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盘经读诵中佛开示的莫非时说

佛在《涅盘经》中曾说:“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增长邪见_曼联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64,982贴子:
佛在《涅盘经》中曾说:“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增长邪见
佛在中曾说:“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增长邪见。”一个人光有信心、却无智慧,这种信心就是迷信,只能徒增自己的无明愚痴;光有智慧、却无信心,这种智慧会成为自己傲慢的资本,最终只能增长无边的邪见。所以,信心与智慧犹如人的双足,缺少一个的话,在解脱的道路上都走不了多远。
我双A一个9 你先出…赢了...
巅峰鲨鱼算一个
真羡慕有奥胖的土豪
发了几个几百的红包遇到...
三个109地府,
放屁,劳资微博,贴吧,...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佛陀最后的遗教&——《大般涅槃经》略解(七)
佛陀最后的遗教 ——《大般涅槃经》略解(七)
吕真观 讲述&/&甄不弃
本文引自佛学电子杂志《实证佛教通讯》第八期:《佛陀的最后遗教》(七),由真观老师讲解《大般涅槃经》的深义。本期的重要内容包括:佛经中无主词否定句的解读;“三界万法统统都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显示的功能差别”义理之解析。
卷第三·〈金刚身品第二〉(续)
上回讲到〈金刚身品第二〉的第二段。
无有寂静,而亦寂静;是无所有,不受不施;清净无垢,无诤断诤;住无住处,不取不堕;非法非非法,非福田非非福田;无尽不尽,离一切尽;是空离空,虽不常住,非念念灭,无有垢浊;无字离字,非声非说亦非修习;非称非量,非一非异;非像非相,诸相庄严;非勇非畏,无寂不寂,无热不热;不可睹见,无有相貌;如来度脱一切众生:无度脱故能解众生,无有解故觉了众生;无觉了故如实说法;无有二故不可量,无等等;平如虚空,无有形貌;同无生性,不断不常;常行一乘,众生见三;不退不转,断一保证;不战不触,非性住性;非合非散,非长非短,非圆非方;非阴入界,亦阴入界;非增非损,非胜非负;如来之身,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无有知者,无不知者;无有见者,无不见者;非有为,非无为;非世非不世,非作非不作,非依非不依;非四大非不四大,非因非不因,非众生非不众生,非沙门非婆罗门,是师子大师子,非身非不身,不可宣说,除一法相,不可算数;般涅槃时不般涅槃,如来法身皆悉成就如是无量微妙功德。迦叶!唯有如来乃知是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迦叶!如是功德成如来身,非是杂食所长养身。迦叶!如来真身功德如是,云何复得诸疾患苦、危脆不坚如坏器乎?迦叶!如来所以示病苦者,为欲调伏诸众生故。善男子!汝今当知:如来之身即金刚身,汝从今日常当专心思惟此义,莫念食身,亦当为人说如来身即是法身。”
请大家先看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如来身即是法身”。这一句是这一段的结论,所谓的“法身”其实就是第八识。这一整段的经句几乎都是在描述第八识的体性。而且在描述第八识体性的时候,语言文字都是尽量与胜义谛相应的。胜义谛是离言离相,没有一切法相可得,更没有一切法相的自性可得。
所谓“法相”就是可以被观察,可以给它安立一个名词,有相、名、分别的事物。比如地、水、火、风就是法相。所谓“自性”,相当于英文的property,也就是它的性质。佛经中讲的自性,比如坚、湿、暖、动等,就分别是地、水、火、风的自性。再讲明白一点,我们现在可以踩一踩地板,它叫做地,有坚硬的自性。
但是,胜义谛就离开了这些相、名、分别。当佛经从胜义谛的立场去描述一切事物的时候,就会使用没有主词的否定句。没有主词就相应于没有法相,否定句则相应于没有自性。很多人读佛经的时候,看到这一类的语句,都完全没有办法理解经教的意思。所以,我在这里告诉大家,其实这些语句基本上都是在描述第八识本来的中道,或者说描述第八识本来的离言、离相、远离一切自性。
阅读这类经教的时候,为了要解读它,你可以把它转换成有法相、有自性的命题。比如,水是流动的,但如果结成了冰,流动性就不见了,变得坚硬,就成为了地大。同样的东西,有时候是水,有时候是冰——所以不说主词;有时候属于水大,有时候又属于地大——所以说“非流动非坚硬”。如果转换成命题,那就是:在水的形态下,它是流动的;在冰的形态下,它是坚硬的。
所以,佛经中大量使用的这类没有主词的否定语,实际上都可以从世俗谛的角度去解释。但是,当你理解了其中的义理之后,要还是转入于胜义谛,把这些法相、自性全部舍掉,住在没有语言文字的胜义谛里,这样才可以顺入涅槃。
“无有寂静,而亦寂静”,一般说“寂静”是从声音的角度来讲,比如在一个隔音效果很好的录音室,里面一点声音都没有,我们就说这个地方很寂静。也就是说,我们平常说寂静,是以耳识和意识了别不到声音来定义的。但是,我们要注意,虽然听不到声音,但我们的耳识和意识还是能够觉知到一片寂静,它只是相对于有声音而言。
但是涅槃的寂静不是这样一种寂静。涅槃的寂静是把七转识消灭的寂静,是根本就没有耳识、意识等了别心,更没有境界相的寂静。
而第八识能藏的心体,从本以来就是寂静的,因为它一向都是无为法,无为、常住,所以它从来都不能了别任何的法相。这种寂静的状态不是那种耳识和意识了别得到的寂静,所以说“无有寂静,而亦寂静”。
“是无所有”,“有”在佛经里通常指三界有法——欲有、色有、无色有。所以,大家看到这里的“无所有”,不要误会是指完完全全的没有,那就成了断灭空了。这里的“无所有”是指没有三界有为法,但如来法身当然是有的。
