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廌青山人诗序游潭柘记 方苞苞

(1)早年时光虽已消逝,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
(2)答案:戴名世和方苞是一个县的人,也擅长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因此一并被逮捕入狱。
(3)我想奉命急速上路,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奉养祖母),向朝廷申诉又得不到允许,我的处境进退两难,实在是十分狼狈。
1.举:推举,推荐。
2.A介词,引出对象;介词,表示被动。B介词,用;介词,因为。C动词,是;介词,替。D于是,就。
3.“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应要奖赏”错。
4.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1) 注意东隅和桑榆的指代义。(2)工、序、逮(3)奔驰、日、不许。本句中有许多词古今异义,所以翻译时要注意语境意。
【参考译文】
方苞,字灵皋,是江南桐城人。知识渊博,修身谨行,攻读古文,从他还是诸生时,就已经闻名于时了。康熙三十八年,中举人。康熙四十五年时,会试考中,准备参加殿试,听说母亲病了,就回家侍奉。康熙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弹劾戴名世所著的《南山集》、《孑遗录》里有大逆不道的话,弹劾的奏章里涉及到方苞的族祖父方孝标。戴名世和方苞是一个县的人,也擅长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因此一并被逮捕入狱。康熙五十二年,案件审结,戴名世判斩首。方孝标已经在此之前死了,就把他的儿子方登峄等人远戍边疆。方苞以及那些和这个案子有牵连的,都免除死罪,判入旗藉。康熙向来就知道方苞的文采学识,大学士李光地也举荐方苞,康熙就把方苞调到南书房。不久,改任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等书。康熙六十一年,命令他担任武英殿修书总裁。
方苞常常上书言事,曾说:“平常官仓的米谷按定例储存七成,卖出三成。南方各省地势低,多潮湿,存粮卖粮多少,应当因地制宜,不一定拘泥定例。年成不好,米价昂贵,有关部门请示上级,按既定价格卖米,没有上级命令,不敢擅自行动。从此之后,各州各县遇到粮价贵时,应当立即下令按既定价格卖米,然后再详细地汇报上级。粮食存在仓库里会因老鼠偷吃而消耗,数量会有减少,运送粮食要花运费,卖米买米看守粮仓要支付人工伙食费用。春天粮价高时卖粮,(多出来的钱)就留下来充当以上各种费用。廉洁有能力的官吏,在秋天买进的粮食价格低,得到的谷物多,应当让他们详细注明另外存放,以备荒年开仓赈灾。”皇上把方苞的意见交给有关部门商议实行。方苞又曾说老百姓生活日益匮乏,请求禁止酿酒,禁止种烟草,禁止粮食出洋,并且让州县的副职官员督促老百姓种植养殖,当地士绅帮忙疏浚河道。又请求改变积久的陋习,举荐人才,(上书)说:“皇上应当按时接见大臣,分辨忠奸好坏。那些忠诚无私的朝内九卿大臣,朝外封疆大吏,让他们各自举荐了解的人。先让那些人做事,破除照顾(亲近之人)和徇情之事,制裁贪赃枉法,对那些任职很久有好名声政绩的,赐给他黄金布帛,加官晋爵。尤其是因为六部各有职责,必须谨慎选用州县长官和副职,让他们能教导好下属,按时进退,那么普通官员都会努力勤奋的。”
乾隆初年,上书说:“救荒工作应该预先准备。夏末秋初之时,是发大水还是干旱,已经能看到十分之八九了。按照旧有惯例,上报灾情必须等到八九月之后,受灾百姓从早晨已经等不到晚上了,可官员上奏再得到救灾命令,动不动就要经历十天一个月。请求今后遇到水灾旱灾,五六月份就按实情上报。”皇上发到有关部门商议,因为五六月份报灾考虑到虚浮不真实,不能实行。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①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②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③。其上为睥睨梁欐④之形;其旁出堡坞⑤,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⑥有水声,其响之激越⑦,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⑧,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⑨,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⑩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⑾,而列是夷狄⑿,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⒀,是固⒁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⒂,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⒃,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唐·柳宗元《柳河东集》第二十九卷《记》)
①少:稍、略。②土断:山势突然断落,形成峭壁。③垠:边、岸。④睥睨(pì& nì):城上短墙,又称女墙;梁欐(lì),房屋的大梁。⑤堡坞:像小城堡的石头。⑥洞然:石子击水声。⑦激越:声音响亮清脆。⑧美箭:美竹。⑨疏数(cù)偃仰:疏密起伏。数(cù):密。偃:仰卧,引申为倒下、卧倒。仰:抬头。⑩造物者:指天。古人认为万物都是天创造的,故称天为“造物者”。⑾中州:中原地区。⑿夷狄:指偏远的永州。⒀更千百年句:经历千百年而不能一献其优美景致而被人们所赏识、承认。⒁固:真的。⒂不宜如是:不应这样做,即徒劳的把小石城山安排在荒僻的永州。⒃气之灵:地气的灵秀。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其一少①北而东
