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市村委会换届的文件规定哪9种人不宜提名为董事候选人提名函

几种巩固记忆词组搭配的方法--《大学英语》1999年09期
几种巩固记忆词组搭配的方法
【摘要】:
【关键词】:
【分类号】:H319.3【正文快照】:
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如果记忆单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那么记忆小品词构成的词组则更令人生畏。英语中的小品词为数不多,可就是这些为数不多的小品词与不同的词搭配形成了众多的含义不同的词组。为此笔者试从词义、词根和词缀等角度谈谈词组搭配使用的规律,以期帮助英语学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致礼;[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刘小康;[J];外语学刊;1980年03期
谢质彬;[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李增祥;努尔别克;;[J];民族语文;1980年02期
朱寄尧;[J];外语学刊;1981年01期
李筱菊;[J];现代外语;1981年01期
张威廉;[J];现代外语;1981年03期
郗庆华;[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1年05期
郑开琪;[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1年06期
王宗炎;;[J];当代语言学;198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岩;;[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朱蝶;;[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程媛媛;;[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刘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通讯员
马如科?杨大军
连亮晴;[N];陇东报;2007年
;[N];青岛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显琼;[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王朝培;[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严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张媛媛;[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张金萍;[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陆志军;[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左步雷;[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王芳;[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刘晓静;[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牛奔;[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幽韵冷香白石词杨海明
姜夔(白石)词凡八十四首。其中,咏梅(以及提到梅者)共二十八首,咏柳(以及提到柳者)共二十五首,均占(或接近)全部的三分之一。这是一个颇可注意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喜爱什么花卉草木,本属个人的嗜好。但是,出现在艺术世界中的花卉草木,却已不是纯粹的自然物,而是经过作者“人化”以后的“复合物”了一一这里,作者的主观意绪和草木的客观形象往往达到了某种程度的统一。我们常常可以从这些已经进入到艺术天地里的草木花卉身上,“反照”出作者的某部分内心世界(例如从菊花和莲花的淡泊高洁形象中,看到陶渊明和周敦颐的人品、襟怀)。白石词的反复咏写梅柳,也是与他的某种生活情趣和艺术情趣有着一定关联的。
先说“柳”。“柳者,留也”,唐宋人好以折柳赠别。“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栏桥”(温庭筠《杨柳枝》)。那袅袅依依的垂柳,本身象征着缠绵悱恻的无限柔情;而曾在柳下送别恋人,这又怎能不睹柳思人、惹起满腔幽思?白石青壮年时代有过一段合肥的情事①,他所恋的琵琶女子恰又住在垂柳夹道的赤栏桥畔(&淡黄柳)小序:“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所以“柳”就往往成为触发他词思的一个物象。而抒写杨柳的词中也往往倾注着他对于恋人所深怀着的眷念之情:
金谷人归,绿杨低扫吹笙道。数声啼鸟,也学相思调。(《点绛唇》)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杏花天影》)
又正是春归,细柳暗S千缕,暮鸦啼处。梦逐金鞍去。一点芳心休诉,琵琶解语。(《醉吟商小品》)