“不受不施”,你如果要送东西给它,它也没有办法接受。所以有人说“我要供养真正的如来”,但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办法供养真正的如来,因为真正的如来就是第八识心体,它是无为法,你要给它供养,它也没有办法领受。“不受”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它离开一切的受心所。“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而第八识能藏种子的心体离于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同样的,因为它是无为法,它也不会施舍给你。
但在一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说如来能够接受供养。它的成立需要两个条件。一,你的供养是法供养,按《劝发普贤行愿》里的解释,法供养就是你按照佛经所说的道理去修行,到最后究竟成佛,成就你第八识法身的微妙作用。二、你所供养的如来指的是第八识的所藏。第八识能藏种子的心体是无为法,“不受不施”;而第八识所含藏的种子则念念变迁,种子流注出来在三界当中显示一切法相,也就是蕴处界诸法,这个部分是有为法。你如果按照大乘的义理去如说修行,最后完全清净了第八识所含藏的种子,究竟成佛,具有能够了知一切种子功能差别的智慧。这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种如说修行的法供养是供养如来。
“清净无垢”。大家知道《心经》里有一段话,“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是相应于胜义谛的语言,而“清净无垢”则是相应于世俗谛的语言。“清净”是第八识的自性,第八识心体从本以来与一切烦恼、杂染都不曾和合过,也从来都不相应,所以说它清净无垢。因为清净,所以《楞伽经》又把它称之为“自性清净心”。
但是《胜鬘经》却讲“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这个“染污”是指第八识所含藏的染污种子。《胜鬘经》讲:“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你要找到第八识本身是很困难的;这个自性清净心含有染污,这也是难以了知的。为什么难以了知?因为大家不知道,其实第八识是能藏的心体与所藏的种子和合运作,二者非一非异。非异是因为它无法分割;但能藏的心体是常住法、无为法,而所藏的种子是无常法、有为法,二者体性完全不同,所以说非一。
“无诤断诤”,因为第八识不会有语言文字的思维,也不会用相来思维。假设你内心虽然没有起语言文字,但是突然间想到一个曾经骂过你的人,这让你很不舒服,这是思维的层面。这种思维或了别性,是七转识的功能,第八识没有这样的思维。所以,不管你是圣贤还是凡夫,从本以来你的第八识都是无诤。“无诤”就是不会跟人家吵架。人家说&1
+ 1 = 2,你偏要说&1
+ 1 = 3;人家有一个看法,你就要跟他斗一下嘴,表示你的见地不在他之下,这一类的行为就是诤。但第八识不会这样。只要你能够转依第八识的清净体性,你就可以断掉想要跟别人争强斗胜的习性。
“住无住处”。《阿含经》中讲四种“无记”,“无记”就是不回答。有外道问:“如来死后是不是有?”结果佛弟子说:“如来有交待,这种事情是不可以回答的。”外道又问:“如来死后是不是无?”佛弟子又讲:“如来也有交待,这种事情也是不能回答的。”外道又问:“如来死后是不是亦有亦无?”他说:“也不能回答。”外道又问:“如来死后是不是非有非无?”结果这个佛弟子说:“统统都不可记答。”为什么不可记答?因为第八识的存在,是一般人没有办法想象的,恐怕回答了,大家不明白,容易毁谤。对于信根成熟的菩萨弟子,其实还是可以依世俗谛回答的。但是胜义谛离言离相,所以在胜义谛上是不可回答的。大家都是大乘法的根器,我可以告诉你,但你听完以后如果有所怀疑,把这个怀疑放在心里就好,不要骂出来,因为你骂出来会构成很大的障碍。
佛教将法分成两种:一种是第八识,一种是三界有为法。第八识不是三界有为法,它在三界外。如果你问:“三界外到底是什么地方?”我没有办法告诉你是哪个地方,因为我只要告诉你任何地方,那都是在三界内,与语言文字相应的缘故。如果要勉强安立假名,就称之为“涅槃界”。涅槃界外不能用一般世俗的常识去理解,只能用慧眼才能够明白。如果你对这个地方有怀疑,你就先暂时放在心里面。
“不取不堕”,如果要把佛教全部的修行方法浓缩成两个字的话,我会用这两个字“不取”。一切的法相其实都是因为七转识在分别;因为你有那样的业力,所以你才会感应到那样的法相。第八识就好像硬盘,硬盘储存了很多的数据,它可以输出到屏幕,也可以输出到打印机,也可以输出到机器人,或者输出到其他的外围设备。输出来以后,在屏幕上就显示成画面,或者变成机器的动作。而你所看到的一切画面,都是第八识把它所储存的数据,输出到蕴处界万法当中。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乃至三界一切的有为法,包括你可以观察到的一切的东西,还有你的精神和肉体。它们全部都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
你知道这个法义之后,就可以发起“修所成慧”,也就是缘着这个义理发起定境。从这个修所成慧当中一念相应,你就会突然间知道为什么佛经要这么讲,这时候你就会证得实相般若。你得到实相般若以后,就会经常安住在不取相的境界里。所以,整个的修行方法可以用“不取”这两个字来表达。
意识心知道第八识的体性,也知道第八识与三界万法的关系之后,就可以住在不取不着的定境里。如果以第八识来讲,它一向都是住在不取的境界里。《金刚经》也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其实,“不取”这两个字在佛经里出现得非常多。第八识本身从来不取六尘万法的法相,它只了别根身、器界、种子,这是它的所藏部分;第八识心体是无为法,更是从来不取相。这个法义非常的重要。
