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历史名胜的郑艺报告所思所想想20字

热门城市:
A - B - C - D - E
F - G - H - I - J
K - L - M - N - P
Q - R - S - T - W
百年文化名镇 唐家十大历史名胜
  1、会同古村  会同古村位于唐家湾镇西南部,凤凰山与赤花山山谷地带,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清宣统二年(1910)户口165户,1989年人口200人,2004年有177户,人口683人(包括柏叶林、正坑、燕子铺)。清末建村,以纪念开村始祖莫会同而名。会同古村有着近代岭南建筑风貌特色,坐北朝南,呈带状分布,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平房,展现了近代香山地区居住文化特征。会同古村不仅是近代买办文化的物化缩影,也是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结合兼容在村镇建设中的典例,凝聚着百余年来香山地区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信息,是岭南近代史的活标本。  记者探访这个幽静的村落,发现它如一块“璞玉”,经过仔细的雕琢后,会散发更多文化的“光芒”。而在挖掘会同的文化旅游开发潜力之前,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落实保护。  古村规划设计方案仍在调整  “你说这会同驿站修得好不好?反正我看是好事。”惬意地坐在驿站凉亭的长凳上,会同村村长莫瑛说道。他身边坐着邻近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几位老师,前来商讨在会同建立公租房、开咖啡书屋的各种可能性。  身为村长及莫氏家族第16代传人,莫瑛身肩重任:既要保护好村里的历史人文与自然环境,又要寻找合适的旅游开发机会,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他说,村民认同这里未来不能开工厂办工业,多多少少会污染环境。村里有地皮与厂房出租,相关工厂主要从事五金加工,“走一家就少一家吧。”利用会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建筑遗留,进行文化旅游开发,成为大多数村民达成共识的出路。  曾有民谣赞美会同村:前面一条塘、二闸围一乡;一间祠堂三塔上,左边门阁似牌坊,右边瓦窑真排场;花儿果子喷鼻香,人人行过都旺相,真系会同村仔好村场。如今民谣中提到的建筑物都已成为历史遗迹,而自然风光依旧美丽。“有山有水风景好,人一进来就很舒服。全珠海上哪去找这么好的地方?”莫村长很实在地说。  “这么好的地方”完整保留了从清雍正乾隆年间乃至民国初年的各类建筑,具有浓厚的文化价值。但如莫村长所头疼的是,如何通过文物保护,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感受古村落的独特魅力。  去年绿道会同驿站的建成,的确带动了前往村落的人流,不过多数散客在村里随便转了转就走了,因为民国前多数古建筑还没有得到修缮。倒是越来越多的新人选择以这里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和自然景色为背景,拍摄婚纱。莫村长叹道,平常也有旅游公司带着几大巴车的游客来会同看风景,可跟村里毫无联系。  “对于会同村尚处于保护为主的阶段,未涉及开发。”宗军锋经理坦言。他所在的高新区下属唐家湾文化旅游公司负责会同村的保护与开发,并已于2009年进行全国招标,编制出了古村规划设计方案。但具体方案目前仍处于调整状态。  画家村所带来的“文化亮点”  会同村文化与自然价值整体被外界所认知,始于2007年珠海市宣传部在该村成立的“原创艺术基地”,即“会同画家村”。它由政府部门投入专项“文化建设基金”,在原会同小学基础上改建而成,与古村建筑相邻,门口即为上书“北环紫极”的古村墙北闸门。基地由政府无偿提供给珠海本土艺术家开展创作,成为会同村在现代社会的全新“文化亮点”。  “这里非常安静,环境很好,画家可以一下子进入创作氛围。”