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心理小说)中著名小说里的经典语录语录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经典语录(精选)
当前位置: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经典语录(精选)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下面是小编精选的《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经典语录,欢迎阅读。
  【经典语录】
  也许人就是这么讨厌的动物吧?
  想尽办法想知道结果,但是从来不想是否能承受这个结果。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她得意的笑了:&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我认真的听着,傻了似得的看着她,但大脑是沸腾的状态。
  最后她又开了句著名的玩笑:&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
  那天走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晕晕乎乎的,看什么都好像是那样,又好像不是那样。
  因为她说的太奇异了,都是闻所未闻的。
  我必须承认她的观点和逻辑极为完善,而且把我彻底颠覆了。
  我想,也许有一天,她会看到那个真正的世界吧?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
  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地苍老
  但那份心情,却始终没有改变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有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他的孤独感来自梦里。
  那是一个很美的地方,但是却只有他的存在。他承受着全部寂寞等待着,他是一个孤独的守望者。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
  ----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拼命奔跑,以保持在原地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他说的也许没错,
  无数人希望得到永生的眷顾,
  用各种方式去追求
  ----真身不腐,意志不灭。
  但是没人意识到,
  永生,
  也许只是个孤独的存在。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如果这个世上只有恶魔,那就没有恶魔了,就像这个世界只有神,那就没有神一个道理。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我想起了N 个精神病医师告诉我的:千万千万千万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会疯的。
  思维真的是限制我们的一堵墙吗?
  世界到底有多大?
  在墙的另一边。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他:&其实,我想通了很多很多。生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贵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在自己还有生命的时候,在自己还存在的时候,带着自己那颗人类的心,永不停息的追寻那个答案。有没有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充满期待。还记得潘多拉盒子里的最后一件礼物吗?&
  我:&希望。&
  他笑了:&没错,就是这个。就算会质疑,就算问为什么,那又怎么样?不需要为此痛苦或者不安,因为人类就是这样的,就是有一颗充满好奇、期待、希望,永不停息的心脏。&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石头那漫长的生命,在人类看来,几乎没有尽头。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孤独感时常体现在一种矛盾上,就是你经常是处在一种挣扎的状态:既希望别人关注、关心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去接触和回应别人,于是干脆直接抗拒。可是骨子里又是那么的渴望被了解和关注,而且矛盾到嘴里说出来的和心里想的完全相反。
  ----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问题不在于他想的太多了,或是其他人想的太少了。而是对我们来说,未知太多了。
  如果非得用奴役这个词的话,那我们都是被未知所奴役着。
  直到终于我们看透、看清了所有事物的那一天。
  只是,不知道那一天到底还有多远。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自从我习惯于沉迷在逻辑分析与理性辨析后,从未觉得情感竟然是如此的重要。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我想,这个世上,也许并没有地狱,但是坐在我面前的这个人一定是恶魔。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每天睡前,我都会告诉自己:我即将死了,但是明天会重新出生的。
  ----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思维真的是限制我们的一堵墙吗?世界到底有多大?----在墙的另一边。
  ----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道说:这里是人间;佛说:这里是六道之一;上帝说:这?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累积。所有的解释都在这里。
  看来,这个世界是有无数面的不规则体。
  ----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只有当你认真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灵魂,和灵魂深处。
  ----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下页更精彩:1
相关文章推荐
你可能兴趣的文章当前位置:
>>>1957年,著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
1957年,著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
A.《西风颂》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十日谈》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957年,著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主要考查你对&&20世纪的世界文学(萧伯纳、罗曼&&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20世纪的世界文学(萧伯纳、罗曼
现代主义文学:
所谓现代主义,实际上指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艺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潮和流派的总称。20世纪20~30年代是现代主义流派的繁盛时期,当时主要有后期象征主义等。后来,又出现了荒诞派、美国的黑色幽默派和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等。 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及其本质:
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然而伴随着这一过程,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均失去和谐存在的必然性;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文明的发展形成与人相对立的状态;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疑。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便应运而生。以表达自我情感和人的心理现象为主的现代主义文学呈现了跳跃性、荒诞性和表现手法的怪异性,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担忧。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 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19世纪以来欧美主要文学流派及成就: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文学时代。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是其主要的创作风格。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离奇、紧张的故事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绚烂多彩的场面和浓郁的抒情气氛而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作。 2、19世纪中后期是现实主义文学占主流的时代,它以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为主旨。巴尔扎克的系列小说《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俄国、北欧的丹麦、挪威都涌现了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直到20世纪早期,现实主义作家仍然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例如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3、20世纪初期以后,以集中表现自我、故事背景模糊不清、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文学兴起,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剧是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
