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列宁 苏联广场现在的温度是多少

环游世界:历史的留声机 俄罗斯文化广场
http://travel..cn&日09:12&
  【点睛】俄罗斯的文化广场就如同俄罗斯岁月的留声机。伫立于广场之上仿佛就能听到时光流逝的声音:一次次社会的巨变、一场场血雨腥风、一件件动人肺腑的事迹、一个个美轮美奂的传说都在这里向世人娓娓道来,轻轻地吟唱着往昔的那首歌……
   
      列宁广场
      列宁广场位于列宁大街,是赤塔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19世纪末期,共产党的前身社会民主劳工党在俄罗斯成立,列宁为该党布尔什维克派的领导人,于日(俄历10月25日)占领当时首都圣彼得堡,夺得政权,史称"十月革命"。日成立联邦,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除俄罗斯外,还有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后扩至15国)。列宁广场是各国游人来到赤塔必看的旅游景点。
   1   2   3   4   5    
   
      普希金广场
      莫斯科市中心的广场。旧称苦行广场,因广场上旧有苦行修道院。1937年为纪念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逝世100周年,改现名。广场上耸立着4米多高的普希金青铜纪念像。俄国广大群众热爱诗人,捐款筹建纪念像,征求设计图样,后来用了曾获“超等艺术家”称号、雕刻师奥佩库申的图样。日纪念像举行揭幕仪式。
      纪念像基座上刻有普希金的一首诗,诗曰:“在这残酷的世纪,我歌颂过自由,并且还为那些蹇滞的人们,祈求过怜悯和同情。”广场上有小花园。园中有花岗石台阶,红色大理石喷泉,饰灯等,景色幽美。
      有人说:“如果红场是莫斯科的心脏,那么普希金广场是莫斯科的灵魂。”
   
   
  红场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广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西南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原是前苏联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辟于十五世纪末,十七世纪后半期取今名。平面长方形,面积约4公顷。西侧是克里姆林宫,北面为国立历史博物馆,东侧为百货大楼,南部为瓦西里布拉仁教堂。临莫斯科河。列宁陵墓位于靠宫墙一面的中部。墓上为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
  莫斯科红场红场国际知名度远远大于天安门广场,可是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面积9.1万平方米,大约只有天安门广场的1/5。地面很独特全部由条石铺成,显得古老而神圣。红场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也是莫斯科人的骄傲。
   
   
  红场的地面很独特,全部由条石铺成,在红场的西侧是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及三座高塔,在列宁墓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间,有12块墓碑,包括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捷尔任斯基等前苏联政治家的墓碑。红场南边是莫斯科最经典象征的瓦西里大教堂;北侧是国家历史博物馆,建于1873年,也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附近还有为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而建造的二战英雄朱可夫元帅的雕像,以及无名烈士墓。东面是世界知名十家百货商店之一古姆商场。
   
  莫斯科马涅什广场
  1997年在克里姆林宫侧面的阿列克桑德拉花园内涅克林河畔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商贸、文化、休闲娱乐中心――马涅什广场。艺术家们用俄罗斯传说里的主人公和故事情节把这里装饰得向神话世界一般
  马涅什广场得名于广场南端的马涅什。这是建于1817年的宽45米长166米的无中间立柱的方形建筑,这种建筑在法语里称为“马涅什”。这是为庆祝打败拿破仑五周年而修建的阅兵厅。原来主要用于检阅军队和训练骑兵,1831年开始在这里举行各种展览和大型音乐会,1917年改为政府车库,1957年改建为6500平方米的中央展览厅,直到现在。
   
   
      胜利广场
      胜利女神纪念碑高141.8米,象征卫国战争1418个战斗的日日夜夜。三棱形的碑身,每个棱面上用浮雕板表现了莫斯科等12个英雄城市周围的战斗情景。高约100米外,古希腊胜利女神右手拿着金光灿灿的胜利桂冠。她身旁飞着两个胖胖的小天使,一男一女,吹着胜利的号角。纪念碑的下面,是神奇勇士格奥尔基手持长矛刺杀毒蛇的雕像。前面5层阶梯式台阶,每一层代表战争的一年。广场右侧是一组大型喷泉,左侧是常胜圣格奥尔基大教堂,金顶白墙,纪念碑的后面是一个扇形环抱的中央博物馆。大厅内有6幅大圆立体画面,描绘了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反围困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攻克柏林。荣誉厅的墙上刻满了英雄的名字。广场的后面,有露天的展览,有各种火炮,坦克,飞机等实物。另一侧还有舰艇的展示。胜利广场向东,就能看见莫斯科的凯旋门。顺凯旋门向左一转,就能看到一个蓝色圆柱形建筑。这就是博罗季诺战役全景博物馆。
   
     上一页   1   2   3   4   5   6     
      TIPS 莫斯科交通
      地铁
      地铁便宜、干净、效率高,而且晚上也很安全。了解一些西里尔字母标志的含义是非常必要的。
      一个霓虹灯字母M(在莫斯科是红色,在圣彼得堡是蓝色)表明一个车站入口。转门上的BXOД(Vkhod)意味着“进”,BbIXOД(Vykhod)代表“出”。地铁票(zhetom)在售票处(kassa)出售,一个省钱的好办法是买一张月票(卖到每月8号)∩以买只乘地铁的月票,也可以买既能乘地铁也能乘地面交通工具的月票。顶壁和墙上的标志会指明你等车的站台。
      在地铁列车上,你要为老人和带小孩的妇女让座。到站后,录音会告诉你站名和到其他路线的换乘地点。沿着BbIXOД B ГOPOД(vykhod v gorod)的标志走就能出站。如有一个以上出口,标志会告诉你从哪个出口出去到何处去。转车时,寻找ПEPEXOД(perekhod)这个标志――意思是交叉路口――沿着一个蓝背景下的手指方向走到毗邻站台去。
      这两个城市的地铁在早上6点之前就发车。要换车的话,在莫斯科不要晚于夜里1点,在圣彼得堡则不要晚于晚上11点30分。
      虽然莫斯科的地铁号称是全世界效率最高的,但把它作为游客“必访”的景点,这原因却有点不一般:许多地铁车站从建筑上来说,同地面上能见到任何出色的建筑物一样令人赞叹。
      开放时间:每天早6点――次日早1点。
      一些数据:每天在150个地铁车站里的506部电梯(共有137,814级台阶),将800多万名乘客运送到7840辆列车上,列车总共行驶244公里,每小时耗电400千瓦。
      郊区火车
