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泽壮中国有中国多少个省

谁有好的关于动漫的书籍资料推荐啊?_百度知道
谁有好的关于动漫的书籍资料推荐啊?
可以作为毕业论文文献参考的那种,想找资料。谢谢拉~~PS,最好是书籍资料,杂志也可以,与媒介传媒有关的。还望各位多帮助,比较专业一点我要写一篇关于动漫产业或是相关的毕业论文
我有更好的答案
网友推荐的&谁有好的关于动漫的书籍资料推荐啊?
471845人推荐
402945人推荐
370180人推荐
322555人推荐
279252人推荐
260349人推荐
255098人推荐
253861人推荐
246575人推荐
225839人推荐
195885人推荐
179574人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论文三部曲:
一、提出问题,中国动画产业临近崩溃
二、讨论问题,为什么接近崩溃——因为不赚钱,为什么不赚钱——因为产量相当寒酸
三、解决问题,如何从崩溃边缘挽救中国动画
中国动画产业何日崩盘
——论制约中国动画产业的核心问题
在进入正题前,先鉴赏一段有趣的引言:
“中国动漫产业的委靡不振,主要是缺少资金,且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链条”、“募集资金是动漫发展的重要保障”、“原创作品成功了,它的衍生产品才会有市场前景”……昨天在常州举行的2004年中国国际卡通数码艺术周的卡通产业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出谋划策,让动漫这个朝阳产业在中国也形成一座“大富矿”。(引自,日,07:34:16,来源:江南时报)
“卡通”数码艺术周,“卡通”...
书籍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海南日报数字报刊
006版:本省新闻深读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中国大陆汉族最老寿星在海南?
本报记者 刘 袭
10月27日,文昌市翁田镇历经三个世纪风雨的郭方姬老人。
本报记者 李英挺 摄
郭方姬老人全家福。
全国十大寿星证书。
李英挺 翻拍
  中国老龄学学会副秘书长王峰说:“今年121岁的郭方姬老人,是目前中国大陆汉族活着的第一长寿老人,这是无可争议的。我有数据说明。”他手里掌握中国大陆约5万名百岁老人的数据。  今天,他在北京接受了海南日报记者的电话采访。  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是中国老龄学学会主办的一项全国性学术活动,从2008年开始,至今连续办了5届。  每年都是大约在9月至10月公布排行榜。今年第五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将延迟到12月公布。不过,&“今年排行榜结果已经出来。郭方姬老人名列第三。”  郭方姬老人在2008年首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名列第六,2009年第二届名列第三,2010年第三届名列第五,2011年第四届名列第四,2012年第五届名列第三。无论她在十大寿星排行榜的前后排名如何变动,有一个排名是始终不变的:中国大陆汉族第一长寿老人。  2011年公布的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大陆汉族人口为12.259亿人。  本报记者&刘&袭  10月27日,海南日报记者来到文昌市翁田镇,在离镇政府大约500米的公路边一栋平顶房里,见到郭方姬老人。刚睡醒的老人端坐床边,脸色红润富态,戴着土黄色的绒线帽,穿着暗黄色图案印在花格子底纹上的衣衫,一身上下整洁,眼神平和安详。  “百岁老人400块钱补助,过60岁老人70块钱补助,一个月生活费加起来470块钱。”儿子韩仲光说。“吃一般饭菜也够花。不够的话,我找小孩要点钱。没有给母亲吃营养的钱。”  69岁的儿子和121岁的母亲,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韩仲光说:“就我们两个在家。儿子、孙子住在文昌城里。”  下午4点钟,郭方姬老人坐在床边吃白白的粥,没有菜。韩仲光说:“这是早上我买的肉粥。中午和晚上,一般给她吃灯光鱼,吃清水煮肥猪肉。”  王峰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考察十大寿星的生存状况,见到十大寿星本人。“去年的十大寿星,到现在死了2位。”他证实,2011年第四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名列第三,新疆泽普124岁维吾尔族老人萨迪克·萨伍提,今年已过世。郭方姬老人由排名第四,晋升到第三。  今年8月底,王峰到翁田镇看望郭方姬老人,给老人2000元慰问金。“我看老人的精神很好,身体也可以。比排在她前面的2位老人都要好。有望问鼎中国十大寿星之首。”  韩仲光说:“母亲去年还能轻松走动,扫院子,坐在公路边的树下看汽车跑。今年就差远了,躺在床上的时间长,很少起来走动。”  王峰说:“郭方姬老人身体比去年差,很正常。排在她前面的2位老人身体更差。”