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11传奇蓝蓝d72是怎么样的

本人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读新闻与传播学,属于专业硕士,吐槽一下,国内三年的硕士其实很坑人,特别对于文科类的硕士。因为一般学硕三年,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实习,第三年写论文,其实真正在学校上课的只有第一年,第二年出去实习,但是学费照样要交,第三年也没什么事情,还是要交学费,这是学硕的状况。而专硕的状况呢,则是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实习加写论文,没什么学业上的任务,但是学费照样要交,并且专硕的学费比学费贵多了,要一万多,虽然有奖学金,但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并且暨大研究生上课是在本部天河区市中心,花销真的很大啊。&br&&br&暨南大学是国内比较特殊的大学,它是一所华侨大学,隶属于国务院侨务办。从定位上说是一所地区性文科性综合大学,在国内大学排名50到60左右吧。暨南大学是偏文科类的大学,所以在大学排名上肯定不占便宜了,但是有一些王牌专业,例如新闻与传播学,排名国内9、10左右吧,其他的就不清楚了。暨大的本科招生有区别,对内招生分数很高,一般来说学生的基础素质是很厉害的,但是对外招生分数很低,外招生的基础很差,而且不爱学习,导致暨大的学风一直让人诟病,并且对内对外的差别让很多分数很高进来的内招生觉得自己被坑了,本科是在珠海校区。而研究生呢,暨大新传招的人数是国内少有的,一般中大每年就招几十个,暨大招收二百多个,&b&对于想考研,特别是对于跨考以及对本身没有很大的信心,并且想从事传媒行业的,暨大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b&&br&&br&&b&从师资来说&/b&,毕竟这王牌专业以及是侨务办直属的大学,广东省又有钱是吧,老师的水平肯定是很高的,关键是老师重不重视教学了。暨大的老师按照年龄层分层几个,第一是老一辈接近退休的,以蔡铭泽、刘家林等老一辈的老师,他们是研究新闻史的,第二是年轻一辈的,以刘涛、谭天、汤景泰、冯广超、张蕾、张潇潇等等老师为代表。&b&新闻与传播的老师有一个特点就是从各个专业汇集过来的反而更厉害,所以不用担心跨考,很多老师本科,甚至硕士都不是新传专业的。&/b&例如,现在的新闻系主任林爱珺老师,本硕都是法学毕业的,博士才学新传,现在研究新闻法学,特别厉害。跨专业本身就是新传的特点,不管你以后想做学术还是从事媒体工作,具有其他行业的专业基础反而更有好处。例如你想当记者,如果你本科是学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的,那太好了,虽然研究生的课程不会教新闻的采写编评,但这些东西在你考研的时候就掌握差不多了,到了暨大,到了广州,南方报系就是后花园,直接去实习马上就可以掌握,然后你可以做财经记者反而得心应手,特别好。&br&&br&暨大老师按照专业来划分,有三大专业,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新闻学又分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和广播电视学我不太清楚。研究生本身是要选导师的,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所以跟着导师的研究方向就可以了,所以选导师最好要提前做好功课,要是选到了不感兴趣的导师,那真是痛苦,可能这几年你都要自己看书咯。暨大老师的来源也很多,但基本都是国内外名牌学校毕业的,履历十分漂亮,所以一般来说,教学生是绰绰有余的,关键是自身的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平衡,能够分出多少精力来指导学生,要知道文科类的学生,不是像理工科研究生按照项目来学,跟着导师去实验室什么的,或许可以参与老师的一些社科项目,但是只能做一般的资料收集很浅显的工作,要是遇到没有科研的导师,那基本除了上课,就靠自己去图书馆看书了,或者去实习度日了。&b&研究健康传播的老师李洁说,新闻学从本科基本就学完了没必要再读研究生,传播学还有读的必要,但是传播学真正厉害的要你具有人类学、社会学、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因为传播学是做实证研究的。&/b&例如做健康传播的,如果你有医学背景就更好了,做调查的时候,你要具有人类学或社会学的田野调查等知识,还要有统计学设计问卷以及统计分析的能力,对计算机也要有一定的基础,甚至可以自己编写程序来利用资料研究。&br&&br&&b&从学风来说&/b&,之前提到一点就是本科的话,内招生是很好的,外招生就一般了。到了研究生,暨大的学风不是很好,确实说实话。这是由几点原因构成的,第一,暨大招生人数过多,学硕几十人,专硕一百多人,平时上课基本还跟本科生那样上课,别的学校可能研究生上课一节课十个人都算多了,我们大课一百多人,小课几十人,感觉不到研究生课程的感觉。第二,考研总是从差一点的学校想考到好的学校,不是说高考没考到好学校的学生就基础不行,我本身也是从一般学校考上来的,很多一般学校的考研分数反而很厉害,因为觉得自己不足,会花很长时间去准备考研。但是很多人考研是为了文凭,为了来到大城市等等吧,这都是可以理解的。第三,是由文科专业所限,不像理工科有实验室或者什么的,让一个个项目去提高你,文科类的科研项目一般是跟着导师做的,如果导师有项目就做,导师没有平时和导师联系的也非常的少。文科专业需要静下心去泡图书馆,并且有导师指导方向,看很多书,学会学术的规范等等,但这样的学生很少。第四,新闻与传播专业特性,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新闻学会去媒体实习,广告系去乙方广告公司或甲方公司实习,广播电视就是去一些传媒公司或者电视台等等,都是需要很多实习经验的,所以很多学生研一上学期就去报社实习了,除去上课的时间,就没什么心思在图书馆静下心来看书。像我个人,除去上课除去实习,从周一到周日基本都时间排的满满的,晚上都要去上课,或者给别人辅导课程,加上约个羽毛球或者啥的,只有周三周四晚上以及周日有时间去图书馆。&br&&br&&b&从实践说&/b&,因为之前说的一些原因,学生过多等等,学校是不会提供实习机会的,但是学校是一个平台,平时在微信群里面,会有很多的实习资讯发出来,南方报系的等等,还有微信公号里面,例如新闻实习生、TG实习、实习僧 等等都有消息渠道去找实习,&b&总的一句话,就是自己去找。&/b&&br&&br&&br&其实说起来,当初考研的时候觉得暨大是非常好的,非常渴望来到这里,想到这里是广州,又是暨大,又有这么多的媒体,南方报系下的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21世纪报系等等,媒体资源这么发达,就觉得非常的棒。但来到心里还是有落差的,第一,身边很多人比你厉害,在你每一次提高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体验,也许你初中年级前几名,到了重点高中你就是平常人,就算你在重点高中很牛逼,但到了大学,你会发现更多的牛人,所以平常心,找准自己的定位最重要。第二,暨大不像说的那么好,学了一年没有想象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许提高是潜移默化的,自己要求很高,却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厉害,这种心理落差会把之前的兴奋感打消。&br&&br&我有大学同学在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大学学新闻,英国研究生只有一年,而且实务性很强,会让你去找选题,拿着摄像机去采访路人,甚至去采访市长,听说在英国约市长打个电话很好约,也许这就是民主社会吧。从这可以看出,如果你想做学术,国内的大学人大、复旦、武大、清华、北大肯定是最好的啦,国外的大学,最好的哥大新闻学院,密歇根新闻学院都是很好的,想做实务一点的,国内的大学一般在本科就教了,研究生不会教的,如果家里有条件就去留学吧,都研究生留在国内干嘛,去国外啊!&br&&br&看到一届届小鲜肉们进贡,成为老腊肉的学长学姐总是一副过来人平常心的在心中暗道:&b&原来梦想的彼岸,等你到了之后才发现彼岸不是跳龙门,跳过去你就是牛逼了,是需要一步步跨上去的,一步步实现的,有些人走的更远,有些人只不过浪费几年绕一个圈而已&/b&。所以,想跨考的,赶快准备吧,因为时间不多,跨考的虽然对新传之后的学习是很好的,但你毕竟没有基础,还是把新传的基础理论和实务学好,进来再说吧。
本人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读新闻与传播学,属于专业硕士,吐槽一下,国内三年的硕士其实很坑人,特别对于文科类的硕士。因为一般学硕三年,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实习,第三年写论文,其实真正在学校上课的只有第一年,第二年出去实习,但是学费照样要交,…
