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广西河池巴马县东山乡乡先锋村十社扶贫人员名单,我们要看一看这些村官是不是按政策办事?

通江县扶贫开发规划
通江县扶贫开发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1
第一节& 发展成就………………………………………………1
第二节& 贫困现状………………………………………………2
第三节 &贫困成因………………………………………………3
第四节& 发展机遇………………………………………………5
第五节& 重大意义………………………………………………6
第二章& 总体要求……………………………………………………7
第一节& 指导思想………………………………………………7
第二节& 基本原则………………………………………………8
第三节& 目标任务………………………………………………9
第三章&& 重点基础设施建设………………………………………11
第一节&& 交通枢纽建设………………………………………12
第二节&& 水利工程建设………………………………………13
第三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4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15
第五节&& 能源建设……………………………………………15
第六节&& 通讯网络建设………………………………………15
第四章&& 连片扶贫开发……………………………………………16
第一节&& 片区扶贫开发………………………………………16
第二节&& 多村连片扶贫开发…………………………………17
第三节&& 整村推进…………………………………………19
第五章& 实施“六大”扶贫工程…………………………………20
第一节& 巴山新居工程………………………..…………20
第二节& 乡村道路建设工程……………….……………….21
第三节& 产业扶贫工程……………………………………22
1、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23
2、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25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25
第四节&& 农民技能培训工程………………….….…………26
第五节& 公共服务建设工程………………………………27
第六节&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
…………30
第六章&& 保障措施…………………………………………………31
第一节& 强化规划引领………………………………………31
第二节& 加大扶贫投入………………………………………31
第三节& 创新扶贫方式………………………………………32
第四节& 开展“三大扶贫”…………………………………33
第五节&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35
第六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七节& 加强扶贫宣传调研和统计监测…………………… 37
通江县地处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核心区域,幅员面积4116平方公里,辖49个乡镇、524个行政村、总人口80.2万(其中农业人口64.7万),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把通江建成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实现到2020年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巴中市扶贫开发纲要(年)》和《通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部署,结合县情实际,特编制《通江县扶贫开发规划(年)》。
本规划按照“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开放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有效衔接,按照全域、全程总体规划思路,着眼于扶贫攻坚的方式、范围、内涵和机制,着力于扶贫开发的目标、路径、重点和举措,明确了未来十年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未来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文件。
本规划期限为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通江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团结和带领全县干群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切入点,以解“四难”为突破口,以新村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连片扶贫为抓手,扎实开展各项扶贫工作,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贫困程度明显缓解。通过实行救助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到2010年底,实现41.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按可比标准,农村贫困人口比2000年下降76%;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末的784元增加到2010年末的2050元,年均增长12.6%。
基础条件明显改善。2000年至2010年,新(改)建乡、村道路1098公里,49个建制乡镇全部通水泥(油)路,95%以上的村通公路;解决了34.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自来水通村率由15.6%提高到83.5%;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土近12万亩;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化率达到25%。
连片扶贫成效显著。成功实施空山—诺水河、沙溪—瓦室两期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利用495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整合5大类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1亿元,实现项目区基础设施、特色产业、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等整体推进、连片发展,探索出的“两为主、两优先、四个一”扶贫工作机制,得到国家、省、市充分肯定。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加快发展,新(改)建中小学校舍29.8万平方米,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农村青年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新(改)建卫生医疗机构5.1万平方米,建成49个乡(镇)卫生院和190个甲级村卫生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光纤电视通村率达85%,城乡用电实现同网同价,“新农保”试点覆盖全县。
