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与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谁说的道理

编者按:五一节了,咱们来聊一个劳动楷模吧,搬山力士——愚公。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合着怎么也两千年了,但是你真的读懂他了么?都说愚公胜在坚韧不拔,我却说,他胜在了谋略。小算盘打的啪啪响,这才是我心目中那个狡猾又可爱的愚公。今儿,咱们就来探个究竟。初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都还是小学吧。当时脑子本来就不够用,愣是没想明白怎么回事,这哥们为什么就不搬家?但是老师一再强调愚公移山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讲个是个坚持不懈的道理。而我不敢不信。回过头来仔细研究了一下愚公移山,呵,愚公的聪明,果然非同小可。他要挖山,还大有至死不渝的气质:我一代人不够,穷其子孙后代,也要把这山给搬了。第一个问题:愚公为什么搬山?很简单,交通不便利。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愚公明白:前面挡座大山怎么发家致富啊。第二个问题:愚公为什么不搬家?这个问题当然更简单,政府说搬咱就搬,那还有钉子户的存在么?况且古时的房产可都是终生制的,祖产,哪能说动就动。第三个问题:成本。我用脚后跟想了想,搬山的成本肯定更高啊。但是愚公可不这么想。用对方法,搬山的成本只不过是演一出戏。演给谁看?演给神看。愚公最后还是成功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要知道,这山可不是他搬走的。《列子·汤问》载: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什么意思呢?山海经中记载操蛇:“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操蛇之神即为山神。太行、王屋二山的管理者,实际领导。愚公要移山,动作很大。山神不干了,这是我的管理区,你把我办公室搬了我还怎么上班?他急了,哭着就找上帝去了。天帝本着以民为本的态度,出资派了两拆迁办的把太行王屋给搬掉了。(手持蛇在很多文化当中都是权力的象征)整个故事的内涵慢慢浮现出来了。愚公移山的第一个要素:这是一个神与人共存的时代。民的上面,是天庭。也是愚公这类百姓的实际领导。愚公要演,就得有人看,有当权人看。而且也只有让他们看到了,才能借助天庭的力量。这场搬山运动,说白了,就是给天庭做做姿态。得演的声势浩大,演的栩栩如生。第二个要素:态度是第一位的。只有姿态做足,才会有让天庭妥协的可能。愚公对智叟说“我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然而,这是不可能的。这话也只是说给上头听听而已。不治产业天天挖山,不出三代早饿的绝户了。既然拖不起,咱就得姿态做足,不哭不闹不上吊,一个字,挖!架势要足,态度要明朗。态度是一种不言的威慑。做好了,力量不可小觑。举个例子,公元前594年,楚庄王伐宋,奈何粮草不济,庄王一筹莫展。这时一大夫上策:在宋国郊野盖房子、修水利、开荒种地,而且说干就干。态度很明朗:一年不投降,一年不走!一辈子不投降,一辈子不走!和你们杠上了!宋人闻讯,举国震惊,又兼城内也是饿殍遍野,只好出城签了同盟条约,并以华元为质。楚,霸业成。好的,愚公的第三个要素,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天庭的良心。天庭若无良心,民的小聪明,只能在残暴与专制中被碾成粉。所以说,这毕竟是个以民为本的政体,天帝是一个有良知的管理者。愚公赌赢了。想那操蛇之神什么人物?“真武大帝,或名玄武”,地地道道的北方一霸。随便发个神威就够愚公喝一壶了,捏把死愚公一族还不跟玩似得。结果一方诸侯震不住几个屁民,还得哭着跑去天帝那诉苦?因为,他不敢乱来。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有句名言:如果人民害怕政府,便是暴政。如果政府害怕人民,就是自由。愚公,就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时代。操蛇君也知道,这个烫手的洋芋怎么处理,还是得上级领导作指示。第四个要素:天庭得要面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是鬼斧神工,老祖宗开天辟地交给我的大好山河,真让个屁民给挖掉一座,天庭的面子往哪搁?好歹管着天下苍生,咱得有个治世之君的样子。搞镇压说不过去,冷眼看又怕丢面。怎么办?“天帝感其诚”。感其诚三个字,就是最好的一石二鸟。我很感动,说明我是明君,我是被你的诚恳打动的,而不是被你威胁的。一个“诚”字,维护了天庭的面子。为什么形容山神是“惧其不已”,而天帝是“感其诚”?这里面的态度,充分说明了谁才是老大,是权力高低的最好昭示。上面做做样子,下面山呼万岁。昭告天下:“朕被感动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事朕管了。”你得挖几辈子的山,我派两人就扛走了。顺便告诉你一声,别以为自己多了不起,天庭有撼山之威,尔等屁民不可忤逆。老实巴交的臣服于我,我也自会待你不薄。一箭多雕。天庭展示了自己搬山填海的实力,又体现了自己体恤苍生的仁爱之心。开通了道路,盘活了经济。操蛇平级调动,无有怨言。愚公更是携老少满意而归,一心一意奔小康去了。于是乎,官民和谐,天下太平。愚公愚乎?非也,大智若愚。读茶(ducha798)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ducha798创造、发现、分享,生活、现场与爱,读茶会要你好玩!热门文章最新文章ducha798创造、发现、分享,生活、现场与爱,读茶会要你好玩!当前位置:
>>>填空小题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作品。小题2:文章通过愚公移..
