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钢被免职原因是什么 肖钢个人简历的背景图背景照片一览

肖钢被免职_肖钢_中金网肖钢被免职导读日前,中共中央决定,任命刘士余同志为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免去肖钢同志的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职务。国务院决定,任命刘士余同志为中国证监会主席,免去肖钢同志的中国证监会主席职务。肖钢被免职中金网11月19日讯,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19日在财经年会上表示,提到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并不是说现在就要开国际板,现在开国际板条件不...据中金社消息,11月12日,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一行来到“石家庄“股权交易”所”进行调研,主要研究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问题。在股权...证监会主席肖钢昨日在全国两会上表示,证券法修改草案已提出尚未盈利企业可以上市。他认为,尚未盈利企业不等同于垃圾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金网11月29日讯,昨日,证监会主席“肖钢”就证券法修改内容问题表示,在对广大公众“投资者”的保护上应该要有新的突破,趋于完善。在证券...肖钢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中央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大力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会议为今后一段时期包括大宗商品交易...“证监会”计划在今年进一步扩大“QFII”和RQFII的“投资”,正会同有关部门明确QFII税收政策等问题。会上,肖钢透露了下一步资本市场对外开...“肖钢”表示,证监会将进一步强化两维护一促进的核心职责,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被免职这3年给中国股市留下了什么日前,中共中央决定,任命刘士余同志为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免去肖钢同志的中国证监...肖钢被免职的相关资讯相关专题相关推荐 |
| Copyright &
中金网 .cn 沪ICP备号-1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证监会肖钢被撤职吗? 肖钢原来是做什么的? 肖钢个人资料_百度她他
证监会肖钢被撤职吗? 肖钢原来是做什么的? 肖钢个人资料
证监会肖钢被撤职吗? 肖钢原来是做什么的? 肖钢个人资料 肖钢坐火山口上1千天:曾深夜独自吃食堂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故事。孙权杀了关羽,担心吴蜀联盟破裂,便给曹操写信,劝他称帝,极尽美言。孟德此时虽老,但并不糊涂操观毕大笑,出示群臣曰:是儿欲
(责任编辑:baidutata)
------分隔线----------------------------刘士余任证监会主席 肖钢被免职 刘士余肖钢简历背景_青年创业网
刘士余任证监会主席 肖钢被免职 刘士余肖钢简历背景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任命刘士余同志为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免去肖钢同志的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职务。国务院决定,任命刘士余同志为中国证监会主席,免去肖钢同志的中国证监会主席职务。
  性别:男
  生日:1961年11月
&&&&属相:属牛,属牛,属牛,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星座:天蝎or射手
  籍贯:江苏灌云县,据称,&出生农家,并无显赫的家庭背景。&
  民族:汉
  学历:本科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
  研究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专业
  性格:轻松随和 务实低调 敢于创新
  特长:腹有诗书气自华
  评价:央行内部评价其为情商比较高的人,善于平衡和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为人非常勤勉,能够较快适应陌生环境。是金融危机、央行分拆、金融机构重组、国有银行改革、农村金融改革、金融兴起等诸项重要金融改革实践的亲历者。
  履历:
  1987年至1996年 先后工作于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国建设银行(4.690,&-0.03,&-0.64%)
  1996年至1998年 任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司助理巡视员、副司长
  1998年至2002年 任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监管二司副司长、司长
  2002年至2004年 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
  2004年7月任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
  2006年6月任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2014年10月 出任中国农业银行(2.950,&-0.02,&-0.67%)党委书记,农行董事长
  18年央行官员生涯里,刘士余分管过多个央行核心部门及重要事务,包括金融稳定局、金融市场司、条法司、支付司和部级协调等,在央行官网的领导介绍中,是仅次于胡晓炼的,排在第二位的副行长。
  肖钢同志,1958年8月出生,汉族,江西吉安人,出生于湖南长沙,法学硕士。