      许多城外的景点最好乘郊区电气火车去参观。在火车站从郊区列车售票处(通常在车站的一角)买的车票非常便宜,在站台上,各列火车按它们驶向的终点站加以区分。因此,你在售票厅要查看好列车时刻表。并不是每趟火车每站都停,因此在上车前要向其他乘客打听清楚。
      出租车
      叫一辆出租车很简单,特别是在市中心――伸出你的手臂,一队热情的司机就会马上把车停下。正规的出租车(标志为圆圈内有一个“T”字)都装有计价器,但大幅度的通货膨胀使它们过时了。你在上车前可与司机讨价还价(请记住车费正迅速向世界水平靠拢)。如有必要,请记下车费和目的地。
      许多“出租车”只不过是私车,或者是公车――司机把车开出来挣外快。这些车很便宜,但需要注意:不要上已有乘客的车,不要让司机在路上收取额外的费用。在晚上,独自旅行的妇女要绝对避免乘坐出租车。
      出租车可在你住的宾馆订车或通过电话预订:在莫斯科,拨打电话79005;在圣彼得堡,拨打电话68。至少提前一个小时订车。许多西方式宾馆有自己的比当地好得多的出租车,但价钱也贵得多。
      莫斯科住宿
      现在,莫斯科的宾馆也按照国际惯例,采用星级标准划分,一、二星级宾馆基本上都是前苏联留下来的老宾馆,这些宾馆基础设施差,房间也不舒适,也根本达不到国际同星级宾馆的标准,因而外国客人几乎是不肯入住这些宾馆的。这类宾馆的客源主要来自俄罗斯国内。
      三星级宾馆的典型代表是位于红场边的莫斯科宾馆,该宾馆经过现代化改造,内部设施已经面目一新了,然而跟国际同星级标准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事实上,莫斯科市的宾馆真正能够达到国际星级水平的,也只有四星、五星这类级别的宾馆,这些宾馆一般都由西方公司管理,其内部设施水平及服务水准也都具有国际水准,因而,现在也只有这类级别的宾馆生意最好。在一些四、五星级宾馆内,房价也是分为几个等级的,一般从每天90美元到每天400美元不等。
【】【】【
【】【】【】您好!欢迎访问(简称:重庆中青旅)
24小时客服电话:
400-666-5761
重庆目的地周边目的地周边线路推荐&88起编号:A1187&98起编号:A1188&88起编号:A0008&108起编号:A0303&48起编号:A1184&108起编号:A1181长江三峡普通游船线路推荐&1450起编号:A0363&1750起编号:A0315&2050起编号:A0320&1350起编号:A0353&1550起编号:A0338&2050起编号:A0306&1600起编号:A0344出境线路推荐&2980起编号:A0697&4380起编号:A1060&4580起编号:A0242&1200起编号:A0803&4480起编号:A1059国内自由行目的地自由行热门线路推荐&5080起编号:A0734&4150起编号:A0692&4980起编号:A1063&4080起编号:A1159&5080起编号:A0952&3380起编号:A0257&3180起编号:A0256&3680起编号:A0648&5480起编号:A1199&2899起编号:A0644
热门旅游签证
您访问的页面未找到!
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有误,
直接进入。
如果您点击网站内的链接出现此页,请反馈给我们。
以下内容可能是您感兴趣的.....
优惠价:?88起
优惠价:?98起
优惠价:?288起
优惠价:?658起
优惠价:?6880起
优惠价:?3980起
重庆周边及三峡旅游:转1
国内旅游:转2
出境旅游:转3
会议订车订房:转5看,列宁掉地上了--百度百家
看,列宁掉地上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列宁和斯大林的雕像曾经遍及苏联各地,以至于有笑话说:街上根本不用安路灯,让各位斯大林手里举个灯泡就可以了。当苏联已成往事,那些神圣不可侵犯的领袖宝相又都遭遇了些什么?
文|李日飞 张稆元
日夜间,俄罗斯小城别列佐夫斯基的一座列宁像被人放炸药引爆,头部和上半身均遭炸飞,只剩下一双腿自行站立。在雕像的底座上,还留下了作案者的签名:佐罗。
这位小城列宁的遭遇并非偶然。它既不是第一位遇炸的苏联领导人雕像,遭到的破坏也远远算不上彻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俄罗斯、东欧、中亚等地的列宁像和其他领袖雕像就被多次成批推倒、损毁和移位,受害领袖常常数以千计。在冷战后东欧的历次政治风暴中,列宁像蒙难的场面都能成为中国新闻报道的焦点,并与东欧剧变、颜色革命之类的字眼牵连在一起。
▍1990年,推倒列宁像后大为开心的罗马尼亚市民
革命吃掉自己的父母
推倒广场上矗立的领袖,并不是后冷战时代的独有景象。历史上,由于苏联乃至共产主义阵营的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各位领导人——哪怕是已故领导人——的地位都常常会“和总路线一起动摇”,其雕像自然也难免遭遇劫难。
▍1999年普里皮亚季的列宁像。该市在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后被遗弃至今
在被共产党自己拆掉的领袖像中,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巨型斯大林像最为知名。它总高度达30米,人像高15米,曾经矗立于布拉格全城的最高点——莱特纳公园山顶,从1945年苏联红军到来就开始策划建造,一直到1955年才告完工。为了建这座雕像,布拉格人几乎重建了整座山,还从别处挖来400余棵大树,移栽到雕塑附近。
不幸的是,这座巨大雕像最初的设计目的是要讨好苏联和领袖本人,但却没能在斯大林活着的时候完工,更没能赶上1949年12月斯大林70大寿的献礼良机。直到无产阶级领袖就已撒手人寰,雕像也还要再建两年才能完工。
▍建于莱特纳公园山顶的斯大林像
除了献礼对象死得偏早,这座雕像的其他相关人员也很能给它找麻烦:就在揭幕前一个月,雕像的设计者施威茨因个人原因突然自杀,结果军警特意将他家中的其他作品全部砸烂,以惩罚他自绝于人民的行径。此外,曾被施威茨当做“斯大林”模特的一位无名建筑工人,也因为受不了朋友们无休止的“膜拜”,自杀死掉了。
斯大林死后,苏联、东德和拉脱维亚在建的大型斯大林像均被紧急叫停,只有捷克人却坚持完成了这座“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和自己的解放者”的塑像。但在接连不断的打击下,硕大的雕塑最终揭幕得极为低调,仪式上不但没有提到施威茨,连斯大林的名字也都略过不提。
更悲惨的是,雕像建起还不到一年,苏联人就开始批斗斯大林,曾经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领袖名声扫地,赫鲁晓夫更直接向各社会主义国家下达了“拆斯大林”的指示。
各国纷纷执行,索菲亚的斯大林被连夜拆走,华沙的斯大林像被推倒扔进河里,曾经最热衷建造斯大林像的东德也严格搞起了格拆勿论。苏联国内数十年积累的大量斯大林雕像,则纷纷在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令次日路过其原址的附近居民惊讶不已。
对东欧国家极为盛行的“山岗上的列宁和斯大林”雕塑,拆除者们也不留情面,拆掉了专注聆听列宁讲话的斯大林,只剩下列宁自己靠在长椅上滔滔不绝,这对革命师生从此阴阳两隔。
拆除运动不但是由国家主持进行,在一些地区还激发了群众的怒火,需要政府动用布尔什维克的老办法才能成功。斯大林故乡格鲁吉亚的“拆像”行动,就是在群众游行要求为斯大林平反遭到血腥镇压之后进行的,共造成数十人死伤,游行组织者还被判处十年徒刑。在哈萨克斯坦的老伊卡村,村民也曾驱走前来拆像的工人,最终还保全了一座斯大林像。
布拉格的斯大林像则最为尴尬。劳民伤财建了十年才告竣工的雕像,不到一年就拆掉显然不太合适,但老摆在那里,也会有与苏联老大哥唱反调的嫌疑。捷克当局只得拖来拖去,一直到1962年才下定决心,将这位光是鞋子就长达2米的斯大林同志定向爆破,炸成碎片。
▍“Boom!”