第二节& 贫困现状
贫困程度较深。受地理条件、区位劣势等制约,全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扶贫新标准,全县仍有贫困人口18.9136万人,贫困发生率达29.3%,是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和2.2倍。
基础设施落后。2010年底全县仍有160个村不通公路,60%的村未建成水泥(油)路,120个村不通广播电视,50个村不通电话,24万人饮用水不安全,农村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28.9%,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社会发展滞后。2010年全县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9.6%、69.8%、7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占GDP的1.58%,存贷差达到29亿元,城镇化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6.7%。
产业结构单一。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9:31.0:36.1,农业经济仍是产业主体。全县没形成富民强县的支柱骨干产业,未建成带动辐射作用突出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效益低,发展支撑功能弱,三次产业关联度低,水能、矿产资源等开发步伐滞后。
返贫现象突出。辖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群众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导致大批扶贫成果屡遭破坏。随着老龄化社会步伐加快,农村家庭劳动力日益减少,脱贫致富进程受阻。特别是农村家庭因病、因残、因丧等原因致贫现象突出,返贫率维系在较高水平。
第三节& 贫困成因
区位劣势突出。通江既不属于“成渝经济圈”,也不属于“关天经济区”,离成都、重庆、西安等周边中心城市车程均在8小时以上,境内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和铁路,大通道不畅,县内道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严重制约了通江的发展。
生产条件恶劣。辖区为高山深切割地形,呈“三山夹两谷”的地势地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农业生产条件十分恶劣,群众沿袭传统劳作方式,设施农业发展难度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仅为18%,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土地开发利用推进缓慢,经济发展及人居环境较差。
自然灾害频繁。通江处于南北气候交汇区域,雨热同季气候特征明显,冬春季节和夏秋之交常年干旱少雨,是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常发区和重灾区,每年旱涝灾害损失达10亿元以上,因灾致贫人口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0%。
财政投入不足。我县经济实力较差,发展欠帐较大,各项建设对国家财政依赖程度较高。近年来国家虽加大我县财政投入,但相对于通江的发展需求,财政投入总量还严重不足。同时,国家财政投资项目大都设置地方财政配套建设资金等投入条件,作为靠国家转移支付维持运转的县级财政,匹配建设资金难度较大。
要素保障较弱。通江作为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资金、人才、劳动力、技术等发展要素的吸附能力弱。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实用技能,扶贫难度大;全县科技型、管理型和经营型人才奇缺;农村年均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达25万人,精壮劳动力和人才外流已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问题。
资源利用较低。我县特色资源丰富,水资源可开发量达22万千瓦,铁、煤、石膏等矿产资源30余种,但由于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产业链不长,经济效益不高。尤其是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以通江为中心的通南巴天然气构造带储量达10343亿立方米,但未能在通江实现就地转化,也没有享受到资源补偿的相关政策。
第四节& 发展机遇
1、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被提升为国家战略,为扶贫开发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明确指出要加大秦巴山区等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将其作为新时期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通江作为秦巴山区核心地区、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将承接更多专项扶持,发展机遇千载难逢。
2、国家、省、市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为扶贫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政策和机会。国家十年扶贫规划、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纲要都聚焦革命老区发展,省政府专门出台《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构建了发展政策体系。通江是红四方面军首府所在地,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做为革命老区县必将迎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3、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扶贫开发培育新的“增长极”。市委、市政府按照统筹城乡、追赶跨越的发展理念,科学确定了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的发展目标,随着城乡统筹纵深推进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加快通江城乡综合发展、整体推进和有效提升,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强大的动力。
