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二师纵三纵司令员怎么牺牲的

新四军苏浙军区人物录
长兴有一个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由于建筑群整体保护较好,是很好的革命教育基地,但其中的展览内容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后来通过查找资料,发现在此战斗过的开国将军和革命元老,远不是介绍经常介绍的粟裕、叶飞等几位,因此将这些老将军全部整理出来,无疑可极大地丰富展览的内容,以增加展览内容的深度和对公众的吸引力。
苏浙军区成立的基础是1944年新四军一师十六旅(46、47、48团)南下长兴,随后粟裕率第三旅第七团和特务第一、第四团南下与第十六旅会合,于日成立苏浙军区,粟裕任司令员;4月叶飞又率第一旅组成的教导旅南下,与苏浙军区会合,任苏浙军区副司令员。苏浙军区下辖四个纵队:其中王必成任旅长的第十六旅编为第一纵队,陶勇所率的一师三旅南下部队为第三纵队,叶飞率一师一旅南下部队即苏中军区教导旅编为第四纵队,即我军历史上有名的能征善战的“叶王陶”部队;而苏浙军区第二纵队由浙东游击纵队整编,并未在长兴战斗过。
苏浙军区成立后,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3次进攻,取得了杭村、泗安、解放苏浙皖边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1945年10月部队渡江北移,军区机构撤销,部队编为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和华中野战军第六、第八纵队。
以下为曾经在长兴战斗过的新四军将领及知名人士简历。
一、司令部
粟裕大将()湖南省会同县人。一九二七年参加南昌起义,并随朱德、陈毅转战到井,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营长、团长、团政治委员、师长、师政治委员、红十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浙南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浙军区司令员,一九四五年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建国后,曾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委,中央军委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大将军衔。
叶飞上将()福建省南安县人。先后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团长,江南抗日义勇军副指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一师一旅旅长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一师副师长、师长,新四军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司令员。建国以后,曾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建省省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兼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政治委员、海军司令员,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钟期光上将()湖南省平江县人。先后任新四军先遣支队政治部主任、第一支队政治部副主任、苏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兼苏中、苏浙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建国后,曾任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上将军衔。一九五六年当选为中共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一九七八年当选为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一九八二年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刘先胜中将()湖南省湘潭县人。历任新四军第一师三旅政治委员、一师十八旅旅长,新四军第一师参谋长,苏浙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建国后,任苏南军区副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二、总部机关及军分区
贺敏学()江西省永新人,时任苏浙军区参谋处长,后兼任苏浙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曾任福建省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是贺子珍的哥哥。
李景瑞少将()江西省吉水县人,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司令部通信科长。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颜伏少将()四川梁平人,时任苏浙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建国后,曾任济南军区炮兵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
严振衡将军()江苏省扬州人,时任苏浙军区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建国后曾任装甲兵参谋长。1965前被授予大校军衔.
王重(1913—?)江苏省丹阳县人。任新四军苏浙军区交通科科长。后任广州市政协常委。
罗湘涛少将()湖南省平江县人。先后任新四军军需处副处长,新四军第一师三旅供给部部长,苏浙军区军工部部长。建国以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军需部部长、军需部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孔峭凡少将()湖南平江人,时任苏浙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建国后,曾任安徽省军区后勤部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
黄志远将军(1918—健在)福建省福安县人。先后任新四军第一师二旅供给部部长,新四军苏浙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建国后,曾任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李桂英()江西省寻邬县人。时任新四军苏浙军区政治部总支书记,罗湘涛夫人。建国以后,曾任山东青岛疗养院副院长。是和贺子珍、邓颖超、康克清一起,参加长征的红一方面军三十位老大姐之一。
张崇文少将()浙江临海人,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解放后曾任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吴嘉民少将()湖北阳新人,时任苏浙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苏浙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建国后曾任福建省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倪南山少将()安徽省旌德县人。先后任新四军军法处典狱长、军法处处长,新四军苏浙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建国以后,曾任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罗斌少将()福建省武平人,任新四军第一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建国后,曾任公安部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一九六二年晋升为少将。
&&&&徐金元()江西省永新县人,时任新四军苏浙军区卫生部材料科科长兼药厂厂长。建国后曾任济南市警备司令部卫生部部长等职。
张本清(1921—不详)安徽省当涂县人,时任苏浙军区机要员。建国以后,曾任南京军区第三局局长。
周中昭烈士()浙江省舟山人,曾在苏浙军区司令部工作。
&&&&三、苏浙军区第一纵队
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由第十六旅改编。司令员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辖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和独立第二团。