  现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1981年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1989年5月至1996年10月,历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司长等职务。1996年10月至2003年3月曾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及副行长,并于此期间先后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司长、货币政策司司长、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局长。自2003年3月至2004年8月任中国银行(3.220,&-0.01,&-0.31%)董事长、行长、党委书记。2004年8月至2013年3月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2003年5月至2013年3月兼任中银香港(控股)董事长。2013年3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肖钢同志是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最新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榜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谁还敢为两次被免职的肖钢说句公道话
Xiao Gang, Twice been
dismissed to see&Sino financial
environment
从两度被免职肖钢看中国金融环境
中国的两大民族偏好——嗜赌和储蓄——支撑着证券和银行两大行业的低效运行。除块头大外,两大行业的管理水准和国际视野至今也未超过民国时期的上海和天津的水平。其表现在理性投资人的缺失和金融持续动荡。这一点在我2010年从芝加哥飞奥兰多的航班上遇到在华尔街工作的汉斯布鲁克的交谈中得到共识,他还强调美国的金融创新和服务的水平之高、触角之深可在我们即将降落的奥兰多国际机场的金融服务亭——一个专门为各地游客提供兑换世界各国货币服务的平台——这一细节中得到诠释。中国股民素质正如中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一样还在路上。中国的这轮非典型性股市危机,影响早已超出纯粹的资本市场,拷问的是多层面的危机防控和应对机制。广大非理性股民更是大骂特骂证监会主席肖钢,责难肖钢名起的不吉利,把坚挺如刚的股市给削弱了,甚至指责其妻(民生银行纪委书记)吴透红的名字让中国股市从“疯牛”变成了“癫熊”,刚红透就无(吴)影了。两度传言子虚乌有的尤良凯、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接任证监会主席肖钢。可见中国股民是急疯了。连一向低调的朱镕基都出来为肖抱屈说,A股跌了被人骂,涨的时候怎么不给他一点奖金?天马博友叶檀也说揪住肖钢先生打板子意义不大,他清查杠杆是好事,早就应该清了,但3000点时说改革牛,不让清。他要有那么大能耐就好了。关键是对杠杆与期指收割缺乏足够认识,贪小利而忘大危。7月9日股市持续数日的哀鸿遍野之后,终于迎来振奋人心的“大奇迹日”——沪指逆势大涨5.76%,两市逾1200股涨停。对于多数股民来说,这是久旱甘霖,但也有部分股民没能等到这个好消息,他们早被强行平仓了。等了多天,天马才敢发表已构思多日的博文为两次被免职的肖钢说句公道话。“中国风投之父”成思危早曾提醒创业板估值太高很危险。并指出一些人视国际金融活动为阴谋与实情不符,这位被称作创业板之父的经济学家成思危昨日去世的消息是与一篇“公安部发现个别公司操纵证券期货交易线索”的新闻同时见报的。这恐怕一个“巧合”已不足以解释得了的。
肖钢曾为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吕培俭的秘书,十八大前夕作为四大行中唯一一位中央委员与国税局长肖捷合称“二肖”均被委以重任,一位主持证监会,一位任国务院常务秘书长。仔细研读肖钢上任之后发表的全部文章,可以发现,肖钢的很多观点、很多建议,其实都为国务院直接采纳并写入文件。而且,时间相距甚短。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是肖行长深厚的理论功底,这使得他能自信卓越不凡。传闻“剥离不良资产成立资产管理公司”
这一设想最早来源于他。当时他在人民日报上撰写了相关论文,而受到高层的充分肯定。肖行长听后,也是一笑了之。低调、务实、惊人的才能、深厚的理论功底、以及多年下来丰富的工作经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些是不是他一个刚刚40岁就成为最年轻副省级的最关键因素。这是我们席间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上任4个月不到,肖钢就已两鬓斑白。证监会内部人士评说肖钢:为人低调、谦和,作风朴实,但“在做事上不含糊、非常果断”。在业界看来,肖钢有改革者的威严,很善于研究问题,也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这一年,肖钢频出重手:向注册制过渡,新三板扩容落地,多层次资本市场顶层设计框架完成,《证券法》修法获得实质性进展,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出台,IPO开闸。证监会主席肖钢终于迈出了资本市场改革的第一大步。日,证监会向纽威股份等5家公司发放了新股发行批文,这意味着暂停超过1年的IPO正式重启。也宣告了新股注册制的改革方向尘埃落定。正如日肖钢发表2013年最后一次公开讲话时所称,“2014是改革年,要在推进改革创新上取得实质成效。”肖钢上任后的所作所为可圈可点之处的确颇多。过去的2013年恰恰是一个完成过渡、启动改革再布局的转折年,资本市场改革正次第展开——削权:注册制破局。
◥◥P:&天马在日本三菱东京银行考察
2013年3月,肖钢首次以证监会新主席身份亮相时,几乎没人看好并相信他真能在这个“火山口”上有大作为。与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锋芒毕露相比,低调稳健的肖钢,似乎并不适合大力推动改革。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个处事极为稳健,从不轻易表态的证监会第七任主席,竟然真的启动了中国资本市场史无前例的一系列改革。
“IPO不审行不行”始问于郭树清,而写入十八大文件则归功于肖钢。上任4个月不到,肖钢就已两鬓斑白。网上流传的一首诗是这样描述的:A股跌不休,肖主席白了头。惹不起公司、管不了机构,愁、愁、愁!
