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最灵验冼太夫人的故事庙在哪里

查看: 3414|回复: 1
黄华江畔第九章:怀乡庙宇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8:06签到天数: 21 天[LV.4]偶尔看看III
信宜-玉都风情网欢迎您的到来,注册后,您将能玩到更多好玩的功能!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怀乡太保庙
& && &怀乡街怀信公路旁边有一幢二座的庙宇,那就是在当地颇有名望的太保庙。这庙是过去为了表彰明朝高州参将陈璘的战功,将他神化来崇拜的。为什么崇拜他呢?原来陈璘同怀乡地区有一些关系。
& && &怀乡地区在初唐以前,当地居民以僚族为主。盛唐至宋、元、明末,这里是瑶族、壮族聚居之所,汉族居民为数不多,居民均以植树造林、种茶、种蓝制靛,种植旱粮作物为生活来源,也种一些水稻。种棉、种麻自己织布,解决衣着所需。当时清西宁县令张溶的《纪俗》诗描写了他们创业艰苦情况,“翦棘初成路,幽葩缭短垣”;“地辟田畴沃,年丰树艺蕃。秋塘浴凫鸭,晚社散鸡豚。朴啬风仍古,艰难力普存。野樵担月上,溪网掠波翻”。然而,大部分土地为山主、田主所占有,加上耕作方法落后,除缴交沉重的租税外,种植者所得无几,人民生活极其艰苦。当地民众纷纷起来反抗。官兵与起来造反的人民之间的连年战争,从明万历末年至清康熙初年()达一百年。明朝陈绍儒在《开置东安县城碑》说:“岭西罗旁(包括今怀乡地区),在昔唐宋,瑶俍盘据,杀掠数百余年。”虽属诬蔑瑶、壮民族之词,却反映了几百年间官府的征剿和瑶民的抵抗。陈璘就是扮演官府征剿瑶民的角色。
& && &信宜在明清时期有旧图和新图之分,怀乡地区属新图。称为新图的地方,原是由西宁县(即郁南县)的定康、信丰、感化、从善四都地方划过来的。西宁县的建立同陈璘镇压罗旁瑶族人民便有着密切的关系。
& && &明朝泷水县西面有个叫罗旁的地方,是在德庆州上下江界处(今郁南县属)。这一带地方多是瑶族人民居住,瑶族人民因在封建皇朝的统治压迫下,经常起来反抗。高州参将陈璘受命统率一哨入信宜,进剿怀乡地区,镇压瑶民的反抗。
& && &陈璘经过信宜时,曾扎大营于怀乡,兵住于怀乡区公所、怀乡小学校址及车站一带。后来当地人民便称这个地方为大营地,沿用至今。陈璘镇压瑶民的第一仗,就是以怀乡为营地,向虎跳瑶民进攻,在怀乡抵抗官兵的瑶民,多是临时集中,终究敌不过训练有素的官军。肉翼大王退守怀乡虎跳大王窿,孤军奋战,终于被陈璘杀害,壮烈牺牲。之后陈璘一路朝罗旁方向进攻,血洗怀乡的瑶洞,计破洞寨达90多个,仅4个多月,就把罗旁瑶族人民的反抗镇压下去了。陈璘实际上是镇压瑶民最凶狠的干将。
& && &陈璘因镇压罗旁瑶民有功,被晋升为副总兵,任东安参将。后又奉命援朝抗倭,取得胜利,凯旋归来。明朝统治者认为陈璘战功显赫,在他死后,封赠给他一个“太子太保”最高官衔。陈璘在怀乡平息瑶乱后,远近群众前来怀乡原野大垦荒,许多福建省汉人也到此落户。他们互相吸收对方的生产技术的优点,改进耕作方法,使农业获得较大的发展。对此怀乡人民有感于陈璘的功绩,特在怀乡街建立一间庙,塑像纪念,叫做“太保庙”,把他神化,每天都有不少善男信女前来进香膜拜。
& && & 太保庙土木建筑,两座,大门口上有 “太保庙”横额,两旁对联:“儒将风流天日廉;英雄泽普海波平”。门内的屏风顶上掛着“都督府” 匾额。上厅是供奉陈公圣爷穿着美丽官服的塑像,周围摆放着出行的罗伞、各式各样的旗帜,“肃静”、“迥避”的牌匾。当地群众在这些影响下,也虔诚膜拜,迷信他保民平安,一时香火鼎盛。每年春节期间还将他的神像抬到各方巡村,一大队旌旗高举,乐手敲锣打鼓,后面跟随着大人小孩,男男女女,好不热闹。神像所到村庄,那些善男信女到前烧香叩拜,求个平安,随缘送些功德礼金,主庙人士送还一两张符咒,保万事如意,合家平安。每年还会举办醮会,四周乡民都来朝拜,非常热闹。
& && &抗日战争时期,怀乡地区群众惧怕战火烧到怀乡地区,他们到太保庙**,祁求陈太保(当地称他是陈公圣爷)保平安。八年抗日战争,虽然怀乡人民过着非常艰苦的日子,但是战火未烧到信宜怀乡,人民可以安居劳作。传说在抗日战争期间,一架飞机飞临怀乡上空扔下炸弹,但它没落在怀乡圩,而落在永隆处,但也不爆炸,大家认为是陈公圣爷的保佑。
