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40年代大地主是孔厦驼铃 吴增华华吗?

与我父母,故乡有关的文摘(续九):武平县志&&&大事记
  太康三年(282年),县境为晋安郡新罗县地。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设置汀州,领新罗、黄连、长汀3县。在州西南设南安(今平川镇)、武平(今中山乡)二镇,隶长汀。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并南安、武平2镇为武平场,场所在武溪源(今中山乡)。
  淳化五年(994年),武平场升武平县。其后县治由武溪源迁平川。
  天禧年间(年),知县翁仲道(中国名人大词典为翁仲通)于旧县武溪源捐俸购地建学教民。
  政和七年(1117年),置盈塘寨(今象洞)和三摺寨(地址已无可考)巡检司。
  宣和元年(1119年),摄武平县知事李纲在灵洞山建读书堂,集士子读书并亲自讲学。
  绍兴四年(1134年),使相张浚遣官筑武平土城。
  隆兴元年(1163年),知县王正国创筑县署。
  淳祐年间(年),设永平寨巡检司。
  景炎元年(1276年)秋,文天祥为武平帽村《方氏族谱》作序。
  至元十八年(1281年)八月,汀州归元后,武平县及汀州路所辖五县,被元世祖忽必烈赐给其女鲁国公主囊加真,作为封地。自此,县达鲁花赤(知县事)皆由其陪臣专任。
  至正四年(1344年)夏,武平发生瘟疫。
  至正六年(1346年)六月,连城起义军罗天麟、陈积万等攻陷汀州府,后攻下武平城。
  至正十四年(1354年),大饥荒,发生人食人惨象。
  洪武二十年(1387年),武平谢仕贞率众起义,县丞蒋昭奏请汀州卫指挥黄敏派军剿捕,起义军被镇压。汀州守备都司移驻武平所(今中山乡)。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八月,筑武平所城,周长二里百八步一尺。二十八年汀州卫指挥李虎率官军砌砖石以加固。
  是年,设置武平千户所。
  成化五年(1469年),知县徐端始修第一部《武平县志》,现已无存。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武平佃农丘隆等领导起义,进攻上杭及江西的石城、广昌、信丰和广东揭阳等县,烧官府、杀官吏,后失败,丘被害于上杭。
  弘治三年(1490年),御史刘缨为镇压起义军派兵驻武平所。
  弘治十三年(1500年),武平城改筑砖城。
  正德二年(1507年),武平农民陈裕、吴显、曾惟茂等举义于岩前、□坑,联合广东程乡(今梅州)李四仔等,提出“平粜粮食,救济贫民”的口号,结集20营寨于闽粤交界处与官兵抗衡。
  正德四年(1509年),武平农民曾惟茂等率起义军进攻武所城,杀百户向升。次年移驻岩前、上赤等地,多次打败官兵进剿,发展到数千人,占据福建、广东边境10多个县城。朝廷命都御史周南会4省诸郡官兵前来镇压。七年(1512年)正月,据点被攻破,起义军7000余人,眷属1800余人被杀害。
  正德十二年(1517年),岩前刘隆孜等率众起义。南赣巡抚王守仁提师驻上杭,施计诱降,起义军被瓦解。
  正德间(年),南赣巡抚王守仁为镇压闽粤赣边境农民起义,堵塞河子口以上7处河道。从此,武平下坝至潮州的船运中断。
  嘉靖十四年(1535年),知县张策筑城区九龙陂,建八隘楼。
  嘉靖十六年(1537年)二月,大雨雹,伤牛马。
  嘉靖十九年(1540年)冬,武平所旧城东门外,增筑新城。
  嘉靖三十年(1551年),疏通汀江河道,悦洋、河口、店下、桃溪等地商船可来往武、杭、汀之间。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七月初五,大雨,山崩溪涨,冲毁民房近千,溺死数十人。
  是年,刘海父子兄弟在悬绳峰聚众起义。巡抚龚辉联合漳南道及广东程乡官兵包围起义军,悬绳峰被破。
  嘉靖年间(年),知县徐甫宰主修第二部《武平县志》全志6卷,今仅存3卷,藏于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万历五年(1577年),星彗见于西南,光芒竟天,连续3日。
  崇祯元年(1628年)正月,广东平远县起义农民龚一、苏阿婆、赖颠四等100余人攻打高梧。不久,起义军发展到数千人,转攻武所城,杀守备徐必登和镇抚陈应龙于麻姑墩,在铜盘山与千余官兵激战后进攻武平城。知县巢之梁固守城池抵抗。上杭知县吴南灏率兵解救,义军撤退至中赤。明王朝令巡道曾樱调集杭武两县官军乡勇数千人,并檄请潮州兵备道谢琏派官军会剿,义军退至野猪窠、员子山,躲进石岩,设木栅自蔽,因官兵火攻,伤亡过半,起义军终于失败。
  崇祯四年(1631年),平远农民钟凌秀、钟复秀兄弟,聚众千人于连子山、铜鼓嶂击败武平2000多官兵,擒斩守备吴奇勋、把总罗器、千户祝禧等200多人。武平、上杭、平远三县起义军在高梧打败数县官兵联合围剿,擒斩千总林应龙、指挥黄应官等百余人。
  是年,巡道顾元镜、知府竺继良、同知黄色中、上杭知县陈正中到武平岩前勘察,筹建岩前城。五年八月开筑,六年十一月竣工。
  顺治二年(1645年)秋,广东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秤锤等率众夜袭武平城,官兵死伤严重,县衙被焚。总兵陈秀领兵由上杭赴援,激战于高梧赖岗坪,把总蓝纲被打死,后义军撤离。
  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二十七日,隆武帝自延平至汀州。二十九日清兵追至,汀州失陷。九月,清军李成栋率部攻下连城、上杭、武平,各县望风纳款,武平所世袭百户王道一和回家探亲的延安同知徐文泌率兵踞城(武平所)抵抗并出击武平县城,与清军抗争。冬,王、徐战死,所城(今中山乡)被破,清军进城屠杀,死难者甚众。
