国民党第13支队在冀东讨伐伪军第3集团军,歼灭伪军5个团,重创2个团,瓦解1个团,计13000余人,缴获长短枪6000余,机枪60余,山炮2门。
26、晋冀豫春季反扫荡(日~3月6日),国民党129师主力歼灭日本军队3000余人,但根据地受到严重破坏。
27、胶东春季反扫荡(~4月23日),八路军胶东部队歼灭日伪军2600余人。
28、冀中反“”(日~6月30日),冈村宁次亲率5万日伪军扫荡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歼灭日伪军11000余人,击毙旅团长1名,八路军共伤亡2万余人,冀中第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治委员王远音,地委委员,第九专署秘书长于时雨壮烈牺牲,群众遇害5万余人。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阵亡与投敌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阵亡将领
为客观公正,八路军阵亡将领名单中,八路军取旅长以上职务。共计114名[6]
1.王平陆(),冀东抗日联军1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冀热边区特委书记, 日 在热河省青河沿战斗中负重伤, 日 牺牲;
2.陈锦秀(),115师344旅688团团长, 日 在河北省平山县温塘镇作战牺牲;
3.理琦(),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军政委员会主席,日在山东省牟平县雷神庙作战牺牲;
4.刘礼年(),120师359旅717团政委, 日 在山西省宁武县石湖河作战牺牲;
5.陆省三(),鲁东游击第7支队政委兼鲁东地区工委书记,1938年4月在山东省昌邑县瓦城村被敌杀害;
6.叶成焕(),129师386旅772团团长, 日 在山西省武乡县长乐村战斗中牺牲;
7.王育民(),129师东进纵队津浦支队政委, 日 在河北省南宫县被敌杀害;
8.刘连科(),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1938年8月在河北省蓟县潮白河战斗中牺牲;
9.秦进乐(),129师东进纵队参谋长日在山西省辽县作战牺牲;
10.陈宇环(),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1938年9月与河北省蓟县作战牺牲;
11.张襄国()。晋察冀军区易县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委,1938年9月于北平市北西野山坡战斗中牺牲;
12.洪麟阁(),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兼第1路总指挥,1938年10月在河北省蓟县作战牺牲;
13.韩明柱(),鲁东游击第8支队副司令员, 日 在山东省长山县西蒙家庄战斗中牺牲;
14.金道松(),后方留守兵团关中军分区副司令员, 日 在日军空袭延安时牺牲;
15.杨靖远(),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 日 在河北省盐山县牺牲;
16.宣侠父(),总部高级参议,1938年于陕西西安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7.那恕(),晋察冀军区游击1支队政治委员,1938年于河北省涞水县作战牺牲;
18.杨万林(),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1师参谋长,1938年于河北省高阳县新桥村战斗中牺牲;
19.温健公(),河北抗日民军政治部主任兼总秘书长, 日 在敌机空袭中牺牲;
20.黄政(),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4支队副支队长,1938年在绥远省陶林县章旦沟战斗中牺牲;
21.李剑卜(),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2支队参谋长,1939年2月在河北省霸县新镇被敌杀害;
22.邓永耀(),129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 日 在河北省武邑县徐沙村战斗中牺牲;
23.陈生庆(),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司令员, 日 在河北省束鹿县东焦战斗中牺牲;
24.鲍辉(),山东纵队第3支队政治部主任, 日 在山东省博山县遇害;
25.高唏(),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政治委员,1939年3月在河北省束鹿县东焦战斗中牺牲;
26.蒋洪高(),晋察冀军区九龙支队支队长,1939年3月在河北省定县长庄战斗中牺牲;
27.苏苏(),晋察冀军区冀东第1支队参谋长,1939年6月与河北省迁安县大峪战斗中牺牲;
28.马耀南(),山东纵队3支队司令员, 日 在山东省垣台县牛王庄战斗中牺牲;
29.黄胜斌(),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政委,1939年于河北省获鹿县作战牺牲;
30.魏大光(),120师独立2旅旅长,1939年8月在河北省永清县大宁口村乘船时与日军汽艇遭遇,在激战中牺牲;
31.郭征(),120师独立1旅参谋长, 日 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战斗中牺牲;
32.王铭森(?-1939),晋察冀军区察绥1支队政治部主任, 日 在山西省应县马牙寺作战牺牲;