(2)其响之激越
(3)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作者借小石城的奇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汤见设网者四面张祝曰:“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至者,皆罹我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能如此?”令去三面、舍一面,而教之祝曰:“蛛蝥作网,令之人①循绪。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请受其犯命者。”士民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而况我乎!”于是下亲其上。
楚昭王当房而立,愀然有寒色,曰:“寡人朝饥,时酒二②觛,重裘而立,犹憯然有寒气,将奈我元元之百姓何?”是日也,出府之裘以衣寒者,出仓之粟以振饥者。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徒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当房之德也。
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眥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乃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履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战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
文王昼卧,梦人登城而呼已曰:“我东北陬之槁骨也,速以王礼葬我。”文王曰:“诺。”觉,召吏视之,信有焉。文王曰:“速以人君礼葬之。”吏曰:“此无主矣,请以五大夫。”文王曰:“吾梦中已许之矣,奈何其倍之也?”士民闻之,曰:“我君不以梦之故而倍槁骨,况于生人乎!”于是,下信其上。
豫让事中行之君,智伯灭中行氏,豫让徙事智伯。及赵襄子破智伯,预让剂面而变容,吞炭而为哑,乞其妻所而妻费识。乃伏刺襄子,五起而弗中。襄子患之,食不甘味,一夕而五易卧,见不全身。人谓豫让曰:“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雠,何无耻之甚也!今必碎身麇躯以为智伯,何其与前异也!”豫让曰:“我事中行之君,与帷而衣之,与关而忱之。夫众人畜我,我故众人事之。及智伯分吾以衣服,啖吾以鼎实,举袂而为礼。夫国士遇我。我固国士为之报。”故曰“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非冗方也,故在主而已。
【注释】①循绪:循:依照,绪,功业。②觛(dàn):小酒杯。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叙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汤看见布网的人四处结网,认为那是桀一样的人,于是告诫诚布网者即使对待禽兽也不要残暴。汤的这一做法让老百姓相信汤对他们一定会广施仁德。
B.楚昭王因自己酒后寒冷就推已及人,想到老百姓的疾苦,他是贾谊心中理想的君主形象。而楚昭王后来的遭遇也说明了只要君主施德于民,就能得到民的拥戴。
C.楚昭王不愿遗弃一只鞋子在战场上,且从此之后,楚国便没有相互遗弃的习俗,这则故事说明了君主的行为对世风的影响之大。
D.周文王对待枯骨的事例并非说明周文王贪生怕死,盲目迷信,而是说明了君主待人以诚的重要性。
结合最后一段,说说豫让“徒事”智伯且杀赵襄子的原因是什么?这则故事表明了作者什么观点?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殖种,以余浆灌溉。后游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①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②,其下车马常数千百,酒肉滂沱③。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曰:“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④之。
(选自东汉·应劭《风俗通义》)
①阴:通“荫”。②翕赫:显耀而乱纷纷的样子。③滂沱:下大雨的样子。此处形容多。④斫:砍。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顾见空桑中有土
(2)因殖种,以余浆灌溉
(3)以为神,转相告语(文中没有)
(4)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5)间一岁余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2)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马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观鸭说??(明)吴廷翰