  顺治五年(1648年)闰四月,赤岗人朱良觉不肯降清,与上杭张恩选举起“反清复明”旗号,准备率众夜袭武平城,事泄,被官兵杀害200余人。
  顺治十三年(1656年)正月十五日,大雪,平地积雪3尺。
  顺治十七年(1660年),大饥。知县朱之焜捐俸,县民危璧宿出粟;王习基煮粥以赈饥民。
  康熙十六年(1677年),大饥。庠贡钟埙出谷300石,赈济饥民。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知县赵良生重修《武平县志》,1986年整理出版。
  雍正二年(1724年),兴办象洞、岩前、武平所、永平寨4所社学。
  雍正四年(1726年),大饥。诏令减免康熙五十五年起至雍正四年欠征地丁银。
  乾隆十五年(1750年),知县吴士元于东门城外建平川书院。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武、杭交界处的十方彭寨古成德桥建成。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水灾。中堡溺死数十人。
  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武平反清会党“红会”(农民起义反清斗争的群众组织)联合广东“红会”数千人进攻武平所城。知县陈应奎率兵3500人前往追剿。
  咸丰七年(1857年)四月初七,太平军石国宗部破汀州府;五月初四围攻上杭。知县陈应奎集武平乡勇4万余人往陈坑、高梧,希图阻挡太平军向武平进发,被太平军击败。十一日,太平军攻克武平城。十三日,擒斩知县陈应奎、教谕林宝辰以及大批官兵。十八日,离武平向江西转移。
  咸丰八年(1858年),武平、镇平(今蕉岭县)数千红会会员据武所、岩前,扬言欲取下武平城为根据地与太平军会合。清政府闽粤两省调兵追剿。
  三月,武平红会王讨食四等联合广东松源红会万余人,进攻象洞和广东石寨等地。
  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十九日,太平军花旗部攻克武平县城。二十六日,在盈科桥大败驻杭游击吉勒图堪所率援兵。
  十二月十四日,太平军花旗部赖先锋由武所进据梁山、孔厦,在二口塘凹打败乡兵的堵截。次年二月移营湘村,三月破湘湖,四月转战江西。
  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病逝后,九月初二,太平军李世贤部由大埔向武平进发。知县沈田玉订《励勇扼隘章程》令四乡施行。按察使张运兰率兵3000自漳州至,初十张运兰等在中赤紫竹凹岌被太平军擒斩。第二天太平军攻入武平城,知县沈田玉、永平司巡检陶载坤、典史雍德玉等被斩杀示众。与此同时,丁太洋率太平军数千人,攻克武所(今中山乡),十月初三,太平军挥戈东去。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初五,太平军汪海洋部由上杭至象洞、鲜水塘。初七至岩前,驻武平东南各乡及广东镇平等地数月。十二月汪海洋被左宗棠杀害于广东嘉应州。
  光绪十一年(1885年),知县唐志燮募建梁山书院。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月,大雨雹,上中堡破碎民房无数,远坑村冲没民房10余家,溺死数十人。县城东门翔凤桥被冲破。
  光绪十八年(1892年)十一月二十日,连日大雪,平地积雪二、三尺。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刑部主事刘光第返祖籍武平湘店探亲祭祖。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武平县城设邮柜。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不久,美、德等国在武平县城、岩前、下坝、六甲、东留、孔厦、山峙等处设天主教堂。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辛丑议和规定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清政府将重负转嫁于民,武平每丁征收随粮捐丁银一两,粮米一石加钱四百文,并增收坐贾捐。
  光绪三十年(1904年),陈宝琛督办漳州至厦门铁路,武平在每两丁银和每石粮米税中加征钱二百文。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县设劝学所。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县西南“红会”举义。赣军、粤军和汀州知府督兵清剿,合击于东留龙溪一带,“红会”首领洪子山等数人遇难。知县朱映清四出“清乡”,“红会”被镇压下去。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县城创办官立两等小学堂。岩前办私立崇正学堂。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武平县“三点会”(即天门会,又称红会)起事。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十五日夜,县城东门外横街药店失火,横街直街、濠沟街和东门城楼被烧。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福建成立军政府后,汀州各县相继光复。武平知县恩枫(满人),逃匿灵洞山寺,革命军悬赏千元捕获,11月26日枪决于南郊。