他到广西巴马看望今年中国十大寿星第一名,127岁瑶族老人罗美珍,“她瘦得剩下皮包骨,眼睛转动才有活人气息。”他到新疆疏勒看望第二名126岁维吾尔族老人阿丽米罕·色依提,“她已经走不动了。”  郭方姬老人能坚守活到问鼎中国十大寿星之首的那一刻吗?  申报程序  农村百岁老人申报长寿补助金,由村里报镇里,核实后报市里,最后由省老龄办发补助金  从连接乡镇之间的柏油路下来,到翁田镇翁田村委会周良村去,走的是沙土小路,狭窄路面只能过一辆车,布满水坑泥坑,皮卡车颠得如海上的船,临近村里的四五百米路,长满高到人肩膀的茂盛杂草,看不到路面。进入周良村,死一般的寂静,没有牛叫,没有狗吠,没有老人的咳嗽和孩子的哭声。郭方姬老人家钢管焊接的防盗门紧闭。与她家右边紧挨的邻家,木大门关得密密实实,门缝看过去屋里早无人气。与她家左边紧挨的邻家,大门洞开,院内长满杂草,荒废已久。  只有“村长”(实际上是村民小组组长)家门口,有一群鸡好奇地看着闯进村的外人。韩仲光说:“全村人都搬走了,只剩下‘村长’没搬,他没在村外买地盖房。”  “村长”家也大门紧锁,“村长”和家人外出了。  50多岁的翁田镇主任科员王录培慈眉善目,最近两三年分管民政,今年重阳节前后陪了6拨记者去看郭方姬老人。他劝海南日报记者不要到村里采访:“村里早没人了。”记者进村一看,果然是废弃的村庄。  翁田派出所所长符明说:“1989年周良村有28户人家,100多人。”  镇里的民政助理林扬说:“2008年郭方姬老人上了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后,每年都有很多记者来采访,省里的,北京的。”前几年村里还有一些人,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爱凑热闹,挤到郭方姬老人家。“我听到记者问她们问得最多的是:你知道郭方姬老人多少岁吗?”  王峰说:“中国的百岁老人都没有出生证明。”因此,郭方姬老人的年龄记者最关心,网友很关注。  出生在文昌市文教镇的王文艳一生却与翁田镇结缘。1989年从海南农机学校毕业,学机电专业的她分配到翁田镇当妇联主任。6年后遇到好时机,市里决定每个乡镇配一个女乡镇长,她到相邻的龙马乡当副乡长,2005年又调回翁田镇当副镇长,嫁给了翁田人,在翁田镇安家。她笑了:“十六七年了,都当副的。一直分管计划生育和民政。”但她在任上办了一件具有历史性符号意义的事:向世界推出中国大陆汉族活着的最老寿星。&  2008年五六月份,王文艳副镇长按市里要求,要各村把百岁老人报上来,好给老人发长寿补助金。过些天,翁田村委会的支部书记符祥森说:“我们村有一个百岁老人。”他报的是周良村的郭方姬老人。  镇里民政助理林扬是个年轻人,却是老民政了。“符祥森拿出郭方姬老人的户口簿,要我帮他填写。”郭方姬老人的“海南省长寿补助金申报登记表”上,是林扬的字迹。“她儿子不在家,自己一个人住。村里和我们帮她办的。”  文昌市老龄办的谢晋清说:“省里2006年开始给百岁老人发长寿补助金,每人每月150元。”&2009年加到200元,元,“文昌市再发100元。”  “2006年以前没有补助,没有百岁老人报上来。”王文艳说,宣传不够,一些人不知道,“郭方姬老人2008年才报。”  谢晋清介绍当地风俗,人活百岁不说,说了“阎王会知道的。”“没补助,谁报上来?到现在,家庭富裕的百岁老人都不愿报我们民政部门。”  郭方姬老人的“海南省长寿补助金申报登记表”上,在“核实意见”一栏,打印“经核实,复印件与原件相符,符合长寿补助金申报条件。”经办人签名:王文艳。  所谓核实,王文艳说:“主要由民政助理去核实,最重要的是核对户口簿或者身份证。”  林扬说:“申报登记表是我按户口簿登记的内容填写的。核实,按规定也以户口簿为准。没有要求到村里找人核实。到村里核实也核实不到,我们也问过,村里人都比她小很多,只知道她100多岁,但不知道多了多少岁。”  王文艳签字后,郭方姬老人的申报登记表就送到文昌市民政局,老龄办的谢晋清接手。  “海南对百岁老人核查全国最严。文昌市上报省厅的百岁老人申报登记表和名册,我是经办人。”谢晋清重点核对身份证、户口簿原件与从派出所打印的户口信息是否一致,发现疑点要深入调查。在核实今年申报补贴的百岁老人时,他发现东郊镇一个阿婆109岁,儿子49岁,难道60岁生小孩?到东郊边防派出所核查户籍档案,发现阿婆的母亲还在,母亲年龄竟然比女儿小!原来是去年换发户口簿,把老人的出生年份由1930年错成1903年。  文昌市老龄办决定全面核查位百岁老人的年龄,到派出所核对户籍档案资料。发现2008年申报补贴的文教镇一位百岁老人年龄不对,查实儿子为了获得补贴,恶意造假,把母亲的出生年份由1915年改为1908年。“我们责令他家把所有补贴、慰问金全部退回。”谢晋清肯定地说:“郭方姬老人没有问题。”  核实好的申报登记表和名册送交文昌市民政局分管副局长张世斯,他是审核人。上世纪80年代末,报纸上刊登一篇文章“连长爱上农村姑娘”,张世斯自豪地说:“我就是那连长。当年也是偶像派人物。”  张世斯爱情浪漫,工作却严谨。“我是审核人,也是以户口簿和身份证为唯一标准。以乡镇的核实意见为准。”是不是百岁老人,不经过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讨论,也不上局党组会议,不需一个个审核过关。“这与低保不同。低保要经过局务会议,一个个审核通过。”  “我审核过了,局长审批了。送省民政厅,由省老龄办最终定。”&张世斯认为最终决定权在省里。  