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三玉皇大帝和三清是哪三位

道家的三玉皇是哪三位_百度知道
道家的三玉皇是哪三位
道家的三玉皇是哪三位
二生三,复经二劫、禹馀天,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二生三、传道授法的大神、太清道德天尊,至尊至极,是天上圣母是二生三清。大道(真一之炁)一炁化三清、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盘古是一。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三生万物之义。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灵宝天尊[1]
、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乃一生二、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极道之尊。 三清是开天辟地,故名天尊。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动物都在六道之内”。《崆峒问答》曰“玉清,“三一”即老子《道德经》里面的“道生一,三混元生六道万物、太清,一生二,人、上清境你是指道教三清吗三清,是为天宗、历劫度人,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清微天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道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道家《高上玉皇胎息经》原文,附注解
道家《高上玉皇胎息经》原文:高上者,上极无上也,言至高无上之意。玉皇,即玉皇大天尊也,玉皇统御诸天,为众生,仙佛,万灵之真宰。此这句是点明了高上玉皇胎息经为玉皇大天尊所言。玉皇的全名是“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玉帝”称号又称为天尊有之十号之一,一切天尊皆此十号具足:无上道、元始、太O、高皇、光明、玉帝、正法王、大慈父、仙真、天尊。故,经题言玉皇者,皆是指天尊祖师心印是也。胎息者,指元神与真息也。并非如丹经所画的胎儿元神,此皆为譬喻,非胎息真意。何以丹经皆使用婴儿图形以象元神,盖元神方出,并不圆满,阴渍尚未退尽,故以婴儿状之,待得圆满,图像便变为成人了。又因大定时之状态好似处胎,故以胎神名之。笔者今在此拨乱反正,特点明胎息真义。欲明胎息真义则必谈此经。此经总不过百余字,然其文约,其义微,其旨深,不可不察也。经者,径也,路也,乃明道之途,道无经不明也。玉皇天尊曰:胎伏庵薪Y,有胎中息。馊肷碇^之生,神去x形^之死。知神猓梢蚤L生。故守o,以B神狻神行即庑校褡〖庾 若欲L生,神庀嘧心不幽睿oo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道家《高上玉皇胎息经》注解:玉皇天尊曰:点明《高上玉皇胎息经》为玉皇大天尊亲口宣说。胎伏庵薪Y,有胎中息。馊肷碇^之生,神去x形^之死。知神猓梢蚤L生。故守o,以B神狻I裥屑庑校褡〖庾 H粲L生,神庀嘧P牟幽睿oo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胎伏庵薪Y,胎者,神也,此专指元神,非言识神。盖此经专言炼气化神阶段事,不经炼精成功,入于炼神,难知此也。气言后天呼吸之气也。伏气指断绝呼吸之气于踵也。唯后天气,起于海,伏于踵。故,气不炼则不绝,体不纯阳,则真定不得。大定不得,元神不出也。故言“胎从伏气中结”,即,阳神必在后天气断绝后方可真凝。至于如何炼断后天之气,如何成就纯阳之体,此前阶炼精化气及七日过关服食阶段事,此不多论。有胎中息。下句“气从有胎中息”,指元神显现,则后天气断,元神不凝则后天气必未断。故,此两句点明元神与后天气之关系也,后天呼吸气不断,神不出;神不出,则后天气未断。故而,那些后天呼吸尚存之人言已出阳神了,可以休矣。