  是年,创办武所(今中山乡)高等小学堂。丘逢甲(原台湾抗日将领,后回蕉岭定居)来武平下坝露冕谒祖,并在露冕村创办私立创兆学堂。
  元年(1912年)
  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不久,武平各学校改用公历。知事王德明,下令男人剪掉辫子。
  是年,县署改称县公署,知县改称知事。
  2年(1913年)
  1月,省议会恢复,县人刘作华被选为议员。设武平县临时议事会于梁山书院,选林明、童春明为正副议长,各乡设议事会。
  10月,武平籍留日大学生肖其章,奉孙中山命回闽准备起义讨袁,不幸事泄被捕。日被害于福州屏山,后被追认为烈士。1925年在武平县城乌石□建烈士亭,孙中山亲笔题写“至大至刚”横额。
  12月,废府设道,武平隶于汀漳道。
  是年,设县警备队,次年改为县警备司令部,后改为警察局。
  3年(1914年)
  成立武平县商务分会。
  4年(1915年)
  知事许仁寿督征丁粮,永平儒生廖玉培拒纳铁路捐,与县警发生冲突。汀州防营唐排长率炮兵由永平风吹帽进攻永平寨廖屋,久攻不下,旋撤退。次年冬,北洋军阀派军队二个营,围攻永平寨杭背廖屋,士兵被击毙3人,县知事胡献玙和城绅前往调解,廖姓被迫遵章纳税并被罚交抚恤费3000元大洋。
  6年(1917年)
  2月13日,午后地震有声,房屋倒塌。
  3月,护法军与粤军许崇智部至蕉岭,县人兰玉田、钟大辉率县民军响应。谢涌涛、郑安邦率县防军、警备队投靠护法军。
  7年(1918年)
  3月29日,北洋军阀团长王克悌率兵进驻县立小学,校长钟文执不得驻兵之省令与之评理,被拘。30日被害于东门外马草坝(后被追认为烈士)。
  5月18日,护法军粤军司令许崇智至武所。20日入县城。北洋军向长汀溃退,知事胡献玙逃走。
  8年(1919年)
  5月,北京青年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反对“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几天后,武平县城学生罢课游行响应。
  9年(1920年)
  春,在南门外胡屋坝举行全县运动会。
  10年(1921年)
  设武平县邮电局。民国16年改为代办所。民国18年始用电话。
  11年(1922年)
  6月,连日大雨,桃溪水涨数丈,破坏农田农舍,溺死数人。
  是年,天主教在县城东门坝开办唯一中学。
  12年(1923年)
  3月26日,地震,高梧倒塌民房数处。
  7月,北洋军阀团长曹万顺率兵至章丰、吉湖焚民房数百,杀人数十。
  13年(1924年)
  8月,创办武平县立初级中学,校长熊铸良。
  是年,建立武平县苗圃。
  14年(1925年)
  5月4日,广东叛军陈炯明部1万多人从东江败退至武平,驻县月余,米价昂贵。
  是年,猛虎横行东南梯子岭、赤凹岌、风车岌、亭干岌、高栋铺、风吹帽等处,吃了200余人,多为妇女。
  15年(1926年)
  县人谢秉琼等在广州创办的《汀雷》杂志、谢呜珂等在福州主编的《曙汀》杂志寄回武平,县内知识分子首次接受进步思想教育。
  10月,在广州、厦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武平人修焕璜、李景蟾、钟喆甡、危行景、危世融、谢云从等回武平活动。
  冬,武平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小组在城关成立,负责人修焕璜,隶属中共两广区委汕头地委领导。
  是年,兰玉田筹备中国国民党武平县临时党部,温大明为筹备处主任。
  16年(1927年)
  1月,兰玉田部配合北伐军在武平攻打陈炯明叛军。
  同月,中共上杭支部派练文澜(练平)回武平组织农民协会筹备处。
  3月,武平县农民协会成立,创办《武平农民》杂志,开展减租减息活动。
  3月23日,“汀属8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在上杭县城创办。县人张玉衡、练宝桢、梁心田、练文澜等20余人参加学习。
  春,武平中学生李玉裕、李文华(李章)、钟用宾、梁心田等前往广东海陆丰参加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
  4月,中国国民党武平县党部成立。温大明为执委,共产党员修焕璜、李景蟾以个人身份加入。次年,中国国民党武平县党部改为武平县党务指导委员会。民国22年,改为县党部指导员办事处。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武平国民党右派搞暴力清党。共产党人遭受迫害,修焕璜等退出共产党;中共上杭中心支部书记林心尧被害于武平。
  10月中旬,朱德、陈毅、王尔琢等率南昌起义军二十五师从广东三河坝进入象洞。在县城青云山与尾追之敌钱大钧部派激战3昼夜,消灭大股敌人后从东留转入赣南。经石径岭时,朱德率警卫战士消灭阻敌何四妹保商队。
  同月,中共武平特别支部于武平城关成立,书记钟武(喆甡)。
  是年,县公署改称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
  17年(1928年)
  1月,中共党员张涤心在小澜创办育英学校;次年3月,创办工农夜校,宣传工农革命。
  春,中共象洞区委成立,书记陈丹林。
  6月,刘克模在湘店建立大青年会、小青年会,坚持军事训练,组织农民武装。
  11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书记罗明来武平检查工作。
  冬,中共武平临时县委在象洞张天堂成立,练文澜为书记。
  18年(1929年)
  2月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的红四军主力从江西寻邬罗福嶂首次进入县境黄沙村(今民主乡高书村)。5月,抵东留圩。6日,经封候、新联、大阳桥前往江西会昌。