王必成中将()湖北省麻城县人。先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团长,新四军第一师二旅旅长,第六师十六旅旅长,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军长,率部参加了七战七捷的苏中战役和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建国后,历任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副司令员,浙江军区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共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江渭清()湖南平江人。先后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旅长、十六旅政委,苏浙军区第一纵队政委,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第三野战军八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后曾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南京军区代理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福州军区政委。是中共第八、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陈铁君少将()浙江省平阳人,时任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参谋长。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计划监察部副部长。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魏天禄少将(1908—健在)湖北省天门人,时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政治部主任,苏浙军区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建国后曾任海军淞沪基地政委,海军工程部政委。
刘别生烈士()江西省安福县人。先后担任新四军第一师十六旅四十八团团长,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支队司令员。一九四五年六月在浙江新登战斗中不幸牺牲。(长兴人称为“方司令”)
罗维道少将(1916—健在)江西省泰和县人。先后任新四军第一师一旅一团政治委员兼团长,中共郎广地委书记,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支队政委。建国以后,曾任空四军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强生少将()先后任新四军第一师二旅四团参谋长,第五团团长,苏南茅山地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第一师十六旅四十八团团长,建国后,曾任空四军副军长,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童炎生少将()江西安福人,曾任新四军第一师16旅48团政治处主任。
徐文华(年)江苏省金坛县人。历任新四军第一师二旅五团二营政治教导员,一师十六旅四十八团二营政治教导员,一师十八旅五十二团政治处副主任。著有《老虎团纪事》。
吴咏湘少将()/湖南省湘阴县人。先后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四十六团团长,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支队支队长。建国以后,曾任二十一军副军长、军长。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麟章烈士()湖南省平江县人。历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四十六团政治委员,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支队政治委员,于浙江省孝丰战斗中不幸牺牲。
黄玉庭少将()江西省万年人,时任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三支队支队长。建国后,曾任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直少将(1916—健在)福建省上杭县人。先后任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副主任,苏浙军区第三支队政治委员。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六军政治部主任(电影《英雄儿女》中“王主任”的原型),三十一军副政治委员,二十八军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饶惠谭烈士()湖北省大冶县人。曾任新四军第一师十六旅四十八团参谋长,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三支队副支队长。一九五三年三月二十一日在朝鲜前线牺牲。长兴人称作“谭司令”。
杨根思烈士()苏浙军区老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50年11月牺牲于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王香雄少将()福建省上杭县人,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独立团参谋长,参加过天目山反顽战斗。解放后曾任空军第九军军长。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黄光裕将军()江西省永新县人。时任一师十六旅独立二团团长。建国后,曾任舟嵊要塞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张心宜()江苏省宜兴县人。任新四军十六旅军工部总务科科长,军工科科长。建国后,曾任上海江南造船厂厂长。
张&&羽(1917—?)四川省犍为县人。先后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四十八团一营政治教导员,新四军苏浙军区长兴警卫团参谋长。建国后,曾任海军舟山基地后勤部政治委员。
乐时鸣将军(1917—)浙江省定海县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建国以后,曾任六十九军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政治学院副政治委员。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
王坚将军()军江苏省金坛县人。曾任新四军十六旅四十七团政治处主任。建国后,曾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政工组组长,国防科技大学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四、苏浙军区第二纵队
苏浙军区第二纵队由浙东游击纵队改编。司令员何克希少将,政治委员谭启龙,副司令员张翼翔中将,参谋长刘亨云少将(副参谋长谢忠良少将),政治部主任张文碧少将。仍辖第三(政委钟发宗少将)、第四(支队长程业棠少将)、第五支队(支队长王胜少将、政委邱相田少将)和淞沪支队、金萧支队。7月11日,国民党挺进第五纵队起义,改编为第二纵队第二旅,张俊升任纵队副司令员兼旅长,王仲良任旅政治委员。同时,第三、第四、第五支队编为第一旅,张翼翔兼旅长。但二纵主要战斗在浙东地区,并未来到长兴。
五、苏浙军区第三纵队
苏浙军区第三纵队由南下的第三旅改编。司令员陶勇,政治委员阮英平。辖第七、第八、第九支队。
陶勇中将()安徽省霍邱县人。先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副团长,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一师三旅旅长,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三军军长、九兵团副司令员。建国后,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曾任九兵团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历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中将军衔。一九六七年惨遭迫害含冤去世。
阮英平烈士()福建省福安人,时任苏浙军区第三纵队政治委员。1948年牺牲。