此皆后天识神作用罢了。馊肷碇^之生,前两句之“气”字皆言后天呼吸之气。此句之“气”指先天真一之气。故,经不得师传则不明,因经以字录,字同义不同之事,比比皆是,无有实证,难解经义也。先天真一之气,常镇身中,则不死,故言生。生者,生生不已也。人生之后,此先天气时有发动,然皆顺欲而散,不得凝而圆满。故人生老病死,无有已时。先天气存则命存,先天气散则命亡。故言“气入身来谓之生”。何以令气(先天真一之气)入身中呢?一静字而已矣。紫阳翁言“道自虚无生一气”也。神去x形^之死。前节言“气入身来谓之生”,此节言“神去离形谓之死”,欲解此句,必先明神气之关系也。盖常人之神,皆识神(阴神)用事,不得先天真一之气点化,阳神(元神)不出,则人之精力没随识神用心外物而渐渐消散,散尽则死,死则魂飞魄散,故言“神去离形谓之死”也。故而,欲识神灭,元神出,转识成智,必得先天真一之气来点化,亦即丹经所谓“取坎填离”也。坎中一阳,乃太阳真气,此乃“点石成金”之金丹也。然此太阳真气,不炼则不全,不全则不足以点化识神而圆满阳神。故必有“炼精化气”一着功夫,先天未损者,可省去此一节功夫。然方今之世,能全真入道者,少之又少,此节功夫更不可少。故此句亦可解为“气(先天气)去离形谓之死”。知神猓梢蚤L生。此节言,元神元气乃修行之本,修行不明神气,即不明性命。不能和合元神元气,则不可得长生之效。故守o,以B神狻神虚欧侥男樾淖云胶停侨绱耍忍煺嬉恢挪豢删米 H挥裥椋叵饶瘢陨袢杖账嫱庠刀⒌垂省8俏崛似饺赵诵亩睿硗蚴拢窕杵牵荒癫蛔阋远暇庠担荒癫蛔阋缘饕┛亍9噬衲蛏癫怀塾谕馕铮馕锓次宜匀磺寰沧匀唬斓亟怨椤9瓤辗娇扇牛降雷孕槲奚乓病9噬衿献孕榧搀剖肌神行即庑校褡〖庾 此节点明神殴叵狄玻裾撸庖玻砸病H恍杂斜拘裕衅手浴3H俗芤黄手杂檬拢敕直鹱分鹜庠担忍熘乓嗨嬷筇煸俗髦魇в谕猓缡窃蛘习拘裕癫坏们逡印9视抛。聪衷猜ㄏ啵匾褡。蛊手韵舳拘哉咳磺逍椋蛳忍熘抛匀环⑸壹峁逃勒颉H缡窃蛭绰┲遄匀坏蒙ヌィ崖┲丝山肓盍兜ひ印若欲L生,神庀嘧注者,合也。修长生者,以及修金丹者,比要神气相抱,凝神入气,方达妙境。丹法总一凝神入气尔,别无他诀。炼精化气有炼精化气之凝神入气穴,炼气化神有炼气化神之神气相抱,炼神还虚有炼神还虚之大定真空,夫神气不离,仙道得矣。心不幽睿oo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在。此节点明神气想抱,炼气化神之火候也。练气化神乃用大周天,大周天者无间周天也,以其无断续处,浑然一圆。至此则神气来去俱泯,出入不惹,无内无外,混穆一真,自然常清静矣。护持不退,阳神自现,然无得炼精化气之果,只出阴神尔。勤而行之,是真道路。能知此守而不失,方得修真之真径,飞升之梯。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符咒或咒语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 版权所有
当愿众生皆离苦 - 早生极乐成正果 - 还入娑婆度有情 - 不昧因果观自在道家敬神的礼仪 献神供品有哪些 三礼三叩的具体拜法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规范而独特的礼仪。植根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礼仪相当完备且十分讲究。除了郑重场合、重大活动必须依礼进行外,就连日常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也都有一定的仪规。现仅将常见的敬神礼仪简介如下。
  一、叩拜
  道教对常人行拱手礼或行作揖礼,而对神、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因叩拜过程中亦有拱手、作揖,我们先介绍一下拱手礼和作揖礼。
  (一)拱手礼
  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二)作揖礼
  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过鼻),向人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又称&圆揖&。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