  5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再次入闽。先后占领永定、龙岩、上杭、武平等县。
  9月7日,象洞农民武装暴动成功,成立洋贝乡苏维埃政府,26日成立象洞区革命委员会,练宝桢为主席。
  9月,武平保安队长钟绍葵率部袭扰象洞苏区,区赤卫队与敌激战3小时后退至上杭中都一带。保安队大肆烧、杀、抢,烧了房屋400多间,劫走粮食50多吨,赤卫队员何涣兴被抓到象洞圩剖背示众。
  月底,中山乡上峰村农民举行武装暴动。第二天400多名暴动队开进武所城。
  10月1日,红四军攻克上杭后进入武平,第三纵队指挥部设在高梧,7日进驻武平县城。
  10月14日,红四军一纵队在中堡坝里召开追悼彭湃、杨殷、邢士桢、颜昌颐4烈士大会,到会群众2000多人。
  10月20日,红四军前委、军委进入象洞,当晚粟裕给党员上课。21日,在沾阳水坝子召开1000多人的群众大会,朱德在会上讲话。
  10月,武平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县城钟家祠召开,建立县苏维埃政府,练宝桢为主席。同时,召开中共武平县代表会,改选县委,由陈道任书记。
  12月5日,张涤心、李长明、刘克模等人在武北小澜举行武装暴动,接着,建立小澜乡革命委员会。不久,刘亚楼、刘月兰等40名暴动骨干编入闽西红军。
  冬,赣军金汉鼎部与粤军黄任寰师进驻武平,协同钟绍葵部对红军游击队实行“三省会剿”。直至民国24年(1935年)才撤离。
  19年(1930年)
  3月下旬,练宝桢、练世桢、罗龙才、练林贤(练维民)、练报东率80余人从江西回武平打游击,不久,建立武北四支队和武南游击大队。
  6月2日,红四军再克武平城,朱德随军部住在考棚,陈毅随政治部住在三官堂,毛泽东随前委住在梁山书院。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在林家祠、温家世馆等处召开乡苏维埃干部、工人、妇女座谈会。4日发布《告武平劳苦群众书》。武平县苏维埃干部随红军进城办公。2日至7日,再次召开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新武平县苏维埃政府,同时召开中共武平县代表大会,成立新的县委。6月8日,在南门坝举行全县赤卫队检阅大会,毛泽东、朱德分别在会上讲话,鼓励武平人民坚持斗争,夺取土地革命胜利。
  6月,刘克模在店下吴潭创办列宁小学,并亲任校长。
  同月,国民党县政府创办武平县立图书馆,民国25年(1936年)更名为武平县民众教育馆。
  7月,县赤卫大队长朱发古被叛徒出卖,被杀害于武平县城。
  是年,特大洪水,桃溪河最高水位13.51米,比平均最高水位高出5.8米。沿河两岸房屋、农田受淹。
  20年(1931年)
  1月,武平的武东、武北地区与上杭联合成立杭武县苏维埃政府。县机关驻上杭白砂。12月,撤销杭武县,武北、武东划归武平县。
  3月初,武平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练宝桢及其妻谢佑莲因所谓肃清社会民主党问题(简称“肃社党”)事件被错杀于上杭稔田。
  6月,武北四支队因“肃社党”案,班以上干部被押往上杭白砂,大部分被错杀。支队政委张涤心被害于长汀赖坊。
  6月,闽西苏维埃政府公布《重新分配土地条例》。不久,桃溪、湘湖、永平、贡下、昭信、小澜、中堡、象洞等地进行重新分配土地。
  夏,粤军独一师黄任寰部为便于“剿共”,修筑广东蕉岭至上杭、武平公路,民国23年(1934年)修成通车。
  秋,中共杭武县委派陈仲平前往梅县松源中学读书,开展地下工作。从此,武平和梅蕉两县的革命工作联在一起,直至解放。
  是年,武平城关地区天花流行,死1000多人。
  21年(1932年)
  2月15日,罗炳辉率红十二军进驻武北。武北区苏维埃政府恢复于小澜。
  2月20日,红十二军攻克武平城,击溃守敌钟绍葵部。
  月底,县革命委员会恢复于武东陈坑,赖学荣(赖信荣)为主席。5月迁往武北。
  3月,福建军区武平独立二团成立,团长聂祖堂(聂云虎)。17日,独立二团配合红军在岩前攻打钟绍葵老巢,毙其官兵100余人,缴获步枪300余支,机枪5挺,驳壳枪30多支。钟率残部逃往象洞。
  3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阙继明带领工作团来武平指导苏区工作。
  5月31日至6月1日,武平县体育代表队参加在长汀举行的福建省少先队总检阅,获总评第5名。
  6月初,中央红军东路军从上杭回龙出发,经羊牯、周家地进入武平小澜。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王良,途经大禾村时遭民团兰启观匪部伏击,不幸牺牲。
  6月16日,邓立文、王领才、王可应等民团勾结广东军阀共1000余人,包围尧里乡苏维埃土楼,游击队与敌人浴血奋战3天3夜,弹尽粮绝,突围时100多人壮烈牺牲,当地民房100余间被民团烧毁。
  秋、冬,连续3个多月仅降雨9毫米,晚稻严重歉收。
  12月16日,武平、上杭两县独立团合编为闽西工农红军独立第十师。
  是年,国民政府设武平县事委员会,林系文为主任委员。次年,改称武平地方自治指导委员会,钟小郑为主任委员。不久,国民政府实行县长主政,民意机构被取消。
  是年,国民政府颁布《兵役法》后,武平县政府实行壮丁抽签办法征集兵员。
  22年(1933年)
  3月中旬,陈玉梅、赖清浪、廖荣山、蓝银祥代表武平苏区出席永定、新泉、武平三县革命工作竞赛会议,并在竞赛条约上签字。
  6月,武平县苏维埃政府在南门坝举行全县体育运动大会。
