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了,在职职工包括退休人员同行们及其问我“你在家干什么?”,我说:“无所事事”,你说这比回答“我在家安度晚年”

阿柴Yuki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阿柴Yuki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1da34c7e_c0fbcf7',userId:2472409,blogListLength:30};退休干部退休之后咋办?无所事事之中的危机
退休干部退休之后咋办?无所事事之中的危机
退休干部退休之后咋办?无所事事之中的危机
《瞭望》文章:退休干部“制度化去向”
对退休领导干部去向进行制度性安排,不但可使退休领导干部发挥余热,继续服务于社会,也有利于预防权力期权化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松
6月24日,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免去李元的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职务、撤销其全国政协委员资格的决定。
之前的6月中旬,媒体已曝出了这位国土资源部前副部长被“双开”(开除党籍和公职)的消息。
但事实上,早在2008年,李元就已经退休,之所以会遭到如此严厉处分,主要是李元退休后,身兼数职,社会活动频繁,最终因违纪而“晚节不保”。李元国土部的同事、同样已退休的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原社长刘允洲也因违法违纪于今年2月被双规。据公开报道,正是刘允洲一案牵扯出了李元。
一时间,退休干部去向和管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尤其是如何通过制度构建预防和治理干部退休后的腐败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法律课题。
“近年来,个别退休领导干部大搞权力期权化,有的甚至步入犯罪的深渊。”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胡明教授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对退休领导干部去向进行制度性安排,是法治社会应当考虑的问题。不但可使退休领导干部发挥余热,继续服务于社会,也有利于预防权力期权化。”
退休制度“破茧”之艰
我国的领导干部退休制度,经历了初创、停滞、建立、完善等一系列过程。
1958年,国务院先后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老弱病残干部和工人得到了妥善安置。
但是,1966年到1976年期间,由于指导思想的偏差和实际工作的失误,我国的领导干部退休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致使全国的退休工作陷入停滞状态,大批该退下来的干部继续在岗位上,队伍严重老化。
1982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第四年,而一些肩负着重大工作责任的干部已年过花甲,普遍出现精力不支或思想跟不上形势变化的现象,导致有些正常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日,邓小平在会见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时说:“干部老化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同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下简称“《决定》”)指出:建立老干部离休退休和退居二线的制度,妥善解决新老干部适当交替的问题,是一场干部制度方面的深刻改革。
《决定》强调,对于一切离休退休的老干部,他们的政治待遇,包括阅读文件、听重要报告、参加某些重要会议和重要政治活动等等,应当一律不变。生活待遇,包括医疗和交通工具等等,也应当一律不变。
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几项规定》的通知,作为具体的配套政策措施,以确保老干部退休制度得以顺利执行。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又把这一问题写入了党章,并明确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由民主选举产生,或者由领导机关任命的,他们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
自此,我国建立了干部退休制度,为实现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奠定了人事管理的制度条件。其直接结果是,大批老干部离退休,或退居二线。此后,大批年轻干部迅速在中国政坛崭露头角。
“废除干部任职终身制,为后来的领导干部任期制和限任制奠定了基础,这为国家政治权力稳定的代际转移奠定了基础,也为近年中国快速稳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政治基础。”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毛寿龙教授认为。
权力期权“暗流”不止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干部退休制度实行至今,一直处在不断的完善之中,但对领导干部退休后的去向,却缺乏一个完善的制度性安排,这加剧了退休领导干部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担忧,也加剧了权力期权化的风险。
“当前领导干部退休后,多数去向低调而神秘,不少甚至彻底淡出了公众的视线,基本处在组织监管失控,而公众又无法监督的状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成言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地方党委、政府对在职领导干部监管相对较多,而对退休领导干部,几乎没有有效的监督规范手段。”
与古代官员告老还乡不同,如今的领导干部退休后,除一部分赋闲在家,与家人共享天伦之外,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有些还热衷于发挥余热,继续涉足社会公共事务,去向呈现多元化趋势。
本刊记者经过梳理发现,当前领导干部退休后大致有五大去向:一、告老还乡、回报桑梓。二、出任公职。一直以来,领导干部退休后到人大、政协或各种社会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是中国政坛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三、高校任职。四、著书立说。五、企业兼职。
“应该说,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精英群体,长期在政府一线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在退离一线后,利用合适的渠道,继续发挥余热,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是可以理解的,也是让人尊敬的。”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胡仙芝对本刊记者说。
但同时,胡仙芝认为,有必要对退休领导干部的去向,作更明晰的制度规范。“作为领导干部,要注意不能留恋原有权力,不能利用权力延伸的影响对权力公正运行产生不当的干扰,更不能利用权力期权来搞腐败。”
2010年7月,有媒体对A股所有上市公司高管进行筛查后发现,有34家上市公司共聘请了23名证监会前官员担任高管。在这23名担任上市公司高管的证监会前官员中,官位最高的是局级干部,一共有3人,官职最小的是科员,共1人,其余19名多为处级干部。
“这些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都属于证监会监管;这些退休领导干部拥有任职期间建立的很多关系,必然能为企业带来或多或少的便利或好处。”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陈明生副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此前深陷“污染门”的紫金矿业,也有福建省上杭县政界多位退休领导干部在此任闲职,而且领着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年薪。比如紫金矿业监事会主席林水清此前为上杭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监事林新喜曾任上杭县纪委副书记、常委。
此外,紫金矿业还有来自北京和省里的前领导干部。比如担任公司独立董事的原地矿部前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陈毓川;担任公司独立董事的福建省资产评估中心原主任、福建省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福建省财政厅副厅长林永经同时,有些领导干部还通过各种渠道拥有紫金矿业股份。
从目前情况分析,退休领导干部所以能权力期权化,法律法规不健全是主要原因。《公务员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公务员退休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金和其他待遇,国家为其生活和健康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鼓励发挥个人专长,参与社会发展。”但这些规定比较模糊。比如对领导干部退休后所从事的工作能否认定权力“期权化”,都很难把握。
针对于退休领导干部受聘到企业,《公务员法》中也有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但现实中,很难判断某些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是否“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相关规定形同虚设。而法律在规定从业限制监督主体时,也没有考虑到纠正退休领导干部违法从业工作的艰巨性。让“原所在机关的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这似乎并不现实。
恋权源于“心理落差”
目前,退休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迹象比较普遍。有些领导干部喜欢提拔心腹,目的就是为退休后下海经商,可在行政审批、项目立项、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能够得到这些老部下的关照,获得更大的利益。
有些领导干部还利用在位时的权力影响,合法或不合法、合理或不合理地为一些企业、个人牟取非法利益。为规避法律,他们并不图眼前的回报,而是为日后退休、离职或辞职下海后牟取更大的利益打下基础。