为了给不是专门从事媒体传播工作的朋友解释下记者是怎样讲故事的,我班门弄斧一下好了。&br&&br&好故事不是天上掉馅饼,的确和许多其他伟大作品的诞生一样,需要下大功夫。我现在并不从事记者工作了,但也许可以尝试用其他领域的思维方式来回答下这个问题:&br&&br&1、嗅觉。记者首先要有个问题意识,它也是好故事产生的前置问题:哪里很可能会发生好故事,而且会发生很多的好故事。记者对所涉足的报道领域培养出一种环境感觉,就是意识到在一定时期,一定地点,好故事会大量涌现,不请自来。这种先知先觉有点类似做风险投资了,在爆发点到来前进入。1970年代后期到1980年代的硅谷就是一个神话企业故事诞生的高峰,1995年后是又一波,换届年的中国就是时政新闻爆发的金矿,当然现在还是一些外媒的金矿,不过对本土媒体也期待ing。&br&&br&2、潜伏。找对了领域,开始潜伏期,做前期准备工作,跟这个领域里的八方神圣,三教九流建立联系,基本是跑腿工作,体力活儿。要完成的目标是,建立可信信息来源的网络,抓好关键信息结点,使网络有广度、有厚度,便于好故事出现时,第一时间找到当事人,而且比其他记者对发生故事的时空,环境更加了解,对故事的进展可能性有充分的预判。这个过程有点像分析师干的事,只是产出不一样,不是研究报告,是内部人通讯录,大量笔记,很多会议活动的日程安排等,日后都会用得上。&br&&br&3、侦查。好故事被你发现了,但还只是个萌芽和苗头,就开始调查采访工作了,该动用你建立的网络资源,做大量事实性信息的采集了,这个环节就有点像侦探或警察的工作了,因为找到真实信息一定会有阻碍,如果所有故事涉及人员都很配合出来说话,就不是一个独家的好故事了,也许被很多人写过了,读者就没有那么注意你的故事了。为了得到好故事里必要的鲜活素材,那些比小说戏剧中还更令人震撼的素材,你需要掌握一些调查方法,这两个问题下的回答可参考:记者内幕调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查证并突破关键证据有哪些经验?&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03&/span&&span class=&invisible&&3375&/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浑水是怎么做调查的?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其他媒体和投资机构都没有做到?&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93&/span&&span class=&invisible&&093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我觉得这是一个深入事件内部的过程,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好故事的获得,一个道理。这还是调查,采访过程中也需要许多技巧和努力,从安排采访的时间地点就要设计,每一个问题都要设计,反复推敲,三表老师也写过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71&/span&&span class=&invisible&&6029/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这里还有很多人性考虑,不过突破到这一步的记者都应该有丰富经验了。&br&&br&4、写作。到了这一步,我认为好故事完成了七成甚至更多,所有伟大作品产生的主要步骤都不是你最后看到的那个步骤,而是长期积累的,当然长期积累中包含文字功底,这是好记者选拔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新闻写作者训练中日常让编辑和记者花很多时间来做的事情。也是记者平时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以文字为最终产出产品的人,平时思考、修炼的一部分。好记者都可以讲出很多如何写作的故事,阅读文学作品,研究叙述逻辑和结构,搜集优秀作品分析,摘抄优美句子,包括学习像乔布斯演讲之类的东西。语言运用是平时积累的,故事叙述是有一些方法的,在新闻报道中,故事源于现实,所以会有一些常见的故事结构,看看电影都是有帮助的,比如关雅迪老师回答过一个问题:成为一名电影编剧,需要何种的特质或者能力?新入行,有什么好建议?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72&/span&&span class=&invisible&&114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br&&br&大致几点就先写到这,可能部分诠释三表老师说的,没有不劳而获的好故事。&br&&br&我想延伸几句,和其他行业的朋友做一些交流,好故事不仅在新闻报道领域需要,在许多行业和领域都需要,一家公司要讲好自己的故事,这绝不是普通的公关那么简单,讲好一个故事拥有巨大的产出价值,会影响成千上万人的工作,讲糟糕的故事有时候影响不大,但有时候会加速企业的衰落。对于社会公益组织也同样,一个好故事的传播过程中会携带理念基因(Meme),对人们的社会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干预。在大多数时候好故事是基于产品、服务、公司的真实运作的信息的,而在长远来看,好故事塑造了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故事所涉及的主人公和时代场景。这也是为什么应罗璞兄的问题邀请说了这么多的原因,我觉得它对从事各种各样工作的人们,都是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给不是专门从事媒体传播工作的朋友解释下记者是怎样讲故事的,我班门弄斧一下好了。好故事不是天上掉馅饼,的确和许多其他伟大作品的诞生一样,需要下大功夫。我现在并不从事记者工作了,但也许可以尝试用其他领域的思维方式来回答下这个问题:1、嗅觉…
谢邀。记者节到了,这个名字就注定了它是个没有假期的节日,不过依旧让我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没错,我一直以我记者身份为荣。&br&
至于去了几次动荡地区采访就被冠以“战地记者”头衔,我至今仍不太适应。真正实至名归的战地记者数不胜数,也都我学习的榜样,我并不是专业跑战地的,只不过恰巧最近这三年来所生活的地方都被大家认为是战地而已。那就写一点儿我某一次采访的见闻吧,不是最有代表性的战场,却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天。不激烈,但我尽量让你感到真实。以下:&br&&br&
很多人会问,在战地采访,到底是什么感觉?其实,以我短暂的战地采访经历来看,真正在前线采访拍摄的机会,其实挺少的。&br&
二十来岁,第一次来到战场,无牵无挂,凭着自己曾经读过的一些关于战地记者的文章或者看过的相关电影,自然是在心中充满了英雄情结,想自己也去前线,在枪林弹雨中完成使命。但是这并不是单纯去前线那么简单,单位要考虑到我们的安全,也要考虑到报道价值,并不会轻易同意我们去前线采访的请求。&br&
其实在后方,也是有太多采访要完成的,战争不光是打仗,还有政治。我们作为记者,也并不能一直盯着前线,还有后方的民众,要全面报道,前线,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战地的采访,战地的生活,也并不是每天都枪林弹雨的。&br&
号这天,当局武装的发言人巴尼说,这两天的交战异常激烈,双方都死伤惨重,对于卡扎菲残部据守的苏尔特,很有可能会在8日这天进行总攻,也就是所谓的决战。&br&
我们觉得这是个很重要的新闻,就决定要去前线进行采访。临时雇佣了一个愿意去前线的司机,也是我们一个摄影雇员的哥哥,当地人。&br&
在去苏尔特的前一天晚上,我其实是想了很多的。我当然怕死,我知道明天去前线,一定会面对很多不可知的危险。不过相比较担心,我更多的是期待,到底前线是个什么情况?我会看到些什么?苏尔特会在明天解放吗?卡扎菲会被抓吗?&br&
我想了很多很多,害怕只是一瞬,和后来回想起来的后怕。&br&
什么时候睡着的不知道,起得挺早的,因为从的黎波里到苏尔特,要沿海行车四个多小时。&br&
四个小时的车程很难走,中间还下了大雨,特别大,我们几乎要取消计划了,因为大雨使得能见度特别低,车行驶起来很慢,而且很危险。我们最后决定,再往前走半个小时,如果还是这么大雨,那就只能取消了。说来也怪,走了十来分钟,雨就停了,看来我们是穿出了那片雨云区,天空慢慢晴朗起来,路边的景色也能看清了。两边都是低矮的丘陵,上面的草稀稀拉拉的,能看清土色。&br&
在距交火区还有20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个检查站,检查站停了不少车辆,上面装着一些物资,有汽油、牲畜和其他的一些生活用品。在利比亚的时候,给我感触很深的就是那里的油价真的很便宜,差不多6毛钱一升,在很多地方由于战争,加油站毁掉不少,还有一些地方本没有加油站,但是因为战斗需要,那里成了后方的补给站,这些地方一般都会有油罐车在那里给往来的车辆提供油料。有些油罐车给加油甚至都不要钱。&br&
在检查站,一个士兵跟我们说,这里还是很安全的,因为离交火区还有些距离,但是前面就不要去了,前面太危险,而且你们去了,那边的武装人员也不一定让你们靠近。我们说那我们就去前面试试看。检查站旁边有一间小屋子,里面放了一挺高射机枪,有好几大盒子弹。还有两枚火箭弹,我对武器不是很懂,但是我看那两枚火箭弹应该是飞机上用的。他们这里会把飞机上的火箭弹发射装置拆下来装在皮卡上,打击效果也不错。&br&
我们继续往前线靠近,到了交火区附近五公里的地方,有一家战地医院。这里主要收治从前线运送过来的伤员。医院的大院里面搭建了很多帐篷,里面放置了一个个床垫,接受完处理的伤员就在床垫上休息。在这里呆着的也一般都是轻伤员,没有生命危险的。&br&
这时,救护车从外面呼啸着开进来,救护人员紧张地把伤员从车里抬进手术室,这名伤员浑身是血,一动不动,感觉状况不是很好。手术室大门关上后,我们被告知要在外面等候,不能拍摄。这时候看到一个年轻人掩面痛哭,一问才知道,刚被抬进手术室的是他的哥哥,现在有生命危险。&br&&img src=&/ccfd0b536cf3dfbd3fd0ce5a04fe594b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ccfd0b536cf3dfbd3fd0ce5a04fe594b_r.jpg&&&br&
在手术室外,我看到一辆装着机枪的皮卡,副驾驶一侧的车体满是弹孔,真的像蜂窝一样。&br&
