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对新疆的管辖黔西府的管辖地

贵州各地地名原来是这么来的,这下清楚了~ - 简书
下载简书移动应用
写了129026字,被0人关注,获得了66个喜欢
贵州各地地名原来是这么来的,这下清楚了~
每个地方的地名,都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和文明,蕴含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作为一个贵州人,怎么能不晓得这些?看了下面这些“干货”,你还不晓得啷个摆龙门阵!?小编义正言辞的告诉你:这!不!可!能!贵州省Guizhou Sheng「简称黔、贵」贵州目前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3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个特区)。下面,咱们就来摆一摆咱大贵州各地地名的来历——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又因贵州地古称黔中,故也简称黔。贵阳市Guiyang Shi「别称“林城”」“贵阳”之名较早见于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一书,书中说:“郡在贵山之阳故名。”古代贵阳盛产竹子,许多地方以竹命名,因“竹”与“筑”谐音,故贵阳简称“筑”。
清镇市取威清之“清”、镇西卫之“镇”为名。清康熙二十六年,裁去威清卫、镇西卫和赫声所、威武所,以其辖境合并置县。1992年更名为清镇市,改属贵阳市,但建制一直未变。开阳县取开阳明之学命名。明崇祯四年(1631年)置开州。1930年设开阳县。以倾慕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学识渊博,夙愿人才辈出昌盛地方,故名开阳。修文县修文以王阳明在此传播文化得名。取偃息武备,修明文教即“偃武修文”之意。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并敷勇卫及所领千户所置修文县,以修文千户所为名。息烽县意为“烽火平息”。其名源于明崇祯三年(1630)。总督朱燮元平定水西,拟在今县境置诘戎、于襄两千户所,经崇祯御批,更诘戎名为息峰。1914年开建息烽县。1915年移贵筑县治于息烽城,改名息烽县。六盘水市Liupanshui Shi「中国凉都」六盘水是一个组合式地名,这一地名的由来是由于六盘水市下辖的三个县,分别叫六枝县(现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这三个县名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六盘水”。
六枝特区以境内六枝(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命名。“六枝”作为地名始于清雍正在贵州大规模改土归流之际,并设郎岱厅。1913年置郎岱县,1960年县治迁驻六枝区下云盘,改置六枝市,1962年改县。1966年置六枝特区。盘县“(古盘州)因(盘)江以命名也。”盘县其地唐时曾置西平州,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盘州厅。1913年,盘州厅更名盘县。1966年置盘县特区。1999年2月,撤销盘县特区,设立盘县。水城县一说县因水城河而得名。“水城”之名始于雍正十年(1732年),并置水城厅,因春夏水拱城垣,故名。1913年置水城县。1966年置水城区。1970年改水城特区。后又改水城县,1979年复置水城特区。1987年复改县。遵义市、县Zunyi Shi、Xian「意为遵王之义」“遵义”其名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是属于一种希望与寄托。古时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隋初置牂柯县,唐改建安县,后置恭水县、罗蒙县。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1950年设市。
赤水市以赤水河为名。明置怀仁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赤水厅。1913年改为赤水县。1990年设市。仁怀市县西南有仁水。似因仁水与旧怀阳县首字命名。西晋置安乐县,北周改合江县,唐置乐源县,宋改仁怀县。1995年设市。绥阳县以绥阳山名。隋大业七年(611年)置绥阳县,后置义泉县等,明复置绥阳县。桐梓县因明洪武六年县境置桐梓驿(今新站)而得名。唐置夜郎县。宋置播川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设桐梓县。习水县因辖境为古鳎国地,有鰼水河,以此名县。清置下县,1915年置鰼水县,1959年改名习水县。凤冈县以凤凰山冈为名。隋置绥阳县,后置永夷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龙泉县。民国二年(1913),更名为凤泉县,以龙泉出凤凰山下而得名。1930年改为凤冈县。正安县正安来自真安,取其谐音命名。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置珍州,以珍山为名。元改珍州为真州。明置真安州取真州安宁之义。清改真安州为正安州。1913年改为正安县。余庆县因古时白泥、余庆(今敖溪)二地合并得名。唐乾符三年(876年)以播州白泥,余庆二土官为校慰,是县境有建置之始。