恋情、离思的“意”,和垂柳袅柳的“象”,融和成了一片优美深远的“意象”。
但是,光是好写垂柳依人的意象,还不是白石词的特色。这是因为,“花情柳思”,本是词人(特别是婉约词人)所常写的东西。在他之前,婉约派大师周邦彦早已以他的“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兰陵王》)的咏柳词驰名词坛。白石的借柳以抒恋情离思,如果不有他的另一种风貌,那就不能超出前贤;而白石词的卓尔不群就正在于:他把缠绵悱恻、软媚温馨如垂柳的柔情,用梅花那样的冷复幽雅的词品出之。
宋人好咏梅花,这似已成了一种普遍的风尚。《瀛奎律髓》专列咏梅诗一章,而词中则有《梅苑》的咏梅专集,即知此风之盛。白石之所以好咏梅,则自有他的特殊原因。这种原因中,合肥情事当然仍是首当提到的因素: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江梅引》)为何“见梅枝”而“忽相思”?他与恋人肯定有着小窗携手赏梅花的一段旧事。因此,在他的眼中,梅花已不仅是梅花,而同时又是“她”的化身: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疏影》)但是,白石与琵琶女子的情遇并不仅仅是在梅花时节;前已提到,在“柳下坊陌”中,他们共同度过了很久的美好岁月(自春至冬都有)。为何他除了写柳之外多写梅花而不喜写妖桃艳杏?这表明,他在艺术生活和审美领域中,自有一种偏好的情致――那就是对于“冷香”、“疏淡”型的感情境界的偏嗜;而这又是与他整个的人品、襟怀有着密切联系的。
把热烈、香软的柔情,用清复雅淡的笔调写出,把柳枝的婀娜袅依和梅花的冷艳淡寒熔铸而为一体,这就形成了白石词的独特艺术个性――尽管白石词的内容并不仅是恋情离思,但抓住了这个主要题材和主体风格,我们就可以进而探求白石词的全体了。
(一)风流骚雅:两种生活情趣的艺术“升华”
白石词,素以“风流”、“骚雅”著称:陈撰谓,南宋词人,要以白石为极诣,“风流气韵,足以标映后世……”(《玉几山房听雨录》);张炎称白石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入神观飞越”(《词源》)。这种风流骚雅的风格,乃是一定的生活情趣在艺术中的“升华”,应当从生活的“土壤”中去寻求它的成因。
每一个朝代,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宋人张端义曾这样概括几个朝代的士大夫们的生活习尚:“汉人尚气好博,晋人尚旷好醉,唐人尚文好狎,本朝尚名好贪。”(《贵耳集》卷下)此说虽有点绝对化,但也确实说着了其中要点。这里且说宋人(南宋士大夫)的“尚名好贪”。
由于封建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地主阶级的腐朽本质越到后代越发暴露得充分,因之南宋统治阶层的剥削程度和享受水平,比之前代是越加提高的。张俊在家中接驾,“进奉盘合”中光金器就有一千两,珠子六万九千五百零九颗――这还是在戎马倥偬之际②!从此一事,我们便可想见整个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奢侈生活了。就拿白石与之交游葚密的张镒、张鉴兄弟来说,其生活的豪华简直使人不易置信。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记载:
张(C)约斋能诗,一时名士大夫,莫不交游。其园池声妓服玩之丽,甲天下。尝于南湖园作驾霄亭,于四古松间,以巨铁垣悬之半空,而羁之松身。当风月清夜与客梯登之,飘摇云表,真有挟飞仙、溯紫清之意。……群妓以酒肴丝竹次第而至。……酒竟,歌者、乐者,无虑数百十人,列行送客。烛光香雾,歌吹杂作,客皆恍然如仙游也。
这种豪奢生活又岂止是张C一家所独有!
除了对于物质的享受如此贪婪地追求之外,宋代统治阶级对于精神生活领域的“名”也不肯放过。他们一方面要穷奢极侈地享乐,另一方面却又要标榜“超尘拔俗”的“淡泊”。那些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官,则在“红袖添香”之外,还要添上“夜读书”的“雅趣”。除了“风流”之外,还要求“文雅”,否则就是称不上“风流名士”的。
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五说:“士岂能长守山林、常亲蓑笠?但居市朝轩冕时,要使山林蓑笠之念不忘,乃为胜耳。”这一段话很真实地道出了宋代很多文人的真实心理:既要轩冕而居市朝,又要享有淡泊高古的“雅”名;既要富贵风流,又要不脱“山林蓑笠”的清趣。
生活情趣必然反映在艺术情趣中。五代的《花间》词中,对于享乐生活和男女私情的描写,往往是无所顾忌的。而进入北宋以后,正统文人词中,就开始有了“雅”的要求。这种“雅”,主要表现为既具“富贵气”却又要“富而不俗”。(参见前《唐宋词艺术趣味――艺术风格谈》一文第二小节)而这种“雅”的要求,到了苏轼词中就有了更进一步的表现,那就是对于“归隐”生活的企求。苏轼身处忧患,屡遭打击,所以词中很多出世之想。“我欲乘风归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类话头,在词中是比比可见的。苏词一出,柳词更被贬为“舆台”、“淫冶讴歌之曲”,这里明显地表现出“雅”、“俗”两种艺术趣味的分野。在繁华的物质享受之外,还要充分地享用山林的自然之趣;在风流富贵之外还要存有清旷出世之致,这就成了北宋后期大部分词人的生活理想和艺术兴趣。朱敦儒的一首词就道出了此中况味:“我是清都山水郎……且插梅花醉洛阳。”(《鹧鸪天》)既要“酒千觞”地沉醉于“玉楼金阙”的洛阳城里,却又要“诗万首”地逍遥在山畔水边的梅花树下!