  8月1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第48次会议,决定成立粤赣省,武平武西区划为该省门岭县管辖。
  8月,武平苏区开始进行查田工作。
  23年(1934年)
  3月4日,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许卓,率总部检查团抵第三军分区所在地帽村,检查反“围剿”准备工作。13日在永平枫树岭,遭省保安团钟绍葵部的便衣队和民团大刀会袭击,许卓与警卫员、马夫等6人英勇牺牲。15日,在帽村举行追悼会,周恩来副主席来电哀悼。
  春,为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武平党、政、军合并成立战地委员会。
  3月21日,红军某部侦察连和教导队共270人,在帽村遭钟绍葵保安团袭击,除吴福林、肖锋等7人突围外,全部英勇牺牲。
  10月,中央红军从闽西一带撤出,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11月,国民党武平县政府封锁苏区基点村,实行“计口授盐”,凭购盐证供应,企图藉此消灭红军游击队。
  12月27日,福建军区第一作战分区政治委员兼武平县战地委员会军事总指挥聂祖唐率部出击湘里敌人,在小湘坑战斗中壮烈牺牲。
  12月,福建军区后方司令部第一大队进驻武北,下设小澜、亭头、大水坑3个游击队,共400多人(其中半数以上是伤病员),在当地山区开展游击战争。
  是年,国民党武平县政府下令将全县各地迷信偿产拨充为教育基金。
  24年(1935年)
  4月下旬,红军独立第十团300余人,在中堡青迳遭省保安团14团包围,突围时大部分壮烈牺牲。从此武平革命斗争由公开转入隐蔽。
  11月4日,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禁止银元在市场上流通。
  是年,开筑武(平)会(昌)公路,县城至桂坑段土方基本完成,因资金无着,石方、桥涵无法施工,半途而废。
  25年(1936年)
  7月,设立武平县金库。
  是年,十方西湖寺荒岗辟为市(圩)场。
  26年(1937年)
  2月,共产党员谢毕真等人在象洞组织中华抗日义勇军小组,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4月,武平中学教员梁惠溥在城郊小径背发现古代石器和陶片。6月11日,厦门大学教授林惠祥来实地考察,又在画眉山、风口□、西山等处发掘采集到新石器时代各类石器、陶器、陶片1000多件。后来他写论文在国际远东史前学家第三届大会上宣读,并在《厦门大学报》发表。
  7月,芦沟桥事变发生后,武平共产党组织公开活动,并与国民党当局第二次合作,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县城成立各界抗敌后援会、宣传队等,开展募捐义卖活动。
  是年,设武平戒烟所。次年改为武平卫生院。
  27年(1938年)
  4月,武平籍前省保安14团长钟绍葵被省保安处副处长黄苏枪毙于上杭。3天后黄苏被钟绍葵旧部击毙于黄土岭。
  28年(1939年)
  6月,汕头、潮州相继沦陷,武平县内盐、布、日用品货源断绝,物价上涨,每市斤盐从年初2.5元(法币、下同)上涨到26元。
  6月25日,日机9架轰炸县城,投弹40余枚,炸死17人,炸伤13人,炸毁民房193间。
  11月,中共梅蕉武边委成立,书记王立俊。
  29年(1940年)
  1月,练惕生、莫希德、曾国光等人倡办武平县私立灵岩中学,校长曾国光。
  春,武平县永平乡帽村人民为缅怀1934年3月在帽村血战牺牲的红军参谋队长许卓等200多名烈士,将烈士遗骨收捡到高沙坝,以当地最高仪式建起了“义冢”,以后年年祭扫。1979年10月肖峰受邓小平的委托,专程到帽村重访烈士牺牲的遗址。
  秋,县长苑方舟主修《武平县志》,丘复为主纂。1941年6月完稿,因经费奇缺未出版。
  是年,中国国民党县党部指导员办事处改组,正式成立县党部,江旭初(永定人)任书记长。内设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会。
  30年(1941年)
  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象洞区委向上杭、武平各界散发《朱、彭、叶、项通电》及中央军委发表的命令和谈话,揭露国民党制造事端破坏团结真象。
  春,县政府设公沽局,禁止粮食上市。
  6月22日,县自卫队长潘顺荣发动兵变互相残杀,警察局长陈世炤等19人被杀,县长杨树桐夫妻被绑架,一周后放回。
  31年(1942年)
  8月,日机再次轰炸武平城。
  秋,施行市制度量衡,废除老秤老斗。有些奸商豪富以老制入市制出,从中牟利。
  是年,关金券开始在县内流通,面额有10分、20分、500分、5万元、25万元等,与法币的比率为1∶20。
  是年,国民党武平县党部设立特别小组和特种会报会,专门收集情报,策划反共。
  32年(1943年)
  4月,春大旱,粮价暴涨。
  是年12月,县政府奉令出售特种积谷1.5万市石,以每石520元至700元(关金券)售给贫民。
  33年(1944年)
  冬,国民党征集青年军,武平150多名青年参加。次年春,编入青年军209师驻扎武平县城集训,不久,开往江西。
  34年(1945年)
  1月1日,武平自卫大队长潘顺荣在县城被省保安团陈余珊部枪毙。
  2月13日,刘永生、陈仲平率王涛支队在象洞惩办恶霸地主冯星若,缴获驳壳枪2支、步枪4支,罚谷子2万斤。象洞革命工作开始活跃起来。
  5月,三民主义青年团武平分部成立。
  夏,武平县参议会正式成立,钟汉英为议长、曾国光为副议长。
  8月15日,日本投降。武平各界举行庆祝抗日胜利游行。