百岁老人申报登记表和名册送到省老龄办副主任谢池春那里。“百岁老人年龄核实以市里的为准,不需要审批。无论什么身份,不管是否有钱,只要核实是海南本地户籍、健在的百岁老人,就发长寿补助金。”当然,最终由省民政厅分管副厅长签发补助金。  档案信息  翁田派出所保存的户籍档案,和郭方姬老人户口簿上填写的出生年月日大体一致,月份不同  郭方姬老人的户口簿只有她一人的名字。韩仲光说:“我不是她亲生的。户口簿她一本,我一本。”  郭方姬老人户口簿上填写的出生年月日是:日。有身份证编号。  翁田派出所所长符明找出所里保存最久的周良村户籍档案,翻开“周良村常住人口户数编号登记表”,是手刻油印的表格,里面有一页是郭方姬老人的,出生年月日是:日。没有身份证编号。职业:粮农。表格的右上角手写“本户人数的姓名年龄等项目无误”,旁边有“郭方姬”签名。  熟悉户籍业务的符明说:“这册档案应是1989年建立的,那时海南刚建省,户籍档案的相关信息条目里的‘广东省’要改为‘海南省’。在1989年底之前改完。”  在另一册户籍档案里,也有郭方姬老人的户口信息。她的出生年月日是:日。没有身份证编号。职业:做家务。  符明说:“这份户籍档案应是1996年建立的。当时全国户口信息统一录入电脑。在1996年底之前录完。”  从翁田派出所保存的户籍档案来看,近24年来郭方姬老人的出生年月日大体是一致的。符明说:“月份有点偏差,可能是换发户口簿时不小心搞错。但年份没错。”月份的“10”很容易错成“01”。  “我小时候,合作社、生产队干部常到家里来问,几口人?多大了?”韩仲光认为五六十年前,村里就应该有郭方姬老人较原始的户籍档案。那时郭方姬老人才六七十岁,不会搞错自己的岁数。  “1989年的户籍档案整理得干净漂亮,是老民警云一思整理的。他锁住不随便给人看。”&符明说他十几年前调海口了。  海口金盘派出所民警云一思,当年确实在翁田派出所管理过户籍。他好像记得1982年以前是地方民政管理户籍,派出所的户口信息,都是从地方民政转来的户籍档案里抄的,“没有调查过单个村民的年龄。我不认识郭方姬老人。”  王录培说:“我没看到镇里有什么户籍档案资料。”  符明分析:“1989年郭方姬老人97岁了,没有必要年龄造假,当时没有任何好处。年龄大一点小一点无所谓。”谁能在97岁时肯定自己能活到121岁?谁能想到20年后有补贴?  韩仲光说:“我母亲有了补贴,村里人才问起她的年龄。”  韩家老宅  韩家花大钱盖新房,迎娶新娘子郭方姬。她在婚房一住100年,生儿育女,操劳持家  翻看1989年周良村28户的户籍档案,女的名字多是“彩凤”“秋香”“淑梅”之类的,有中国乡村文化特色,也略显土气。但有个名字与众不同:“郭方姬”,带一点异域文化韵味,有点洋气。郭方姬老人生在泰国,四五岁时,随父母从泰国回到老家文昌龙马乡。  韩仲光说:“我小时候听村里人讲,母亲做工很有力气,一天干到晚,说她是从南洋回来的,吃得好,营养好。”之所以说是泰国,因为龙马乡、翁田镇下南洋的,一般都是去的泰国。  “我爷爷切烟丝卖,我父亲接班也开烟丝店。店开在锦山镇。”韩仲光说,当年的锦山镇市面繁荣。  100多年前,韩仲光的爷爷花大钱盖新房,路门(门楼)是2层的,高大阔气,至今不倒。2米多高的红砖院墙,主屋客厅宽敞,主屋安装雕花琉璃窗,后面还有两间横屋,窗户木栏杆雕刻精致的图案。房梁、门窗用的都是坚硬防腐的好木材,至今不朽。当年是村里鹤立鸡群的“豪宅”。韩家张灯结彩迎娶19岁的新娘子郭方姬。  主屋的那间北房是新房,婚床是用海南俗称黑盐木打造的,木纹美丽,木质坚硬,特别是床上方有一排木柜放衣服。郭方姬一看就喜欢。韩仲光说:“母亲90岁时,担心死在婚床上,我们会嫌弃,丢掉这么好的婚床。硬把婚床搬到我的房间。”历经百年,婚床完好无损。  新娘子郭方姬踏进新房,一住就是100年。她在北房生了一个儿子、3个女儿。韩仲光说:“奶奶死了,让她搬到南房去住,她不愿搬。”直到2010年,村里人大都搬走了,她119岁时生活不便时,才搬到镇上和儿子住在一起。  韩仲光的父亲是独子,没有兄弟。他常年在文昌锦山镇做生意,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帮人全靠郭方姬,做家务、种田种菜,她一人包揽。韩仲光说:“母亲从早到晚总是忙个不停。”  郭方姬的儿子在三四岁时病逝。她生了3个女儿,却没有再生个儿子。她是文盲,但也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为了让韩家续上香火,她同意老公再娶一房老婆。韩仲光说:“母亲常对我说,我亲生母亲和父亲结婚,是她买肉买酒,操办喜事。”她自夸很少有人像自己这么大方。民国时期,文昌男人娶两个老婆的现象很普遍。  “我亲生母亲是儋州那边的人,和父亲是在锦山镇认识的。”韩仲光的亲生母亲也是苦命人,前夫死亡,再嫁韩家。虽然只生了韩仲光一个儿子,但给韩家续了香火。  大约1960年前后生活困难时期,韩仲光的父亲、亲生母亲先后过世。家里唯一的财产只剩祖屋。郭方姬独自支撑这个家,把韩仲光视如己出,当作亲生儿子拉扯大,爱护好韩家的独苗。韩仲光说:“村里的小孩过年都赌小钱玩,一次输赢一分两分钱。家里经济困难,但母亲总要给我两三块钱,让我去玩。说别人家的孩子玩,你也要玩。”“家里有了一点好菜,吃的时候先照顾我。”  韩家是“富农”成分,韩仲光找老婆难,成了郭方姬的一桩心病。她四处托人介绍,给儿子找到老婆。“我老婆家里的成分也是‘富农’,不是‘富农’女,谁嫁给我?”28岁的韩仲光和老婆登记了就是结婚了,连结婚酒席都不敢摆,而农村没摆结婚酒席都不算结婚。  