医院的急救区里非常忙碌,一些伤员在这里接受最初的医学处理。我看到里面的担架上都是鲜血淋淋,地上也都是血水。清洁人员用湿布擦拭一些担架,但是根本无法擦干净那血迹。急救区的气味是血腥味和消毒液的混合味道,不是很好闻。&br&
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刚从前线下来,脸上身上裤子上血迹斑斑,估计是脑袋受了伤,跟着医护人员有说有笑的,感觉这伤似乎就跟他没什么关系。医生一边给他缝针,他还一边跟别人开玩笑,满脸笑容就没有停下过,我想他可能也是觉得这伤即使跟他有关系,也算是他的荣誉吧。&br&&img src=&/a89e4182caf82a8d608dd9ec09e9f7cf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a89e4182caf82a8d608dd9ec09e9f7cf_r.jpg&&&br&
后来推进来的那个小伙子就没有这么很轻松了,他趴在担架上,眼神迷茫。背上的衣服撩上去了,背后有三个伤口,其中右上方那个我看着像弹孔,血正从中冒出,不是很多,但是医生也要一直不停地帮他擦拭血迹,看来这伤也不是特别严重,应该没有伤及肺部。见我拍照,这小伙子对我摆出了胜利的手势,右手的食指中指都缠着绷带。&br&
急救区的外面,又一个战斗小组准备出发了。他们的皮卡里装着两把冲锋枪,一把狙击枪,还有几个火箭弹和一些弹药。先坐上车的士兵脸上贴着止血棉,手里握着枪,递给狙击手一杯咖啡。狙击手是个大胡子,腰上缠了一圈子弹。坐上皮卡后面的车厢里,因为他个头比较大,坐在车箱里的他感觉有些别扭,有点挤。不过也就这样了,刚坐定,小皮卡就载着他们和一车的弹药,奔赴前线了。&br&&img src=&/032e6c033a9e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032e6c033a9e_r.jpg&&&br&
在医院的一个房间里,放了一些床垫,没有人,医院负责人说,这里是停尸房,昨天的战斗让这里停满了尸体,有几十具,那些尸体现在都已经被运走了。&br&
汽车再往前面开,路边的车辆就很少了,偶尔呼啸而过的是一些武装车辆,奔赴前线的。&br&
我们已经穿好了防弹衣、戴上了头盔,这个时候坐在车里非常挤,行动很不方便,我就想着赶紧到目的地,这样我就能下来活动活动了。&br&
开过不远就看到了当局武装的阵地,远远地能看到一些武装人员在忙活着,离我们大概还有个几百米的样子。双方在互相开火,我们在交火区的侧面,面对着当局武装,而我们背后则是卡扎菲及其余部据守的苏尔特,双方距离不到两公里。&br&
我们下车开始拍摄,有好几颗炮弹在我们的侧面爆炸,当然,离得挺远,对我们没有威胁。在我们前面,炮弹爆炸后产生的黑烟很久才能消散。我判断那是防空用的炮弹,很像电影里看到的防空炮火打到天上的样子。开君看到一颗炮弹又爆炸了,在半空中闪过一点火光,不是很明显,紧接着就成了一团黑烟,开君说,真牛逼啊!&br&
这边离得太远也拍不到什么,我们就接着往前走,走到了那些武装人员那里,他们是刚从前线回来休整的。那边有几个鸽子房,不是很高,圆柱形的,很多士兵就在那里坐着休息,我给他们拍了些照片,他们有的还是很羞涩的。&br&
另一些人没闲着,在忙着把高射机枪子弹卡进弹链里,以方便供弹。他们用着橡皮锤把子弹往弹链里面敲,敲打整齐就可以了。&br&&img src=&/c30e6fb9d828f03d4f114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c30e6fb9d828f03d4f114_r.jpg&&&br&
休息的地方能看到前面的工事了,是用土堆成的掩体,快有一人高,站起来正好能露个头。掩体后面停了十几辆带着机枪或者炮筒的皮卡。掩体的一头,还有一辆黑色涂装的坦克在向对面开炮。&br&
因为前一天战斗非常激烈,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当局武装这边无力在今天组织起一场大规模的攻势,因此今天的战斗双方一直处在相持的状态,互相开火,但是都不离开阵地。&br&
我们要去工事那边看看,我们的司机想阻止我们,说那边太危险,他还有孩子,不想死。可是我们离这么远也拍不到什么啊,我们就说,那你留在这里,我们去前面拍。他说好,那你们就拍十分钟吧,拍完咱们就回去。&br&
我们就走向了掩体。结果那司机也跟过来了。在掩体后面,当局武装的士兵都在忙碌着,有的在用潜望镜观察对面的情况,有的守在掩体后面等待射击。我们呆了一会儿,他们也都是零星地开几炮打几枪,基本就属于互相骚扰的感觉。&br&
突然一个士兵很紧张地对我们做手势,示意我们卧倒。我看其他士兵也都迅速卧倒,我就跟着倒在了掩体后面,刚倒下,就看到掩体最上面弹起了一阵黄土,是对面子弹打过来了,真真切切,和电影里面差不多。这边随后也开枪反击,一时间枪声密集,但是对面的枪声很快就停了。我卧倒时,在周围看看开君和木子他们是否都还好,结果没看见他们。一个老兵在我面前卧倒了,他大概有50多岁,穿着洁白的长袍,手握冲锋枪,紧张地观察着周围。我就给他拍了两张照片。&br&&img src=&/f714f5de7207ced3a4de9d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f714f5de7207ced3a4de9d_r.jpg&&&br&
过一会儿,对面不开枪了,我们也都站了起来,这时候我看到开君和木子他们,他们也都没事儿。开君跟我说,刚才你看到那子弹打过来蹦起的土了吗?我说看见了,木子说他那边没感觉到。&br&
这边不时地向对面开炮,我站起来看了一会儿,对面的城市看得清清楚楚,但是肉眼根本看不到那边的人。只能看到炮弹爆炸后升起的烟柱,随着风慢慢变形,消失,也只能听见远远地有噼噼啪啪的枪声。这些足以看出,今天双方都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了,都需要休整,只能这样互相像挠痒痒一样你一下我一下,等待时机再发动致命一击。决战今天应该是不会发生了。&br&
我们司机跟着我们来了以后,也不害怕了,我看到他时,他正侧躺在掩体后面和一个士兵闲聊呢。&br&
士兵们看到我们都很热情,还跟我们合影留念。&br&&img src=&/ea00d6bc510f79585ff90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ea00d6bc510f79585ff90_r.jpg&&&br&
后来司机过来了,说我们该走了,这里太危险。我们于是就离开了掩体,向他们休整的地方走回去。到了休整的区域,我看到两个士兵正在往皮卡后面装子弹,那种高射机枪的子弹,他们打进弹链的那种。一个士兵要跟我合影,他把弹链挂在我脖子上,真的很沉,我坐在皮卡上感觉快要站不起来了。&br&
快离开前线时,我还是有些失望的,长途跋涉这么远过来,结果却并没有什么进展,苏尔特一两天还是攻占不了,双方这么耗着也许是出于战略的考虑,但是对于记者来说,这么耗着却很无聊。我虽不能用生命的代价来换取想要的精彩画面和所谓的大新闻,但是面对着他们不疼不痒地互射,我还是觉得失望。&br&
一辆皮卡装满了子弹已经准备开到掩体去了,我利用天空做背景,给他拍了个剪影,天上的云层很厚,射出来几道光。&br&&img src=&/7dbbd620ec9b59cafcd8c60205ccd4fc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7dbbd620ec9b59cafcd8c60205ccd4fc_r.jpg&&&br&
讲完了,和你想象的一样吗?其实一样或者不一样都没关系,《枪声俱乐部》那样的景象并不是天天都会发生。一直追着冲突跑的记者们,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把战地报道当成事业的全部。他们的故事更惊险也更精彩,是我崇拜的偶像。&br&
最后,祝所有工作在新闻战线上的同行们,节日快乐!还是那句话,不光要做有节的记者,还要做有节的记者,共勉!&br&&br&最后安利一下我的微信公众号,主要聊摄影,欢迎大家关注!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搜索hanchongphoto即可。&img src=&/175ceea0032a6cdbbdfb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175ceea0032a6cdbbdfb_r.jpg&&
谢邀。记者节到了,这个名字就注定了它是个没有假期的节日,不过依旧让我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没错,我一直以我记者身份为荣。 至于去了几次动荡地区采访就被冠以“战地记者”头衔,我至今仍不太适应。真正实至名归的战地记者数不胜数,也都我学习的榜样,…