  11月,中共闽西特委重新组建杭武挺进大队,大队长谢抡瓒,政委陈文松。
  是年,县政府对年满18岁至50岁的男人发国民身份证。
  35年(1946年)
  2月1日至3日,国民党保安团和地方自卫队600余人,进攻韩江纵队第一支队和杭武挺进大队驻地象洞铁丁□、白石顶,游击队英勇奋战,击毙保安三团少校团副雷济,打死打伤50多名敌人。
  2月,中共杭武蕉梅县委成立,王立朝为书记。
  3月,福建保安三团在象洞光采残酷摧残革命家属,谢毕真的父亲谢才元、母亲何银秀,谢抢瓒的妻子陈永兰,接头户郑增仁等惨遭杀害,房屋被烧毁,家产被抢。
  6月,杭武挺进大队编为西路挺进队。
  36年(1947年)
  4月,成立武平人民游击队,谢抡瓒为队长,谢毕真为政委。次年2月,改称粤东支队独立第七大队,在武南开展游击战争。
  是年,国民党进行总登记、总甄别,实行党团合并。全县有国民党区党部24个,区分部125个,党员2222人。
  是年,进行“国民代表”大会选举,钟国珍当选为国大代表、蓝天照为国民党圈定“国大代表”。
  是年,大禾龙坑村发生姓氏械斗,保安团派兵镇压,打死2人,逮捕5人,械斗才告平息。
  37年(1948年)
  4月13日,粤东支队和独七大队在光采水口击溃国民党闽粤边剿总涂思宗“六路围剿”,毙伤敌副营长以下官兵40余名。
  夏,武平县长项际科慑于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弃职潜逃。
  8月,创办私立维扬初级中学(今十方中学)。
  10月,武平县“戡乱建国动员委员会”成立,对中共革命活动进行疯狂的镇压。
  38年(1949年)
  4月,国民政府发行5千元、1万元、5万元金圆券,武平物价暴涨。群众自行恢复银元铜元流通或以物换物。
  5月20日,中共象洞工作团接收象洞乡公所。不久,成立象洞区人民民主政府,薛山任区长,谢启发任指导员。
  5月22日,练惕生与傅柏翠、李汉冲发表通电,宣布闽西起义。23日,武平县长练平宣布起义,武平和平解放。接着,成立闽西义勇军临时行动委员会武平分会,方仲太为主任。
  6月9日,中共武平县委重新成立,饶练为书记,谢启发为副书记,隶属中共兴梅地委领导。10月19日,划归中共闽西地委领导。
  6月16日,义勇军武平县分会主任方仲太在盈科桥遭钟锡角(钟锡成)匪部伏击中弹牺牲。刘大铭接任分会主任。
  6月28日,闽粤赣边纵第一支队接管武平县并成立武平县军事管制委员会,谢抡瓒为主任,饶练(饶奕昌)为副主任。
  7月2日,国民党胡琏兵团残部窜扰武平,随后,委派肖友良、钟岐民为正、副县长。闽西义勇军武平支队(原起义军)钟勇、钟国勋、林国梁3个中队200余人叛变,上山为匪。
  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追击下,胡琏兵团向潮汕溃逃,留杨炯残部盘踞武平城,委钟歧民为县长,钟可真为国民党县党部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31团2营,全歼县城守敌杨炯部,武平再次解放。团长王联彬委任连指导员杨考锡为武平县长。20日,中共武平县委、军管会率人民武装接管县城。
  10月25日夜,股匪石启三、廖歧民、吴增华、林正元等200余人,偷袭中正区人民政府,指导员冯孔维等4人被杀害。
  11月7日,武平县人民政府成立。饶奕昌任县长、谢抡瓒任副县长。下设7个科局,全县成立8个区。
  11月,成立武平县纠察队。次年6月,改称武平县公安队。
  11月,第四野战军某部追剿土匪,在大禾坪坑遭潘美庆、兰启观股匪伏击,1个排长和10余名战士牺牲。
  1950年
  1月,第三野战军259团政委李峰,龙岩军分区司令员王胜、副司令员郑金旺率部来武平剿匪。
  1月,武平县总工会成立,林立凤为理事长。4月,改组县总工会,谢启发兼任总工会主席。
  2月,召开首次全县农民代表会议,成立武平县农民协会,薛山为主席,练灿华为副主席。
  3月20日,“反共自由军十四纵队副司令”钟勇(后自封为司令)策划钟锡成、王乃文等股匪夜袭县人民政府,企图劫狱,被县大队击退。
  3月,设立武平县金库。6月改为中国人民银行武平县支行。
  5月,全县广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实行婚姻自主,禁止重婚纳妾,取缔带童养媳。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武平县工作委员会成立,蓝天为书记。
  6月,县大队副连长钟明及十方、大禾区中队的两个班拖枪叛变,上山为匪。
  6月,福建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陈仲平兼任武平县委书记,与259团政委李峰等一起指挥武平剿匪工作。
  6月25日,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后,7月25日至8月1日,全县开展反对美国侵略朝鲜占领台湾运动周活动,随后8万多人签名反对美帝国主义武装日本、侵略朝鲜。
  6月,废除保甲制度后,全县设13个区,下辖120个村、2个镇。同时,各区建立人民武装部。
  7月10日,县城召开万人大会,公审大恶霸刘香亭(刘作华)。
  7月,武平640余名民工赴长汀参加飞机场建设。10月下旬,民工返武途中遭唐宗匪部伏击,3人牺牲,2人受重伤。
  8月29日,武平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
  9月,贯彻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全县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10月1日,武平县建国后第一届体育运动大会在南门坝举行。