“不堕”。一种“堕”是从人间堕入三恶道。会堕到三恶道一定是从取相分别而来。比如强盗看到有钱人家过得很好,这样他就先在“有钱人的生活”上取相分别。接着他又想:“有钱人为什么可以这么有钱,而我为什么生下来就这么穷?这是没道理的。我一定要想办法让我自己变成有钱人。”后来,他就去打家劫舍、占山为王了。所以,我们看到,他会成为强盗,一定是先从取相分别开始的。如果他不取相分别,心想:“穷就穷,有什么关系?过得很舒服、很享受,又有什么关系?甚至饿死有什么关系?”如果他能够不取相分别的话,就会是这种心境。在闹饥荒的时候,大家都没有东西吃,如果是一个圣贤的话,他就会说:“其实人都是要死的,饿死又有什么关系?”圣贤不取相分别,所以可以达到这种心境;但强盗却从一开始就取相分别,然后就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达成他的目的,这样就会从人间堕入到三恶道去。
还有一种“堕”,是指从胜义谛堕入世俗谛,这种堕对于修行人比较重要。比如我们现在问:“这是什么东西啊?”(举起拳头出示大众)(有人说:第八识。)你应该说“什么都不是,无知无见,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样讲起来好像是在玩弄语言文字,但是你要知道,我随便举出一个拳头摇一摇,你说它是什么?以前有一位黄龙慧南禅师就喜欢举着拳头,问:“这是什么东西啊?如果你讲是拳头,就从胜义谛掉到世俗谛去了;你讲它不是拳头,又违背了世俗谛;请问你该怎么说?”这则禅宗公案,我不解释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也一样,举起一个拳头:请问这是什么东西啊?你说它是拳头就是“堕”。或者说,你可以说它是拳头,但是你不能真的认为它就是拳头。对一个修行人来讲,只要你心里取相分别,认为这真是拳头,就叫做“堕”。
再比如我现在站起来(从座而起),你说“吕真观站起来了”,这个也是“堕”。只要有法相,你观察到这个法相的来去、断常,或是种种自性,统统都是“堕”。你如果能通达这个道理,才有办法发起修所成慧。尽管你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东西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生,但是你要先牢牢地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让自己做不必要的分别。你只要能够这样做,轻安很快就会现起。这个是所有的修行方法当中最高明的修法。你一旦能够发起修所成慧,将来要三乘见道就是很容易的事情。
& &&&什么时候堕得更厉害呢?就是你指着人家说“你这个外道”,或者你看到某人做了一件很恶劣的事情,说“真是恶心啊”。比如你看到新闻上说X国占领了某岛,你就觉得一定要消灭敌人。以正确的佛法知见来讲,所有的众生都是第八识,统统都平等。所以,你不能认为说:“他们是X国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现在竟然占领我们某岛,不知道我们泱泱大国有多么强大,竟然敢这样藐视我们。”如果有这种想法,那就真是不知道堕到哪里去了。
&智慧的等级可以差别很大,如果你堕得非常厉害,就会变得非常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就会主张:“先跟他打了再讲,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有的人虽然没有出世间的智慧,但是有世间智,他就会比较圆滑,这是哪一种人呢?就是搞外交的。(大众笑。)搞外交的会非常圆滑,他们有时候也懂得世间的法相、自性不会永永远远地保持下去,像以前的英国首相帕默斯顿讲:“英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如果他不讲“只有永远的利益”的话,我会以为他说不定懂得佛法,但他一讲“只有永远的利益”就泄底了。“英国要一直维持它永远的利益”、“英国要永远存在”,而且“英国必须要继续强大下去”,这些都是凡夫我见。所以我们先把“永远的利益”去掉,变成“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话就符合事实了。如果把它作为外交手段的话,就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一样地达到目的,不需要把某人或是某国当成必然的敌人或朋友,这都没道理。所以你要知道,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的思维一定会非常有创意,不会被那些莫名其妙的世俗成见系缚住。
“非法非非法”,这句话可以代表全部的般若经,例如《金刚经》说:“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法”在佛法里有很多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指符合事理的命题,比如“五阴无常”。五阴无常是符合事理的,所以我们就把它叫做“法”。“五阴能够常住”这个命题就叫做“非法”。
“法”的第二个意思是指现象。比如你观察到某个东西的法相,显然这个“法”跟事理没有什么关系,它就是现象,英文是phenomena。那为什么说第八识既是“法”又是“非法”呢?因为第八识不是三界当中的现象,所以说它是“非法”,但是三界万法又都是它所出生的,所以又不能说它“非法”,所以叫“非非法”。
“非福田非非福田”,一般的福田包括父母、尊长、圣贤。那么第八识不是这些人,所以它当然不是福田。但如果没有第八识,就没有父母、尊长、圣贤。所以不能说第八识不是福田。而且,没有第八识,福田又要种在哪里呢?好比你有了善功德,然后就把它放在第八识里,将来这个果报就会变得非常非常的大。假设你过去世请我吃了一顿饭,我这辈子看到你就起了很大的欢喜心,我如果开公司的话就可能请你来当总经理。也就是说,如果离开了第八识,就没有福田可言。所以说“非福田非非福田”。