元初改为长官司。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余庆、白泥二长官合置余庆县。湄潭县因水为名。隋置绥阳县、义泉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楣潭县。(康熙)《湄潭县志》载:"东有江水流转自县之主脉玉屏山北,经绕县城转西至南,有湄水桥二水颠倒流合,汇为深渊,弯环如眉,故曰湄潭。"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汉代名儒尹珍之字道真名县,意在纪念先贤开南域文化之功。1941年析正安县东北部置道真县,1958年并入正安县,1961年复置道真县。1986年改今名。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都濡水为名。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务川县。唐置都濡县,宋又设务川县。元至元年间因婺星陨石降此,改务川县为婺川县。1959年复改为务川县。1986年改今名。安顺市Anshun Shi「寓意吉祥」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为了屯垦戌边,开发西南,让安陆候吴复择地在“西南冲剧,夷汉襟喉,土厚水深,川潆峰列”(《安顺府志》)的阿达卜寨设栅筑城,并将普定卫、习安州合并设立安顺军民府,从此作为地名的“安顺”二字,才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和方志典籍中。汉为夜郎国,并置夜郎县。1913年置安顺县,寓意吉祥。1958年置安顺市。
平坝县以县地平旷得名。明置平坝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5年)置安平县,因与云南安平厅重名,改称平坝县。普定县普定“取普里底定之义也”,普里为部落名。元宪宗七年(1257),普里、普定归附,以其地置普定万户,不久改为普定府。此为“普定”二字首次作为行政区名称出现,也是普定县名来历。清改普定卫置普定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名带有统治者镇压少数民族以达到"安宁"之意。镇宁之名始于元代。明置镇宁州,1914年改镇宁州为镇宁县,1963年改为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以县境西有紫云洞为名。清置归化厅,置归化工理苗府,后改称归化理民府,"归化"二字意指使苗夷胞"归顺""造化"。1913年置紫云县,1965年改为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因关索岭得名。相传三国蜀丞相诸葛亮南征,部将关索曾驻此地,广得民心,上人感之,遂称此岭为关索岭。1914年置关岭县,1981年改为自治县。毕节市Bijie Shi「彝语“比跻”音译」汉置平夷县,明置毕节卫,清置毕节县。毕节是彝族语地名,彝族语读作“比跻”为彝族一个家支头人的名字。1993年设市。
赫章县以赫章区为名。赫章均为彝族语记汉字,彝族语读作hezei,意为"有水塘的山冲"。1913年置威宁县。1942年析威宁县赫章、可乐、野马川、财神堂四区置县。纳雍县因县南有一纳雍河,即以纳雍为县名(亦取纳民雍熙之意)。1941年从大定县析置纳雍县。黔西县因在黔之西部,故名。清康熙四年置黔西府,二十二年废府置州,1914年置黔西县。大方县以古城名为县。明筑大方城置州,清置大定府、大定县。1958年改为大方县。织金县以织金河名。1913年置平远县,1914年改织金县。金沙县以境内“金宝屯”、“沙溪坝”各取首字为名,属地理地名。1941年析黔西县西北部及大定、遵义二县部分地区置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取威镇安宁之意。清康熙三年(1644年)平水西、乌撒,次年载乌撒卫置威宁府。1913年置威宁县,1954年改为自治县。铜仁市Tongren Shi「原名铜人」明置铜仁长官司、铜仁府、铜仁县。铜仁城南大小江合流处,有铜崖挺然耸立,相传渔人于河中得铜佛三尊,故名“铜人”。“人”与“仁”谐音。1987年县改市。
德江县县名得自乌江,别称德江。隋置挟阳县。明初改水特姜为水德江长官司。明万历年间改为安化县。1914年改安化县曰德江县(因查湖南省有安化县,乃以乌江在县境一段俗称德江而改德江县)。江口县江口之名,以省水,提水两河(今闵孝河、太平河)于此汇流得名。唐置辰水县,明置铜仁县,1913年改为江口县。1958年撤县。1961年复设江口县。思南县县在思邛水之南,故名。宋大观元年(1107年)置思州。元置思南宣慰司、思南府,1913年置思南县。石阡县因镇内石阡河得名。五代置建昌县,明置石阡镇,据《石阡县地名录》记载,石阡之名为"岩芊"石洞之义,初始以所祀的镇东龙山青冥洞和城南温泉而得名。1913年置石阡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县以氵无阳河水清似玉,隔河山峰耸立如屏,故名。明置平溪堡,清置玉屏县。1983年改今名。松桃苗族自治县据清《黔南识略》称,因建城于松桃山下而得名。唐置万安县,清置松桃厅。1913年改厅为县,1956年改为今名。一说“松桃”系苗语,意义待考。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印”系“邛”字之讹,相传因为皇帝的口误,把"邛"字认做"印"字而得名。唐置思邛县,宋改邛水县,明改印江县,1986年改今名。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因地处乌江沿岸,故名。唐置洪杜县、城乐县、务川县。元置沿河长官司。1913年改县。1986年改今名。兴义市Xingyi Shi「“兴起忠义”之意」兴义建县前称黄草坝,雍正五年(1727)在黄草坝设普安州判。清嘉庆三年(1798年)置兴义县。兴义之名得于清王朝镇压南笼起义之后。取“兴起忠义”之意。1987年县改市。
