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全域旅游实施方案

发展“全域旅游” 打造时尚都市
重点项目提速全域旅游发展登封市推进“一城三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荥阳市全力打造郑州西部休闲体验游最佳目的地二七区打造郑州近郊游首选地管城回族区打造“一个亮点+四个项目+三条线路”郑东新区大力发展现代都市游
核心提示 明天是第5个“中国旅游日”,国家旅游局将今年活动主题定为“新旅游、新常态”。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旅游早已成为人们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认识发现新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新常态下,关联度高、带动作用突出的旅游业既是城市软实力,也是城市硬实力,更是城市发展新动力。大力发展旅游业是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举措,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是郑州现阶段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去年12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要求各级各部门把握旅游产业阶段性特征,围绕最终把郑州建成世界旅游城市的目标,坚持“一统三大三层次”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一统”, 就是要坚持将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用发展旅游的理念谋划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谋划易地扶贫搬迁、文物保护利用、文化传承创新、工厂企业形态、商贸服务业发展等工作;“三大”, 即发展大产业、优化大环境、惠及大民生,用大产业、大环境、大民生来谋划旅游业发展;“三层次”,一是依托登封少林寺和新郑黄帝故里两个世界级旅游资源,打造国际化的旅游景区。二是依托黄河沿线旅游带、中牟时尚文化创意休闲区、通用航空展会等景点项目,打造国内优质旅游品牌。三是依托移民扶贫搬迁、都市区现代农业、都市区休闲度假项目等,打造区域知名休闲旅游品牌,形成中原城市群休闲旅游胜地,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富民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今年4月27日,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从树立全域旅游发展观、明确全域旅游发展目标、拉长全域旅游发展链条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新举措。 在打造“全域旅游”的征程中,郑州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九大新型旅游业态,正在建设智慧旅游城市,郑州旅游业发展的灿烂春天正在向我们阔步走来! 他山之石 杭州描绘休闲旅游全域化蓝图 《杭州市“十二五”旅游休闲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该市休闲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空间布局、重点项目开发等内容。这份规划除了提出迎接杭州“大空间时代”和“大产业时代”外,还提出了旅游全域化战略。即对整个杭州的旅游资源重新进行整合,未来杭州旅游业不仅将围绕西湖、运河、西溪湿地等知名景区做文章,还将构建一个庞大的旅游全域化发展新格局,走上一条旅游空间全区域、旅游产业全领域、旅游受众全民化道路。根据规划,萧山将做强会展旅游,余杭将着力打造文化板块,临安将引领生态度假,三江两岸将构建生态景观画廊。 厦门实施“全城5A”旅游发展战略 厦门实施“跨岛发展。全城5A”旅游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全域厦门、国际厦门、美丽厦门、龙头厦门、满意厦门”,全面推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该市着力将厦门打造成为一个5A级景区,提升旅游品质,增强旅游集散、辐射、带动功能,并通过政策扶持等政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房车旅游等新兴业态,大力推动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和自驾车基地,引导旅游要素科学流动。 重庆渝中区提出“四全”规划模式 渝中区是重庆市的行政、文化、商贸和金融中心,也是重庆唯一一个全域划入都市功能核心区的城区。该区不仅在空间上强调立体化、全景化打造,还注重发展旅游体验经济。该区以“山是一座城、城市一座山”的资源特点发展全域旅游,不仅提升都市功能核心区的城市功能,还通过旅游与产业、城市、文化的全面融合,展示重庆都市核心区的内涵和美丽。在规划中,该区着力突出“全景、全时、全业、全民”规划模式,全景即通过包装“巴渝文化体验、山水都市休闲”等线路吸引游客;全时即通过全天候旅游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全业即以旅游业为主导,进行纵向和横向产业融合,实现服务业的全业融合;全民即通过构建“全民共建+全民营销+全面共享”,实现旅游惠民、旅游便民、旅游富民。 郑州实践 科学谋划全力推进“全域旅游” 发展全域旅游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在产业经济转型征途中,旅游业将扮演何种全新角色?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核心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统三大三层次”要求,各县(市)区积极谋划全域旅游发展新思路,提速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中牟、登封、荥阳、二七区、管城区、郑东新区等多个县(市)区提高站位,超前谋划,在实践全域旅游发展道路上砥砺奋进。 中牟县 重点项目提速全域旅游发展 2015年,中牟县将重点编制完成该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充分考虑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完善提升相关规划。 