到了偏安于江南的南宋,一方面,他们继续过着“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淫逸生活;另一方面,却更加浓了他们对美丽的江南山水的玩赏之情。便是宋高宗这个享乐集团的头子,也居然要学起张志和来了:“水涵微雨湛虚明,小笠青蓑未要晴。明镜里,e纹生,白鹭飞来空外声。”(《渔父》)他那十五首抒写隐逸之趣的《渔父》词,曾被御用文人廖莹中称赞为“清新简远,备骚雅之体”(《江行杂录》)。而另一部分正直爱国的士大夫文人,由于政治上的受压抑,也往往借山水之游来发泄、解脱他们的郁闷。如张孝祥词去:“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水调歌头》)但是,不管是享乐者的纵情山水,还是愤慨者的寄情山水,对于山林清趣的追求,则必然会给词坛带来一股更加浓厚的“雅”味。而姜白石的词就充分地体现了这种倾向,它融杨柳和梅花风格于一体,兼具“风流”和“骚雅”的风格,就是宋代(特别是南宋)士大夫文人的两种生活情趣在词里的升华。
白石《莺声绕红楼》词小序云:“甲寅春,平甫(张鉴)与予自越来吴,携家妓观梅于孤山之西村,命国工吹笛,妓皆以柳黄为衣。”携着“家妓”来观“梅”,而诸妓皆以“柳黄”为服色,这该有多么“风流”,又多么“雅致”!词云:“十亩梅花作雪飞,冷香下、携手多时。两年不到断桥西,长笛为予吹。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垂杨却又妒腰肢,近前舞丝丝。”在这里,梅花的冷艳,柳枝的嫩绿,都统一到了舞妓的风流和赏花者的风雅上了,大有明人诗里“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风韵。
举此一例,就可知道,白石一辈人所欣赏的生活和艺术情趣,已不仅仅是柳永那般人的“倚红偎翠”,“浅斟低唱”,甚至也不在大晏那些人的“小园香径”、“庭院深深”之中;他们的生活乐趣和艺术视野,比前二者有所拓宽:他们既不愿脱离锦衣玉食的物质享受,又希望在山林野趣中找到更为“高级”的精神满足。换句话说,他们仍然需要有“美人”作伴,但这个“美人”是在“月明林下”的诗一般的环境中袅袅来临的;他们仍然在抒写“花情柳思”,但这种“花”不是热烈的春花,而是冷艳的梅花。西子湖的旖旎妩媚和那孤山梅花的清冷高雅,便统一成了白石的词风。
白石词之所以形成这种独特的风貌,是有复杂的原因的。
首先是时代的原因。南宋整个统治阶层的生活、艺术情趣已如前述,不再多说。除此之外,还与“温柔敦厚”的“诗教说”渗入词中有关。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化,促使北宋的那种“淫词”势力不得不有所收敛,南宋词坛上,即使是康与之那一些好写侧艳词的文人,词风都比柳永、黄庭坚的某些词作要“干净”得多。而由于苏轼的“以诗为词”,又很自然地使人拿“诗”的创作、批评理论引入词中。“好色而不淫”(杨万里《诚斋诗话》评小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语)已成了南宋人写艳词的一条原则。自南渡以来,“复雅”、“雅正”、“骚雅”便成了词坛上的一种共同的口号。任何人都逃脱不了时代风气的影响,何况白石本人就是一个“雅士”。“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这就成为了白石词风由原先的“艳科”词风向“骚雅”发展的第一个原因。
白石一生是个布衣。但他不像后来的某些“江湖派”诗人那样,或奴颜媚骨以求干谒,或狡狯油滑以索“秋风”。他品节高洁,范成大称他“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齐东野语》卷十二),陈郁称他“襟朝洒落,如晋宋间人”(《藏一话腴》)。他又有极深厚的文艺修养,诗、文、词、字皆为当世名公所推赏,又精通古乐,可谓是深得风雅之致。清高的人品。精深的文学造诣,使他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情趣极为自然地偏向于“骚雅”一路。这又是第二方面的原因。
白石词的“骚雅”主要可从下面两方面见出:
一是以“雅笔”写艳情。白石有诗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过垂虹》低唱宛转的风韵之中,兼有萧闲高雅之致。诗是如此,词也一样: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小重山令》)
写的是极为缠绵哀怨的“幽事”,然而又用了“月坠时”、“东风冷”、“九疑云杳”等雅洁的“背景”,使这种“艳情”变得淡化、雅化,使之组成了一幅精深(指其情韵)高秀(指其词品)的悠远意境。
二是多写山林雅趣。这只须录几首词的小序,便可知他的兴趣所在了:
……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坐客皆小冠服,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湘月》)
予久客古沔,沧浪之烟雨,鹦鹉之草树,头陀、黄鹤之伟观,郎官、大别之幽处,无一日不在心目间;胜友二三,极意吟赏。□来湘浦,岁晚凄然,步绕园梅,”搞笔以赋。(《清波引》)
予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予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入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念奴娇》)