望谟县名取“王母”之谐音。1940年置双江县,以地理位置命名,但因与云南双江重名,故以县政府驻地王母,谐其音更名为望谟,1966年2月成立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82年复称望谟县。兴仁县名源“一国兴仁”。明置普安州,清置普安县。1912年置新城县。1914年改为新县。因与别省重名改为兴仁县,由兴仁里得名。取“兴起仁义”之意。普安县意为“普天安庆”。普安始于春秋时期,“普”字源于“濮”(人)的谐音,“安”为安定。明置普安卫,清置普安县,自此起县名始定。册亨县源为布衣语音译。清雍正五年(1727年)置永丰州,并以布衣语译音易名册亨,建立州同,1914年改置册亨县。晴隆县名源境内晴隆山。古称安南。清置安南县,因与法国殖民地属地安南同名,1941年以县境晴隆山作县名,更名为晴隆县。贞丰县赐名褒以“忠贞”之意。清嘉庆二年(1797年)置贞丰册,1913年改为贞丰县。贞丰,得名于清王朝镇压南笼起义之后,取“忠贞丰茂”之意。安龙县因洞得名,取“帝王安栖处”之意。宋置安隆洞。清置安龙府。1913年置南笼县。1922年改安龙县。凯里市Kaili Shi「苗语kali的音译」凯里是苗语音译,意为开垦田地。原为清平属地。明成化十三年(1477)设凯里安宁宣抚司,嘉靖元年(1522)改安宁宣抚司为凯里安抚司。清雍正十年(1732)置凯里卫,十二年(1734)添设清平县丞一员分驻凯里。民国3年(1914年)改清平县为炉山县,同年改凯里县丞为凯里分县,隶炉山县。1961年,原炉山县改称凯里县。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凯里县,设立凯里市。
施秉县境内有巴施山和秉水,取山水之名。明正统九年置施秉县。几经撤销又复置。从江县以永从、下江各取一字为名。1941撤永从,以东北地入黎平,西南地入下江。并永从、下江二县为从江县(以永从、下江各取一字为名),从江之名始此。锦屏县以锦屏山为名。因县城周围青山环绕,东南有锦屏山,山势高峻,风景秀丽,犹如一扇彩屏而得名。清雍正五年置锦屏县。镇远县县南有镇阳江,一名镇南江,故名。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一说取“镇服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之意命名。清置镇远县。麻江县以清水江支流麻哈江流贯县境,故名。明置麻哈册,1913年改为麻哈县,1930年置麻江县。台江县两地各取一字为名。清置台拱厅,1913年废厅置台拱县。1941年撤丹江县,以丹江河、羊排小溪向东顺山脉为界,东北部地域划入台拱县,取台拱之"台",丹江之"江"为县名,更名台江县。天柱县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后改名,1961年复置。黄平县黄平县名,源于旧州,以地平"撅土为黄"而得名。宋置黄平府,清置黄平州,民国三年(1914年)废黄平州改为黄平县。榕江县因都柳江古称榕江流经县境,故名。1913年置榕江县。剑河县剑河为苗族语音,为苗族古民族名。1914年废清江县,因与江苏、江西省的清江县同名,1914年改为剑河县。清江一名是因剑河县境多为今清水江流域,历史上取其江水清澈,故名。三穗县相传县城附近稻田中,一株水稻并出三穗,故名。1913年置邛水县,1923年更为灵山县,1987年置今县。雷山县因丹江镇坐落在雷公山西麓,故名雷山。清置丹江厅,1913年改丹江厅为丹江县。1949年改为雷山县。黎平县县西有黎平守御千户所,县以此名。清置开泰县,1913年置黎平县。岑巩县以境内岑巩山得名。1913年置思县,1932年改思县为岑巩县。丹寨县以丹江、八寨各取一字命名。1913年废厅置八寨县。1941年撤丹江县分西部入县,改名丹寨县。都匀市Duyun Shi「因"都云洞"而得名」元置都云府。清置都匀县。匀与云谐音。因都匀河为名。一说因城东二里都云洞得名。明代平羌将军何福镇压苗族农民起义之后,于明洪武二年(1390年)奏清朝廷,以“云之为物,变化不一”为由,改“云”为“匀”,“取均匀为义”。
福泉市清平越县,1953年因境内福泉山而得名。1996年改市。贵定县两地各取一字为名。明万历三十六年(1698年)析新贵县和定番州置县,取二名尾字命名。惠水县因涟江支流惠水得名。1941年改宝番县为惠水县。罗甸县因罗斛汛得名。1913年置罗斛县,1930年更名为罗甸县。瓮安县两地各取一字命名。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草塘安抚司及瓮水,重安长官置瓮安县,在平定"番州之乱"后,两地各取一字命名,意为平定播州之后得到了安定。荔波县以古时城北荔泉为名。宋置荔波州,景炎元年(1276年)置荔波县。据《今县释名》:“有荔泉在城北,旧说县以泉名,柯夫子曰,土人谓老人曰波,荔波盖亦因荔姓老人得名。与雷波同”。龙里县因龙架山而得名。据《今县释名》:“以龙氏所居名”。清置龙里县。平塘县1941年并平舟、大塘二县置平塘县,各取一字命名。长顺县1913年置广顺、长寨二县,1941年二县合并为长顺县,各取一字命名。独山县因县城东南独坡(又称独山),四野广陌平畴,一山中立,不连他山,故名。元置独山长官司,明置独山县。三都水族自治县1941年并三合、都江二县置三都县,取二县首字命名。