  道教叩拜礼有两种形式,其中以一礼三叩最为常见,以三礼九叩最为隆重。
  关于三礼三叩的具体拜法:
  (1)站在跪垫(拜垫)前,双脚站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
  (2)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与口相齐)。
  (3)左手离开右手捂心(心意散乱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专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状。
  (4)俯伏叩首,头磕在双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臂部高于背)。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
  (5)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劲,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准备第二次叩拜。
  如上重复两次,是为三礼三叩。三个头磕完后,起身,双手合抱放于上腹处(道教称&怀抱太极&)。接着,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礼,待双手自上而下至上腹处并立身站定后,方可离开跪垫。
  道门中人常说的&朝上三礼&,就是指行三礼三叩礼,此礼多用于平日朝神。
  关于三礼九叩,其拜法是重复&一礼三叩礼&两次,合为三礼九叩。重复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礼。礼毕,同样作揖而退。
  三礼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礼拜仪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及各种斋醮道场时,方行此礼。
  有老道长说,道教叩拜礼是对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总而言之,向神行礼是为了表达对&道&的信仰和对神的尊敬。
  二、供养
  敬礼神像仪式,如:神像开光、神殿装饰、献神供品、敬香等,都属于供养的范畴。因道教敬神仪礼是伴随神像塑造就开始的,故我们先从神像塑造谈起。
  (一)神像塑造
  神像有木雕、泥塑、夹苎脱空、石雕等多种。在雕塑神像时,要进行敬神仪礼。其仪式主要有二:
  (1)择吉日良辰举行开工仪式。首先上供、焚香、诵经礼拜。如是木雕,造像工匠要用斧子在木料上方轻砍三个或七下,以示三请或表示赋予其三魂七魄。
  (2)在神像雕塑(造)过程巾,还必须有&装脏&仪式,其用意是使神灵能贯注到神像中,让神像真正成为神灵依附的分灵身。如是木雕,在神像背后开一方穴达到胸前,然后择吉日良辰&装脏&。&装脏&的内容通常有:经典,它代表神灵和智慧;铜镜,象征神明能洞照人世善恶;历书、五谷,象征神明能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沉香、朱砂、雄黄,表示可以避邪;红、黄、青、白、黑五色线,以应五行俱全;金银珠宝,表示神明能佑人富贵吉祥;灵符、香灰,表示神通。
  (二)神像开光
  神像塑好后,择吉日举行&开光点眼&仪式。事先准备好朱砂、白芨、金鸡(即雄鸡)、镜子、面巾、新毛笔等物。届时上供、焚香、诵经、念咒(念《金光神咒》)、焚表、诵念圣诰,由高功将神像上的红布取下,用新画巾为神像揩面,然后用新毛笔蘸朱砂、白芨和金鸡血的混合液点神像眼睛(也还顺便点口、鼻、耳,表示开窍),与此同时,在殿外由一道士用镜子将阳光反射到神像的眼睛中,以喻藉太阳的神光使神像能洞察人间。举行&开光点眼下仪式,旨在诚心祈祷神的分灵降临人间附之神像之上,使其成为具有通神启灵的分灵身,因此,其仪礼时分隆重。道教有&套专行开光科仪。