  10月,武平县妇女工作委员会成立,胡琼为书记。
  11月,在党的政策感召下,匪“独立大队长”钟锡成率残部向人民投诚,交出重机枪1挺,长短枪20余支。
  12月14日,公安局在东留破获“国防部东南亚青年反共救国军第十三团”匪特组织,抓获匪首蔡德华等5人。
  12月,全县土地改革开始,以第一区七坊村为试点。全县分3批进行,至1951年9月基本结束。全县共划地主700户,半地主式富农185户,富农648户,没收地主、富农多余土地206342亩,分给无地少地农民,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12月,开展农村扫除文盲运动,全县办冬学151所,学员1万1千多人。
  12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武平县分会成立。全县6007名青年,响应号召,报名要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是年,解放前遗留下来的档案,除198卷外,全部被县人民政府秘书室当作废纸焚毁。
  是年,剿匪工作取得巨大胜利。全县击毙匪徒80余人,俘虏450人,自新1000余人,缴获机枪12挺,驳壳枪350余支,步枪3000余支。
  1951年
  3月1日,召开首届全县民兵代表大会。6月,县城召开第二次公审大会,处决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钟歧民、钟可真等,群众拍手称快。
  3月,召开第一届全县妇女代表大会,成立武平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6月29日夜,十方集贤大坡下自然村雷电交加,倾盆大雨,洪水暴涨,百分之九十农户房屋倒塌,死17人,伤8人。次日,县人民政府慰问队赴灾区慰问,组织群众抢救,帮助灾区重建家园。
  9月,中央人民政府南方革命老根据地访问团中央苏区分团来武平慰问。
  11月,成立武平县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创办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和职工业余文化学校。
  12月4日,县直机关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至1952年5月基本结束。
  20日,召开武平县各界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作出7项决议。至年底全县完成捐献战斗机款2万元(折新人民币)。
  是年,春,秋两季全面开展接种牛痘工作。
  1952年
  1月,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对行贿受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资财、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至次年7月结束。
  全县分三批进行土改复查工作,处理遗留问题,颁发土地房产证。至6月结束。
  全县第一个农村供销合作社——象洞供销合作社成立。至年底,全县建立12个农村供销社。
  2月,全县第一个常年农业互助组——城厢南通刘翠文互助组成立。至1955年,加入常年互助组的农户13328户,参加临时互助组的11895户,共25223户,占农户总数的60.25%。
  3月12日,召开第一次全县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16人,评选出农业丰产模范7人。
  3月,全县第一个信用互助组——城厢区赤岗信用互助组成立。
  4月,设立武平县人民武装部。
  4月30日,召开第一次互助组长会议,236名互助组长出席。
  5月下旬,武平县17个常年互助组参加华东地区和福建省爱国丰产竞赛活动;726个互助组参加全县丰产竞赛活动。
  5月,创办地方国营武平县松香厂。
  6月11日,武平县合作总社成立。
  8月1日,全县第一个公安派出所——岩前公安派出所成立。
  8月,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武东三坊林三升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全社18户、64人、107亩耕地。建社当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加22.9%。
  9月21日,福建省林业厅林野调查队对武平进行山林调查。全县山地面积为326.5万亩,有林地面积272.47万亩。于次年3月结束。
  9月,县举办三期互助合作干部训练班,有2380人参加,着重解决劳动计酬和男女同工同酬问题。
  9月,创办武平第二初级中学(今桃溪中学)。
  9月,成立中苏友好协会武平县分会。
  秋,分别在城关、岩前、桃澜举办物资交流大会。共10万余人参加,成交23.8万余元(折新人民币)。
  12月16日,武平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第一次会议召开。
  12月,设立武平县人民法院。
  22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武平县工委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冬,中山武溪引水渠动工,全长22公里,灌溉农田2千余亩。1956年春竣工。