来源:综合整理 编辑:小蜻蜓获取更多贵州生活资讯,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贵州新目标”gzxmb2002)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  大定府始建于明崇祯年间,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周属夜郎国地,蜀封罗甸王国,宋赐罗施鬼主,元置顺元宣抚司,明领贵州宣慰使,清康熙五年设大定府,民国三年废府设大定县,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大方县。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水西“改土归流”。清政府以明水西宣慰司、乌撒土府,毕节、赤水和乌撒三卫,改设大定府(先设府,又改州,后再改府)和下属黔西、平远、威宁三州,毕节一县和水城一厅。即今贵州省的大方、毕节、、、金沙、、八县和等地。  来历  今大方县地图  大定府:要。旧隶贵西道。明,贵州宣慰司及乌撒军民府地。副将驻。康熙三年,平水西、乌撒,以大方城置。二十六年,降州,隶威宁府。雍正七年,复升府。东南距省治三百三十里。广五百八十五里,袤六百六十里。北极高二十七度四分。京师偏西十度五十五分。领?一,州三,县一。东:万松、火焰、凤山、凰山。西:五老山。北:大鸡。东北:九龙。西北:双山。乌江自毕节入,暑仲河、通德河皆北流注之,又东,落折河合打鸡关诸水,折南来注之。乌西河合石溪河自北来,倮龙河自南来,皆注之,又东分入平远。赤水河自毕节入,经府北,纳永岸小河,卧牛河合油杉河诸水,东北入黔西。东:老蒙关。南:那集关。西:奢东关、乐聚关。北:大弄关、柯家关。仓上、乌西二汛。平远州繁,难。府东南八十里。康熙三年平水西、乌撒,以比喇坝置府。二十二年降州,隶大定。二十六年改隶威宁。雍正七年仍来隶。平远协副将驻。东:悬雾、东山。南:狮子、凤凰。西:白岩山。北:墨续山。乌江自府南入,高家河、卜牛河东北流注之。又东,纳以麦河水,入黔西。西:木底河,即鸭池河,自水城入,受武着河,错入安顺,北古河,合堕极河南流注之,复迳城东,名簸渡。会牛塘河诸水,北流入黔西。东:织金关。南:凤凰关、望城关。黔西州繁,难。府东二百二十里。康熙三年,以水西置府。二十二年,降州来隶。二十六年改隶威宁。雍正七年仍来隶。城内:狮子山、牛饮山。南:石虎。北:分水岭。东:金鸡山。又十万溪箐,悬崖绝壁,四面皆砦。西北:白塔山、杓里箐、比喇大箐。罗革河即六归河,自府入,平溪南流注之。又东,鸭池河自平远入,又东会簸渡河,东入修文,为乌江南源。以济河,源出州西北,西南流,合打鼓寨水,东北流,渭河合乌箐河来会,沙河合鼓楼水、三现身水,东南来注之,入修文。赤水河,自府东北流,迳州境,入四川永宁。西:化榨关。沙溪、沙土、右革阑、鸭池、西溪、六广、黄沙诸汛。威宁州要。府西三百八十三里。康熙三年以乌撒置府。雍正七年,降州来隶。威宁镇总兵驻。东:飞凤山。东北:翠屏。西:火龙、麻窝。北:三台、乌门。南:石龙、千丈崖。七星河为乌江上源,出州南,合八仙海、泚处海诸水,东北流,过清水塘,入毕节,再入州境,菩萨海南注之,黑章河北注之,又东,复入毕节。北盘江,出州西山,二源合南流,经瓦渣汛,西为瓦渣河,又南,错入云南宣威,为可渡河。牛栏江自云南会泽入,合腻书河,又北流,入云南恩安。洛泽河出州西北,合数小水东北流,亦入恩安。东:石驼关、梅子关。南:云关。北:可渡关。西北:分水岭关。得胜坡巡司一,有汛,与江半坡二。水西宣慰使一,裁。毕节冲,繁,难。府西北一百里。明,毕节赤水卫地。康熙二十六年置,隶威宁府。雍正七年改隶。贵西道驻。光绪三十四年裁,改巡警道,移驻贵阳。东:木稀山。南:脱颖。西:七星。北:石笋山。东北:东陵山、雪山、层台山。乌江自威宁入,亦名七星河,过瓦甸汛,再入州境,又东复迳县境,则底河自云南镇雄入,合后所河,南流注之。又东南,合二小水入府。赤水河即赤虺河,自云南镇雄入,纳杉木河,入府。东:木稀关。南:落淅关。西:老鸦关。毕赤汛。水城?要。府西南二百九十里。明,水西地。雍正十年置。东:将军、玉笋山。南:马龙?。北:麒麟、文笔山。簸渡河一曰鸦池河,出?西以且海,合一水,东北流,经城北,折东南,水城河东北来会。又纳扒瓦河、以固汛水、武着河诸水,错入郎岱。北盘江自云南宣威入,喇雍河合桃花溪水自威宁来注之,北纳结里山东西二水及黑胜汛水,南纳木冬河,入盘州。州东:猴儿关。西:卡子斗关。普擦、猪场二汛。  姚柬之重修大定府署碑记  大定府也。《大定府志》  《汉书·地理志》犍为郡下“应邵曰:古夜郎国也,顾祖禹曰:在今四川,叙州府,泸州及嘉定州、眉州,皆其地” ?牁郡下“应邵曰:临牂牁江也”。而未言古夜郎国。夜郎县下“应邵曰:古夜郎侯邑”。 《西南夷传》: “夜郎侯多同,听唐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自僰道指牂牁江。是夜郎国汉以为犍为郡”。  《汉·地理志》 “首县即郡治。僰道,犍为郡治”。曰“指牂牁江”,不言“下牂牁江”,是夜郎国不临牂牁江之一证也。此元光年间也。下言“会越巳破,汉八校尉不下,中郎将郭昌、卫广引兵还,行诛隔滇道者且兰,斩首数万,遂平南夷。”,为牂牁郡是且兰国,汉以为牂牁郡,元狩年间也 牂牁郡临牂牁江,是临牂牁江,不临牂牁江之又一证也。昔楚威王使将军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军至且兰,椓船于岸步战,既灭夜郎,以且兰有椓船处,乃改其名曰:牂牁。其时,楚都郢,循江上必由大江溯铜柱滩至涪州城东北,西迳武隆废县南,西北至彭水县南,又至酉阳州西南境,又东至婺川县境,皆巴蜀境也。又东迳印江县境,又绕思南府境,又东北迳石阡、龙泉境,又东北迳余庆县境,又东南迳遵义府境,又东北迳乌江。乌江以上舟楫不可通,故椓船于此处,盖且兰国地也。故顾祖禹曰:“牂牁郡本南夷,夜郎及且兰地。