“无尽不尽,离一切尽”,这和《心经》里讲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的道理是一样的。无明就是对某个事理不了解,成为障碍,会让你堕入三恶道或来到人间,让你继续六道轮回。但三界万法既然都是第八识所生,所以整个全部都是第八识的种子,在这样的状况之下,还有什么无明可以被除尽?对于住在胜义谛里的人来讲,也没有修与不修这回事,所以有时候禅师会讲“修与不修是两头”,因为站在第八识的立场来看,都没有修与不修可说。因为远离一切法相,所以没有无明,也没有无明尽,也离开了一切的“尽”。
“是空离空,虽不常住,非念念灭,无有垢浊”。“空”这个字,常常是第八识的另外一个表述,当然并不全部都是。比如这里的空,就是指第八识离开一切法相的状态。那为什么又说“离空”呢?因为一切的法相也可以说它就是第八识,所以不能讲说它有相,也不能讲说它没有相,这就叫“是空离空”。“虽不常住”是指第八识所藏的部分不常住。“非念念灭”是指它的心体不是念念的变迁。实际上,这里还是在讲第八识是有为法与无为法的和合运作。
“无字离字,非声非说亦非修习”,“非声非说”也就是不能说声音是第八识,也不能说说法是第八识。这和《金刚经》所说相似:“若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这一句中的“我”和“如来”是同一个意思,都是第八识。如果现在有人把第八识的体性描述出来了,这时候你要去找到真正的第八识,而不要把人家的声音或语言文字当成是第八识,因为声音和语言文字的表达与它所代表的事物是不同的。
第八识心体是无为法,是不可修的,所以说它“非修习”。你可以改变有为法,但即使你改变了有为法,把它含藏的种子改变成清净或肮脏,对于第八识心体而言仍没有所谓的改变。诸佛和众生的第八识心体是一模一样的,既然这样,你说要怎么修习?这里其实还可以在“非修习”后面再加上一句话——“非不修习”,指第八识所藏种子可以因为修习而改变。
“非称非量”,“称”是重量,“量”是容量,第八识没有办法用重量和容量去衡量。第八识所含藏的种子,记录的数据量,是一切的数学家都所无法想象的。你拍一张照片,最多就几mega(兆),可是你眼睛所看到的全部都要记在你的第八识里面。等你将来发起宿命通的时候,你过去无量劫的事情都能历历在目,这就表示过去无量劫的事情都好好地保存在第八识里面,这样的数据量不是大得惊人吗?所以说它“非称非量”。
“称”还有一个意思是指名称,我们现在用很多个名称去称呼第八识,但实际上第八识就是你所称呼的那个样子吗?其实它什么都不是。
“非一非异”是八不中道中的两个,这一句可以从两方面去说:第八识与它所出生的三界万法非一非异,这个我们解释过了;第八识的心体和它所含藏的种子和合运作,不可分割,这样也可以说是非一非异。
“非像非相,诸相庄严”,“像”是影像,“相”是法相,第八识既不是影像,也不是法相。但是三界有为法都是它所出生的,所以你看到黄金、七宝这些诸相,也可以说这些都是第八识的庄严的法相。
“非勇非畏”,是说第八识既不是勇敢,也不是害怕。勇和畏都是只有七转识才会有的问题,第八识既然不能了别六尘相,说它勇敢或是胆小都没有道理。又因为第八识与五蕴非一非异,所以一个很勇敢的人,也可以说是他的第八识让他变得这么勇敢,那一个很胆小的人,也可以说是他的第八识让他变得这么胆小,那第八识到底是勇敢还是胆小呢?它既可以呈现勇敢的相貌,也可以呈现胆小的相貌。所以这就叫做“非勇非畏”。
“无寂不寂,无热不热”,“无寂不寂”和前面的“无有寂静,而亦寂静”意思差不多。“无热不热”与烦恼有关。如果有某一件事情触发了你,让你觉得非常不愉快,就说你心中有恼热。第八识与烦恼不相应,所以它没有“热”的问题,也不会“热”。
“不可睹见,无有相貌”,与眼睛相对的是色尘,与耳朵相对的是声尘,只有色、声、香、味、触、法才可以被七转识了知到。而第八识不是三界有为法,所以你没有办法用七转识去了别第八识的存在,这里的意思是说:没有办法直接接触到第八识。如果第八识永远不可见,那我们岂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还好,并非如此。如果是那样的话,佛法就变成玄学了。大家听了这么久,结果发现佛陀也没有证得,诸大菩萨也都没有证得,那佛法岂不变成一场大戏论了。
要如何找到第八识,佛菩萨总会留下重要的线索给我们。《成唯识论》讲:“此第八识自性微细,故以作用而显示之。”这句话意思是说:只能靠第八识的作用去证明它的存在。其实,七转识也是不可睹见的。你的眼识、耳识,乃至意识,统统都看不到,但是你要怎么才能知道它的存在呢?就是通过它的作用去知道它的存在。七转识也各有作用:眼识了别显色,青、黄、赤、白;耳识了别声尘;……意识可以思维,也只可以回忆。因为它们的作用一般人都可以观察得到,所以六个识的存在,没有人会反对。但是第七识的存在,就有人要反对了,因为一般人观察不到。
第八识也有了别性,它了别根身、器界、种子;而且它能够积集种子、生起现行。它就像电脑硬盘,你可以用摄像头、键盘、触摸屏、鼠标这些设备进行数据的输入,这些数据都保存在硬盘里面;这些资料又可以从硬盘里面输出,输出到屏幕、打印机,或是由电脑控制的机器上。这就像第八识的积集种子、生起现行一样。
“不可睹见”并不是单单指不可以用眼识了别,因为同样的道理,你也不能用鼻子去闻到,不能用舌头去尝到。所以完整的讲法是无法用五官去触及它。
但最近流通着这样一个谬误,有人主张:他可以直接触及到第八识的本体,说他在某一种状态之下,可以感觉到第八识像麻糬似的蠕动。这个主张是违反经教的。作这种主张的人,不是见地错了,就是故意讲错。因为能感觉到的东西都是六尘相,而不是第八识。第八识的本体就是“不可睹见,无有相貌”,唯有通过作用去认明它。
“如来度脱一切众生:无度脱故能解众生,无有解故觉了众生”,第八识可以度脱一切众生。怎样度脱呢?因为第八识的清净体性,你发现了这个清净体性之后,然后随学这个清净体性,转依在这个清净体性所显示出来的清净性上,你就可以这样靠着它,让你自己究竟成佛。要如何转依呢?刚才我讲的“不取”就是重点,因为你知道了“三界万法统统都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这句话你要牢牢地记住,这个法义能够让你读懂《心经》,可以让你发起修所成慧,也可以让你大乘见道,乃至究竟成佛,所以请你背都要把它背下来。
“如来度脱一切众生”,这里的度脱不是我们一般所讲的那种度脱。《金刚经》说:“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这一句和这里的意思是一样的。
