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水田坝堰塘村扶贫户名单

彭立华到大堰塘村督导“三万”活动暨精准扶贫
来 源: 发布者:绿水镇 发布时间: 10:05:26 阅读次数:
&&& 本网讯(记者张卫&通讯员陈攀)2月29日,县委副书记彭立华到绿水镇大堰塘村,对&三万&活动暨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督查调研。
  大堰塘村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312户124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410人,外出务工44户165人,占建档立卡户的41.5%。在大堰塘村委会,彭立华现场查阅活动资料,并与村干部座谈,详细了解该村&三万&活动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彭立华说,新一轮&三万&即&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已经全面启动,村班子成员首先学习领会好活动精神,准确、及时地将活动精神传达到群众中,是做好此次&三万&活动的基础。
  彭立华要求,做好&三万&活动暨精准扶贫工作,村干部要转变思想,坚定信心。在产业发展上,村干部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让更多的群众走上产业致富路。在干部作风上要抓实抓严,不仅是村干部,还有驻村工作队要严格要求,严守纪律和规矩。
  彭立华还实地查看了位于大堰塘村7组的恩施正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10月,与武汉惠农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一期投资50余万元,建设种植大棚6个,栽种石斛幼苗3万棵。彭立华对该合作社负责人自立自强,找出路谋发展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并勉励他们克服困难,县委、政府会全力支持他们的发展。
  大堰塘村1组74岁的曹永告老人,全家6口人,老伴儿患有脑梗塞和风湿,夫妻俩是低保户,有1个儿子3个孙子,媳妇长年未归。再次走进曹永告老人家中,彭立华关切询问曹永告爱人的病情,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自立自强,同时叮嘱村及乡镇负责人要迅速启动、尽快落实该户的房屋维修改造项目。(编辑:龚佳)
----国家部委网站----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人口计生委
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
安全监管总局
知识产权局
食品药品监管局
----各省、市政府网站----
----省内政府网站----
神农架林区
----州内政府网站----
州人民政府
恩施新闻网
恩施传媒网
Copyright & Laife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
主办单位:湖北省来凤县绿水镇人民政府
管理维护:来凤县电子政务信息中心
电话: 传真: E_mail:
建议使用IE6.0 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当前的位置:
巴东大堰塘村扶贫开发使旧貌换新颜
  巴东县清太坪镇大堰塘村地处清江岸边山谷之中,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紧缺。自2011年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州检察院、州人口计生委、州招投标管理局、州物流发展局4个单位组成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倾情对口帮扶,紧紧围绕“班子建设有进步、农民群众得实惠、科学发展上水平”目标,以产业发展为推手,着力进行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等“六个到家”工程建设,真心为民办实事,深受群众好评。如今,该村旧貌换新颜,处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美景。
  基础设施大改观
  连日来,清太坪镇大堰塘村40多名老人和妇女忙着挖掘水沟,平整路面,铺撒碎石,通往金子龙村的公路渐渐变得通畅、平坦起来。
  实地踏访大堰塘村,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忙碌的身影、充满生机的村容村貌。村支书向会勇告诉记者,经过州扶贫工作队一年时间的真情帮扶,大堰塘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堰塘村位于清太坪镇东南角,距离清太坪集镇11公里,6个村民小组966人,平均海拔高度1100米。山大人稀,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民收入全靠外出务工,贫困人口占了36%。2010年底,全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属全镇典型的贫困村之一。
  2011年,大堰塘村被纳入全州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范畴,由州检察院为牵头单位,州人口计生委、州招投标管理局、州物流发展局为成员单位实施对口帮扶。7月26日,州人大副主任于德海作为牵头领导带领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开启大堰塘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程。“地无三里平”是大堰塘村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扶贫工作队进驻前,该村的公路路况复杂,与邻村基本无路可通,村内公路也多为机耕路,只有少量砂石路,不少农户物资运输仍靠肩挑背驮。
