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记者会 哪些问题问得长城m4投诉最多的问题

总理记者会 哪些问题问得最多?
  记者对1998年至2013年的总理记者会进行了梳理,试图用数据的形式对总理记者会进行回顾与解读。
责任编辑:公才金
上海家电博览会艾普兰奖是国际家电行业最为苛刻的奖项之一。2016年机智云把艾普兰...
官方微博:
热线电话:+86-10-
官方微信:大公网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
大公报总机:+852-&&&&&大公网:香港 +852-&&&&&北京 +86-10-&&&&&(值班电话):+86-10-
大公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大公网络有限公司-- 华商报 --
两会观察 预计10:30开始,央视现场直播
历年总理记者会,哪类问题提及率高?
作为全国两会的“休止符”,总理记者会已成为各界对两会议程最重要期待之一。从1988年至今,共有四位总理参加过两会总理记者会:李鹏、朱镕基、温家宝和李克强。26年间,四位总理共回答中外记者提问339次。  >>唯一一次例外  总理记者会1992年没举行  
记者查询公开报道发现,1988年成立了人大新闻局。当年的全国人大会闭幕后,应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曾涛的邀请,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了记者会。当时媒体报道称,这次总理仍是以国家领导人身份参加。直至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第一次以总理身份参加两会结束后的记者会,至此,记者会的规格与级别均达到了一个高峰。  
据2013年3月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日至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邓小平南巡实际上已成为两会代表和中外媒体关心的焦点,但当时南巡之事和邓小平谈话精神尚未正式公布。这一年,总理记者会没有举行,成为这一惯例开始以来唯一一次。总理记者会趋于常态化、制度化,是在1993年。  
总理记者招待会时间一般在1个半小时到两个半小时之间,比较特殊的是温家宝总理2012年的最后一次记者会,在原定议程的基础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如果不累的话,我们再提两个问题”,最终温家宝总理用了3个小时回答了14家媒体记者的提问。  >>提问最“尖锐”的记者会  温家宝首谈“王立军事件”  
每年记者会上,中国经济问题、中美关系问题、中日关系问题备受关注。此外,李克强总理的2次记者会上均提到“反腐”和“雾霾”。除经济问题等,当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入世、非典、奥运会以及2014年的马航事件等也经常被提及。记者提问最“尖锐”的莫过于2012年温家宝总理的最后一次总理记者会,温家宝代表中国政府首次对“王立军事件”表态。  >>回答最“个性”的记者会  朱镕基不喜欢“经济沙皇”称号  
和一些常规化的问题相比,克强、温家宝、朱镕基首次亮相时,都会被问到一些个性化问题。  
2013年,被问到“从最基层到最高层,您个人的情怀”问题,李克强说:“在我个人的经历,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被问到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风格时,温家宝回答:“在我当总理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朱镕基被问道:“人们称您为‘经济沙皇’等,您对此有何感想?”朱镕基直言:“我不高兴。”他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注重细节的记者会  记者注意到李克强的30多次手势  
总理记者会上,一些细节经常也是媒体关注焦点。2014年,李克强总理多次赞外媒记者中文流利。  
2013年,凤凰卫视记者提问前称:“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双手打手势有30多次。”对此,李克强总理回应称,“刚才记者先生提醒我,手势多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就可能不太注意听我回答问题的内容了”。  
温家宝总理的记者招待会,妙语连珠、引经据典历来是记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例如,温家宝在2003年的记者会上谈及两岸话题时,引用了于右任的诗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华商报记者 王利民 整理  哪些问题提及率最高  中国经济类  
李鹏总理在历次记者招待会上,经济问题约占16%  
朱镕基总理任期的记者招待会上,经济问题约占28%  
温家宝总理任期的记者招待会上,经济问题约占42%  
李克强总理的两次记者招待会上,经济问题约占19%  外交关系类  反腐、改革类  当年热点话题  谁有机会向总理提问?  
参加两会报道的记者近3000名 只有约600人能拿到邀请函 其中只有约13人会被“选中”  3任总理共回答了202次提问  
大陆媒体 63次  
港澳台媒体 36次  
外国媒体 102次  
15年来“首次发问”最多的是新华社  15年来获得提问机会最多的媒体  
中央电视台 14次提问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 13次提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1次提问  
从国外媒体来看,15年来美国媒体获得29次提问机会,高居榜首  
数据整理/华商报记者 刘苗  &
《华商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当前位置: >> 正文
猜猜今年总理记者会的10个问题
  从1993年起,全国两会期间举行“总理记者招待会”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本周日10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即将召开其任内的第三场记者会。作为每年两会的压轴大戏,总理记者会已成为向全世界展示政策和主张的重要窗口。
  大智慧通讯社梳理了近几年总理记者会所有问答,发现一些小规律。
  比如能向总理提问的媒体,内外媒相对平均,香港、每年分别有一次提问机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是雷打不动,必有一问。
  以2014年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为例,共15个提问成为近年来总理记者会数量之最,以至于总理在发布会结束时表示"吃午饭时间到了,不能让大家挨饿"。而在这届记者会上,7家外媒获得提问机会,超过国内媒体,也成为外媒提问最多的一届。
  那媒体都聚焦哪些问题呢?梳理“十二五”期间这四年总理记者会,宏观经济形势、宏观调控政策都是内外媒体必问的问题。反腐、改革则成为近两年新的提问热点,可以看出社会对此的期待。此外,当年热点事件也会被重点提问,如2011年十二五规划;2012年王立军事件;2013年机构改革,城镇化;2014年房地产、环保。而对港政策、两岸关系、中美外交,也会被获得提问机会的港媒、台媒、美媒提及;社会民生问题不可缺席。
  今年总理记者会,中外媒体又会抛出哪些问题让总理解答,大智慧通讯社权且一猜。
  1.新常态下宏观调控政策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政府下调了多个经济数据目标,其中,2015年GDP增长目标由去年的7.5%左右下调到7%左右,CPI目标由3.5%下调至3%左右,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由13%左右下调为12%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也下调到6%左右。
  对当前经济形势研判,报告表述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不同于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中认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今年宏观调控政策走向,虽仍提出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搭配,但政府工作报告再提稳定房地产需求,并以"支持“”促进"代替去年的"调控“”抑制",想必会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2.反腐
  “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获得点赞无数。过去的一年,正风反腐高歌猛进,打老虎成为全民焦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保持高压态势,零容忍、严查处。如何做到“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总理估计有话说。
  3.改革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的言论拉起了改革大幕。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简政放权、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国企改革……一项项改革已入深水期,总理怎么设想继续深化、落实改革的措施,社会必有所期待。
  4.区域发展
  “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作为目前区域发展战略最热点,其中两项规划都有望于两会结束后发布,资本市场可谓翘首以盼。尤其“一带一路”事关中国走出去、市场开放,必会受到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今日热点推荐:
军图连连看
在线投稿邮箱:
值班电话:工作日 010-:00-18:00)Copyright (C)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10164号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投票最多几个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