“权力期权化现象一旦蔓延,官场生态必将会被扭曲,就会出现新领导干部与老领导干部经济利益的紧密联盟。”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鲁照旺教授对本刊记者表示。
在鲁照旺看来,在这种官场生态下,在位的领导干部为照顾老领导,可能会规避法律和原则,这不仅会加剧行业内的垄断趋势,破坏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商业规则和商业道德,引发社会动荡与不安。
而事实上,对退休领导干部去向缺乏有效的监管,其弊端已凸显。
2007年4月,上海市土地学会会长殷国元、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陈士杰相继被查,他们都曾是市政府主管房地产部门的高官,退休后又担任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协会或学会负责人,在许多房地产项目中扮演土地中介角色。
“在我国官本位体制下,除非引咎辞职或者被问责下台,不然领导干部极少主动放弃拥有的职位。”鲁照旺分析认为,“领导干部恋权源于体制机制和社会生态造成的'落差’,折射出领导干部对自己未来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感。”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只要到了任职年龄限制,必须卸职离位。胡仙芝说:“领导干部退休以后,有些任职期间的特权必将随之消失,加上领导干部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变化,一般退休领导干部恋旧、恋权现象不可避免。”
云南省一位从县长职位退下来的领导干部,曾私下对本刊记者说:“在任时风光无限,不但电视上有影,广播上有声,报纸上有名,而且公车出行,公款消费,工资基本不动,还享有很多隐性特权。”
这位领导干部坦言:“退休后,表面看工资没有减少,但一些灰色的补贴、津贴就不存在了,这些在以前的收入中占很大比例。”
消除隐性的“权力磁场”
在受访专家看来,要消除退休领导干部隐性的“权力磁场”,前提是对在职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有效约束。
“监管现任领导干部实质就是监管权力,保障权力公开、透明地运行。”胡仙芝说,“如果要避免其他因素对权力的影响,首先,就要有更充分的信息公开,尤其是要对决策过程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次,对于退休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服务,除了要有必要的监督制度之外,还要有人性化的服务,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因为他们是老年群体,退休生活也需要多方面的关心和照顾。”
要消除领导干部退休后的“心理落差”,就应先剥除在职领导干部的隐性“特权”。“中国官员的工资有很多是非货币化的,退休以后只拿退休工资,他们会认为有很大的损失。”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认为,“而实际上,中国在财政上的开支很大,但工资却不多。”
他举例说,开车、住房补助,加上各种隐性收入,公款消费等,一年国家给一个官员的财政支出几十万元。“如果这些都能够货币化,取消他们的特殊福利,增加官员的工资,那么他退休以后的工资也会相应提高,这样有助于退休以后避免官员心理上的失落。”
李成言认为,需要从立法的角度遏制退休领导干部再度行使权力。在他看来,退休领导干部除了组织上返聘从事非行政管理的日常工作外,其余的都应做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能将权力期权无限延续,不能再借过去的权力所结成的人际关系网出面干预政务及行政事务的管理与决策。
一些发达国家对退休官员的监督制度值得中国借鉴。在美国,1965年颁布的《政府官员及雇员道德操行准则》,对各类高级官员及其配偶、子女的财产申报作了规定。1978年国会又颁布了《政府行为道德法》,规定在联邦政府各系统内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并对政府官员离职后的从业行为作出了详细规定。1989年,政府对该法进行了修订,颁布了《政府道德改革法》,将官员离职后从业行为受限的范围,扩大到国会议员和国会高级官员,对行政部门官员离职后行为的限制条款也作了修改,还规定中下级官员也要申报个人及亲属的财产。
胡明认为,应该增加对退休领导干部的监督考核。他建议,上一级纪检等部门应当定期对留在任职地的退休领导干部进行走访,了解其日常活动和思想动态,发现不正常的苗头,要及时提醒或制止。
鲁照旺则指出,现行的有关监督条例,主要是针对在任领导干部,对退休和“下海”领导干部的追踪监督,还有很多盲区。他说:“目前的规定还缺乏可操作性,严重削弱了相关规定的可执行性。比如,一旦发现退休领导干部违规,将如何处罚等等,没有可操作性的规定。虽然以往曾有一些退休领导干部因违规被媒体披露出来,但几乎没有谁被问责。”
鲁照旺说,目前规定的一定时间的“权力冷却期”,还不足以对“影子权力”的影响形成有效遏制。因此,他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法》,建立更详细的离职领导干部从业限制与职业回避制度,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离退休后返聘的监管制度,加大打击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的力度。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后怎么办
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籍。 唐代散文家韩愈《复志赋序》:“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韩贽传》:“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何谓退休?依古代而言,即是辞官于朝,退闲于家,颐养晚年之意。需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的退休”仅限于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退休发轫于何时诚难稽考。但到周代,随着奴隶制官僚制度的完善,与之配套的各级官吏的退休年龄和善后问题已纳入行政管理的范围。
关于退休年龄。《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又说:“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尚书大传》也说:“大夫七十而致事,老于乡里。”为何规定退休年龄为七十?《白虎通·致仕》作了解释:“臣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所以长廉远耻也。一句话,人至七十,老而衰,不便在官场趋走办事了。
关于官吏退休后的待遇。首先称谓有别,据《礼记》记载:卿大夫致仕曰“国老”,一般官吏致仕曰“庶老”。其次是待遇不同。周公致政成王后,成王使居洛邑,享受最高的礼遇。《周礼·王制》说:“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周代退休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削除了官吏终身制,保持了统治政权的生气。官吏退休后,国家为保证其特权,令其按级领取俸禄,使退职者老有所养,老有所安,又使在职者无后顾之忧。它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笔者认为,周代已开始奠定以后数千年退休制度的基础。
周以后的封建王朝基本沿袭了周代的退休制度,不过在形式上各有差异。
汉兴,官员欲致仕,须申请,说明缘由。致仕有两种:一为老,二为病。告老告病,皆卑称“乞骸骨”。但有以下几种情况,值得注意:第一,有愤而致仕者。如吕太后,“阳迁(王)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第二,有退而复用者。如汉文帝即位后,周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陈平死后,又令出山。第三,劝留。如延平元年(前106年),张禹“数上疾乞身”,帝遣人问疾送药,强留。第四,致仕年龄无定制。如灵帝即位时,胡广年已
八十,仍代为太傅,老死任上。以上几点,均以利于皇权为前提,反映了汉官致仕自愿但不自由的趋向。
到了唐朝,随着阶级基础的扩大,退休制度作为官僚制度的一部分,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其特点是:(1)致仕年龄较灵活。“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若精旺力盛,胜任职守,亦可缓退。“年七十以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2)致仕手续简便,只要造册上报即可。“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由省奏闻。”(3)对致仕官员举行欢送仪式,敲锣打鼓,送归老家,很有人情味。“开元五年十月敕,致仕应请物令所由送至宅。”(4)致仕官享受优厚待遇。首先在政治上,三品以上官致仕后,仍恩准在朝廷行走,参与国事决策。其次在经济上,五品官以上致仕者给半俸,功臣元勋受皇帝特恩,可给全薪退休。六品以下,则赐口分田养老。另外,高官致仕,允留一子领薪侍养。“致仕官子弟无京官者,其在外者,听一人停官侍养。”总之,唐王朝在退休制度上,其政策规定较汉要完备得多。
两宋时期,退休制度又有新的规定。宋制,文官年满七十为致仕之期,武臣可延长十岁。若自愿亦可提前致仕。但少数元老大臣,不在此限。两宋对退休官员的安置和待遇,优厚备至,无以复加。其特点:第一,宋神宗前,官员致仕皆解除原任官职,神宗以后,允许带职致仕。官员致仕后,仍可加衔晋级,参与朝政,实处“半退”状态。第二,宋官致仕时,皆升转一官。第三,依据退休官的品级,其子孙可“荫补”一定的官职。但中级官员如荫补子弟,即不能转官,称“守本官致仕”。宋朝开创了老子退休、儿子顶职的先河。第四,从宋真宗起,职事官致仕后,食半俸,立有战功者,部分食全俸。第五,有些官吏名义上退休,实际上又安排了其它名誉职务,令领职务俸禄(全俸)。此种“退居第二线”的官,称“祠禄官”。有些官吏告退后,安置于台阁,令写碑修书,撰国史,“卒老于文字之间”。有些官吏致仕后,因工作需要,朝廷又特命复出任职,时称“落致仕”。赵宋王朝政府机构庞杂,冗员遍布,其症结何在?我们从其退休制度上即可窥见一斑。
明清之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对退休制度十分重视。关于退休年龄,洪武元年(1368年)规定:“凡内外官员年七十者,听令致仕,其有特旨选用者,不拘此例。”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弘治四年(1491年),又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清朝文官,六十岁令致仕。武官则不然,副将以下,年满六十,概予罢。低级武官,退休更早,参将五十四,游击五十一,都司守备四十八,千总、把总四十五。一句话,武官官职愈低,退休愈早。明清以后,破除古制,将退休年龄提前10年以上,且带有强制性,是明清两代高度集权政治所致,客观上也比较合乎实际。故六十岁退休,相沿至今。