4、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的目标任务,为扶贫开发绘制了美好的蓝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探索出了“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成功经验。在新阶段,又科学提出创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的发展目标,配套完善了系列保障政策,大大激发了广大干群建设通江、改变通江的活力,通江的各项事业正以超常规的速度向前发展。
第五节& 重大意义
1、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改变通江贫困面貌、造福老区人民的需要。近年来,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纵向比进步大、变化大、成绩突出;但横向比,发展差距却日益增大。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配套、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突出,许多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仍处在较低的层次,迫切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
2、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需要。扶贫开发事关贫困区域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贫困人口素质的提高、贫困群体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等民生工程。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必然把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加大民生工程建设,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创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与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需要。进入新时期,扶贫开发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正是基于对扶贫形势的科学研判、对县情的准确把握、对人民期盼的回应,而作出的战略定位和现实选择。扶贫开发全面推进必然加快全县统筹城乡步伐,有力促进通江跨越发展,全面实现同步小康目标。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根据全市统筹城乡、“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的总体要求和全县建设“三区一城”的发展定位,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把增加扶贫对象收入、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做为首要任务,积极构建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格局,扎实抓好“解四难一改造”,科学推进连片扶贫开发,深入实施“六大扶贫工程”,全面开展贫困综合治理,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通江建成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确保2020年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根据现状和目标差距,科学规划项目,既解决当前突出民生问题,又解决制约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坚持扶贫与移民相结合、城镇建设与新村建设相结合、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施路、水、土、电、气、房等综合治理,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2、坚持连片开发,整体推进。按照“整合资源、整体联动、整体推进”的思路和“连片布局、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集中连片编制项目规划,区域布局达到联村跨乡成片,连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连片培育支柱产业、连片发展社会事业,连片改变落后面貌,统筹安排片区扶贫年度,一片一片规划,一片一片实施,一片一片脱贫。
3、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各级党委、政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主体,对行政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实行差异化扶持,确立各具特色的扶贫开发和发展模式;在项目规划、实施、监督、评估和后续管理等方面,引进群众参与机制,尊重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
4、坚持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坚持行业扶贫和专业扶贫相结合,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不断完善参与机制、拓展参与领域、注重参与实效;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分配时主动向贫困地区倾斜,集中力量,集聚资金,形成扶贫开发强大合力,加快脱贫致富进程。
5、坚持市场运作,多元投入。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农村土地、房屋等各类资源,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参与扶贫开发。拓展金融业推动扶贫开发的功能,大力推进社会资本下乡,积极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自主投入,构建多元化的扶贫开发投入机制。
6、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积极创新扶贫开发的投入机制、建设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下扶贫开发要求的工作体制。充分实施开放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通江发展。
第三节& 目标任务
到2015年,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交通等基础网络基本完善,主导产业带动能力不断加强,公共服务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问题,贫困问题得到缓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扎实。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贫困村向新农村、小康村转变,贫困户向宽裕户、小康户转变,达到与全市、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