但是,我们又注意到,就在这种幽雅闲远的风景画中,还时时浮现出一个“倩影”:“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湘月》)这种“冷”中有“暖”、雅趣中有柔情的意味,正是白石词“骚雅”而兼“风流”的本色。
三是多发思古之幽情。白石既以风流骚雅自命,因此他的词中常常浮现出两位古人的影子,一是风流的杜牧:“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扬州慢》),“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琵琶仙》),“扬州梦觉,彩云飞过何许”(《月下笛》),“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鹧鸪天》)。他有杜牧的才情,也有杜牧的艳遇,更有杜牧“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③的悲感。这种“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鹧鸪天》)的杜牧式的爱情遭遇和感情,就构成了他词中“风流”而缠绵的成分。
除了杜牧之外,白石对晚唐的隐士陆龟蒙又颇多企羡之情。杨万里尝称他“甚似陆天随”(《齐东野语》卷十二),而他的词也这样写道:“第四桥边,拟共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住。”(《点绛唇》)④这种高远淡泊的人格,又化成了他“骚雅”的词品。
由于白石词兼具“风流”与“骚雅”,符合着当代士大夫文人的生活和艺术的情趣,所以赢得黄升的激赏:“白石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这个评语在婉约派中可谓是“叹为观止”的最高评价了。
(二)清空流美,秀出于“婉约”“豪放”之外
汪森曾说:“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词综序》)“言情者”指的是婉约派;“使事者”指的是豪放派。在汪氏看来,白石词是由力避二者之失而创造其新风格的;在我们看来,则除此之外,他同时又还吸取了二者之长:他正是把豪放派那种清疏刚健的词风引入到原是深婉软美的“言情”之作中来,形成为一种以硬笔写柔思,淡笔写浓情的清空流美的新风貌。因此,也可以说,白石词风是婉约与豪放两大派“嫁接”之后的产物,它在传统词的“柔美”中多少引入了一点“刚美”。
任何作家都是从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而起步前进的。白石曾经广泛、深刻地涉猎和钻研前代(和同代)人的诗词,他的词风自然要受到前人的影响,如白石早年曾经从江西派学诗,他的词中就明显地有以江西诗法人词的痕迹⑤。
宋代词坛,在白石以前,婉约词的面貌几经变化:先是,北宋前期的大晏等小令派词人沿袭《花间》、南唐,造成了一种风流蕴藉的风格;与此同时,柳永又开创了长调铺叙的词风。后来,秦观吸取了前二派的长处,形成为“情韵兼胜”的婉约词的“正宗”风格。随后,周邦彦以其“顿挫之妙,理法之精”(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又把婉约词朝着“格律派”的方向引进。白石精通音律,所咏写的主题也仍是传统的“言情”,他继承周邦彦词风乃是很自然的事。因此黄升把他与周氏比较高低,就是基于他们词风同宗这点而言的。对此,我们要补充的一点则是,周邦彦虽然基本上克服了柳词“咩缓”、“从俗”的缺点,但他自己也尚未脱尽软媚侧艳的习气。所以白石词既要走这“骚雅”一路,他就不能再学周词的软媚。这样,他就必然会向豪放刚健的苏、辛词――特别是与他个性相近的旷放清远的苏词靠拢了。
从个人品格而言,白石狷介孤高,与东坡的为人有相近之处。白石的怀才不遇、浪迹江湖,与东坡的才高被妒、连遭贬逐也有某种相似之处。在词的创作中,白石也接受了东坡以表情达意为主的文学理论的影响,他的“自度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长亭怨慢》小序),就与东坡精神相通。
白石与辛稼轩有过交往,他的词集中就有与稼轩唱和的四首词,“其吐属气味,皆若秘响相通”(刘熙载《艺概》卷四)。所以,稼轩词中那种硬峭的气势也不能不多少影响白石。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就说过:“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道出了它受辛词影响的“消息”。
和传统的婉约词比较,苏、辛词具有一种硬、疏的风格。白石词既把杨柳的柔婉与梅花的疏瘦结合在一起,又把婉约词的宛转情深和豪放词的刚健清旷融合为一体,这就使他的词中出现了以刚写柔、以淡写浓的“柔”与“刚”相兼美的风格。如: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吩咐: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长亭怨慢》)
明明是并刀难剪的离情别绪,作者却用清空如白话的笔触一气写来,其间几经旋折,越旋越见“力度”,于柔肠百结处更显出波峭陡折之势。麦孺博评为“浑灏流转,夺胎稼轩”(《艺蘅馆词选》丙卷引),是为得之。由此可见它“以刚写柔”之一斑。又如: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鹧鸪天》)
