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手机智能喷灌灌吗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细水润稻 稻更俏——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讲座
  黑龙江省是一个水稻大省,2011年全省水稻面积超过了5000万亩,水稻年用水量高达260亿立方米,占全省农业用水量的95%,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4%,是名符其实的第一用水大户;同时,我省又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工业和城市用水量激增,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干旱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水资源浪费、用水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既浪费了水资源,又不符合水稻生长规律,还增加了农民朋友的种地成本。   为了研究水稻节水问题,黑龙江省水利厅组织河海大学、黑龙江省水稻灌溉试验中心的科学专家,从2004年开始在全省22个试验点开展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合寒地特点的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模式。目前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已列入全省农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形成了西部以庆安县为中心,东部以农垦为中心的推广格局,推广面积已达到168万亩。2007年,全国13家主流媒体报道了我省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研究推广情况,同时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该项技术已列入“十二五”全省重点推广技术,“十二五”期间,全省计划推广1000万亩。   下面分三部分讲解控制灌溉技术:   一、控制灌溉技术的具体概念   1、控制灌溉的定义   水稻控制灌溉又称水稻调亏灌溉,是指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各个生育期,田间基本不再长时间建立灌溉水层,不以水层深度为灌溉指标,而是以根层土壤含水量及土壤表相,确立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的一种灌溉新技术。   2、控制灌溉的优势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有以下七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水稻高产基础上——再增产。   适时、适量灌水,确保了功能叶片与水稻后期的根系活力,控制了无效分蘖,提高了成穗率、实粒多并提高千粒重。有效的控制了水稻后期早衰现象,实收产量增产5-10%以上。   第二、浅灌基础上——再节水。   控灌与浅湿灌溉相比,亩节水141立方米,节水率30-40%。   第三、稻米品质——再改善。   控制灌溉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率、脂肪含量与常灌相比分别提高0.3%、1.2%、3.1%、1.4%、22%。   第四、抗倒伏能力——再提高。   控灌根深、壁厚、节间充实,抗倒伏率提高95%以上。   第五、抗病能力——再增强。   由于群体结构和光合作用好,控灌与常灌比病株率下降40%以上。   第六、节能节本效益——再增高。   控灌减少了灌水量、灌水次数,肥力提高20%,亩节电15元左右,亩节油25元左右。   第七、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再减少。   农药和肥料的流失量与农田排水量成正比,控制灌溉可减少面源污染30%,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30%。   二、控制灌溉操作方法   我们讲了什么是控制灌溉技术,控制灌溉技术的好处,那么控制灌溉技术到底如何操作呢?控制灌溉是根据水稻生育期优质高产的需水规律来控制田面的水层和土壤水分,水层深浅可以直观判断,土壤水分多少就要通过田面裂缝大小、多少的变化来判断。   控制灌溉与传统灌溉的区别   主要四点:   1、灌水依据不同。常规灌溉依据水层深浅判断是否需要灌水,控制灌溉依据土壤裂缝宽度大小判断是否需要灌水。   2、灌水方法不同。常规灌溉采取“深、浅”或“浅、湿”循环交替的灌水方法。控制灌溉采取“浅、湿、干”循环交替法。“浅”水层约为30毫米,“湿”为田面湿润,“干”为土壤出现裂缝。   3、灌水程度不同。常规灌溉属于充分灌溉,适时保证充足供水。控制灌溉则实行人为调控,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生理特性,在分蘖等需水非敏感期实施人为胁迫,造成适度干旱,而在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等需水敏感期又保证供水,使水稻后期呈现生长的补偿效应。