“无度脱故能解众生”,为什么说“无度脱”呢?如果是“有度脱”,那是谁在帮你度脱呢?度脱是有一个度的人,有一个被度的人。假设你看到一个人来,你说:“你善根很好,我来度你。”你如果起了这种念,你想要度人,这样我相、人相就全有了,这要如何度啊?佛法的度是要度一切法到彼岸,度的时候你着在我相、人相上面,那还度个什么?所以我们在度众生的时候,要离开一切法相。
而我们在被度的时候,也要离相,你不要说:“我造了一大堆的恶业,人家跟我说,要每天痛哭流涕,看到佛菩萨放光,才可以消罪。”你这样也是着相。如果你以前什么都不懂,你只好用取相忏。但现在你知道了最好的法门,就要把以前那种着相的法门抛弃掉。什么是最好的法门,你想想,难道有什么法门会超过《大般涅槃经》吗?佛陀就快要灭度了,在最后一天,你觉得他要跟大众讲什么?当然是全盘托出,把最好的东西都讲出来。
我们今天很有福份,能够直接听到《大般涅槃经》。你不要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众生,你要知道你和如来是同一体性,这样才会不取相。你如果说:“不行啊!我罪业深重,不可能开悟。”这就已经是取相分别了,你要离开我相、人相,甚至要离开度、修行等等种种的法相。度的人要离相,被度的人也要离相,至少他要懂得这个道理,不然的话,一天到晚讲:“末法时代怎么可能开悟?”或者说:“我们怎么可能成佛?我们跟佛差那么远,成佛都不干我们的事。”这些都是取相分别。我们要把这些下劣、自卑的法相全部都丢掉,不然的话,人家真的度不了你。
“无有解故觉了众生”,我们一般所谓的“解”是指意识的了解,或者说是意识有一种见解。而第八识则“无有解”。如果是意识,有一个想法在你心目中了,别的想法就进不去了,我们要把前一个想法先抛弃,才能接受另一种想法。中世纪的时候,他们一直相信《圣经》的说法: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他们又认为这不对,应该是: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当他们有了这个发现之后,他们必须把原来的观念抛弃。意识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觉了众生”是指第八识不以六识了别六尘的方式去觉了,而是直接了别种子。众生对它来讲,不是众生,而是种子。举个例子,有一个人喜欢礼敬诸佛塔庙,他会得到一个果报,“有所发言,人皆信伏”。也就是说,如果你过去世经常礼拜诸佛塔庙,今天你到我面前来,我就会觉得你这个人诚实可靠,你讲什么话我都愿意相信你,这就是“有所发言,人皆信伏”。这就是你的第八识含藏你过去世去礼敬诸佛塔庙的种子,当你来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的第八识透过种子的互相交流,马上就感应到你过去世礼敬诸佛塔庙的业行,并且流注种子,让我的第七识和第六识对你产生好感,所以愿意相信你讲的话。这就是第八识的“觉了众生”。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每一个人的第八识、每一个人的种子都彼此互相交流,知道彼此的业行。所以大家的起心动念都要很小心。
假设你讨厌自己的老板,每天上班看到老板的时候就在心里面说:“王八蛋,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众大笑。)如果你一看到老板就在心里面骂他一句,每天都骂上好几十次。那我要告诉你,你骂上一两次没有关系,但是你每天都要骂上好几十次,到最后累积起来的心行种子就会很大。第八识了众生心行是要等你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让人家对你产生好感或者是恶劣的印象。也就是说,要比较大的业行,一般是过去世的种子已经注定了,现在应该酬偿因果了,它才会流注。可能本来这个老板跟你无善无恶的,关系差不了多少,但是你每天心里面一直不断地诅咒他,一直骂他,到后来,这个老板就会觉得莫名其妙地看你不顺眼,那时候麻烦就大了,加薪你就没份,裁员你可能就是第一个。当你懂得第八识有这个法义的时候,真的是连一个坏念头都不敢乱动。
为什么发菩提心的善功德会那么大?你发菩提心的内容是度脱一切众生,这表示所有众生的第八识都能感知到:现在有一个人发了菩提心要来度我。他当然会很高兴。如果你能够一直不离开这个菩提愿,众生对你的好感会一直增加。所以发菩提心是所有善业里最大的,如果你害怕掉到三恶道去,你只要用第八识的体性去发起菩提心,就可以不堕三恶道了,这个功德是非常大的。
“无觉了故如实说法”。觉了众生以后,你是否就会有好印象或不好的印象呢?如果你是用这种心情去跟人家说法,那就不对了。一个真正的菩萨法师,他在说法的时候也会觉了,但他坐在台上,眼睛看到台下大众的时候,他不是有好印象、坏印象,或者过去世我们有什么恩怨这种心情。难道他感应到这个人过去世跟他有恶因缘,就不说法了吗?虽然第八识会有感应,也会触及七转识,但其实第八识本身是无觉了的,它的觉了是觉了种子,然后流注给七转识,所以七转识才会显示出有觉了的相貌来;但是对第八识来讲,它还是一样平等地看待一切众生,转依在第八识体性上的菩萨法师还是会继续说法。这就叫“无觉了故如实说法”。
“无有二故不可量”,世俗人常常是“有二”的,他们会区分中国人、A国人,或者是B国人、C国人,D国人、F国人。他会说:“你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是自己人。F国人我们不要理他,不要买F国货。”或者说:“不要买F国货,抵制F国货。”“我是中国人,你是F国人”这种心态,其实表示一个人的心量很狭窄,真正有肚量的人一定是认为大家都“无有二”。同样的道理,我们安住在诸法空相的境界里,它是“无有二”,是“一真法界”,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遍十方,乃至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法相统统都在内,没有一法能够逃得出第八识的范围,这就是它的无有量。《六祖坛经》说:“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用即了了分明”就是在讲第八识的了别性,了别根身、器界、种子,没有半点误差。“心量广大,遍周法界”就是在讲第八识的无有量。