极为浓挚的别情,却结之以“两处沉吟各自知”的淡语。“人间别久不成悲”与“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一样,都像那种淡而极醇的清茶一样令人久久回味。再如: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鹧鸪天》)
“少年情事”,该是何等的旖旎浓烈,而换得老来的一腔悲感――“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这淡淡的两句之中,又蕴藏着多少深浓的感慨!由此可见它“以淡写浓”之一斑。
张炎《词源》说:“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这种“清空”、“峭拔”之致,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所受的苏、辛词的影响;吴衡照所说白石词的“乃具深宛流美之致”(《莲子居诗话》卷二),则又是来源于他所继承的婉约词风的柔婉绵邈。白石正是以他卓越的才情和高妙的词笔,把二者调熔于一炉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的神味。
(三)“幽韵冷香”:“冷处理”后的热情
白石是一个有着心理创伤的词人。他的词之所以形成瘦冷清空的面目,隐然有着他内心的“伤痕”在。
首先是时代的“伤痕”。白石虽不像稼轩那样,有着济世救国的大志,但毕竟也是一个有着爱国之心的文人。他目睹原先繁华的扬州城经过战争创伤变得“四顾萧条”、“荠麦弥望”,因而吟出了“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哀苦之音(《扬州慢》);他到合肥(地近前线),“出城四顾,则荒烟野草,不胜凄黯”,因而发出“更衰草寒烟淡薄,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的悲叹(《凄凉犯》)。祖国山河的疮痍,必然给词人的心理抹上一层阴冷的色彩,尽管他没有沿着反映现实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其次是他个人遭遇上的“伤痕”。尽管他多才多艺,受到一时名流如杨万里、范成大、萧德藻、张平甫兄弟等人的激赏、推荐和照顾,可是却始终飘荡江湖,以贫困终老。“不见词人到老穷”(杨万里《进退格寄张功甫、姜尧章》)虽有些夸张,而苏洞《到马塍哭尧章》所说“除却乐书谁殉葬?一琴一砚一《兰亭》”却是亲见之实事。依附于人的“清客”地位,“谁念飘零久”的羁旅生活,使他充分地尝到了人生的苦味。“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惜红衣》),他的心境是落寞的。更何况,他青壮年时代的那一段情事――后来终于成了悲剧,又时时嚼啮着他的心,因此他的词境不能不浸染着一种寒冷的气氛。这样,我们便可了解,白石为什么好用“冷色”字面,好写“冷”的事物了。“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人瑶席”,这种幽冷的词境中,混和着他“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的羁愁,交织着他“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的苦涩,隐现着“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鸩”的惆怅,也多少掺合着“暝人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的“雅趣”。这种词境,是一种复杂的感情之集合体,犹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磐”(郭《灵芬馆词话》卷一),在整个宋代词苑中可谓独标一帜。
但是,白石毕竟还是一个有热情的人。读一读他的“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吩咐: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八归》),就知他的内心深处仍旧隐藏着感情的热潮。不过,白石的个性不像柳永、秦观,他的热情是经过“冷处理”而出之的。试读他的《踏莎行》: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何等轻盈娇软的“倩影”,何等缠绵宛转的情意,最后却归结为皓月千里下的一片冷魂归去!再如《淡黄柳》: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一城醉人的春色,一怀撩人的春情,最后全化作了“唯有池塘自碧”的凄凉……
刘熙载评白石词,曾说过一段十分“知味”之言:“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艺概》卷四)这个以梅花的“幽韵冷香”拟姜词的譬喻正是再恰当不过了:梅花仍然有“香”,仍然有“韵”,这个“香韵”便是它的“热情”所在;但是它的这种“热情”却是经过“冷处理”的,因此表现为“幽”、“冷”――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它的“高”、“古”、“瘦”、“雅”。这些特质合起来,便是白石词的特有韵味。
自然,白石词也是有缺点的:它的远离现实,它的题材狭隘和门径局促,“高格响调,不耐人细思”(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词中多有“俗滥处”、“寒酸处”、“补凑处”、“敷衍处”(周济《宋四家词选》)……所有这些,都无庸讳言。但在这里就暂不多作批评了。