彭德清少将()福建同安人,时任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军长,东海舰队副司令员,交通部长。是中顾委委员。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韩念龙()贵州仁怀人。新四军苏浙军区三纵八支队政委、三纵政治部主任;解放后,长期担任驻外大使,曾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是中顾委委员。&&&
罗桂华少将()江西省萍乡县人。一九四五年七月,任新四军第一师三旅参谋长。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守志()江苏省扬中县人。任苏浙军区第三纵队作战科长。建国以后,任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三军六十七师参谋长。
孟&&克(1920—)四川省南江县人。先后任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六团电台分队长,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司令部电台区队长。建国以后,曾任南京军区工程兵副政治委员,上海警备区副政治委员,20军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1965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谭知耕少将()河南省新县人。先后任新四军苏浙军区参谋处处长,苏浙军区第三纵队七支队支队长。建国以后,历任二十三军参谋长,二十五军副军长,第四步兵学校校长,南海舰队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日清少将()福建省长汀县人。先后任新四军第一师二旅六团团长,一师教导大队大队长,新四军苏浙公学副教育长,苏浙军区第三纵队七支队政治委员。建国后,曾任24军副政委、政委,山西省军区政委,北京军区副政委兼山西省军区政治委员,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云龙少将()福建省永定县人。先后任新四军三旅特务团参谋长,苏浙军区第三纵队第八支队支队长。建国后,曾任二十三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四军副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程业棠少将()安徽省六安县人。先后任新四军苏浙军区四支队支队长、八支队支队长。建国以后,曾任第四步兵学校校长,安徽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谢云晖少将()
四川省冕宁县人。先后任新四军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副团长,苏浙军区第三纵队第八支队政委。建国后,任九兵团政治部代理主任,二十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俞炳辉将军()福建省连城县人。任苏浙军区第三纵队九支队支队长。建国以后,曾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李彬山少将()湖南省平江人。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第三纵队第九支队政委。建国后,成为“四人帮”团伙成员。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钟春山(1912—)江西省瑞金县人。时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三纵队九支队政治处主任,苏浙军区三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安吉支队政治委员。建国以后,曾任九兵团卫生部政治委员,福建省公安总队副政治委员。1956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六、苏浙军区第四纵队
苏浙军区第四纵队由叶飞所率的南下教导旅改编。司令员廖政国,政治委员韦一平。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支队。
韦一平烈士()广西宜山人。一九四五年二月起,历任新四军苏中军区教导第一旅政治委员,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治委员并兼浙西特委书记、浙西军分区政治委员。一九四五年十月率部北上时,因沉船事故不幸牺牲。
廖政国少将()河南省息县人。历任新四军第一师一旅二团团长,一旅副旅长,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司令员。建国以后,历任二十军军长,舟嵊要塞区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夏光(1909—健在)湖南武冈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4纵队参谋长。建国后曾任华东海军学校校长,广西工学院院长。是《沙家浜》中郭建光的原型之一。
曾如清少将()江西省吉安县人。先后任新四军第一师一旅一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新四军苏中军区教导一旅政治部主任,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建国后,曾任二十七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江苏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治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孙克骥少将()福建省崇安县人。历任新四军第一师一旅新四团政治委员,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十支队政治委员。建国后,任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广州军区公安军政治委员,云南省军区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余光茂()江西省崇义县人。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十一支队支队长。建国后,曾任二十军副军长、军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安辙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陈&&挺少将()福建省福安县人。先后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团长,新四军第一师一旅一团团长。建国后,曾任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参谋长,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一九六一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
朱启祥少将()江苏省无锡人,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一团副政委。建国后曾任武汉军区炮兵政治委员。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曾昭墟少将()江西省兴国人,任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第一旅第二团参谋长。
王祥将军(1920—?)江苏省扬中县人。时任新四军第一师一团三营营长。建国后,曾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已故。
王一烈士()上海市金山县人,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因沉船事故不幸殉职。
谢友才(1918—?)江西省宁都县人。任新四军一师一旅一团参谋长。建国以后,曾任华东公安总队副总队长。
杨步青(1909—?)江西省兴国县人,曾任新四军新四军第一师一旅供给部部长,一师供给部部长。
七、军分区
苏浙军区下辖三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熊兆仁(后钟国楚),政治委员陈光,辖独立第一、第三团,江宁、句容、茅山、横山、溧阳、溧高、宣当7个县总队。苏浙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陈立平(后张彦),副司令员杨洪才,辖独立第二团,太湖、金坛、宜溧、武宜、广德、郎溪、长兴7个县总队。苏浙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贺敏学,政治委员周林。辖特务团和安吉支队。