“无等等”,就是没有办法分等的意思。你如果讲某某是最上等,这就已经掉到世俗谛里去了。所以,所有的有情统统都是佛,一切有情从本以来即是佛,一切无情从本以来即是涅槃。这就是“无等等”,因为全部都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显示出来的功能差别。
“平如虚空,无有形貌”,这个意思也差不多。
“同无生性,不断不常”,因为无为法无生、无住、无异、无灭,这里的“无生性”就是指它是无为法。它的心体“不断”,它所含藏的种子“不常”。
“常行一乘,众生见三”,第八识可以显示出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但对第八识来讲,这三乘没有差别,统统都是一乘。佛如来也可以演说声闻、缘觉、菩萨法,但是在演说这些法的时候,统统都是本于第八识的清净法性而去宣说的,只是众生因根器不同才把它当成是三乘。
“不退不转,断一保证”,第八识本来是佛,就算七转识再怎么造作恶业,第八识都不会退堕。这和刚才讲过的“不取不堕”意思一样。“结”是烦恼的意思,第八识不与烦恼相应,只有七转识才会和烦恼相应。
“不战”意思和无诤差不多。“不触”是指不抵触一切法。“非性”是说它没有有为法的各种性质。“住性”是形容它能够永恒存在。
“非合非散”,“合”的意思是指它是由某些东西聚合而来,“散”是指将来会坏散。因缘所生法会有散有合,但是第八识心体不是因缘所生法,所以是“非合非散”。如果从种子的角度去理解,整个三界万法统统都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显示的功能差别,统统都是种子,整个是一真法界,所以也是“非合非散”。
“非长非短,非圆非方”,因为第八识不是色法,所以也就没有长短方圆可言。
“非阴入界,亦阴入界”,这就是非一非异的另一种讲法。阴是五阴;入是六入,分为内六入和外六入,所以总共有十二入;界是十八界。第八识不是阴入界,因为阴入界都是有为法、无常法,但第八识有常住的一面,二者体性不一样,所以说第八识“非阴入界”。但又说第八识“亦阴入界”,因为五阴、十二入、十八界都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生。这其实就是“非一非异”的意思。“非一非异”这四个字很重要,因为它是八不中道的其中两个。
“非增非损”,相当于《心经》里的“不增不减”,第八识含藏的统统都是种子,没有办法增加,也没有办法减损。而第八识心体对应于众生的总数是一个很惊人的庞大常数,它的个数没有办法增加,也没有办法减少。这两方面都可以说是“非增非损”。这两个意义都符合佛法的体系,都解释得通。
“非胜非负”,五阴才会有胜负,你可以说某甲跑得比某乙快,某甲就赢了。但无论是以第八识来讲,或者以第八识流注种子来讲,你要讲谁胜谁输?假设某甲跑得比某乙快,某乙长得比某甲漂亮。但运动能力的强弱、容貌的美丑其实都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生,既然这样,大家都是平等的,也没有胜负之分。所以是“非胜非负”。
理解非胜非负的义理很重要,因为它可以除掉你的慢。慢有好几种,有时候你说“我太笨了,不可能开悟”,这种想法在佛经里叫“卑慢”。只要你觉得五阴恒常性存在,佛经都称之为慢,都不对。因为五蕴是可以改变的,它整个都是第八识流注种子,五蕴就像幻化一样,念念变迁,所以你不能说“我是不可能成佛的”,或者说“我不可能开悟”。你也不要觉得“我智慧比你高,我看不起你,你是乡下人”,或者说“你没有智慧,你是邪魔歪道”,你这么讲也是慢。其实会有慢,前提一定是取相分别,我们一切的烦恼都由取相分别而来。
“如来之身,成就如是无量功德”,这里的成就可以理解为具有,第八识具有无量功德,也就是说它本来就有无量功德。对于究竟佛来说,他所藏的种子全部汰换成了清净的,所以他的“如来之身”是把能藏、所藏全都包括在内。但对于一般众生来讲,是指一切众生的第八识本来具足如是无量功德。
“无有知者,无不知者”,以第八识来讲,没有什么知与不知;可以说它知,因为它了知根身、器界、种子;也可以说它不知,因为它不能了别六尘境界。
“无有见者,无不见者”,这里的“见”与上一句的“知”意思差不多。
“非有为,非无为”,它是有为跟无为的和合运作。
“非世非不世”,这也是“非一非异”的道理,“世”就是世间的一切法,“不世”就是离开三界的涅槃。第八识既不是世间法,也不是出世间法,因为它与世间法“非一非异”。
“非作非不作”,一般的作是指造作,七转识在取相分别的状况之下做了某一件事情,这样会造成善业、恶业、无记业,这个就是作。第八识不会像七转识那样造作,但五阴造作一切的善业、恶业,又都离不开第八识,所以说它“非作非不作”。但如果你不取相分别,虽然每天还是走路、吃饭、说话,还是可以住在“无作三昧”里;因为你离开一切法相的缘故,虽然有身口意行,但都是“无作”。
“非依非不依”,一般会讲第八识是“一切法等依”,也就是说,一切法都要依止在第八识上才可以运作,“非不依”就相当于这个“一切法等依”。但如果住在一真法界当中,就没有所谓能依与所依。这就是“非依非不依”。
“非四大非不四大”,第八识不是地、水、火、风,所以说它“非四大”。但四大也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生,所以说“非不四大”。
“非因非不因”,从世俗谛来讲,第八识的种子是一切因缘所生法的根本因,也就是说,一定要有因缘(种子),一切法才能够生起和继续运转。但如果用诸法空相去观察,整个都是第八识的种子所显示出来的功能差别,这时候就是一个寂灭道场,本来不生,所以这时候不能再说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有人问:它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是有原因,还是没有原因呢?)
