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国平有两种老干部 宝贵财富富怎么评价绿山墙的安妮

氧氟沙星缓释片单次、多次给药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年11期
氧氟沙星缓释片单次、多次给药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氧氟沙星缓释片单次、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与氧氟沙星片比较其缓释特征与生物等效性。方法:单次给药20例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组,自身双周期交叉对照,单次口服药物400多次给药18例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组,自身双周期交叉对照,多次口服药物(参比制剂400mg/2次/d×5d,受试制剂400mg/次/d×5d)。通过反相HPLC法测定血浆氧氟沙星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次给药参比制剂与受试制剂的Cmax分别为()、()μg/L;Tmax分别为(1.7±0.6)、(4.2±1.8)h;t1/2分别为(8.2±1.0)、(7.6±1.8)h;MRT分别为(8.6±0.9)、(10.3±1.4)h;AUC0-t分别为(3)、(3)μg·L-1·h;AUC0→∞分别为(3)、(3)μg·L-1·h;Frel为(97.9±12.4)%。方差分析显示,Cmax、Tmax、MRT各参数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AUC0-t、AUC0→∞各参数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效性检验显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90%可信限AUC0-t为89.0%~97.0%;AUC0→∞为91.4%~97.8%。多次给药参比制剂与受试制剂的Cmax分别为()、()μg/L;Cmin分别为(750±193)、(438±89)μg/L;Tmax分别为(1.5±0.5)、(3.7±1.7)h;AUCSS分别为(3)、(3)μg·L-1·h;Cav分别为()、()μg/L;DF分别为(216.1±76.5)、(221.5±33.9)%;Frel为(102.9±22.5)%。方差分析显示,Cmax、Cav、AUCSS、DF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等效性检验显示,90%可信限Cmax为80.8%~114.6%;AUCSS为89.3%~111.9%;Cav为89.5%~112.4%;DF为93.7%~122.4%。结论:受试制剂氧氟沙星缓释片相对于参比制剂氧氟沙星片,单次给药具有缓释动力学特征及吸收程度生物等效,多次给药达稳态时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969【正文快照】:
氧氟沙星(Ofloxacin)为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其口服吸收完全,体内血浆水平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且细胞内穿透力非常强[1],具有体内分布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皮肤、软组织等多种类型的感染。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洁英,黄民,黄丽慧,赵香兰;[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4年01期
李红梅;秦玉花;赵红卫;张伟;赵钰敏;;[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08期
夏春华,李慧慧,熊玉卿;[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5年01期
张莉蓉,程能能,陈斌艳,王永铭;[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赵秀丽;王淑民;李嘉静;武峰;崔艳丽;周辉;魏敏吉;;[J];中国药房;2006年02期
陈孝,任斌,钟诗龙,钟国平,邝翠仪,黄民;[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年07期
万慧杰;唐星;;[J];中国新药杂志;2006年1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万新祥;[J];解放军广州医高专学报;1996年01期
卫洪清,刘二保,韩素琴,薛冰纯;[J];分析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刘莹,杨忠东,张永芬;[J];海峡药学;1995年04期
李红梅;秦玉花;赵红卫;张伟;赵钰敏;;[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08期
高瑛;孟志云;朱晓霞;孙文种;吴卓娜;路金才;窦桂芳;;[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8年04期
李彬彬;侯玉泽;樊建红;张改平;彩鸿翔;刘宣兵;;[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年06期
李勤;周尚;杨季冬;;[J];应用化学;2011年01期
杨玉芳;李梅;李健;周燕文;;[J];中国药房;2008年28期
叶美娣;;[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年05期
万慧杰;唐星;;[J];中国新药杂志;2006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志东;李佳玮;聂淑芳;潘卫三;;[A];“以岭医药杯”第八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莉蓉;[D];复旦大学;2003年
刘志东;[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勤;[D];西南大学;2011年
葛建;[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万慧杰;[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郭娜;[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赵兰姣;[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李彬彬;[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赵蕾;[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珍,卓海通;[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何洁英,黄民,黄丽慧,赵香兰;[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4年01期
郁韵秋,张宏伟,杨香媛,李巧云,俞志源,司徒冰,李端;[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1996年01期
夏春华,李慧慧,熊玉卿;[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5年01期
汪洋;[J];齐鲁药事;2004年07期
徐长水,陈献亮,谷学军,胡安居,王文霞,李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年02期
李光辉,张婴元,吴卫红,吴培澄,汪复;[J];新药与临床;1996年05期
卓海通,陈铁山;[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张丹,曾经泽,边巴仓决,蒋学华;[J];药物分析杂志;1998年05期