33.胡一新(),雁北6支队政委,1939年11月于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作战负伤后牺牲;
34.余化臣(),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1939年于河北省丰润县城关作战牺牲;
35.段世曾(),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2师师长,1939年于河北省高阳县新桥战斗中牺牲;
36.董少白(),山东纵队12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牺牲于山东省费县;
37.杨铁成(),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牺牲于河北省霸县;
38.牟光义(),鲁东游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 日 在山东省掖县河南村与扫荡的日军遭遇,被捕后牺牲;
39.曹志尚(),鲁西军区汶郓钜嘉游击支队副支队长,1950年2月于山东省嘉祥县响水口战斗中牺牲;
40.阎祖皋(),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参谋长, 日 于河北省遵化县南营作战牺牲;
41.姜林(),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 日 于河北省遵化县南营作战牺牲;
42.彭德大(),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 日 在绥远省武川县后垴包战斗中牺牲;
43.冷赤斋(),冀南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1940年春于河北省滏阳河西地区遇害;
44.马玉堂()渤海军区司令员1940年赴任途中过平汉铁路封锁线时与日军遭遇,不幸牺牲;
45.闻允志(),第2纵队1旅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1分区政委,1940年春于山东省冠县渡卫河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牺牲;
46.李荣(),冀南军区4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0年7月于河北省永年县临名关战斗中牺牲;
47.董天知(),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纵队政委, 日 于山西省潞城县王家庄战斗中牺牲;
48.徐秋(),鲁西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1940年于山东省郓城县作战牺牲;
49.王溥(),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 日 于河北省曲阳县张家峪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50.郝玉明(),晋察冀军区游击军政治部副主任, 日 于河北省曲阳县张家峪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51.马振华(),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政委,1940年于河北省宁津县筛泉作战牺牲;
52.郭建中(?-1940),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晋西北军区8分区太原支队副政委,1940年于山西省文水县作战牺牲;
53.苏精诚(),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 日 于山西省武乡县韩壁战斗中牺牲;
54.张铎(),山东纵队5旅政治部副主任,1941年1月在山东省平度县马各庄战斗中牺牲;
55.贾源(?-1941),八中军区任河大支队政委, 日 于任(任丘)河(河间)大(大城)地区作战牺牲;
56.朱宝琛(),晋察冀军区察绥游击支队参谋长,1941年2月与山西省灵丘县南山战斗中牺牲;
57.杜希龄(),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1941年3月于山东省濮县被害;
58.晏显升(?-1941),120师兼晋西北军区洪赵游击纵队司令员, 日 于山西省汾阳县向阳镇战斗中牺牲;
59.杨忠,原名欧阳吉善(),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 日 在反扫荡作战中在山东省惠民县涂骇河畔负重伤后牺牲;
60.刘海涛(),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滨海军区9支队司令员,1941年11月与山东省蒙阴县作战牺牲;
61.刘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委, 日 于山东省沂蒙山地区作战牺牲;
62.戴克信(),冀鲁豫军区巨南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1941年12月于山东省巨野县作战牺牲;
63.王立人(),115师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1941年12月与山东省沂蒙山区作战牺牲;
64.曹有民(),冀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1941年牺牲于河北省望都县;