巨型斯大林同志遇炸后,他曾经站立的底座也派上了别的用场。最初,它被用来存放土豆,结果在“布拉格之春”期间,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一座自由电台“斯大林电台”就藏身在斯大林同志的土豆堆中,为群众播报反苏消息。
如今,雕像上则立着一个巨大的节拍器,象征着时间长河——但由于制作失误,拍子打得一直都不太准。
与天黑以后市政部门偷偷将领袖雕像拆走相比,革命时期轰轰烈烈的推倒行动显然更加刺激,也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政治象征意味。
早在1956年10月,布达佩斯市民便曾在“十月事件”中推倒了总高25米、像高8米的斯大林雕像。围观群众向倒卧在地的斯大林吐痰的景象,从此成为了匈牙利人民反抗苏联压迫统治的象征。
▍十月事件中的斯大林像
在苏联崩溃前夜的俄罗斯,最具象征性的推倒事件受害者则不是列宁和斯大林这样的革命导师,而是苏联秘密警察组织鼻祖“契卡”的领袖菲利克斯·捷尔任斯基。这位一生毫无业余爱好、将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无限的杀人事业中去的布尔什维克英雄,最终成为了苏联群众的宣泄出口。
日,早已更名为“克格勃”的“契卡”组织发动政变,企图打倒总统戈尔巴乔夫。这场政变只进行了三天便告失败,“克格勃”不但没能夺得权力,而且还引火烧身,把愤怒的示威群众吸引到他们总部门口来了。
8月22日傍晚,人群来到“克格勃”门前的卢比扬卡广场,在大楼墙上涂写了大量反动标语,并取来钢索,试图将广场上建于1958年的捷尔任斯基雕像拉倒。由于雕像体形巨大,莫斯科市的副市长还紧急来到现场劝说群众,说捷尔任斯基同志有好几吨重,随便倒下来不但会砸坏道路,连地铁隧道都可能受到波及。
为了平息群众的怒火,政府不得不自行派来起重机和牵引车,在欢呼声中将捷尔任斯基吊起来拖走。据在场者描述,“捷尔任斯基的脖子被绳索牢牢套住,整个人被吊起到广场的半空中,两条腿在大衣下面摆来摆去。”
▍吊在半空中的捷尔任斯基像
虽然莫斯科市政府没有像某些人提议的那样,在捷尔任斯基留下的空地上建一座异见作家索尔仁尼琴的雕像,但卢比扬卡广场上的景象还是进入了世界各地的电视画面。苏联灭亡后许多年里,捷尔任斯基的惨状都还在西方电视节目中反复播放,用来象征苏东剧变中的群众力量。
在东欧国家,推倒领袖像则是最常见、也最吸引眼球的领袖处理方式,最适合各国用来象征自己摆脱苏联的控制。在华沙的捷尔任斯基广场,另一座被当地人称作“血腥的菲利克斯”、早在80年代前期就曾被群众泼油漆纵火的捷尔任斯基雕像也于1989年被推倒,因群众操作不够熟练,雕像当场身首异处,石块四溅,还遭到了大家的哄抢。
▍华沙捷尔任斯基广场上的一幕
在苏联和东欧国家,各城市的市政当局出于种种理由,也在1991年之后消灭了当地的领袖雕像。很多情况下,这些市政府都没有什么政治目的,而是这些雕像本就占据着城市的各种交通要道,早就令市政部门头痛不已,如今有了机会,自然要除之而后快。
▍1991年,一名车臣战士站在倒塌的列宁像上
而对于想要通过毁掉列宁像来作政治表达的人们来说,最物美价廉的做法就是斩首。早在1991年12月,占据东柏林街头数十年的19米高列宁便被市政府斩首,头部被埋入地下,身体部分被完全捣碎。还有很多城市,既想毁掉列宁像这样的苏联标志,又不愿花费高昂的拆除费用,便索性只把脑袋弄走,剩一个身体留在原处。东欧剧变后,这种“无头列宁”雕像不断在东欧涌现,成为一景。
▍无头列宁像
斩首革命领袖的做法也很受广大阶级敌人反革命分子的欢迎。柏林的马克思恩格斯雕像便曾屡次被人斩首,脑袋扔进河中。奥伦堡的列宁像也多次被人砍头,从90年代至今从未断绝。
▍1991年被斩首的柏林列宁像
在所有头部遇袭的列宁像中,摩尔多瓦的苏柯利亚的一尊小型列宁的遭遇最为悲惨。由于慕名而来的斩首者学艺不精,未能将他的脑袋完全砍下,便只将他开瓢了事。市政部门看到破坏情况不严重,就也懒得修复,只在列宁脑袋上套了个不透明的塑料袋。不幸的是,当地共产党员对此甚为不满,自行出手修复了列宁的头部,却因为手法不专业,把伟大领袖弄成了勉强有四头身的畸形少年。
▍摩尔多瓦四头身列宁
有一些破坏者则觉得斩首还不过瘾,直接用上了炸药。除本文开头提到的小城列宁之外,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座青铜制的列宁雕像也曾遭遇不测。2009年愚人节,有犯罪分子在列宁身上放置炸弹,将其风衣下摆炸开一个直径约1米的大洞,附近路灯的灯罩也纷纷炸飞。事件立刻引发了人们的激烈讨论,支持和反对袭击列宁的政治组织甚至各自派出人马,在被炸成暴露狂的列宁像边大打出手。
▍圣彼得堡列宁像被炸出一个大洞
在一些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亚洲国家,政府急于建立民族认同,列宁雕像因此遭到了本国民族英雄的取代。在乌兹别克斯坦,列宁、斯大林、马克思等人的雕像都被毁去,换上的是民族英雄帖木儿的雕像。在塔吉克斯坦,也有一位高达12米、称霸整个中亚的列宁像被人移走,取而代之的是“塔吉克人之父”伊斯梅尔·索莫尼。