今遵义以南至思南,石阡等府届皆是其地” 。  《传》曰“西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是夜郎,西夷也。 《传》曰:”发南夷兵,且兰君恐,远行旁国,掳其老弱,乃与其众反“ ,是且兰,南夷也。西、南之夷不同,牂牁郡之非夜郎国又一证也。且兰去夜郎尚远,故必舍舟步战。然则古夜郎之国,其在今修文以东,普安以西,奄有大定北至叙州乎?故曰”最大“也,然《传》言:建元六年,番阳令唐蒙使南粤,食蒙蜀枸酱,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牁江。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至长安伺蜀贾人,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市夜郎。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粤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桐师,然亦不能臣使。其时,犍为、牂牁俱未立郡也,后世求其求其地而不得。郭子章以定番城南水当之,黄宗羲,田雯又以乌江水当之,郑?以北盘江当之;洪亮吉俱以为不然,而以都江当之。余按:犍为郡之水,惟符县温水可达番禺。符县下、班固注曰,”温水南至不?入?水,?水亦南至?入江。“江、延江也。此温水南入岷江之道也。烊舸郡镡封县下、班固注曰: ”温水东至广郁,入郁水“。广郁县下、班固注曰, ”郁水,首受夜郎豚水,东至四会入海“。古之番禺甚大,今四会水亦经今番禺,由东莞入海,俗所谓西江也此温水东行入番禹之道也。  《传》所言”临牂牁江“夜郎者,未言都邑。江广百余步,汉尺只今尺七寸,百余步江不甚广,可以行船,亦不必大船也。今之由黔达粤之船,尚名桐梓壳,桐梓船也,非巨舰也。江出番禺,尚称牂牁,则当日牂牁江,盖巴、黔、桂林之水,凡可以达粤者,皆以牂牁名之也。而温水,不可名牂牁江乎?夜郎临愠水,不可谓临牂牁乎?郦道元言; ”豚水东北流迳谈藁县,东迳牂牁郡且兰县,谓之牂牁水,又迳中溜县,南与温水合,温水,出在牂牁、夜郎县,迳谈藁;昆、泽、味、母单、母掇、律高、镡封、来唯等县,始东至郁县,为郁水“。洪亮吉考今南盘扛,出今云南沽益州,为汉r课宛温县,属牂牁郡。迳云南宜良州,北为汉滇池县地,属益州郡。迳路南州西境,为汉味、昆、泽地,凋益州郡。迳云南澄江府治,河阳县东境,汉俞元县地属益州郡。河阳县为汉母单左近地,属群舸郡。迳弥勒州西境,宁州东北境为汉贲古地,属益州郡。迳阿迷州,广西州,广南府西北地,不能指其称名,要皆益州地也。下至广西南宁府境,合郁江,‘定南盘江为温水,其符县之温水不着。盖蜀汉时分犍为立江阳郡,符隶江阳,中失本土,寄治武阳。、刘宋,符、?皆省,道元作注时,不能指也。南盘江所历之道与温水同,豚水不能至犍为郡,惟温水则经符县。则《传》之前言”夜郎临牂牁江“,后言”伐南越兵,夜郎兵下牂牁江“,皆可通,是临者,温水;下者,温水;均是温水为牂牁江之一证也。今大定府,南至安顺府镇宁州界二百六十里,北至四川永宁州界二百五十里,西至云南东川府界五百二十五里,东至贵阳府修文县界二百三十里,又北至四川泸州三百里,至四川叙州府一百六十里,东北至云南昭通府五百四十里。以温牂牁江考之,其历云南境者为多。大定接壤云南,遵义距云南,中隔大定郡,然则以南之为且兰,叙永以南之为夜郎,亦无可疑矣。至《汉·地理志》夜郎县下, ”应邵曰,古夜郎侯邑,此非古夜郎国也“ 。  《传》言: ”平南夷为牂牁郡,夜郎侯始倚南粤,南粤巳灭,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是其入朝也,正如鄅子之从帑于邾,钱俶之入宋,国巳亡矣“。故下言”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夜郎无此文也。又下言, ”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也,最宠焉“。滇有邑,互文以见,夜郎亦必有邑。但较滇稍大耳。是夜郎去国而称邑,在元封二年。其称夜郎侯者,从其朔也。其去立牂牁郡之岁巳十余年,去定牂牁牂牁郡之岁巳三年,去立犍为郡之岁巳二十余年矣。郡立二十余年且未重定,又未”复长其民“,是夜郎国之为犍为郡久矣。不得以夜郎县有豚水入郁,可以达番禺,豚水,今都江,不得至犍为,而以建元元年,唐蒙所开之夜郎临牂牁江者,为夜郎侯邑也。洪亮吉以当牂牁江亦误也。然则夜郎国不在豚水之上,亦不在且兰之地,且非汉牂牁郡地。非在今之以东,以西,,遵义之北,直北至叙州府之地乎?今大定府境东北五百八十余里,南北六百六十余里。西北有毕节,宋之前为罗施鬼国,元之八番顺元宣慰司,明之、二卫也。西南有,六朝以前为巴兀姑、巴的甸,唐之乌些,宋之蛮夷乌撒府,元之乌蒙,’乌撒宣慰司,明之乌撒府也。东有。南有,唐之罗甸国,宋之罗施鬼国,元之顺元宣慰司,明之安氏水西也。东南有平远。明分黔西地为水西宣慰比喇坝府境,则割水西,鸟撒之地而立焉。明隶贵州,四川两布政司。幅员之阔、岩洞之幽、关梁之险,俨然一大都会也。府治为安氏大方城,凤山翔其东,五老拱其西,六归环其南,延江周其北,又俨然一山川形胜也。以僻陋在夷, 闻人贤士足未常履其地,无文献之可徵,不能定为汉之何郡何县,然以汉《西南夷传》、《地理志》考之,其为犍为郡之南属县无疑,又乌知非古夜郎侯建国之都城乎?夫夜郎,牂牁江聚讼已千年。而余蒙圣恩畀守定郡,间绎书传,足历险阻,而后夜郎国与夜郎邑分,而后温水与豚水分,而后牂牁江之上游下游定。然其始自《华阳国志》 ”庄蹻略黔中以西“ 一语发之,知夜郎国 ?牁江必在黔西,断不在黔东之独山州,三角屯等地矣。府治西南向,而坐于寅申之间,震艮不分,东西莫辨,且倾圯,官无治事所。余为更寅申水出乙。