关于退休后的待遇,一是政治上,明初规定,三品以上官以本品致仕,四品以下,现职任满三年而无大过者,可升一等致仕。明中叶改为升一级或二级,而后致仕,若有过而不称职者,以原级致仕。致仕官在礼仪上受尊重,在宴会、祭祀等活动中,仍享有该品的礼遇。二是退休金,明初规定,致仕官食原俸,旋取消。后又规定致仕官一般不领取俸禄,但享受本品豁免赋役的权力。若家贫不能自存者,“有司月给米二石,修(终)其身。”清朝,基本维系明制。
退休后干今后干什么
为了快乐和健康  我是2003年退休的,工作三十五年了,好不容易从繁忙的工作退下来了,要给自己精神和身体放个假,才不去再工作了呢,自己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吧。一切从感到愉悦和健康出发。  我在十几年前就开始锻炼身体了。那是在97年开始的。最初,是去大庆,住在妹妹家,早晨跟她去锻炼。她们那里正跳元极舞。前面那个女领队跳得可真好,我立刻被她的优美舞姿吸引了,那舞曲也很优美。我也跟在后面学习起来。可没学两天,我就回哈市了。回来后我就有意留心哪里有跳元极舞的,无意中真就发现就在我们单位对面的路旁空地上,就有不少人在跳元极舞。我也就用早晚时间坚持去学习。  我每天天一亮起来,身穿一套宝蓝色的运动衫,胸前是白色的四个大字:八点太阳。这是我大女儿的女朋友送给我的,她在电台工作,主持过八点太阳节目。我一头短发,个子不高,那时身体较瘦,穿上这样一身衣服,人们以为我很年轻,有人说像小姑娘似的,显得很有朝气。我自己感觉也很好,仿佛年轻了许多,似乎又回到学生时代。最有趣的是,一天晚饭后,我要去单位对面锻炼,路上得过两条横马路,正要过时,一位老太太跟上我说:“姑娘,你带我一起过去吧?”我说:“可以呀,不过我早就不是姑娘啦,我早已是姑娘的妈妈啦!”老太太说:“瞧我这眼神!”,俩人一起笑了   我每天早晚都坚持去学元极舞,这里的领队,在前排跳的有四个人,其中一男一女跳的最好,那女的是一个专科学校的老师,六十多岁,跳的轻盈,舞姿优美、动作清晰,我每次都在后面给她学习。共学会三套元极舞。   以后又跟着老师学会了十六步、二十六步、五十六步、一百零八步等老年迪斯科。  跳完这些后又扭秧歌。我还是打头的呢,因为我初中的时候就扭过秧歌,而且还扭得不错呢!那时候演采茶扑蝶,我扮演灵活的蝴蝶,飞到东飞到西的,引得手拿花篮的姑娘们,用花扇追着扑打,很忙活一阵呢!我的扇子耍的也可以,上下翻飞,如蝴蝶一样!还会扭出一些新花样呢!   后来,我发现离我家不远的宣庆小区的花园,这个花园不大,却很别致,建筑也很有特色:有凯旋门、艾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花园中间有一个喷水池。花园的东北方有一条长廊,雨天人们可以在此避雨、晴天避光。花园东南角有一个小亭子,人们可以在这里歇脚。春天,花园里是一片青草地,树上的迎春花开了,有红有白,很是美丽!香气扑鼻。老人们把自家的鸟笼子带来挂在树上,小鸟在笼子里欢蹦乱跳,叫声悦耳动听,真正体会了鸟语花香。   花园里多数是老人们在锻炼身体,有打拳的、舞剑的、跳绳的、踢毽子的、打羽毛球的、也有人在跳元极舞的。这里离家近多了,我就在这里跳上了。一开始我跟在别人后面跳,慢慢的,领队发现我得不错,就推举我上前面领着跳。每天早晨头顶蓝天、脚踏大地,呼吸着花园里晨间的清新空气,伴随悠扬的舞曲,跳得周身通泰,很是惬意!  这同时花园里也有不少人在练**功。可当我听说练了**功的人就不让同时练别的了,我就对**功产生反感:这也太霸道啦!练了它就不许练别的,有点不讲理。尽管那时练**功的人在公园人数还比跳元极舞的人多多了!也没有去练那功,而是坚持跳元极舞。那时还不知道**功是那么反动的呢。  元极舞跳了一段时间后,我看那边正在教太极拳呢,我就凑到跟前,先是看人家打,后来就跟着比划起来。教太极拳的老师姓陈,在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是一位处长。他还没有退休,每天早上来锻炼一会儿,他功夫很好,他从六岁就开始练功,功夫很深,会打拳、剑、刀、三节棍等。他可以倒立着走路。他的太极拳打得很地道。一招一式都很有味道,我们跟他学了陈式太极拳二十四式、四十二式。后来又学习了四十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陈氏五十六式、混元二十四式等。又学习了太极功夫扇1、2套、云波扇、木兰扇  小区花园晚上也很热闹,有跳集体舞的、老年迪斯科、扭秧歌的、打拳的、打剑的、跳交谊舞的。我先和她们学跳老年迪斯科和集体舞。和大家一起扭秧歌,这里的秧歌队那时打头的,是一个女的,长得很白净,穿得挺时尚的,净扭些花样,我跟着学得挺来劲。不久就都学会了。还学了一些秧歌舞,跳得还有模有样的。&    &后来我就跟王老师学跳交谊舞,是国际标准舞。这王老师曾在我们单位工作过一段时间。退休后教人学习交谊舞。我晚上去小区公园打扇子,正看到这个老师在教几个学员学舞。王老师是个女老师,长得大眼睛双眼皮。虽然已经快六十岁了,但是精神状态很好,可以说是精神矍铄。虽然这老师很胖,一点也不苗条,但是动作灵活、舞姿舞技都很好,深受大家的认可。  这老师可贵之处是无论男步女步她都会跳。因为我不是正式学员(正式学员要交费的),一开始只在旁边观看,跟着老师做做动作,因为是熟人,老师也没收我的学费,允许在旁学习,可也没亲自带我。  我由于年轻时还是有些文艺细胞的缘故,很快就基本学会了一般的舞步。王老师教学空闲时也给纠正动作。有时在小区公园跳舞的场地,在录音机的伴奏下,常带我跳交谊舞。刚开始我跳得很紧张、青涩、呆板、僵硬,老师不断的给我改进,指出不足,慢慢的跳的有了很大进步。  后来,我又去儿童公园学了拉丁舞,老师是一个广东人,男老师,个子不高,瘦瘦的,戴一个黑色头巾在脑后扎起,穿一袭黑色衣服,显得很精炼。他舞姿极好,已经在这里教了好几年了。跟他在旁学了恰恰、桑巴、伦巴、牛仔、和斗牛舞。  那时王老师要带学员,没多少时间和我去公园学新的舞蹈,我就自己早早去学习,把男步也得记住,回来好告诉王老师,每天都和王老师一起练习新学的拉丁舞步。慢慢的我俩形影不离,成了配合默契的舞伴。直到现在还是这样,王老师认为带我轻盈灵活,她认为王老师带我跳得舒展过瘾。我们越来跳得越和谐自如。  在和王老师学舞一年之后,宣庆小区又来了一对跳得很好,他们是两口子。男的姓李,这李老师长的高大精神,女的姓于,长的苗条俊美。他们的舞姿优美、配合默契,令人惊叹赞美,倾倒了所有围观的人,叫人拍手叫绝!大家提出要和他们学舞,这两个老师欣然同意,而且不收大家一分学费。教了两个夏天。教了大家:快四、慢四、快三、慢三、伦巴、探戈、吉特巴、呼啦圈舞、恰恰、桑巴舞。这两位老师教得很耐心,累得满头是汗。  踢毽子,是一项时尚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好毽,漂亮——”每日清晨或傍晚,在小区公园,伴随着上下翻飞的绮丽彩毽,或三五成圈或十多人的大圈的人们时常爆出喝彩声和笑声!  踢毽子,妙在随意。面对不同角度飞旋而至的毽子,高手可随心所欲地施以踢、挑、勾、钻、磕乃至头顶之能事。倒踢紫金冠、鸳鸯腿、凌空飞射等武术、舞蹈、体操、足球中的动作技巧在此间均可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地糅合于一体,把一个小小的毽子演绎得精彩纷呈。  踢毽子,高在默契。在你来我往险“毽”横生、妙“毽”纷呈的互动中,那毽子或凌空飞起或旋转飘落或横贯穿梭可达几十回合乃至百余回合而在圈内不曾坠落于地。许是因了对儿时的怀念,因了对健身的需求,今天踢毽子的多为有了几分年纪的人。每每望着陶醉于踢毽子的人们,我不禁由衷感叹:这集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翻飞的彩毽,真好;踢毽子,真好。  踢毽比较容易掌握,所需场地也很小,最重要的是它学无止境,趣味无穷,因此深受老百姓喜欢。我平时早晨都是打拳、剑、刀、扇,晚上是在小区公园跳舞:舞厅舞或拉丁舞。近日由于舞伴腿坏了出不来,我就和大家一起踢毽子。这里的孙师傅把小区又给安上了几盏灯,晚上也如白天一样,亮堂堂的,踢得真过瘾,大家乐的哈哈的,谁把毽子踢到人家平台上,谁就得去饭店请大家客,谁传给的人也有责任。别说,踢毽的感觉还真不错,不瞒你说还真有点上瘾了。但我踢得不好,真得好好向高手学习,努力赶上高手们。  虽然北国严冬寒,棉袄棉裤身上穿,外套紫红太极服,脚踏皑皑白雪面,眼看飞燕半空舞,你一脚来我一脚,五颜六色半空翻,三九严寒何所惧,大家锻炼一身汗,强健筋骨身体好,欢欢乐乐享晚年!  去年由于脚跟跟骨骨刺,一冬天没出去锻炼,结果体重又有所反弹,一称都118斤啦,脚好些就赶紧出去锻炼减肥,踢毽子,打拳、跳舞。  我家的食谱:基本不吃肉,只吃些蔬菜,最常吃的就是土豆白菜汤。偶尔吃鱼,豆腐。还有水果。  前段称了我的体重降到108斤。之后又出去旅游,回来发现又瘦了一些。现在出去跳舞,可以穿着紧身的小衫和裙子了。我想,锻炼就是贵在坚持,我要坚持锻炼下去。    退休前我就开始上网了,但因为工作忙,上的次数很少,退休后,有了大把的时间,女儿给买了电脑,安上了宽带,这样每天上网去论坛、写博客,当斑竹,累得我眼睛一片模糊,不得不辞去斑竹。在网上认识了许多网友,他们待我都很好。我的文字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得到过不少实物和虚拟的奖品。最多一次得了实物奖是价值3千元的东西。我每天都要写点什么:诗歌、散文、等。我在汤姆网的博客有200多页,每页10篇文章。可惜现在打不开了。可惜我的心血!现在在搜狐也有博客,但只是今年写的东西。可我还是乐此不疲。 现在,早晨出去打拳、剑、刀、扇。然后去早市买回一天的菜。白天上网写帖子、看帖子、回帖子,下午去社区排练节目。演出等。晚上出去跳舞,回来看看电视。一天还挺忙。过的还挺充实。偶尔和老友聚会、和拳友出去周边游。偶尔女儿们陪我出去旅游,去过巴厘岛、海南三亚、云南、山东等,玩得都很开心。趁着能动,赶紧出去看看,节假时回家看望我的老父亲。日子过得愉快、充实!退休以后生活真幸福
实话,我是很羡慕退休以后的人的.退休人员,收入固定,而且现在的退休工资都不算低的,怎么着也要两千多块钱,基本上吃吃喝喝,买点衣服差不多都绰绰有余.没有下岗,被炒尤鱼的担心,只要国家在,政府在,就不可能没收入.每年还能加工资,哪怕是去年,世界金融危机,政府还给退休人员加工资了.要知道,现在大学毕业的,一个月才多少钱啊,还有根本就找不到工作的呢.他们的住房,基本上都是以前单位里面分配的,后来根据政策,自己买了下来,价格是远远低于市场价的.我印象当中,我婆婆现在的房子,五六十平米,当初买下来才花了几万块钱.虽说老了点,房龄差不多要十几年了,但是现在比这种房子更老的,市场价也要七八是万呢,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别的.我们这种年龄的,上有老,下有小,只要一出手买房,基本上就背上几十年的债.生活压力比他们大多了.生病,他们都有医保,虽然自己要负担一部分,但是只要不是特别大的病,自己那部分的钱还是不多的.哪象我们,现在并不仅仅是看不起病,根本就是不敢生病.就怕生病了,出点医药费事小,影响工作事情大啊.所以说,除非家里子女特别不争气,要啃老的,现在退休人员的生活,过得还是挺滋润的.没压力,没负担.比如说我妈妈,自从她退休以后,生活丰富多彩,活动非常频繁,简直比退休前还忙呢.每天早晨公园里面散散步,锻炼锻炼身体.白天小学,中学,师范里面的同学,还有老同事,老朋友,都轮流着聚会,差不多每个星期都能排到一次.我跟她开玩笑说,就差幼儿园同学没联系上了.不出去的时候就在家里打打游戏,或者跟外孙,外孙女玩玩.时不时地还跟老朋友一起组织着出门旅游.真是羡慕啊.不知道我退休以后,能不能也有这么舒服的日子.