多图慎入,知乎处女帖 (^ω^激动ing)! =================================首先明确内容范围,如题主所要求,是“日本动漫电影”。那么需要申明的是,推荐的电影必须在故事上独立成篇,自然有TV动画的剧场版作品不受考虑。 =================================正文: 说起日本动漫电影,中国观众首先会想到的是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千与千寻》《龙猫》《天空之城》等等佳作就不一一细说了,因为大多观众早已耳熟能详。但其中一部冷门佳作必须推荐出来:&img src=&/deff91f16db_b.png& data-rawheight=&384& data-rawwidth=&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deff91f16db_r.png&&&br&《辉夜姬物语》:由吉卜力元老高田勋(主要作品有《百变狸猫》《岁月童话》《萤火虫之墓》等)导演,改编自日本古老故事《竹取物语》。故事讲述了辉夜姬被世俗束缚的悲剧一生。画风上水墨与水彩技术相结合,柔美绚丽,吸引眼球。&img src=&/61c2c6b0100b53fee44b98a_b.png& data-rawheight=&371& data-rawwidth=&6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61c2c6b0100b53fee44b98a_r.png&&&br&接下来要说的是与宫崎骏一样,作品水准同样站在动漫电影顶峰的大师——今敏。其作品精妙在于角色精神层面的探讨描写、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暧昧关系、加上大量的隐喻叙事等,对现实的黑暗进行评判的同时又歌颂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作品思想充满深度。镜头运用上,蒙太奇的处理令人拍手叫绝,连诺兰也多次在个人作品中表达对今敏的致敬。作品有:&img src=&/32d43a482e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3& data-original=&/32d43a482e_r.png&&&br&《千年女优》:讲述了战乱年代,女主角为了追求所爱之人,用尽一生,不顾一切只为寻找他影子的故事。影片大量使用蒙太奇镜头,虚实结合,在不同的时间线和大背景上来回转换,导演功力可见之深。&img src=&/15c2b6b67f462fbd29cbc4dbf334f167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br&《未麻的部屋》:现实?虚幻?她是我,我是谁?喜欢悬疑的观众不容错过。&img src=&/61f029dc9a04ba56f000a0d5d290cf83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0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5&&&br&《东京教父》:圣诞夜,三个流浪汉与被遗弃的孤儿踏上寻亲之路,黑色幽默之作。&img src=&/c33bfbcfb49be_b.pn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c33bfbcfb49be_r.png&&&br&《红辣椒》:梦与现实哪个才是真实的?脑洞无限大!充满荒诞与趣味。《盗梦空间》真的不是借鉴此作吗?!&br&&img src=&/82401ede81c3ac2fbfd3aff_b.pn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27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7&&&br&大友克洋,其作品多与机器人有关联,甚至对其有一种迷恋。这种感性的迷恋同时伴随着一种理性的恐惧,作品中多次暗示着对科技的过度依赖可能带来灾难。推荐作品有:&img src=&/5df1f1e61cca29f424ca19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阿基拉》:日式科幻,反乌托邦巨作。讲述了未来世界的东京,在经历过毁灭重建之后,又将面临一场末日危机。&img src=&/50cded92df766d833c03a60_b.png& data-rawheight=&475& data-rawwidth=&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1& data-original=&/50cded92df766d833c03a60_r.png&&&br&《回忆三部曲》:由《她的回忆》、《最臭兵器》和《大炮之街》三部独立内容组成,分别讲述了未来世界的宇宙探险、失控黑科技带来的灭世灾难和以黑色幽默形式对军国主义的嘲讽。冷门神作!&br&&img src=&/ed909e165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0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8&&&br&《蒸汽男孩》&img src=&/f3bcddb636ba6b30b26c24ecc25e9e3e_b.png& data-rawheight=&400&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f3bcddb636ba6b30b26c24ecc25e9e3e_r.png&&&br&押井守,推荐作品有:&img src=&/c3cfe0bd3cf5f5b31979_b.png& data-rawheight=&568& data-rawwidth=&41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6&&&br&&br&《攻壳机动队》系列&br&&img src=&/d646f8dcef001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2& data-original=&/d646f8dcef001_r.png&&&br&《人狼》&img src=&/2d8c93d299aba965cf10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2d8c93d299aba965cf10_r.png&&&br&《空中杀手》&img src=&/1fe2bb6fcd331e63cdb66f6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细田守,推荐作品有:&img src=&/142f870ea38a320c57ca78f13dae2d60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狼的孩子雨和雪》&img src=&/a53a7f957ed6c2f4ba227f94c97602cc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1& data-original=&/a53a7f957ed6c2f4ba227f94c97602cc_r.png&&&br&《夏日大作战》&img src=&/8eb87433aafcf0773f86aa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8eb87433aafcf0773f86aa_r.png&&&br&《穿越时空的少女》&br&&img src=&/d50c7f852e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d50c7f852e_r.png&&&br&《怪物之子》=================================其他导演的作品(按题主要求,新海诚的就不提了)&img src=&/a4a03c58fc4b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6& data-original=&/a4a03c58fc4b_r.png&&&br&《河童之夏》&img src=&/f03e336cb2b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f03e336cb2b_r.png&&&br&《异邦人》&img src=&/ddb1db9ec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ddb1db9ec_r.png&&&br&《萤火之森》&img src=&/e1d252a808db3622bfbea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e1d252a808db3622bfbea_r.png&&&br&《给桃子的信》&img src=&/ee87ba4a9e745f4db050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8& data-original=&/ee87ba4a9e745f4db050_r.png&&&br&《意外的幸运签》&img src=&/b354df016c1fe49fae0b935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3& data-original=&/b354df016c1fe49fae0b935_r.png&&&br&《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br&==================================&br&日本动漫电影TOP36:&a href=&///?target=http%3A///video/av2439194&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video/av24&/span&&span class=&invisible&&39194&/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_∩自制,由于视频内容涉及版权问题,需登录B站账号才能观看
多图慎入,知乎处女帖 (^ω^激动ing)! =================================首先明确内容范围,如题主所要求,是“日本动漫电影”。那么需要申明的是,推荐的电影必须在故事上独立成篇,自然有TV动画的剧场版作品不受考虑。 ===============================…