大门视昔而稍狭,大堂仍旧而增高,建一坊,额曰:”知人安民“,二堂因旧,额曰:”鉴心堂“,为洽事所。三堂内辟一斋,屋三楹,额曰: ”泛若不系之舟“,为公余读书所。署之西建一斋,一亭,一轩,一声,一馆,斋曰: ”五柳十竹“,余所植也,亭曰,”西笑“,轩曰:”挹爽“,庐曰:”抱膝“,馆曰:”察眉“。膝,眉,余体也,笑,抱、察,余用也。为宴会宾客所请于布政司,得银一千二百六十三两五钱四分五厘,以养廉三年坐扣偿之,共用银一千八百七十八两四钱四分九厘,不足者,余益之。工兴于道光庚子二月成于八月。督工者大定府经历吴畴,余弟,陕西县丞俞官人,陈发。木工杨,石工陈,瓦工熊,例得并书。余惟夜郎之地,读史者莫能指其疆域,而通志之荒略不必言,即若黄,若郭,若田,若洪诸君之书,皆不足以尽信。因为述自秦,汉以来府洽之本末,且记重修之月日,以示来者。是为记。 林则徐与《大定府志》 林则徐  林则徐从政期间,重视地方志工作,曾亲自为《大定府志》六十卷撰写序文。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秋,林则徐因旧病复发御任云贵总督职务,归途经贵州普里,时任大定知府的黄宅中拜见林则徐,并送上《大定府志》六十卷,请林则徐撰写序文。黄宅中,字惺斋,号图南,山西河曲人,道光九年(1829年)任侯官知县,时与林则徐相见过。林则徐归途到贵阳时,黄宅中又拜见林则徐,与”公同晤叙“。途中,林则徐就写成《大定府志序》,它是林则徐生平为志书所写的唯一序文,全文仅有千余字,内容涉及地方志各方面。在序文中,可知林则徐早就发现并看重黄宅中对地方志的兴趣。他在序文中说:”惺斋太守由翰林改外,领郡县三十年,所至皆有循声惠绩。莅官之始,必访图志,宗朱子法也。初仕闽,见李元仲所纂《宁化县志》,以土地、人民、政事分门,喜其详赡,有裨于政,尝欲效之。时闽省方修通志,君宰首邑,旋晋福州郡丞,多所赞襄……昔余在闽里居,尝亲见君之惠政,比督滇黔,又幸得君之匡益。从这段序文中分析,道光八年(1828年)至道光十年(1830年)间,时林则徐丁父忧家中守制,当时在闽县任知县的黄宅中,曾登门拜竭林则徐,在交谈中,林则徐发现黄宅中对地方志很感兴趣,因而,林则徐很器重他。20年后,这时任贵州大定知府的黄宅中在贵阳又拜访林则徐,俩人重相见,分外亲切,畅谈撰写志书问题,俩人交情很深,林则徐能为黄宅中作《大定府志序》就是说明。  在序言中,林则徐肯定了地方志的地位和作用。他说:“抑知方域所以有志,非仅网罗遗佚,殚洽见闻;实赖以损益古今,兴革利病,政事所由考境,吏治于焉取资,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顾可略欤?……后之官斯土者,如导行之有津梁,制器之有模范,果其循习则效,择善而从,又岂猾吏莠民所能障蔽其所睹哉!且此书之用,非独一郡所资,即措之天下,传之奕祀,莫不如契。林则徐的这段话,强调各地方必须有志,志书不只是收罗旧事而广见闻,它的目的是为人民兴革利病,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就是要从过去的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理解现在,为现实服务。林则徐认为,地方志具有资政、存史、教育后人的作用,作为地方官必须除了深入民间直接采访,深入调查,了解民情外,还须借助地方志,这样才能有所作为。可以说,这是林则徐在编写地方志实践中的体会。  《大定府志序》为林则徐亲自动笔写的,而且是在熟读志书内容后才动笔写的。序文中指出:”书成示余,且嘱为序。余受读之,为卷凡六十,视旧稿奚翅增以倍蓰。其体例门目,亦皆自抒胸臆,不相沿袭。乃每卷先标原撰名氏于前,而自署曰重辑。噫!此诚君子以虚受人,美不自炫,而实则重辑之功,什百于原撰,谓之创造可也。夫王君八卷之稿,断手于乾隆十五年庚午,距今已百年,此百年中事,非旧稿所有也,且旧稿仅纪郡守亲辖之地,而各属皆未之及。君则于所属诸州县 ——载记,巨细靡遗,荒月及瘠土,搜受綦难,而君竭数年之力,不使以阙漏,终一境地,必溯其朔;一名物,必究其原,一措施,必缕陈其得失。凡可以昭法守,示劝惩者,无不郑重揭之,且每事必详所出,不以己意为增损。从这段话看来,林则徐认为撰写地方志序要先熟读有关资料内容,还要阅读新志,翻检旧志,将两志内容比较,举出新志的优点等,在把握和弄通志书内容的情况下,才能亲自动笔写序文。林则徐撰写《大定府志序》,就是经过这样实践写成的。林则徐这种重视地方志的编写及其良好文风实在令人钦佩。  林则徐在写完《大定府志序》寄给黄宅中的同时,又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月写一封有关地方志撰写问题的书信给黄宅中,全函仅有500余字。林则徐在信中对地方志编写的要求及如何搜寻志料等提出了见解,主要是:第一,肯定《大定府志》的价值。他在信中说:“深叹编纂之勤,采辑之博,抉择之当,综核之精。”他把《大定府志》与近代名人作品相比较;他认为只有严如熤的《汉南续修府志》、冯敏昌的《孟县志》和李兆洛的《凤台县志》,“或堪与此颉昂,其他则未能望及项背也。第二,提出了为志书作序的己见。林则徐在信中说:”窃念弁言之作,原为全帙提纲,如叙中于书之体例有脱漏者,应请就稿酌添;有触背者,亦祈酌易。总使作者之意尽宣于叙者之言,俾诸者观一叙而会全书之宗旨,乃为欣合无间。林则徐把序言看为全书提纲,应该让读者阅后,即能领会全书宗旨。这对当前修志工作颇有借鉴之处。林则徐还恐自己所作序言“未能洞澈窾要”,敦嘱商榷补正,他在信中说:“文章公器,吾辈可共切磋,以六一先生之文尚不惮与人商榷,况謏闻之士乎?第三,要重视刊本的校勘工作。林则徐在信中说:”现在刊本(指《大定府志》)未免尚多错字,须嘱细心者重校一过,逐加修改,更可以广流传矣。林则徐还为此志作校勘工作。第四,对入志人物的评论与采择,“胥视其人诚合于舆评之公,绝无以意为轩轾者”,即不要以个人的感情好恶来论定是非。  