是一种充分供水与非充分供水相结合的灌溉管理模式。  4、田间水层不同。常规灌溉长时间保留水层,仅在水稻分蘖末期嗮田时和黄熟期不保留水层。控制灌溉长时间不保留水层。  下面介绍水稻控制灌溉过程的直观模式,横线代表地面线,横线上面部分代表田面水层,横线下面部分代表土壤湿润程度,用田面裂缝表示。不同生育期水稻对水的需求不同,土壤要控制的干湿程度不同,灌水深度也不同。同时,控制灌溉技术要与蓄雨紧密结合,水稻不同生育期有不同的蓄雨水深度要求。  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稻控制灌溉是一个从田面有水层——田面水层回落——土壤出现裂缝——再灌水的循环过程,各生育期是否需要灌溉要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干湿程度来判断,也就是根据土壤裂缝宽度来判断。   下面分四个阶段为大家详细介绍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如何操作   泡田期和移植返青期:   泡田期控制灌溉的水分管理与常规灌溉一样,用水约每亩地80-120方,泡田3-5天。当田面水层回落到花打水时插秧,泡田插秧一茬水;插秧后秧苗开始进入返青期,此时不要急着灌水,等水层自然落干,当田面出现0-4毫米裂缝时再灌水,每次灌水深度约20-30毫米。   分蘖期:   返青期后,水稻进入分蘖期,分蘖前期和分蘖中期,每次灌水后,等水层自然落干,当田面出现0-3毫米裂缝时再灌下一次水,每次灌水水层深度约30毫米,如遇降雨,可蓄雨水,蓄雨深度不超过50毫米,多余雨水排除,蓄雨时间不可超过7天;分蘖末期,也就是生育转换期,都是及时排水晒田重控,此时土壤裂缝可控制在4-8毫米,当裂缝超过8毫米时需灌水,只要灌到田面完全湿润即可。   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   在分蘖末期晒田重控后,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从分蘖末期过渡到拔节孕穗期是水稻生育期的转换阶段,也是控制灌溉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在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时及时灌上一荐水。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是水稻需水敏感期,水分管理采用“灌一茬水,露几天田”的办法,每次灌水后,等水层自然落干,当田面出现0-3毫米裂缝时再灌下一次水,灌水水层深度约20-30毫米,遇到降雨则蓄雨水,蓄雨深度不超过50毫米,多余雨水排除,蓄雨时间不可超过7天,但是,11叶品种大约在7月10日后下雨可蓄雨水10-15cm,12叶品种大约在7月15日后下雨可蓄雨水10-15cm左右,其作用是在水稻减数分裂期以水护胎。   乳熟期和黄熟期:   乳熟期和黄熟期要求田面干、土壤湿,当土壤出现4-10毫米裂缝时再灌水,每次灌水使土壤完全湿润即可。如有降雨,蓄雨最大深度不超过20-30毫米。如果天气过于干旱,在水稻收割干旱,在水稻收割前10-15天灌一次饱和水,使土壤完全湿润,防止水稻早衰。   以上,我们按照水稻生育期分四个阶段给大家介绍了控制灌溉的操作方法,总的来说控制灌溉就是“灌一茬水,露几天田” 、“前水不见后水”操作上基本按照“浅、湿、干”循环交替的方式进行灌溉,“浅”一般指田面水层30毫米,“湿”指土壤湿润,“干”指田面土壤出现裂缝。操作要领主要在“干”的环节,不同生育期“干”的程度不同,不同土壤“干”的要求不同。   具体操作时要掌握以下六个要点:   要点一:掌握灌水时间。   每个生育期什么时候灌水,需按照各生育阶段要求的田面裂缝宽度确定,一般田面裂缝达到要求的宽度就灌水,没有达到要求的宽度就不需灌水;另外,由于控制灌溉有蓄雨水的要求,所以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最发将灌水与降雨结合起来,利用雨水灌溉。   要点二:掌握灌水量。   每个生育期需要灌水时应该灌多少,根据不同生育期要求的灌水范围确定,一般是建立田面水层达到30毫米左右;如果遇到降雨,按照不同生育期最大蓄雨深度控制田面水层深度,一般为30-50毫米,蓄雨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要及时排除多余的降水;盐碱地种稻有特殊的压碱、排碱要求时除外。   要点三:处理好生产性用水与控制灌溉的关系:   生产性用水指打药、施肥用水,打药和施肥要求必须有水层,控制灌溉的水层管理要服从生产性用水要求,即什么时候需要打药、施肥,就什么时候灌水,但最好将生产性水与控制灌溉用水结合起来。尤其是分蘖前期封闭灭草时一般要保留水层10-12天。   要点四:掌握关键生育期的水分管理。   返青期至分蘖末期是水稻需水非敏感期,也是控制灌溉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可以通过水分控制形成健壮的个体株型和优势群体株型,要严格保证按控制灌溉要求来管理;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是水稻敏感期,如果不及时灌水会影响水稻产量,因此不能控的太重;   要点五:注意生育期转换。   生育转换期是在水稻分蘖后期,由单纯的根系、叶片生长向孕穗前期转换阶段。