收了07~12年全部的《博物》。其他的零星买过。&br&&br&个人感觉《博物》从整体版式、内容设定等都是从2007年正式定型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当然今年的我没看过)的《博物》是在2007年的体系上的。&br&&br&2005年的时候,封面上印的还是「中国国家地理 出品」(那年还送小礼物,跟《米老鼠》一样)&br&2006年的时候,封面上改成了「中国国家地理 青春版」。&br&这实际上就是「青少年版」嘛,但是编辑貌似又不想局限在青少年,就搅了个不尴不尬的「青春版」,其实是没有多少大叔会因为「青春版」就以为自己焕发了青春的。&br&ps 06年刊名「博物」和「中国国家地理 青春版」的字样在封面上被放得格外的大。&br&&br&2007年是里程碑的一年,但刊名「博物」和「中国国家地理 青春版」的字样依旧跟06年一样。&br&但是内容的版块,内页设计都更舒服了(这个我不太懂,反正从我这个读者的角度看是舒服了)。&br&重要的一点是插图中不再有大幅的手绘,而代之以照片(照片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强项),包括封面。&br&ps 哦,其实07年还是有大幅手绘的封面,至少有了这么个趋势。&br&不知是画风的关系还是什么,大幅的手绘会让人感到幼稚。(大叔是绝对不会买封面是手绘插图的杂志的)&br&2007年出现了每期都有的版块雏形,即每一/ 二期有一篇植物图鉴、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动物、历史、建筑奇观、心理,但是只是有了固定的内容,还没给这些版块取标题。当时唯一有标题的版块是「特别策划」。&br&&br&2008年延续了07年改变的趋势,从这时起,《博物》开始变得有意思了,包括文章的选材、切入的角度、科普什么的。&br&08年版块标题出现了,「草木庄园」、「自然探奇」、「地球村公民」、「传奇」、「体验」、「奇观」。&br&并且08年在书脊上印上了每期「特别策划」的标题,方便查找。&br&&br&2009年改变更进一步,「月份x档案」、「石头记」、「住在中国」、「博物高考题」、「星象解码」、「娱乐底片」、「天空之城」、「河山古韵」、「史诗」、「我爱零食」、「身边物语」、「酷玩意儿」、「元素集结令」、「读心术」……&br&版块基本定型,并系列化,增强了一年内杂志内容的延续性,既可以预告内容,同时也吊足了胃口。&br&09年就基本没有手绘的封面了。&br&并且到2009年8月,「博物」「中国国家地理 青春版」的字样缩小了,同时增加了一个「中国新闻出版总署 向全国青少年推荐期刊 第1名」的圆形图案,不过「第1名」写得很明显,「向全国青少年推荐期刊」几个字很小。&br&09年的书脊上除了「特别策划」的标题,还增加了本期内其他有代表性的内容,更方便查找。&br&2009年,一个一直存在的栏目「博物新闻眼」没了。「博物新闻眼」是一个个小文本框组成的像报纸一样的版面,主要介绍近期新闻有关的科普,附有小照片。但是「新闻眼」这点篇幅显然没法说得很详细,就导致了多而杂。&br&取消了「新闻眼」后,《博物》的新闻性一点也没降低。《博物》选取一个新闻点挖掘背后的科普内容,与时俱进,而这篇文章常常就是当月的「特别策划」。&br&&br&然后到12年,那个圆形图案一直都在,使「博物」「中国国家地理 青春版」的字样没那么大,反而看着舒服了。&br&&br&2010年「青春版」不见了,改回「中国国家地理 出品」。&br&不过还有「向全国青少年推荐期刊」这行小字,不过很少有人关注的,《博物》慢慢从幼稚中走了出来。&br&&br&2011年12月出现了全年杂志文章的目录。&br&2012年基本延续。&br&&br&2013年我不再买了,一个是已经藏了好多《博物》,快放不下了。而且也没时间看。&br&还有,我那颗青少年的心也许逐步变成大叔的心了吧。&br&不过,路过的时候我可能还是会翻翻《博物》,毕竟还是蛮有趣的,又能科普(主要是科普得比较可靠),还是我美好的回忆。&br&还因为,《博物》也没那么幼稚了……&br&&br&——————————————————————————&br&其他几位也提到了《博物》的宣传,这的确是个问题。&br&它基本是依托《中国国家地理》来做了,还一个就是微博。&br&我接触到《博物》是因为我的一个初中同学,他老爸是地理教研员(汗,还真是只有这种渠道)……&br&&br&其实《博物》除了「特别策划」,还有一个常设版块,不过是以「年」为单位,就是每年5月的「大学专辑」:(因为6月份高考嘛)&br&2005年5月大学专辑:文理工医;最美大学;艺术院校。&br&包括了北大、科大、清华、协和;武大、厦大、川大、海大、深大;中音、北影、中央美院。&br&2006年5月,介绍了跟《博物》、天文地理有关的几个高校专业:&br&中山生物系、地大地质系、西北大考古系、南大天文系、北大城环系。&br&2007年5月。去国外读大学、职业梦想导航、大学课余生活(社团)&br&哈佛、MIT、剑桥、柏林自由大学、巴黎九大、早稻田、韩国西江大学、南洋理工。&br&2008年5月,中国高校地理。在东西南北中上学。&br&选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哈尔滨。&br&2009年5月,融入新高考,博物高考题。&br&2010年5月,大学时空之旅,历史上的「大学」。&br&2011年5月,大学时光精彩如戏——透过电影(当然是国外的)体验大学生涯、动漫中的社团&br&2012年5月,游学远方——「间隔年」点亮大学时光&br&&br&感觉得出来,大学这个点已经基本枯竭了,再写也只能写点人云亦云的东西了,而不像05年5月那种第一手资料。&br&当年看着《博物》的高中生(像我)已经长大了,(我选择了武大也难说没受《博物》的影响)。&br&《博物》是否可以把受众从高中生调整为大学生,毕竟全国重点大学数量少,较适合通过活动做宣传,大学生的社会性独立性就比高中生强多了。
收了07~12年全部的《博物》。其他的零星买过。个人感觉《博物》从整体版式、内容设定等都是从2007年正式定型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当然今年的我没看过)的《博物》是在2007年的体系上的。2005年的时候,封面上印的还是「中国国家地理 出品」(那年还…
高中数学老师来答。&br&先给信心:以我的经验而言,如果时间安排合理,学习方法得当,学完且学好高中数学需要的时间为10-12个月。所以,题主同学根本不用害怕和着急,砍柴之前磨刀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br&&br&-------------(手机画分割线好累。。。)&br&&br&一、如果你觉得你就是要讨厌那个数学老师,就是要爱憎分明,性格自我,请跳到第二点。&br&如果不是,我觉得首先要解决另外一个态度问题,学会不要让自己去讨厌某一科老师,一开始是你觉得不他教得好,然后讨厌,然后一直暗示自己他不好,然后放大他的缺点,然后。。。不利于你的心性健全(这是重点,非常重要,学习本身就是需要非常非常良好的心态,所以去学会包容你不喜欢的人,谁都不要讨厌,把这作为你整个高中的长期的目标,完成了不仅数学有进步,不仅学习有进步,而且,你会知道的,相信我),也不利于你这一学科的学习。你会想,很多人不喜欢他呀,喂?在某一方面对自己的控制力更强就是为了让你跟他们不一样。可以确定的是,现在高中的老师基本都是本科或硕士数学师范毕业的,教你完全没有问题,不要期待高中数学老师有多强的解题能力,他又不参加高考。但是他一定有高中数学的学科体系和题型方法。所以,你找找他的优点,上课要听,讲到你想听的你就认真听,讲到他讲废话你就去加深刚才想听的。&br&二、要学好高中数学,首先你要知道你要学的真正的核心是什么。&br&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质变在于高中数学的核心是函数,而初中是方程,初中要求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来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有时候也会让写个解析式什么的,但是最后一定有具体的解在哪里,压轴题亦如此。高中数学以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变化的联系作为核心,且高中真正要深度掌握的函数只有两个个:二次函数(特别是根与系数关系在图像中的表现,恒成立问题与根的个数和位置等问题)、分式函数(分式函数有三个:反比例函数及其变形,要掌握中心平移。x+1/x其变形,会结合到基本不等式。x-1/x及其变形。)无论函数大题如何出,最后函数肯定是在考察上面所讨论的函数相关性质。小题会有例外,小题有时候会单独去考察性质。如果能在高一把所有函数题归类到上面的函数类型中,已小成。后面,要去思考的就是一些抽象的性质及其表现,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对称性的抽象表达式是填空经常考察的内容。&br&三、为什么说函数是核心呢?&br&是因为无论你高一(重点内容:函数),高二(重点内容:数列),高三(重点内容:圆锥曲线),各地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到高考的时候是一样的,上述三重点基本就是高考最后三个难题(50分),当你学完就会明白,数列的难题还得跟函数联系到一起去,且数列本身也是特殊的函数,我们数列最大项,最大和的问题遇到的不少吧,况且还有直接把数列放到坐标系里的难题存在,即使数列放到最后压轴会跟逻辑和数论有一些关系,但思维仍建立在函数的基础上。圆锥曲线更不必说,难题基本就是定点定值或者求范围,在联立方程的基础上进行转化(难点)和计算(繁、烦),但是,化简到最后你会发现要解决的其实仍然是二次函数问题或分式函数问题。&br&&br&四、针对因应试教育,另外一个问题必须要解决。易错题!!!&br&90%的学生(前提是能到及格线以上)考试会做的题要比不会做的题失分多。现在老师出题都是很阴险的,就知道你会这么想,就知道你会把这个忘掉,就知道你会选另外一个,就是故意的留个非常不明显的陷阱等你跳,就是这么阴险,甚至可以阴险到让你以为那个对的答案是陷阱,双重陷阱。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收集陷阱,收集出现的题型和位置。当你看到一个题眉头一皱。。。。秒速判断出这是个陷阱,你不会还往里跳吧。&br&&br&总结:练好心态即可事半功倍,学好函数则掌数学天下,秒辨陷阱能中考试高分,坚持自我亦要多听明言。