从2009年入村以来,画家燕子一直坚持在会同开展创作,认为古村的文化遗留同样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她和其他画家的创作都是开放式的,游客或村民可以在一旁欣赏他们的绘画作品,村里喜爱画画的孩子可以来学习。对于专职画家而言,也多了推广作品的渠道。  据珠海画院秘书长刘文伟介绍,目前有10位珠海本土画家常年入驻“画家村”,而未来这里将在原址继续扩大,将画室总数增加至30间。他认为,会同村的每一个景点,就是一幅图画:既有千年参天古树,又有古建筑物遗迹。这些都时常成为画家笔下的主题。当“画家村”成为会同的文化品牌后,还能进一步挖掘会同古村的丰富文化内涵,对外整体推广会同古村落。从更高层次上说,挖掘古村落的文化价值,也是珠海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部分。  对于政府参与对古村命运所能带来的改变,会同村村民给予较高期望。莫村长说,村子本身的资金实力薄弱,只有政府不断投资,才能把古建筑保护好,未来的文化旅游才能发展起来。  据了解,高新区每年会进行财政资金专项拨款,专门用于会同村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未来会同村将与淇澳岛、唐家镇一起,成为该区的旅游热点  1、栖霞仙馆  唐家湾具有近700年历史,民国时期曾作为广东省中山县县城,现归属珠海香山区。其中的会同村和栖霞仙馆,已成为重点规划对象。栖霞仙馆被定位为“用于开展艺术沙龙、私人聚会、婚礼、画展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并“利用其美丽的爱情传说”,让市民举行婚礼。  这则消息,使我想起了会同村里这座原占地约30亩的西式园林建筑栖霞仙馆里的许多往事。  地处偏僻的会同村,是中国乡村近代化的第一村。数百年前,会同人就已经按照统一的规划建造民居、村庄了。村民们使用自来水、电灯和看电影的历史,更比居住在省城广州里的市民要早。会同村的莫氏家族,与英商太古洋行有着密切而深远的关系。他们从太古洋行的买办做起,为太古洋行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太古洋行的不断发展,莫族子弟及姻亲,先后进入太古洋行各分支机构,担任分行买办、职员、船上买办等,合共上千人之众!这在民国初年的洋行体系中,是绝无仅有的。  栖霞仙馆,是太古洋行的买办莫颖虞为纪念其妻子郑氏———小名“阿霞”而建造的园林式纪念堂。“阿霞”并非普通乡姑,其父姓郑,三乡(现属中山市)人。早年留洋,娶一日本女子为妻。育有3个女儿,“阿霞”生于1879年前后,排行第二。“阿霞”长相俊俏,美貌绝群。小时候在日本生活并受教育,有相当高的文化修养。不料天妒红颜,阿霞30岁就仙逝了。  为纪念阿霞,莫颖虞斥巨资,专门在家乡会同村仿照西洋别墅,建造了一座拥有果园、喷水池、车库、发电房、自来水等现代设施的大型园林式纪念堂———栖霞仙馆。“栖霞”二字有两种含义:一是取其谐音,暗含“妻子阿霞”之意;二是让阿霞的灵魂在此栖息。而“仙馆”二字则明确表示了“纪念堂”之意,即“供仙逝的阿霞的灵魂栖息之处”。  由于莫颖虞定时请人到栖霞仙馆来给阿霞打斋做佛事,所以,乡人就把栖霞仙馆称作“佛堂”。莫颖虞每每从香港回乡,都会在栖霞仙馆会见朋友故旧,于是,栖霞仙馆还成为莫颖虞交朋结友的私人会所。  栖霞仙馆与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私家花园“共乐园”,同建于1910年左右。两家的建筑风格相近,园子里的花果林木也都是从外国进口的珍稀品种。与“共乐园”相比,栖霞仙馆的建筑更加紧凑,西方教堂钟楼式的大门楼构思独特,门前的两只西式卧姿石狮子,也是内地所少有的。栖霞仙馆主楼长约30米、宽约15米、高约15米。外廊连续的拱券,透着一股南欧气息。楼堂内铺设的意大利地砖历经百年而不变色。据说,当年建造此楼时,为防止渗漏,二层的楼面是先浇注一层锡汤后,再浇注水泥混凝土的。  作为太古洋行的买办,莫颖虞大部分的时间都住在香港。只有避暑、打斋时才回栖霞仙馆小住。因此,他雇用专门的花王和果王(即花工和果树工),以及司机、电工等,负责长年打理栖霞仙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唐绍仪当中山县模范县县长时,会同村便被开辟为旅游景区,柏油马路直通到栖霞仙馆门口。游人可以自由进入栖霞仙馆游玩,免费吃果园里的任何水果。