巴山新居实现新形象。全面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和土坯房改造,建成一批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功能齐备的重点(特色)镇、中心村和聚居点,聚居度达50%。
产业培育实现新跨越。大力发展种养大户、专合组织、龙头企业,发挥引导功能和辐射作用,积极培育优质粮油、畜牧、食用菌、茶叶等支柱产业,形成“跨村联乡”的特色产业集群。
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稳步推进区域交通和农村道路建设,大幅提高通达、通畅能力,形成内畅外快、便捷快速和城乡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技能培训迈上新台阶。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水平,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公共服务开创新局面。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建设均衡发展、科学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实现适龄儿童入学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农村五保供养率均达到100%。
专栏1&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末
十三五期末
地区生产总值
三次产业结构比
27︰35︰38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森林覆盖率
减少贫困人口
土坯房(危旧房)改造
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工程,切实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有效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第三章& 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以交通、水利、能源、通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基础条件,改善发展环境,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第一节& 交通枢纽建设
按照“加快构建大通道、升级改造出境路、积极完善联网路”和“布局合理、标准适宜、内畅外快”的总体要求,大打交通建设大会战,构建集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为一体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实现出境通道便利通畅、内部道路快速通达。
专栏2&& 交通枢纽建设规划
绵(阳)巴(中)万(源)铁路通江段
纳入国家规划并立项建设
绵(阳)巴(中)万(源)高速公路通江段
纳入国家规划并立项建设
巴(中)达(州)高速公路通江连接线
十二五末完成水宁寺互通立交至县城连接线建设
省道S302线县城绕城公路
纳入国家规划并立项建设
诺水河—南江关坝高速连接道
纳入国家规划并立项建设
完成省道S302线通江至竹峪、S201线通江至前进路、S302省道通江至达州三条道路升级为国道
完成通(江)巴(中)路、通(江)前(进)路、通(江)竹(峪)路、临(江)空(山)路、通(江)洗(脚溪)路、通(江)达(州)路、纪红路、水(口)空(山)路等800公里干线公路改造
乡村联网路
完成通平路、元民路等27条233.6公里乡道联网路和451个行政村2230.6公里村道联网路建设
第二节& 水利工程建设
坚持防洪抗旱并重、大中小微并举的原则,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堤防工程建设,加大河流防洪治理力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大水能资源开发,持续完善城乡安全供水体系,基本解决农田用水困难和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着力构建防洪减灾体系和供水保障体系。
专栏3&& 水利工程建设规划
完成二郎庙、湾潭河、案家沟、草庙子等中型水库建设。
建设青浴、泥溪2座大型防洪控制性工程。
水电站建设
开工建设石洞口、碧溪、青滩、洪口、泥溪、青浴、水口、广纳、沙溪、新店子、大河坝、卡门、铁溪等13座水电站。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新建和改造渠道1000公里,整治病险山平塘2000口,完成5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211个旱山村缺水问题,新增和恢复有效灌面20万亩。
城乡饮水工程建设
完成县城自来水厂迁建扩容和乡(镇)供水扩容;解决2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城镇堤防工程建设
建成县城环山堰、县城和11个场镇的防洪堤,新建和加固堤防(护岸)300公里。
实施通江河、月滩河、澌滩河、铁溪河4条河流和龙溪沟、何家沟、关溪沟、独石河沟、中岭沟5条小流域河流治理和生态治理工程建设。
第三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功能配套,加快老城改造,推进新区建设,打造特色示范街道,美化、亮化、绿化城市,提升城市供水、供电、供气、消防和排污、垃圾处理、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努力把通江建成魅力山水红军城和西部绿色生态旅游示范区。
专栏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新区建设:建成石牛嘴城市新区。
旧城改造(一馆三园三路四街四出口):扩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扩建列宁公园,打造壁山森林公园,新建石牛嘴公园;整治诺江路、红军北路、红星路建筑立面风貌;改造文庙街、城隍街、书院街、内东街为红军街;整治四个出城口。
道路网络建设:新(改)建邹家坝-石牛嘴-杜家坪-新丝厂等城市道路21公里。
县城污水建设:新增日处理能力3万吨及配套截污管网建设。
城市绿化:城市绿化率“十二·五”末达到34%,“十三·五末”达到45%。
供电、供气、供水管网:供电线网588公里,供气管网280公里,供水管网63公里。
第四节& 基本农田建设
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的深入推进,重点抓好田间工程、土地整形、土壤培肥、耕作道路和农田生态等关键环节,大力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建成一批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第五节& 能源建设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发展方针,加大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等清洁能源开发力度,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构建清洁、安全、经济、低碳的能源供给体系。加大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加大天然气资源开发力度,建成多井联网布局的天然气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安全、高效的天然气输配送网络。