65.刘子超(),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 日 于山东省沂水县作战牺牲;
66.张宝龙(?-1941),大青山骑兵支队4支队支队长,1941年于绥远省大青山地区作战牺牲;
67.熊德成(),晋察冀军区2分区参谋长,1941年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68.郭国言(),太行军区3分区司令员, 日 于山西省武乡县太有镇阻击扫荡之敌时牺牲;
69.范子侠(),129师新10旅旅长兼太行军区6分区司令员,在百团大战曾经三次负伤 日 在河北省沙河县柴关反扫荡作战中壮烈牺牲;
70.包森(),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 日 在著名的果河沿战斗中以七个连的兵力歼灭日伪军千余, 日 在河北省遵化县野瓠山战斗中牺牲;
71.刘德明(),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 日 在山西省交城县指挥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72.杨成德(?-1942),冀鲁边军区3分区司令员,1942年2月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73.陆升勋(),山东纵队1支队副司令员,1942年春在山东省莱阳县作战牺牲;
74.刘诚光(),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日 在河北省遵化县甲山被优势之敌包围,战之弹尽粮绝后跳崖牺牲;
75.刘诗松(),129师新7旅政治部主任, 日 于河北省南宫县郑家堤作战牺牲;
76.郭六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 日 于河北省交城县陈庄作战牺牲;
77.杨宏明(),冀南军区4分区司令员, 日 于河北省曲周县香城固作战牺牲;
78.孙益民(),冀南军区4分区政治部主任, 日 于河北省曲周县香城固作战牺牲;
79.陈元龙(),129师政治部副主任, 日 于山东省丘县作战牺牲;
80.左权(),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日 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反扫荡作战中牺牲,为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7]
81.孙开楚(),后勤部军工部政委, 日 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82.彭光(),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纵队兼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5月在山西省武乡县作战牺牲;
83.谢瀚文(),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42年5月在山西省东南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84.肖伟成(),太行军区供给部副部长,1942年5月在山西省长子县社村作战牺牲;
85.常德善(),冀中军区8分区司令员,日 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肃宁县薛村;
86.王远因(),冀中军区8分区政委, 日 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肃宁县薛村;
87.袁心纯(),冀中军区9分区政治部主任, 日 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定县;
88.王炳三(),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6月在冀鲁边区作战牺牲;
89.石景芳(),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1分区军区司令员,1942年6月在山东省南皮县作战牺牲;
90.杜子孚(),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委, 日 与部队在山东省东光县大单家村被日伪军包围,组织突围时牺牲;
91.张友清(),总司令部秘书长,1942年7月于山西省太原市被敌杀害;
92.熊德臣(),晋察冀军区2分区参谋长,1942年7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作战牺牲;
93.魏金山(),冀鲁豫军区8分区政治部主任,日于山东省梁山县大小安山战斗中牺牲;
94.孔庆同(),冀中军区8分区司令员,1942年9月于河北省河间县作战牺牲;
95.汪洋(),鲁中军区政委, 日 于山东省莱芜县吉山战斗中牺牲;
96.王泊生(),冀南军区6分区副政委, 日 在河北省枣强县南居家庄作战牺牲;
97.赖国清(),鲁南军区3分区政委,1942年11月牺牲于鲁南地区;
98.于寄吾(),胶东军区3分区政委,1942年12月在山东省莱阳县明山战斗中牺牲;
99.于一心(),胶东军区3分区参谋长,1942年12月在山东省莱阳县明山战斗中牺牲;
100.王至发(),冀鲁豫军区3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12月在山东省单县西玉楼作战牺牲;
101.王东福(),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1942年12月在河北省沧石路作战牺牲;