此时需重控,田面表相为:地板硬而实,裂缝宽一般在4-8毫米。要抓住生育期转换点:寒地水稻一般在6月20日左右,分蘖数一般达到田间设计总茎数的80%时,适时重控,宜早不宜晚。特点是“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就是只要达到总茎数的80%时就要及时放水控田。时到不等苗就是水稻已经到了生育转换盛期,大约在6月末左右。不论分蘖数达不达到总茎数都要及时排水控田。起到控上促下的作用,增强土壤透气性,巩固和壮大有效分蘖。   要点六:不同地区土壤、灌区供水、降水、气温变化等不同条件,水分管理灵活把握:   牡丹江地区,龙、甘、泰地区,土壤渗漏量较大,灌水要少灌、勤灌;土壤肥力好的地区可控的重些,土壤裂缝多些、宽些;土壤肥力差的地区可控的轻些,土壤裂缝少些,窄些。&   自流灌区要视河流来水情况择时灌溉,来水少时不到裂缝宽度也应及时补水;盐碱地种水稻有洗盐要求,除晒田期外,裂缝要少些、窄些,控得轻些,一次灌水可达到50毫米,按水稻正常生长的土壤盐碱地控制要求适时、适量灌溉,及时排水洗碱;白浆土受旱能力较差,裂缝要少些、窄些,控得轻些;障碍性冷害多发地区,要根据孕穗、抽穗、开花期低温冷害预报及时调整灌溉量,当预报有17℃一下低温时,灌10~15cm深水层,提高田块的水温和地温,以水护胎。   讲完了控制灌溉的水分管理,下面继续为大家介绍一下与控制灌溉配套的农艺措施。   品种选择:   品种搭配通常要以当地中熟品种为主,适当搭配早熟、晚熟品种。   秧田期:   育苗以旱育稀播为基础,秧龄天数一定要按出苗到移栽时达到35天,育壮秧,带蘖插秧,插秧前要三带:一带肥、二带药、三带增产菌,插秧时要使秧苗充分落黄后开始移栽,这在水稻栽培生理上称为“一黄期”。   整地泡田期:   水稻本田移栽前要整地、施肥、泡田、灭草:   1、整地。做好整地,田面越平越好;   2、施肥。泡田前施基肥,氮肥占全生育期总用量的40-50%;磷肥占全生育期总用量的100%;钾肥占全生育期总用量的60%。   3、泡田。泡田灌水做好调配,坚持先远后近,先高后低的原则(井灌也相同)。  4、结合水整地封闭灭草5-7天。  移植返青期:  根据气候条件适时插秧,根据当地土壤状况确定插秧规格,土壤贫瘠的地块插的密一些,土壤肥沃的地块插的稀一些。   分蘖期:   移植返青期控完水后结合灌水施分蘖肥,第一次氮肥占全生育期总用量的8-10%,第二次施氮肥占全生育期总用量的20-22%;插完秧后,等到秧苗充分返青后,进行封闭灭草8-12天;注意防治三虫二病。三虫即水稻潜叶蝇、负泥虫、二化螟,二病即稻瘟病和纹枯病。   拔节孕穗期:   结合分蘖末期(二黄期)重控后灌水时施接力肥,氮肥占全生育期总用量的10%,钾肥占全生育期总用量的40%,原则是:分蘖肥施早的田块、每平方米穗数不足的田块,有明显缺肥征兆时必须施接力肥。相反,分蘖肥施晚的田块,田间长势较茂盛、叶尖下垂、叶尖发红的水稻,均不宜施接力肥,但钾肥必须施。此期要注意防稻瘟病、二化螟和田间杂草(三楞草、鸭舌草、兰花菜、水白菜、水草等)。补施除草剂,彻底消灭各种杂草,并割除田埂大草,保持田间整洁,使灭草达100%。倒二叶形成时,施保花肥,氮肥占全生育期总用量的20%。   抽穗开花期:   主要防治一虫四病,一虫是二化螟,四病是稻瘟病、纹枯病、鞘腐病、褐变穗。   乳熟期和黄熟期:   主要防治一虫二病,一虫是二化螟,二病是稻瘟病、纹枯病。水稻成熟后要适时收割。收割最佳时期是,稻穗上部的枝梗应该有三分之二黄化变干,穗基部变黄色,全穗外观失去绿色。如果谷粒已经变黄,也应及时收割(此时期应称作三黄期)。  三、控制灌溉纪实  水稻控制灌溉在产量微幅提高的前提下,节水量可达30-40%。这项技术广泛应用,将大大降低水田用水总量,是水田节水灌溉的意向革命性措施。在“十二五”期间,省水利厅提出5年实现推广面积1000万亩,其中前三年推广500万亩,后两年再增500万亩。核心示范区亩灌溉净灌溉定额由目前平均400~500m?/亩降低到250~300m?/亩,推广区300~350m?/亩;实现亩平均节水100~200m?的目标。到2015年实现年节水14亿m?。2011年,全省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推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推广面积达到168万亩,实现年节水2.5亿立方米,参与农户也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控制灌溉是水稻灌溉技术的又一次革命,填补了水稻灌溉与农学、土壤学之间的空白,将成为水稻生产达到高产、节水、优质、高效目标的主要途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将会开创全省水田节水新局面,对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主办: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视频制作:黑龙江农业系统宣传中心 承办: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 黑ICP备号
地 址:哈尔滨市香坊区珠江路21号 邮 编:150090 传 真:8-8000
总机电话:8
网络维护(分机):8377 信息服务:0
最佳浏览模式 分辨率 网站访问量:水稻可以喷灌施肥打药吗?_百度知道
水稻可以喷灌施肥打药吗?
水稻可以喷灌施肥打药吗?
提问者采纳
可以的 我老家就是农村的 现在的水稻小麦百之九十都要打药施肥 不然产量很少容易生病死亡