参阅夏承焘先生《合肥情事考》。
见《武林旧事》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略”。
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诗。
白石诗中还多称赞陆龟蒙之句,如:“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三高祠》),“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参缪钺先生《姜白石之文学批评及其作品》及夏承焘先生《论姜白石的词风》。
原载:《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2辑
阅读数[2811]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您的位置:&>&
姜伟任蒙自市委副书记提名为市长候选人
作者:刘宝昌 编辑:石豪 审核:清爽
来源:《今日蒙自》编辑部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蒙自市领导干部大会上获悉,州委决定:姜伟同志任中共蒙自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为蒙自市人民政府市长候选人。大会宣读州委决定,州委常委、市委书记马文亮主持会议并讲话,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张茹权对姜伟同志提出了殷切希望。
  马文亮表示,这次州委决定姜伟同志担任市委副书记,并提名为市长候选人,既是对蒙自市的重视支持和寄予厚望,更是对蒙自人民的关心和厚爱,我们坚决服从和拥护州委作出的人事任免决定,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干部群众,衷心欢迎姜伟同志到蒙自工作。马文亮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州委的决定上来,积极支持好姜伟同志的工作,配合姜伟同志尽快熟悉各项工作,进入情况;要讲规矩、守纪律,以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敢于担当、率先垂范,全力推动蒙自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廉洁自律、洁身自好,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为加快推动蒙自率先实现跨越发展积极献策、多作贡献。
  张茹权在讲话中说,这次州委决定姜伟同志担任中共蒙自市委副书记,提名为蒙自市人民政府市长候选人,是州委从红河工作大局和蒙自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出发,结合蒙自实际,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充分体现了州委对蒙自市级领导班子建设和蒙自市各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州委对蒙自领导班子寄予厚望,对蒙自的发展寄予厚望,大家要在州委、市委坚强领导下,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扎实工作,争取在已有成绩基础上把蒙自经济社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姜伟表示,州委决定我到蒙自工作,我完全拥护、坚决服从、深感荣幸。在新的岗位上,我将切实加强学习,及时开展调查研究,尽快进入工作角色,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将坚定不移地与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特别是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做到知责、担责、尽责,努力把蒙自各项改革发展的任务落实好、各项事业发展好,确保市委、政府既定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得以实现;将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尊重和维护市委的权威,坚决贯彻市委决议,主动融入蒙自政府班子大集体,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积极开展工作;将严格落实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恪守“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要求,不遗余力地做好本职工作,一以贯之地抓下去,锲而不舍地干下去,不辜负组织重托和蒙自人民的期望。
  市领导李梅、陈林、李旭东、高旭忠、许红岗、杨建伟、韩家和、张俊鹏、宗继伟、张利文、苏荣辉、余光明、吴少波、李玉龙、邓爱玲、周斌、张礼毅、陈南舟、张波、杨昆、杜培祥、宋丽娜等出席会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董事候选人提名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