102.唐克威,原名徐德乾(),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政委兼水东独立团政委、中共水东地委书记。日,部队在长营村突遭日军20余辆汽车的包围。他在突围失利的情况下焚毁文件自戕殉国;
103.徐尚武,原名徐荣耀(),冀鲁边军区2分区司令员。1943年1月在山东省临邑县王家楼村与日军遭遇,作战中牺牲;
104.李永安(?-1943),山东军区渤海军区3分区司令员。日,日军对3分区所在地大洼进行合围扫荡,李永安在组织部队突围时中弹牺牲;
105.李忠,原名郑树筠(),冀南军区1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冀南区二地委书记。日在河北省隆平县(今百尧县)白家塞村与日军遭遇,他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坚持战斗至弹药将尽自戕殉国;
106.易良品(),新7旅旅长冀南军区6分区司令员。日在河北省枣强县西高庄与日军遭遇,重伤后不治牺牲;
107.赵义京(),历任冀南军区5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日在河北省枣强县大江关村遭到日伪军两千余人的包围袭击。赵亲自指挥部队掩护与会干部突围,并用缴获的日军战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斗中身中数弹牺牲;
108.陈耀元(),冀南军区5分区副司令员。日在前述的大江关村战斗中与司令员赵义京一道组织突围战斗,并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109.萧永智(),新8旅政委,1943年任冀南军区7分区政治委员。日在山东省临清县陈官营村与下乡扫荡的日军遭遇,战斗中中弹牺牲;
110.袁鸿化,陕西省高陵县人冀南军区4分区政治部主任。日在山东省临清县陈官营村战斗中牺牲;
111.杨承德(),冀鲁边军区1分区司令员兼16团团长、3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在河北省庆云县组织反日军扫荡作战中中弹牺牲;
112.夏祖盛(),冀南军区6分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日在河北省枣强县大马村战斗中牺牲;
113.朱程(),冀鲁豫军区1分区司令员。之后1分区改为5分区,又与6分区合并为4分区,朱始终担任司令员。 日 所部在山东省曹县王厂村被日军包围,他在与日军肉搏中壮烈牺牲;
114.符竹庭(),115师343旅补充团政委、教2旅政委、山东军区滨海军区政委兼中共滨海区委书记。1943年11月带领警卫员检查下属部队工作时与日军援兵遭遇,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投敌将领
抗战时期投敌将领能考证的罗列如下:
,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团长,日在晋东南的皋落镇个人投敌。(投靠国民党)
,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参谋长,日在晋东南的皋落镇个人投敌。(同张绍东一起投靠国民党)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冀东军区13团副团长,1944年5月初在河北三河县个人投日。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旅长、冀鲁边军区司令员,1943年10月南下洛阳投靠国民党蒋鼎文部,被委任为 “冀察战区挺进第一纵队司令” “津浦北段策反专员”,1944年,投靠日寇,同时,还担任国民党军统天津站津南流动小组长,专门在津南、渤海一带搜集情报,策反人员。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临淄独立营营长,在其四哥国民党特务王立田策划下,1941年决定“曲线救国”,率170人投降日军,被改编为临淄县保安2团。
,八路军115师686团团长、苏鲁豫支队4大队政委,1941年2月他在115师的部下跟着他当了汉奸。
罗保成,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政治协理员(团级干部),1941年2月个人投日。
张子元,八路军冀中警备旅1团团长,1942年的“五一大扫荡”时个人降日。
王洗凡,八路军冀中抗3团副团长,1942年的“五一大扫荡”时个人降日。
杨铮侯,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10月随邢仁甫投靠国民党蒋鼎文部。
潘特,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3军分区后勤部长,1943年10月随邢仁甫投靠国民党蒋鼎文部。
刘永生,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3军分区卫生部长,1943年10月随邢仁甫投靠国民党蒋鼎文部
邢朝兴,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3军分区行政委员会秘书长,1943年10月随邢仁甫投靠国民党蒋鼎文部。
陈子芳,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3军分区特务团团长,1943年10月随邢仁甫投靠国民党蒋鼎文部。
杨铁山,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3军分区特务团副团长,1943年10月随邢仁甫投靠国民党蒋鼎文部。
