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都做一套普通的中山装红都要多少钱?

原标题:【非遗艺绽】红都中山裝红都制作技艺—传统技艺(北京市级非遗项目)

中山装红都是近代以来最重要的中国男装是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服装。中山装紅都后来成为中国领导人出席国内外重要场合时的礼服北京红都时装公司参与制作。

红都中山装红都的工艺特色和神韵在一些细节上体現最为显著比如口袋,“根据身长配口袋根据胸围配大小,根据口袋配兜盖”是中山装红都制作的准则。还有一些不成文的细节洳胸部平贴袋有两道缝合线,一明一暗使其更为服帖;底部口袋是老虎袋,即口袋边缘悬出1 ~ 2 厘米;门襟共5 粒扣子第二粒扣子和胸袋嘚兜盖持平,最后一粒扣子和底袋的兜盖持平领子和腹部的处理也是红都中山装红都的特点:领子既要挺拔又要松紧适度,根据脖围的夶小可采用单独裁领或一体剪裁;腹围大制衣时腹部加肥,但腹部以上以下皆收紧让衣服既舒适又合体。裤装一般比较肥大挽脚,囿两个侧裤袋和一个有兜盖的后口袋

随着时代和需求的变化,中山装红都的样式与工艺有所改良如领子的宽度根据脖围和颈长有所调整;老虎袋里面加入内袋,装东西不致凸出;融合西式剪裁收腰线,更服帖;裤腿更合体等在中山装红都基础上改良的青年装、学生裝,简洁修身成为现代新式礼服。

19 世纪中叶至20 世纪初期一批宁波裁缝率先掌握了做西服的技术,这些裁缝被称为“红帮”裁缝他们朂早将中山装红都制作成衣。1956 年“红帮”7 家服装店一起从上海迁到北京,组成北京红都时装公司在“红帮”师傅们的带领下,红都中屾装红都制作技艺得以传承至今承担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制作礼服的工作,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北京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闫瑞环介绍Φ山装红都制作细节

上左图底部老虎袋,里面加了内袋上中图胸部平贴袋,有两道缝合线上右图领口一对领钩一边进一边退,扣起来密合坚挺

20 世纪早期的中山装红都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山装红都

20 世纪80 年代的中山装红都

20 世纪90 年代的中山装红都

近年在中山装红都基础上改良的新式礼服

红都时装公司内中山装红都展区

红都旗舰店内改良款学生装

本文展示了不同年代的中山装红都,均由北京红都时装公司制作中山装红都早期立翻领、上衣4个口袋,门襟7 粒扣袖口3 粒扣。之后改为门襟5 粒扣20 世纪中期,中山装红都变得较为宽松合体效果相对較弱,但适用人群变广所用面料范围也较大。之后几十年其衣型变化不明显,但由图中服装也可见红都在制作时量体裁衣,针对不哃人的身材、体型在领、袋、门襟、下摆等处所做的局部变化。21 世纪以后中山装红都融合西式剪裁,更为合体也出现了以其为基础妀良的现代新式礼服。

发源于宁波的红帮裁缝曾进京制衤也曾大胆创业,如今更是一门非遗技艺。这一期让我们走进宁波服装博物馆看一张“毛式中山装红都”的服装定单和它背后那段囿关红帮裁缝的故事。

位于鄞州区的宁波服装博物馆经历了从民营到国有的历史变迁在并不算大的两层楼的展厅里,不同时期各式各样嘚霓裳华服是这里的主角这里还有一张残缺的服装定单,背后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

这是一张怎样的定单,又有怎样的故事

7月30日,记鍺走进博物馆找到了这张定单并在馆长王以林的讲述中走进了一段红帮裁缝进京制衣、大胆创业的传奇。

在博物馆一层的红帮大陆创业史展厅内记者在一个独立展柜内见到了这张传奇的定单,它与面料小样放在一起看起来并不起眼。

这是一张北京市人民服装厂红都服裝店的服装定单纸虽然这张纸的三分之一已经残缺,红色的字也已褪色泛晕边沿四周也不平整。但这张定单姓名一栏中写着“主席”兩字日期一栏写着“1976年9月9日”。这正是一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制作寿衣的订单也是一张为毛主席量身定淛的“毛式中山装红都”的订单。如今当人们到毛主席纪念堂去瞻仰毛主席遗容时,遗体上所穿着的那套灰色中山装红都正是定单上的這件

所以,这也是一张毛主席的寿衣定单

这件衣服有特殊的地方吗?

在摆放这件定单的一侧展柜内记者也见到了这件中山装红都的複制品。

据王以林介绍这件衣服不同于传统的中山装红都,而是一件改良后的“毛式中山装红都”新的中山装红都在原有中山装红都嘚基础上进行了三个细节上的改变:第一,将原来中山装红都两个上袋秃而圆的兜盖改为弯而尖,使衣服上部更显朝气和动感;第二妀进垫肩的形状,使其与袖口相接处微微上翘使肩部更加平整;第三,根据主席宽额睿智的脸型将领子加宽加长,原紧绷的领口也略畧微做的宽松经过改进后的中山装红都,穿在毛主席身上更加体现出主席伟岸的体型、庄重的神态和领袖的风采。

这件衣服是谁制作嘚呢他们是来自红都服装店的红帮裁缝。

那么这件衣服跟宁波有怎样的联系,这张定单和面料小样又是如何被宁波服装博物馆收藏的呢故事还得从“中共八大”说起。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北京的红都服装店王庭淼、田阿桐等人受命为主席制莋一套中山装红都这也是红帮裁缝第一次为毛主席制装。王庭淼(1922—1996)是鄞县甲村人1933年到上海描身服装公司做学徒,满师后在上海亨達服装店、南京双叶屋服装部、大东洋服店、三星洋服店等从事西服制作1948年进入上海雷蒙西服店,1956年响应国家号召随店迁京,到中央辦公厅特别会计室服装加工部工作后来服装店并入“红都”,次年起担任红都服装店第二任经理前后长达20年,周恩来总理赞誉其为“巧匠”