除列宁等苏联领袖外,各国自己的领导人雕像也纷纷遭到损毁。如阿尔巴尼亚1991年的政治风暴中,首都地拉那的已故领袖恩维尔·霍查雕像便被愤怒的群众推倒,其他城市的霍查塑像也遭到类似对待。随着革命风潮愈演愈烈,群众还捣毁了各地的政治书店,70余卷的霍查著作也被扔到街上付之一炬。
▍推倒霍查
新世纪:马克思转转头
进入21世纪后,虽然冷战已经成为历史,但苏联领袖的雕像却仍然在东欧扮演着特殊的政治角色。
日,乌克兰危机初期,乌克兰首都基辅的示威人群推倒了比萨拉比亚广场上的列宁像,在空空的基座上放了一只金马桶,成为这一轮乌克兰政治风暴的标志场面。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总统倒台后,新政府开始在乌克兰各地破坏列宁像,当年遍及乌克兰的5500座列宁像,如今剩下的已不到1000座。
▍在雕像倒下的过程中,乌克兰年轻男子高呼“Revolution!”
走上反俄道路后,乌克兰还通过《记忆法》,要求清除与共产主义或纳粹历史有关的所有名称和象征符号,领袖肖像自然在打击之列。据西方媒体报道,有乌克兰村庄曾因为重塑列宁雕像,而遭遇到警察上门的险情。在敖德萨,还有人为了避免当地列宁像拆毁,而将其改头换面成《星球大战》中的邪恶领袖“黑武士”。
▍"I AM YOUR FATHER."
在俄罗斯国内,列宁像尽管常常遭到没什么政治意义的恶作剧式攻击,但它在政治上仍然难以忽略。支持普京的“青年近卫军”领导人就曾表示,不喜欢走到哪儿都能看见列宁像。圣彼得堡列宁爆破事件后,“青年近卫军”还派人到场散布反俄共的传单。联系到此类组织在普京与俄共的斗争中起到的作用,很难想象这种言行是出于组织成员的个人好恶。
▍立陶宛用来存放苏联领袖像的格鲁塔斯公园,人称“斯大林乐园”,常被用来教育青少年勿忘黑暗历史
冷战的历史毕竟太长,革命导师的雕像又太具有代表性,要让人们忘记它们的政治含义显然不太现实。
即使在雕像身上发生微小的变化,都有可能会拨动人们的神经。日,因柏林地铁施工,亚历山大广场上面朝东方的马克斯恩格斯雕像被移至别处,并扭了180度。
这小小的无心之举,却立刻引起了当地网民的议论:两位革命导师曾经深情守望着东方的共产主义世界,如今却悄悄地转过了头,向西方行起了注目礼。
▍2010,柏林,正被搬离亚历山大广场的马克思
阅读:432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213万
阅读:22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这十名全球高科技亿万富翁中有四个是辍学大学生,他们全部是男性,...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苏联的地铁站都是怎么命名的?原因何在?
【陈广骏的回答(66票)】:
日增加答疑2
======================
并不难记忆,因为都是有原因的——只是非外地人不一定懂。
前地区的命名无非就是:
1. 直接使用所处地名
2. 使用所处地方的名称关键词或抽象概念,特别是利用俄语构词法构造站名
3. 政治因素
4. 其他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前苏联地区至今仍然认为车站的本体是站台,因此名称是跟站台挂钩的。一个换乘站组合,只要不是同台换乘,不同线路的不同站台有不同名字是常事。
比如说圣彼得堡2、4、5号线换乘的前门广场
【Сенная Площадь】-救世主
【Спасский】-花园
【Садовая】,就是分别以地面站厅所在的前门广场、救世主大教堂门前、花园大街命名。而1、2号线同台换乘的站点,则统一叫“技术学院”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又比如莫斯科3、4、5号线基辅站
【Киевская】,因为都设有直接到达基辅火车站的出入口,所以如此“三位一体”;但3、5、10换乘的库尔斯克
【Курская】-契卡洛夫
【Чкаловская】,就只有3、5号线能直达库尔斯克火车站,因此设在原名为“契卡洛夫”大街下的10号线站台就用别的名字了。
下面来举例详细说一下
========================================
未加标注的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利申:2010年夏天,中文维基百科的User:Aleksejevski跟User:Sameboat一起翻译莫斯科地铁站名时,我事实上参与了考证工作。
2012年翻译基辅地铁站名,并完成考证。
========================================
例子1:莫斯科地铁1号线猎人商行站
【Охотный Ряд】
该站所处的地方,在古代是个传统的集市。古代的商人打猎归来后,会在克里姆林城墙外的西面摆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个叫“猎人商行”的地方,逐渐变得车水马龙。该站所处的地方,在古代是个传统的集市。古代的商人打猎归来后,会在克里姆林城墙外的西面摆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个叫“猎人商行”的地方,逐渐变得车水马龙。