①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②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让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③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摇相羊[1],容与如也[2]。既晡,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④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⑤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曚[3]鼋龟醯鸡[4]之于瓮、于坎、于蹄涔[5],各遂其性而已。鸭之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蹈刑,亦不可得矣。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狃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让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 (有删节)
[1] 消摇:同“逍遥”,安闲自得。相羊:徜徉,漫游之意。屈原《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2] 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3] 蠛蠓(mèi měng):也称“蠓”,一种小飞虫。
[4] 醯(xī)鸡:小飞虫。[5] 蹄涔(cén):蹄迹中的积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让僮不善畜也&&&&&&&&&&&&&&&&&&&&&&&&&& 让:责备
B.竿之,则遂群奔水中&&&&&&&&&&&&&&&&&&&&&& 竿:用竹竿驱赶
C.囿之以淳朴&&&&&&&&&&&&&&&&&&&&&&&&&&&&&& 囿:约束、规范
D.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 反:违背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畜不以水也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
&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C.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
&& 先入咸阳者王之
D.生养蕃息,既富且昌
&&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家僮孵化出一窝小鸭子,它们稚嫩的叫声和洁净油亮的羽毛格外招人喜爱,作者忍不住要去逗弄这些小家伙玩。这是观鸭之始。
B.第②段写因为将鸭子放在盆里离水蓄养,小鸭子出现了倒毙的情形,其他的也叫声凄哀,羽毛散落。这里情节出现跌宕,为下文蓄势。
C.第③④段记叙放养小鸭子于水池之中。这里作者用夸张的手法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水中鸭子的欢畅嬉闹和喜人长势。是记叙的重点。
D.第⑤段是作者由养鸭悟出的“育民”的道理,强调顺从其本性,可使民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是作者写作的落脚点所在。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 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2) 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3) 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
有人说,本文体现了孟子的“性善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 方克勤,浙宁海人也。少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寝食。元季乱,隐山谷中。国初被征,起家为济宁知府。比至官,首为书悬康衢,谕天子爱养元元之意,民即有不乐,听诣府自言,禁隶卒谁何之。引耆耋坐语,讯得失。聘贤者为师,各立学,学凡数百区,学子系籍者至千人。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岁暮转戎衣于燕,时令:役民舟者有诛。他郡以牛车从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民请以舟僦役,克勤曰:“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辄以舟行。省义之,不问。郡城坏,故事,以兵完筑。指挥使倚贵人为重,五六月,辄聚民万余人治之,民不得田,哀号往即工。克勤奋曰:“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密闻之中书,即日诏罢役。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尝曰:“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县,杯汤不肯受。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不能步者僦舟车送之。同列以事夺禄,旦夕延共食。会饮醉,投案大诟去,礼待之益恭。及酒解,来谢。克勤阳为不知者,曰:“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君何谢也?”晚益畏慎,昼所为,夜必白之天,俯仰无愧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从先达学,穷研力索&&&& & &&&&&&&&& 索:探求。