& && &八年抗战,战火没烧到怀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全民高兴,认为是陈太保保的平安,群众举办了九宵大醮还愿。便在怀乡大营地搭台,设了陈太保的神坛和祭坛,请陈公爷到圣坛让人参拜。方圆10多公里的群众都来参加,锣鼓喧天,热热闹闹地欢度三天三夜。记得那时张翊民先生还为各个坛撰写了对联,现抄录数条如下:
& & &&陈太保神坛:
& && &自昔仰英雄,况尽忠佐汉,努力歼倭,功垂卫国保民,瞻冠带庄严,能无下马拜秋色;
& && &喜今降敌寇,趁超度亡魂,拜禳星斗,欢腾鸣锣击鼓,对彩灯灿烂,庆集万人动笑声。
& && &正坛对联:
& && &抗战八年,以血肉筑长城,不惜牺牲保国土;
& && &敌降一旦,喜河山归故国,好凭超度往生天。
& && &陈璘是封建王朝的武将,他是为封建统治卖力,镇压平民尤其是瑶民的罪魁祸首。但被统治者奉若神明,设庙纪念,这就是历史。
& && &民国时期,太保庙的边房用作二云乡第十一保校,解放后也用作教学之所,后改为平梅小学。文化革命大破四旧时,太保庙的陈璘神像被毁(听说毁前有人将他藏了起来),改革开放后,那些信徒又将他竖立起来,1999年重修此庙,恢复庙宇,继续供奉,同解放前那样奉祀着。大门旁还掛着“怀乡佛教协会”的牌子。1995年茂名市旅游局批准“太保庙作为文物古迹旅游点予以开放。太保庙毕竟是怀乡一处古迹,可作为文物保存,现平梅小学已撤出,群众去礼拜,庙会打醮,春节游行仍继续进行,还作为旅游之地。
& && &金盈冼太庙
& && &在怀乡营头,即金盈村有一座古庙,那就是怀乡有名的冼太庙。这是怀乡各族人民建造来纪念巾帼英雄冼太夫人的。
& && & 冼太夫人名英,高凉郡俚族人,她是杰出的百越首领,生于公元512年,卒于602年。由于她辅佐丈夫高凉太首冯宝(汉族人)推行民族团结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使当时高凉郡及其周边广大地区的各族人民,出现安定团结的局面,建功累累。陈、隋王朝册封她为很高的官衔的“石龙太夫人”、“谯国夫人”。隋文帝赐她为“谯国夫人”后,曾遣使致祭文曰:“于惟夫人,间世之英。有士有众,惟忠惟贞。筹画帷幄,慷慨将兵。削平僭乱,策封梁陈。环形府宣谕,功褒朝廷。尊君奉职,三世一心。宜其荣谥,照耀丹青。惟天降异,厥灵孔殷。千旋威福,护国安民。显显神应,祀典孔明。绣幌肃驾,赫然居歆”。由此可见当时朝廷对冼太夫人有很高的评价。
& && &人民对冼夫人也是很崇敬的,当地的各族人民对冼夫人非常敬仰,他们到处立庙纪念。在高州有一座洗太庙,在大门的楹联写着:“朝三代,维护江山一统;辖八州,抚绥民族融雍”。(作者莫仑)日当时***总书记,曾穿着便服,轻车简从到高州冼太庙参观。
& && &怀乡人民感谢冼太夫人的功德,颂扬巾帼英雄。明末时期,怀乡的周家升(号岐山)先生倡导在金盈村的山坡上建立冼太庙纪念她。群众前往礼拜,香火鼎盛。解放后曾用作村办公所,没人去祭。由于年事已久,没有维修。2000年作为文物,成立管理机构,重修冼太夫人庙,现已对外开放,恢复香火。
& && &怀乡冼太庙为二进土木结构房屋,正面(二座)建成二层。大门口上方是“冼太庙”匾额,上殿两侧书对联:“助三朝,锄叛灭寇,功高百越,歌颂圣母;护五岭,民族融和,德泽恩厚,敬仰夫人”。前联是“封谯国,拜巡抚德荫古今;安南越,联高凉功昭日月”。天井的屏幕上有周恩来总理书写的:“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石刻。
(据宁信绪文增删)
& && & 怀乡庙宇还有在怀乡街太保庙旁的“华严寺”,怀乡街公路边的“福黄庙”,怀乡圩中的“文昌庙”,“武帝庙”,“关帝庙”,“洗太庙”等。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
  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多谢!了解怀乡历史。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
  网聚信宜人的力量广东高州世界最大冼夫人纪念馆落成--湖北频道--人民网
广东高州世界最大冼夫人纪念馆落成
&&&&来源:&&&&&
  14日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太夫人诞辰1502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广东高凉俚人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慈善家曾永杰先生慷慨捐资3000多万元兴建的世界最大冼夫人纪念馆,在广东高州市南塘镇大石垌村委会安涌村举行落成庆典(见右图,李文才、刘劲摄)。
