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意思。是么意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经典语录 | 阅读时间
当前位置: >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日期:&&来源:阅读时间
每个人都年轻过,都不顾一切过。所以,过了那所谓的年轻阶段的人都是可以理解此时的年轻人。这些之于我而言,我会回一抹暖暖的笑容后,静默离开。并不是我无情冰冷,真的是无法心灵相通。一个人的人生想要丰富圆满,是必须接受那些无法预料就出现的事情,幸运的,不幸的,坦然受之。聪慧之人,自然会明白,不论何种景况的出现,都有其一番美意在其中,此刻也许不明白,终究会在某个时刻豁然开朗。只要爱一个人,那么就会心甘情愿为他而改变。如果一个人在你面前我行素,置你不喜欢的行为而不顾,就是不爱你。所以如果你不够关心他或是他不够关心你,那么你就不爱他或他不爱你。没有结局的故事,才是那样的凄美。忘记了曾经的心动,曾经的羞涩,曾经是那缠绵的景象。用那根妖娆的手指,作兰花状,轻挑,彼此那才刚刚愈合的伤口。相思的湖水,无法真的溢满。等待的脚步,总是那么迟迟。失去寄托的心灵,如何面对穿柳而过的燕子?堂前巢倾,屋后那点青草,还有蝴蝶的身影流连?推荐阅读:沏的是茶,尝的却是生活;斟的是酒,品的却是艰辛;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车票,没有彩排。将生活中点滴的往事细细回味,伤心时的泪、开心时的醉,都是因追求而可贵。傲慢高山,不生德水。虚空能包容一切,所以广大无边,融通自在;大地能够承载一切,所以生机勃勃。海不择细流,故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成其高。水不争强:宽容合作,成就无边无际。流年虽似水,似水如流年,而这其中却有我一生需要学习的从容。正是因为我们在流年里肆意行走,才莫要忘记流年对我们的眷顾与包容。带着这些岁月沉淀给我们感恩与温暖前行,自身已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岁月蹁跹,缓缓而行,纷繁人间虽然暗潮汹涌,但物是人非后依旧是一种别样的温暖问候。身处红尘,别无选择,却可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拈一朵岁月花,温暖前行。有时候,我们总是容易把身边最熟悉最适合自己的人忽视,其实那是我们最美好的选择。在希望中幻想是一件很美丽的事,有时候缘分也会从天而降,就算远在天涯,心灵的距离也不会太遥远。曾以为真情会在你我的心间永驻,曾以为一辈子都要爱下去。但终究,时光也会老去,人心也会变淡,走着走着便忘了曾经,想着想着便走错了地方。有一天还是要面对分离,对面这情深缘浅的现实;有一天我们会分道扬镳,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其实,那些失去的风景,走散的人,等不来的渴望,全都住在缘分的尽头。何必太执着,该来的自然来,会走的留不住。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渐渐地知道,最好的爱情,不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而是一杯温水,不随外界变幻而更改,不因岁月迁徙而转移,给你的是永恒的温暖。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那初见时一见倾心的美丽,却成了心尖上的刺青,成了生命中最醒目、最痛苦的记忆。人生终究是场不会太完美的旅行,总有意想不到的曲折和坎坷,无法回避的痛苦迷离。爱情终究是个难解之迷,让人目眩神迷,让人伤心哭泣,却又无法忘记,无法逃离。是因为我们性格中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我们太过自我、太过我行我素自以为是、太过烂漫和追求某种完美。许多时候,我们象两个全身长满刺的刺猬,相互靠近能感受到彼此的温暖与爱意,却又难完全交融与信任,总在不经意中伤害着彼此。不穿不合脚的鞋,让步伐更悠闲;不跟无谓的潮流走,让心情更宁静;不缅怀无法回头的过去,让生活更快乐。用心去爱,真诚去交,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简单每一天,幸福每一天。因为放弃实在是太简单了,就像一个男朋友放弃一个女朋友,也许他们谈了7年,8年,但是假如要分手,一句话就够了。就像我现在写这篇文章要是不写,开个电影,也许还不用一个电影的时间,我看电影还是舒服着呢,肯定不用这么辛苦的在电脑面前打键盘。沉默,是一种坚强。稻熟低穗,人熟低声。历经一些艰难岁月的人,姿势不再张扬,语气渐趋平和,态度明显和善。沉默,是一种负重的坚强,是一种韬光养晦的低调。少说多做,才是最有力的践行。人生有多少次相遇,淹没在浮华遍地的尘世里,不敢苛求能遇到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只希望轻拥一份懂得,在这淡淡的似水流年里,心与心的牵挂,情与情的交融。无关风月,无关过往,只有一份淡淡的思念在心头丝丝缕缕,幻化成一段永恒的记忆。有时候,不是不在乎,而是无能为力,只好选择逃避;有时候,不是不愿意,而是做不到,只能选择放弃;有时候,不是不喜欢,而是不能够,只能选择忘记。人生总有许多遗憾,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做不到波浪不惊,心无外物,只能凡是看淡一些,不计较,不强求,不怨恨,不奢望。淡淡的人生淡淡地走,淡淡的情感淡淡地守。我以为,你屏蔽了我的一切,我就会死心,就会不在思念,以为被你屏蔽了一切的我,终于知道你是那么的不在乎了,我以为我会走出这种痛苦的思念。我以为不会为一个不在乎我的人伤心了,可是,我为什么夜夜流泪呢?我以为你屏蔽了我,我也就会忘了,可是,为什我会那么痛呢?我所有的疑问都沉默了。也许想起你的时候还是会有些异样的感觉在心理,和其他人走曾经和你一起走过的路会不自然的恍神,想起曾经的你。不自觉的会把其他的人与你比较,想象如果现在陪在我身边的人是你,你会怎么做,我会有多么开心。自信始于脚下,不在别人眼里。路,走过才知长短;人生,经历过才懂悲喜。底气有多足,没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去走自己的路,输要输得清清楚楚,赢要赢得理所当然。梦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因为中间有我有你,即使在梦里我也是与你错过了,还是一场没有结局的过往,可我在梦里却是开心的,因为在梦里我听到了我希望你会对我说的话,感受到了你的喜欢,那些曾经我们都错过的喜欢。我不能给你承诺什么?但我还是希望能陪你走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我很想牵着你的手一起快乐与痛苦,然后一起走出我们的幸福。或许我还不够勇敢... ...爱着你,也没说出口?!呵呵,我是不是很傻啊。XX,我喜欢你。遗憾的是,没能亲够对你说!很想给你点你想要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把你惹了?又在生闷气了。静夜难眠苦作思,梦中泪奔落千滴。惟爱晨曦饮雨露,相识否却也难忘。江山遍野百花艳,独爱林间一枝花!但求为尔遮风雨,惟枯寒万古不息。这是给你的... ...或许你看不懂... ...时间不仅可以成为解药也能成为毒药,它能让人看清一个人的好,也能让人看清一个人的不好。我不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在情感上付出后不渴望得到回报的人,只是有些善良的人早已知道自己无法修成正果所以心甘情愿的对对方好直到再也没有越愈的机会。时光,匆匆,容颜,已变。站在生命的一条黑白线上,回想那葱茏的岁月,依然是活力无限,一路走,一路念,多少个春夏辗转着飘远,看过不同的风景,走过不同的季节,在生命的长河里,轮回,摆渡,洗涤,擦拭,还有多少画面一如始出?还有多少话语依然明朗?有时说好要相忘于江湖,却又总在路途转弯处重逢。那是因为,当两人内心方向一致时,怎么走,都是同路。心怀挚爱的人,才走不成陌路。人间万般情,但凡能重逢的,都是因为不舍得。