高中数学老师来答。先给信心:以我的经验而言,如果时间安排合理,学习方法得当,学完且学好高中数学需要的时间为10-12个月。所以,题主同学根本不用害怕和着急,砍柴之前磨刀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手机画分割线好累。。。)一、…
咱们的经历类似,我高中的时候由于一些原因厌学,到后期跟不上进度,每天只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情去听课。临近高考还有50天的时候,我向老师提出要求,回家自学。 如果你是一个自控能力极高并且能忍受孤独的人。建议你在家自学一学期试试。 当然关键是父母得同意。取得父母同意的条件:1,父母平时看重你的成绩。 2,你自己敢于和父母说明原因。3,你近期的成绩一塌糊涂。 4,在父母面前要有强大的决心,并把自己的计划安排和父母说,让父母觉得你对于自己的选择心中足够清楚 ,让父母觉得你足够成熟,以至于信任你。 我当初就是具备以上条件,并且那时我已经快高考了,对于成绩任何人拿我也没有办法了,所以父母看到我此举,就同意我放手一搏 ,因为我在学校也是不听课全天自学课本,这些我父母都知道,并且我明白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父母爱我,只要有利于我进步的,都会用尽一切办法帮我达成。我当时在家自学效果并不好,甚至效率下降,成绩降低。最后高考落榜,现在被骗进一所技校就读,哎,我啊,就是作!人家都说10年寒窗苦读就为了那一天,我有时和自己说“你他妈就一傻逼!你这么多年风风雨雨为了考大学从小学到高中受尽了这么多的折磨忍受这么多的孤独,到高二你就不学了,傻逼一个。 你苦读了八年!和小学没毕业的一样,就差两年!一无所有,一败涂地,一事无成,一塌糊涂。”要是把那两年学下来或许现在的又是另一个自己了吧……我常常在想同样是付出,我付出了八年的努力为什么和坚持十年的人差距这么大!我这八年的补偿谁来给我?现在的我被骗入一所中考落榜生去的技校,环境就不必多提了,都是泪水啊……把食堂教学楼加在一块都没有我高中的一块足球场大。这就是差距。 学校没有操场,没有绿化,没有人文气息。 学校在外地,今年是我第一次背井离乡在外地“求学”,多少次走在没有人的路上,我对自己说“想家?后悔?活该!谁让你不复读!谁让你不学习!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学位证上写你的名字,不笑话你就不错了……说一说去年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吧,高考结束的第二天,我睡到下午才醒来,醒来看着手表显示下午四点多,当时心里条件反射的紧了一下,从床上跳起来,心中还要想像面对老师如何编制理由,等我穿好校服,系好裤带的时候,才缓过劲来。嗯,一切都结束,你已经没有归宿了,昨天,还励志逃离束缚远离学校,今天,哪里也去不了。更具戏剧性的是,醒来无事可做,习惯性的做到了书桌前,然后脑袋又是一阵,天啊,我不再是高中生了,我还坐在这里干啥?可是,我不坐在书桌前,我又能干什么?可以说那三个月的暑假是我这19年来最快乐的时光了。这半年经常做梦,经常梦到高中,和别人不一样,我没有梦到过考试,我知梦到过和往常一样坐在教室的末排,一个人在自学着课本。在不停的算题。那种焦灼的心情,在梦中也可以感受的淋漓尽致。现在,这这所技校,我的学籍被改掉成技校的学籍了,准备六月份的“技能型高考”,哎,现在想想,当初我是被骗来的,也不知道是抽了什么风,人家说将来毕业证学位证和统招的一样,我就信了。现在想想,可能吗?就算念大学,我和那些三教九流的人同寝四年,我都怕自己四年后还不会不会是曾经那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的自己了……但是我可以肯定目前我的学习劳累程度连高中的十分之一都没有,但是我的课外阅读量却没有高中时多,我高中时的兴趣爱好也不再触碰了。一个寝室八个人,就我自己不抽烟,室友邋遢得不行,收拾寝室垃圾能把卫生间堆满。我的嗓子不行,被他们烟味熏发烧很多次。还有,他们没有独立的思想,这也不愿他们,我一高中生在那边都算是“高学历”的了。开学的第一晚,我难受至极,我在想我的未来还看得见吗,我就像被关在玻璃瓶里的苍蝇一样,前途一片光明。人是需要空间感的,我没有住过寝室,在寝室生活就感觉自己丢了什么,独处的时间基本为零,所以刚开始我特别难受。我啊,走上了这条技能教育的道路,以后面对的就是工厂,车间,生产线......就算毕业证无区别,但是教学内容教学标准是不同的,我们是按照培养工人的方式培养,说好听点叫“技能型人才”而普通大学生则是按照培养有能力有知识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培养也就是“学术性人才”
。本质不一样,就算毕业证一样,你说我们的未来会一样吗?我们现在的老师还在欺骗我们,说什么我们是技能型人才有能力,将来企业不看文凭看实力。我真的想问问他“学术性人才是什么?我认为技校学生短期内会比大一新生知识掌握多一些,但那也是最基本的,但是要是贯穿四年,那就试另外一回事了,大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需要长时间培养,所以等到大四的时候,他们在拥有知识(一定比技校的多,不管老师怎么说,这是必然的。)的前提拥有了一项超越技校生的东西,就是能力!所以以后他们是科研人员他们是管理者,我们是一线生产者。哎,当时我真的是被骗了,我还真的相信他们说的技校生比大学生好应聘的鬼话了。我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兴趣去学目前的考试课本了,我有些不甘心,所以我打算边学习这个考试内容边自学高中课程,虽然半年没看了,但是我绝对不会这样玩完我的人生的。你可能会反问我,为什么不全力以赴学考试内容等考完了在自学高中课程也不晚?现在,我已经厌恶至极,不是我幼稚,就算我应做到桌子前看到“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字样我就有些恶心。 还有就算我通过技能型高考去个一本大学,到头来不也一样?可能环境会好些吧……但是,我不想那样。我不甘心。所以,还是想对你说,只要对自己高考有利的就想尽一切办法去达成,你已经熬了8年了,如果放弃,这八年的代价就会和我一样,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像我一样!!!!还有就是,一定要走本科,如果你不想学点基本知识就进工厂当一线工人的话。
咱们的经历类似,我高中的时候由于一些原因厌学,到后期跟不上进度,每天只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情去听课。临近高考还有50天的时候,我向老师提出要求,回家自学。 如果你是一个自控能力极高并且能忍受孤独的人。建议你在家自学一学期试试。 当然关键是父母得…
我和你有过同样的经历,我觉得这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对无尽资源的贪婪。当你想创造一些有价值的能满足你成就感和消除自卑感的事情的时候,你发现自己并有掌握任何一种炉火纯青的技能来实现它。&br&
有时候看似在疯狂的学习,大面积涉猎,其实是内心没有找到真正喜欢的东西,没有正真能静下心来自得其乐的东西。当你看到黑客技术很牛逼的之后,你蠢蠢欲动的想掌握但是当你翻开相关书籍的时候发现看不懂任何一段代码,然后你放弃了。当你看到机器人有意思的时候,你又开始去学习它,但是当你登录机器人论坛的时候,你发现你对电机、电路,机械,单片机,编程一无所知,当你学习的时候感觉像在大海里捡沙子一样,最后你放弃了。当你觉得建筑设计师设计的建筑不可思议的时候,你又心血来潮的想学建筑设计,但是建筑设计内容的繁杂综合最终击败了你。你发现当今各个学科的难度已经远远超乎你的想象,想在短时间内有所建树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你的求知欲,将你带到了无底自卑的深渊,你发现你越是这样学习反而感觉越无力越怀疑自己,这时候迷茫产生了。更有甚者这种恶性循环直接导致你患上心理疾病。&br&&img src=&/146c1cee21a4e26a9d0511_b.jpg&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2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br&
当然这不能以偏概全的认为这种广而泛的求知欲是有害的。如果这种求知欲并没有伴随着各种的迷茫和痛苦那么我们说这种求知欲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你想在某个领域迅速的成为专家并且乐此不疲的为此奋斗一生,那么你必须寻找到你的激情所在,他是超越兴趣.这种激情往往又不是很容易能找的到,所以你需要通过你的求知欲来广泛的涉猎学习,你找到你的激情所在,再把所有的精力聚集到那一点上,你就会很快的成功,而且由于你之前广泛的学习各科知识,你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十字型人才。而在成长的路上推动你不断往前走的动力就是求知欲。所以求知欲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br&&img src=&/5ff84cd6faa89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5ff84cd6faa89_r.jpg&&&br&&br&