填空小题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作品。小题2: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的道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小题1:《列子·汤问》 古代寓言小题2: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一定要注意本文的文体是寓言。这道题主要是日常学习中要加强记忆。小题2:试题分析:愚公不畏自己年老体衰、路途遥远、工具简陋、人员稀少等种种不利条件,坚决移山,与智叟的交锋中,更能体会出愚公移山的决心坚定不移,因此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本题主要深入文章分析主要人物的行为、语言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填空小题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作品。小题2:文章通过愚公移..”主要考查你对&&文史常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易误解的文史常识:(1)“先母”“先父”已作古 “生母”一词意思就是“生身母亲”,与自己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生母”一词通常是在有相对词出现的场合下对举使用,很少单独出现。同“生母”相对的词有“嫡母”、“庶母”“继母”、“养母”、“过继母亲”等。过去,男子可以有妻有妾,正妻所生的子女称自己父亲的妾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男子已有子女而后续娶,原有的子女称父亲续娶的妻子为“继母”或“后母”。当然,这些都是书面语言,至于口头的称呼,往往会因地域、方言、习惯及其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含义则不会有太大出入。 而“先母”则与之有所区别。“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即“我的已经逝世的母亲”,因此,“先母”必须是第一人称用语。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使用这个词语。不论出于多么敬重的心情,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都是不能使用“先母”这个称呼的。“先父”的使用与此相同。对此不可不慎。 (2)“家父”“令尊”是两人说起敬称,有句话需要记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说到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时,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谦虚。而说到别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很明显,“家父”、“家母”与“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家父”仅作子女对别人谦称自己父亲之用,别人万万用不得。“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义,是称对方亲人时的敬词,万万不可用在自己身上。敬词与谦词互相对应(如“令尊”与“家父”)却不可互相替代,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时时记在在心上。 (3)“美轮美奂”房屋好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其用法。常见于报刊之中的成语“美轮美奂”,就经常被用错或写错。“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日: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例如:“学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卖国贼,生活奢侈,就放了一把火,想把这个美奂美轮的汉奸住宅付之一炬。”可是,就是这么明确的写法和用法,很多人却写错、用错。先从写法上说,这个词其正确的写法是“美轮美奂”,有时也写作“美奂美轮”。因为并列结构型词语的词序,前后调换并不影响整体语义。另外,当“轮奂”连用,也可写作“轮焕”;焕,则有“焕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晓》诗有云:“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写成了“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等,这些都是错的。其次,从用法上来讲,“美轮美奂”是一种美,然而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严格的规范。它专指建筑物之众多、高大、华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这样写道:“导游带着大家游览了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千手观音》舞蹈美轮美奂,感动了全国观众。”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描写女性貌美时,也敢用“美轮美奂”来形容。造成这些错误用法的原因在于,把一个只能用于建筑的特定成语,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了。虽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变化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为很多人用错,就可以宽容地认为其词形词义可以改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因为时代发展,就借助让词语“发挥更大作用”的名义乱用。(4)“莘莘学子”多少人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其次是“莘莘学子”一词的使用错误问题。有很多词语,人们大体上经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常常用错。“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日:莘莘征夫,每怀靡及。”《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标题一样,下面的例句也是因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错,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共同为祖国祈祷;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祖国的建设者;莘莘学子们站在主席台下,聆听校长的讲话。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这类词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点拨:文史常识的掌握没有捷径,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辨别和识记才能准确、灵活运用,主要的考查题型也比较灵活。其中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连线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和判断题、改错题都有涉及。中国古代主要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发现相似题
与“填空小题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作品。小题2:文章通过愚公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67215620616409983286193295182598愚公移山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2161
大小:1.1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青春励志 世纪e校通
& &|& & 丨&& 丨 & |& & |&&& 丨 丨
& &&丨&&| &&|& &|& &|& & |&&&&丨 &&丨&&
9:10:00 来源: 人气:18527 讨论:0条 导读:有决心和信心,向着目标矢志不渝地努力工作,定能达到目标,我们做事只要心诚,对事业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努力工作。  传说古时候,太形山(即今太行山)和王屋山都是冀州南面的山。这两座大山之北,住着一个90岁的老头子,大家叫他北山愚公,因为大山阻隔,出入要绕很远的路,非常不便,于是愚公下定决心。一定要挖平这两座大山。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子孙们,全家人都欣然同意了。  于是愚公带领他的子孙们开始了挖山,把挖出来的土运到很远很远的大海边倒掉。这是多么艰巨的工作啊!可他们满怀信心地坚持着干,连邻居小孩都来帮忙挖山。  有个叫智叟的老头,听说愚公每天都在挖山,就走来教训他:“你这个人真是太愚蠢了!以你这样的残年余力,连山上的―殊小树也动摇不了啊,还想把大山搬走?”  愚公望着自以为是的智叟,长叹一声,说:“你这个人真是不明事理啊!还比不上我们邻居的小孩子呢!我也许不久就要死了,但是我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有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这山却是挖一点就低一点,不会再增高的了,只要我们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不停地挖下去,还怕这两座大山挖不平吗?”  足智多谋的智叟,这回也无话可答了。  山神听到愚公的话,害怕他这样无休止的挖下去,就连忙报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决心和毅力所感动,就命令山神把太形、王屋两座大山分别搬到朔东和雍南去了。这篇故事告诉我们:  认定一个目标,是完成一个事业的起点。有决心和信心,向着目标矢志不渝地努力工作,定能达到目标。  愚公率领他的子子孙孙们,坚定不移地干下去,结果感动了上帝,搬掉了两座大山。我们做事只要心诚,对事业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努力工作,也会感动上帝而创造出人间奇迹,使梦想成真。还是那句话:有决心和信心,向着目标矢志不渝地努力工作,定能达到目标。上一篇:下一篇:
??????& ??????&
??????& ??????&
??????& ??????&《愚公移山》愚公反驳智叟的那段中,愚公以( )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怪蜀黍MSj326
人无穷”而“山有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愚公与智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