19世纪40年代的猎人商行地区19世纪40年代的猎人商行地区
日,该站开通时就以此处的现名——猎人商行广场——命名。
日起,该站更名为“卡冈诺维奇”
【Имени Кагановича】。这是一个功高盖主的名字:作为建设莫斯科地铁的头号功臣、时任总书记赫鲁晓夫的政治生涯导师(赫氏曾在卡氏担任莫斯科第一书记时任其下属的第二书记;同时赫鲁晓夫承认自己有过托派倾向时,是卡氏亲自在斯大林面前保住他),以自己的名字直接地命名,这是炫耀、这是作死。要知道,列宁和斯大林都没有直接以自己名字来命名的地铁站,只有“列宁图书馆”站
【Библиотека имени Ленина。该站名至今仍然使用。】和“斯大林厂”站
【Завод имени Сталина。后更名为“汽车厂”站Авотозаводная】这两个间接命名的站名。
1957年秋天,在一个连莫斯科地铁官网都没有记载的神秘时间点过后,该站非常低调地恢复旧名。与此同时,卡氏等一干人等因为意图推翻赫鲁晓夫而被集体“双开”。此后卡冈诺维奇一直活在一套破旧公寓里,直到苏联的最后一年。在电视上看着叶利钦那跋扈的样子,或许是回想到自己的过去,闭上了双眼,然后就没张开过了。
1961年,该站所处的苔藓大街
【Моховая улица】与旁边的剧院胡同
【Театральный Проезд】、猎人商行广场、广场
【译名未考究】合并,并更名为马克思大道
【Проспект Маркса】。日,地铁也跟着改这个名字。后来,路边、位于地铁站南面的地块“猎人商行”商场落成。
1990年,地名去红色化运动就这样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Перестройка】旗帜下开展。马克思大道改回叫苔藓大街。于是日,地铁也跟着改回猎人商行。后来有些人不知道典故,就以为是有了这个商场以后,才有把地铁站从马克思大道改过来的事。
这个例子包括了:
1. 历史地名
【猎人商行】
2. 所处地方的抽象
【“猎人商行广场”,不要“广场”】
3. 政治问题
【高调地以在世政坛认为命名,失势后低调地抹掉其痕迹】
4. 所处道路名称
带有“имени”(缩写为“им.”)的地名,是“以xx命名的yy”的意思,通常翻译时直接抽取当中的“xx”。比如被留学生成为“俄国北大”的莫大,全名是“米·瓦·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М. В. Ломоносова】,以纪念被成为“活生生的大学”、莫大创始人罗蒙诺索夫;而“俄国清华”、鲍曼理工,则是“尼·厄·鲍曼莫斯科国立理工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Н. Э. Баумана】。这是一个崇高的荣耀。卡冈诺维奇那一下子,就将自己拔高到大学问罗蒙诺索夫、布尔什维克先驱鲍曼、革命导师列宁
【莫斯科地铁当时全名就是“弗·伊·列宁莫斯科地铁”】与伟大领袖斯大林同样的高度。熟悉历史的人会意识到,卡冈诺维奇立这种“生人祠”,意味着僭越。
现存的带这个字眼的站点只有2个,都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分别是:
1号线阿·斯·马谢利斯基站【?мен? О. С. Масельського】。该站在日之前为“工业站”【?ндустр?альна】。马氏是乌克兰独立功臣之一,曾获“乌克兰英雄”奖章(相当于当年的“苏联英雄”),并担任过哈尔科夫州长、1年后逝于任内。
3号线地铁建设者希·伊·瓦先科站【Метробуд?вник?в ?мен? Г. ?. Ващенка】。瓦先科曾任哈尔科夫州委书记,官至苏联贸易部长。该站原名“地铁建设者”,2013年冠以这位生于当地的哈尔科夫建设功臣的名字。
这两例都是纯粹出于政治目的、作为纪念而命名的站点。附近没有名字与此相关的地名。
----------------------------------------
例子2:莫斯科地铁3号线游击队站
【Партизанская】
日,车站开通。该站地处伊兹迈洛沃区
【Измайлово】,附近是斯大林公园
【Парк имени Сталина】,别名伊兹迈洛沃公园
【Измайловский Парк】。当时,该站的名字很长,叫做“斯大林伊兹迈洛沃文化及休憩公园”【Измайловский парк культуры и отдыха имени Сталина】。
根据当时的规划,该站旁边会建设大型的“斯大林体育场”,预计客流量非常可观;同时也将是3号线两条支线的分叉点,于是被建设成两台3线站。站内有一些游击队员的塑像,比如著名的卓娅与舒拉兄妹等等。后来因为这个那个原因,斯大林体育场最终没有动工;3号线的2条支线,又合并成了1条。于是站后部分预留的延伸结构只使用了一半,中央轨道也只停靠出/入库列车。
【这时候斯大林还在】,由于站名太长、太绕口,当局将其缩短成一个词:“伊兹迈洛沃”
【Измайловская】。
日,作为从该站延伸的第一条支线的伊兹迈洛沃公园站
【Измайловский Парк】开通。开通后大家发现,不对,公园站离公园正门远得要命啊!在前一站、伊兹迈洛沃站下车以后走还更近啊!