今年农历七月十五日,80岁的女儿从海口来看郭方姬老人。“母亲有时糊涂。我说了很久,她才认出是她的女儿。”&韩仲光说:“前些天,晚上2点多钟,母亲突然大叫‘阿侬,半夜不回家,还出去玩。’我起床告诉她,我在家。母亲还不信,起来摸我的房门,摸到房门开着,才放心回房睡觉。”&韩仲光出去一定锁房门,郭方姬老人知道他的习惯。  空巢老人  四五十年前,郭方姬老人就开始自己一个人过,女儿外嫁,儿子常年在外,节日才全家团圆  121岁的郭方姬老人平日里享受不到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韩家人丁并不怎么兴旺,男的少,女的多。郭方姬老人名下只有3个女儿,韩仲光亲生母亲仅生他一人,韩仲光生一个儿子、4个女儿。“我父亲、我、我儿子,三代单传。我儿子生了两个男孩子,不单传了。”他脸上浮出得意的笑容。  不久前照的一张全家福,老老少少加起来只有40人。韩仲光说:“最大的姐姐十几年前过世了,她嫁到广东,那边的子孙没有过来。前几年我打电话问过,大姐传了四代人,曾孙10多岁了。从母亲算起,有5代人。”&  可以说,郭方姬老人是中国最早的“空巢”老人之一。早在四五十年前,她就开始过形影相吊的“空巢”生活。女儿外嫁,儿子韩仲光读完高中,拿着当时生产队开的一纸证明外出搞副业,常年在外,结婚后夫妻俩也总是在外面忙,带着孩子住在外面。但春节、清明、端午节和农历七月十五日,是郭方姬老人最快乐的时候,冷清老宅热闹起来,全家人团聚,子孙绕膝。“我每年一定回老家过节祭祖。母亲买肉杀鸡忙得团团转。”  郭方姬老人的两个女儿都在海口,最小的也80岁了。“姐姐老了,都没有退休金,身体都不太好。逢年过节坐车来看母亲一下就走,不吃饭不过夜。”&韩仲光说:“今年母亲已记不得女儿的儿女和孙子孙女,问女儿:你有几个小孩?都结婚了吗?”  但郭方姬老人记得住自己的孙子、曾孙。韩仲光说:“母亲清楚认得我儿子,我读初中的孙子常来看她,也认得。”  走到离韩家老宅200米的地方,仍然看不到村里的房屋,看到的只是茂密树林。20米高的椰子树、翠竹、菠萝蜜树、杨桃树等,交织在一起,密实得人都走不进去。宁静的村庄被厚实的树林包裹,空气清新,满目翠绿,恰似世外桃源。  82岁的符梅英老人33岁嫁到周良村,是二婚。搬家到镇里,搬到郭方姬老人家斜对面,还是邻居。“我和郭方姬老人同村快50年了。当年生产队时,她出工不偷懒,多苦的工都做,不计较。”  韩仲光说:“母亲整天劳动停不下来。跑路都难了,还要去搂柴火,叫我们去给她挑回家。”郭方姬老人两年前还喂10多只鸡、种菜。  “母亲爱吃甜的,每天要含糖果。20年前,突然迷上喝咖啡。早上有时给她冲咖啡,泡麦片。”韩仲光拎出一大袋糖果,都是给她准备的。“她的牙全掉光,都是假牙。她爱吃清水煮肥猪肉、灯光鱼,自己种的青菜。”  符梅英说:“她脾气好,我们俩没有吵过架。她和村里人都合得来。什么都不争。”  韩仲光说:“我记忆中母亲没有住过医院,感冒什么的也不吃药,熬两天就好了。”郭方姬老人左眼角有块黑伤疤,“割稻子时被别人的镰刀碰到,她不治,落下伤疤。”  符梅英说:“她喜欢穿漂亮衣服,穿得大方干净,打扮得清爽。但吃得很省。”&郭方姬老人的菜地都比别人的干净,没有什么杂草。  王峰连续三四年从北京到翁田镇看望郭方姬老人,对她很熟悉了:“她的心态平和与世无争,一生勤奋劳作,里外干干净净,粗茶淡饭生活简朴,居住地生态环境优美,身边有孝顺的儿子伺候,心情轻松愉快,这就是郭方姬老人长寿的秘诀吧。”&        记者手记  无声的代言人  翁田镇位于文昌市的东北部,远离市区,远离海文高速路。镇长郭泽壮在翁田镇干了10年:“翁田镇地理位置比较偏,目前没有旅游项目。文昌发展抱虎角旅游片区,翁田镇得益。我们留了2万多亩的旅游储备用地。翁田旅游开发马上要热起来了。我们有郭方姬老人,准备打长寿牌。”  张世斯说:“文昌今年有160位百岁老人,从去年起就着手申报中国长寿之乡。”郭方姬老人是引人注目的重要砝码。  谢池春说:“海南一些市县很重视长寿文化品牌建设,能够拉动地方经济发展。”郭方姬老人无疑是海南长寿岛无声的代言人。  人们期待郭方姬老人能够活得更长,既是对她真诚的祝福,也是想看到她如何挑战人类存活年岁的极限,为未来人类整体活得更长久获取科学依据,也盼望她能够活着问鼎中国十大寿星之首,为海南长寿岛、也为文昌市博取中国长寿之乡增添品牌的艳丽色彩。  “她百余年与世无争、与邻无争,难道会争中国十大寿星之首?”郭方姬老人耳朵很聋,儿子叫她吃饭要用手比划她才懂。儿子韩仲光无法把记者的询问传递给她。记者只能看老人的眼睛,看到的是永远的恬静。看不到人们强加给她的活着的沉重使命和艰巨任务。  郭方姬老人以心相许的丈夫、同居一屋的小姐妹死了50多年,唯一的儿媳妇死了9年,大女儿也死了十几年,小20多岁、30多岁,甚至小40岁的亲朋好友、邻居村人,大多陆续离她而去。她内心是孤寂的吗?  韩仲光说,母亲曾经问过采访她的记者:“我什么时候能死?别人都死了。”  假若郭方姬老人如众人所愿,成功问鼎中国十大寿星之首,在享受载入史册的荣誉时,她内心会更加孤寂吗?  (本报文城11月4日电)
海南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 发行部:9 广告部:8 [] []海南日报数字报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6版
中国大陆汉族最老寿星在海南?