我说的是水稻,不是小麦,小麦我知道可以的,水稻好像没有看到过。
水稻也要打药的,抽穗的时候要打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五常启用水稻智能化灌溉系统 科学精细化种水稻
日前,五常市市杜家王家屯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建成启用了首套水稻智能化灌溉系统。
水稻智能化节水灌溉示范园区采用智能灌溉,系统由设在园区的计算机自动化监控中心,通过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联结泵站灌溉管道、田间监测设备等,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田间水分的适宜要求,通过园区各角落里的传感器采集水稻田的蒸发量与土壤含水率,并结合作物生长模型,确定最佳灌溉时间、最佳灌溉水量和最优轮灌组合等,成功实现水稻田灌溉的精确化和科学化,不仅可有效减轻农民田间管理强度,节约水田用水,还可增强水稻抗病和抗倒伏能力,同时对促进水稻分蘖、水稻籽粒成熟也有明显的作用。这也是五常市首次采用物联网技术实施水稻灌溉。
刘秉忠 杨锐 丛明宇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哈尔滨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 黑ICP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复制 Email:水稻灌溉用水量探讨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特点是人多,耕地少,水旱灾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全国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0%,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其中8亿多是农民;耕地面积大约为130亿公顷,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人均耕地1 000m2,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属于世界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灌溉面积550万公顷,人均灌溉面积仅为世界人均的1/4。中国人口、耕地、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决定了中国农业必须走灌溉农业的发展道路。灌溉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每年灌溉面积上生产的粮食占全国总量的3/4,生产的经济作物占90%以上。建国以来,全国建成各类水库8万多座和抽排水站10万多座,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的常遇洪水。其中农业用水占有70%,农田灌溉用水又占农业用水总量的90%,其中大型灌溉区(2万公顷以上)402个,中型灌溉区5600个左右,其余为小型灌溉区约1000万处,灌溉事业取得了大成就,为保障中国农业生产、粮...&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淮河流域的农作物布局,大体是以淮河为 界,北为旱作区,南为水稻区。水稻的播种面积 近年在三千五百万亩左右,虽然其面积只占全 流域种植面积二亿/\.千五百万亩(已计入复种 指数)的八分之一,但水稻产量约占全流域粮 食产量的四分之一。由于水稻是耗水量最多的 一种粮食作物:.敌其灌溉用水量在全流域的总 水量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水资源工程规划设计 和运行管理中的重要数据之一。所以,重点分 析流域的水稻灌溉用水量是十分必要的。自 1983年1月至、984年12月,淮委规划院与合才肥工业大学水利系共同对《淮河流域水稻需水 量与灌溉用水量分析》项目进行了研究,并于 1 985年2月由淮委主持并邀请了有关部门的专 家在合肥对这一科研成果进行了鉴定。认为该 成果在计算水稻需水量的方法上有所改进,简 单可行。 水稻用水量是水稻的叶面散发量、棵间的 水面蒸发量和田块的渗漏量三者之和,前两者 又分别名为水稻生长的生理作用水量和物理蒸 发水量。由于渗漏量因...&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吴灏,黄英,王杰,等.基于CROPWAT模型的昆明市水稻需水量及灌溉用水量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101-104.农业生产用水约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62%。云南省是水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连续4年干旱,农业缺水愈发严重。