B.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 & &&&&&&&&& 阅:观察。
C.故事,以兵完筑&&&&&&&&&& & &&&&&&&&& 完:修缮。
D.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 & &&&&&&&&& 奉:供养。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方克勤为官正直清廉的一组是
①克勤与民约,税如期。&&&&&&&&& &&& ②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
③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 &&& ④每行县,杯汤不肯受。
⑤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 ⑥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群何谢也?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⑤&&&& & 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克勤元末避乱山中。明朝初任济宁知府,做爱民之事,兴办教育。在垦荒征税之事上,他按照朝廷规定办理,取信于民,并采取很好的措施。
B.年底往燕地运军服时,方克勤为使百姓不受困苦,按照法令用船运送。他还能挺身为民,不畏权势,使朝廷下令停止农忙时征集大量百姓修郡城之事。
C.方克勤不追求名誉,过着很简朴的生活。每次巡行属县,连杯热水也不肯接受。兖州长官通过方克勤的小仆人进献两个瓜,他也退回。
D.方克勤待人诚恳,贬谪的人经过郡里,他一定给予照顾。他礼待一位被罚俸禄的同事,那人酒后失态,后向方克勤道歉,方克勤装做不知而安慰他。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民即有不乐,听诣府自言,禁隶卒谁何之。
(2)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方苞《廌青山人诗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廌青山人诗序
苞童时,侍先君子与钱饮光、杜于皇诸先生,以诗相唱和,慕其铿锵,欲窃效焉。先君子戒曰:&毋以为也!是虽小道,然其本于性质,别于遭遇,而达以学诵者,非尽志以终世,不能企其成,及其成也,则高下浅深纯驳,各肖其人,而不可以相易;岂惟陶、谢、李、杜峣然①于古昔者哉!即吾所及见宗老涂山及钱、杜诸公,千里之外,或口诵其诗,而可知作者必某也。外此,则此人之诗,可以为彼,以遍于人人,虽合堂同席,分韵联句,掩其姓字,即不辨其谁何,漫为不知何人之诗,而耗少壮有用之心力,非躬自薄乎?&
苞用是遂绝意于诗,而自餬口四方,历吴、越、齐、鲁以至都下,海内以诗自鸣者多聚焉。就其能者,或偏得古人之气韵,苦橅其格调,视众人亦若有异焉,然杂置其伦辈中,亦莫辨为谁何。其门户可别者,仅两三人。至晚岁乃得廌青。廌青,山人也。余往来京师四十余年,未有道其诗与名字者。盖余方混混尘俗中,所见多衣冠驰骛之士,而廌青匿迹于穷山,其声光自莫由而达也。
乾隆二年杪冬,余自武英殿出居西华门隅,子侄辈多称东村石君之诗。东村以诗投,果萧洒无世俗人语,遂因东村以得廌青。其后廌青以诗来,不待终篇,而知非他人作也。又二年,或锓其诗于版,乞言于余。东村之门人闻之,亦刻其山居诗二十首。东村一旦悉焚平生所作,誓不更为,而谋去家以从廌青于山中。噫!廌青,非山人也,其家世勋旧,方圣祖仁皇帝西征泽旺,尝自请赴绝塞开垦,以给屯军。逾年莫有知者遂归绝人事闭关于盘山盖天实限以诗人之遭遇而使之尽志于斯术也。
东村齿未艾②,其子仕进方得路,而欲从廌青于山中,且焚诗而不为,与先君子所以戒苞者似有合焉,其志可量也哉!
注释:①峣然:山高峻的样子,这里指在古人中成就突出。②齿未艾:年岁未老。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其成也,则高下浅深纯驳,各肖其人 驳:驳杂
B.苦橅其格调,视众人亦若有异焉 视:比较
C.所见多衣冠驰骛之士 驰骛:奔走趋附
D.或锓其诗于版,乞言于余 乞言:求助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岂惟陶、谢、李、杜峣然于古昔者哉 故燕王欲结于君
B.外此,则此人之诗,可以为彼 则群聚而笑之
C.其门户可别者,仅两三人 其孰能讥之乎
D.其子仕进方得路,而欲从廌青于山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绝意于诗&是受了父亲的影响,认为诗虽为&小道&,却非人力可强为,能形成自家面目更非易事,不必耗费太多精力。
B.作者为谋生而游历各地,也的确见到过一些能模仿古人气韵格调的能手,但是仅擅长声律辞章而已,没人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C.文章写自己父亲的告诫,阐明自己不写诗的一个原因是难以形成自家面目,为下文张本,从而衬托廌青诗歌的难能可贵。
D.文中写石东村的诗歌独具个性,又写亿烧掉了自己的全部诗作,要去追随廌青,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廌青山人的诗歌成就。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逾年莫有知者遂归绝人事闭关于盘山盖天实限以诗人之遭遇而使之尽志于斯术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漫为不知何人之诗,而耗少壮有用之心力,非躬自薄乎?(4分)
⑵东村一旦悉焚平生所作,誓不更为(3分)
19.逾年/莫有知者/遂归/绝人事/闭关于盘山/盖天实限以诗人之遭遇/而使之尽志于斯术也。
20.(1)随便写些不知出自何人手笔的诗,消耗了少壮之年宝贵的心智气力,这不是作践自己吗?