本报记者 刘 袭
10月27日,文昌市翁田镇历经三个世纪风雨的郭方姬老人。
本报记者 李英挺 摄
郭方姬老人全家福。
全国十大寿星证书。
李英挺 翻拍
  中国老龄学学会副秘书长王峰说:“今年121岁的郭方姬老人,是目前中国大陆汉族活着的第一长寿老人,这是无可争议的。我有数据说明。”他手里掌握中国大陆约5万名百岁老人的数据。  今天,他在北京接受了海南日报记者的电话采访。  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是中国老龄学学会主办的一项全国性学术活动,从2008年开始,至今连续办了5届。  每年都是大约在9月至10月公布排行榜。今年第五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将延迟到12月公布。不过,&“今年排行榜结果已经出来。郭方姬老人名列第三。”  郭方姬老人在2008年首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名列第六,2009年第二届名列第三,2010年第三届名列第五,2011年第四届名列第四,2012年第五届名列第三。无论她在十大寿星排行榜的前后排名如何变动,有一个排名是始终不变的:中国大陆汉族第一长寿老人。  2011年公布的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大陆汉族人口为12.259亿人。  本报记者&刘&袭  10月27日,海南日报记者来到文昌市翁田镇,在离镇政府大约500米的公路边一栋平顶房里,见到郭方姬老人。刚睡醒的老人端坐床边,脸色红润富态,戴着土黄色的绒线帽,穿着暗黄色图案印在花格子底纹上的衣衫,一身上下整洁,眼神平和安详。  “百岁老人400块钱补助,过60岁老人70块钱补助,一个月生活费加起来470块钱。”儿子韩仲光说。“吃一般饭菜也够花。不够的话,我找小孩要点钱。没有给母亲吃营养的钱。”  69岁的儿子和121岁的母亲,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韩仲光说:“就我们两个在家。儿子、孙子住在文昌城里。”  下午4点钟,郭方姬老人坐在床边吃白白的粥,没有菜。韩仲光说:“这是早上我买的肉粥。中午和晚上,一般给她吃灯光鱼,吃清水煮肥猪肉。”  王峰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考察十大寿星的生存状况,见到十大寿星本人。“去年的十大寿星,到现在死了2位。”他证实,2011年第四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名列第三,新疆泽普124岁维吾尔族老人萨迪克·萨伍提,今年已过世。郭方姬老人由排名第四,晋升到第三。  今年8月底,王峰到翁田镇看望郭方姬老人,给老人2000元慰问金。“我看老人的精神很好,身体也可以。比排在她前面的2位老人都要好。有望问鼎中国十大寿星之首。”  韩仲光说:“母亲去年还能轻松走动,扫院子,坐在公路边的树下看汽车跑。今年就差远了,躺在床上的时间长,很少起来走动。”  王峰说:“郭方姬老人身体比去年差,很正常。排在她前面的2位老人身体更差。”他到广西巴马看望今年中国十大寿星第一名,127岁瑶族老人罗美珍,“她瘦得剩下皮包骨,眼睛转动才有活人气息。”他到新疆疏勒看望第二名126岁维吾尔族老人阿丽米罕·色依提,“她已经走不动了。”  郭方姬老人能坚守活到问鼎中国十大寿星之首的那一刻吗?  申报程序  农村百岁老人申报长寿补助金,由村里报镇里,核实后报市里,最后由省老龄办发补助金  从连接乡镇之间的柏油路下来,到翁田镇翁田村委会周良村去,走的是沙土小路,狭窄路面只能过一辆车,布满水坑泥坑,皮卡车颠得如海上的船,临近村里的四五百米路,长满高到人肩膀的茂盛杂草,看不到路面。进入周良村,死一般的寂静,没有牛叫,没有狗吠,没有老人的咳嗽和孩子的哭声。郭方姬老人家钢管焊接的防盗门紧闭。与她家右边紧挨的邻家,木大门关得密密实实,门缝看过去屋里早无人气。与她家左边紧挨的邻家,大门洞开,院内长满杂草,荒废已久。  只有“村长”(实际上是村民小组组长)家门口,有一群鸡好奇地看着闯进村的外人。韩仲光说:“全村人都搬走了,只剩下‘村长’没搬,他没在村外买地盖房。”  “村长”家也大门紧锁,“村长”和家人外出了。  50多岁的翁田镇主任科员王录培慈眉善目,最近两三年分管民政,今年重阳节前后陪了6拨记者去看郭方姬老人。他劝海南日报记者不要到村里采访:“村里早没人了。”记者进村一看,果然是废弃的村庄。  翁田派出所所长符明说:“1989年周良村有28户人家,100多人。”  镇里的民政助理林扬说:“2008年郭方姬老人上了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后,每年都有很多记者来采访,省里的,北京的。”