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 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故事孟子儒家的故事简述 成语也行

孔孟之道kǒng
[释义]&&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语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儒家思想
与“孔孟之道”相关的成语:
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却有着较大的区别。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嫉俗。
o 孔孟之道的最早出处
o 详细介绍...出自孟子的成语|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 - 成语故事大全
经典故事网 一篇经典,受益一生
出自孟子的成语故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是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
典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成语解释: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典故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成语解释: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典故出自:《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成语解释: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典故出自: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成语解释: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
典故出自:《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成语解释: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形容吃的阔气。
典故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成语解释: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典故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成语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典故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成语解释:陈蔡:春秋时期的陈国和蔡国;厄:灾难。形容旅途中被生活所困
典故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成语解释: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典故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成语解释: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三维教案《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三维教案幼儿园小学中学作文课内课外公文>&&换一批相关推荐《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三维教案相关链接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三维教案zzggcc1974&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孔子和孟子,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2.积累孔子和孟子的有关知识和名言警句等,提高文学素养3.综合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整理孔子和孟子的资料,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2.通过交流展示资料,培养学生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并传播祖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学情分析】&&&&&&&&&&&&&&&&&&&&&&&&&&&&&&&&&&&&&&&&&&&&&& &&&&&&&&&&&&&&&&&&&&&&&&&&&&&&&&&&&&&&&&&&&&&&&&&&&&&&&&&&&&&&&&&&&&&&&&&&&&&&&&&&&&&&&&&&&&&&&&&&&&&&&&&&&&&&&&&&&&&&&&&&&&&&&&&&&&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孔子和孟子,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2.积累孔子和孟子的有关知识和名言警句等,提高文学素养教学难点: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综合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突破方法:首先制定活动计划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拟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并确定资料搜集的方式,安排好活动时间教师对各组的活动计划予以及时指导然后指导学生搜集资料,采集信息各组按照活动内容,多方面获取第一手资料课上采取汇报形式,展示交流成果成果汇报形式如情景表演、演讲、解说、朗诵、展出等,不拘一格教师予以点评、小结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导航:点拨法、资料补充法、交流法、点评法、探究法等学法导航:查阅法、摘录法、交流法、合作探究法、朗诵法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整理有关孔子和孟子的资料,并做好小组分工2.教师搜集有关孔子和孟子的资料及相关图片、视频等3.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查阅途径,为学生采集信息提供方便帮助学生分析、研究资料的价值,考察其对学生的适宜度4. 对课堂充分预设,积极寻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5.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阅读教材,明确学习内容与要求2.查找孔子和孟子的相关资料,并做好分类整理,准备课上交流3.准备汇报材料,确立汇报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所取得的成果,自主设计成果交流的形式【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还记得吗?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那时候学生入学要先拜孔子(没有孔子牌位,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其次才向老师行礼是啊,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亚圣”的孔子和孟子,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孔子、孟子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然而他们那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便是让大家走近这两位先哲,让他们美丽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多媒体出示孔子、孟子的画像)&二、孔孟小档案: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大量资料,收获了不少成果今天,我们将把这些成果展示出来,愿大家在这次交流展示中,获得更多的知识首先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孔孟小档案(出示:档案要栏)1、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2、孔子弟子和门子3、《论语》《孟子》何时被列入“四书”?4、孔子、孟子对周边国家文化有什么影响?