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活动体现了文化与成长中懂得的生活道理的哪些道理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4023套总数:5777581套专访:3218部会员:353765位
当前位置:
& 山西省太原五中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10月月考)考试政治(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五中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10月月考)考试政治(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52次
资料类型:月考/阶段
文档大小:154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太原五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命题人、校对人:李惠萍(2015.10)
第I卷(选择题,共计分)本卷共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从结绳记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六十六华诞。66年前,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重大胜利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下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豪迈诗句,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到底的决心,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从文化生活角度来看,上述材料能够说明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决定社会发展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D.文化作为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3.中国国家首部国家形象宣传片日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首播。之所以要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中国的国家形象,这是因为
A.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B.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4.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主题公园+文化演艺”为主营模式。公司在主题公园的营造中强调“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成为文化行业内的常青树。该公司的经营理念表明
A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始终同步
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5.阿拉伯人有长衫、印度有纱丽、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6.“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D.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8.鲁迅说《红楼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色情,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留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西方也有一句名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文化的感悟呈现多层次、多样化
③知识构成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9.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10.由孟京辉执导的话剧《活着》将赴德国柏林德意志剧院和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演出。《活着》有着很强的故事性,说的都是人心里的东西。人性是共通的,德国观众应该不会有解读上的障碍。孟京辉说,他完全不担心德国观众会看不懂。这是因为A.文化是民族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
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C.文化的交流传播可以增强文化的认同
D.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图书漂流
A. 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B. 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
C. 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 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
12.“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已被拆”,这是流行的老百姓对盲目进行旧城改造而拆除传统特色建筑行为的感慨。时下,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不禁使人对乡村古建筑的衰落感到惋惜。之所以令人惋惜,是因为
①要重视现代文化的作用,避免文化发展上的守旧主义
②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④未能清楚认识乡村文化的落后性和外来文化的先进性
13.《三字经》是古人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里面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其中也有一些诸如“君则敬,臣则忠”等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句子。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畜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4.“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经历数代艺术家千锤百炼,虽然当今舞台上可运用的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但京剧还得从传统的韵味上下工夫。”这句话强调了
A继承——文化创新的根基B.科技——文化创新的动力
C.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D.交流——文化创新的途径
C.色彩斑斓
D.文化平等
16.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17.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D.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C.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A.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B.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
C.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D.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23.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24.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老物件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计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26.(8分)材料一
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
这次大阅兵分列式中,共展出了“东风10A”巡航导弹、“东风15B”中近程战术弹道导弹、“东风16”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1D”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和“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
阅读材料,说明此次阅兵活动体现了《文化与生活》的哪些道理?(8分)
27.(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石家庄市春节期间是否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燕赵晚报》组织了一次社会讨论。
材料一 支持春节禁炮的人认为:“放炮虽然是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但它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当时地广人稀,人们居住以平房为主,冬季的农田空旷,因此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今天,我们的城市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燃放烟花爆竹必然会污染环境。”
“放炮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还可能导致伤人、火灾的发生。”
“燃放电子炮、社区演节目,贴对联、挂灯笼也挺有年味。
反对春节禁炮的人认为: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燃放鞭炮是千年以来的传统,应该允许放炮,否则就没有过年的气氛了。”
“空气污染不是禁几天炮就能好转的。”
“有人担心安全问题,这应该增强安全意识,不能因噎废食。”
材料二日发布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春节期间销售和有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公告》规定,2014年春节石家庄市区允许放炮4天,分别为除夕、初一、初五、十五,每天允许燃放的时间均为7时至24时。
对于春节禁炮,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8分)
28.(14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综艺节目为了保持收视率,纷纷引进海外节目。《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都是靠花巨额资金引进的海外版权。继而再“你模仿我.我拷贝他”,在引进版节目和模仿版的夹击下,缺少创意的本土节目表现平平,只有《开讲啦》、《汉字英雄》等少数节目因富有原创特色而让人耳目一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应如何提高文化自信?(8分)
增强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盲目排斥外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既需要我们有对自身的理性审视,也需要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2)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回答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请从四个方面回答,6分)
29.(10分)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绸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1)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保护和发展敦煌莫高窟?(分)
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经济政治反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体验,接受知识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大阅兵能使广大群众参与其中,接受教育。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次大阅兵,极大地增强亿万人民群众的爱国心、家国情、自信心,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军事素养也会得到发展。
27.(8分)赞成禁炮。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燃放鞭炮是农耕社会的产物,适合于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今天是工业化时代,燃放烟花爆竹已经不适合当今的经济社会状况。(分)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反作用。燃放鞭炮可能带来伤人、火灾等危险事件的发生,还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分)③文化不能墨守陈规,应该不断创新。庆祝春节的习俗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创新。( 分)反对禁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庆祝春节需要有喜庆的氛围,燃放鞭炮是最有年味的庆祝活动,所以不应该禁止。(分)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通过燃放鞭炮可以充分表达我们的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分)传统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春节燃放鞭炮作为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应该很好继承。(分)(如果学生从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提高文化自信,需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提高文化自信需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提高文化自信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2)(6分)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在借鉴外来文化过程中,要立足中国国情,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待外来文化,用分清精华和糟粕,批判吸收,引进外来文化的优异成果。在引进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坚持进行再创造,解放思想,不断创新
29(10分)①丝绸之路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2分)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在贸易活动中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3分)
③丝绸之路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分)
④过丝绸之路,有利于我国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3分)
30.(1)(6分)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护和开发敦煌莫高窟。(4分)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的特定功能,在人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景区深入开展公民文明旅游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进而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敦煌莫高窟。(4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60年盛典,从群众游行到盛大阅兵、灿灿的焰火晚会,无不流淌着浓浓中华文化,她必将激励鼓舞各族儿女,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C.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允儿爱小猪贯縢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安徽省阜阳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政治试卷.doc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需要金币:1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阜阳三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政治试卷 命题人:陈甲甲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据此回答1-2题1.习近平身穿中山装主持阅兵大典,既有革新又不失传承意味,可说用意深远,传达出中山装这一中国“政治图腾”蕴涵的开放、民主、民族复兴之意。这表明()A.文化起源于人们的物质需求B.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C.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物质现象D.先进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2.抗战阅兵,既是一次成就展,也是一次实力展,更是一次精神展,它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进。这说明()A.各种文化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B.文化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C.文化活动是由人类创造和享用的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3.什么是文化?著名作家龙应台说:“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体,……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这告诉我们()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③文化是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阜阳三中高一新生张强同学在朋友圈中分享了自己的校园生活感言。据此回答4-5题:4.学校的一花一画、一墙一字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随处可见的社团海报把学校装扮得绚丽耀眼,青涩的我怀着憧憬成为“社团人”,从不善谈吐到大胆发言到积极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 分析培育创客文化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哪些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中的小事情大道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