  (三)神殿装饰
  神殿,亦称神堂或殿堂。为了增加神的威严与肃穆眺气氛,令人进入神殿后受感辣而顿生虔诚敬仰之心,还要在神殿内布置多种装饰。主要有华盖、幔帐、幡、幢、吊灯等。华盖,原为天子宝座上所用以盖覆头顶的伞盖装饰,《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后世道教沿用,悬挂在神像头顶上瑞,象征神的尊贵与威严。幔帐,悬挂于神像前,上面绣有
  白云、仙鹤等图案。幡,悬挂神象前之幔帐两侧。《太清玉册》卷五:&道家所用之幡,以表示天地人之象&。在神像前,还要挂等,象征神光普照。
  (四)献神供品
  所供奉的神像就是神的分灵身,当时时予以供养。供,享献也;养,以饮食供奉也。其供品,平日为香、花、灯、水、果,此为常设之供品。做道场时则在前面五供的基础上,增设茶、食、宝、珠、衣五供,合为十供。供有一堂供、三堂供、五堂供、七堂供、九堂供几等。每五盘(或碗、或碟)供品为一堂。现今道观所献供品一般有茶(茶叶或茶水)果(水果或干果)、饭食(米饭或米制品)面食(馒头或面制品)、菜(青菜或干菜)。但供果禁李子、石榴、黑枣和梨,李子不供太上老君,石榴不供真武大帝。
  神的供品,也要依礼摆设。其排列顺序是从内到外:一茶、二果、三饭、四菜、五馒头。献供时,先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躬身致礼,然后轻放供桌上。供献讫,还要敬香、叩拜。
  (五)敬香
  敬神最常见最普遍的方式莫过于敬香。敬香,也称献香,世人多称烧香。敬香旨在&以香达信&,即以人的诚心通过香烟达于神明,所谓&一柱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敬香有焚香、拈香两种方式。
  焚香较为常见,为平日道士及信徒用线香(或料香或藏)敬神的仪式。具体做法:(1)选三柱(支)香,不要断香。(2)点燃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左右摆灭,不能用口气吹灭)。(3)面对神像,双手举香(与额相齐),躬身敬礼。(4)用左手上香,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间隔不过一寸宽(以表示寸&心)。若是道徒还要默念《上香时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静&。(若在一个神殿里供养奉有多尊神像,先上正位,再上正位,次上右位,后两者各上一柱香,仪式相同。)(5)上香讫,即行叩拜礼。正所谓烧香拜神也。
  拈香最为隆重,只有在诸神圣诞或供斋设醮时,有主持(方丈、监院)或高功方行之。所拈的香有五种,即檀香、沉香、云香、紫降香和茄兰香,是为&名贵五香&。最常用的是檀香,是故拈香亦称烧檀香。烧檀香比较讲究。香要劈成一分粗细,一寸长短;须有专用香炉(称檀香炉),还要另备一些香面(通常以线香碾成粉末代之)。拈香前,先用香匕(小勺之类)在檀香炉中间将香灰挖一小坑,埋入香面,用香匕摸平,香面上微覆一层香灰。接着,点燃少许事先折成一寸长短的线香,将燃着的那端插入香面内。拈香时用左手,三枚香分别先后三次投炉,上下植献(先中、次左、后右)或东西卧献均可。拈香时要默念《祝香咒》:&道由心学,心假(借也)香传。香焚玉炉,心寸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径达九天。&拈香讫,退回跪垫,行三礼九叩大礼
  三、诵经
  我们知道,所谓&礼&,指表示尊敬的语言或动作,并由此而产生礼仪。前面所述叩拜、敬香、献供等都是道教礼仪中用动作向神致敬的形式。
  道教敬神礼仪中以语言向神致敬的形式,便是诵经。诵经包括念诵和歌赞两部分。念诵是指咏念经文与念诵道教诸神和真仙圣号。诸神真仙为无上大道的化身,信仰诸神真仙便是信仰道。道和经都是道教三宝(道、经、师)之一,咏念经文与诵念诸神真仙圣号,既是对诸神真仙的敬礼,也是自我修持的必要。歌赞是以唱的方式赞礼诸神、真仙的功德。赞词多采用四言、五言、六言、或七言偈语,主要《三清宝诰》、《玉帝宝诰》、《斗姥宝诰》、《救苦宝诰》、《小赞韵》、《举天尊》、《人皈依》、《三皈依》等。诵经还是道教各种斋醮法事活动中比不可少的内容。