从理论上讲,股市有风险,赔了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但置于这轮举世瞩目的股市动荡背景下,该反思的恐怕不只是个人投资失误。回顾股市震荡之前的景象,拥有盲目自信的,不仅包括在似是而非信号刺激下的股民,很多机构和部门不遑多让。股市的突然繁荣,萌芽于随处可见的乐观心态,于是幻灭来的猝不及防。如果早先有更多元的观点博弈,观点市场上有更多权威专业的分析、提醒,股市的故事或许会有不同。遗憾的是,因各种原因,财经媒体近两年严重式微,“看门狗”的失守让理性少了一份重要凭借。反常的动荡时分,更显捍卫常识的重要。如果没有扭曲,没有误解,没有失衡,一切依循市场逻辑,即便股市大跌,可能也不会有泛滥的受骗感,救市的呼吁也无法像现在这样理直气壮。可在出乎预料的中国股市中,太多人不走寻常路。从相信股市一定会暴涨到相信政府一定能救市,背后存在一个朴素的误解,就是相信股市是国家的,相信国家只许涨不许跌。这些所谓信念与其说是投资股市,不如说是投资政府,于是政府不救市就觉得被欺骗,救市一有起色就忙不迭地感谢党感谢国家。股市的暴涨暴跌和这些不健康心态,互为因果,难解难分。这些天跌宕的剧情在反复强调一个主题——“一切尽在掌控”只是幻觉。没有谁能保证股市包赚不赔,没有谁能让资本市场俯首帖耳,再强力的政府都难以做到。资本市场和社会运行,都有其内在规律,一旦规律被打破,非正常动荡开始,救市很难,纠错很难。
股市有风险,救市同样有风险。最近一些外媒报道就指出,中国这一轮的救市,可能强化政府干预经济的习惯,甚至转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态度。这可能只是老外的杞人忧天,但救市如何掌握好边界,不留下强力干预的后遗症,的确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奇迹日”之后,股市的动荡可能还要延续相当时日。尽管股市的“病情”仍显危急,平静下来做一番冷思考仍有必要。这一轮的股市动荡是怎样发生的,为何会让整个社会猝不及防;资本市场的变动,为何会和国家信用如此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现在的诸般救市举措,是否都是必要的,如何评估其综合效果等。
日,在《人民日报》第7版刊载了一篇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的署名文章《研究金融问题需有战略观》,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文章认为,一些人在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上主张“阴谋论”,与实际情况不符。成思危指出,金融安全既不能麻痹大意,也不能草木皆兵,而金融改革更不可错失良机。当下我国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之中,近期股市的波折也考验着监管层的智慧,居安思危,危时更应思危。成思危的改革精神,以及他作为金融老人对金融改革的智慧建言和体认,对当下和未来仍然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其实在生活实践中做个理性的股民并不容易。各种不靠谱的阴谋论混杂在确有黑幕的股市操作中,人的判断往往在各种嘈杂之声中失了准。各种不确定因素都积聚在逼仄的时空维度内,它怎样爆发,怎样扩散,都更多需要靠猜。在短期以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股民的心理煎熬仍会难平息。但人总有“风险回避”和“风险寻求”的本能。尤其当人们在面临可能损失时,更可能倾向于风险寻求,表现出更强的赌博性。当然不乏硬撑者,在社交媒体上大呼“全仓杀入”,这些人的言行是否一致,只有天知道了。我知道其中有自己深套其中,想拉更多人进来做伴者;也有纯粹以宣传为目的做此言说者。在这个时候,提出反对意见是危险的。我一个朋友就在微博表达了一些不合股民胃口的观点,而招惹来很多骂声。群体情绪就是这样,如法国学者勒庞所说:“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