从世俗谛去观察,我们还是要取相。比如上辈子你在某一个地方造了善业,这一辈子来到人间受果。我们在做取相分别的时候,有上辈子的你和这辈子的你,我们做了这样的分别,然后找到这中间的因果关系。只要我们做这种观察、言说,都是属于世俗谛的范围。
但是安住在诸法空相、一真法界、度一切法到彼岸的状态里,整个都打成一片了,这个时候就没有因和果的概念了。但是在世俗谛里,还是可以讲的。世俗谛的分别与胜义谛的不分别是同时存在的。就好像你看到电影里的影像一直现起,里面有某一个情节是一个人杀了另外一个人。但这只是屏幕上所现起的影像,所有的情节不过是数据而已,对于数据来讲,不存在谁杀了谁。这个道理并不是戏论,大家要细细体会,才能够缘于真如而发起三昧。
“非众生非不众生”,第八识本身不是众生,但是它可以流注种子现起众生的形象,所以说“非众生非不众生”。
“非沙门非婆罗门”,这和前面差不多,因为沙门和婆罗门都属于众生。
“是师子大师子”,师子就是狮子,形容第八识的无畏和自在。
“非身非不身”,这和“非众生非不众生”的意思一样。
“不可宣说,除一法相”,整个一真法界就是如来,都是第八识,你叫我如何宣说?我如果要说的话,就一定要取相分别,要从胜义谛掉到世俗谛。但是大家不要完全误会了,一个有正智的人,他在用语言文字宣说的时候,虽然语言文字的表相是世俗谛,但他还是可以继续安住在胜义谛里,这就是佛法微妙的地方。这可不是戏论,而是实际修行的操作。也就是说,能够缘在胜义谛上面的人,他可以一直缘在上面,但他在用语言文字宣说的时候,如果听的人没有正智,他再怎么样努力去表达,还是没有办法把这个胜义谛传送给听的人。“除一法相”就是整个都是一法相,一真法界,不可宣说。
“不可算数”,算数就是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地计数,如果可以计数,那就是取相分别了。
“般涅槃时不般涅槃”,佛世尊示现般涅槃法相时,他的第八识一直存在,而且在三界万法里继续运作。即使是阿罗汉的无余涅槃,它还是有自心一直在运转,它的作用并没有中断过。所以说“般涅槃时不般涅槃”。
“如来法身皆悉成就如是无量微妙功德”,刚才我们讲过,这句话有两个意思。第一个,一切众生的第八识本来就有无量微妙功德;第二个,如来把第八识的种子汰换清净了,所以说他成就了无量微妙功德。
“迦叶!唯有如来乃知是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这里的如来是包括实义菩萨,也就是大乘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他们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第八识的体性,所以说“非诸声闻缘觉所知”。
“迦叶!如是功德成如来身,非是杂食所长养身。”杂食所长养的身一定是五蕴的色身,要靠吃东西才能够维持生命的身体就是杂食所长养身。有人就疑惑,为什么如来号称有无量的寿命,可为什么活到八十岁就死掉了?你如果有这种疑惑,就是因为你是用杂食之身去看待如来。真正的如来法身是第八识,它并没有因为佛陀示现般涅槃而消失,它的寿命是无量的。
“迦叶!如来真身功德如是,云何复得诸疾患苦、危脆不坚如坏器乎?”如来的真身是不会有疾病,也不需要吃饭,永远不死的,这都是如来真身的功德。这个功德是一切众生的第八识本来就有的,不是只有究竟佛才这样。
“迦叶!如来所以示病苦者,为欲调伏诸众生故。”其实佛世尊已经成就无量的功德,照理说,只要他愿意,他在人间可以完全不生病,一点点苦都不受。但他为什么要这样示现呢?这是因为他如果不这样示现的话,以后的佛弟子就会很麻烦。假设佛从来都不生病,那以后的出家人生病了,当他去跟别人说:“你可不可以布施汤药给我?”人家就会说:“你们的本师从来都不生病,你现在为什么生病了呢,是不是因为没有好好修行?”事实上,连阿罗汉都会有疾病,你如果用究竟佛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佛弟子,这就太过苛刻了。所以佛陀要示现生病的样子,不然以后佛弟子生病时请人家布施汤药,人家马上就会讲风凉话。
“善男子!汝今当知:如来之身即金刚身”,“金刚身”是指第八识能藏的心体。金刚身就是永远不坏,即使是一只小蚂蚁,也没有办法把它能藏的心体破坏掉。所以,不要说有哪个人做了多大的恶事,然后把他的灵魂抓起来下油锅,让他形神俱灭。其实形神俱灭的只是他的中阴身,或是饿鬼道有情的色身,不可能把他能藏的心体破坏掉。
“一切有为法都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生”,这句话可以帮助你理解诸法空相的义理,让你经常安住在胜义谛里。世俗谛讲相、名、分别。逻辑属于分别,讲因果也属于分别。相、名、分别必须符合世间智者共同的认识。所谓世间智者的共识,就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业力,所以我们共同发现的事实。但是对于没有共同业力的人,或是诸佛菩萨这些出世间圣贤,整个都是资料。世俗谛一定有局限性,要在共业有情之中才可以看出这些东西。像我常举的例子,有神通的人可以从地里钻出来,就表示地的坚硬和质碍性对那些有神通的人来说,根本不存在。
这一段经文的最后一句,“汝从今日常当专心思惟此义,莫念食身,亦当为人说如来身即是法身”。我们一开始就讲过,这里的“法身”指的就是第八识。有人批评真观,违背次第演说了义法。有没有违背次第,要以世尊的教示为准。请大家看这段经文,便知道开演了义佛法的时机已经到了。以前世尊担心大家把第八识误会成外道所说的“我”,所以暂时没有明说。现在大家都知道外道我论的过失,却落入无常、断灭一边,若不跟他们宣说如来常住的法义,便没有办法解脱,反而要落入三恶道了。我们演说《大般涅槃经》正是为了契应时代的需要。
(有人问:我这样理解行不行,某甲和某乙的差别是因为种子的差别,从世俗谛上来说,是不是因为前世有因果上的差别,所以造成了现在世数据的差别,这个差别也是变化无常的。能这么理解吗?)
以世俗谛来说,你的看法没有错,但是在世俗谛安立差别相是比较容易的,胜义谛的无分别才是最难懂的,也是修证的关键所在。一直在差别相上面用心,很容易就会取相分别。比方说,如果你总是认为:“我是一个大善人,别人是坏蛋;我开车很守规矩,别人开车都乱来。”弄到后来觉得自己很委屈,“我这么守规矩都是方便了别人去乱超车。”这样就会变成烦恼。
出世间的圣贤会觉得整个三界万法就像是梦境一场,他住在诸法空相的觉受里,甚至感觉像是在梦境里,他会想:“既然是在梦境,如果梦境之中有这样的规则,我随顺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又何必在意?”