一、老人退休后做什么?找份兼职作对于一些人,逐步的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会好些,他们会觉得比较容易接受。所以在过渡好这个阶段,你可以在原来的公司作些兼职,或者你也可以在其他公司找些工作来做。
二、退休前计划好退休后生活费用越早为退休留些积蓄就会越好,别期待社会福利可以报销你所有的花费。
三、年轻时要保持身体要保持健康,你一吃一些低脂肪食物,经常喝水,少抽烟。学会去克服压力,经常去医院做检查,保持积极健康。
四、老人退休后做什么?培养兴趣和多做户外运动运动,社会福利工作,或是学术研究可以填补你因不上班而所造成的空虚。为了避免寂寞无聊,你可以考虑各种活动—户内活动,户外活动,智力活动或体能活动,也可以是个人或集体活动。在退休之前,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当你真的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时候,就不会怕因为没事情做而闲着无聊了。
希望文章中对老人退休后做什么的建议,可以帮助到您,老年人多参加一些活动,可以锻炼增强抵抗力,远离的发生。轻轻拉起母亲的手8月的天气,酷热依旧。中旬,连着忙碌了几天的我,终于办完了退休人员需要办理的各种手续。一种坦然,一阵轻松。同时,还有一种欣喜和期待激动着我,那就是,欣喜于我将要把亲爱的母亲接到我身边来,愿意为她奉茶端饭,照顾于左右。期待于一周后母亲就要到了。此时,我竟然也像个小孩子一样,有种正在幼儿园门口等妈妈的幸福感觉,我自己都笑了。母亲今年76岁,身体状况已大不如从前。血压一直高,每天需定时服用降压药,80多的压差已证明心脏也供血不足。最困扰她的是腿病,06年虽然做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但登高走远是不行的。耳背也比以前严重多了,电话都不能听全。但她始终把母爱倾注给全家,以至于透支体力的去照顾她的子孙们,劝都劝不住。最让我感动的是29年上泰山,就为当初为我治病许的愿。《》多年来,由于忙于工作,看望母亲的次数是有限的,每年只能是休假回去看看。退休了,有时间和精力了,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接母亲过来,多陪陪母亲。我这里是海洋性气候,温湿度适宜,山清水秀,到处都是天然氧吧,最适合老年人居住和养生。母亲来到了我这里,是弟弟要亲自送她过来的。看到母亲白发又多了许多,心里一阵难过,我抱住了母亲亲了亲,轻轻拉起了母亲的手,正如《烛光里的妈妈》的歌词: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母亲的饮食起居我早有安排,营养食谱也已制定。母亲多年肠胃不好,我需多加注意,尽力调养。海边的独特条件--海产品应有尽有,时令水果漫山遍野。根据情况想办法让母亲多多享用。各方面多多开心。轻轻拉起母亲的手,带着母亲散散步,以增加下肢关节肌肉的活动力度,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代谢,对身体有绝对的好处。轻轻拉起母亲的手,带着母亲去看看鲜花小草,体验一下田园风光,以陶冶情操,放松精神,心情必定愉快。轻轻拉起母亲的手,带着母亲去不远的桃园,亲手摘下熟透的桃子,让母亲尝尝,能增加多种维生素,还具有延寿的效果呢。轻轻拉起母亲的手,带着母亲到餐桌旁,我已备好了炖海参一小碗汤,里面有鹌鹑蛋,小蘑菇和鸡丝,绝对的增加免疫力。轻轻拉起母亲的手,陪母亲回忆回忆过去,听母亲讲讲过去的事情....轻轻拉起母亲的手.....我要继续拉下去。让母亲快快乐乐、健康长寿。退休以后,第一感觉就是,自由了!  24小时全是自己的,想睡便睡,想玩就玩。不像上班时,电视直播女排决赛的决胜局了,可是还有晚自习;一觉醒来,感觉头晕晕的,一想还有早自习,便匆匆去了学校。  365天,全由自己安排。想旅游便旅游,想探亲就探亲。不像上班时,寒暑假期也由不得自己,因为年年都安排了补课。母亲病重请了几天假便匆匆赶回,不能耽误学生的高考复习。以致母亲临终没见最后一面,成终身遗憾。  退休了,再也不用天天走那从家到学校的两点一线。一次,在那条线上,随着下早自习的人流匆匆回家,被后面的自行车撞到,冷不防我来了个饿虎扑食,爬起来,知道是赶着吃早饭的学生。他忙问怎样,我急挥手让他快走,四十分钟的早饭时间,可别误了上课。回家一看,手表的秒针和表蒙都不知飞到哪里去了。而现在根本就不用带手表了。  虽然自由了,但每天还是忙得不得闲。晨练一个半小时,然后上街买菜,一日三餐,最是费神。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煎炒烹炸,酸甜苦辣,日子过得倒蛮快。但要是认真起来,退休后,真没做什么,没什么值得写的。  没做什么,瞎忙之余,倒应该想想,琢磨琢磨,自己曾经走过的,做过的是否有意义,自己的思想能否与时俱进。于是,还要看看书报电视,上上网。看到许多老大哥老大姐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丰富精彩,让人艳羡;老有所为,老有所学,令人景仰。常有“代沟”之说,于是到网上的论坛博客上看看“80后”“90后”咋说咋做的。大部分文章的观点还是能接受的,有不少青年的思想很阳光,很积极。有理想,有抱负。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比如他们的善良、正直,尊老孝顺,也能吃苦负重。尤为可贵的他们敢于揭露腐败,反抗黑恶,不惧权力与暴力的精神,可感可佩!每当看到这些,就想,我们不应该叹息。少年强则中国强!  我们老年人是青年人的后盾,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栋梁。当然,老年人曾经走过道路也应成为后来者的经验和教训。季羡林先生走了,他留下的那句话令人深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这是他八十高龄对自己行为的评定。这话也引起人们不同的品评,有人认为季先生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能够如此也属不易,真实地表现了自己。也有人对他的“假话全不讲”质疑:“你一辈子没讲过一句假话?”是啊,不讲假话难呀!且不说批林批孔时人人皆知的“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了。就说当时孩子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处在水深火热的小朋友的教育,还不是在课堂上接受的?我当时是没能跳出教材去,反而有时还让学生教育了我。改革开放,好了许多。但还是不能保证句句真话。比如,讲到沈从文,可参考的资料仍限于教参教辅,到图书室找不到他的一本书,翻看以前的文学史,上面就没有他的名。后来在地摊上才买了本他的小说。  什么知识分子、读书人,我觉得自己只是戴了一顶虚虚的帽子,腹中有多少有用的知识?读了多少该读的书?只有良好的愿望还不行啊!我只希望能多读些书,读好书。不要只弄些“回”字有几种写法之类的玩艺儿。前一阵与同事们聊天,说到如果现在这份工作做不下去了会干什么,一位接近退休年龄的同事的理想是他的兴趣一直就是烹饪,他想索性去上厨师学校,出来以后做一个大厨,也算圆了自己一直的梦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教育系统失败的典型,我从小的理想都是非常功利的,小的时候是为了能让父母老师高兴,大了以后就更实际了,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到最后,已经说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了,想一想真是挺可悲的。