他们会拂袖而去。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论。凡是能向他们供应幻觉的,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想破灭的,最终都将会沦为他们的牺牲品。”
通过案例分析,绝大多数在一轮股灾中是亏损的。这些案例,包括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失算,包括一些中产阶层的深套,当然也包括一些小散户割肉。小散户被踩踏,历来几率都很大。但这一次,因为敢干因素,暴跌来得太迅猛,连一些做局的庄家,也措手不及张皇失措。
  因为杠杆的因素,这一次的牛市和形成和股灾的形成,与以往任何一次牛市和熊市都有所不同。这一次,股民所遭遇的不幸,也被杠杆放大了。我一直搞不清楚,是中国股民的赌性造就了中国股市的特点,还是中国股市的特点塑造了中国股民的赌性——就像我搞不清楚到底是先有赌徒还是先有赌场一样。一定程度上,是散户股民塑造了中国的股市,也就是说,是赌徒太多从而成就了赌场的生意。但我们对比中国的市场会发现,中国庞大的散户群体——散户在投资者中所占比例之大,确实是世所罕见。在成熟的市场,是群狼博弈,在中国的市场,不仅有群狼,更有规模更大的群羊。群羊不仅会被狼撕咬,更会非理性地互相践踏。
  有这样一位理性股民,在今年春天,股市还没有大涨的时候收益率已经达到了20%,他果断地离场了。后来,他眼看着与他同事进入股市的人收益率继续大幅上扬,他的心理显然难以平衡。尽管心动,但他还是忍住了,所以他躲过了这次股灾。更多之前收益率比他高很多的人,反而亏损了。事后回头看,我的这位朋友的,有一种难得的理性——这恰恰是绝大多数散户所不具备的。如果这位散户,能够在这次超跌反弹中及时抄底的话,那他的策略,就完美了。确实有人在抄底,比如刘益谦。刘现在是资本大鳄,但他也是从散户起家的,他也是从普通股民做起的。7月3日,他在自己的朋友圈宣布,拿出10多亿参与“救市”——其实就是认为跌到底了。他抄底之后,股市继续下跌,他在短期出现了亏损。但他在7月6日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我觉得市场在这个点位能够稳定下来。短时间的亏损我不在乎,最市场肯定能够稳定下来,市场稳定后我把股票一卖也不会亏。”果然,他对了。他既因为“参与救市”赢得了声誉,而且还赚了钱。7月10日,在连续两天大反弹之后,他的抄底资金已经浮赢近3亿元。同样是股民,长袖者善舞。大量被踩踏的散户股民,看到这样的新闻,是慨叹自己“命不好”,还是再次投身其中,追随刘益谦抄底呢?当你抄底的时候,或许刘益谦已经觉得完成了“救市使命”,要出清他的“救市资金”了。
在过去近四周的时间内,中国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却给这类群体的财富造成了毁灭性的冲击。有数据统计,经历了这一轮的股市暴跌风波,不少中产阶层的财富发生了瞬间蒸发或者是大部分蒸发的现象。更有甚者,还因经受不住如此沉重的打击,而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事实上,与2008年的大股灾相比,这轮股灾的杀伤力却更为猛烈。
杰罗姆·艾伦·柯恩(Jerome Alan
Cohen),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共产党没有多大可能会步苏联后尘,自然他也不认同中国正在变得愈发强大并将统治世界的观点。这位中国名字称作孔杰荣的中国通以他对中国半个多世纪的观察,指出中国眼看问题不断累积,却未能发展出一套有效处理问题的政治体制,他认为这将妨碍中国未来的发展,影响资源的配置,而且这一负面效应或许很快在中国国内和海外都会体现得越发明显。在孔杰荣所提到的问题中,包括令人惊愕的环境污染、大规模的贪污腐败、劳工关系的紧张动荡、不公正的土地转让、不断拉大的收入不均、独断恣意的官僚系统、民族关系的紧张、引发众怒的社会歧视、以及对社会的控制等,这些问题有些是生活于其中的我们能够感知的,并不新鲜。孔杰荣的敏锐之处是,他强调由这些问题激化的不满情绪,随时有可能被如今存在问题的中国经济或一次预料中的股市崩盘而引燃。仿佛不幸而言中,尽管孔杰荣做证时,中国股市已显露出初步疲态,但在半个月后的今天,已发展成一场股灾,而这场股灾又在向大宗商品和汇市蔓延。可从这段时间监管当局的救市来看,就像孔杰荣指出的,我们还未能发展出一套有效的应对危机的制度体系和处理方式。而这在当下是最最紧要的。