  道教早期诵经为直诵,主诵《老子五千文》,到北魏(386&&534)嵩山道士寇谦之(新天师道的著名代表人物)吸收儒家有音乐伴奏的礼法仪式改为乐诵。到金代,王重阳祖师创立全真道后,建立了宫观丛林制度,规定住观道士须日诵功课。近现代丛林宫观形成了二课(早课、晚课)制。道门规矩卯时(5&7时)早课,酉时(17&19时)晚课。诵经的作用在于:
  (1)唱诵诸神、真仙宝诰,以表崇道敬神的虔诚之心;
  (2)礼拜诸神、真仙,以祈延生保安,超阴度亡;
  (3)通过诵经,以求开悟经义,保养元和,合助道力。
  是故,道教涌经有&定的礼仪和严格的规定。如上殿诵经以钟为号;开经前,焚香礼拜;要求道士斋戒身心,道装整洁,同声应和,不得交头接耳,思念不专。道教还规定,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戊子、戊戌、戊午、戊寅、戊申、戊辰)不能焚香、送经、朝神,也不供斋设醮。每逢&戊&日前天傍晚,大殿门外必须悬挂&戊&牌,告示道众。盖此日名曰:&鬼哭日&。
  另外,介绍一下道教之常念圣号。
  有懂得道教礼仪者,遇见道士(一般尊称道长)一面行礼(拱手礼或作揖礼),一面恭敬地平声念道&福生无量天尊&,这便是道教常念的圣号.据道经载,诸神、仙真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诚心诵念圣号,便可得到感应,消灾解厄,平安吉祥。
  教内道侣相逢则多是一面行礼(拱手或作揖),一面亲切地道声:&慈悲&。有事求问,也必先道一声&慈悲&。&慈悲&是道教常用的礼貌语。盖道徒崇尚道祖老子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并落实到平日言行中。
  三跪九叩&朝拜方法
  道教的宫观一般都是按照正确的风水走向,加以合理的空间运用,讲究收纳四方之灵气。一切道教建筑都围绕这种风水进行规划设计。如紫霄福地,道教建筑物中间形成混元浩荡的中和气场。因此,游客与信众都有一种庄严肃穆,安静祥和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朝拜,效果尤佳。科学、正确的&三跪九叩&朝拜方法程序是:
  一、当你来到庙观后,进入殿堂面对神像,两手放于两腿侧,两脚并拢,离跪垫三步远,身心要安静,肢体放松,妄念不存,等待心静了,气平了,精神也安宁了。
  二、头脑虚领有冲天之势,下颏内收,舌顶龈交,含胸拔背,虚心下气;手掐子午接通阴阳(手掐于午就是左手抱右手,左手拇指少商穴内侧按在右手无名指根节即九宫之位,右手拇指少商穴内侧扣住左手拇指指肚,以此沟通手肺阴经气和手少阳三焦经气,达到阴阳相和。男女左右手相反;是为手上太极,亦称太极阴阳手),合于脐下一寸三分处。
  三、迈出左脚,跨出右脚。要求举步轻灵,沉住气,三步走到跪垫前,两脚站定,弯腰鞠躬的同时拱手。此时手型是左右相合的太极阴阳手,高不过眉,低不过胸,在嘴前上下位置;然后两手徐徐下降至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分出来,向右向下划半圆。
  四、在右手划半圆的同时身体下蹲,右手五指分开,掌心向下,按在跪垫前沿上,左手揸人右手,左手拇指接于右手劳宫穴之位,左手其余四指盖于右手背上。在做手上这一过程的同时,膝盖跪上垫子,脑门印堂穴向两手合谷处靠近,头轻慢的叩三下;引导腰背督脉之气上升于头顶百会穴,是为还精补脑。腰背形成弧形,命门处向外突出,整个脊背象张弯弓一样,正如《道德经》所说:&天之道似张弓乎&!尾骨处长强穴内收,两脚跟顶住长强穴。此时人体的形状犹如婴儿在母体内的形态,其呼吸是先天的腹式呼吸,消耗量最小,这一朝拜姿态在修炼术语中称为返老还童式,符合中医和人体科学要求,这一动作过程叫做&一跪三叩&。
  五、起身,左手先护住心,引导督脉之气下降十二重楼,落人丹田;右手再起,合成太极手于腹部气海或丹田前,脚踏实地,力量分配为脚跟七脚尖三,脚底涌泉穴成涵空状态,有利于真气上升和下降;两脚前后虚实分明。双手合住向前向上拱起,沉肩坠肘,到嘴前上下处,两手下降至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分出来,向右向下划半圆的同时,身体下蹲,左手揸人右手,腰部命门向外突出,尾骨处长强穴内收,两脚跟顶住长强穴,防体内真气泄于外。这一动作过程为&二跪六叩&。