我想等我退休以后,一定要做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一时想不到也没有关系,到了那时候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了,咱也注册个什么老年大学之类的,专门学那些没有用的,以前可能有兴趣,但是迫于生活压力,一直没有时间钻研的。一样一样学过来,我就不信,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又没有了生活的压力,不指着能学出什么来,说不定就真能发掘出自己潜在的才能呢。象自己一直喜欢书法,但是也一直也没有时间,也静不下心来,到了退休的时候,已经是繁花看尽,一杯茶,一本帖,日子也可以那么休闲地度过,该是多么惬意啊。还有自己一直羡慕能随手作画的人,把生活中的美丽用手中的画笔描述出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等退休了,好好学学,什么国画,油画,素描,一样一样的试,万一能找出一点小才华,也不枉我惦记这么多年。自然也不能忘了音乐,估计人老了,手指也不灵便了,就算是没法自己弹了,也能学学欣赏,也不至于听到名曲除了说好听,想不出其他评语了。真是越想越美,恨不得现在就退休,哎,遥遥无期啊。西双版纳看看上小学的时候,看过一部长篇小说《边疆晓歌》,这是一部描写上海知青到云南开恳荒原的故事,那时的云南和西双版纳还很荒凉,在这部小说里,偶第一次知道了云南,知道了西双版纳,简单了解了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非常美丽的边疆景色。从那开始,偶就有了对云南和西双版纳的向往。也盼着自己再大点时也能成为一名知青,就去西双版纳边劳动边欣赏那里的美景,那将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这部小说把西双版纳描绘的太美了,清晨知青们起床后,在淡淡的晨雾中的田头他们发现了孔雀的羽毛,对于这些生长于大城市的青年们,他们惊喜地大呼小叫,沿着田间走出很远去寻找那只美丽的孔雀,走出好远也没寻找得到,他们只好沮丧地回来了。看到这里偶想去西双版纳的心情更加急迫,当然这是不能如愿的事了。尽管后来仍然没忘却有朝一日去那里看看的念头,因为各种原因至今没能实现小时候的愿望。当然现在再去不是去想当知青而是去旅游。小时候的梦想如此深刻,也如此简单,也如此美好,就是不能如愿。好了,偶的这个梦想越来越离实现的距离近了,那就是更偶退休之后,没有了时间和其他杂事的羁绊,一定抽出时间去云南,去西双版纳,去看看在偶心目中美丽又神奇的那片土地。这一切都要等到偶退休之后了,也许上海知青们开恳过的荒原,早已经盖上了高楼大厦,也许那里成了旅游景区,也许......许许多多的也许在偶脑海里萦绕成一个美丽的梦幻。看我们的现在,每天的忙忙碌碌,很少有闲暇时间尽情的享受一下生活。为了生活,年轻的我们天天奔波。一年内也少有时间来休息一下感到疲惫的心灵。看到他人能够,搀着老公,领着孩子,一家子秀着幸福与甜蜜,举家散心游玩儿,就心起万分的羡慕。老公的事业心很强,也很忙,毕竟是他一手创办的公司,总比他人付出很多倍的心劲与精力来照顾着、呵护着……一年也抽不出几天时间来休息,更别说带着家人出去旅游散心了。即如此,也只有跟老公商议着,等我们都退了休,孩子也大了,也不用我们操心了,就到各大名胜古迹处好好地周游一番。其实老早就想去山清水秀的南方转转了,和心爱的他一起,在大好河山间,留下我们的足迹,积存美好的生活记忆。再来个二人世界,所以我们现在很努力奋斗,待到退了全也有了充足的时间与银子,就实现我们的退休后的悠闲自在的生活。退了休有时间了,也不用领导管了,不用再按部就班地,天天沿着那条不知走了多少遍的路来回走了。时间完全听由自己的处理,就可以自由地安排了,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做什么就做些什么,想吃想睡都随着自己。退休了,时间充沛了,回头望望走过的路,来杯淡淡的清茶,茶香飘浮,身披暖暖的午后阳光,轻轻摆动摇椅,想想年轻时的自己,也是一件惬意之事。这一生甚是喜爱看书,退休了,也可以整天泡在书吧里,戴着老花镜看个够了,好好地过把书瘾。退休后的生活,现在想像的比较多,毕竟要等到退休后再说啦,呵呵……我的退休生活[退休之后]我们夫妻俩都已经正式退休了。过上了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由于我们有上山下乡的生活经历,对农村生活非常向往,喜欢土地,喜欢花花草草,于是我们退休后毅然告别了钢筋水泥建筑和喧闹的城市生活,去了老公的老家朝阳区的农村,开始过上了农民的生活。,虽然去了农村,过上了农民的生活,但是我们有稳定的退休费,虽然不是很多,但足够我们生活,孩子已经成家立业,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有保证。也不用我们操心。使我们俩在这里过着安定的幸福生活。房子是自己设计的,当然要有厨房、卫生间、大小卧室和厅。(不是那种公共卫生间,蛆虫遍地爬的。那种我们也受不了。)我们在院子里栽种了石榴树、海棠树、柿子树、香椿树和葡萄(虽然海棠树、柿子树、葡萄尚未结果)。春天的时候,能吃到鲜香的香椿以及自家的春韭,可以看到院子盛开的海棠花,漂亮极了。海棠花开败,有闻石榴花香。院子里还种了许多花,有君子兰、橡皮树、太阳花、牡丹吊兰、龙骨掌、月季、竹子等等。到了夏天,院子里的菜又成熟了,不出家门就吃到绿色的蔬菜。比如:茄子、西红柿、辣椒、芹菜等。秋天到了。南瓜又成熟了。秋黄瓜、秋扁豆开始收获。夏秋季节基本上不用买菜。其实也种不了那末全,象苦瓜、土豆等想吃也买一点。当然,收获这些菜我们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每天早上我们基本上都是5点多起床,也是睡不着了,整地、除草、捉虫、上肥。管理着这些花草和蔬菜都在早上,大约一、两个小时。只当是晨练了。通过劳动,收获了蔬菜,锻炼了身体。亲朋好友到我家来也都品尝农家饭,走的时候,只要有菜就带走一点。也增进了友谊。除了以上的农家生活,我们还上了宽带,是包月的。闲来在网上闲聊,看看国家大事,学习烹饪中餐、西餐,学习手工制作等等。做点好吃的给孩子们送去。我们还在天气不冷不热的时候,出去走走,在市内玩玩转转。一天忙忙碌碌,我们生活的很充实。这要感谢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要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对老年人的关爱。我们要珍爱生命,充分享受这幸福的退休生活。时做个老宅男[退休之后]退休之后还干什么,为什么那么想不开呢?退休就是退休了,这是国家赋于给每一名到了法定离退休公民,休生养息的权力。忙忙碌碌了大半辈子,为国家、为工作、为家庭,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从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转眼间成了两鬓花白的老年人,结结实实的身板现在也有些佝偻,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已经到了好汉不提当年勇的岁数了。反正偶想好了,到了退休那天偶就安安心心的回到家里,拿着一份不丰厚也生活无忧的退休金,让心态步入一片无风无雨宁静的港湾,早上不必为赶时间急匆匆没空吃早饭,中午也不用因没休休的地方而趴在办公桌上小憩,晚上下班一路上边买菜边赶路回到家已是华灯初上时分。早上偶会睡得足足的后再起床,慢条斯里地把挂在门口奶箱里的牛奶拿进屋子喝进肚子,然后想吃什么早餐做点什么。中午不想做了就去附近的小吃街寻上一家可口小吃填饱肚子,当了晚上再认真做上一顿美味大餐享受一番。也许偶会在阳台上养上几盆喜爱的花卉,每天早晨和晚间给它们浇浇水,这样偶也有了事做不会百无聊懒,还愉悦了心情活动了手脚。可能偶也会外出游玩,偌大的中国偶去过的地方实在少得可怜。也许偶时常要找来几位好同事、好朋友小斟几杯,续续旧谈谈天说说地拉拉年青时的那些快活事。也会在不远的一天,偶就有了孙子或孙女了,偶一顶要当一个合格的爷爷,不溺爱不娇惯,没事就给她迷或她讲故事,让他或她健健康康地成长。退休后偶会更专注于亲情和友情,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是年轻人的世界了。偶到时做个老宅男就足矣了。这话题有点早,和妯娌一起探讨过这问题无数次。她喜欢做饭,没少用这个,打压我。而我很服气。我们俩人同岁,她退休居然可以比我早十年。不过她说,退休后就去开家饺子馆。这个太适合她了,人干净,会生活,手艺好,把家里的三口养成胖子过,也有脂肪肝了,最近当然也低碳了,不过她开饺子馆,一定要叫“嫂子”或“二嫂”饺子馆,生意一定特别棒。 