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条目,向大家展示第一组展示:我们小组搜集的是有关孔子、孟子的生平经历,以及孔子的弟子和门人的资料下面由三名同学展示我们的成果:生1:(持孔子画像上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生2:(持孟子画像上台)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生3:孟子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母亲的教诲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一生克勤克俭,含辛茹苦,抚育儿子孟母教子故事如“孟母三迁”、“断织教子”、“杀猪不欺子”、“为儿媳训子”等广为流传生4:据称孔子门人多达三千人,比较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学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即儒家学派“七十二贤人”中,有以德行著称的颜回、闵损,以口才著称的端木赐、宰予,以政事著称的冉求、仲由,以孝道著称的曾参等人师:准备充分,语言流畅,要点突出,为我们的活动开了一个好头!请其它小组接着展示第二组展示:我们为大家介绍《论语》、《孟子》,以及这些著作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并请大家欣赏有关“孔庙、孔府、孔林”的图片资料生1:《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研究孔子思想和生平最珍贵的资料,成书大约在战国初期(公元前400年左右)东汉时,《论语》进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生2:《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十六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有被马克思称“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的魁奈等欧洲著名人物,对孔子的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理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所以说,《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生3:《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生4:孔庙、孔府和孔林在山东曲阜市,是规模最大的纪念和祭祀孔子及其子孙的建筑群,欢迎大家到学校橱窗内去欣赏我们搜集到的部分“孔庙、孔府、孔林”图片师: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呢!没想到我们同学对孔子和孟子的了解如此深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第三组展示:我们小组向大家介绍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生1:孔子的思想:(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正人”, 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 要求君主爱民, 施行仁政他还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 都应安守本分, 名实相符,并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3)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他主张祭祀, 是对鬼神表示诚敬的意思, 至于鬼神是否存在, 则可以不问相对于天命鬼神而言,孔子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4)孔子的教育观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 而要一视同仁,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 :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 认为“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 孔子教以“文、行、忠、信”四目, 并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故孔子之教, 可谓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生2:孟子的主要思想:(1)性善学说: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那就是“自暴”、“自弃”、“自贼”(2)“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 (3)理想人格: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师:了不起的孔子!了不起的孟子!了不起的同学们!三、不朽的孔子和孟子大家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大家在学习中善于“温故知新”吗?(生点头)孔子和孟子的许多思想已深入我们的生活里,《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也已经成为成语,至今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你收集到了哪些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名言、警句等,让我们相互交流,彼此丰富吧!第四组展示:我们小组搜集到了有关孔子和孟子的生动故事:生1:我给大家讲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生2:我给大家讲的是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战国时代,战争连年不断,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这个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生3:我给大家讲的故事叫做“后生可畏”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 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 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 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 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生4:我给大家将的故事也是关于孔子的,故事的名字叫“以貌取人”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师:你们的故事很精彩,准备也很充分,给大家有益的启示!