第六节& 通讯网络建设
构建较为完善、覆盖面宽的现代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通信网、宽带网和数字电视网三网融合。全面实施自然村信息服务工程,扩大电话、互联网络在农村普及率,加快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多媒体信息服务等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第四章& 连片扶贫开发
实践证明,连片扶贫开发是适合我县扶贫攻坚的主要模式。新阶段,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的原则,继续加大连片扶贫开发力度,切实推进巴山新居、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技能培训、社会事业、生态保护等项目,为片区扶贫攻坚创造良好条件,为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节& 片区扶贫开发
专栏5& 连片扶贫开发片区划分及基本情况表
杨柏—三溪
诺江镇(赤江除外)
春在-麻石-三合
铁佛-双泉-东山
诺江镇赤江
毛浴-唱歌-云昙-芝苞
板凳-九层-洪口-董溪
诺水河-空山
铁厂河-诺水河
空山-两河口
根据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干线公路等条件,将全县划分为10个连片扶贫开发区。科学确定片区扶贫攻坚发展目标、重点区域、主导产业和骨干工程,建设一批带动片区长足发展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推进一批改善片区民生状况的教育、卫生、文化、生态等项目,培育一批带动片区增收致富的支柱特色产业,帮扶一批低收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贫困区域整体提升、跨越发展。
第二节& 多村连片扶贫
按照“小区域、小环线、小连片、同发展”的原则,对贫困程度较深的扶贫重点村实施“多村连片扶贫”。按地域连接、产业发展、基础配套等标准将分散在北部高寒山区、中部和南部低山区的149个贫困村划分成40片“多村连片扶贫开发区”,进行综合规划、整体建设、集中打造,实现贫困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同步发展。
专栏6&&&& 多村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建设规划
多村连片扶贫建设规划
北部高山区
1、铁溪镇桅杆坝村—朱元乡肖家河村—唐家湾村—铁溪镇田竹园村—五童坝村。2、沙坪乡草庙子—诺水河镇碗厂沟村—柳林村——天井坝村。3、空山乡中坝村—青龙村—园山村—诺水河白山村。4、空山乡龙池村—五福村—凤凰村。5、诺水河镇鉄坪村—铁厂乡五显庙—窑坡里—苟家坪村;6、诺水河镇香山寺—狮子口—箱子坪村。7、长坪乡新店子村—西坡村—东坡村—田嘴村。8、两河口乡二里坝村—柏林苞村—龙头寨村—木诺槽村。9、板桥乡白果坝村—金子坪村—白岩坪—野茶坝村。10、青峪乡玉屏寨—秦家河—土主庙—沙坪里—檬子树。11、澌波乡庙沟村—香炉—高花村。12、泥溪乡马家沟—郭家坪—柏垭口—胜利乡青龙山。13、胜利乡迪坪村—李岗坪村—长坪乡景家营。14、松溪乡杜家坪—赵坪—鸿鸪岭村。15、董溪乡尖场坝—王家营—土墙坝。16、龙凤乡方山子—环山—鱼池梁。17、胜利乡观音堂—大营村—平河村—方城山村。18、松溪乡祝家湾村—祭田坝村—九层乡马鞍山村。19、龙凤乡柏垭子村—八瓜山村—双羊坪村。
中部中山区
1、烟溪乡文家河村—永安镇火天岗村—黒潭岩—县坝村。2、沙溪镇大林坡村—明月村—大梁城村。3、瓦室镇南垭村—岗岭村—毛浴乡杨平—乐天坪村。4、瓦室镇雨花村—桂花村—中佛村—九龙村。5、沙溪镇苏坪村—板凳乡复兴场村—团鱼坝村—学堂山村—沙溪红云岩。6、瓦室镇啸口村—鹿鸣村—文胜乡肖家坪村—马家岩。7、芝苞乡乡上东汇村—中东汇村—下东汇村。8、芝苞乡千浴沟村—云昙乡川石梁村—蒲家坪村—云昙村。9、麻石镇钥匙坡村—苟家扁村—文笔村—诺江镇阳望山村。10、毛浴乡高安村—草帽村—马坪村—石板溪村—五台村。11、唱歌乡麻坝坪村—方山坪村—至诚镇永丰村—沙坝子村。12、火炬镇石门子村—大茅坡村—回林乡灵山村。13、火炬镇大石桥村—塘村坝村—火蒲山村—诺江镇沿新村。
南部低山区
1、杨柏乡天平寺—黄土岭村—马家坪—盘龙山村—邵家河村。2、杨柏乡贾村观—潘家河—鹿溪沟—骡子坡。3、东山乡东山村—三合乡黑岩坪—虎台溪。4、铁佛镇印合寨村—文峰乡文峰村——复兴村—金山村—谷山苞村。5、铁佛镇陆家山村—九龙庙村—大佛寺村—八庙岭村。6、双泉乡高岭村—双全村—白马村—铁佛镇白土垭村。7、三溪乡爱国村—铁佛镇熨斗山村—黄嘴头村。8、广纳镇渠江村—广水洞村—石墩村—三溪乡永乐村—桅杆坪村。
第三节& 整村推进
按照“先难后易、统筹安排、分批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单位,以整村脱贫为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建立和完善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的能力。
专栏7&&& 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75个)
民胜镇:周子坪村;广纳镇:渠江村、顺石岭村、万轮村;沙溪镇:王坪村;诺水河镇:碧山村、金溪河村、梓潼村;三溪乡:张家山村;铁厂乡:官田村;涪阳镇:火石岭村、下江口村、中码头村;青浴乡:龙王庙村、玉坪寨村;板桥口乡:城子山村、黄村坪村、白果坝村、大盅岭村;新场乡:白鹤洞村、猫儿坪村、清江村;陈河乡:河坝场村、陈家坝村、母家梁村;诺江镇:高明村、天井村、马岭村、七水村;麻石镇:瓦尖山村、高石梯村、黄梁坎村;永安镇:旧县坪村、得汉城村、罗家坝村、县坝村;铁溪镇:甑子坝村、冉家坝村、田坝村;泥溪乡:景家湾村、西街岭村;沙坪乡:熊家坪村、会家坎村;朱元乡:木关坝村、唐家湾村;长坪乡:小蕨坪村、北斗坪村;铁佛镇:白土垭村、金斗岩村、大佛寺村、陆家山村;东山乡:东山村;双泉乡:白马村、高岭村;文峰乡:复兴村、金山村;春在乡:竹子坎村、擂鼓寨村;三合乡:马三垭村、补巴石村;板凳乡:学堂山村;火炬镇:老君观村、石垭子村、大茅坡村;杨柏乡:骡子坡村、永丰观村;大兴乡:大石桥村;草池乡:田屋里村、嘉禾寨村、城子坪村;回林乡:三台村、灵山村、二郎庙村;龙凤场乡:亮洲坝村;洪口镇:铺丝坪村。
第五章& “六大”扶贫工程
坚持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整合扶贫资源,创新扶贫机制,大力实施巴山新居、乡村道路、产业扶贫、农民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六大扶贫工程”,大打扶贫开发总体战和攻坚战。
第一节&& 巴山新居工程
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构建县城—特色镇—中心村——聚居点四级城镇体系,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向城镇、中心村、聚居点聚居,建成一批新农村综合体和农村新型社区,使群众享受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到2020年,全县建成14个特色镇(其中2个重点镇)、中心村20个、居民聚居点488个,改造农村土坯(危旧)房6.8103万户,引导9.5万边远高寒山区居民和库区移民搬迁移民。