以旅游重点项目为抓手,该县将重点推进华谊兄弟文化城、凤凰国际文化产业园、郑州华强三期梦幻王国、四期中华复兴之路、华特迪士尼、中原文化博物馆苑、黄河赵口生态体验园、未来农业城、汽车文化体验公园、大地雁鸣湖航空运动俱乐部、郑州绿岛国际庄园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签约、建设,积极争取红星美凯龙智慧生活艺术公园、国际马戏魔术王国、韩国IHQ韩流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项目成功签约,努力将绿博文化产业园打造成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将雁鸣湖打造成4A级旅游景区,将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不断提升旅游业集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快廊道绿化和生态水系工程建设,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 登封市 推进“一城三区”文化旅游产业 集群发展 登封城区按照“组团式发展、片区式开发”思路,通过实施一批龙头项目,推进“一城三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推进登封文化创意园、嵩山论坛永久会址、中岳文化苑、天中街恢复等项目建设。乡镇依托各自区位条件、资源特色,深度挖掘古村古镇等文化遗存,以宣化白沙湖休闲健康产业园、徐庄大熊山旅游产业园、颍阳中灵山旅游风景区等项目为支撑,以少林办耿庄、大冶镇朝阳沟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为补充,通过打造精品乡村旅游路线,逐步形成景城融合、城乡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该市已出台《关于加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各乡镇、区制定了乡镇发展全域旅游产业的三年行动计划和五年发展规划。按照“大产业、大环境、大民生”理念,该市将重点加快唐庄雅新开心农场、大冶三一香椿基地3A级景区创建,力争创成省级生态乡(镇)6个、生态村7个。 荥阳市 全力打造郑州西部休闲体验游 最佳目的地 荥阳市提出要用旅游产业引领理念统筹谋划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扶贫开发等相关工作,加速打造郑州西部休闲体验游最佳目的地。该市起草了《荥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近期将上政府常务会审议。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旅游规划、人才培养及景区(点)内交通道路、景区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近期还将召开全市全域旅游推进大会,邀请专家就全域旅游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进行讲解和指导。 荥阳市将以建设美丽荥阳、打造郑州西部休闲体验游最佳目的地和郑汴洛焦两小时旅游圈重要节点为方向,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宣传推介、服务监管,树立美丽荥阳新形象。同时加快孤柏渡飞黄景区、楚河汉界文化产业园、江南春温泉度假区和环翠峪景区提档升级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二七区 打造郑州近郊游首选地 围绕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二七区政府正在编制《二七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战略谋划》、《二七区现代田园城概念规划》和《二七区全域旅游路网规划》。其中心城区将大力开发特色商业区、高端医疗服务区,努力打造成为中原历史文化传承地、郑州国际商都重要增长极和现代化高品质服务业形象展示区。二七新区将重点发展创意会展业、文化传媒业、服务外包业,努力培育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现代田园生态区将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文化、美食等产业,努力打造成为郑州市近郊游首选地、新型城镇化格局下的现代田园城。 以乡村旅游为龙头,该区将积极做好樱桃沟国家4A级景区创建;以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商贸旅游为重点,稳步推进樱桃沟国际艺术村、老奶奶庙旧石器遗址公园、陈家沟遗址公园建设,努力把德化步行街区域打造成国家3A级景区。该区已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扶持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今年将重点以樱桃沟社区、曹洼社区、桐树洼社区“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国内、省内优质旅游品牌和郑州市区域知名旅游品牌。 管城回族区 打造“一个亮点+四个项目+ 三条线路” 依据全域旅游乡村、文化、休闲度假、生态、研学、养生、商贸等九大新型旅游业态,管城回族区正在着力打造“一个亮点+四个项目+三条线路”。 “一个亮点”:利用紫荆山路与西大街交会处“十字黄金架”周边分布的珠宝大厦、商城遗址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院、城隍庙—文庙、北大清真寺、清真美食特色街(南北顺城街),打造旅游业态节庆品牌“商都黄金珠宝特色购物节”。 “四个项目”即打造开元盛世文化产业园、国香茶城商业文化中心、民俗文化创意大厦、河南文化大厦四大项目。 “三条线路”即打造集文化旅游、商贸旅游、休闲旅游、研学旅游三条新型旅游业态精品线路。其中,依托紫荆山路、东西大街“黄金十字架”和城墙遗址历史文化轴,着力打造集历史、文化、创意、艺术、美食等为一体的河南商都文化创意旅游示范区。依托规划的高端商贸服务区、黄金珠宝交易区建设商都休闲特色购物游;依托金岱产业集聚区黄金珠宝主题公园和国香茶城主题公园等旅游重点项目,打造商都文化品味展示游。 