我常常这样讲,所谓的世俗谛就等于是一群人在一起玩网络游戏,比如在你的电脑里显示怪兽出来,是什么等级,或者想要取得什么宝物。我们的等级不一样,就说我们在里面有受业。世俗谛就是在虚幻当中去取相分别、作比较,才有这些问题。
但如果你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幻的,你就会知道,真正的义理是因为我们大家有共同的业力,所以我们这些人在一起玩这个游戏。知道这个义理的人,在世俗谛可以做到不取相分别,他们有时做分别只是为了随顺世俗。这就好比我们做梦的时候,如果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梦,梦里发生什么都没有什么差别,有什么烦恼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你仍然可以随顺梦中的规则。
但有一点很重要,你的修行一定要从世俗谛下手,不可能一下子就跳到胜义谛。胜义谛一向无分别,它是建立在“一切有为法都是由第八识所生”的事实上。你的观察和修证必须从这里下手。“三界一切有为法都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这个法义函盖整个佛法的世俗谛,有了这个见地就是出世间的圣贤。但对于还没有实证的人来说,他只能依正教量而修习。
(有人问:佛教里面的戒律也是一种取相分别?)
戒律分成很多种,不离相、名、分别的戒,叫做取相戒,一般的戒律——例如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都是取相戒。如果是已经见道位以上的人,他可以不需要守这种戒律,他可以遵守道共戒就好。他既然能够不取相分别了,他也就不会做出什么很大的坏事。假设有人今天抢劫了他,他难道会动手把对方杀了?就像在网络游戏里,他的一个宝物被人家抢走了,难道他要把操作网络游戏的那个人给杀了吗?所以,一旦你认识了事实真相,你就会安住在一真法界、不取相分别的胜义谛。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来惹你,就算你还有一些贪嗔,你也不会气到要把人杀掉的地步。
对于一个大乘见道者来讲,只要他经常安住在胜义谛里,他可以不需要去理会佛陀制定的戒律,这是一般人不知道的事。佛陀制定出来的一条一条的戒律,都是取相戒。但是佛陀还讲道共戒和定共戒。有禅定的人自然就可以守定共戒;见道位以上的人也可以守得住道共戒。他们可以不用理会那些一条一条的取相戒。不取相分别以后,就会随顺别人:“反正我自己无所谓,你这么在意,我随顺一下你有什么关系?”当然这也要看你的智慧深入到了哪个地步,智慧、解脱的力道一旦显示出来,会造成很大的差别。参出密意,却没有办法安住胜义谛的人,便没有这样的解脱功德,只好继续遵守取相戒;未悟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有人问:那他还有没有善恶分别?如果看到别人作恶的话,是不是要去制止呢?)
对他来讲,随顺第八识的体性就是真正的善,违反第八识的体性才是真正的恶。他会这样定义善和恶。他的看法会跟一般人很不一样。一般人是取相分别,去遵守或者违反戒律。而一个见道位以上的人,他的看法是违背第八识的体性就叫“逆天(第八识)而行”,或者说“顺我(第八识)者昌,逆我(第八识)者亡”。意思就是如果你违背了第八识的体性,就一定会自取灭亡,如果你顺从第八识的体性,就会昌盛,就会活得很愉快。
(有人问:如果你看到他毁谤第八识的话,作为一个修行人,是去制止还是不制止?)
可以去制止。《大般涅槃经》讲应该制止,如果有人意图杀害菩萨法师,护法居士甚至可以一棍子把他打死。(大众笑。)世间法律称之为正当防卫,不构成违法,佛法上也不视为犯戒。反正你也打不死他,第八识还好好的,可以再投胎,你还可以慢慢地教育他。这个不是问题,只要能够利益众生,什么手段都可以采取。
你可能会认为:“知道了一切法相都是第八识,不就了结了吗?为什么还需要般若经给我讲这么多‘不’,一大堆的‘不’?”这是因为,你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不取相分别,你还是常常会粘着在某些法相上面,所以必须读与胜义谛相应的般若经把你的取相分别一点一滴地对治掉。
《心经》是般若经的浓缩版。在你还没有大乘见道以前,读般若经可以帮助你发起修所成慧。如果你已经有了修所成慧,般若经又会让你的轻安状态更加的稳定。如果你已经大乘见道,它会让你不断深入真如三昧。真如三昧会帮你把取相分别一点一滴地消融掉,到究竟成佛的时候,你才能完完全全地不取相分别,证得无住处涅槃。从大乘见道一直到成佛,统统都是修实相般若。我讲过很多次,你不要以为那些奇奇怪怪的法门有多么稀奇,全都比不上般若波罗蜜。乃至意守丹田、数息、白骨观、四念处、无常观,这些正规的法门,也比不上般若波罗蜜。《法华经》和《大般涅槃经》也是广义的般若经,只是讲得更直白而已。所以,你对般若波罗蜜一定要有最大的信心,因为所有的佛经都说它是直接了当成佛的法门。
回向小石很快回复正常的精神状态。
回向何刘秀春往生极乐或其他善处。
回向本刊读者及赞助者少病少恼、眷属和乐、事业顺利、智慧增长、速成菩提。
&&[1]&“阿难!当建此意,我释迦文佛寿命极长。所以然者,肉身虽取灭度,法身存在,此是其义,当念奉行。”《增壹阿含经》卷44〈48&十不善品〉(CBETA,T02,
no. 125, p. 787, b27-29)
&&[2]&这个道理请参见吕真观〈心经所说的解脱与成佛方法〉。
&&[3]&第七识的观察,请参见《实证佛教导论》相关内容。
1.佛陀的最后遗教─《大般涅槃经》略解(一)&
2.&佛陀的最后遗教
─《大般涅槃经》略解(二)&
3.&佛陀的最后遗教
─《大般涅槃经》略解(三)&
4.佛陀的最后遗教 ─《大般涅槃经》略解(四)&
5.佛陀的最后遗教 ─《大般涅槃经》略解(五)&
6.佛陀最后的遗教 ——《大般涅槃经》略解(六)
7.佛陀最后的遗教
——《大般涅槃经》略解(七)8.佛陀最后的遗教
——《大般涅槃经》略解(八)&
...............................&
欢迎大家常进我的空间日志:
我管理的正法佛学群:&
我的新浪博客日记&推荐电子佛学杂志《实证佛教通讯》&下载地址:(目前已经出了1-9期)
推荐一位善知识——吕真观。详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七开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