  六、再起身,左手护住心,右手随即上起,合成太极手于腹部气海或丹田前,脚踏实地,力量分配为脚跟与脚尖前三后七,双手向前向上起,高不过眉,低不过胸,两手下降至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分出来,向右向下划半圆的同时,身体下蹲,右手五指分开,掌心向下,按在跪垫前沿上,左手揸人右手,左手拇指接于右手劳宫穴之位,左手其余四指盖于右手背上,在做手上功夫的同时,膝盖跪上垫子,脑门印堂穴向两手合谷处靠近,头点三下,合为&三跪九叩&。
  七、接着起身打拱鞠躬,左脚先退一步,右脚再退一步,两腿靠拢立正,弯腰打拱鞠躬而退出宫观外。到此,三跪九叩的朝拜仪式就结束了。整个过程安静详和,自然而然。道教为什么称之为三跪九叩呢?&三&者,在形体上来说是头手足,在内是精气神,在宇宙中是天地人,在自然界是水火风,要求一切&三才&相和而不相悖。天地人三才合一思想是道教的思想主体,也是进行三跪九叩朝拜活动的指导思想。&九&是指九九重阳之数。丹经曰:&一点阴气不尽不仙,一点阳气不尽不死&。道教修炼希望达到纯阳之体,阴气除尽以至于仙的地位。
  通过这种特定方式的&三跪九叩&朝拜,可以治疗腰椎病、风湿病、关节炎和头脑精神不好以及五脏六腑的各种病症,其原理就是通过这种符合&道&的形体姿态升降开合,并配之以呼吸导引之法,逐渐调和体内阴阳二气的比例,达到阴平阳和。《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内经》曰:&偏阴偏阳谓之病。&按照中医的说法,喜怒哀乐悲思恐七情,风寒湿燥火暑六淫,是导致人生病的原因,内伤七情,外感六淫,使体内阴阳之气失和,形成气滞血瘀,经络受阻。只要通过&三跪九叩&,使形体和呼吸得到合理的升降开合,从而调和体内的阴阳之气。《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因此,进行三跪九叩的整个过程都要保持中和的心态,使之无过无不及,不丢不顶,若即若离。
  宫观庙宇是一处神圣的宫殿,而非君王权威的御所,是平易近人而让人省思且可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之圣地。时代的变迁,人们也都因方便而随便忘了应有的礼节,而造成一些不敬之举却仍不自知,实楦髅矸饺嗽钡氖韬觥
  在古老民间信仰中有些禁忌是相传沿袭、约定成俗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神圣之间的尊重。例如:遇丧事者、女士月事者、临盆者、进出a房者、出生未满月婴儿均不进庙宇。楹紊鲜鲋卟灰私朊碛畛窒憷癜萆袷?主因在於古时候家有丧事者,橥稣弑送蚍侄尴菊碜〖一肪秤敫鋈饲褰(守丧期间不理),因此住家与守丧者身上均有秽气而不宜进入庙宇;再言女性生理期间,由体内将经血排出,而经血是体内新陈代谢的污秽血气,所以也不宜进入庙宇。妇女怀孕生子虽是神圣传宗接代的事,但因母亲临盆时会排出大量恶露,造成a房及a妇与婴儿本身充满秽气,要到婴儿满月后,秽气方可散去。
  以下列出解除禁忌后进入庙宇参香时机:
  一、婴儿出生未满月者,a妇需做完月子方可进入庙宇(出入a房者须待婴儿满月后方可入庙宇)。
  二、参加丧礼告别式者,须满二十四小时方可入庙宇参香。
  三、探视亡者最后一面者,须满一L后方可入庙宇参香。父母或公婆往生者,须满四十九天后方可入庙宇参香。满L年后方可向玉皇上帝参香。
  四、内外祖父母或夫妻,兄弟姊妹往生者,须满三十五天方可入庙宇参香。
  五、堂表兄弟姊妹往生者,须满八天方可入庙宇参香。
  六、女性有生理期,须经期洁净后方可入庙参香。
  入庙宇参香者须服装整洁,不宜著无肩带或低胸之上衣及迷你裙或裤,更不宜浓装艳抹。再传统农业社会e,上香敬拜圣尊时,重要的除了虔诚的心意,还须身心洁净,所以对这些宗教禁忌都会自我约束,也是老祖宗留给后人敬天地畏鬼神、谦卑互敬之礼节。或许有些信无法接受此理;但深思后,在我们生活中,若要会见尊者或拜访长辈,大家也都会注重服装仪容之整装与洁净,这正是互尊互重之基本礼仪。
