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县大汾镇 想捐衣捐物有这样的机构吗?

推荐到广播
29897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毅心向前、)
大家正在求推荐
&·&·&·&·&·&·
第三方登录:大家正在求推荐
&·&·&·&·&·&·
(10人参加)
(18人参加)
第三方登录:股票/基金&
爱心居民捐衣又捐物,临走还撂下1000块钱给山区孩子
  本报记者 张宁 霍钢杰 檀亚楠 康瑞珍 王依 李珂/文  本报记者 孟宇光 霍艳恩 实习生 胡博/图  11月21日,是本报与携手举办的“爱心捐助进社区”活动第三天,市民捐助热情依然高涨,市公交五公司106车队的志愿者们再次参与进来,和本报记者与师大的志愿者们一同走进小区募捐。募捐第三日走进的小区有:燕都金地城、电大街社区、钟南路7号院、新文里小区及河北日报小区共五个小区。  燕都金地城  上午送棉裤下午捐棉衣  11月21日上午9时,记者赶到燕都金地城小区。刚一进小区物业办公室,工作人员就递出来两包已装好的羽绒服,“这些棉衣是前几天居民送过来的,也不知道你们啥时候来,我们就先代收保管。”工作人员说。  架起摊位,没几分钟,居民李俊芳女士便拎来3条大红色崭新的棉裤以及3件毛衣。“我家还有几件羽绒服,冬天有暖气穿不着,都新着哩。”下午2时许,李俊芳又拎着3件干净的羽绒服回到捐助点,因家中有暖气,浅蓝色的羽绒服摸起来暖暖的。  当天,在小区除了有居民捐赠棉衣、棉被、棉裤外,在金地小学读书的学生们得知了活动后,也从自家找出书本、衣物进行捐助。在金地幼儿园读书的刘展溪中午放学时看到捐助信息,下午去幼儿园前特意买了10个笔记本和一盒铅笔送给山区的小朋友。“叔叔,我只有3块5,能捐吗?”李诺谦和任亦飞在金地小学读5年级,看到山区儿童的生活状况,从口袋中掏出3.5元捐给与他们同龄的孩子。“这是两件玩具,送给山区的孩子们吧。”66岁的秦荣合老人送来一台遥控挖掘机,一架小钢琴以及50多本儿童课外书。老人再三叮嘱记者,一定要送到山区孩子们的手中。  截至当天15时许,在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志愿者高曼和张倩的帮助下,在燕都金地城小区一共收到13袋书本衣物,100多件棉衣,10多床棉被,200多本书以及毛衣棉裤200多件。  电大街社区  捐完衣物又返回来捐款  11月21日,天气有点冷,本报爱心捐赠进社区活动位于电大街社区的捐赠点刚送走了一拨捐赠市民,又有两位老人携手赶来。和其他捐赠者一样,两位老人到了之后也是招呼记者:“你们给看看这些衣服合不合适,我们也不知道符不符合标准,就从家里拿了几件衣裳,多少算个心意。”接过老人手里的塑料袋,里面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一摞干净厚实的棉服,另一个袋子里是两床同样干净的被褥。捐赠的整个过程中,两位老人一直搀扶着彼此,因为年事已高,走路都有些许不稳当。可他们提前知道了募捐消息,坚持一定要给山村送点啥。  当天13时许,一位女士骑着自行车来到捐赠点,车子刚停稳,这位女士就忙着从后车座上解下包袱。包袱里是五六件童衣,除了一件仍挂着吊牌的童裤,还有两件带着原包装的童服。记者表示要登记时,这位女士说“不用登记了,要不然就写个匿名吧。”随后便蹬着车子离去。没一会儿,这位女士又折返了回来,询问是否接受捐款。本报希望读者的每一笔爱心款项都能做到收支明明白白,所以坚持要进行姓名登记。在记者的再三要求下,这位掏出了身上所有钱的女士,还是只肯告诉我们她姓汤。  钟南路7号院  “我瞅着捐助时间一到就出来了”  “爱心捐助进社区”活动第三天气温骤降,但居民的捐助热情依然不减。在钟南路社区居委会和志愿者帮助下,捐助活动顺利开展。错过前两天捐助的居民也来到这里捐衣捐物。“那天让女儿开车带我去西里社区捐助点捐衣服去了,但因有事错过了捐助时间,心中很遗憾,第二天看报纸发现今天的捐助点就在家门口,我就瞅着捐助时间一到就出来了。”68岁的邢阿姨一大早提着一大袋子衣服过来,里面有棉袄、毛衣、厚外套和棉裤。她告诉记者,看到报纸上报道的那些人觉得应该做点儿事。  “家里孩子生病了,我得去医院看他,没时间回家收拾了,明天我能把东西送到哪儿呢?”