第五组展示:我们小组搜集整理了《孔子》和《孟子》中的有关成语如下:《孔子》中的成语精选:欲速不达 温故知新 尽善尽美& 不耻下问  举一反三& 废寝忘食 任重道远 杀身成仁  察言观色 各得其所 分崩离析 道听途说巧言令色& 见贤思齐 文质彬彬&& 怨天尤人& 见贤思齐& 言而有信《孟子》中的成语精选: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 为富不仁 自暴自弃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言近指远  同流合污 出尔反尔 &绰绰有余 不言而喻师:这些成语言简意赅,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多多运用,它会使你的文章文采倍增!第六组展示:我们小组整理的是孔子和孟子的名言警句,并给它们分了类:孔子哲理名言人生态度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做人格言1.不学礼,无以立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孟子》名句精选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9.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10.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结语: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收获颇丰,愿大家多多努力,以这样的学习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成就更大的业绩!最后请大家爱思考:飞速发展的新科技时代还需不需要孔孟之道?【板书展示】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名人小档案不朽的孔孟《论语》《孟子》孔子孟子【课堂作业】一、填空题(1)孔子名丘,字仲尼,&&&&&&&&&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和&&&&&&&(2)孟子,&&&&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被尊奉为“&&& ”(3)《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的书(4)“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其中&&&&&&&被列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二、读名言悟至理 获启发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A.善于向别人学习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B.做人要有忧患意识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更不应强加于人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准备充分才能做事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E.凡事要有规则约束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F.为人要光明磊落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G.要管好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H.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参考答案:一、(1)春秋& 思想家& 教育家(2)战国& 亚圣(3)孔子及其弟子言行(4)《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论语》二、1F 2C 3—B& 4—A& 5—E& 6—D& 7—H& 8—G【教学反思】开展本次活动,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一、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必须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二、讲清综合性学习课对学生成长的好处,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孔子、孟子?以引起他们对综合性学习的足够重视,激发他们的兴趣三、要善于营造气氛,形式应多样化四、活动课评价机制也很重要五、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调控;并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后反思】&&&&&《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作文指导三维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继续走近孔子和孟子,并从他们身上那里汲取精神营养2.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一般要求,增强语言表达能力3.练习写以“孔子和孟子”为话题的议论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过程与方法:1.根据文题确定中心,筛选资料2.通过交流点拨掌握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及创新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结合社会背景评价人物,客观的认识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立志做杰出人才【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累素材,提炼观点,表达感悟教学难点:如何创新作文,独特表达,使作文水平更上一层楼突破方法:课前安排学生继续积累整理关于孔子和孟子的资料,选取有情感共鸣的部分圈点勾画并以此展开丰富的联想,联系现实生活生发自己的独特感悟课上,教师适时恰当补充有关议论文写作的要求和创新方法,帮助学生打开创新的大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切实提高议论文写作的水平【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导航:点拨法、交流法、教授法等学法导航:积累法、交流法、联想法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继续查找有关孔子和孟子的名言资料,并理解其意义2.教师筛选有关孔孟的名言资料,准备课上交流3.对课堂充分预设,积极寻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4.搜集议论文写作的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继续查找有关孔子和孟子的名言资料,并理解其意义2.搜集典型、新颖的事例材料,准备课上交流【教学过程】一、文题导入:同学们,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些奇迹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们的许多名言警句会像阳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鼓舞,如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仁者无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现在,请你任选一句孔子或孟子的名言,或由此及彼,生发联想,或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章文题自拟,立意自定二、我的地盘我做主:既然是“任选一句孔子或孟子的名言”,那么,我们就要选取自己最为熟悉的、最有情感共鸣的、最有话可说的一句来作为文章的论点你积累了哪些有关孔子和孟子的名言警句呢?