(2)有一天,东村烧毁了他平生所作的全部诗歌,发誓不再写。
相关阅读:
------分隔线----------------------------
古诗文图片鉴赏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曾国藩对桐城派诗学思想的继承..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曾国藩对桐城派诗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①。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②。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③。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注:①今安徽桐城人。②给旗人做奴仆。③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B.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C.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D.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B.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监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C.疏,是臣子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如唐代杜甫 《遣兴》诗之四:&上疏乞骸骨, 黄冠归故乡。&《新五代史&明宗纪论》:&当是时,大理少卿康澄上疏言时事。&D.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部的总称,始于隋唐时期。其中吏部掌管各项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户部掌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下狱。#from 文言文阅读来自 end#&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B.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C.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D.方苞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7.把下列句子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5分)⑵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5分)4.D5.A(&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在文中是官名)6.B(&被秦桧弹劾罢免&错,应是被御史弹劾)7.⑴抓住为首策划的人斩首示众。县里人感激他,甚至为他画像建立祠庙。(得分点:执、谋、德各1分,句意&斩以徇&& 至绘像立祠&各1分)⑵皇帝估计不能改变周执羔的想法,赐给他茶叶、药品、御书,恩遇特别丰厚,士大夫以他为荣。(得分点:度、夺、荣、缙绅各1分,句意&恩礼尤渥&1分)参考译文: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宣和六年考中进士。授任湖州司士曹事,不久授任太学博士。建炎初年,皇帝南迁。(周执羔)调任抚州宜黄县丞。当时四方边境动荡不宁,散乱的士兵互相聚集造反,县令很害怕,不知怎么办,周执羔把祸福利害告诉他们,都停手听从命令。抓住为首策划的人斩首示众。县里人感激他,甚至为他画像建立祠庙。提升(周执羔)代理礼部侍郎,充当贺金国君主生辰使。往年奉命出使的官员可以自己征召部属,赏赐也很丰厚,愿意去的人大多要交钱作为请求,周执羔才开始就拒绝这样做。掌管贡举考试。以前的惯例,进士参加礼部考试落第,经过十八年才能免试举人。秦桧因为把科举考试名次私自给他的儿子,学子议论纷纷,秦桧(替学子)减去三年来取悦大众。周执羔上言祖宗的法规不能乱改,因此得罪了秦桧,御史弹劾罢免了周执羔。起用(周执羔)担任眉州知州,(又)改为夔州知州,兼任夔路安抚使。夔部辖地连接不开化的獠族,容易发生事端。有人报告溱、播地的夷人叛乱,那里的豪门首领请求派兵去讨伐,周执羔对豪门首领说:&朝廷任用你做长官,现在这一带骚动,责任该谁负责?能尽力就饶恕你,一个兵也不派。&豪门首领害怕,斩了叛乱的人的头献来,夷人从此都恐惧屏息。召还朝廷,又担任礼部侍郎。孝宗担心人才难以了解,周执羔说:&现在一个小民谋求仕进,也能获得皇帝召见,用言辞互相抬高,几乎成了风气,怎么能让这样的人得逞呢!&皇帝说:&您说得对。&一日侍候经义讲席,自己说&学习《易经》懂得命运,我侍候陛下的日子不长了&,说完流泪,皇帝很难过。就任命他为礼部尚书,他坚决推辞,皇帝不答应。(周执羔)请求退休,皇帝告知他说:&祖宗那时,君主左右的大臣有年纪超过八十岁还留在朝廷的,您的年龄还没到。&命令退还他的奏章。(他)再一次提出以前的请求。皇帝估计不能改变周执羔的想法,赐给他茶叶、药品、御书,恩遇特别丰厚,士大夫以他为荣。当时福建、广东、江西年成歉收,盗贼兴起,周执羔上朝辞行把这件事作为进言,朝廷下诏派太府丞马希言出使各路赈济灾民。(周执羔)去世,享年七十七岁。周执羔有宽宏大量的风度,在朝廷没有依附勾结。治理地方廉洁宽容,有守法爱民的官员风格。手不释卷,尤其对《易经》精通。小编推荐文言文阅读: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阅读答案:网友评论
48小时热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潭柘记 方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