事实上,此次股灾和监管当局的救市表现,暴露出诸多令值得反思的问题:一是股民不论在股市的疯狂上涨,还是恐怖下跌中,非理性的投机心理太重,缺乏独立的理性思考能力;二是监管当局初期对危机的漠视,导致判断失准;三是救市缺乏协调,章法紊乱,进退失据,把一手好牌打坏了;四是政府已很难做到用行政手段强迫民众和自己拧成一股绳;五是可能存在一股利用制度漏洞发国难财的特殊利益者。以中国经济规模之大,以及同世界联系之密切来说,假如发生金融危机,并进而由金融危机波及社会,虽然可能会把世界也拖入一场危机,如美国次贷危机一样,然而,首先受害的还是中国自己,尤其是包括中产阶层和底层民众在内的大众。届时将会应了那句俗语,辛辛苦苦多少年,一觉醒来,发现回到解放前。从这次股灾来看,这并非危言耸听。在市场经济发育和建设20多年后,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和社会动员模式,要全面掌控社会的已很难,这是今天中国面临的现实,也是此次救市乏力的原因。
◥◥P:&奥兰多国际机场的金融服务亭——一个专门为各地游客提供兑换世界各国货币服务的平台。
随意修改规则是有长期影响的,如果大家从中长期看起来,市场规则会随时被修改的话,那么传统的负责任的、研究基本面的机构会逐步退出,他就不在这个市场跟你玩了。——高西庆
中国资本[1.10%]市场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烈的"地震",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的情形在短时间内轮番上演:自2014年7月下旬开始,股市在经历了长久的暗淡之后突然开启了新模式:A股由熊转牛,7个月内上证综指暴涨110%。而接下来的剧情急转直下令人瞠目:"股灾"爆发,日开始,四周内上证综指暴跌35%。
继而,证监会、央行、银监会、公安部等多部委协调行动出台多项利好政策,随着"国家队"救市力度不断加大,被网友称之为"股灾"的市场大跌终于告一段落。&
在此轮暴涨暴跌逐渐回归平静,市场和股民开始反思之际,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西庆接受凤凰财经独家专访,直面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诸多问题,表达了他的分析和见解。
相比于目前清华大学教授以及原中投公司总经理的身份,高西庆更为中国老股民熟悉的是其证监会前副主席身份。作为证券投资界元老,高西庆参与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初创,12年里曾两番进出证监会。曾经的游戏参与者,规则的制定者,如今是跳出游戏之外的旁观、研究者,拥有多重身份的高西庆,对市场的的观察更有说服力。
理性看待救市: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措施
在政府密集推出救市举措的"狂轰滥炸"之下,这些行为看似为直线下跌的态势暂时划上了一个休止符,然而A股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依然走出了堪称"史上最任性"的行情:自6月9日、10日、13日连续3天千股涨停后,仅隔1个交易日,14日便又千股连续跌停——这甚至被部分解读为政府"越救越跌"的现象。
显然,这场来势迅猛的股灾不仅出乎股市参与者的意料,也让官方措手不及。外界一直流传的消息是:此次救市策略,高层内部并不统一。同时,市场还存在更深层次的议论和质疑:政府强力"救市"不仅有违"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承诺,更可能引发新一轮资产泡沫。
诚然,中国的资本市场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异数"。这个不同于其他市场自发形成,而是自上而下被建立起来的资本市场,在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的道路上,政府组建"国家队"进行"救市"到底是否应该?