我退休干什么?开家店,自己的店,太累,不过想过,书店可以,童装店也可以,茶室也可以,不过好象做什么都需要精力,我很累了,什么也不想干。可是去外面云游,也不太可能,LD不喜欢到处去,从来就没有过出远门的想法,那干什么呢,可能,我可以当职业红娘 我对妈妈的记忆,很少。最深的居然是她是一个很地道的红娘,经她做媒的几家,过得都特别好,家家生活和美。不管是一工一农,还是别的类型,都是远近闻名,富庶得出了名的。这是他们这些人的缘份,可是那个年代的千里姻缘红娘牵线,肯定是很难得的。所以我妈的人缘那是好得没法说的,我现在的记忆,还是在缺衣少穿的时候,妈妈带着我说和别人的场景,吃的大炖肉或许,我可以女承母业?退休后去当职业红娘,实际上我也在做这事,好事。可是信息太发达了,年轻人太开放了,肯定很少人喜欢相亲了,可是我已经做成了一对,很美满的一对。总之感觉自己有当红娘的潜质。尽管古语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一对有情人,那是人前世修来的,可是我还是觉得当红娘很好。当然,退休后,真当红娘的话,我也要当一个不是扛烟袋的,丑的不行的红娘。中老年人本来就由于体力衰退,兴趣减少而有孤独倾向,再加上退休后与旧交疏远,新关系尚未建立,容易使自己陷人极其狭小的活动范围内。那么,应该怎样安排好退休生活呢? 保持乐观的情绪正确对待退休制度,正确对待得与失,做到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不消沉,不悲观,不心灰意冷。要心胸坦荡,热情对待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精神无所负担,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延缓衰老,延长寿命,退休后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适当的运动。计划定下来后,最重要的就是实施。有的退休老人开始决心很大,但坚持不了几天,富多彩,使老年人生活有所追求,有所寄托。没有兴趣爱好会使老年人感到生活无味,产生无所事事、度日如年的感觉。_ 少看悲观影视片老年人应该多看影视节目,但要限制时间,不要每晚都等节目结束才上床休息。内容过于悲伤的戏剧和电影、过于紧张的对抗性比赛,老年人应该少看或不看,以免影响健康。老年人因看过于紧张的影片而诱发疾病甚至碎死的事时有发生,不可不防。原因坚持正常的生活规律易抛弃。成了比较牢来为固的条件反射,若因退休而破坏它,对人体养生不利。 增加体育锻炼运动可以就因早晨不愿起床而使锻炼计划付之东 
退休後十個切記
我們都退休許多年了,
退休後怎樣生活,各有高招。
朱鎔基也退了快10年,
他對自己說:退了,絕不過問政事。
我們老百姓本來就無政事,
但要把心態調整好,
爭取做一個幸福快樂的老人。
朋友給了我一些好建議
一要切記:
歲數大了不是本錢。這年頭什麼都值些錢,就是歲數不值錢。
心裡千萬別有那麼多的“應該”或者“不應該”。
喊你聲“老頭兒”沒什麼錯,叫你聲“老先生”是對方的教養,並不關你什麼事。
年輕人憑力氣搶先占優,那是生物本能;
有人給你讓個座,那一定要記著說聲“謝謝”,那是有幸碰到了大好人。
二要切記:
“想當年”不是人人都愛聽的話。
如今不是憶苦思甜的年代,沒人願意享受你的光榮歷史和坎坷經歷。
時代畢竟不同了,你吃過的野菜,現在變成了高檔佳餚;
你墾荒造田,現在成了破壞生態。
紅軍煮皮帶充饑的故事,讓年輕人沒法理解,
放到現在煮一根皮帶總沒有燉幾斤肉來得經濟。
因此,“想當年”的話題要適可而止,畢竟“當年”不如“當今”更實際。
三要切記:
少管閒事,特別是家中的“閒事”。
孫輩的教育是子女的事,不是你的責任。
如今都是“奧特曼” “灰太狼”年代了,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廟……”,
那才叫毀人不倦!
與子女相處,千萬不要喋喋不休,
要有“政協”的位置感,既要到位,
又不能越位和錯位。
大事上表個態,聽不聽的別計較。
子女徵求你的意見就是敬重,
要主動追求個清閒自在。
四要切記:
“年輕人一定比你忙”。
你想孩子了可以打個電話,孩子想你了,可能連打電話的時間都沒有。
千萬不要為這種事較真兒,拿自己去做比照。
記住:抱怨多了會“兩敗俱傷”。
如果孩子真來看你,可千萬不要找理由強留著,
孩子們“花時間”與“花錢”一樣,是用金子買光陰,能抽出一分鐘來看你就是好
事。如果不給孩子一個“花時間”的寬鬆環境,今後看你的次數只能越來越少。
自願付出時別想著回報,不要總把為別人做的那些事掛在嘴上。
幫子女做飯洗衣、照看孩子沒有不叫苦的,但千萬別當著子女的面傾訴。
理解不理解的要多些淡定,權當是為社會做了義工。
有些事不一定就能將心比心,“尊老愛幼”永遠是把“愛幼”放在第一位,
因為“朝陽”總比“夕陽”能讓人憧憬。
記住:“付出”是送給別人的東西,
千萬不要想著再“找補”回來,那會讓所有人都不愉快。
六要切記:
不要總想著改變別人。
鄰家女孩乍暖還寒就穿上了短裙絲襪,
那是姑娘喜歡“美麗凍人”;
老伴做事兒丟三落四,無法完美,
那是多年難改的“頑疾”。
其實,每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和活法,
原本沒有絕對的錯對。
改變不了別人就試著變變自己,
其實你自己也很難改變。
與其這樣,不如來個和平共處,
淡然處之總比指手畫腳讓人喜歡。
七要切記:
待人處事別太摳門兒,
錢多錢少都要有個爽快大度。
對親朋好友自不必說,
就是子女買來東西孝敬,
也一定要說聲謝謝、想著付錢。
雖然很多人都不缺錢兒,
但咱要的就是那種坦然。
記住: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享受和諧快樂也要掏銀子出本錢。
把數得過來的養老金花費好,
可是一種智慧,
“人死了錢沒花完”
真不如生前開明大義些;
把積蓄全花光了也不是個辦法,
畢竟“人沒死錢先沒了”會更悲哀。
八要切記:
邋邋遢遢不是小事兒。
人老了懶點可以,
但千萬別懶在穿衣戴帽、洗涮衛生上。
你要保持艱苦樸素的革命傳統也可以,
但要記著整潔乾淨。
這年頭世界都變成了地球村,
國與國、人與人的關聯更加緊密,
別因為自己的邋遢影響了家庭的生態。
要知道你的衛生、
你的穿戴不是你自己的事,
那是家庭的招牌和子女的臉面。
你不在乎不行,因為有太多的人在乎。
九要切記:
千萬別像存錢那樣存著破爛兒。
有道是“破家值萬貫”,那是上個世紀前的說法兒;
見什麼都稀罕,那是老化的徵兆。
當下留存東西不能看有用沒用,要看常用不常用。
不常用的東西,真用的時候不一定記得起,
記得起也不一定找得到,所以還是早早處理掉的好。
大件的東西得趕快更新,說不定以後花錢攆它走都不容易。
家裡的東西究竟是多是少,先看看你家的“踢腳線”能露出多少就立馬知道。
別老想著靠子女,消除寂寞根本還在自己。
自從四合院改成了單元房,放飛的都是小家庭的夢想。
小家庭的日子就像私家的車,雖然都在一條路上跑,但沒人願意去合夥拼車。
老年人要練好的是自己的車,即使獨守長夜,也要勇敢地往前走。
廣交朋友、儲蓄友誼才是老年人應當儘早做的事情。當你不能再嬉戲走動時,
依然可以給新朋老友打個電話,去交流喜歡的美好話題。
您能記住,又能做到,
您就是幸福快樂的老人。
&感谢习之老师的背景纸/播音器!