  冼太夫人(公元512-602年),又称冼夫人、岭南圣母,名百合,广东省茂名人,身历梁、陈、隋三朝,她毕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尤其对岭南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是爱国爱民的典范。她的历史功绩和思想文化,历来都得到很高评价。
  据悉,高州冼夫人纪念馆占地1680平方米,纪念馆高度23.99米,冼夫人像9.99米。目前,全球建有纪念冼夫人的冼太庙2000多座,仅高州就有300多所纪念冼夫人的庙。每年农历十一月廿四日的冼太诞,各地凡有冼太庙处,都会举行相应的纪念活动。(记者/李文才 通讯员/钟平)
(责编:鄢振刚、王劲松)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冼太夫人庙[广东高州] -
冼太夫人庙国家领导人曾给予冼夫人高度评价和重视。周恩来总理称冼夫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日下午,江泽民同志亲临广东高州市冼太庙视察,号召大家学习冼夫人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海南、广东、广西、香港都建有冼夫人庙,甚至越南和马来西亚也发现了冼夫人庙。海南全省有50多个冼庙,数海口新坡镇的冼太夫人庙规模最大。新坡冼太夫人庙,俗称“梁沙婆庙”,初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当时是海南岛100多个冼庙中规模最大、参拜人数最多的冼庙,由明代进士、湖广巡抚提督军门梁云龙创建。1989年,冼夫人纪念馆在冼夫人庙旧址建成并对外开放。纪念馆面积283平方米,造型大方,气势雄伟。屋顶为重檐式,铺盖金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馆的正门上分别镶嵌“巾帼英雄”、“岭南风流”、“千秋懿范”等大匾额,格外引人注目。大厅正殿上,有冼夫人的彩绘,尺寸与真人相仿,身穿袍套,神采奕奕。其前入置香案、八仙桌和落地香炉,两侧陈列古代八种武器。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45:07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头图加载中...
&冼太庙位于市文明路,潘州公园北面。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始建,嘉靖四十三年和清同治年间先后重修。嘉靖四十三年和清同治年间先后重修。主体建建筑共三进,总进深49.5米,总面阔13.4米,建筑面积826.3平方米,分前殿、中殿、正殿。正殿为穿斗式梁架结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顶脊灰塑双龙戏珠等饰物。庙内《冼夫人记》碑、《恭谒冼夫人庙书》碑等碑刻,保存完好。解放后,该庙曾一度被改作幼儿园,冼夫人像被毁,物资散失。八十年代以来,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各界人士踊跃捐资修葺,该庙得以重光。庙内雕造于清同治年间的玉香炉,亦已由私藏居民完璧归庙。两尊冼夫人塑像,一大一小,大者由雕塑师与机械师仿原像设计,施以巧艺,使之能坐能立,供人瞻仰。
本篇游记共含327个文字,19张图片。帮助了名游客。
京公网安备号
京ICP证110318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纠错信息:
感谢您的参与,让大家更准确的了解茂名!
不支持匿名评论
(看不清?点击图片刷新)
其他本地文化信息
电话: 传真: 邮箱:
地址:茂名市茂南区官山三路官达路318号2楼
邮编:525000
Copyright & &茂名都市网运营中心版权所有&&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白冼太夫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