高西庆认为,在市场出现非理性的大跌及范围广泛的深度恐慌气氛时,政府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必要的——其目的是为防止在出现突然的大跌而形成的恐慌造成大面积的系统性崩塌和相当一部分没有充分准备的群体受到伤害。
除了该不该救,另一个被聚焦的问题是"该怎样救"。而政府在此次救市的措施中,包括不允许大股东减持、限制期货开空仓、强制上市公司公布"五选一"利好、公安部严查做空等,这种"暴力救市"的策略和方法也引起了市场的质疑:政府更多地运用行政手段而非法律手段,自行改变游戏规则等行为,似乎都已经与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
对此,高西庆认为并不尽然。他引用列宁的话解释说,你无法判断两个在楼梯上打架的人哪一拳该出,哪一拳不该出——因为已经打起来了。
在他看来,在"已经走到这一步了"的时间节点上,对"应不应该救市"的讨论其实已经不再是问题的要害——救市本身无可厚非。真正需要讨论的要害是,究竟是哪些更深层次的因素,促成了"这一步"的发生?中国A股市场为何总是摆脱不了暴涨暴跌的宿命?探讨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背后的本质问题并试图解决,才是关键。
至于市场上出现的单方面停止做空与休市等声音,高西庆认为并不可取。在他看来无论是停止做空还是休市都无法解决市场深层次的问题,反而容易加剧矛盾。
他以1987年美国股灾为例,号,美国的市场出现黑色星期一,市场一天之内跌掉了将近24%,引起整个市场恐慌,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给纽约股票交易所主席约翰·费兰打电话,提出要暂停股市的想法,约翰·费兰回答说,"总统你没这个权力,我也没这个权力,这是市场确定的规则。"虽然当天下午股市继续下跌,但此后几天市场逐步反弹。
一个反面的例子是同一天的香港市场,前香港股票交易所主席李福兆不顾反对,坚持港交所关市四天,成为全世界唯一在股灾中停市的股票市场。但并没有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当世界主要市场开始反弹时,香港市场依然跌跌不休。市场普遍认为,李福兆当时坚持关市的真实原因是为了保护他自己有利益在其中的几家证券经纪公司。
同年底联交所改选,李福兆只任副主席。日,李福兆被廉政公署拘捕,指控李福兆身为联交所主席时,在审核公司上市过程中,非法收受新上市公司配售的股份,从中获利。结果被判罪名成立,入狱四年,出狱后定居泰国过退休生活,可谓身败名裂。
虽然美国资本市场成立200多年来屡次遭遇市场波动,但每次股灾后都会迅速总结,1987年危机、2008年危机、包括2006年安然危机之后,国会都马上成立委员会,把当时所有资料拿出来复盘,分析导致危机的原因和提出改善机制的措施,并迅速通过立法修改法律,敦促监管机构重订规则。高西庆认为这一点值得中国资本市场认真学习,以总结本次股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亡羊补牢。
股灾复盘: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暴跌?
暴涨暴跌之际,"股市大反思""A股启示录"纷纷扬扬,市场将研究的重点聚焦在股灾之上: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此轮暴跌?