&退休后十个切记
一要切记:岁数大了不是本钱。这年头什么都值钱,就是岁数不值钱。心里千万别有那么多“应该”或“不应该”。喊你声“老头儿”没什么错,叫你声“老先生”是对方有教养。年轻人凭力气抢先占优,那是生物的本能。有人给你让个座,一定要说声“谢谢”,那是有幸碰到了好人。
& & 二要切记:“想当年”不是人人都爱听的话。如今不是忆苦思甜时代,没有人愿意享受你的光荣历史和坎坷经历。时代不同了,你吃过的野菜,现在变成了高档佳肴。你垦荒造田,现在成了破坏生态。红军煮皮带充饥的故事,让年轻人无法理解。放到现在煮一根皮带总没有炖几斤肉来得经济。因此“想当年”的话题要适可而止。
&& &三要切记:少管闲事,特别是家中的闲事。孙辈的教育是子女的事,不是你的责任。如今都是“奥特曼”“灰太狼”时代了,你还在讲“从前有座上,山上有座庙......"那才叫毁人不倦!与子女相处,千万不要喋喋不休,要有“政协”的位置感。既要到位,又不能越位和错位,大事上表个态,听不听别计较。子女征求你的意见是尊重,要主动争取清闲自在。
&& &四要切记:年轻人一定比你忙。你想孩子可以打个电话,孩子想你了,可能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千万不要为这事较真。如果孩子真来看你,千万不要找理由强留。孩子们“花时间”与“花钱”一样,是用金子买光阴,能抽出一分钟看你就是好事。
&&&& 五要切记:自愿付出时别想着回报。不要总把为别人做的那些事挂在嘴上。帮孩子做饭洗衣照看孩子,没有不苦的,但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倾诉。理解不理解都要淡定,权当是为社会做了义工。有些事不一定能将心比心。尊老爱幼永远是把爱幼放在第一位,因为朝阳总比夕阳让人憧憬。
&&& 六要切记:不要总想改变别人。邻家女孩咋暖还寒就穿上了短裙丝袜,那是姑娘喜欢“美丽涷人”,老伴做事丢三落四,那是多年难改的“顽疾”。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原本没有绝对的对错,不如来个和平共处。
&& &七要切记:待人处事别太抠门。钱多钱少都要爽快大度。对亲朋好友自不必说,就是子女买东西孝敬,也一定说声“谢谢”,想着付钱。记住“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享受和谐快乐也要掏银子出本钱。
& &把数得过来的养老金花费好是一种智慧,“人死了钱没花完”,真不如生前大方些。把积蓄全花光也不是办法,毕竟“人没死钱没有了”更悲哀。
&&& 八要切记:邋遢不是小事。人老了懒点可以,但千万不要懒在穿衣带帽、洗涮卫生上。你要保持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也可以,但要记住整洁干净。这年头地球都变成了地球村,国与国、人与人的关联更加紧密,别因为自己的邋遢影响了家庭的生态。要知道你的卫生、你的穿戴不是你自己的事,那是家庭的招牌和子女的脸面。你不在乎不行,因为有太多的人在乎。
&& 九要切记:千万不要像存钱那样存破烂儿。“破家值万贯”那是上个世纪的说法。当下留存的东西,要看常用不常用,不常用的东西还是早早处理掉。
&& 十要切记:别老想靠子女。自从四合院改成了单元房,放飞的都是小家庭的梦想。小家庭的日子就像私家车,虽然都在一条路上跑,但没人愿意合伙拼车。老年人要练的是自己的车。即使独夜常守,也要勇敢地往前走。广交朋友、储蓄友谊才是老年人应当早做的事情。当你不能再嘻戏走动时,依然可以给新老朋友打个电话,交流美好的话题。
人生到头来,终究是一个人  结婚也好,不结婚也罢,无论是谁,最后都是一个人。  事实上,在日本,年过65岁的女性银发族,没有配偶的比率为55%,其中丧偶者占46.1%,离婚者占3.5%,未婚者则占3.3%。反观男性,则维持17%的极低比率。  女性年过80,有83%处于单身状态。  若照酒井顺子在其畅销著作《败犬的远吠》①中的说法,我就是所谓“败犬”一族的前辈。只是,比起已过世的日本女性政治家市川房枝女士和年过八十的土井贵子女士,我可就差得远了。她们那个世代的未婚比率不到2%,是个连阿猫阿狗都能结婚的时代,所以当时的“败犬”算是“稀有动物”。  日后未婚女性仍然持续增加,虽然在我这一代仍属少数,但到了刚步入四十大关的酒井小姐那一代,“未婚女性”可就不算少了。只是,无论结婚与否,都只是女人人生中的一种选择。在现今晚婚化的时代,虽然常有人开玩笑地表示:“就算过了适婚年龄再结婚也无所谓。”然而,始终结不了婚的“败犬”一族与日俱增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21世纪是欧巴桑世纪  2005年全世界最长寿的国家——日本,女性平均寿命为85.5岁,男性为78.5岁。所谓“平均寿命”,是指该年度初生0岁婴儿到死亡年龄的平均余命②。因为很多人都过不了50岁大关,所以只要活过50岁,通常还可以再活更长一段时间。虽然不见得每个人都有“活到55岁,未来应该还有30年可活”的机会,但这就是所谓平均寿命的涵义。  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人口所占的比率也在增高。先进国家的0岁人口出生性别比,男女比率约为105:100。而2005年日本65~69岁年龄的男女人口比为48:52;75~79岁为43:57,女性所占比例有增加的趋势。85岁以上则为28:72,也就是此年龄层的女性人口约为男性的2.5倍。  而绝大部分的老年设施中,居住者都以女性占压倒性多数,甚至可以说“21世纪是欧巴桑③世纪”。  欢迎恢复单身生活  一般来说,因离婚或丧偶,再度恢复单身生活,称为“二度单身”,但这个结果和“始终单身”的人其实没什么不同。  越来越多年过四十五岁的人,因离婚或丧偶,而再度恢复单身生活。由于已婚者和未婚者的生活方式并不相同,所以对始终保持单身的人来说,面对已婚者,总有种“完全?知道和满口丈夫、孩子的女人聊什么”的感觉,也因此对于“二度单身”者,才会有欢迎远行好友回家的感触。  我自己也会有这种始终等待远行好友回家的感觉,有时甚至会感叹:“大家的人生到头来,其实都走向同一条路嘛!”  其实,这些二度单身女性“与家人共处”的时间并不长。在现今大多只生养一两个孩子的情况下,孩子们因升学、就业等因素,终究会离家独立,而有的孩子则成了单身寄生族,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宛如房东与房客。这些女性恢复单身生活后,就不用再当个为了准备饭菜而匆忙赶回家的“灰姑娘”。长久以来,她们一直扮演着每到傍晚时分就得回家准备晚餐的母亲或妻子角色。现在就算毫无顾忌地通宵夜游,也没有人会说任何闲话。  过去,人们称这些女性为“快乐寡妇”。只要送走啰唆的丈夫,当个快乐寡妇,人生就有如再度染上春天的色彩,加上儿子对自己百依百顺,简直就像个掌握一家大权的皇太后(就是所谓的“垂帘听政”)。今天泡温泉,明天逛街、看舞台剧,日本女人在家中的地位着实“提升”不少。  然而,在现今老龄化社会中的女性,只要丈夫不比自己早走一步,也就没办法趁身体状况尚佳时,当个“快乐寡妇”。在我看来,老年离婚的比例之所以逐年增加,也许就是因为这些“忍无可忍”的女性,对自己的丈夫使出了杀手锏吧?当然,我相信也有人老早就把丈夫调教得服服贴贴,让自己可以恣意地旅行或夜游
睡眠或觉醒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它不是人为能完全自主控制的活动,而是一个被动过程。它不像人体某些活动可按人的意志,说来就来,要止则止。失眠的人常常难以诱导师自己进入睡眠而苦恼。其实早期的轻度失眠,经过自我调理的办法就常可,具体归纳如下: (1)平常而自然的心态。出现失眠不必,越是紧张,越是强行入睡,结果适得其反。有些人对连续多天出现失眠更是,认为这样下去得不到休息,不是短寿,也会生病。这类担心所致的过分焦虑,对睡眠本身及其健康的危害更大。 (2)寻求并消除。造成失眠的因素颇多,前已提及,只要稍意,不难发现。原因消除,失眠自愈,对因疾病引起的状,要及时。不能认为:失眠不过是小问题,算不了病而延误治疗。 (3)身心松驰,有益睡眠。睡前到散步一会儿,放松一下精神,上床前或洗个沐浴,或热水泡脚,然后就寝,对顺利入眠有百利而无一害。诱导人体进入,有许多具体方法,例如:放松功,已在民间流传,可以借助。此外,再介绍两种简而之法: ①闭目入静法。上床之后,先合上双眼,然后把微微张开一条缝,保持与外界有些接触,虽然,精神活动仍在运作,然而,活动的已大大下降,诱导人体渐渐进入睡意蒙胧状态。 ②鸣天鼓法。上床后,闭目,左掌掩,右掌掩右耳,用指头弹击后脑勺,使之听到呼呼的响声。弹击的次数到自觉微累为止。停止弹击后,头慢慢靠近睡枕,两后自然安放于身之两侧,便会很快入睡了。 (4)睡眠诱导。聆听平淡而有节律的,例如:火车运行声、叫、滴水声以及春雨淅沥淅沥声音的,或音带,有助睡眠,还可以此建立诱导睡眠的。 (5)饮法。睡前饮一杯加糖的热牛奶,据研究表明,能增加人体的分泌,增加氨酸进入,促使人脑分泌睡眠的素;同时牛奶中含有微量样式物质,具有作用,从而促使人体安稳入睡。 (6)合适的睡姿。睡眠姿势当然以舒适为宜,且可因人而异。但睡眠以侧卧为佳,家曹慈山在《睡诀》中指出:“左侧卧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右手置于右股间。反是。”这种睡眠姿势有利于全身放松,睡得安稳。 (7)若疲劳而难以入睡者,不妨食用、、橘、橙、梨等一类水果。因为,这类水果的味,对有镇静作用;水果中的糖分,能使抑制而易进入睡眠状态。 (8)若因出差在外,不适应环境而致失眠时,应先有思想准备,主动调适,有备无患,不致因紧张担心。同时还用以上之法,则可避免失眠。 采用上述诸法,做到寝时不,不思索;先睡心,再睡眠,即:睡前不过度用脑,上床后排除一切杂念,保持安静;另外,注意卧室环境,空气新鲜,床铺硬软适宜,则能。睡得好,起床后精力自然充沛。 祝你早日摆脱失眠困扰,一觉睡到大天亮!,.