前几年村里还有一些人,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爱凑热闹,挤到郭方姬老人家。“我听到记者问她们问得最多的是:你知道郭方姬老人多少岁吗?”  王峰说:“中国的百岁老人都没有出生证明。”因此,郭方姬老人的年龄记者最关心,网友很关注。  出生在文昌市文教镇的王文艳一生却与翁田镇结缘。1989年从海南农机学校毕业,学机电专业的她分配到翁田镇当妇联主任。6年后遇到好时机,市里决定每个乡镇配一个女乡镇长,她到相邻的龙马乡当副乡长,2005年又调回翁田镇当副镇长,嫁给了翁田人,在翁田镇安家。她笑了:“十六七年了,都当副的。一直分管计划生育和民政。”但她在任上办了一件具有历史性符号意义的事:向世界推出中国大陆汉族活着的最老寿星。&  2008年五六月份,王文艳副镇长按市里要求,要各村把百岁老人报上来,好给老人发长寿补助金。过些天,翁田村委会的支部书记符祥森说:“我们村有一个百岁老人。”他报的是周良村的郭方姬老人。  镇里民政助理林扬是个年轻人,却是老民政了。“符祥森拿出郭方姬老人的户口簿,要我帮他填写。”郭方姬老人的“海南省长寿补助金申报登记表”上,是林扬的字迹。“她儿子不在家,自己一个人住。村里和我们帮她办的。”  文昌市老龄办的谢晋清说:“省里2006年开始给百岁老人发长寿补助金,每人每月150元。”&2009年加到200元,元,“文昌市再发100元。”  “2006年以前没有补助,没有百岁老人报上来。”王文艳说,宣传不够,一些人不知道,“郭方姬老人2008年才报。”  谢晋清介绍当地风俗,人活百岁不说,说了“阎王会知道的。”“没补助,谁报上来?到现在,家庭富裕的百岁老人都不愿报我们民政部门。”  郭方姬老人的“海南省长寿补助金申报登记表”上,在“核实意见”一栏,打印“经核实,复印件与原件相符,符合长寿补助金申报条件。”经办人签名:王文艳。  所谓核实,王文艳说:“主要由民政助理去核实,最重要的是核对户口簿或者身份证。”  林扬说:“申报登记表是我按户口簿登记的内容填写的。核实,按规定也以户口簿为准。没有要求到村里找人核实。到村里核实也核实不到,我们也问过,村里人都比她小很多,只知道她100多岁,但不知道多了多少岁。”  王文艳签字后,郭方姬老人的申报登记表就送到文昌市民政局,老龄办的谢晋清接手。  “海南对百岁老人核查全国最严。文昌市上报省厅的百岁老人申报登记表和名册,我是经办人。”谢晋清重点核对身份证、户口簿原件与从派出所打印的户口信息是否一致,发现疑点要深入调查。在核实今年申报补贴的百岁老人时,他发现东郊镇一个阿婆109岁,儿子49岁,难道60岁生小孩?到东郊边防派出所核查户籍档案,发现阿婆的母亲还在,母亲年龄竟然比女儿小!原来是去年换发户口簿,把老人的出生年份由1930年错成1903年。  文昌市老龄办决定全面核查位百岁老人的年龄,到派出所核对户籍档案资料。发现2008年申报补贴的文教镇一位百岁老人年龄不对,查实儿子为了获得补贴,恶意造假,把母亲的出生年份由1915年改为1908年。“我们责令他家把所有补贴、慰问金全部退回。”谢晋清肯定地说:“郭方姬老人没有问题。”  核实好的申报登记表和名册送交文昌市民政局分管副局长张世斯,他是审核人。上世纪80年代末,报纸上刊登一篇文章“连长爱上农村姑娘”,张世斯自豪地说:“我就是那连长。当年也是偶像派人物。”  张世斯爱情浪漫,工作却严谨。“我是审核人,也是以户口簿和身份证为唯一标准。以乡镇的核实意见为准。”是不是百岁老人,不经过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讨论,也不上局党组会议,不需一个个审核过关。“这与低保不同。低保要经过局务会议,一个个审核通过。”  “我审核过了,局长审批了。送省民政厅,由省老龄办最终定。”&张世斯认为最终决定权在省里。  百岁老人申报登记表和名册送到省老龄办副主任谢池春那里。“百岁老人年龄核实以市里的为准,不需要审批。无论什么身份,不管是否有钱,只要核实是海南本地户籍、健在的百岁老人,就发长寿补助金。”当然,最终由省民政厅分管副厅长签发补助金。  档案信息  翁田派出所保存的户籍档案,和郭方姬老人户口簿上填写的出生年月日大体一致,月份不同  郭方姬老人的户口簿只有她一人的名字。韩仲光说:“我不是她亲生的。户口簿她一本,我一本。”  郭方姬老人户口簿上填写的出生年月日是:日。有身份证编号。  翁田派出所所长符明找出所里保存最久的周良村户籍档案,翻开“周良村常住人口户数编号登记表”,是手刻油印的表格,里面有一页是郭方姬老人的,出生年月日是:日。没有身份证编号。职业:粮农。表格的右上角手写“本户人数的姓名年龄等项目无误”,旁边有“郭方姬”签名。  熟悉户籍业务的符明说:“这册档案应是1989年建立的,那时海南刚建省,户籍档案的相关信息条目里的‘广东省’要改为‘海南省’。在1989年底之前改完。”  