"政府和市场两边在这次所谓股灾之前都没有足够的预期,所有人都吃惊,政府也是很吃惊,市场也是很吃惊。"在高西庆看来。
什么导致了政府和市场在这次股灾面前的措手不及?高西庆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个市场缺少可预测性。虽然中国股市并没有完全脱离经济基本面,但是由于政府在资源分配和市场运行中的巨大作用,而政府参与的行为模式并不是充分可预测的,致使看上去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也使中国股市带有更多明显的"政策市"的特征,让可预测性大打折扣。
高西庆认为中国股市不能说和经济基本面没有关系,但是相关性较弱,也比较滞后,这是因为相对发达资本市场,中国市场在较大的范围内及程度上受到政府这一重要但又较难预测的因素的影响。
在各种关于股灾原因的讨论里,首当其冲的便是被非理性投资情绪一路吹高的场外配资。7月12日,随着证监会的一纸禁令,监管层对场外配资的出重拳围剿愈来愈严格,甚至有彻底关闭之势。其中恒生HOMS更被指为这次股市暴涨暴跌的重要推手。
高西庆解释说,过去八九十年来,无论是发生在中外哪个资本市场的"危机",能够达成的一个共识是,过高的杠杆率往往是催生股市危机的重要因素,1929年美国股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市场的高杠杆,当时美国市场杠杆一度达到1:20的高点,推动股市迅速攀升到历史高点,但也为后来的股市崩盘埋下了伏笔。
"融资融券最初之所以被允许,是因为能够增加市场活跃度,不至于使得整个市场太死板。"高西庆说。然而,当场外配资也加入了“借钱炒股”这一反例,并向着非理性的方向愈演愈烈时,早已与最初规定的1:1的配资比例相去甚远:坊间1:10,1:20的杠杆率比比皆是,但是这中高杠杆的配资并不可持续,监管部门应该看到一个打掉一个。
"场外配资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绝对不能鼓励在资本市场上用这种方法来刺激股市,因为它无异于饮鸩止渴,尤其是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差的普通散户来说。"高西庆表示。
但是在当前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前提下,如何管理好场外配资尚需协调。比如证监会在限制配资,银监会不能坐视不管,高西庆认为需要一行三会在监管上有一个更有效的协调机制,以适应日益复杂的金融产品和市场运作、发展模式。
由于金融产品、金融技术乃至整个市场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主张、市场行为及运作方式已经没法被绝对切开,所以需要有个机制来协调。"举个例子,你不能允许一个银行系统的钱和资本市场的钱随便打通使用,因为两边参与者的预期是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是不同的,金融技术也是一样。"
在高西庆看来,政府需要从此次暴跌中得到的直接教训是,要对市场里的技术问题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更加精细的管理,对于配资、融资机制,应该从源头上予以限制和监控,制定出更加详细严密的规则,并且不能随意修改。
"规则的制定,就是为了给市场一个合理的预期,在这种预期之下,市场才不会发生突然的、不合理的波动。"他说。
除了击鼓传花式的、"赚一把就走"的非理性投资的情绪,外资做空的阴谋论也充斥着坊间。高西庆的观点是,外资在中国股票市场所占的资金比例微乎其微,而且其资金在中国市场上进出所受到的限制和监控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更加严格,所以很难想象外资如何大规模冲击中国市场。而前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刚刚在几天前也重复了类似的观点:外国投资者仅占中国股市的1%至2%,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影响中国股市的起伏。
除了上述市场的不理性投资情绪、外资做空阴谋论等,更多的观点指向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更深层次结构问题:审视过去一年来的"A股过山车",有问题的不仅仅是股灾,暴跌仅仅是股市异像的一个部分,暴跌之前的快牛、疯牛,以及暴跌之后的非理性反弹和接下来的震荡不断,同样难言正常。
资本市场改革: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
中国的资本市场从其诞生那一天开始,就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不同于世界其他资本市场自下而上的自发形成,这个被"创造"出来的异数,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许多"中国式烦恼"。其中典型的一点就是,监管部门的触手,到底能伸多长?中国的股票市场,何时才能够摆脱"政策市"的帽子?