日本鬼子进犯珠海后,栖霞仙馆人去楼空,大门紧锁,并从此衰落。据说,直至文化大革命爆发前,仙馆里头还有一座金身佛像。  去年,笔者到栖霞仙馆实地考察时,曾深为她那宁静、幽远的气息所吸引。在主楼那宽敞的纪念堂里,我仿佛听到了声声木鱼;在顶层露台,又仿佛看见了当年太古洋行买办们在高谈阔论……  由于年代太久远了,知情者大多故去,因此,关于栖霞仙馆及其主人的历史便以讹传讹,给栖霞仙馆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说最多的是莫颖虞包养“茶煲妹”(指在茶楼饭店给客人端茶倒水的女侍应)的“爱情故事”。说什么这“茶煲妹”心性很高,不愿做莫的妾氏,却又与莫情意绵绵藕断丝连。莫颖虞见状,特建造这座豪宅,用以金屋藏娇。后来,“茶煲妹”耐不住寂寞,与仙馆内的电工私奔去了……  所谓“茶煲妹”一事,该属后人臆造。因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内地以及香港、澳门的茶楼饭店酒馆等地,均没有女侍应,何来“茶煲妹”?而且以莫颖虞这样的太古洋行买办身份,选择异性的范围和层次也不会在“茶煲妹”之列。笔者之所以敢于指正,只因为鄙人的曾祖母郑氏,正是栖霞仙馆女主人“阿霞”的亲大姐,此事知之甚详。  2、共乐园  共乐园,位于唐家湾北面的鹅峰山下,为唐绍仪的私人花园。始建于1910年,曾取名"小玲珑山馆",1921年扩建时改名"共乐园",1982年扩建时再改名为"唐家湾公园"。其占地3.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观星阁、田园别墅、石门坊、六柱亭等,石门坊门额上"共乐园"三个字是唐绍仪手迹。1932年唐绍仪赠予唐家村,让村民休憩娱乐。1986年被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珠海市唐家镇鹅岭北麓的两座山岗之上。依山傍湖,亭榭相招,林荫蔽日,风景幽美,是一个富有特色和情趣的旅游胜地。它原是清末民初政界名人唐绍仪的私人花园,始建于清朝宣统元年。     唐家共乐园是珠海三大名园之一,占地五百多亩,耗资近40万银两,用6年时间分期修建而成。之后,唐绍仪“优游其中,以娱晚景”。该园初名叫“小玲珑新馆”。据说其源出自唐极喜爱的一件镂空石雕水晶球。公园的大门门口是一座典雅的石牌坊,两只石狮镇门,上方刻着:“共乐园”三字,联曰:“百年树人十年树木”,“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均为当年汪精卫的手书。共乐园内,绿树葱郁,到处是佳木怪藤,香花名果,共有几百个品种之多,其种源大多都是从东南亚和欧洲国家引进的珍贵植物。园内有较著名的法国桃花心木,皇后玫瑰,菲律宾的洋葡萄、番石榴,泰国的番荔枝,马来西亚的洋紫荆,素心兰和人参果等;其中日本黑松、印度橡胶榕及金丝挂绿竹等均为国内稀有的树种,被有关专家称为小植物园。昔日唐绍仪很赞赏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情趣,在园内广植五百多株荔枝果树,每当蝉鸣荔熟时节,盈干累万颗丹荔挂满枝头,红飞翠舞煞是迷人。     园中有一株浓荫如盖的大榕树生长在一座2米高的塔上,此塔谓: “故容塔”,又称“标志塔”,是唐绍仪为移山填壑而筑的。塔筑成后,来此栖息的小鸟叨来的榕树籽在塔里萌芽,后来长出一颗榕树,树根不断延伸,盘根错节地把这个塔的四周圈满了,所以人们就称它为“盘石孤榕”,为园中一胜景。而附近也有一株颇有特色的柠檬桉树,高拨参天,仰望好像一位姿态娉婷的美女,腿裹石榴裙,随风飘舞,飞扬之致,颇引人遐思,故有“美人树”的雅号。     共乐园中,中西合璧的观星阁别有特色,黄色的外墙在浓绿掩映下若隐若现。其实这是唐绍仪建造的小型天文台。二楼的拱形天花板原来明确标注着猎户、北斗、七宿等星座,已经被毁坏了。观星阁上的天台是圆形的,建有六个城垛形砖柱,平均分布并连接着六根圆形锌管。锌管有一条红色垂线相连,方便人们使用六分仪按东西经各180度对天体进行观测,颇有讲究。据说当年每逢初一、十五,唐绍仪就会和家人一起登临观星阁,赏月观星,共享天伦之乐。天台中心有天然回音壁的奇象。     1979年建市之后,共乐园被辟为区级公园,新筑了“碧海餐厅”、“憩宾亭”、“乐山亭”和开凿一个37亩阔的“九曲桥人工湖”等,给园内增添秀色。  