专栏9& 巴山新居工程建设规划
土坯房(危旧房)改造
第二节& 乡村道路建设工程
深入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加快农村产业路、巴山新居聚居点道路和渡改公路桥建设,引导群众通过“一事一议”自主建设农村社道、入户便民路。坚持建、管、养、运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有效改善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综合效益。
县乡道路改造
村道路建设
聚居点道路建设
第三节& 产业扶贫工程
以促进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为中心,以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通过实施一批幅射面大、带动力强和市场前景广、扶贫效率高、生态效益好的产业化扶贫项目,拓展发展致富的途径,增强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到2015年,力争实现1户贫困户有1项增收项目,因地制宜培育形成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打造“跨村联乡”特色产业。到2020年,初步构建“跨乡联县”特色支柱产业体系,农民户户能依托特色产业增收。
1、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依托产业园、示范片、生产基地等建设,重点培育优质粮油、食用菌、畜牧、茶叶四大支柱产业,规模发展中药材、干果、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区域分布达到“联村跨乡连片”,发展模式突出园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带动,逐步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特色园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专栏11&& 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规划
在兴隆-烟溪-永安-泥溪-长坪-铁溪-瓦室-文胜-沙溪、板凳-文峰-至城-芝苞-毛浴等片区各建设10万亩茶叶产业带。
建成以“杨柏—民胜、诺水河—陈河、朱元—铁溪”三大产业带为重点的食用菌示范片,以杨柏、陈河—涪阳为中心建设2个食用菌万亩示范区,建成中国通江银耳园。
在两河口、空山、诺水河、铁厂等10个乡(镇)建成3万亩中药材产业基地。
在沙溪、澌波、烟溪、空山、两河口等乡(镇)建设10万亩核桃产业基地。
在诺江镇、民胜、新场、空山等乡(镇)打造5万亩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基地。
在广纳、三溪、民胜、铁佛、麻石等乡(镇)建设1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
在空山、铁厂、板桥等乡镇建设马玲薯种植基地25万亩。
建生猪养殖小区100个,增养生猪280万头;建巴山土鸡养殖场80个,增养土鸡2400万只;建肉牛养殖基地70个,增养肉牛25万头;建黄羊养殖基地70个,增养黄羊90万只。
在春在、双泉、大兴、瓦室、铁佛等乡镇建水产养殖基地2.5万亩。
专栏12& 特色种植业发展规划
发展食用菌
发展有机蔬菜
发展优质粮油
发展马玲薯
专栏14& 特色养殖业发展规划
养殖小区(场)(个)
养殖小区(场)(个)
养殖小区(场)(个)
养殖小区(场)(个)
2、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机械制造、战略新兴产业开发。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产业实体,把通江建成西部清洁能源基地、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培育壮大红军文化、银耳文化产业,建成高明、春在现代物流园, “中国银耳园”等产业发展基地和专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房地产开发平台和现代金融体系;积极推介以五大景区、三条线路、两大品牌为主的红色生态旅游。
专栏12&& 旅游扶贫发展规划
打造五大景区:规划将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打造成国家AAAA级景区、空山建成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将陈河建成温泉疗养区。
建好三条线路:规划把"县城-毛浴-沙溪-王坪-永安-两河口-空山"建成红色科教旅游线、"县城-诺水河-临江丽峡-空山天盆"建成体验式观光旅游线、"诺水河-光雾山"建成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线。
推介两大品牌:打响"诺水洞天游、红军故里行"两大旅游品牌。
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红军文化、历史文化、银耳文化和民俗风情文化,加快唱歌石林、诺水河国家级地质公园等景区建设,着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带和示范区,建星级农家乐500家以上,建三星级以上酒店3-5家。
第四节& 农民技能培训工程
积极构建农民工技能培训专业平台,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建立健全订单、定向培训的劳务输出机制,实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目标,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专栏13&& 农民技能培训工程规划
劳动力转移培训
实用技术培训
(万人次)
第五节& 公共服务建设工程
以推进民生工程为重点,更加注重资源和投入向农村倾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高“两基攻坚”成果,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推进农村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增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繁荣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区域信息一体化;构建农村商业流通网络,实现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专项服务和综合性服务的有机结合;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健全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 “1+N”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专栏14&& 公共服务建设工程规划(一)
新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
新建敬老院
新建中小学校舍
改造中小学危房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
乡镇卫生院改造
专栏15&&& 公共服务建设工程规划(二)
广播电视户户通工