郑东新区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游 该区有效整合如意湖、龙湖、龙子湖、象湖等丰富的水域资源,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打造四湖一日游水系观光线路;适时开展如意湖4A级旅游景区、龙湖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提升东区都市旅游形象。同时重点抓好商务会展和旅游的结合点,充分利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会展设施,天下收藏文化街、丹尼斯七天地、温哥华时代广场等购物中心, JW万豪酒店、美盛喜来登酒店、东港费尔蒙酒店等高端酒店,推动东区商务会展旅游繁荣发展。 今年,郑东新区还将依托金光路办事处、杨桥办事处辖区内的农家乐、养殖采摘园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星级农家乐。 专家观点 找准推进新型城镇化切入点 国家信息中心旅游研究规划中心主任石培华:全域旅游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实现全域旅游需要加快建设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加快构建精品旅游线路,应构建一个使旅游公共服务重新组合、自由组合的体系,以重点景区为主要载体,加快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确立“城市即旅游”发展理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公共管理综合研究所所长刘锋:要确立“城市即旅游”发展理念,把全程全域旅游化规划理念和手段融入城市和区域整体发展,把城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旅游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经营,并以旅游功能的提升和完善为抓手。一个城市应从理念、功能、技术、环境及领导层面侧重和加强构建全城全域旅游化体系格局,打造大都市旅游景区。 城乡联动打造旅游吸引物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博士吕俊芳:全域旅游需要打破城市或传统景区一枝独秀的老格局,城乡联动全域打造独特的旅游吸引物和服务业态,多部门联动推动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向农村配备,引导资源要素由城市走向农村。旅游业是最具附加值的产业,通过全域大旅游乘数效应和关联带动作用,打破产业界限,融合第一、二、三产业,最终形成泛旅游产业的集聚、规模和特色化建设。 营造处处皆美景的体验 中国旅游研究所区域规划所所长马晓龙: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旅游经济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不少城市和景区提出了发展全域旅游理念,力求打破景区与景区外的二元对立结构,为游客营造处处皆美景的体验。这一理念将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旅游业从单纯门票经济向实现综合性收入转变。 构建完整推进体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博士吕宁: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全域景区化不仅让游客拥有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会让当地居民享受更多休闲生活。城市在打造全域景区时要注意构建一套完整的推进体系,必须和整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发展定位、都市特色等环环相扣。全域旅游,意味着这个城市拥有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更高的生活品质,更鲜明的城市特色。 尝试设置旅游功能区 四川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教授杨振之:我国旅游业经历了以景区为中心,到以城市为中心,再到目的地城市全域旅游综合发展的转型升级历程。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引领区域产业发展,在实践中应实现旅游产业的高度集聚,进而实现产业集群,同时还应对资源载体实现可持续性开发保护。比如可以在优势区域设置旅游功能区,确定以旅游业为引导区域经济发展,像发展工业一样对产业要素进行集中,形成强大的产业链。 政策深读 郑州全面开启“全域旅游”之路 4月下旬,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意见》,我市将力争到2020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超过1.3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65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如何树立全域旅游发展观?如何拉长全域旅游产业链?认真研读该《意见》,你会发现一串与“新经济、新常态、新思路”相关的强烈信号。 关键词一: 统揽引领+统筹谋划 旅游业不仅可以直接带动交通业、餐饮业、商贸业、文化产业等发展,还可以间接推动城乡建设、加工制造、生态保护、文化教育等工作,在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和基础建设中逐渐具备一定的引领作用。《意见》提出,要坚持将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用发展旅游的理念谋划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谋划易地扶贫搬迁,谋划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产业的传承创新,就是用发展旅游的理念引领各产业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同步布局发展旅游产业。 关键词二: 坚持融合发展 旅游业是大产业、大环境、大民生,发展旅游产业必须用大产业、大环境、大民生的理念来谋划。 在发展大产业方面,要以旅游为中心,整合休闲、农业、商业、文化、运动、康疗、养老等相关产业,围绕市场导向、需求导向统揽谋划文化传承创新和文物保护利用,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形成全新的旅游产业结构。