1963年,尴尬的当局决定把两站的名称对调。就是把原来叫“伊兹迈洛沃”的、比较旧的这个站更名为“伊兹迈洛沃公园”;而原来比较新的那个叫“公园”的站,则该用行政区划命名,为“伊兹迈洛沃”。
日,在民众的提议下,莫斯科市杜马通过法案并经时任市长卢日科夫认可,将车站的名称改叫游击队站
【Партизанская】,以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
这里包括了:
1. 还是所处地名
2. 命名不当后的拨乱反正
3. 还是政治。
4. 俄语构词法:
对于以-ово结尾的地名,形容词化一般是加“-ск(ий)”后缀。在当时,至少在莫斯科没多少个以行政区划命名的地铁站是直接以该区的名称、而非形容词阴性形式(-ская;因为搭配的“车站”Станция是阴性名词)。
这个还好,如果是其他形式的地名就可能蛋疼得要命了。
小例子1:下诺夫哥罗德地铁1号线高尔基站
【Горьковская】得名于同名的高尔基大街;而街名则是来自大文豪高尔基。由于“高尔基”这个笔名本身就是个“-кий”结尾的形容词,于是就先按名词来转化成形似复数二格形式再加“-ск(ая)”。情形类似于人名“Алексей”
【阿列克谢】-&派生姓氏“Алексеев”
【阿列克谢耶夫;形同前者的复数二格,按构词法来理解就是“阿列克谢家的人”】-&形容词/二次派生姓氏“Алексеевский”
【“阿列克谢耶夫家族的”,或“阿列克谢耶夫斯基”;没法再派生了】
小例子2:莫斯科地铁7号线别戈沃伊站
【Беговая】位于Беговой区的Беговая街。当时考究时就蛋碎了:总不能翻译作“跑跑站”吧
【“Беговой”是“跑步的、奔跑的”】!特别是后来知道,这个名字来源于附近的莫斯科赛马场,才知道这是“赛道”的意思。最后不想了,直接按行政区划音译就算了。
小例子3:莫斯科地铁3号线Крылатское站。当时第一次见的时候都懵了:怎么会是形容词中性词尾“-ское”的啊……考究发现原来这是行政区划的名字。对的,那个区的名字本身就是个形容词中性形式作名词,原词крылатый为“有翅膀的、自由飞翔的”。想了一下,还是音译为“克雷拉特斯科耶”吧。
5. 站名迁移:
就我印象中就只有2例,都在莫斯科。除上文以外的另一起事件是这样的:
日,5号线环线卡卢加站
【Калужская】开通。该站得名于附近的卡卢加广场。古代从莫斯科往卡卢加城的商队,出发前都会在这里集合;而那边回来的商队,则会先行在这里摆摊销售一部分。这个集结地是几条街道的交点,后来被称作“卡卢加广场”
【Калужская площадь】。
1961年,广场更名为“十月广场”,地铁站也随即更名为“十月”
【Октябрьская】。
日,6号线卡卢加段开通,包含位于车辆段内的临时终点站卡卢加站。该站得名于古代的卡卢加城门
【Калужская застава】:既然你们都是集结去卡卢加的商队,那么出城时走过的城门自然以此命名。
日,作为6号线西南延长线一部分、位于地下的新的卡卢加站开通。旧站随之关闭。
----------------------------------------
例子3:巴库地铁1号线5月28日站【28 May】
日,该站随巴库地铁首通段一同启用。当时站名为“4月28日”【日,该站随巴库地铁首通段一同启用。当时站名为“4月28日”【28 aprel】。这是一个纯政治名称,以纪念日阿塞拜疆苏维埃在巴库建政。
独立以后,该站旋即改名为“5月28日”。日,阿塞拜疆独立,是为“共和国日”。
新旧两个站名恰好相差“一个月”,恐怕全球仅此一例。
虽然这个站的名字前后都是纯政治产物,但与之换乘的2号线贾法尔·贾巴尔利
【C?f?r Cabbarl?】,还真的是以站前的贾法尔·贾巴尔利纪念碑命名。贾氏是沙俄末年的阿塞拜疆民族作家、布尔什维克活动家。
如果我没有记错,以日期命名的地铁站就只有巴库有2例。除了上述例子,还有2号线1月20日站【20 Yanvar】。该站原名“红军11军广场”【XI Гызыл Орду Мэйданы;抱歉,这个旧名字找不到拉丁阿文的写法,只能用当时的西里尔文了】。独立后,为纪念日后知后觉的苏联中央对阿塞拜疆独立运动的血腥镇压(史称“黑一月事件”),当局将该站更名。
----------------------------------------
莫斯科地铁2号线阿拉木图站
【Алма-атинская】和霍夫利诺
【Ховрино】、1号线罗科索夫斯基林荫道
【Бульвар Рокоссовского】站
这3例放在一起,纯粹是因为它们都是出于莫名其妙的政治原因的地名牵强附会。
1. 阿拉木图站
该站开通于2012年12月,原规划名为“布拉杰耶沃”
【Братеево、Братеевская】。布拉杰耶沃是原本当地一条村的名字,到了20世纪才纳入莫斯科市范围、并保留了这个名字。全俄罗斯找不到第二个与此相同的地名,而且从1628年已经使用至今了。
2011年,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的地铁正式开通。在未开通段中有规划名称为“莫斯科”的站点。在当时上台不久的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访问当地以后,觉得作为姐妹城市,我们应该投桃报李、用当地的名字命名一个地铁站。布拉杰耶沃站离莫斯科的阿拉木图大街
【Алма-атинская Улица】距离为500米,嗯,就这样定了。当地居民无法理解,既然车站在这个区、甚至就在布拉杰耶沃大街上,为何竟然叫阿拉木图站、用一个远在天边的城市来命名这个地区核心位置的地铁站呢?但当局还是维持原判。
为了不让该站显得太“崇洋媚外”,于是在地面站厅加入了一副苹果树的玻璃画——阿拉木图这个地名原本就是“苹果树之城”的意思。并且在开通典礼上,让一群军迷cos第8近卫步兵师。该师……呃,都是吉尔吉斯人,虽然确实在阿拉木图成立。该师当年在莫斯科保卫战的作战地点……呃,在城西北……虽然该站在东南……
不要在意细节啦!
苹果树玻璃画苹果树玻璃画
扮演第8近卫步兵师的军迷们扮演第8近卫步兵师的军迷们
以上3张图来自Мир Метро
【是年,广州地铁宣布6号线越秀南站更名为“团一大广场”站。】
2. 罗科索夫斯基林荫道站
这起改名事件给我看来也是比较下限。
日,莫斯科地铁1号线波德别利斯基街站【Улица Подбельского】开通。该站得名于所在的同名街道。
1994年,波德别利斯基街站改名为“伊万捷耶夫卡街”
【Ивантеевская улица】,地铁站名不变。
2014年,市长索比亚宁说,为了迎接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要跟苏联老兵们站在一起。因此,波站将更名为“罗科索夫斯基林荫道”站。
这句话出来以后,大家又火了:
首先,莫斯科没有罗科索夫斯基林荫道,只有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林荫道【Бульвар Маршала Рокоссовского】!又说“爱国”又没了“元帅”,你觉得你真的跟罗氏这样的“苏联老兵”站在一起了?
其次,波站离林荫道,又是500几米的距离!在地图上表现为2个街口!
不过,无论怎么说,2014年下半年,该站还是改名了……
改名后的站名铭牌改名后的站名铭牌
3. 霍夫利诺站
规划于2015年年底开通的该站,原名狄边科大街站
【Улица Дыбенко】。帕维尔·狄边科是内战期间红军的英雄人物,后参与了喀琅施塔得要塞和坦波夫起义的镇压。目前彼得堡4号线终点站就名为“狄边科大街”站。
又是索比亚宁,他说我们刚以音乐家斯维特兰诺夫命名了一条街,苏联英雄马尔戈洛夫命名了一条规划路。然后抛出一句,说地铁狄边科大街站将改以行政区划命名、叫“霍夫利诺”。
卧槽,又一次,索市长成功一石激起千层浪:
1. 霍夫利诺区已有同名的通勤铁路站,离规划地铁站隔了几个街口、恐怕有1公里以上的距离。你不怕大家走错路?