  要致富,先修路。工作队积极多方筹资,先后投资172.5万元,修通该村至邻村倒卜龙村的水泥路3.5公里,修通该村至邻村金子龙村的水泥路3.1公里。同时,铺设通组砂石路9.5公里,新修通户断头路1.5公里,基本实现户户通公路,彻底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工作队还先后筹资43万元,为该村村委会新修了办公楼,购置了新办公桌及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并建成一个能容纳80人的会议室和活动室,规范了各种标牌、制度牌。“这两年,我们村贯通了邻近几个村的循环路,和过去相比,现在出山可谓驶上了‘高速路’。村级办公难、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得益于我们赶上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大好机遇。为我们村下一步建设美丽家园打好了基础,也更增添的信心和力量啊。”看到村民们建设家园的热情高涨,向会勇充满感慨。
  产业发展后劲足
  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农民是主体,支部要先行。村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强弱,对于村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队多次组织会议,开展干群联谊活动,进行思想教育和宣传动员工作,不断提升支部成员脱贫致富和科学发展的能力。一年多来,工作队组织党员和干部培训2次,培养发展党员2人,夯实了村级组织基础,村级班子的“龙头”作用很快凸现出来。
  工作队队员亲历亲为,把自己沉入群众中去,坚持把好事办实。为及时送政策入户,解民困到家,年近50岁的工作队队长代成军和3名队员将办公设施、被褥和生活用具带到农户家中,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为解决一千多人口的饮水难题,州检察院检察长吴忠良先后3次深入走访、调查研究,很快敲定了整修叉口水库的最佳方案,并落实资金缺口。现在,容积近1万立方米的水库建成并投入使用。
  培植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发展后劲,是扶贫工作的核心。工作队实施“村企共建,定点扶贫”,创新产业帮扶格局,动员组织巴东县众和农牧渔开发公司参与产业扶贫。两年来该村以众和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在公司原规模的基础上,采取“公司十农户”的模式,公司投入资金50万元安装生猪屠宰设备。县畜牧局也实施“150工程”投入30万元扶持6户生猪养殖大户,现建成集生猪养殖、加工于一体的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同时又因地制宜发展烟叶250亩、魔芋500亩;利用国家低产田改造项目,种植核桃130亩、银杏320亩、油桐170亩,产业发展投入达到139.5万元。
  同时,多渠道解决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人次,组织劳务输出210余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00多人次,培养科技模范户10户,发展种植大户4户,养殖大户6户,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得到快速稳定增长。2012年底,该村人均收入由2010年的2300元增长到4400元。
  文明新风扑面来
  大堰塘村村民谭早秀因多年坚持赡养80多岁向乙香老人而成为“感动清太坪十佳人物”。在这个村,今年被镇里评为“十星级文明户”的就有160户。村民们都说,村里文明风尚的形成也得益于扶贫工作的开展。
  为不断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帮助村民解决种植、养殖难题和拓宽知识面,扶贫成员单位紧密结合全州开展的“全民阅读进村组”活动,大力开展“文化扶贫”,一年多来,共为该村捐赠图书1000多册,涉及新农村建设、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民工进城务工知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农民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还为村农家书屋的电子阅览室开通了互联网。在县文体局的支持下,建成一个标准的存书量达5000多册的图书阅览室,帮助建立了各类台账和相关制度,全村上下形成了致富靠知识、学科技的良好氛围。
  工作队在邻村新建500立方米钢筋混凝土水池一个,铺设4公里管网引水入村;在村小学扩建500立方米水池一个并加盖过滤,解决学校和小集镇约450人的饮水问题。同时,投资31万元,新建大堰塘片区中心卫生室,解决了片区5个村的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民主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7%;投资3万元,对该村完小教室和办公区进行整修,改善了师生的学习工作环境;投资12万元,新建沼气池50个,发放节能炉50个,现全村已有250户用上了清节能源,沼气普及率达到80%。同时,还积极引导该村实施乡村清洁家园工程,制订实施方案,为村小集镇配置垃圾池箱20个。
  两年来,扶贫工作队共为该村协调项目13个,共筹措扶贫资金400多万元。通过一系列扶贫项目建设,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得到明显改观,村民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猜你感兴趣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共龙山县委办公室龙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中共龙山县委办公室龙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中共,龙山,政府,龙山县人民政府,中共龙山县委,龙山县政府,龙山县,龙山县委县政府,龙山政府,办公室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5|
上传日期: 08:10:3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共龙山县委办公室龙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子坝村扶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