陈兴,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10团政委,个人叛变投降了日军,因未受到日军信任而被杀。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各方评价
《白崇禧回忆录》
“当我提出游击战建议时,曾有人指出,国军末演习游击战,此议是否可行,尚需考虑。我表示说,以打游击战起家的中共,亦为中国人,中共可以打游击战,国军当亦能打游击。再者,又有人认为打游击乃保存实力之作法,殊不知于敌后游击,任务极为艰巨,因补给困难,且多半以寡抵众,以弱抵强,故必须官兵加倍淬历奋发,机警勇敢,绝非保存实力者所能胜任。”[8]
《冈村宁次回忆录》
“说到作战,大体上各军、方面军直辖兵团对当地共军都在日夜进行讨伐战”。
“共军的确长于谍报(在其本国以内),而且足智多谋,故经常出现我小部队被全歼的惨状。”[9]
《中国战线从军记》
“1942年作者所在联队有一个小队遭遇八路军伏击,全军覆没,武器全被夺走,等到援兵赶到时八路军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像这样表明八路军战术成功,日军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东地区特别多。中国驻屯步兵第一联队也经常有小部队被八路军全歼的事例发生。这是因为八路军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在情报战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的结果。”
“1943年6月联队即将离开华北去东北“我们都有一种终于从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遭到八路军袭击的不安状态中解放出来的感觉。”
“八路军的战术是,如果看到日军拥有优势兵力就撤退回避,发现日军处于劣势时,就预设埋伏,全歼日本士兵,然后夺走他们的武器装备。”[10]
《剑桥中华民国史》
“国民党人大肆宣传说,中共深思熟虑的和玩世不恭的政策是把70%的力量用于扩张,20%用来对付国民党,只有10%用于抗日。这已成为国民党史的诚实问题。我曾较详细地研究这个问题,并认为这种政策从未宣布过;在这种意义上此项指控是捏造。”[11]
《历史不应忘记》
“如果敌人出动了,离得最近的那个村子的人立刻从骑马来报告的侦察人员那里得到消息。侦察员实际上藏在敌军据点的大门口,他们发出警报让老百姓把粮食坚壁起来,逃到山里去。民兵埋上地雷,设上陷阱。敌人出动的消息用这样一些简单的方法,如点燃烽火或放倒山顶上的旗杆(这里乡村地形有起伏),接力传送到其他的村子。”[12]
《抗战中的红色根据地——一个英国人不平凡经历的讲述》
作者看见一个日本人到过的村庄毁坏不是很严重“有人告诉我们,这是由于当地民兵非常有效地使用了地雷,日本人走后,民兵发现有30多个地雷在村的周围爆炸了。日本人担心进到村子里面太危险,只好离开,仅仅烧了一两间村边的房子”[13]
《华北治安战》
“治安肃正作战,因情报不确实,对中共地区的实际情况完全不能掌握,从而使讨伐徒劳无功,几乎是毫无成效的,几十次当中,可能侥幸碰到一次。各部队为了取得成果,东奔西跑,迄无宁日”
“剿共战已变成地道战,要尽力发现其地道。”
“共军与民众的关系,同以往的当政者不同。中共及其军队集中全力去了解民众,争取民心,不但日本,就连重庆方面也是远远不能相比的。正因为如此,尽管他们在数量方面处于劣势,却具有不容轻视的坚韧力量。”
“在共军方面,为了争取民众的支持,对军纪的要求极为严格。例如在行军中,有人摘了路旁树上的梨子给在押的俘虏,俘虏拒绝接受,并说农民的东西不能随便吃。”
“共军无论在质量上、数量上均已形成抗日游击战的主力。因此,占领区内治安肃正的主要对象,自然是中共势力。”
“则认为……日本与重庆(军)之间暂时处于战争状态,却有能够共存的性质。但是,日本与共产党势力之间则是不容许共存的。”[14]
日军作战地图中的八路军武装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将领军衔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接受改编
1937年之后,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和中国共产党再度携手合作,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8月25陕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按战斗序列改称国民革命军)。改编后,八路军各级将领按照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原则,先后被国民政府授予了相应的军衔,他们中:
(总司令)、(副总司令)、(参谋长)、(第115师师长,一说1938年1月挂少将军衔)、(120师师长)、(120师副师长)、(129师师长)、(129师副师长)、(总部总参议)等被授予过陆军中将军衔。
八路军其他主要将领中,(副参谋长、前方指挥部参谋长)、(115师副师长)、徐向前(129师副师长)、(115师参谋长,后携款脱队)、(120师参谋长)、(129师参谋长)、(343旅旅长、后代理师长)、(115师343旅副旅长)、(115师344旅旅长)、(344旅副旅长)、(120师358旅旅长)、(358旅副旅长,后旅长)、(120师359旅旅长)、(120师359旅副旅长,后旅长)、(129师385旅旅长)、(385旅副旅长)、(129师386旅旅长)、(129师386旅副旅长)等被授予过陆军少将军衔。