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
乡镇固定电影放映点建设
乡镇广播电影电视站建设
文化示范村(个)
第六节&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生态工程,加快实施荒山造林和公路、河流绿化工程,扎实抓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强化污染综合防治,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之路,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专栏16&&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规划
地质灾害防治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水土保持工程
(平方公里)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规划引领
县级各部门要根据全县扶贫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扶贫规划,规划编制要与行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部门投资相融合。各乡(镇)要编制片区(或村级)扶贫开发规划,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以“六大扶贫工程”为载体,以“四难一改造”为重点,以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科学安排扶持项目,合理确定发展措施,切实加强扶贫开发;规划要与全域发展规划相统一,与新村建设、小康村建设相结合,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统筹协调推进。要广泛征求基层干群、专家和有关部门意见,体现科学性和群众性。
第二节& 加大扶贫投入
强化项目支撑。坚持把项目作为扶贫开发的“抓手”和“引擎”,以项目集聚生产要素,以项目引导资金投入。打好老区牌、红色牌,用好、用活国家扶贫政策,着力建好项目库,深度储备、精心包装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国家更多更大的支持。
&&& 加大资金整合。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捆绑使用、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建立健全项目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各行业部门按照一定比例将资金向扶贫开发区域倾斜,形成项目资金集聚效果,发挥乘数效应。
&&& 争取财税支持。地方财政要逐步增加扶贫投入,财政新增部分的20%要用于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企业用于扶贫事业的捐赠,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扩大对外开发。实施全方位扶贫开发战略,以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推进大扶贫,进一步完善有效的外资引进机制,加强区域合作,争取资金支持,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势互补,开展脱贫项目合作,共享脱贫经验,共同促进脱贫事业发展,实现区域联动整体推进。
&&& 搭建融资平台。加强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合作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涉农贷款担保评估、管理、处理机制,确认农民财产权,制定“五权”抵押贷款办法,打破农民贷款抵押瓶颈。
第三节& 创新扶贫方式
扩大改革开放。探索三大制度改革,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使用制度和农民跨行政区域建房、购房绿色户籍准入制度。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依法行使政治和社会管理权利。
&&& 瞄准贫困对象。加强贫困识别工作,建立健全扶贫到户机制和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优先惠及贫困对象。
&&& 建立扶贫机制。大力推行扶贫首扶制,将特殊困难群众首先纳入扶持范围,将扶贫项目、资金重点向贫困户倾斜,并落实到户。加大定点帮扶,实行县级领导挂乡(镇)、县级部门包村、党员干部联户,联系对象不脱贫,挂包不脱钩。
&& &加大扶贫试点。积极开展农村低保、新农村建设、易地移民与扶贫开发相结合试点工作,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实现低保全覆盖,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帮扶,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
&&& 创新扶贫模式。探索建立农村扶贫互助合作社、扶贫产业基金会、扶贫小额信贷社、扶贫项目担保公司,优先为贫困群众发放扶贫贷款,帮助和鼓励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 强化社会管理。进一步转变乡镇(街道)职能,切实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探索村(居)民自治管理的实现途径和方式,保障村(居)民民主议事、民主荐事、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权利。
第四节& 开展“三大扶贫”
扎实开展专项扶贫。瞄准贫困对象,紧盯贫困人口,编制专项规划,安排专项资金,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片区扶贫、多村扶贫、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扶贫试点、残疾人扶贫、革命老区建设工程,集中资源改善贫困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增强贫困人口素质,帮助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积极开展行业扶贫。坚持综合治理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各行业部门优势,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能,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本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农业技术推广、交通条件改善、水利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教育科技扶贫等方面,整合资金打捆项目,积极开展行业扶贫工作,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面发展。