生相互交流后,师出示:&&&&&&&&&&&&&&&&&&&&&&&&&& 孔子名言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孟子名言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8.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你选择了哪句作为文章的论点呢?说说你的理由和构想三、素材纵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选定了文章的中心后,还需要大量的材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但是素材丰富多彩,如何迅速择取符合文章需要的材料呢?老师这儿有几招(屏显:)一、选材要围绕中心议论文写作审题固然要准确,但选材也很重要选材如果不能围绕观点,那么整篇文章就会苍白无力,缺乏说服力二、选材要真实典型议论文讲究让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因此选材要求真实真实的材料才具有说服力,才能震撼人心三、选材要新颖生动我们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常犯的毛病就是选例俗滥动辄就爱迪生,爱因斯坦,张海迪,因此文章缺乏灵动性要做到选材新颖,一是尽量采用别人未用过或很少用的材料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多关注,做细心人二是在选材时注入新鲜的“活水”选择那些紧跟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现实问题的事例,那样文章会更具有时代气息,更具有说服力明确了选材的要求后,同学们再来审视自己积累的材料,看哪些是符合要求的准确、典型又新颖生动的好材料呢?跟大家交流一下吧!生1: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和“2010梦”既让人肃然起敬,也令人充满遐想正是许许多多像袁隆平这样的人,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美妙的音符,演奏出了最祥和的乐章生2:殷雪梅在一次送学生去看电影的路上,一辆大车急驶而来,为了6名学生的生命,她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自己却倒在血泊中…… 她在千钧一发之际,帮别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义薄云天的壮举无愧于人民给予他们的深情礼赞——“舍己为人是你们,面对灾难和死神大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是你们,用流血和牺牲,将灾难和危急变成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高尚情怀的课堂——向你们致敬!”生3: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卖了换钱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2008年8月,操劳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们争抢着赡养阿里帕老人每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180多口人围在老人身边每当有孩子问:“阿妈,你对哪个孩子最好?”老人总会大笑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生4: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她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辛勤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7年来,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 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父亲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生5: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下午2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小男孩在江中挣扎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但是在救另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搭救,另一名少年也获救但是,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最终搭起的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江中岸边的同学们大声呼救附近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相继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四、写作指导:话题作文,可谓是“动笔容易出彩难”,要想作文锦上添花,不论审题、立意,还是选材、结构、语言都要在构思时仔细斟酌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呢?跟同桌交流一下吧!生相互交流后,师总结:?1、立意求准、求深无论处世、读书,还是立志、交友……人生所有的追求都要高品位,高品质文章的立意要求展开联想,由此及彼,一定要由名句的表面意义延伸到其生活和为人处世的意义上来2、善于联想,巧拓思路文题明显提醒“任选一名句,由此及彼,发挥联想”,构思时,就要善于横向联想,如:立志,夫志当成高远;交友,与君子交道;生活,要追求乐观向上……3、扬长文体,以长克短写议论文要以思辨见长,更要以文采取胜如果在形式上大胆创新,采用镜头式、小标题式、书信体等,定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4、追求语言的高品位可以凭借积累和才情,多用排比、对偶、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让文章以气势见长,以文采见佳;灵活运用短句和长句,整句和散句,语言富有韵味;巧妙引用,灵活化用,巧展才情,诗意语言,无形中就提升了文章的品位?5、追求标题的诗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目凝练,主旨深刻,有文化底蕴不看内容,管中窥豹,就可以窥见考生良好的思辨力和深厚的语言功底6、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直话曲说或正话反说这样的构思会让人耳目一新,更耐人寻味五、精彩构思台:现在,你可以做自己作文的设计师了然而很多同学在写议论文时感到无从下手和无话可说在考场上,时间很紧迫,那么如何在短时间里构思议论文呢?怎么样才能有话可说呢?下面谈谈如何快速构思议论文&&&&&第一:快速提出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方法一: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论点;方法二:引用名言,引出论点;方法三:描述现象或叙述故事,概括论点;方法四:运用对比、类比,牵出论点;方法五:解释概念,推出论点第二:事理结合分析问题(为什么要做到“论点”)1.用正反事实以及对事实的分析进行论证2.事实不宜太多,要注意点面结合3.一定要扣住论点,分析所列举的事实4.联系实际(一般用反面现象谈社会生活,谈中学生生活——要多联系我们中学生生活实际,这就更能显示所写的议论文的意义)第三:综合运用论证方法进行论证(解决“怎样证明”)&&&&&&&&&&&&&&&&&&&&&&&&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第四:合理巧妙安排结构(解决“怎样成文”)议论文的结构可分两大类:(1)&&& 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例2.“起承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双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2):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知道了如何快速构思作文后,就这篇文章,你会有哪些精彩构思呢?