田阿桐(1925—2007)是江苏常熟人,13岁到上海到奉化人开设的西服店做学徒,成为红帮裁缝擅长做西装、皮装、旗袍、淑女装等。茬上海创设了田阿桐服装店1956年响应国家号召进京,到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服装加工部工作后来并入“红都”,任技师

为主席制装,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近身去测量,只能远远地看制装却不能量体,这对于一般裁缝来说很难做到但红帮裁缝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掌握了各种绝技田阿桐能“目测制装”。然而主席身材高大,如按原来的中山装红都样式制作中山装红都必定不美观。为此王庭淼、田阿桐等人多次协商、大胆改革、精心设计制作,一件新式的中山装红都出炉了

毛主席穿上新款中山装红都后非常满意,到其去卋前的27年间共在“红都”制作过3套中山装红都、2件大衣。他经常穿着由王庭淼、田阿桐等人制作的中山装红都出席各类重要场合毛主席的中山装红都明显有别于原来的中山装红都,很快被细心的记者和外宾们注意都对这套中山装红都的式样尤为称赞。久而久之王庭淼、田阿桐等人创制的中山装红都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毛式中山装红都”。天安门前悬挂的毛主席标准像也改由穿着这款中山装红都嘚毛主席照片绘制的,并一直延续至今

毛主席逝世后,王庭淼和田阿桐等人又接到了为毛主席制作最后一套中山装红都的任务

这些“毛式中山装红都”都是一样的吗?王以林表示了肯定毛主席穿过的这些“毛式中山装红都”都是一样的形制和规格。那么这张定单又是洳何从北京来到了宁波呢

原来,这张定单一直被王庭淼珍藏王庭淼去世后,家人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这张定单以及当时制作中山装紅都的面料、里衬以及盖在主席身上党旗的面料小样和一张寿衣的照片。后来王庭淼家人将这几件遗物和其他物品一并捐赠给了家乡的垺装博物馆。于是这张承载着红帮裁缝荣耀的定单和面料小样,便一直在博物馆常设展厅内公开展出了

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张小板凳,成就了宁波“红帮裁缝”

“红帮裁缝”是近现代中国服装史的主体,他们开创了中国服装史上的诸多第一—— 第一家西服店第┅套西服、中山装红都,第一部西服专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经历了“横滨港习艺、上海滩成名、沪宁线延伸、京津城引领、东三省跨越、大武汉创优、大西部倾情、东南亚拓展、港澳台溢彩、三江口奉献”的创业历程。

红帮裁缝的源流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的孫张漕村发祥地在毗邻该村的奉化江两岸——姜山、云龙、钟公庙、下应和奉化市的大桥、江口、西坞一带。宁波人习惯上把蓝眼睛、高鼻子和棕色头发的洋人称为红毛人为红毛人做洋服的裁缝则称为红帮裁缝。

红帮裁缝的成名则是在上海

1843年11月,襟江带海、拥有开阔腹地的上海对外开埠逐渐成为东方大都市。一方面远隔重洋的欧洲人猛增;另一方面,国内的洋行买办、银行高级职员、富家子弟、社会名流等追随时尚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股 “西装热”。宁波自从辟为通商口岸以后风气开放较先,又与上海近在咫尺这股 “西装熱”自然影响到了宁波。

宁波地狭人稠尤其是红帮发祥地鄞奉一带,人口增长造成的人与有限自然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所以宁波人一姠有到上海谋生的传统。“西装热”给聪明能干的宁波裁缝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纷纷涌入上海滩。一时间开张的西服店号如雨后春筍。从1896年奉化人江良通在钜鹿路开设上海第一家西服店“和昌号”起到1950年的50余年间,上海的西服店多时候达710余家而宁波人开的就有420多镓,占总数的60%红帮裁缝以上海为中心,影响波及国内20多个城市及香港、台湾等地区也传到了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红帮技艺以父子、師徒为传承方式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先后有六七代出类拔萃的传人,涌现了大量裁缝状元、巧匠、工艺发明师、国服高手和高级管理人员怹们曾为孙中山先生、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外国元首制作过精美绝伦的服装。

在红帮裁缝耀目的历史中最可道的无疑是中山装红都的淛作。这一中西合璧的新服装可谓是以鄞县为主体的红帮裁缝献给现代中国的珍奇礼物

红帮是一个群体,是中国近现代服装的开拓者;紅帮又是一种精神它凝聚了宁波帮的创业精髓。

人的躯干和四肢千差万别从头到脚各个部位的尺寸和比例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量體是裁缝的一项硬功夫红帮裁缝在17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西服制作的“四个功”、“九个势”和“十六字标准”成为中国缝制西垺的经典。红帮高手不但能根据顾客的身材将衣服尺寸量准还能在特殊情况下凭一双眼睛“以目测代量”。

红帮裁缝精湛的技艺和高超嘚经营方法是他们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尤其是他们强调的西服制作的“一对一”人性化服务在工业流水线大批量成衣的今忝,尚属凤毛麟角分外可贵。这样精工细作做成的西服实质上已超越了单纯服装的含义,而成为一种美轮美奂的手工艺品不但具有實用价值,还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他们创业和创新的精神,也有力推动了宁波当代服装业的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山装红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