朱国东,魏菁,梁蔚文,谢梅青;[J];药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悠;李玉倩;朱征;周俊;龙利红;陈建国;;[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5期
陈琼,陆红,徐秀英,郭东文,李家泰;[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2年04期
张海涛;张俊杰;陈祖基;;[J];眼科研究;2005年06期
赵利萍;宋建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徐亚杰;林建阳;冯婉玉;孙苓苓;;[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赵利萍;宋建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许丹科,丁爱忠,袁倚盛,刁勇;[J];药学学报;1992年06期
吴松泽;刘春涛;余勤;罗柱;沈奇;郑莉;王颖;;[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谢林利;陈勇川;唐敏;向荣凤;熊丽蓉;夏培元;;[J];中国药业;2009年16期
刘世军;肖红;居学海;刘宪勇;褚志杰;张敏;;[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世希;冉黎灵;周彦彬;左英;田娟;丁劲松;;[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师少军;韩召敏;陈华庭;曾繁典;;[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廖日房;曾转萍;温预关;;[A];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10年
魏春敏;张蕊;王本杰;袁桂艳;郭瑞臣;;[A];2008年山东省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郭涛;秦海旭;夏东亚;;[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陈瑞玲;赵志刚;李东梅;杨莉;;[A];创新药物及新品种研究、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林子超;刘韬;黄红兵;陈庆强;刘庆;刘金燕;;[A];广东省药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戴春岭;符立梧;;[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谢林利;陈勇川;唐敏;向荣凤;熊丽蓉;夏培元;;[A];2008年成渝药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李惠云;李小利;王本杰;郭瑞臣;;[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审评中心
王凌 张玉琥;[N];中国医药报;2011年
许关煜 李敏华;[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王孝华;[N];医药导报;2006年
复旦大学医学院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张菁;[N];医药经济报;2001年
钱帅?张建军
周建平;[N];中国医药报;2007年
陈颖;[N];中国医药报;2005年
李悦恒?张勇;[N];中国医药报;2008年
邵建国 编译;[N];医药经济报;2010年
麦国荣;[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甘莉 马守伟 甘勇;[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玲;[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王洪允;[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王文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任秀华;[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刘小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庄笑梅;[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滕国生;[D];吉林大学;2007年
严晓伟;[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0年
高梓博;[D];中南大学;2012年
许小红;[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冬辉;[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贾敏;[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郭海杰;[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谢英花;[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温晓艳;[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陈萍;[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张洁;[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唐菱;[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卢建;[D];浙江大学;2008年
秦海旭;[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
【摘要】:中国是栽培大豆起源地,是世界上保存大豆遗传资源数量最多的国家,已经收集保存了以地方品种为主的23000余份栽培大豆,但这些资源在大豆育种中利用率却较低。深入研究具有丰富变异的中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对于发掘新基因、明确中国栽培大豆的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等均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134对SSR标记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371份大豆地方品种材料,通过STRUCTURE分类方法对其进行遗传归类,并在此基础上推测不同生态区大豆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结构特点及亲缘关系;同时为发掘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的优异基因位点和等位变异,采用TASSEL软件的GLM (general linear model)方法对百粒重、总蛋白质含量、干豆腐得率等13个性状与SSR标记进行了关联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在371份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的134个SSR位点中,共发现1217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变异数为9.08,最大达44(位于连锁群Ⅰ上的Sat 219),最小为2(A1上的GMES4571等);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56,最大值为0.815(G上的Sat 372),最小值为0.083(M上的GMES4149).