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龙头产业作用和对其他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不断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突出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效能转变,由以景点建设为主向全产业链打造转变,延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转型,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切实把旅游产业作为推动郑州科学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引擎产业来培育。 在优化大环境方面,要准确把握旅游业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文化建设规律,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统筹谋划交通枢纽建设、市政设施配套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文化文明建设等工作,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把旅游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按照“城乡即景、景即城乡”的旅游发展新要求,实施城乡景区化战略,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发展全域旅游,用旅游的吸引力、亲和力、辐射力来充实和丰富城市硬实力。要提升旅游服务意识和观念,营造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建立便捷的旅游咨询服务系统,构建诚信旅游服务及监管体系,以机制改革激活旅游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丰富旅游产业业态,提高旅游产品品质,树立世界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 在惠及大民生方面,要把握旅游已日益成为人们重要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将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增加群众就业、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来谋划推进。要以旅游的理念统揽谋划易地扶贫搬迁,通过旅游发展所需要的软硬环境建设,为广大城乡居民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把乡村旅游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动具备条件的村庄脱贫致富;通过大力发展城郊旅游、休闲旅游,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三: 分类打造旅游品牌 按照该《意见》,我市将按照三个层次定位,分类打造旅游品牌。一是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依托登封少林寺和新郑黄帝故里两个世界级旅游资源,抓好“少林”和“黄帝”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提升,继续培育少林国际武术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节事活动,形成“功夫郑州”和“拜祖圣地”两个世界级的旅游品牌。二是打造国内优质旅游品牌。依托黄河沿线旅游带、中牟时尚文化创意休闲区等景点项目,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坚持内外互动、以内带外,打造国内优质旅游品牌。三是打造区域知名休闲旅游品牌。依托移民扶贫搬迁、都市区现代农业项目、都市区现代休闲度假项目等打造区域知名休闲旅游品牌,形成中原城市群休闲旅游胜地。 关键词四: 发展九大新型旅游业态 为拉长全域旅游发展链条,我市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养生旅游、研学旅游、商贸旅游、工业旅游、慈善旅游九大新型旅游业态。力争到2020年,打造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0个旅游示范村(农家乐集群)、30个休闲农业旅游节会活动,培育提升100家精品休闲旅游农庄。我市还将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旅游功能,将其打造成中西部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集散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引领区、旅游标准化服务带动区和智慧旅游先行区。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各县(市、区)要开发一批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适宜休闲度假的乡村旅游产品;积极推进山、河、沟、岭、原五大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动旅游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机结合,贯彻旅游精准扶贫、旅游富民的理念,在迁入地为搬迁群众创造新的宜居宜业宜游环境,为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创新发展文化旅游。对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要依托少林寺的龙头作用,带动中岳庙、嵩阳书院和观星台等旅游开发和推广;积极推进大运河世界遗产郑州段、大河村遗址等考古遗址公园展示利用,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品。 积极推进休闲度假旅游。登封、新郑、新密、中牟、惠济等县(市、区)要依托大型旅游项目和园区,加快建设休闲度假区。同时重点支持中牟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登封嵩山爱诺丁极限运动休闲基地,新密轩辕圣景文化产业聚集区,荥阳南水北调飞黄旅游区等项目建设,打造时尚娱乐休闲旅游精品。