退休之后怎么办:老有所为&退休也能“发光”
 在山东潍坊市活跃着多支民间“草根艺术团体”,是由平均年龄65岁左右、离退休、爱好文艺的老人所组成,他们自己购买服装道具,自编自排节目,每天在市区广场以及公园内义务为市民表演,把歌声和笑声送给每一个人,受到了人们的交口称赞。  为在潍坊市区东苑公园内,“草根艺术团”的老人们正在为市民表演舞蹈。  张&驰摄  退休了,从繁忙的工作中停下脚步,很多人感到不适应。退休后,许多人的身体状况依然很好,继续做事的意愿比较强,他们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并发挥余热?由工作向居家转型,应做哪些准备?通过哪些途径让退休后的生活更充实更精彩?从今天起,本版推出系列报道“退休之后怎么办”,敬请关注。  ——编 者  重新上岗,退而不休很普遍  “姜还是老的辣”,对某些教育、技术和管理类岗位来说,经验很重要,越老越吃香  “真对不起,刚下班,路上有点儿堵车!”10月26日,按照约定,记者在天津一家公园的门口等候刘丽娟阿姨。由于晚到了几分钟,她远远地就打起了招呼。家住南开区的刘阿姨去年8月1日从一家国企“光荣退休”。退休后不到一个月,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刘阿姨就被一家私企相中,重新上岗,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通信设备检测。  “说实话,刚退休那会儿我挺想不开的。觉得自己才50岁,还挺年轻,怎么说不干就不干了?白天老伴儿、孩子都上班去了,就剩自己一天到晚没事儿干,心里空落落的。”说起当时的心情,刘阿姨还显得很纠结,“后来以前的同事介绍我到现在的单位工作,虽说是小企业,但给的报酬不低,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工作让我觉得很充实。”  按规定,我国一般职工男60周岁、女55周岁甚至50周岁就退休了,还有的职工办了提前退休。习惯了忙忙碌碌的上班生涯,突然退下之后,多数人心里没着没落,重新上岗可以让自己重新忙碌起来,让生活更有意义。  记者采访中发现,现在很多企业都愿意招聘退休人员,特别在一些民营中小企业的教育、会计、出纳等岗位上,都能见到退休人员的身影。  专家指出,对于某些教育、技术和管理类岗位来说,经验很重要,越老越吃香,正所谓“姜还是老的辣”。退休人员能够再次走上工作岗位,并得到认可,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  61岁的张猛原先是黑龙江哈尔滨市某中学的数学老师,退休后来到北京女儿家,在一家中学课程补习学校找到了新工作,从事一对一式的辅导教学。由于是中学高级教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很快成为业务骨干,每天下午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收入比退休金还高。  天津东丽区一家小企业的老板表示,有些工作不需要耗费体力,只要身体状况良好,他们都愿意招用退休人员。许多退休人员经验老到、技术过硬,而且在具有同等工作能力、付给相同薪水的情况下,聘用企业还不必为退休人员缴纳社保金,这能节省20%—30%的成本开销。在这家企业,记者见到了退休前在某企业当工会干部的老严。老严今年62岁,退休后被聘为这家企业的办公室主任。他工作兢兢业业,管理很有章法,没多久就把办公室的日常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成为老板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培养爱好,书法、、文艺等成最爱  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兴趣喜好,能够保持身心健康,生活得更充实  除了重新上岗,许多人在退休后投身书法、收藏、文艺等领域,培养兴趣爱好,日子同样过得有滋有味。  庄西光原先是山东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自幼爱好书法,本来就在当地小有名气。他55岁时提前办了退休手续后,潜心钻研书法,功力突飞猛进。2008年,他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被当地一所师范学院聘为专职讲师,讲授书法课程。去年,还在省城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并出版了自己的书法专著。如今的庄西光满面红光,精神得很:“这样的日子,至少还能过30年。”老先生信心满满。  专家表示,退休后,有了更多的闲暇。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情和特长,专心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书法、收藏、写作、摄影、美术、歌舞……多种体育运动及文艺活动,都是适合老年人特点的领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兴趣爱好,不但能够平衡大脑思维,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身心健康,还能让生活更充实。  在天津著名的沈阳道旧货市场,每天都有很多老人拿着自己的藏品,三五成群,“以物会友”。古旧字画、钱币邮票……广受大家欢迎。  10月27日,记者来到这里,一位拿着几本小人书的老大爷正在和“藏友”品鉴。他表示,年轻时就喜欢收集小人书、像章、邮票等物品,去年自己退休了,可以真正把这项爱好当成一项事业去做了。  “大伙儿一边挑着藏货,一边聊聊当年的事,不经意间,没准儿就凑出一套珍品,这样的日子挺好。”老大爷拿着一套上世纪80年代初出品的《加里森敢死队》全套小人书,乐呵呵地给记者展示,“这套我一直缺一集,昨天恰巧从一个朋友那儿换到,终于凑齐了。”  “这一套小人书挺值钱的吧?”记者问。“嘛钱不钱的,图个乐儿得了!”老大爷以天津人特有的幽默说。  距离沈阳道旧货市场不远,还有一家名流茶馆。这里经常上演相声、大鼓、京剧等传统曲艺节目,来观看的多是一些退休的老票友。时不时,老戏迷们也会亲自上阵吆喝几句过过戏瘾。  一位刚唱完大鼓从后台出来的大妈票友说,退休后就常来茶馆听听相声、京剧,有机会就上台唱一段,和票友们“切磋”:“以前没机会学唱戏,现在退休总算可以过把瘾了,我还专门拜了师。”这位大妈对自己目前的状态很满意。投身公益,心态健康最快乐  救灾、助学、投身环保……不少人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与时代同行,实现着晚年人生的价值  这些年,随着退休人员平均受教育程度、社会意识不断提高,在一些公益活动和组织中,出现了越来越多退休人员的身影。从抗震救灾到捐资助学,从救助困难家庭到宣讲红色历史文化,从投身环保宣传到收救流浪小动物……这些本可以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儿孙满堂乐趣的老人们选择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与时代同行,实现着晚年人生的价值。  在天津南开区邮电公寓小区的业主委员会里就有不少退休的大爷大妈,一心扑在小区全体业主的维权上。别看这些“爷爷奶奶级”的业主代表腿脚不便,但在涉及到全体业主权益的问题上可谓“寸土必争”。  一次,小区旁边的工地夜间施工,搅得整个小区的居民睡不好觉、怨声载道。几位老人不顾酷暑,连续几天守在工地大门外联系调查取证,几次与施工单位据理力争。几天后,不仅成功制止施工单位夜间施工,还为小区居民争取到了一笔赔偿。“我就是爱管闲事儿,在单位上要管,退休了还要管。”在业委会当业主代表的胡奶奶认真地说。  今年夏天,新浪微博上新开了一个不起眼的微博,名叫“牡丹园王树芳”。他就是吉林长春市牡丹园的公益相亲志愿者王树芳。老王63岁,退休后专心致志地搞公益相亲,至今已经6年多了。  微博上,老王说:“现在我退休了,专门搞公益相亲。大男大女们,如果想找到你们的爱情和好姻缘,来牡丹园。每个星期六都有相亲会。”  6年里,老王组织的相亲会超过300次,走进婚姻殿堂的新人数都数不清。平日里,经常有家长给老王送喜糖、塞请柬,老王说:“这样的日子最快乐、最幸福!”  专家表示,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驿站。老年人情况各不相同,条件各有差异,退休后,应根据自身情况与条件,继续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努力把退休后的日子安排得多姿多彩。只要积极调整心态,保持愉快心情,就能“最美不过夕阳红”,让晚年人生洋溢着幸福快乐。
发表评论:
馆藏&14608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