现代主义文学概述:1、概念:所谓现代主义,实际上指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艺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潮和流派的总称。20世纪20~30年代是现代主义流派的繁盛时期,当时主要有后期象征主义等。后来,又出现了荒诞派、美国的黑色幽默派和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等。2、产生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 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化文明程度提高; ②两次世界大战威胁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 ③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3、主要特征: ①强调集中表现自我;(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 ②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③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4、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早期):
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文学:1、主要特征有哪些:①遵循列宁提出的文学党性原则,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 ②接受共产党领导,负有崇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③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方法,同时吸收其他艺术流派有生命力的表现手法; ④具有多样化的民族形式和统一的社会主义内容。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罗曼·罗兰:罗曼·罗兰(),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中部的古老小城克拉姆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幼喜爱音乐和文学。1886年,考取了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又被送到法国设在罗马的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回国后,在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音乐史,并从事文学创作。罗曼·罗兰主要作品有戏剧、小说和名人传记。年,创作了《信仰的悲剧》,包括《圣路易》《艾尔特》和《理性的胜利》三个剧本。此后,又创作了以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革命剧:《群狼》(1898年)、《丹东》(1899年)、《7月14日》(1902年)。20世纪的头十余年间,是罗曼·罗兰创作高潮时期,他相继写出《贝多芬传》(1903年)、《米开朗琪罗传》(1905年)、《托尔斯泰传》(1911年)等名人传记,还创作了他最优秀的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年)。在这部长达十卷的小说里,作家塑造了一个个自我奋斗的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他们对帝国主义时代德、法黑暗腐朽社会的反抗,以及他们个人奋斗道路必然失败的悲剧。作者因这部小说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20世纪20年代,罗曼·罗兰写了《甘地传》、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1939年,创作了著名悲剧《罗伯斯庇尔》。
《约翰·克里斯朵夫》: 《约翰·克里斯朵夫》共4集10卷,是罗曼·罗兰一生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品。作家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二三十年间的欧洲生活为背景,描写了生活在这一时期的音乐家克利斯朵夫一生奋斗的经历。克利斯朵夫出生于德国莱茵河一座小城的穷乐师家庭,他从小就既富有音乐天才又富有反抗精神。德国社会容不得他,他逃亡到法国巴黎。法国社会和文化界同样腐败,他横冲直撞地进行反抗,但到处碰壁。在一次“五一”示威游行中,他的好友奥里维被警察打伤致死,他出于自卫打死了一个警察。事后不得不逃往瑞士,在阿尔卑斯山区隐居多年,潜心进行音乐创作。晚年他成了誉满欧洲的音乐家,但内心十分平静,避世孤居罗马,专心致志于宗教音乐的创作,一心追求精神上的“清明高远的境界”。作品的最大成就在于塑造了克利斯朵夫的形象。这一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西方整整一代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和精神面貌。它也开拓了有别于19世纪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新途径。
海明威:海明威(),美国作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899年出生于芝加哥一个医生家庭,1917年中学毕业后就当报社记者,上过意大利前线。1925年出版第一部重要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第二年出版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一举成名。他喜欢滑雪、斗牛、打猎,这些往往都是他作品的背景。20世纪40年代,曾来中国报道抗日战争。二战以后,移居古巴,创作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1952年普利策奖。《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小说中的渔夫桑提亚哥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但他坚忍不拔,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小说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桑提亚哥这个孤军奋战的形象是海明威20、30年代创造的“硬汉性格”的继续与发展。它的艺术概括程度更高,达到寓言和象征的高度。1954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海明威以诺贝尔文学奖金,以表彰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他在授奖仪式上的书面发言中指出:“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到达的领域的一个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没有做成的事情。”古巴革命后,回到美国。1961年,因精神忧郁自杀。海明威的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逼真的记述、简约的文体、细致入微的心理剖析和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使他成为开创一代文风的巨匠。其他作品还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准而鸣》《死在午后》《非洲的青山》《有的和没有的》等。特别是前两部作品描写两次世界大战,成为现代世界文学名著。
萧伯纳和他的代表作《苹果车》:萧伯纳(),英国戏剧家。他的母亲靠唱歌和教授音乐谋生。在母亲的熏陶下,他也培养起对音乐的爱好,为一些报刊写音乐评论和剧评,并从事新闻工作。萧伯纳的世界观十分复杂,在他接触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也受到当时欧洲流行的叔本华、尼采等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但他对帝国主义的反动政策和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宗教、伦理等方面抱着批判的态度。1885年萧伯纳开始戏剧创作,到1949年为止,共完成剧本51部。《苹果车》是萧伯纳后期的重要作品。这是一出政治讽刺剧,以英国的议会制为攻击的对象,以内阁会议为主要情节。剧中的国王马格纳斯和首相卜罗塔斯相互较量,看谁是英国的真正统治者。国王表示要退位,并将作为平民竞选下院议员,如果他被选进国会,他将组织一个政党,他的刚接任的儿子罗伯特国王很可能会让他组阁。首相意识到即使自己目前取得权力,未来也将败在国王手下,于是他不得不宣布危机已经过去,一切照旧。剧中还有一个插曲:美国大使宣布美国将同大英帝国重新合并,企图吞并大英帝国。在这个剧本里,萧伯纳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指出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缺陷。马格纳斯的内阁声称他们是按人民的意志办事,其实他们并不负多少责任,负责任的倒是国王本人。国王行使的否决权,防止了极端民主化。在萧伯纳的戏剧作品中,社会问题剧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戏能启发观众去思考问题,他的戏能引人发笑,始终抓住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此外,他还能以丰富和引人入胜的语言,表现了独特的机智和幽默。
发现相似题
与“1957年,著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82461081659660815135612087811911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今最著名的几个疯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