  各宗教於教礼上均有一般沟通方式,以达到人与神之间的沟通方法,又有自然清静的作用。而以道教、佛教及儒教而言,均用清香(主香)与神佛圣尊或先人来传达,内心的尊敬与虔诚之意。但又不知主香有何涵义?所谓「一主清香透苍穹,万道祥光照大千。」由此可知香的重要性,再道教中以三主香代表三清,(三清橛袂濉⑸锨濉⑻濉)亦代表天、地、人,正可谓敬三清,敬天、地、圣贤人。因道教认橥蛭锝杂辛椋郧跋沃睦淳囱鲇钪嫱蛭铮砸渤闪硕嗌窠塘恕
  参香,插香是道教一种敬神礼佛与传递信息的方式与礼仪。一般习俗,参香完后,均是三主清香一齐插於香炉中,这属於一气化三清之意;若是将香主先插在中间,再插在龙方(亦是面向神像的右方)再插香於虎方(亦是面向神像的左方),就代表敬三清、敬天、地、圣贤人之意。但须把香主插正,不宜插的东歪西斜,或是将香主插於香炉最边缘,造成后者插香的不便而使手掌被香头所触烫。或是把香脚完全插入香炉中而造成「发炉」的现象,既是香脚相互引燃起火的,并非真的发炉。有些信则用抛的方式将香主直抛於香炉中,这种种方式都是不敬之举。
  近年来更有迷信上头香之信,榍啦逋废愣颜鱿懵枚刮魍幔遣恢怯氩痪粗佟K缴贤废闶敲咳嗽诿磕甑哪瓿跻坏牡谝恢悖褂忻咳樟璩棵(早上五点),开庙门时,自己所插的第一柱香也算是上头香。而非各庙宇的第一柱香。另外还有一种世人容易忽略的,就是双手在胸前握太极,虔心奉无形香的心香,随时随地虔诚奉心香,即可得到圣尊之感应。
  由於插头香、抢头香以致人挤人,人抢挤一个香炉,造成强者得标,弱者受伤,而力有未逮,这非你敬拜的神明所愿意见到的。想想这般敬神求神有效吗?榱饲劳废悖严懵枚刮魍幔门椎姆绞剑闩嘴断懵校椴痪粗佟T蛤系男疟们能够纠正自己的不昧之举。
  在言,家中的香炉之香脚若是插得太拥挤,榘踩鸺伸杜├吭碌某跻弧⑹迦涨(既廿九日或三十日及十四日晚上九点左右)清理神案时顺便拔取香脚,但须剩三主香脚,香炉中香灰若太满也可用未使用过的汤匙摇些起来与化金纸时同焚化,若无焚化金纸习惯,也可将香灰撒在盆栽上,以示尊敬之意。而祖先之香炉未必在初一、十五日才能上香,平常向神佛上香时,就可同时上香,感念祖先之德泽常留於后代子孙般去敬仰,犹如其精神不灭。用一份虔诚与感恩及学习的心去奉祀神佛与祖先,让我们更拥有一处清净、庄严的神案。
  现在如果有信徒来问我如何修炼?我会告诉他,烧香磕头去。 拜神憬
  1. 民gK有阍E流鳎r先以左足入簦荒芑仡,回t容易致邪。
  2. 且拈香r宜左手在外,右手在取R樽笫Q手,而右手戆偈拢菀资芊x,是象以善包阂病
  3. 祈祝r,一念寂然,五K六腑之庵鄙先欤oK。e香宜p手平e至胸口,是^「心香」,香^至眉g高,即「玄P[」之位,^之「叩天P」。所祝之S香直上九重,^之「通天」,插於mM稻Y灰之香t,^之「_地。」乃指所由心香之,直叩天P,上九重,通天_地,以飨阈乓病
  4. 祀神祭鬼,焚香亦有e。敬神殛事,所以奇樽穑枷愣橐混摹⑷模拦殛拢嘤门担枷愠呻p。(所以住唔好e香炷, 否t........)
  5. 敬神燃香,炷各有含意(全是奇):
  a. 燃香一炷,代表一心,象徵一心虔敬、一心向道。
  b. 燃香三炷,一者象徵皈依三清三,一者代表天地人三才三界。
  c. 燃香五炷,象微五方,代表遍召|、南、西、北、中五方,多用於求、と恕
  d. 燃香七炷,象徵北斗,代表北斗七星,多用於延邸⑸⒌。
  6. 安香於tr,以左手插香。
  6. 安香於tr,以左手插香。
本文网址 /256.html
更多相关资讯
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 这是朱锋果园里的秘密。 果树、蔬菜听音乐、共存共荣 这是朱 ...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网友提供或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归为作者所有
若有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马上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皇大帝和三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