2. 为什么不是同在霍夫利诺区、同为建设中的2号线西北延长段的白海站【Беломорская】更名、而是真的在狄边科大街的该站要改名?
3. SkyScraperCity有网友干脆更极端,说2号线的沃伊科夫斯基站
【Войковская】既然设在列宁格勒大道上,为什么不以此命名?或者以该站附近的 卓娅与亚历山大·科斯莫杰米扬斯基大街
【Улица Зои и Александра Космодемьянских;简称“卓娅与舒拉街”】命名!?
呃,不过,无论怎么说,现在已成定局了……
========================================
最后说一些不打算再详细举例的东西:
1. “列宁”、“高尔基”、“陀思妥耶夫斯基”…………
根据考究,这些名字一律都是地名:
跟列宁有关、而且还保留至今的站名,基本都是因为列宁大道、列宁广场之类地名,比如:明斯克1号线/新西伯利亚1号线列宁广场站【Плошча Ленiна/Площадь Ленина】、莫斯科6号线列宁大道站
【Ленин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下诺夫哥罗德1号线列宁站
【Ленинская】等等
至于其他人名相关的,基本都是附近有名字与此相关的地名。比如莫斯科10号线陀思妥耶夫斯基站
【Достоевская】,北面就是陀氏大街。
与政治名词相关的,很多也是这样:
莫斯科1号线的伏龙芝站
【Фрунзенская】:行政区划名
哈尔科夫地铁苏维埃/拉达站
【Советская/Радянська。前者是俄语译法,后者是乌语译法。都是“议会”的意思】:广场名。乌克兰独立后广场改叫“宪法广场”,但地铁站还是保留这样的双语名称。
埃里温地铁萨松的大卫站
【???????? ?????】:广场名
2. 地铁站的名字未必与其名字来源的地名的更名保持同步。比如莫斯科1号线的列宁图书馆站,即使对应的原列宁图书馆早就改名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仍然保持现名。
3. “五一”是个前苏联极其常见的行政区域名字,正如什么“工业”、“列宁”、“鲍曼”、“捷尔任斯基”等等差不多。
莫斯科3号线、明斯克2号线的五一站
【Первомайская/Першамайская】
前者在莫斯科的五一站其中有出入口位于五一街
【Первомайская улица】,后者的已经不见了。
叫“运动”/“体育”
【Спортивная】的,除了萨马拉以外,附近都有大型运动场。
比如莫斯科的“体育”站,旁边就是曾作80年奥运主场馆、现正翻新迎接2018世界杯的卢日尼基体育场等等。
萨马拉那个是建了地铁站但没建运动场。参见:
【Удельная】是我的手笔。我相信题主是在中文维基的
见到的吧?我现在觉得应该是错译,但确实所在的地区的历史地名就叫Удельная。音译是“乌杰尔娜娅”。
【Молодёжная】基本附近都有类似名字的街道或苏联时代的青年活动设施。
4. 一条线路的名称一般很长,比如莫斯科的谢尔普霍夫-季米利亚泽夫线
【Серпуховско-Тимирязевская Линия】、基辅的库雷尼夫卡-红军线【Курен??всько-Червоноарм??йська л?н?я】。一般来说这意味着线路经过了这些地方。比如前者就南头从谢尔普霍夫区引出、北头经过季米利亚泽夫农业大学。后者名字比较奇怪:本来线路最早规划经过以前的库雷尼夫卡和红军街,最后真正定案、开工时只经过红军街,但没有经过库雷尼夫卡,倒是名字留下来了。
这些线路的名称,正式的称呼当然是叫全名,而地道的民间非正式称呼则是叫颜色:前者是灰线,而后者是蓝线。而在网络上,俄国人之间交流则用简称,比如前者就叫“СТЛ”;跟外国人通过英语交流时,则使用全称、颜色或数字称呼。
一般来说在面对中文用户时,我都建议使用数字作称呼:比如谢-季线就是9号线、库-红是2号线。除了是中国大陆地区比较习惯数字命名这种称呼以外,更重要的是俄语对颜色的命名跟中文的使用习惯上有出入。比如说莫斯科的3、4号线,在不懂俄语的中国人看来都觉得是蓝线,但在俄语里前者是纯蓝Синяя、后者是天蓝Голубая,完全不同的2个概念。当然,“红线”、“橙线”、“紫线”这些称呼不容易令人混淆,使用也没问题。
========================================
基本上地铁站叫什么名字,所处区域就是什么名字
如果不是,那基本都是政治问题
如果你觉得都不是,找我。不论是下面评论还是私信,只要是前苏联范围内的,找我。我会尽力解答你的疑问。
========================================
“为什么叫‘五一站’而非‘五一街站’、叫‘陀思妥耶夫斯基站’而非‘陀……街站?’”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个人认为这是以前命名的时候的思路问题所致。
比如说,莫斯科4号线的Кутузовская,一看就知道这是跟库图佐夫元帅有关的。
该站上方就是川流不息的库图佐夫大道
【Кутузов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因此你也可以认为是以这条马路命名的。
但是,事实上,该站是以所处的社区库图佐沃
【Кутузово】命名的。据说,当年1812卫国战争期间,库图佐夫就在这里向其他将军解释他把莫斯科清空、给拿破仑唱空城计的作战计划。50年代,库图佐沃村并入莫斯科市,纳入正在开发的城西的新睡城菲利
【Фили】地区。
“Кутузовская”这个词可以同时理解为库图佐夫元帅、同名的马路以及名字相近的社区,可以说是一箭三雕。然而,这又陷入了指代不清的问题。
于是,到了近几年,越来越多车站以完整的街名/地名、而非提取其中的中心词来命名。这样或许会解决混淆的问题
比如说,在建的8号线市中心段就有设在乌克兰酒店后面的库图佐夫大道站。由于容易跟同在库图佐夫大道上、但相距甚远的4号线库图佐沃站混淆,于是去年把规划站名改成了行政区划名称——多罗戈米洛沃站
【Дорогомилово】。
与此同时,当局也渐渐减少使用俄语构词法制造各种“-ская”站名了,而是直接使用地名的原形。这样事实上有利于大家理解站名的来历。
“基辅不是乌克兰首都么,基辅火车站和莫斯科有啥关系呢?”