综上所述我总结一下&br&&ul&&li&产生这种心理是在人生成长中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不需要为此,担负心理压力。至少,你还为进步迷惑过,思考过,挣扎过。比那些庸碌之辈强百倍。&br&&/li&&li&你必须清楚你是属于哪种情况,如果你属于第一种情况那么你必须尽快地回过神来,这种长时间漫无目的的学习会浪费你很大的精力。你可以先将你的精力集中在某个你感兴趣的地方.你会很快的获得一些成绩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br&&/li&&li&小心地保护这种求知欲,如果这种求知欲消失了那将是灾难性的。对于一个求知欲旺盛的人来说啃掉一本技术手册简直就是小菜一点。 &br&&/li&&/ul&&br&&b&&u&以下是引用一网友的回答,个人觉得不错&/u&&/b&&br&&blockquote&这种面对无穷选择的无力感,我觉得是因为欲望,因为想学会一切的欲望。社会中&a href=&///?target=http%3A///learn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学习&i class=&icon-external&&&/i&&/a&和学校中学习是完全不一样的。没有人帮你选课程,也没有人帮你打分。同样也不要妄想拿到100分。有舍才有得!&/blockquote&&p&《海上钢琴师》有一段经典台词:&/p&&p&”一部钢琴,从琴键开始,结束。你知道钢琴只有88个键。它们不是无限的。你才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制作出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活的惯。 你把我推到舷梯上然后扔给我一架有百万琴键的钢琴,百万千万的没有尽头的琴键,那是事实,max,它们没有尽头。那键盘是无限延伸的。然而如果琴键是无限的,那么在那架琴上就没有你能弹奏的音乐,你坐错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钢琴。“&/p&&img src=&/84d3b6d85b6fdd4edb7bf23c9b17ebb9_b.jpg& data-rawwidth=&615& data-rawheight=&3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5& data-original=&/84d3b6d85b6fdd4edb7bf23c9b17ebb9_r.jpg&&&br&&p&大千世界,。面对无尽的知识不知从何学起,这种状态,与1900面对陆地生活的恐惧,是何其相似。因为生于陆地,才觉得陆地生活是何其正常又轻松;因为长于陆地,才学会如何摒弃、选择、归纳、知识无止境遗忘。1900对陆地生活的恐惧感,是因为他终身生活在同一艘船上。&/p&&p&&b&当你发现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想学的时候,最先做的应该不是迷惘,而是庆幸。因为你的目光终于不再局限于船上,因为你发现了一片新大陆。&/b&&/p&&p&学校的教育,就像一艘封闭的大船。再大也是有限的,用不了多久就能看清。这种桎梏可能会深深的影响一生。大船停航,学习也就终结了。&b&从船到陆地,从有限到无限,选择和遗忘是很珍贵的技能。有舍才有得!&/b&&/p&&p&“所罗门·舍雷舍夫斯基出生于1886年,俄国记者,记得发生过的所有事情。” 在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给舍雷舍夫斯基出示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个拥有三十个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复杂公式。然后他们把纸放在盒子里,将它封存十五年。当他们取出之后,舍雷舍夫斯基能够精确地回忆起来…舍雷舍夫斯基能够记起来,但他不能提取精髓。他记住了大量随机事实,但他不能将它们组织成重复性样式。最终他不能搞清隐喻、明喻、诗歌,甚至于复杂的句子。&/p&&p&【1】&/p&&p&不能遗忘,是一件可怕的事。不会选择,是一件失败的事。因为1900不会选择,所以惧怕,所以止步。他已经习惯了88个钢琴键的有限世界,可以完全的掌握,然后在任意组合。然而面对陆地生活,他仍然沿用了有限世界的学习方法:全部掌握、任意组合。结果必然是不可能。&/p&&p&因此面对海量的知识,首先应当意识到学是学不完的,学了也会忘的。&b&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付诸行动比选择更重要。&/b&不能一直犹豫,一直不迈出第一步,最终困死在船上。&/p&&p&总结一下:&/p&&ol&&li&有取舍之心,不能什么都学会,也就没必要什么都想学。这是一种心态,可以让你面对无穷选择的时候不会有犹豫、迷惘、恐惧这些负面情绪。&/li&&li&有时候付诸行动比选择更重要。学习尤为如此,作为新的开端,学习的状态比学什么更重要。很多知识要学一段时间才能发现兴趣,才知道是否有用。&/li&&li&如果你有一些钱不知道花在A还是B上,你先不作决定,没问题,因为钱还是你的,但如果你有一些时间,不知道花在A上还是B上,不行,因为过了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就不是你的了。&p&【2】&/p&&/li&&/ol&&p&什么都不懂,很正常,因为这是新的开始;什么都想学,是缺少取舍的心态,先开始学一个再说;什么都不精,学过几年才见分晓,一万小时才算精通。&/p&&p&有人会因为无法作出决定就推迟决定,然而实际上推迟决定是最差的决定 ,在推迟决定期间,时间悄悄流逝,你却没有任何一条路上的积累,白白浪费了时间。&/p&&br&&p&最后推荐一文《学习的艺术》&/p&&p&【3】,不要让学习停滞,坚持下去,这些焦虑将不复存在。&/p&&p&【1】 摘自《中国的创造力是如何被扼杀的》:&a href=&///?target=http%3A///goto/http%3A//article.yeeyan.org/view/08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article.yeeyan.org/view/086&i class=&icon-external&&&/i&&/a&&/p&&p&【2】 摘自刘未鹏的博客《不是书评 :「我是一只IT小小鸟」》:&a href=&///?target=http%3A///goto/http%3A////im-a-tiny-bird-book-revie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m-a-tiny-bird-book-review/&i class=&icon-external&&&/i&&/a&&/p&&p&【3】 《学习的艺术》:&a href=&///?target=http%3A///goto/http%3A///archives/2397.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rchives/2397.html&i class=&icon-external&&&/i&&/a&&/p&
我和你有过同样的经历,我觉得这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对无尽资源的贪婪。当你想创造一些有价值的能满足你成就感和消除自卑感的事情的时候,你发现自己并有掌握任何一种炉火纯青的技能来实现它。 有时候看似在疯狂的学习,大面积涉猎,其实是内心没有找到…
─────最寒心的莫过于你告诉我,因为他的眼泪你又原谅了他。&br&&br&这是真实的事情,请不要以任何形式转发,大家互相体谅一下。&br&&br&&br&其实她不是自己不知道要离开他,而是堕胎有了心里阴影,觉得自己除了他配不上任何人。我也尝试疏导过,但效果不明显,可能是痛不在我们身上我们无法体会。还有,她是单亲家庭。请不要无端责骂她。&br&&br&──────────&br&&br&&br&&br&谢邀。邀请我回答这种问题有些哭笑不得哟~&br&&br&
因为本人自己也没经历过,确实没办法告诉大家15岁怀孕的切身感受,但是我闺蜜却有着类似的经历。&br&&br&
我闺蜜是那种很文静很文静,长得很美,说话不会大声,20多年来,不论多么气愤都不会说出一句脏话的好姑凉。温柔到我每次都会忍不住有保护她的冲动。&br&&br&
但是她却有着让我意外的坚强,坚强到十几岁一个人打掉孩子,脸色苍白躺在医院病床上,裙子被血染红。看到我过来还会朝着我笑,说没关系,我不疼,都过了,一切都会好的。扶着她出医院,洗着她裙上的血的时候真的无法形容我当时的感受,真的是一分钟想砍那渣男100刀!&br&&br&
他们是异地恋。&br&&br&
从2010年到2015年夏。以前没见到闺蜜男朋友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她这么温柔恬静男朋友一定是那种高高瘦瘦,斯斯文文,戴着黑框眼睛的男孩,然而恰恰相反,第一次见到她男朋友是在她堕胎的前两个月。&br&&br&
记得那是一个初春的傍晚,她从一个星期前就很兴奋,那天显得特别开心,特别还打扮了下自己。双手搭在我的肩膀上,说你知道吗,他回来了,他回来看我了。眼睛里都是星星。我也期待着,但是第一次见面让我着实吓了一跳。&br&&br&
金黄的头发,盖住了耳朵和额头,低着头走过来,一身皮衣皮裤皮鞋。衣服肩膀和鞋子上都是柳钉,尖尖的那种。衣服裤子上还挂着好多链子。在非主流早就成为过往,盛行小清新的2013年,简直震碎了我的三观。她就那样过去牵起他的手离开了我的视线。&br&&br&
每个人都有恋爱的自由,所以我没有对他的男朋友做出任何评价,只是觉得对她好就行了。&br&&br&
直到后来2013年7月,她开始不停的呕吐,开始反胃,我们才开始慌了,在我们那里十几岁的孩子怀孕简直就是爆炸性的新闻,要揍死的那种。&br&&br&
放假的时候陪她去买了验孕棒,不停祈求不要怀孕不要怀孕。然而她还是有了。&br&&br&
她考虑了两个星期,每天都会摸着自己的肚子笑着。告诉我,她当妈妈了。那种笑容真的是温柔到骨子里。可是我半夜还是会听到她在被子里偷偷哭。我什么都不能做,就睁着眼睛,陪着她,直到听不见她的哭声了再睡。&br&&br&