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要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沿黄生态旅游的开发,努力把郑州黄河滨河公园建成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同时推进伏羲大峡谷景区、环翠峪风景区、雁鸣湖景区、潮湖开发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探索发展研学旅游。我市将开发利用登封武术学校功夫教学资源,黄帝故里和二七纪念塔等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嵩阳书院和文庙—城隍庙等国学教育资源,嵩山地质公园、观星台和气象科普站(馆)等科普教育资源,寓教于游,以适应中小学生的旅游求知需求。 着力发展养生旅游。我市将重点发展老年养生旅游,积极开发运动健身、温泉养生和森林休闲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养生旅游产品;引导各景区加强老年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同时加强以惠济区为代表的城市慢享休闲区建设;加强植物园、树木园和市内滨河公园等休闲园区建设;培育以都市禅堂为代表的都市养生旅游品牌。 突出抓好商贸旅游。我市将培育提升“好想你”、郑商瓷、登封瓷和黄河澄泥砚等郑州特色旅游商品品牌;大力发展德化街、茶城和文化广场等特色商业街;依托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等活动,吸引市民及与会客商参与旅游活动。 着力抓好工业旅游。我市将支持宇通集团有限公司、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和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工业旅游示范点对其旅游服务设施的升级改造。 积极开发慈善旅游。我市将支持中牟县爱童园、中原区爱馨阳光城等慈善机构开发旅游项目,并努力将其培育成慈善旅游品牌。开发适合残疾人旅游的线路和产品,支持旅行社开展专项旅游活动。 相关链接 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目的地是指:全域范围内一切可利用的旅游吸引物都被开发为旅游形象突出、服务设施完备、业态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区域空间,是以全域旅游理念打造的全新目的地。 “5·19”中国旅游日 当天中牟国家农业公园免门票,2015中国旅游日(郑州)主题活动在此举行。投稿邮箱:.cn
电话&传真:7
荔波:打造全域旅游文化聚集区
发表时间: 日 11:27
稿件来源:中新网贵州新闻
白裤瑶枪手
小七孔花海
  随着一批批有特色、有载体、有亮点的文化旅游品牌不断推出,荔波旅游,从内到外,逐渐演变成一部“厚重的书”。&
  在世界地图上,北纬25度,除了海洋、城市和沙漠,还有一处茂密的原始森林。
  虽然在崇山峻岭之间,沟壑纵横之处,却丝毫掩盖不住这里夺目的光彩。
  这里汇天地之灵气、集秀美之山川于一体,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这里有“活着的甲骨文”水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傩戏、瑶族猴鼓舞等文化名片,神奇迷离的民族文化让八方游客流连忘返。
  茂密的原始森林,书写着生命的神秘传奇;多彩的民族文化,记录着历史的交迭更替。
  这里是贵州荔波――世界遗产地,地球绿宝石。
  产业之本:打好生态牌
  生态文化是荔波最亮的文化符号。
  大自然的恩赐,造就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奇观,“地球之花,山水天堂”成了荔波的真实写照。
  在浩瀚苍茫的喀斯特峰丛中,樟江蜿蜒穿过,两岸险峰夹峙,峭石突兀,张驰相济,尽现“百里画廊”。
  秀美的小七孔、雄奇的大七孔、幽深的水春河,充分展现出水体的纯静之美、森林的灵秀之美和峰丛的壮丽之美。
  集山、水、林、洞、湖、瀑于一体,聚峻、秀、幽、险、美、奇于一身,构成了一幅充满原始野趣、古朴纯真的山水画卷。
  石在林中藏,树在石上长。大自然的神秘奇特与生物种群的仪态万千,成就了荔波在地球同一纬度的“生态孤本”。
  2007年6月,由贵州荔波喀斯特、云南石林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共同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在新西兰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顺利通过,使荔波走在全省甚至全国“世遗”的前列。
  这块闪光的金字招牌,不仅使荔波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丽少女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而且让更多的游客能够分享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自然美、科学美和人文美。
  在荔波243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列入世界遗产地、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如何把散落的珍珠连成一串,对生态文化进行提炼和亮化,并使之升华为旅游的精髓?主政者不断地思考着、探索着、实践着。
  “必须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做法,注重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相结合、生态景观与设施建设相结合、决策效率与专家评审相结合,在擦亮世界级生态品牌的同时,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这是一条保持和提升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竞争力的可行之路。
  为此,荔波县不遗余力地推动保护区开放式经营管理,创造性地将文化多样性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系,以拓展生态旅游为重点和方向,搭建起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桥梁。