2.在中国不同生态区地方品种群体遗传分化比较分析中,各生态区间分化程度从南到北较为逐渐减小。在6个栽培区中,长江中下游春作大豆品种生态区群体拥有最大的等位变异数(945个),中南多熟制春夏秋作大豆品种生态区群体有最高的特有等位变异数(81个)和最高的的遗传多样性指数(0.55),西南高原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群体有最大的单份材料载荷特有等位变异数(0.78个),华南热带四季大豆的栽培区有最大单份材料载荷等位变异数(24.62个)。
进一步应用STRUCTURE软件将参试的地方品种分成由地理来源相近品种组成的9个类群(Q1-Q9)和1个由不同来源品种组成的混合类群(Q10)。其中Q3和Q6主要以黄淮海和北方的品种为主,其余以南方品种为主。Q3和Q6的分组间分化程度为0.2208,总体小于以南方材料为主的各亚群(除Q8外)间的分化程度。在九个亚群中,Q2拥有最高的等位变异数(805)、特有等位变异数(27)和遗传多样性指数(0.54),Q4有最大的单份材料载荷特有等位变异数(1.00)。综上结果表明中国南方的栽培大豆有高的遗传多样性。
3.在统计概率(P0.01)支持下,134对SSR位点的8911种位点组合中不平衡成对位点比例占7.05%。根据共线性SSR位点组合的连锁不平衡结果计算发现中国大豆地方品种LD衰减距离为0.49cM,低于文自翔等(2008)利用60个SSR标记推测中国大豆地方品种和中国野生大豆的LD衰减距离(分别为1.02cM和12.26cM)。比较发现:(1)随着标记的密度的增加,中国大豆地方品种在20个连锁群的LD的衰减距离明显减小,但连锁不平衡的强度增强。(2)中国栽培大豆比野生大豆的LD的衰减距离小,但连锁不平衡强度明显减弱。
4.在表型解释率r20.05和P0.01条件下检测与13个农艺和加工品质性状关联的SSR标记位点,结果发现:(1)定到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的位点(次)累计位有60个(次);而与品质及加工性状关联的位点累计有36个(次)。(2)与一个性状有关联的SSR位点数从4-15个不等,其中与耐淹性有关联的位点数最少为4个,与干豆腐的有关联的标位点数最多为15个,平均每个性状为7.23个。(3)在13个性状中共发现44个关联位点,22个位点定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联性状。(4)96次关联位点中,有20次(20.8%)位点附近发现了至少一个前人定位到的QTL。
5.以携带“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材料表型均值为对照,对与性状关联位点的等位变异进一步解析,估计了各等位变异的潜在表型效应增量(减量),并利用该信息估计位点增效(减效)等位变异的平均效应。在栽培种质中检出的优异等位变异有同、有异、有互补性,发现多性状关联位点其等位变异在不同性状间各有其表型效应的方向和大小。等位变异在相关性状效应上方向、大小的异同解释了性状间正、负相关的遗传原因。研究鉴别出了一批与农艺品质性状关联的优异位点、等位变异及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其中包括最大增效的百粒重等位变异BE(+12.7g, N21175),叶长平均值的等位变异Satt665-A338(+4.3cm, N6141),干豆腐得率等位变异Sat_312-351(+17.69%, N24610),干豆乳得率等位变异Satt489-291(+10.44%, N22798.1),总蛋白质含量等位变异Sat_385-335(7.18%, N23590),油酸含量等位变异Satt239-221 (+16.30%, N23546)以及最大减效的开花期等位变异Sat_312-346(-18.4天,N24600)和全生育期的等位变异Sat_293-323(-23.1天,N04569)等。
6.通过对各性状表型效应最大优异等位变异在30个左右代表性材料中分布情况的解析,揭示这些材料表型值差别的遗传原因,并发掘出一些携带最大而且最多优异等位变异的典型载体材料,包括含有控制株高7个位点中的六个较大增效等位变异的优异材料N23628和携带五个较大减效等位变异的N24598,携带7个位点中四个对百粒重有较大增效等位变异的N6141和携带5个位点中3个对全生育期有较大减效等位变异的N04569,在品质性状方面,分别发掘出携带四个对油酸和三个湿豆腐得率具有增效等位变异的N23533和N23583。在此基础上又挖掘了与上述种质在13个大豆主要育种性状上存在至少一个互补增效(减效)等位变异的大量载体材料,结合这两类材料做了一些设计育种的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S565.1【目录】:
摘要7-10ABSTRACT10-13第一章 文献综述13-33 1 大豆种质资源研究概述13-16
1.1 大豆种质资源为遗传育种提供基本素材13-14
1.2 大豆地方品种资源研究的必要性14-15
1.3 中国栽培大豆生态区的划分15-16
1.4 大豆资源的保存、研究与利用概况16 2 种质资源研究中的遗传标记16-20
2.1 遗传标记的发展16-17
2.2 形态学标记17
2.3 细胞学标记17
2.4 生物化学标记17-18
2.5 免疫学标记18
2.6 分子标记18-20 3 大豆分子育种及相关研究现状与进展20-22
3.1 大豆分子遗传图谱20
3.2 大豆重要农艺品质性状QTL定位20-21
3.3 大豆转基因育种21
3.4 大豆结构基因组研究21-22
3.5 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22
3.6 大豆生物信息数据库22 4 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的方法22-24
4.1 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方法与指标22-23
4.2 遗传距离23
4.3 基于STRUCTURE软件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方法23-24 5 关联分析是基因组和表型的一座桥梁24-26
5.1 连锁不平衡24-25
5.2 影响连锁不平衡的因素25
5.3 连锁不平衡分析实验设计25-26
5.4 连锁不平衡分析存在的问题26
5.5 关联分析的主要方法26 6 大豆资源群体遗传结构及关联分析研究进展26-29
6.1 栽培大豆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进展26-27
6.2 大豆基因组的LD结构研究进展27-28
6.3 关联分析的研究进展28-29 7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29-33
7.1 研究目的与意义29-30
7.2 研究的基本思路30-31
7.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31-33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33-37 1 材料33 2 方法33-37
2.1 SSR分子标记33
2.2 田间试验及性状的观测33-34
2.3 数据处理34-37第三章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和连锁不平衡37-49 1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结构37-44
1.1 SSR位点的等位变异数37-38
1.2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生态群体间的遗传关系38-39
1.3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生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39-40