继续阅读下方的推荐内容
阅读时间通过文摘、翻译和原创的方式分享有益于提升个人生活品质的精品内容
鄂ICP备号&&&鄂公网安备43号当前位置:&&&&&&&&&&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来源:深窗综合&|& 09:49&编辑:彭超武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 那样甜蜜、那般温馨。何事秋风悲画扇:沿用班婕妤被弃典故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 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这句话出自纳兰性德的《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该诗被收录于《饮水词》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的相关阅读:
窗花有话说
深窗公众平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什么意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什么意思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出自清.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意思含义解释如下: “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它是在感叹人与人之间初次见面的那种美好的感觉难以长久,情人的心容易改变。在怀念当初见面时的美好感觉。说白了就是感叹事过境迁,物是人非。
谢谢了呵呵
原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释义 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所有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满天的星辰,都在你面前失色,我的世界没有我,全部是你。 我不懂世事的因循,一切美好的东西,为什么到最后都会发生不可思议的转变。我不懂浮生的如梦,纠结的爱情,我不懂怀念和遥望的分别,挥手决绝抑或万水千山,反正绝望不起来也暴烈不起来。 深情的怀旧,原是美好的恍惚,记得的也是幸福,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繁花盛开。 温柔与感动,渴盼与甜蜜,原来只是初初相见。潮生潮灭,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纳兰词上是秋风。 秋风,有典故,可参见成语“秋扇见捐”。 这首词在百度知道中已经被问过很多次了,希望大家推荐一下来看看我的理解。 前面很多位高人都有过解释,但个人以为还未说到点子上,至于为什么就不详细说了。可以把我的观点和大家的比较一下。 首先请看全词,这个最重要。 上面的解释中的副标题也有问题,这个影响很大。 纳兰性德词全集(《饮水词》) 中的《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一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①,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③,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④,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⑤,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 ①人生句:恋人之间如果能像刚恋爱的时候那样。刚开始总是海誓山盟、卿卿我我的。如果总能这样,就不会出现时间长了,感情淡了,甚至变心负心(秋扇见捐)的情况了。一二句是一体的,这两句容易理解。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开始时相亲相爱,后来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这两句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故人如何理解,应该说理解成恋人、情人也不算错,但按字面的解释就有问题。前一句意思我理解是相恋了很久的爱人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就这么就变了,几许无奈、几许悲哀)。后一句的理解问题最多,我理解成:反而说情人间相处得久了,感觉无聊了,就不由得容易变心了。重点是这两句中的故人的故如何理解,只解释成恋人、情人还不够吧。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玉环赐死。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理解成李杨二人当初发愿立誓,后来虽然一方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 比喻感情忠贞,至死不渝。 ⑤何如二句:何如:怎么样?理解成比较好象不合适。薄幸:这里未必是否定批判,古书中的此词多是爱语,相当于现在的“冤家”。当初的誓言就这么算了。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幸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说地是人再见时,物非人非! 呵呵悲凉地情怀 &&或者理解为 &人再见如初时见般美好,该多好。就像曾经偶遇的你,明知道,只能是选择回忆。
此句出自清.纳兰性德《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参考: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如果只有初见时的心情与感觉,那么怎么会有相逢相爱后的遗弃呢。(此句引用班婕妤与汉成帝的故事)。
纳兰这一句,似乎冥冥中对照了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感慨似是而非的世间,追问何以如此人生多变,令人一读怆然,不禁也回首经年,问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像初见时的惊鸿一瞥,又怎么会有后来等秋风悲凉团扇,这句写道是班婕妤,有物是人非的惆怅。
相关知识略懂社热议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什么意思?谁写的?出自哪里?原文是什么?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纳兰容若)(,满族)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意思是说“事物的结果并不像人们最初想象的那样美好,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变化得超出人们最初的理解,没有了刚刚认识的时候的美好、淡然。那么一切停留在初次的感觉多么美妙,当时的无所挂碍,无所牵绊,一切又是那么自然。初见时的美好,结局的超乎想象,勾绘的人生,总有那么几许淡淡的遗憾和哀伤问问。
1、《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2、原文解析