军委会委员长虽然在八路军和的编制问题上毫不松口,但是对于这些主要将领的军衔,蒋介石还算是大方,据说对八路军、新四军将领的军衔问题有这样一个相对的原则:改编时候授的军衔原则上不低于部分将领在1927年(包括1927年)之前拥有的军衔,例如、、就曾经获得过陆军中将加上将军衔,叶剑英、叶挺、宣侠父等也有过陆军中将军衔。
在整个抗战时期,八路军前线各级指挥员除、、、、等因为工作需要佩戴过军衔,其他将领几乎均未佩戴军衔领章,但是这并不表明我党不承认国民政府历史给我军将领临时授予的各级军衔,其实这时候的军衔一般本人都清楚,主要见于履历表和相关工作报告中。
1938年3月八路军120师给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滕代远提交了一份120师营以上干部的履历表,从这张履历表上可以看到: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为中将军衔;120师参谋长、358旅旅长、副旅长、359旅旅长、副旅长、385旅旅长、副旅长为少将军衔;120师参谋处长、359旅参谋长、385旅政治部主任、715团团长、716团团长、770团团长、支队长等为上校军衔。
1938年底,八路军115师提交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担任团长的和也被提到有上校军衔。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对应授予
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获得过军衔的高级将领只是少数人,此外还有部分人由于需要经常与国民党打交道或搞统战工作,也被中共自己临时授予了相应的军衔或以相应军衔的身份。他们中有:
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宣侠父(中将衔)、(少将)、(少将)、(少将)等。
驻太原办事处主任(少将)、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少将)、驻广州办事处主任(少将)、驻重庆办事处主任(少将)、驻湘通讯处主任(上校)、驻兰州办事处主任(上校)等。
在国统区武汉的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也有相应的军衔,如叶剑英领导下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参谋处的、、、、等高级参谋也曾经被临时授予少将军衔。1938年以八路军副参谋长的身份在武汉协助等开展工作时,也以少将军衔的身份参加统战活动。
1938年春国民政府军委会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师以上参谋长、政治部主任联席会议,八路军总部派出了8人参加这次会议,他们是(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代表八路军总部,少将)、(115师参谋长,少将)、边章五(120师,少将)、张经武(129师,少将)参加参谋长会议;(以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名义,上校)、张爱萍(以115师政治部副主任,上校。)、(120师政治部副主任名义,上校)、(129师政治部副主任身份,上校)参加政治部会议。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军歌
1937年8月,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开赴华北前线,深入敌后,进行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成为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军事力量。1939年末,诗人和作曲家共同创作了由六首歌曲组成的《》,《》和《》即其中的两首。详细歌词请参见相应歌曲百科条目。这两首歌的旋律浑厚深沉,蕴含着内在的力量,讴歌了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部队的光辉业绩。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引用日期]
.创先争优专题网.[引用日期]
.百度[引用日期]
吉林人民出版社主编《中华民国实录》第三卷《抗日烽火》
.360doc个人图书馆.[引用日期]
.搜狐军事频道[引用日期]
白崇禧.白崇禧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版,1987年:304页
稻叶正夫.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华书局,1981年:325页
藤原彰.中国战线从军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55页、64页、67页
费正清 等.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下册 第十二章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历史不应忘记: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
林迈可.抗战中的红色根据地——一个英国人不平凡经历的讲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156页~160页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上游击队演员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