1.4 基于STRUCTURE的聚类来推断种群结构40
1.5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40-42
1.6 分子方差分析(AMOVA)42
1.7 模型划分组间遗传关系42-43
1.8 模型划分组内遗传多样性43-44 2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SSR标记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及其衰减44-47
2.1 大豆地方品种SSR标记位点的连锁不平衡44
2.2 LD的衰减度44-47 3 讨论47-49
3.1 中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47
3.2 连锁不平衡和衰减度47-49第四章 主要育种性状的关联分析及优异等位变异和典型材料的挖掘49-83 1 与大豆农艺品质性状相关联的SSR标记49-53
1.1 与农艺性状关联的SSR标记49-51
1.2 与品质性状关联的SSR标记51-53 2 与主要育种性状相关联的SSR标记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53-60
2.1 农艺性状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53-57
2.2 加工品质性状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57-60 3 携带主要育种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的发掘60-76
3.1 农艺育种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的发掘60-70
3.2 加工品质育种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的发掘70-76 4 讨论76-83
4.1 关联作图与连锁作图定位的比较76-77
4.2 主要育种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的分析77-78
4.3 最优异等位变异的效应值和典型载体材料的确定78-81
4.4 将大豆育成品种群体关联分析结果用于设计聚合育种81-83第五章 全文讨论、结论与创新之处83-89 1 全文讨论83-85
1.1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存在现状、多样性评价标准及现实意义83-84
1.2 关联定位的方法应用前景和展望84
1.3 大豆地方品种群体关联分析结果用于设计育种84-85 2 全文结论85-86 3 论文创新点86-89参考文献89-97附录97-109 附录1 DNA提取(CTAB)法97-102
1. DNA提取97-98
2. SSR标记分析98-102 附录2 供试材料及与各性状显著关联位点、等位变异及表型效应表102-109致谢10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美;[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恒鹤;[J];大豆科学;1982年01期
卜慕华,潘铁夫;[J];大豆科学;1982年02期
潘铁夫,张德荣,张文广,叶修祺,荆淑民,戚鹤年,潘荣欣,王荣堂,高振福,张振,郭守范;[J];大豆科学;1984年03期
王文辉,邱丽娟,常汝镇,马凤鸣,谢华,林凡云;[J];大豆科学;2003年04期
王春娥;盖钧镒;;[J];大豆科学;2007年02期
王芳;赵团结;盖钧镒;;[J];大豆科学;2007年06期
蒙忻,刘学义,方宣钧;[J];分子植物育种;2003年01期
关荣霞,刘燕,刘章雄,常汝镇,邱丽娟;[J];分子植物育种;2003年03期
徐豹;庄炳昌;路琴华;王玉民;胡传璞;梁歧;郑惠玉;吕景良;;[J];吉林农业科学;1993年02期
方宣钧,王敬强,宛煜嵩,刘学义,王敬强,陈品三;[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荣霞;[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管延安;杨延兵;张华文;王玉海;王洪刚;;[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王建成;段乃彬;李群;颜廷进;张文兰;戴双;;[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王会艳;徐香玲;李集临;;[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0期
黄磊;唐光绪;田东;何庆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23期
刘敏华,戴瓯和;[J];安徽农业科学;1984年02期
朱美霞;李英芝;王建书;侯英梅;孟艳玲;;[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刘冠明;郑奕雄;陈建萍;麦俊伟;黎国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聂晓文;王嵩;黄文林;成马丽;;[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曹明龙;张青;刘传光;;[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王勇;张元昶;方忠;;[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中雨;李俊;张永芳;樊蕙;李力;;[A];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科技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谭君;杨俊品;黄玉碧;孙仕贤;;[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闫日红;杨光宇;王昱;刘宝泉;杨振宇;;[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宁慧霞;常汝镇;关荣霞;刘章雄;邱丽娟;;[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一)[C];2005年
刘春燕;栾淮海;裴宇峰;张维耀;刘业丽;何琳;陈庆山;胡国华;;[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汪国平;胡开林;梁树南;吴定华;;[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张文娥;潘学军;王飞;王跃进;;[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杨忠义;曹永生;苏艳;刘晓利;李华惠;卢义宣;;[A];云南省作物学会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木金贵;王晓玲;赵德刚;白羊年;;[A];海南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姚明哲;乔婷婷;马春雷;金基强;陈亮;杨亚军;;[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英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唐丽;[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黄明;[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郑瑞丰;[