广泛开展社会扶贫。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武警部队等社会团体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等扶贫组织加大对通江的项目帮扶、资金支持等力度,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强规划引导,鼓励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继续争取中央、省、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等对通江的定点扶贫,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主动争取支持,并把争取到的各类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好使用好,用出效益,及时总结推广定点扶贫好经验、好做法;继续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挂包帮”活动,直接帮扶到村、到户,努力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第五节&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认真抓好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完善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项目民报、方案民定、工程民建、建设民管、资金民审和先建后补的“五民一补”扶贫项目建管机制,建立健全“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扶贫资金补助机制,推行专户储存制、县级报帐制、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公示公告制 “五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坚持财务民主管理,全面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运行。
第六节&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以扶贫开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有机结合,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各级党(政)一把手对扶贫开发负总责,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门机构,安排专业人员,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是本规划的实施主体,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 落实部门责任。县级各相关行业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扶贫工作,要以“六大扶贫工程”为抓手,把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本部门本行业的工作重点,按照部门职能职责,成立专班、落实专人,加强协作配合,认真履职尽责,共同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 严格目标管理。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管理,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完善监督考核体系,跟踪督办、逗硬考核,形成部门之间、乡镇之间的竞争态势,增强工作压力、激发工作活力、增添工作动力。严格履行规划目标管理责任。进一步完善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工作部门和县级部门、乡镇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把扶贫开发效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强基固本为保证,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的有效途径,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帮助建班子、带队伍、抓发展。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突出成绩的村干部,可按有关规定和条件优先考录为公务员。
&&& &加强扶贫机构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强化扶贫机构及其职能,加强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乡镇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明确专(兼)职业务人员,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乡镇扶贫开工作办公室。按照新阶段扶贫工作新要求,全员培训扶贫体系业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大力加强思想、能力、作风和廉政建设,提高执行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全局抓大事,关注民生抓扶贫,建设一支爱学习、讲团结,勇担当、敢创新,勤务实、守纪律,强本领、甘奉献的扶贫干部队伍。
第七节& 加强扶贫宣传调研
加强扶贫调研和宣传。切实加强扶贫理论和政策研究,对扶贫实践进行系统总结,进一步探索、完善、总结连片扶贫开发投入、建设、管理和贫困群众扶持机制,总结出可供示范、推广、普及的新路子、新经验、新做法。深入贫困村、贫困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决策水平和实施能力。继续加大扶贫工作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成就、经验和典型事迹,对工作亮点进行解读,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对扶贫成效进行宣传,营造积极的扶贫开发工作氛围。
&&& 加强扶贫统计和贫困监测。建立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开展对贫困群体、贫困村组、贫困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和贫困监测,掌握扶贫动态,明晰扶贫实效,总结扶贫经验;实行扶贫开发专项统计制度,建立扶贫开发动态监测体系,不断规范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和发布工作,更加及时客观反映贫困状况、变化趋势等,准确反映扶贫工作进展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附:通江县农村扶贫开发十年规划项目投资一览表(年)
通江县贫困人口脱贫解困任务分解表(年)
通江县连片扶贫开发规划示意图(年)
通江县区域交通枢纽规划示意图(年)
通江县大中型水库规划示意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江县扶贫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