3、 唐国安故居  唐国安故居坐落在珠海市唐家湾镇鸡山村凤阳里,为青砖土木结构平房,背山向北,面宽9米、进深8米、檐高3.3米。1858年,唐国安便出生在这里。据介绍,这一座两间的平房是唐国安的父亲唐陶福所建,后由其堂侄唐贻联及家人居住,如今虽原貌依然,但已日益破旧,缺乏有效管理和保护修缮,仅有墙上挂着一块题为“唐国安故居”的陈旧木板牌记载着这段历史。  据了解,近年来,不断有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慕名前来参观唐国安的故居。尤其是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专程赴珠海瞻仰唐国安老校长的故居,以表达他们对母校首任校长的敬仰之情。唐国安故居的现状,引起了他们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鉴于唐国安故居的巨大历史文化价值,去年珠海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高德民等领衔提交了提案 《关于请加紧维护修缮唐国安故居及附属建筑的建议》,建议采取切实措施,维护修缮唐国安故居,以彰显尊重历史、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民族优秀美德,引起热烈反响,得到市政协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当年市政协文史委第一提案。市政协还专门召集市文广新局、高新区等有关负责人,召开调研座谈会,推动唐国安故居的修缮工作。   4、唐廷枢故居   唐廷枢()字建时,号景星。广东香山县(今属珠海市)人。1841年入读澳门马礼逊教会学校,1843年随校迁读于香港,毕业后曾在香港英国政府当翻译。  1895年到上海海关担任高级翻译。1861年,受雇于英商上海怡和洋行当买办,1863年被提升为总买办,主要经营丝茶出口贸易和船务部航运业务。  1873年,受洋务派首领李鸿章的委派出任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从此结束买办生涯,走上民族实业家的道路。他致力于发展中国沿海和长江流域的航运,“官督商办”打破外国轮船公司垄断中国的航运业,形成招商局和怡和洋行、太古洋行三足鼎立的局面。  1876年,出任唐山开平煤矿总办。在经营唐山开平煤矿的16年里,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矿山,1881年修筑了中国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机车—龙号机车,1886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水泥厂—唐山细棉土厂,是对中国近代工业有开拓贡献的人。  【唐廷枢故居】在珠海市唐家湾镇太平里四巷11号,原是占地1200平方米“观海楼”园林建筑,后来圮废,现仅存青砖屋1座。青砖屋面宽7.55米、进深7.43米,檐高6米,木板楼梯,上下两层,为清代光绪年间的建筑物。  5、苏兆征陈列馆  苏兆征故居陈列馆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淇澳村,由故居和陈列馆两部分组成。其故居为苏兆征祖父所建,日苏兆征出生于此,并渡过青少年时代。故居为土木结构平房,一进三间,屋前有院落、矮墙、院门,整座故居占地约100平方米。  197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按原貌修缮,1985年对外开放。2009年,中共珠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由珠海市文体旅游局实施苏兆征故居文保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故居修缮,征收故居右侧三户民房改建为陈列馆,并与故居建筑风格保持协调性和统一性,与故居共同组成完整的故居陈列馆。  2011年初,故居陈列馆竣工,展厅面积160平方米,设计制作《从海员到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共和国英烈苏兆征》陈列展览。