基于此,利用CROPWAT8.0模型模拟研究近33年来昆明地区水稻需水和灌溉用水量年际变化特征及气象要素对其的影响,以期为云南省抗旱减灾和农业生产部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1材料与方法昆明地处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102°10′—103°40′E,24°23′—26°22′N),面积2.1×104 km2,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5.2℃,极端最高气温27.9℃,极端最低气温-7.8℃,多年平均降雨量961.7mm。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原红壤、棕壤、(黄)红棕壤、水稻土等[5]。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蚕...&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在灌区规划设计中,灌溉用水量是灌溉水文水利计算的基本依据之一。灌溉用水量的最后成果为典型干旱年或某一灌溉保证率P的综合灌溉用水过程。其中水稻灌溉用水量的计算则是其中最基本的计算工作之一。但其计算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在计算中应结合实际,删繁就简,采用既有一定精度,又能简便易行的方法。现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的总结,就水稻灌溉用水量的计算,提出较简单实用的算法。1基本概念灌溉用水计算中常遇到一些特定的技术术语,极易混淆,并可能导致数字上和计算上的错误,这里有必要首先作简要的介绍。①水稻需水量:水稻在生长期中主要消耗于维持正常生长的生理用水量称为水稻需水量。它包括叶面蒸腾和棵间水面蒸发两个部分。②水稻耗水量:水稻插秧后的生长期中,水稻需水量与水田渗漏量之和称为水稻耗水量。③水稻田间灌溉用水量:除有效降水之外,还需由灌溉工程提供的水量称为水稻田间灌溉用水量。它由泡田用水量与水稻生长期用水量两部分组成,简称为水稻总用水量。很明显,水稻用水量...&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1节水灌溉意义从自然生态的现状看,水资源缺乏已成为世界的必然趋势。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节水灌溉,是解决水田缺水,扩大灌溉效益增产、稳产的根本出路。将灌水定额合理地降到最低点则是一举多效的措施。一是现有蓄灌工程可以扩大效益,二是浅水灌溉可以提高水温,促进早熟高产,减少肥水流失,达到节水增产目的。推行节水灌溉则是科学种田利国利民举措,水利工作者研究农作灌溉水技术对水利工作十分必要。2灌溉水层深度研究总结延寿县中和灌区试验田、东明试验站、山河灌区试验田十几年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其多种的灌水方法,以及老灌区运行的现状,认为推行“浅晒深浅”的灌水方法较为适宜。即寒地稀植结合浅水灌溉法,水稻亩产可以达到536kg,按种植生育阶段试验灌水深度叙述如下:2.1泡田期:泡田前用干耙捞平土地,5月11日开始大面积泡田(缺水地区稍提前),再用水耙捞平,平整好土地。2.2插秧期:插秧时保持地皮水,插后隔一天后再灌水,以防漂秧,这段时间需5~8天,灌水深...&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我国是世界上稻米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世界各国中均居第一位。同时,水稻的种植需要大量水资源支撑,生产每亩的灌溉用水量高于800m3,生产1kg稻谷需灌溉1~2t水。其耗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54%左右,占我国农业总用水量的65%以上,堪称全社会第一用水大户。而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农业大国,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8100亿m3,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属于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据估算,我国水田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值约为0.8kg/m3,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40%。因此加强水稻节水高产技术的研究对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北方稻谷种植面积、总产量最大的省份。全省水稻灌溉年用水量达160亿m3,占农业年用水量的93%,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在0.4左右。因此,研究水稻的增产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提高...&
(本文共60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能热式喷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