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叶华;[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王丽丽;[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陈景堂;[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刘福利;[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郭营;[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陈晓光;[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彭英;[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刘健;[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郭一鸣;[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汪航;[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杨俊军;[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黄志城;[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马栋;[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闫小丹;[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付希阳;[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文秀,杨春燕,张孟臣;[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卜慕华,潘铁夫;[J];大豆科学;1982年02期
潘铁夫,张德荣,张文广,叶修祺,荆淑民,戚鹤年,潘荣欣,王荣堂,高振福,张振,郭守范;[J];大豆科学;1984年03期
王金陵,孟庆喜,杨庆凯,赵淑文,武天龙;[J];大豆科学;1986年03期
汪越胜,盖钧镒;[J];大豆科学;2000年03期
王克晶;李向华;张志卫;李福山;曹永生;;[J];大豆科学;2005年04期
张晓华;任晨刚;郭顺堂;;[J];大豆科学;2006年01期
章晓波,盖钧镒;[J];大豆科学;1994年03期
黄建成;[J];福建农业科技;1990年03期
文赤夫,董爱文,李国章,雷姝,雷勇;[J];现代食品科技;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荣霞;[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赵晋铭;[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宏伟;[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高中杰;[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张红梅;[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金龙,陈存来;[J];山东农业科学;1998年01期
李辰仁;张敬荣;郑慧琴;庞士铨;;[J];东北农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卜慕华,潘铁夫;[J];大豆科学;1982年02期
潘铁夫,张德荣,张文广;[J];大豆科学;1983年01期
潘铁夫,张德荣,张文广,叶修祺,荆淑民,戚鹤年,潘荣欣,王荣堂,高振福,张振,郭守范;[J];大豆科学;1984年03期
陈霞,李淑贞,何萱,赵乃新,许显滨,苗永山,陈文生,石彦国,吴孟;[J];大豆科学;1989年03期
周新安,盖钧镒,马育华;[J];大豆科学;1992年04期
盖钧镒,钱虎君,吉东风,王明军;[J];大豆科学;1999年03期
宋启建;[J];大豆科学;1999年03期
钱虎君,盖钧镒,喻德跃;[J];大豆科学;200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志胜;[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谢华;[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辉尚;[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杰;李保云;刘广田;;[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年01期
张亚勤;余国东;宗学凤;李伯群;张建奎;;[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陈锋,何中虎,Morten Lillemo,夏先春;[J];作物学报;2005年10期
常成;张海萍;李保云;刘广田;;[J];麦类作物学报;2007年06期
任燕萍;祝长青;覃建兵;;[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年01期
丛花;王宏飞;章艳凤;严勇亮;池田达哉;高田兼则;长峰司;;[J];新疆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陈锋;何中虎;陈东升;张春利;夏先春;;[J];中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郭凤芝;梁伟光;樊庆琦;黄承彦;高庆荣;李根英;;[J];麦类作物学报;2009年04期
魏崃;孙鸿雁;唐晓飞;杨喆;高明杰;刘丽君;;[J];分子植物育种;2009年04期
魏添梅;昌小平;闵东红;景蕊莲;;[J];作物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海旺;赵团结;张军;周瑞宝;盖钧镒;;[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刘丽;于亚雄;胡银星;程耿;;[A];云南省作物学会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孙岩;张宏纪;王广金;刘东军;祁倩倩;杨淑萍;赵伟;郭怡璠;马淑梅;刘文林;;[A];第六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核农学分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杨文鹏;[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王晓波;[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永梅;[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袁亚芳;[D];扬州大学;2007年
孙慧敏;[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姜丽;[D];扬州大学;2007年
刘玲彦;[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李欢欢;[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毕惠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泽东的宝贵财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