  是年,武平县革命老区建设委员会成立。至1955年,县人民政府拨出老区建设专款23.96万元,发放无息贷款2.1万元,减免老区公粮负担52万公斤。
  是年,全县国家干部和国营企事业职工实行公费医疗。
  本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最后一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864万元,比1949年增长20%,年平均递增为6.3%。粮食总产量62582.8吨,比1949年增长33.5%。
  1953年
  1月1日,武平县开始执行国家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1日,又一次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全县参加季节性夜校的1.4万多人,参加常年民校的3767人。
  1月,设立武平汽车站,岩前、十方设汽车运输站。武平至龙岩通客班车。
  1月,全县统一实行市制度量衡器,取消司马秤和石、斗、升、合计量。
  2月20日,匪“反共自由军十四纵队司令”钟勇及其直属大队长钟国清(八古头)在岩前杨梅村羊古嶂被人民武装击毙。次日,县城举行祝捷大会。
  3月5日,斯大林逝世。9日,全县停止一切文娱活动,在南操场举行追悼会,机关干部佩戴黑纱表示哀悼。
  5月20日,全县第一个信用合作社——武东区三坊乡信用合作社成立。
  6月23日,成立武平县选举委员会,开展第一次基层选举工作,东留区大明村为普选试点。
  7月1日,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此日零时全县有42529户,163184人。
  9月,成立县妇幼保健站,开始在全县推广新法接生。
  10月,《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三卷在武平首次发行。
  11月,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的命令》。全县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11月,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建国后第一次回乡视察。在县委机关草坪向县直机关干部作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报告。随后,县委组织干部深入区、乡、村宣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年,成立武平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是年,光采、塔里等27个村被省、地确认为革命基点村。
  是年,全县消灭了天花病。
  是年,剿匪基本结束。3年中共歼灭土匪3139人,其中击毙551人,俘、伤997人,投降自首1591人,缴获机枪18挺,冲锋枪11支,步枪3747支,短枪490支,电台2部。另有4名分散、隐蔽边境活动的残匪于1955年6月全部被肃清。
  1954年
  2月,地方国营武平电厂建成投产,安装18.4千瓦煤气机、15千瓦发电机各1台,县城开始用电。
  2月,举办首届农村文艺会演。
  3月,国家首次发行经济建设公债,至年底全县完成16.42万元(折新人民币),超额15.9%完成认购任务。
  4月,全县526名民工,赴连城支援国防公路建设。
  6月8日,县召开第一次农村知识青年代表会议,号召青年投入农业生产,促进农村合作化。
  23日,武平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后,全县开展学习宣传《宪法》活动。
  9月15日,开始实行棉布、棉花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政策。
  1955年
  2月17日,县首次实行义务兵役制,520名青年应征入伍。
  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新版人民币在县内投放使用,同时收回旧版人民币。新旧人民币比值1&#。
  春,大旱。全县28845亩稻田无水插秧,已插的受旱10359亩。
  4月,成立武平县检察院。
  7月1日,全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工资制。
  7月,县设立“审干”工作领导机构,审查干部政治历史工作开始。至1957年上半年基本完成。
  9月,全县4000名民工参加鹰厦铁路等工程建设。
  10月,成立武平县工商联合会。
  11月下旬,在全县农村开展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工作,次年2月中旬基本结束。
  11月29日,武平县人民政府改称武平县人民委员会。
  冬,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至年底,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68个、农业互助组2347个,参加的农户占总农户的78.7%。
  是年,新辟武平至龙岩双线通讯电路,结束了武平的长话、电报经上杭转接的历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驼铃 吴增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