这个跟地铁无关,不过也回答一下吧
莫斯科市内的主要火车站
【Вокзал】都以该站最初定位的铁路终点命名。
比如说列宁格勒火车站
【Ленинградский Вокзал】,最初叫做“尼古拉耶夫”火车站
【Николаевский Вокзал】,是沙俄时代修建的圣彼得堡-莫斯科铁路(尼古拉耶夫铁路。这个“尼古拉耶夫”指沙皇尼古拉一世。)的终点站,通往圣彼得堡尼古拉耶夫火车站。嗯,铁路两头的总站的名字是一样的……
苏联建政以后,莫斯科的尼古拉耶夫火车站先改名为“十月火车站”,后来又改叫“列宁格勒火车站”,而列宁格勒的那个则改叫“莫斯科火车站”,铁路则该叫“十月铁路”
【Октябрьск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这三个名称在苏联解体至今仍然沿用。
同理,基辅火车站
【Киевский Вокзал】的名字就是来自沙俄时代建设的莫斯科-基辅铁路的目的地。在基辅那边的终点站则比较直接,干脆就叫“基辅客运火车站”
【Киев-пассажирский,Ки??в-Пасажи?рський】,现在又叫“老火车站”。雅罗斯拉夫利火车站
【Ярославский Вокзал】则是起初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利铁路的起点,后来该铁路成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部分,现在有往来中国北京的车次。
这种命名方式的好处在于,在莫斯科或者圣彼得堡只要你知道火车站的名字就知道该站能带你去哪里。明确的地理指向性同时也有利于加深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意识形态传播。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俄国的火车站一般有两个名字:一个是我们平日称呼的名字,一个是铁路系统内的名字。一般火车票上印的就是后者。当然,有些站直接就只有后者,然后口语称呼上省略“客运”等技术性词语。
平日我们看来,莫斯科是没有一个直接叫“莫斯科火车站”的站点。事实上这是存在的:列宁格勒火车站在铁路系统就叫“莫斯科-客运”
【Москва-Пассажирская】;另外机场快线发车站白俄罗斯火车站
【Белорусский Вокзал】,在系统内叫“莫斯科-客运-斯摩棱斯克”
【Москва-Пассажирская-Смоленская】等等。如果在俄国要买火车票的时候要注意一下。
【筝弦Cochan的回答(10票)】:
占坑,开始写了。
题主还真是提了个很宏大的问题啊…
就算只是莫斯科地铁,地铁站的数量也是超级多的 - -
而且同一站在不同线上的叫法不同…
首先以地名起名的我就不详述了
各种улица(街)各种проспект(大道)之类的
以及各种以-ово ево ёво 结尾类似中文“xx村”“xx庄”之类的名称
题主想问的是类似于“共青团”“五一”“十月”这种看起来和地名没什么关系的站名吧。
然后还有各种改名过的地铁站
我们从红线现通行线路最南端开始清点…
--莫斯科地铁一号线·红线--
Юго-западная 西南站
因位于莫斯科西南区而得名。
Проспект Вернадского 维尔纳茨基大街站
位于该街上,这条街以维尔纳茨基的名字命名。该人是俄国及苏联矿物学及地质化学家,被认为是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和放射地质学的创始人之一。
Университет 大学站
位于莫斯科国立大学门口。
Воробьёвы горы 麻雀山站
曾用名:Ленинские горы 列宁山站
因位于麻雀山旁的跨莫斯科河大桥上而得名。这座高二百多米的小山丘在苏联成立之后被改名为列宁山,斯大林时期建成的莫斯科大学新主楼就坐落在这座山上。1999年,恢复了麻雀山的名字之后,站名也随之更改。
Спортивная 运动站
因位于卢日尼基体育场附近而得名。该体育场是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主赛场,也将会是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重要赛场。2008年欧洲冠军联赛决赛也于此球场举行。
Фрунзенская 伏龙芝站
位于大名鼎鼎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旁边。该军事学院为苏联和俄罗斯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军队管理人才,刘伯承、林彪、刘亚楼等著名中共将领亦曾在此进修。
Парк культуры 文化公园站
因靠近高尔基休闲文化中央公园而命名(答主表示实在不知道这几个词该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了)
Кропоткинская 克鲁泡特金站
曾用名:Дворец Советов 苏维埃宫站
该站附近坐落着全世界最高、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这里亦是俄罗斯正教会的所在地。
1917年苏俄成立之后,共产主义无神论者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反基督、反宗教运动,无数神职人员受到迫害。
1931年,这座金碧辉煌的教堂被斯大林下令炸毁,空出的空地上将建立起更加金碧辉煌的苏维埃宫。
苏维埃宫殿计划成为世界最高的建筑物,高415米(连列宁像)比纽约帝国大厦高34米;列宁像高100米,同样也高于纽约自由女神像。
因此1935年,当该地铁站开通时,当局将其命名为苏维埃宫站。
1881年的教堂照片1881年的教堂照片
1931年被炸毁的教堂。1931年被炸毁的教堂。
预计设计计划预计设计计划
当然,之后二战爆发,苏联举全国之力迎战,纳粹兵临莫斯科城下,这项方案只得搁置。到50年代,作为批判斯大林奢华的标志,赫鲁晓夫下令该计划彻底废除,原地区改为公民游泳池。
该地铁站也改名为克鲁泡特金站,以著名俄罗斯革命家克鲁泡特金命名。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政府重建了基督救世主大教堂。
Библиотека имени Ленина 列宁图书馆站
因位于国立列宁图书馆附近而得名。苏联解体后,该图书馆并没有改名。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克里姆林宫旁。
Охотный Ряд 猎人巷站
曾用名:Имени Кагановича 卡冈诺维奇站(1955-57年)
Проспект Маркса 马克思大街站(1961-91年)
因街得名。猎人巷街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区域,其一号路牌属于现俄罗斯国家杜马大楼。曾短暂改名为卡冈诺维奇站,但因卡冈诺维奇反对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政策被开除党籍,该地铁站又回到了猎人巷的名称。1961年青苔路、猎人巷、剧院街三条相连的街道被合并,称为“马克思大街”,站名随之更改。1991年站名和路名恢复。
Лубянка 卢比扬卡站
曾用名:Дзержинская 捷尔任斯基站
卢比扬卡,这个地方熟悉俄罗斯历史的人一定记忆深刻。从契卡到克格勃,再到现在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和对外情报局,这里都是总部所在地。俄罗斯最大的情报机构、特务机关和间谍基地。曾用名
【捷尔任斯基】是第一任克格勃首领的名字。
Чистые пруды 净池站
曾用名:Кировская 基洛夫站
得名于旁边的小湖泊。曾用名基洛夫站,因苏联时期该站位于基洛夫路上。现该路名为屠户街。
------------填坑进度条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