总之,林则徐为黄宅中写《大定府志序》,还给黄宅中写一封有关地方志的书信,提出了许多撰写地方志的宝贵见解、要求和建议等,这不但为当时的地方修志工作做出贡献,而且对今日的修志工作很有借鉴意义。  蓝芸夫与《大定府志》  老年的蓝芸夫  蓝芸夫又名蓝运富,中共新场地下党的早期党员,是中共新场地下党的创建人之一。日出生于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关镇)一个地主兼商人家庭。1926年考入省立二中,积极参加马列主义读书会,阅读了《辩证唯物论》、鲁迅文集、社会发展史等文章和书籍,萌发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并发动学生开展进步活动。1929年返家从教,先后任新场一、二小及男、女校校长,长期以校为阵地,向师生传播进步思想。1937年“七·七”事变后,蓝芸夫应聘到大定职业中学任教,亲自编写话剧《家国恨》,组织学生演出郭沫若编写的《海棣之花》,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和抗日救国的主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不断向学生灌输先进思想,吴家臣、蔡应达等青年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思想,开展了大定县地下党的工作,并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1938年10月蓝芸夫经中共工委秦天真介绍入党后,担任中共新场地下党支部统战员,党支部书记,中共黔(西)、大(定)、仁(怀)三县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地下党支部的工作。1940年初,为了逃避国民党贵州省党部的追捕,遵照省工委指示,他秘密带领一批优秀青年奔赴延安,分别在陕北文工团、陕甘宁边区文协、中共中央党校、新华社工作、学习。 1954年,蓝芸夫调北京大学任中文系支部书记兼副教授,1958年任北大图书馆馆长,由于北大学生越来越多,图书馆很小,蓝芸夫就向国务院高教部写了一份报告,请求扩建图书馆,致使北大图书馆为全国最大的图书馆。1978年离休后,蓝芸夫积极倡导家乡写史、修志,他说:“把我们过去经历的事如实记录下来,供写史修志的同志们甄别、取舍,留给后人作借鉴,也算是我们这些当事人、见证人对家乡历史负责,对后人尽一分力吧。”由于金沙是上世纪40年代初才立县,历史上属黔西县、黔西州、大定府等地方行政机构管辖,编修《金沙县志》就要查阅《大定府志》,查找相关的史实依据。  《大定府志》本着“一名物必究其源,一措施必缕陈其得失,凡可以昭守法,示劝惩者,无不慎重揭之,且每事必详所出,不以己意为增损”的原则,深入考察、采访,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948),在乾隆时期王允浩主修的府志稿的基础上继续采访、搜集、充实资料,由知府黄宅中主修、湖南学者邹汉勋(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舆地学家,中国近代舆地学奠基人)总纂而成。府志修成历时4年,计60卷,71万余字,内容丰富,被清人梁启超评为清代名志,云贵总督林则徐为其作序,并作了高度评价。后被《中国方志辞典》列入著名方志。  《大定府志》因刻本很少,多毁于兵燹,省、地、县都没有收藏。蓝芸夫发现北大图书馆收藏有一部《大定府志》,为了方便家乡修志查阅资料,他即捐资3万元,从北大图书馆拍下了《大定府志》胶片,由原毕节地区行署副专员李仿尧带回毕节,影印了六部《大定府志》,分赠给贵州省图书馆、贵州省档案馆、毕节地区档案馆、大方县图书馆等单位收藏。《大定府志》复印本才重新问世,1999年毕节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对《大定府志》进行点校,方便读者阅读理解。  大定府名人《大定府志》  白绘之,字象山,贵州大定府人。道光十七(1837)年岁贡生。为人品行端方,学业纯粹,因家世清贫,尝以教读为生,循循善诱,无智慧者多被裁成,仰之者若泰山北斗。卒,门人为之立神道碑于城南焦公祠,至今乡人犹啧啧称之。  (?—约1872年前后在世)字合三,清代贵州大定(今)人,道光年间府廪生,著名山水画家、文学家、武术家。天资颖异,有智略,师白象山、单辅国、汪仙谱。能文章,工书启,精技击,尤善丹青,学使陈铁桥、翁祖庚并奇之。秉性忠厚,不畏权贵,屡次参与保护城乡之军事活动,与詹晓兰、陈有元、宋采田等人齐名。生平喜画金碧山水,暇辄挥毫拂素,尝为姚伯山太守绘《斗姆阁图》、为黄惺斋太守绘《郡阁山水图》、为廖西岩学使绘《乘轩履险图》,莫不逼真,置之摩诘、山谷间,几无以辨,临摹者众。凡获其尺幅寸楮者,无不什袭珍藏,比之吉光片羽。兵灾后,真迹概行散落,其家以重金收回不能得。梅荣先于贵阳省垣残书肆中,购得横幅一轴,风神宕逸,法度精妙,名下信无虚士也。其弟子以徐春熙、宋蛟为最,皆蜚声黔南艺林。  宋璠(?—?)字采田,别号鲁才,清代东乡六龙人。嗜读书,聪颖过人,年十八,补弟子员,旋为府廪生,名噪士林。咸同年间,参与克复郡城等事宜,组织团练维护地方治安,以功保知县,加同知衔,署清平县教谕,旋省,充南书院监院,汲引后进,涵育熏陶,诸弟子中以中式知名者颇不乏人。为文纵横飘忽,夭矫如龙,骈偶典瞻风华,诗笔俊爽,尤为士林所称。着有《醉枫吟稿》一卷,惜因未付梓而散失。年七十五终于家。次子蛟,以文艺蜚声海宇。  ()字适均,一字藻州,处士陈善道子,清代大定府城关人。咸丰间府增生。博学能文,工汉隶,见重一时。历任四川某地知州、广安知府。丁文诚督川,奇其才,将用之,猝卒于任所,乡人惜之。