生沉思,讨论交流生1:改造孔子或孟子的一句名言作为题目,如“愿我们都见贤思齐”赞扬并学习孔子不耻下问、勤于学习的精神,联系当今社会少数人沉湎于赌博或玩游戏而疏于学习的现状,再引用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说明学习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希望,愿我们都像孔子一样努力学习,善于学习生2:以书信的方式,让自己与两千年多前的孟子进行对话,引用或化用孟子的相关语言,与孟子交流对当今社会一些问题的见解参考拟题:《孟子,我想对你说》&& &生3:以片断的方式,设计三个片断,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孔子或孟子名言的理解如以 “三人行,必有我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段落的开头,分别概括孔子性格的每一个不同的方面参考题目《穿越千年& 与孔孟牵手》结语: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孟子的言行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他们的名言浩如烟海写作此文,我们不能面面俱到,而要选好切入点,就自己比较熟悉的一句进行生发联想最重要的是文中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现在,同学们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经过这节课的作文指导,我想同学们一定能写出文质兼美的佳作来!&附作文佳作:&&&&&&&&&&&&&&&&&&&&&&&&&&&穿越千年& 与孔孟牵手历史的天空悠远而深邃,遥望这片天,群星闪烁有两颗耀眼的星星穿越时空,成了现代和未来的指明灯那就是儒家思想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孔子和孟子孔孟的思想影响着后来人,直到今天仍不褪色三人行,必有我师求学道路漫长而艰辛,许多人一起学习,一起寻求心中的目标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择人之长补己之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求学本来就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如不端正态度,那又怎能效仿古人不畏劳苦的求学精神?对于一种学问,不但要懂它,而且要喜好它,重要的是从中感到快乐否则,人生就会黯淡也许,我们这样做了,也不会成为孔夫子那样博学多才的圣人,但起码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去掉思想中的污垢,行为上的瑕疵,让自己的人格多一些圆润与光泽集他人智慧于一身,虽然不是圣人,但也绝不是庸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生如战场,不是胜就是败而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是能否得人心孟子的仁政如是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聚人心,共奋战,团结就是力量一家公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面临倒闭,也许因为经营不善,也许因为天灾人祸,但如果老总能以德服人,得人心,那么公司肯定会起死回生胜败乃兵家常事,而想减少失败的几率,必须要深得人心,以德服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成功非易事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次磨练造就一个全新的你,而只要你愈挫愈勇,还怕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吗?可是成功后你便堕落,你以前的努力又有何用?现在安逸的生活不是自己创造的,终有一天,它不会再属于你,只有在忧患中不断磨练自己,才能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历史的天空繁星闪烁,滚滚长江水淘尽英雄人们一直在追寻雁过雁往的飘逸,花开花落的浮沉,我们要用他们的思想——仁爱、和谐来主导我们的世界点评:本文语言生动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从中可以看出小作者扎实的写作基本功文章主要写孔孟对我们学习和做人方面的影响,选取了他们在这方面的名言做小标题,层层递进,结尾处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孔孟告诉我们很多,给我们的不仅是启示,而且是一笔财富结尾画龙点睛,给人以力量文章采用小标题形式,格式新颖,构思巧妙,引人入胜,是篇难得的佳作&&【板书展示】议论文指导论点论据论证孔孟名言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纵式& 横式【课堂作业】&&&&&&&&&&&&&&&&&训练题目: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过这样一些议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饭菜越精致越细腻越好)”,“色恶不食(颜色不好看的东西不吃)”,“臭恶不食(变质变味的东西不吃)”,“割不正不食(肉割的不方正不吃)”……时隔两千多年,我们再来品味这些话,感到它谈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品位,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现在,请你任选一种角度,由此及彼,生发联想,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精彩构思示例:1、择书如择食从“择书”与“择食”展开自己的话题,于平实的论述中蕴涵深切的感悟,在字里行间渗透真切感受择书如择食,好书使人受益无穷所以,择书如“择食”,态度需谨慎,要精挑细选,切勿选择坏书,要不断积累你的洞察力和鉴赏力2、生命中的不食围绕“宁要气节,不要生命;有辱气节的生命我不要”的观点,用项羽和梵高的生命观诠释论证,写出人物的“不食”性格,昭示他们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不食”是一种饮食习惯,也是一种生命态度项羽,你的“不食”显出英雄本色梵高,你的“不食”却以独特的方式燃烧着不朽的生命力项羽,梵高,他们这样生命中的“不食”,宁愿舍弃生命,而选择随着时间的罅隙而汩汩流淌【教学反思】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情源于心灵的共鸣这次“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收获很大我抓住这次机会对学生进行了这次议论文的写作指导一、充分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我首先上网查阅大量有关孔子和孟子的名言资料,搜集议论文写作方法和创新技巧,做到深思熟虑,课上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激发创作欲望课上学生们发言很踊跃,这与他们的充分准备和老师的巧妙引导不无关系二、教师要加强文学素养,适当指导学生学生虽然有了亲身感受,但语言的匮乏也影响写作的水平,因此教师要适当引导我在备课之前也思索了很多,查阅了大量使文章增色的资料,尤其是议论文语言的写作特色,课上及时指导给学生,让其充满写作的欲望和信心叶圣陶先生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也”要达到此境界非一日之寒,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摸索着,加强对作文教学的感悟、反思,并思索如何上好讲评课【教后反思】&&上一篇:下一篇:标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孟子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