在另一册户籍档案里,也有郭方姬老人的户口信息。她的出生年月日是:日。没有身份证编号。职业:做家务。  符明说:“这份户籍档案应是1996年建立的。当时全国户口信息统一录入电脑。在1996年底之前录完。”  从翁田派出所保存的户籍档案来看,近24年来郭方姬老人的出生年月日大体是一致的。符明说:“月份有点偏差,可能是换发户口簿时不小心搞错。但年份没错。”月份的“10”很容易错成“01”。  “我小时候,合作社、生产队干部常到家里来问,几口人?多大了?”韩仲光认为五六十年前,村里就应该有郭方姬老人较原始的户籍档案。那时郭方姬老人才六七十岁,不会搞错自己的岁数。  “1989年的户籍档案整理得干净漂亮,是老民警云一思整理的。他锁住不随便给人看。”&符明说他十几年前调海口了。  海口金盘派出所民警云一思,当年确实在翁田派出所管理过户籍。他好像记得1982年以前是地方民政管理户籍,派出所的户口信息,都是从地方民政转来的户籍档案里抄的,“没有调查过单个村民的年龄。我不认识郭方姬老人。”  王录培说:“我没看到镇里有什么户籍档案资料。”  符明分析:“1989年郭方姬老人97岁了,没有必要年龄造假,当时没有任何好处。年龄大一点小一点无所谓。”谁能在97岁时肯定自己能活到121岁?谁能想到20年后有补贴?  韩仲光说:“我母亲有了补贴,村里人才问起她的年龄。”  韩家老宅  韩家花大钱盖新房,迎娶新娘子郭方姬。她在婚房一住100年,生儿育女,操劳持家  翻看1989年周良村28户的户籍档案,女的名字多是“彩凤”“秋香”“淑梅”之类的,有中国乡村文化特色,也略显土气。但有个名字与众不同:“郭方姬”,带一点异域文化韵味,有点洋气。郭方姬老人生在泰国,四五岁时,随父母从泰国回到老家文昌龙马乡。  韩仲光说:“我小时候听村里人讲,母亲做工很有力气,一天干到晚,说她是从南洋回来的,吃得好,营养好。”之所以说是泰国,因为龙马乡、翁田镇下南洋的,一般都是去的泰国。  “我爷爷切烟丝卖,我父亲接班也开烟丝店。店开在锦山镇。”韩仲光说,当年的锦山镇市面繁荣。  100多年前,韩仲光的爷爷花大钱盖新房,路门(门楼)是2层的,高大阔气,至今不倒。2米多高的红砖院墙,主屋客厅宽敞,主屋安装雕花琉璃窗,后面还有两间横屋,窗户木栏杆雕刻精致的图案。房梁、门窗用的都是坚硬防腐的好木材,至今不朽。当年是村里鹤立鸡群的“豪宅”。韩家张灯结彩迎娶19岁的新娘子郭方姬。  主屋的那间北房是新房,婚床是用海南俗称黑盐木打造的,木纹美丽,木质坚硬,特别是床上方有一排木柜放衣服。郭方姬一看就喜欢。韩仲光说:“母亲90岁时,担心死在婚床上,我们会嫌弃,丢掉这么好的婚床。硬把婚床搬到我的房间。”历经百年,婚床完好无损。  新娘子郭方姬踏进新房,一住就是100年。她在北房生了一个儿子、3个女儿。韩仲光说:“奶奶死了,让她搬到南房去住,她不愿搬。”直到2010年,村里人大都搬走了,她119岁时生活不便时,才搬到镇上和儿子住在一起。  韩仲光的父亲是独子,没有兄弟。他常年在文昌锦山镇做生意,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帮人全靠郭方姬,做家务、种田种菜,她一人包揽。韩仲光说:“母亲从早到晚总是忙个不停。”  郭方姬的儿子在三四岁时病逝。她生了3个女儿,却没有再生个儿子。她是文盲,但也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为了让韩家续上香火,她同意老公再娶一房老婆。韩仲光说:“母亲常对我说,我亲生母亲和父亲结婚,是她买肉买酒,操办喜事。”她自夸很少有人像自己这么大方。民国时期,文昌男人娶两个老婆的现象很普遍。  “我亲生母亲是儋州那边的人,和父亲是在锦山镇认识的。”韩仲光的亲生母亲也是苦命人,前夫死亡,再嫁韩家。虽然只生了韩仲光一个儿子,但给韩家续了香火。  大约1960年前后生活困难时期,韩仲光的父亲、亲生母亲先后过世。家里唯一的财产只剩祖屋。郭方姬独自支撑这个家,把韩仲光视如己出,当作亲生儿子拉扯大,爱护好韩家的独苗。韩仲光说:“村里的小孩过年都赌小钱玩,一次输赢一分两分钱。家里经济困难,但母亲总要给我两三块钱,让我去玩。说别人家的孩子玩,你也要玩。”“家里有了一点好菜,吃的时候先照顾我。”  韩家是“富农”成分,韩仲光找老婆难,成了郭方姬的一桩心病。她四处托人介绍,给儿子找到老婆。“我老婆家里的成分也是‘富农’,不是‘富农’女,谁嫁给我?”28岁的韩仲光和老婆登记了就是结婚了,连结婚酒席都不敢摆,而农村没摆结婚酒席都不算结婚。  今年农历七月十五日,80岁的女儿从海口来看郭方姬老人。“母亲有时糊涂。我说了很久,她才认出是她的女儿。”&韩仲光说:“前些天,晚上2点多钟,母亲突然大叫‘阿侬,半夜不回家,还出去玩。’我起床告诉她,我在家。母亲还不信,起来摸我的房门,摸到房门开着,才放心回房睡觉。”&韩仲光出去一定锁房门,郭方姬老人知道他的习惯。  