著有《一叶山房文集》、《词集》、《诗集》、《外集》各一卷,《一叶山房尺牍》二卷并行于世。  (1940·4— ),字闻樵,贵州人,陈世彬后裔。高级政工师、中医师、中共党员,知名花鸟画家。出生于书香世家,1959年毕业于贵州省汽车驾驶学校。退休前任水城汽车运输公司工会主席。酷爱诗书画艺术,自幼即从已故著名国画家卓问渔研习丹青,外师造化。后又得前贵州省国画院院长李昌宗和四川美术学院白德松教授的精心教诲。其国画立足传统,融合西法,形成介乎大小写意间的画风,尤其擅长画贵州“刺梨”,有“陈刺梨”之称。作品屡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展赛,曾荣获中国首届“书圣杯”国际书画大赛银奖和全国交通职工书画大赛一等奖。诗书画作品发表于国内诸家报刊并被海内外文艺机构和个人收藏。传略、作品载入《20世纪中华画苑掇英大画册》、《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中国书画家作品精选》、《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志》、《中华人物辞海》等书中。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联学会理事、香港新华通讯社荣誉画家、六盘水市诗书画院理事、中日韩新书画家友好联盟理事、国际书画交流创意书画会和中国现代青年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麒麟文化艺术协会常务理事兼永宝轩专职画家。  ()字仲栽,号铁庄,贵州大方县六龙人。聪慧果敢,文武双全。将弁学堂毕业后,与简孟平等人创办“测绘学社”。宣统元年至广州,任赵声(辛亥革命烈士)部书记。宣统三年五月病逝于家,年三十六岁。性旷达不羁,为文不喜寻章摘句,厌恶纤靡华丽。其诗词楹联不拘格律,直抒胸臆,景情交融。另擅长山水、梅竹,随意走笔,气韵天成。惜英年早逝,未得大用于世。着有《铁庄杂着》一卷、《铁庄诗存》一卷、《铁庄语录》一卷传世。清凉仙子宋蛟等人分别为之作传。  ()女,自号纫湘女史,吟秋山馆主人,清代贵州毕节县人,大定(今大方县)黄育德(号梅溪)之妻。其父周凤冈为道光年间翰林,官四川绵州知州。婉如自幼聪敏好学,从著名文艺家、教育家、毕节松山书院山长陈庚研习诗联文赋和书画,及长,擅长诗联书画,通晓音律,随父宦游四川十余年,与当地文艺名流相互砥砺,以才华出众被誉为“不栉进士”。嫁给黄氏后,常与章永康(字子和,翰林、侍读)、陈枕云、杨绂章等人唱和;又设馆授徒,检校里中闺秀诗文,门人多善诗文者。后因其夫黄氏辞世,悲痛成疾而卒,享年四十岁。所画秋海棠、幽兰、梅花、紫藤、美人、消夏、红榴、白莲花、落花蝴蝶、杏花双燕、洛神诸图,为时所珍。其诗集《吟秋山馆诗词钞》(1995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盛郁文注评)墨迹今为大方县六龙镇徐诗汇老师所藏,字体娟秀流畅,弥足珍贵。  杨春华()字秋农,清代大定府城关人,杨暹从子。乾隆四十八年举人,会试落第归,知府色柱纶延主讲万松书院,以善教闻名于时。乾隆六十年大挑一等,历署湖北汉阳通判、咸宁知县,民咸戴之,后以咸宁张氏案落职,百姓留之,馈以酒食饯行,居三月方去。嘉庆十年,知府安嘉相仍延主讲万松书院,又八年卒,寿八十八岁。工草书,神韵飞动,冠绝一时。城绅杨宝书家,藏有其墨迹纸屏十六幅,梅荣先亦以重金购得其草书《多心经》纸屏四幅,题款“八十叟杨春华”,装璜精致,弥足珍贵。  ()字蘅堂,清代大定府东乡六龙人,岁贡生徐崇松子。博学能文,善楹联书法。屡试不售,以白衣终。其书迹楷书《千字文》法度谨严,笔力刚劲;《苏灵芝书》则刀剑森严,一气呵成。  ()字华生,清代大定城关人。光绪乙酉(1885)科举人,丙戌应礼部试,中明通榜进士。性敏惠,笃志向学,博览群书,罔不淹贯。善词章,工楷书篆隶,文名籍籍。惜其年不永,竟于己丑(1889年)春闱后卒于京师,年二十七岁。  (—199*)字新吾,大方县人,诗人、收藏家、书法家。解放前任大定中学国文教师、响水区区员、与陈积熙筹建响水中学并参与教学工作,为耆英诗社最年轻的社员。解放后在六龙闲居,以研习隶书为乐。1993年,电视台曾以“贵州农民书法家”为题予以报道。系大方县扶风诗联学会和大方县书法协会、毕节地区书法协会会员,县政协文史资料员,麒麟文化艺术协会顾问。其作品散刊于诸家书刊。  ()字孟平,贵州大定府城关人。早期同盟会会员,历任大定军政分府行政长官、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秘书长、上海《爱国报》主编等职,积极参加“倒”斗争,深得孙中山先生之器重,曾两次召见,并亲书“天下为公”条幅以赠之。1926年定居上海,专门从事着述。其著作有《商君书笺证》(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荀子笺证》、《公孙龙子笺证》(此三书已散佚)、《说诗》、,说曲》、《简书之诗》和《简书日记》等。  ( ~ )字育万,一字春田,清代大定府城关人。乾隆三十(1765)年以拔贡中副榜,历任海州州判、沐阳知县、海州知州。通经史,喜吟咏,以工书闻名于时。着有《春田集》。  简贵蘅( ~ )字辛聘,一字耕甫,清代大定府城关人。贵发弟。幼孤力学,工书善画,尤长于楷隶。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58.42.209.*在
2:45:57 发表
大方名人资料还有待修改,希望转载我的文字的文友注明出处。陈麒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知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