高西庆几番在公开场合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我们的政府除了监管的权力以外,手上还握有其他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的,资源配置权。当年任职证监会副主席的经历,让今天的他更适合来做一个建议者:"证监会早期搞额度分配的时候,省长、书记、各部部长,挨着跑证监会去,证监会天天处理这些,花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
而在政府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界长期以来从未停止过的探索。
在高西庆看来,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一个政府部门做不好市场资源配置的工作,不如索性放弃——欣慰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后终于做出决定,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只不过,今天来看,这个在公布当时引起市场欢欣鼓舞的里程碑式的决定,更多仍停留在理念的层面上。高西庆自顾自地问到,"为什么党中央这一重大决定的基本精神还是没有得到落实呢?"
高西庆在任证监会副主席的1999年-2003年初,正值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时期,他作为"海归派"的代表之一,在证监会全力推进法制化和市场化进程,开始大量引进现代监管思路。比如他此番接受采访时的话,正是对股票发行核准制的重新思考和调整——
"任何一个机构想要凌驾于其他市场主体、人员、机构之上,来判断一个市场上的产品孰好、孰坏、谁能赚钱、谁不能赚钱,谁将来能立在市场上成为老大,谁应该被淘汰,都是做不到的。"高西庆表示,相对于去甄别、判断谁有上市的能力和资格,政府更应该做的是,保证市场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保障市场信息的对称,要保证所有老百姓,大的小的、有钱的没钱的、有权力没权力的,得到信息的时间、内容、广度、深度是一样的,最后由市场机制来做判断。
这句话的另外一种说法,外界早已耳熟能详——监管层要做规则的制定者、执行的监督者,而非评论员甚至运动员。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的监管体系,似乎做的一直都不够,或者动辄在"为"与"不为"之间跑偏。
"‘股市一定会一直往上走’,这样的话都堂而皇之地说出来,我看了真觉得是非常不好的事儿。政府部门及其主流宣传媒介不应该说这个话,因为这会对市场产生误导。还有人说这叫做国家牛市,是挡不住的。一旦说出这种话,就到了很危险的地步了。"高西庆说。
在此前中国股市进入新一轮大牛市的背景下,市场上有观点认为,股市上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并创造出了上述高西庆说的那个词汇"国家牛市"。而持这种观点的人,绝非少数派。在股市上涨时,新华社连续发文力挺股市、人民网称"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各种鼓吹"中国需要牛市"、"国家牛市"的声音不断。而到了救市时,"为国接盘"、"股市要讲政治"等理论又被口口相传。
这种国家意志导向的"政策市"色彩长久挥之不去。此轮股市暴跌之时,股民对国家救市的狂热呼吁,以及此前倚仗于"改革牛市"时奋不顾身的投资情绪,无一不显示出这个国家资本市场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来的深厚土壤。
虽然当前股市行情有所反弹,市场恐慌情绪暂时得到安抚,但高西庆认为此轮救市影响深远,政府如此激烈的救市行为,如果不伴以认真的反思及在此基础之上对机制的改善的话,可能使市场更不注重基本面的研究,而趋向于短期博弈行为。
"随意修改规则是有长期影响的,如果大家从中长期看起来,市场规则会随时被修改的话,那么传统的负责任的、研究基本面的机构会逐步退出,他就不在这个市场跟你玩了。"高西庆表示。他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重新审视本轮股灾,对于做空、配资乃至整个融资机制进行一次重新梳理,制定出长期规则,让市场参与者有稳定的预期。
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从未变过,只是这改革之路仍然漫漫。我们离真正成熟的市场还有多远?或许正如高西庆一再强调的,"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是真正亟待解决的问题"。(张凤娇李磊/文)
■真相有图■真相有图■&
fact stands without pictures
观摩奥运,走读世博。看NBA,品世界杯。我观察,我纪录,我沉思,我见证。过低碳生活,倡普世价值;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读无字书,做逍遥人。洞察世界,洞悉人生。生也有涯,无涯惟智;文果载心,余心有寄。终生学习延续生命之长度,遍走全球拓展生命之宽度,拔高境界提升生命之高度。视自由思想为空气,秉独立人格为生命,以创造精神为动力,建公民社会为使命。精通外语为我打开认识世界的几多窗户,天文爱好让我养成仰望天空的独特习惯。熟读历史拓宽生命长度,哲学研究提升思想境界,沉迷宗教展开大爱翅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历照片背景颜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