空巢老人  四五十年前,郭方姬老人就开始自己一个人过,女儿外嫁,儿子常年在外,节日才全家团圆  121岁的郭方姬老人平日里享受不到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韩家人丁并不怎么兴旺,男的少,女的多。郭方姬老人名下只有3个女儿,韩仲光亲生母亲仅生他一人,韩仲光生一个儿子、4个女儿。“我父亲、我、我儿子,三代单传。我儿子生了两个男孩子,不单传了。”他脸上浮出得意的笑容。  不久前照的一张全家福,老老少少加起来只有40人。韩仲光说:“最大的姐姐十几年前过世了,她嫁到广东,那边的子孙没有过来。前几年我打电话问过,大姐传了四代人,曾孙10多岁了。从母亲算起,有5代人。”&  可以说,郭方姬老人是中国最早的“空巢”老人之一。早在四五十年前,她就开始过形影相吊的“空巢”生活。女儿外嫁,儿子韩仲光读完高中,拿着当时生产队开的一纸证明外出搞副业,常年在外,结婚后夫妻俩也总是在外面忙,带着孩子住在外面。但春节、清明、端午节和农历七月十五日,是郭方姬老人最快乐的时候,冷清老宅热闹起来,全家人团聚,子孙绕膝。“我每年一定回老家过节祭祖。母亲买肉杀鸡忙得团团转。”  郭方姬老人的两个女儿都在海口,最小的也80岁了。“姐姐老了,都没有退休金,身体都不太好。逢年过节坐车来看母亲一下就走,不吃饭不过夜。”&韩仲光说:“今年母亲已记不得女儿的儿女和孙子孙女,问女儿:你有几个小孩?都结婚了吗?”  但郭方姬老人记得住自己的孙子、曾孙。韩仲光说:“母亲清楚认得我儿子,我读初中的孙子常来看她,也认得。”  走到离韩家老宅200米的地方,仍然看不到村里的房屋,看到的只是茂密树林。20米高的椰子树、翠竹、菠萝蜜树、杨桃树等,交织在一起,密实得人都走不进去。宁静的村庄被厚实的树林包裹,空气清新,满目翠绿,恰似世外桃源。  82岁的符梅英老人33岁嫁到周良村,是二婚。搬家到镇里,搬到郭方姬老人家斜对面,还是邻居。“我和郭方姬老人同村快50年了。当年生产队时,她出工不偷懒,多苦的工都做,不计较。”  韩仲光说:“母亲整天劳动停不下来。跑路都难了,还要去搂柴火,叫我们去给她挑回家。”郭方姬老人两年前还喂10多只鸡、种菜。  “母亲爱吃甜的,每天要含糖果。20年前,突然迷上喝咖啡。早上有时给她冲咖啡,泡麦片。”韩仲光拎出一大袋糖果,都是给她准备的。“她的牙全掉光,都是假牙。她爱吃清水煮肥猪肉、灯光鱼,自己种的青菜。”  符梅英说:“她脾气好,我们俩没有吵过架。她和村里人都合得来。什么都不争。”  韩仲光说:“我记忆中母亲没有住过医院,感冒什么的也不吃药,熬两天就好了。”郭方姬老人左眼角有块黑伤疤,“割稻子时被别人的镰刀碰到,她不治,落下伤疤。”  符梅英说:“她喜欢穿漂亮衣服,穿得大方干净,打扮得清爽。但吃得很省。”&郭方姬老人的菜地都比别人的干净,没有什么杂草。  王峰连续三四年从北京到翁田镇看望郭方姬老人,对她很熟悉了:“她的心态平和与世无争,一生勤奋劳作,里外干干净净,粗茶淡饭生活简朴,居住地生态环境优美,身边有孝顺的儿子伺候,心情轻松愉快,这就是郭方姬老人长寿的秘诀吧。”&        记者手记  无声的代言人  翁田镇位于文昌市的东北部,远离市区,远离海文高速路。镇长郭泽壮在翁田镇干了10年:“翁田镇地理位置比较偏,目前没有旅游项目。文昌发展抱虎角旅游片区,翁田镇得益。我们留了2万多亩的旅游储备用地。翁田旅游开发马上要热起来了。我们有郭方姬老人,准备打长寿牌。”  张世斯说:“文昌今年有160位百岁老人,从去年起就着手申报中国长寿之乡。”郭方姬老人是引人注目的重要砝码。  谢池春说:“海南一些市县很重视长寿文化品牌建设,能够拉动地方经济发展。”郭方姬老人无疑是海南长寿岛无声的代言人。  人们期待郭方姬老人能够活得更长,既是对她真诚的祝福,也是想看到她如何挑战人类存活年岁的极限,为未来人类整体活得更长久获取科学依据,也盼望她能够活着问鼎中国十大寿星之首,为海南长寿岛、也为文昌市博取中国长寿之乡增添品牌的艳丽色彩。  “她百余年与世无争、与邻无争,难道会争中国十大寿星之首?”郭方姬老人耳朵很聋,儿子叫她吃饭要用手比划她才懂。儿子韩仲光无法把记者的询问传递给她。记者只能看老人的眼睛,看到的是永远的恬静。看不到人们强加给她的活着的沉重使命和艰巨任务。  郭方姬老人以心相许的丈夫、同居一屋的小姐妹死了50多年,唯一的儿媳妇死了9年,大女儿也死了十几年,小20多岁、30多岁,甚至小40岁的亲朋好友、邻居村人,大多陆续离她而去。她内心是孤寂的吗?  韩仲光说,母亲曾经问过采访她的记者:“我什么时候能死?别人都死了。”  假若郭方姬老人如众人所愿,成功问鼎中国十大寿星之首,在享受载入史册的荣誉时,她内心会更加孤寂吗?  (本报文城11月4日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有多少个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