本展览展出有关苏兆征光辉业绩的文献、史料、图片等各类展品数百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苏兆征陈列馆在烈士的故乡——珠海市唐家湾淇澳村向观众开放。    6、珠海蔡昌故居  蔡昌故居,位于金鼎外沙村,为一代商贾蔡昌故居。   蔡昌(),字均泰,日出生于金鼎镇外沙村。中国近代现代规模最大驰名中外的四大百货公司之一大新公司的创建人。他曾先后担任香港慈善机构保良局局长、东华三院董事长、香港中山海外同乡济难总会委员等职。他热心公益,在家乡创办慈善福寿帛金会,出资在家乡外沙村兴建礼和小学,捐资救济穷困乡亲。1953年在香港病逝,享年77岁。  7、唐家三庙  唐家三庙是圣堂庙、文武帝庙、金花庙的总称,当地俗称“三间庙”。面积大约1500平方米。根据庙内多块碑文记载,该庙于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作过重修。其中圣堂庙采用歇山顶结构,形式等级非常高,并保存有七块清代重要的碑刻,在岭南乡村中十分罕见。  8、淇澳红树林  淇澳红树林位于淇澳岛西北部的大围湾,20世纪60年代,红树林面积只有1000多亩,1990年至2004年扩大面积至2560亩,是珠江三角洲最大一片红树林。林滩属滨海盐渍沼泽土,滩涂生长的植物有秋茄、桐花、老鼠簕、海芒果、海桑、卤蕨、木榄、海漆、芦苇等10多个品种,构成了红树林的植物群落,被誉为“海上森林”。  9、淇澳白石街  白石街在淇澳村内,南直街与北直街以及从西面祖庙到东面村口,用花岗岩石板三块并排铺路,宽约1米,总长1000多米。清道光十三年(1833),英、美商人占据淇澳岛金星门,并以此地作为走私鸦片的驿站。是年10月15日,英、美商人组织十五六艘武装驳艇,闯入淇澳岛东北部的马溪海,向村中轰炸,妄图侵占淇澳村,在该岛建国际商埠。淇澳村民严阵以待,齐集于天后宫前,用土炮、铜铁炮(荷兰制造的洋炮)还击。时因潮水渐退,敌船搁浅,进退维谷,敌方被迫扯起白旗投降,赔偿白银3000两,后撤出金星门。淇澳村村民用这笔赔款修筑了这条花岗岩石板街道并维修天后宫,让子孙后代永志此事。1994年8月,白石街被列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淇澳岛被评为“珠海十景”之一,美其名曰:“淇澳访古”。  10、上栅卢公祠  位于唐家湾镇上栅村蚝壳祠巷15号,又名蚝壳祠,始建于明代,分里外两间,三角形屋檐,最大的特点就是:外墙全部利用蚝壳作为墙体填充材料。蚝壳拌和着黄沙、石灰、糯米汁,一字排开,上下累数百行,充满整面山墙。有石柱础及挺拔舒朗的梭柱,柱间偷心斗拱,刀法洗炼的卷花木雕等明代建筑特征。非常罕见。(资料来源:搜狐焦点网综合整理)
31000元/㎡
23000元/㎡
80000元/㎡
50000元/㎡
均价 : 31000元/㎡
位置 : 九洲大道西与白石路交汇处
热线 : 400-898-2522
31000元/㎡
均价 : 50000元/㎡
位置 : 怡华街99号(九中对面,十七小旁)
热线 : 400-898-3707
50000元/㎡
均价 : 15000元/㎡
位置 : 白藤二路西8号
热线 : 400-869-1111 转 29904
15000元/㎡
均价 : 23000元/㎡
位置 : 石溪路88号(梅华西路与红山路交界处)
热线 : 400-869-1111 转 29864
23000元/㎡
均价 : 100万元/套
位置 : 前山三台石路与粤海西路交汇处
热线 : 400-898-3478
100万元/套
均价 : 6300元/㎡
位置 : 平沙镇美平五号区,美平二路和美平西路交汇处
热线 : 400-869-1111 转 29801
均价 : 80000元/㎡
位置 : 拱北迎宾南路1188号
热线 : 400-898-3443
80000元/㎡
均价 : 13000元/㎡
位置 : 白蕉镇白蕉南路东侧22号
热线 : 400-898-3455
13000元/㎡
均价 : 12500元/㎡
位置 : 白藤湖腾达一路188号
热线 : 400-869-1111 转 29887
12500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京ICP证030367号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工大校训所思所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