那段时间她是幸福的,她爱她的男朋友,她有了她们爱情的结晶,她当妈妈了。&br&&br&
那段时间她是痛苦的,她的男朋友还太幼稚,还只知道玩,自己还是个孩子负担不起生活的重担,孩子生下来只会痛苦。她给他男朋友打了个电话,半开玩笑地说,亲爱的,我要是有孩子了你会娶我吗?她男朋友的回答是什么我不知道,也没敢问她,只知道她哭了很久很久,找我借了一千块钱,让我陪她去一趟医院。&br&&br&
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条生命,她肚子里的宝宝。但是我还是借给她了,我什么都没说,也不需要我说什么,在我的心里这个选择是最好的,对谁都好。因为在我看到他男朋友的那一刻,印象分就很低了。后来她的每一次哭泣都加深了我对他的偏见。&br&&br&
似乎跑题了。十几岁的女孩怀孕对 身心有什么影响。&br&&br&
对身体的影响。&br&&br&
陪她去打孩子的时候她做的是无痛的,&br&她下病床的时候脸色是苍白苍白的,下楼梯血顺着腿流到了地上,我去给她买了卫生棉,女孩子都知道,女孩来月经每天会流那么多血一个卫生棉最起码可以撑两三个小时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我等她换好卫生棉,出来坐在卫生间门口等我一下,就那两分钟,再起来的时候裙子上全是血。全是血。&br&&br&&br&
后来她一来月经都疼得打滚&br&&br&
后来她一吃辣椒就肚子疼,一点都疼。&br&&br&
关于心理的伤害&br&&br&
后来她跟我聊天的时候告诉我,刚打孩子的那几个月她睡得特别不安稳,总是梦见一个孩子站在远远的喊她妈妈,她想过去抱他却一直无法移动脚步。也梦见过在被子里哦一片血红,出现一个孩子哭着爬上来。&br&&br&
那天她看着远方发呆,说要是她的孩子还活着,今年该多大了……&br&&br&
也许在她眼中那个男孩千般好万般好,但是在我眼中他就是个渣渣。&br&&br&
我只说我看到的&br&&br&
在我眼中他们谈恋爱简直就是奇葩,可以经常维持着恋爱关系半年时间相互不联系,一个QQ一个电话都没有。亲眼看着我闺蜜为他毅然拒绝了所有追求者。他们谈恋爱五年期间,只有春节会在一起久一点,其他的时间只匆匆见过一两次面。包括我闺蜜打孩子,都知道打了孩子和生一个孩子对身体的伤害是差不多的,一定要注意休养。但是他居然在一个月内就要求发生关系。一点都不知道疼惜,理由是来一次不容易。是的,打孩子挺容易的。&br&&br&
一次次累积让我们压制不住自己心里的愤怒,和另一个好朋友一起拉着她劝她离开那个男人,拉黑了他的所有联系方式,她哭着说,“我为她孩子都打过,我谁都配不上!”&br&&br&
如果这都不算心理创伤那什么是?&br&&br&
毕业后我和闺蜜在一个公司上班,我们的工资虽然不多,但是也够每个月去其他城市旅游一次,生活过得也挺滋润,但是我们的每次旅行她都没有参与,总说是没时间,有安排。&br&&br&
直到后来有一天,她找我,向我借钱,问我有多少。我问她要干什么?她回答我“你不用管了啦,借我就行了,发工资还你。”我感觉不对,追问了几句,开始说没钱吃饭,一个月五千多会不够吃饭?所以问她是不是真的没钱吃饭,以后我养她,跟我一起吃。&br&&br&
她犹豫了很久,我试探性问她是不是他要,她头低低地,回答,是。最后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她说出来工作的一年多都一直保持联系,没见过面,但他每个月都用各种理由找她要钱,每个月工资都给了他,信用卡也被透支了一万,实在没钱了才找我开口。她抓着我的手望着我说“你帮帮我,给他最后一笔钱就跟他分手,真的。”&br&&br&
既然决定要分手,何必要再给他钱,而且是在超出她负荷的情况下。理由居然是他朋友的店子开张,他要过去送礼,不然没面子。&br&&br&
用女朋友的面子换自己的面子,真聪明。&br&&br&
那次我真的怒了,跟我们的另一个闺蜜一起拿走她的手机打电话给那个渣男,威胁他把钱还给她。从头到尾他没有一点认错的态度才是最让人寒心的地方。&br&&br&
是有多爱才能如此纵容?为了舒服不惜让自己的女朋友承受打胎的痛苦,为了舒服自己不去上班挥霍女朋友的钱不惜让女朋友欠下债务。&br&&br&他们的爱情我不懂,我只希望她能走出那个阴影。&br&&br&我最亲爱的,堕胎不是你的错,你也并不是非他不可。&br&&br&最让我寒心的莫过于你告诉我,因为他的眼泪你又原谅了他。&br&&br&&br&────────&br&&br&&br&这么多天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赞,会有这么多评论,很感谢大家的关心,感谢大家给的一些建议。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上敞开自己的心。但是我写出来是为了劝小孩子恋爱谈谈就够了,不要太早怀孕。不是给没素质的人来恶意评价的。你可以说我们不懂事,可以写出你的建议,但请不要用侮辱性的词汇,不要只会骂人。不会顾及他人感受只会侮辱的请你也不要评论。我受不起你的教导。&br&──────────&br&&br&&br&不好意思默默看了几天评论真的很生气,我不明白我的故事会伤害到一些人吗?为什么他们要恶语相向?为什么他们要不断质疑?为什么要骂人?不能好好说?还有他们为什么觉得我们就应该被他骂还理直气壮?我是吃他家米了?睡他老婆了?还是揍他小孩了?什么仇什么怨~&br&&br&大写的委屈(?oˇ?ˇo?)
─────最寒心的莫过于你告诉我,因为他的眼泪你又原谅了他。这是真实的事情,请不要以任何形式转发,大家互相体谅一下。其实她不是自己不知道要离开他,而是堕胎有了心里阴影,觉得自己除了他配不上任何人。我也尝试疏导过,但效果不明显,可能是痛不在…
不邀自来。&br&题主啊你好。我曾经是个高五生,然后略略说一说,希望给你捋一捋。&br&一,我觉得你这个时候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需要复读?我觉得你心里会有一个答案的。如果是因为曾经不自觉,放浪形骸太过的话,放弃这个念头,如果还在犹豫,请看下一点;如果是因为其他原因而复读的话,请看下一点。&br&二,好好想想,家里的环境是不是比学校舒服。如果是,请三思;如果不是,另外有一点很重要你知道吗,人是有【从众效应】的——&strong&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这种行为的产生原因是你希望在群体中获得社会认同感和安全感。&/strong&&br&在学校,正常情况下其实你会获得更多的专注。就像你在晃晃悠悠打瞌睡打摆子的时候,看到同桌拼命刷题你会觉得自己要跪了然后赶紧跟上。在学校你就像头小羊,会跟着学霸头羊向前迈进。&br&三,其实按你的说法,其实跟你的老师没关系。你只是在为自己想回家自习找理由和找借口而已,你仔细想想。在学校你做不到专注于学习,是不是你的心在想别的事情,是不是你分心了,或者遇到什么挫折什么事情没有想开,然后越来越烦躁,想着改变个环境可能会好起来。是,或者回家自习你会效率更高,但是万一呢?万一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理想“目的性强,做题、看答案、有问题就百度一系列知识点”,你就耽搁了你自己宝贵的时间,恰恰在2月接近三月的时候这个时间你耽搁不起。&b&别患得患失,如果的真的要学,无论在哪里,青灯黄卷,都可以自立为王。&/b&&b&学弟/妹你要记住,没有比高考更重要的了。&/b&&br&四,我觉得你要尊重自己的老师,就是,无论你觉得他水平有多糟糕,教的有多不适合你,他是你的老师,他的水平一定是比你高的,在你达到他的水平之前其实你是没有资格觉得他教不了你的,我觉得我很多同学都有这个问题。&b&去尊重他,用心去听,用心去把他会的挖掘出来然后学到自己身上,这个才是硬道理,才是让你高考圆满成功的硬道理。&/b&&br&五,我的切身体会,绝对不是学校不体谅你,是这个时候的我们不够强。你看看学霸们,你们班没有你去瞅瞅别的班的,都是两下就把作业做完还有余力做自己的练习的。&b&真的是我们不够强,所以才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弥补过去犯的错误,丢掉的时间。&/b&还有你讲的快且粗略的讲题,是因为你没有在课前做好准备,没有事先去看着答案或者独立地去推导你做错的或者不会的题。&b&命运和机遇始终都是偏爱有准备的人的。对复读生更加如此。&/b&&br&-----------------------------------------------------------------------------------------------------------------------------------------&br&真的是肺腑之言,因为我曾经也有这段刻骨铭心的时光。放弃了一切只剩下眼前。而无论什么时候,我发现最后赢的都是那些四周喧闹,但是仍然坐在位置上,很自然不刻意,写意的看着自己的书,做着自己的题的人,这些也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所以他们都在我前面,我做不到心如止水,做不到静如处子,所以我不如他们。&br&真的,好好静下心,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小事上。&br&祝你成功。
不邀自来。题主啊你好。我曾经是个高五生,然后略略说一说,希望给你捋一捋。一,我觉得你这个时候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需要复读?我觉得你心里会有一个答案的。如果是因为曾经不自觉,放浪形骸太过的话,放弃这个念头,如果还在犹豫,请看下一点;…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2192 人关注
249 个回答
382 人关注
622 个回答
7965 人关注
293 个回答
7282 人关注
1900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色港湾传奇时代影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