  这不但有效解决了社区发展、人地和谐、文化传承等保护区的普遍难题,还为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的实施提供了范例。
  “生态是荔波立县之本、富民之基、幸福之源、永续之根。”荔波县长叶霖说,面对已经到来的高铁时代,致力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有机融合,是荔波面向未来的“赶考”。
  旅游之魂:念好文化经
  “无论你从哪里来,又将要到哪里去,荔波,都是你深情的向往。”一曲大型山水实景歌舞剧《水韵樟江》,把荔波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演出分为“樟江谣”、“布依风韵”、“水族密语”、“苗风婀娜”、“瑶山豪意”五个部分四个篇章,充分利用现代光影设备和舞台艺术,向外界展示出荔波布、水、苗、瑶等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和丰富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苍白无力,行而不远。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荔波有着底蕴深厚、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推动文化产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是荔波构建全域旅游的主要方向。 
  从2006年起,荔波县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梅花节,就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每到冬季,位于荔波县东南部的洞塘乡,25000多亩野生梅花竞相开放,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往观赏。
  以梅花节为载体,荔波县强力推出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及特色文化旅游,充分展示荔波世界遗产地各季节自然风景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2013年11月,“千户瑶寨”项目推进会在荔波县瑶山乡召开,拉开了瑶山瑶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的帷幕。
  被誉为“瑶族文化博物馆”的瑶山乡,是白裤瑶的主要聚居地。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瑶生活、鸟文化,可以参观瑶王府、禾仓群,可以领略古老习俗和现代时尚,还可以欣赏《瑶山风情》等原生态文化演出。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世居于这片土地的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文化的富矿,为荔波的旅游赢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使荔波县在打造全域旅游的过程中,不断推出有特色、有载体、有亮点的文化旅游品牌,营造出“乡乡是景区、寨寨是景点、处处是风景、人人展风情”的良好氛围。
  在即将召开的黔南州第七届旅发大会主会场水扒村,记者看到,道路、广场改扩建基本完成,古老的村落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美化、绿化、洁化、香化等工程,全县已先后推出拉柳、木朝、白岩等一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荔波旅游正逐步实现从单一的生态观光游向多元的民族风情游、民俗体验游、休闲度假游转变。
  发展之策:打造升级版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各地旅游业正在蓬勃兴起,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
  2013年,荔波樟江景区被列入全省100个旅游景区中的21个重点示范景区,迎来了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
  同年11月,省长陈敏尔在相关专题调研报告上批示:“荔波景区是打造贵州旅游升级版的重要品牌,要全力支持其做美、做优、做强、做亮。”
  汇聚着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金字招牌的荔波,在谋求旅游升级版的大潮中开始精心作答。
  如何做强产业,打造旅游升级版?荔波县开出了四道处方:大兴交通实现“内优外快”,加密酒店实现“三级配置”,升级运输实现“高速低价”,强化服务实现“内强外联”。&
  “荔波县坚持以生态文明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为战略核心,以文化形象塑造与旅游项目开发为主要内容,不断推进旅游业态创新。”叶霖说,“做美”景区,就要加快景区扩容提质;“做优”业态,就要打造全新城市形态;“做强”产业,就要打造低碳智慧城市;“做亮”文化,就要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
  打造旅游产业升级版,必须有扎实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
  为此,荔波在县城与大小七孔景区之间,规划建设了15平方公里的旅游产业园区,一个“交通多元、山水相映、四季花果、村城一体、旅居融合、智能服务”的全新生态城市雏形初现。
  经过多年的投资建设,樟江旅游景区成功实现了品牌打造、基础设施建设、客源拓展的“三大跨越”。
  2014年,景区接待游客555.31万人次,同比增长31.1%;经营收入14260万元,同比增长34.3%。
  目前,荔波县还围绕茂兰和大小七孔两块招牌,规划建设甲良思凡谷、佳荣七彩河、瑶山千户瑶寨等10个新景点,使荔波形成一个全域旅游的文化聚集区。
  坚守两条底线,立足县情实际,认清发展形势,走好经济、社会、环境相得益彰的发展路子,荔波旅游正在逐步实现社会发展好,人民过得好,游客玩得好有机统一。(作者 付&&松)
【编辑:杨茜】
海外刊贵州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京公网安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发展全域旅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