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如果后来产生了怨恨、埋怨,没有了刚刚相识的时候的美好、淡然。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次见面的时候为好。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与赵合德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比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浮生萦云,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的是情人。
这两句诗中蕴含着有两个典故,出处就在谢脁的《同王主簿怨情》:
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
相逢咏荼蘼,辞宠悲团扇。
花丛乱数蝶,风帘人双燕。
徒使春带赊,坐惜红颜变。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谢脁这首诗,也是借闺怨来抒怀的,其中还用到&悲团扇&的典故。谢脁诗的最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也有版本作&故人心&,后来基本被确定为&故心人&,这正是容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语之所本。两个版本在意思上的差别倒也不是很大,大略是说你这位故人轻易地就变了心,却反而说我变得太快了--当然也可以作其他的解释,但大体都还是围绕着这层意思的。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之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参见《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讲解”。
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
意中人相处若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又怎么会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3、纳兰家族简介
纳兰家族入关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叶赫部。其部首领贝勒金台石在对抗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的战争中,城陷身死。
纳兰其祖父尼雅韩随叶赫部迁至建州,受佐领职。在满洲入关过程中,积功受职牛录章京(骑都尉)。尼雅韩妻墨尔齐氏,有长子郑库,次子明珠。
明珠生于天聪九年十月初十(日)早年任侍卫,従銮仪卫治仪正迁内务府郎中,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成为名噪一时,权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被参劾,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荣辱兴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觉罗氏为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正妃第五女。有三子:长子纳兰性德,次子纳兰揆叙,三子纳兰揆方。
纳兰揆叙,明珠次子,初为佐领、侍卫,后由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擢掌院学士, 兼礼部侍郎,迁工部右侍郎,转工部左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鸡肋集》、《隙光亭杂织》、《后识》。因为立储问题使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传遭指责。至雍正朝其身后名份又进一步被贬,直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复。揆叙妻耿氏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岳乐之女和硕柔嘉公主为妻,生耿氏。由于此种关系耿氏出入皇宫,上下以格格称呼。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 未从“三藩之乱”,被加太子太保衔得善终。
纳兰揆方为明珠三子,其妻为礼亲王代善曾孙和硕康亲王杰书第八女,是为郡主。揆方作为和硕额附(郡马),其礼遇与公爵同。揆方夫妻双双相继而亡,留有二子:安昭、元普。后经康熙命均过继给揆叙夫妇,并改名永寿、永福。
纳兰永寿于十六岁任佐领、侍卫,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礼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左侍郎,永寿娶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后来做了乾隆弘历的舒妃。
纳兰永福与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内务府总管。他因与岳丈皇九子允禟的亲缘关系,先后支持允禧、允禵谋取皇位,结怨于皇四子胤禛,成为雍正的政敌,为其所恶,被革职。后任盛京户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纳兰瞻岱为纳兰性德之孙,官至乾隆朝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提督直隶总兵都督同 知。并追赠其父福格为光禄大夫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又晋赠光禄大夫提督直隶总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卢氏,生母颜氏也“并诰赠一品夫人”。
纳兰家族因封建贵族制度而世代为官,并一度位极人臣,通过血缘、婚配等 与清王朝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纳兰性德本人及胞弟揆叙和儿子福格均极具才学;父兄子弟所供职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构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会的缩影,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4、作者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也有人称纳兰容若,满洲正黄旗,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公元日)生于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喇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吉,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国子监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1674年,与妻子卢氏结婚,康熙十六年卢氏因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拨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无法超越。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纳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关注: 2 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