钟国楚少将()江西省兴国县人。先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政治委员,第六师十六旅旅长,苏浙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六军副军长。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三军军长,十九兵团参谋长,二十七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江苏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陈光()江西省瑞金县人,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苏浙区党委第一地委书记。建国后曾任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江苏省政协第一副主席,南京工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副部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政治部主任为吴嘉民少将)
陈立平()江苏省武进人,苏浙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建国后曾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张彦,(有待查资料)。
杨洪才()湖南浏阳人,时任独立第二团团长,苏浙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建国后,曾任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
林胜国少将()湖南平江人,时任独立第二团政委。建国后,曾任炮兵工程学院副政委。1964年晋升为少将。
陈茂辉少将(1912—健在)福建省上杭县人。任苏浙军区二分区参谋长。建国后曾任二十三军政治委员,江苏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谭成章()江西省兴国县人。先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二营副营长,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四十六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苏浙军区二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建国以后,曾任南京市公安总队政治委员,江苏省苏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周林()贵州仁怀人,任苏浙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苏浙公学教育长。建国后,曾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省长,南京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兼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顾委委员。
熊兆仁少将(1912—健在)福建省永定县人。先后担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四十七团政治委员、团长,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建国以后,曾任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旦生(1913—?)江西省永新县人。曾任新四军苏浙军区浙西独立团团长。建国以后,曾任浙江省温州、嘉兴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彭寿生()江西省萍乡人。建国后曾任江苏省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廖昌金()江西省上犹人,时任浙西军分区参谋长。建国后,曾任江苏省军区副参谋长。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苏南区行政公署在溧水小蒋村成立,后随新四军十六旅挺进浙西,进驻长兴县白岘乡尚阳村,江渭清、吴仲超先后担任主任。下设两个专员公署,第二专员公署辖长兴、广德等7个县,专员为惠浴宇。同时,成立浙西区党委与浙西行政公署,金明任区党委书记,朱克靖任行署主任。另外苏浙军区还成立了苏浙公学.
朱克靖烈士()湖南省醴陵县人。中共早期优秀党员,1925年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随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后朱克靖任第九军党代表。在长兴时时任苏浙行政公署主任。1947年牺牲。
金明()山东省益都县人,时任中共苏浙区党委副书记(书记粟裕)兼浙西区党委书记。建国后,曾任财政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商业部部长,国务院秘书长,中共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是中顾委委员。
吴仲超()上海人。时任苏南行署主任,苏浙区党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苏浙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解放后,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惠浴宇()江苏省灌云县人,任苏浙二分区专员,建国后两度出任度江苏省省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张雍耿少将()福建省宁化人。任苏浙军区苏南行署公安局局长,任苏浙军区浙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建国后曾任沈阳军区、济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烈人(?—1982)化名李雁海,四川安岳县人。时任(1944年8月)苏南行政公署中共长兴县委书记兼县长,建国后曾任江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南京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李焕()浙江长兴人,1944年2月任长兴县委书记,后任副书记兼县长。建国后曾任浙江农业大学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
骆耕漠()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浙江临安人,时任苏浙公学副校长,苏浙军区供给部长。
吴肃少将()四川省遂宁县人。先后任新四军第一师作战科科长,苏中军区教导旅第二团团长,新四军苏浙公学教育长。建国以后,曾任中朝联合空军参谋长,空军学院副院长,南京军区空军顾问。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欧阳惠林()安徽省东至县人,时任苏南行政公署秘书长、文教处处长和机关报《苏南报》社长。建国后曾任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群众》杂志社总编辑,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
王绍杰()广东省澄海县人。曾任张鼎丞、粟裕的秘书。一九四五年三月起,任苏浙公学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同年新四军江南部队北撒渡江时,因轮船失事不幸遇难。
段焕竞少将()湖南茶陵县人,任苏浙军区第二旅副旅长。建国后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附:彭林中将()江西省吉安县人。曾任浙江吴兴县抗日游击队参谋,中共浙西特委委员,战斗在吴兴、长兴一带。后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
段焕竞少将()湖南茶陵县人,任苏浙军区第二旅副旅长。建国后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萧锋少将()江西省泰和人。1949年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解放长兴。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尹耕莘(1919—)浙江省长兴县人。历任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员,新四军教导总队训练处政治干事、训练处技术科科长,队列科科长。新四军调查研究室科长,副主任。建国以后,历任华东军区第二局局长,南京军区第五局局长,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七八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院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炮司令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