还有居民看到活动后,因有事来不及回家收拾衣物,就都记下了捐助热线,想改天送到其他捐助点。  捐助活动结束后,还有一位70多岁的阿姨拨打捐助热线说,由于去年错过了捐助活动,就为参加今年的捐助活动,上个月从外地女儿家一回来就订上了燕赵都市报,不巧这两天有事又错过了最近的捐助点,明天要打车送到其他捐助点,“你们一定要等着我。”老人叮嘱道。  新文里小区  小女孩想捐儿童读物给山区小朋友  上午9时40分,当记者赶到新文里小区时,红军大街居委会的书记米丽英正带着社区志愿者帮忙布置活动会场,虽然离活动开始还有20分钟,但现场已经有好几位大爷大妈拎着捐赠包裹排起队。“刘华荣棉衣捐两件”、“张秀英保暖内衣一套”、“董侃羽绒服一件、羽绒被一床”……社区志愿者一边帮忙作登记,一边维持现场秩序。  “你们这儿能派个人去我家里取棉衣吗?我都准备好了,不会耽误你们很长时间的。”志愿者跟着这位大妈回家取衣服时得知她叫肖俊卿,今年80多岁了,腿脚不太灵便,前几天在小区展栏看到本报爱心捐助进社区的活动宣传后,就开始整理收拾,由于想捐助的衣物很多,才请志愿者过去帮忙。  捐助过程中,年过七旬的老两口骑着电三轮车停在本报捐助点前,车上装着两大包袱的棉衣、棉被。“我从咱们报纸上看到有这个捐助活动,想出一份力,就挑好的把家里的厚衣服送来了,这件蓝底白花的棉袄是我自己做的没穿过,也算是我的心意,希望送给那些需要的人。”  13时30分,一位穿银色羽绒服的小女孩抱着两本儿童文学书朝捐助点走来,“我想把这两本儿童读物捐给山区里的小朋友。”小女孩名叫侯依凡,是中华大街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小学生,“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听奶奶说,山区里的那个小男孩(智慧杰)特别可怜,家里房子都快不能住了,我想把这两本儿童文学书送给他。”  河北日报小区  捐衣又捐物,临走还留下1000元爱心款  21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河北日报小区,在106路公交车队工作人员和石家庄铁道大学志愿者的帮助下开始了募捐活动。尽管天气有些阴霾,小区居民们的捐助热情却很高,甚至有几位老人一大早就来到活动场地等待。“这些都挺新的,请你们替我送到山区吧。”从报纸上得知本报爱心捐助的活动,居民李阿姨提前一个礼拜就开始整理家里过冬的衣物,从中挑选出了5床干净的被褥和4件九成新的棉衣裤送了过来。李阿姨告诉记者,她很担心山区的老人孩子冻着,今年捐赠的衣物数量有限,明年她要再多捐几床新被褥。  在李阿姨之后,小区居民甄先生提着一个拉杆箱来到捐助点,箱子里面装着保温杯、文具、口琴、手表等多种形式的爱心物品。“把这些都给山区的孩子用吧。”说完,他又从后车座拿下一摞干净的棉衣,并从兜里拿出一个信封:“孩子们还缺什么,就拜托你们替我买给他们吧。”记者打开信封发现,里面装着1000元爱心款。甄先生说,他也想去山区看看孩子,但由于工作原因走不开,希望这些钱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不到三个小时,居民们送来的爱心物品就装了满满7大包。到了下午,仍有源源不断的衣物被送到捐助点。活动当天,记者在该小区共收到衣服、被褥以及电视机、文具等其他形式的爱心物品200多件。
(责任编辑:HN666)
11/16 01:4911/04 08:0510/31 11:4410/29 08:1910/22 10:54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有什么地方是需要捐赠衣物的?_百度知道
有什么地方是需要捐赠衣物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老少边穷地区需要!有捐赠吗?可联系西部地区慈善总会。
有,你知道地址吗?
我家有很多大人小孩的衣物,还有很多没有穿的衣服!
百度搜搜,然后电话咨询确认后。
能帮到你吗?希望!
大家都是互相帮忙!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遂川县大汾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