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是怎样我刚信耶稣怎样祷告的

耶稣言行(一)
四福音合参查经课程
耶 稣 言 行
(第一册)
角声出版社
卷首语&&&&&&&&&&&&&&&&&&&&&&&&&&&&&&&&&&&&&&&&&&&&&&&&&&&
研读的方法&&&&&&&&&&&&&&&&
&&&&&&&&&&&&&&&&&&&&&&&&&&&&&&&
成书过程——合作得来的成果&& &&&&&&&&&&&&&&&&&&&&&&&&&&&
第一课& 耶稣降世的背景 &&&&&&&&&&&&&&&&&&&&&&&&&&&&&&&&&&&
&&&&&&&&&&&&&&&&&&&&&&&&&&&&&&&&&&&&&&&&&&&&&&&&&&&&&&&&&&&&&&&&&&&&&&&&&&&&&&&
弥赛亚降世的预言/ 弥赛亚的三重职份/ 弥赛亚的神性/ 弥赛亚的家谱/
地理形势/ 四福音书的作者/ 两个应许/
第二课& 耶稣的诞生与成长&&&&&&&&&&&&&&&&&&&&&&&&&&&&&&&&&
&&&&&&&&&&&&&&&&&&&&&&&&&&&&&&&&&&&&&&&&&&&&&&&&&&&&&&&&&&&&&&&&&&&&&&&&&&&&&
&&& 马利亚和约瑟/ 耶稣的诞生/ 耶稣的童年/ 耶稣的青年时代/ 总结与复习/
第三课& 耶稣传道前的预备工作&& &&&&&&&&&&&&&&&&&&&&&&&&&
&&&&&&&&&&&&&&&&&&&&&&&&
&&&&&&&&&&&&&&&&&&&&&&&&&&&&&&&&&&&&&&&&&&&&&&&&&&&&&&&
&&& 施洗约翰/
耶稣受浸/ 旷野中受试探/ 耶稣早期的跟随者/ 迦拿婚宴/
&&& 总结与复习/
第四课& 耶稣向以色列人显明自己的身份&&&&&&&&&&&&&&&&&&&
&&&&&&&&&&&&&&&&&&&&&&&&&&&&&&&&&&&&&&&&&&&&&&&&&&&&&&&&&&&&&&&&&&&&&&&&&&&&&&
&&& 第一次洁净圣殿/ 与尼哥底母讨论重生/ 施洗约翰向众人介绍耶稣/
&&& 撒玛利亚妇人的改变/
第五课& 从耶稣治病印证他的圣工&&&&&&&&&&&&&&&&&&&&&&&
&&&&&&&&&&&&&&&&&&&&&&&&&&&&&&&&&&&&&&&&&&&&&&&&&&&&&&&&&&&&&&&&&&&&&&&&&&&&&
&&& 加利利的地理环境/ 医治大臣的儿子/ 被撵出拿撒勒/ 转到迦百农/ 召集门徒/
&&& 医治与教导的圣工/ 与约翰的门徒论禁食/ 安息日的争论/
挑选十二使徒/
第六课& 登山宝训&&& &&&&&&&&&&&&&&&&&&&&&&&&&&&&&&&&&&&&&
&&&&&&&&&&&&&&&&&&&&&&&&&&&&&&&&&&&&&&&&&&&&&&&&&&&&&&&&&&&&&&&&&&&&&&&&&&&&&&
&&& 福气/ 律法的真正意义/ 行为的原则与动机/ 劝告与命令/
&&&&&&&&&&&&&&&&&&&&&&&&&&&&&&&&&&&&&&&&&&&&&&&
耶稣生平及事工一览表&&&&&&&&&&&&&&&&&&&&&&&&&&&&&&&&&&&
福音桥&&&&&&
&&&&&&&&&&&&&&&&&&&&&&&&&&&&&&&&&&&&&&&&&&&
&&& 路加在《使徒行传》的卷首指出:「……我已经作了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的,直到他……以后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徒一1~2)合参了四卷福音书写成的《耶稣言行》共有三册,连组长本共有四册。希望信徒藉本书以查考耶稣的事迹,让他们亲身研究耶稣所行所教训的。
&&& 本课程主要的对象是个人研读圣经超过一至两年,又希望认识耶稣更多的基督徒。本课程尤其注重圣经真理实践方面。大家在切实完成这书后,不单会更深认识耶稣的生平和传道事工,还会在查阅的过程中,察觉自己的生命亦渐改变,并且改变得更像耶稣。
&&& 本课程是根据罗伯逊(A.T. Robertson)的福音合参(A& Har-mony of& the&
Gospels,Harper& and&
Brothers,&
1950)写成的,福音合参以并行排列的方式,将四福音书所载耶稣的生平一起叙述,以便按时序叙述耶稣的生平与传道圣工。有些事件,四卷福音书都有记载,给四千人吃饱就是一例;而有些事件则只记载在某一福音书中,举例而言,耶稣与尼哥底母会面一事,就只有约翰福音有记载。四卷福音书中,以马可所记的,最能依据时间先后;其他三卷书皆依据特定主题来记述,以事件的性质来排列,而非按事件发生的年月次序来排列,当中以马太的排列最不按时间的先后次序。举例而言,在马太福音第十章记载的事件,可能发生在同书第五章所记载的事件之前。(参V一viii页的图表)
四福音书在记载事件的方式上,似有矛盾之处,其实,这是由于耶稣在三年半内所作的圣工中,均教导同样的真理,说同样的比喻,行同样的神迹奇事,因此,马太以颇长的篇幅,记载耶稣公开传道前所传讲的登山宝训(太五~七);而路加则将耶稣整个圣工中的类似训诲分别记述下来(路六17~49,十一1—13,十三22~30)。例如,耶稣曾为那些多次反对他及攻击他的人感到悲痛(或加以斥责),于此,马太选取耶稣传道初期在加利利发生的事迹(太十二22~45);路加亦有相类的记载,只不过他选取耶稣传道末期在犹大发生的冲突事件(路十一14~36)。这些事例之间并没有矛盾之处,只是各作者按其选择记述相类事件吧了。
&&& 以本书的性质和篇幅,实难以尽录耶稣的一生及事工,而只能记载当中主要的事件;不过,本研经课程将讨论及阐释四卷福音书的章节。书后的图表是根据罗伯逊书内的安排而编。你须按照表列的课文次序,研读圣经。
&&& 第一册范围由耶稣降世的预言至耶稣登山训众论福,追溯耶稣的生平圣工。第一册共有六章,集中叙述耶稣早年在众人间的事迹,包括医治病人,教训众人的精采言论,还有是选召十二门徒。本部分清楚显出:这时是耶稣传道期间最受人们爱戴的时期。
&&& 你必定能够从耶稣生平中这段事迹,汲取很多有益的教训,以之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与传道事工上;同时,你亦能够将所学到的,从今天开始真正应用到生活上去。这一册研经课程正好清楚显示耶稣「周流四方,医好……人」(徒十38)的事迹。
&&& 本研经课程,优点甚多,使读者一生受用,优点之一是当根据这三册书的指示完成课程后,在某种程度上说,你已经为耶稣的言行作了注释,你可以在有需要时参考这份有关耶稣生平的资料。你若努力阅读圣经,完成本研经课程,就好像圣经学者和评论家一样,进行研究工作,并能把圣经教训应用出来。那么,在你的书柜上就添上一套自著的关于耶稣言行的注释了。
&&& 每册书都分别有六章,可以分作六个部分或十二个部分来完成;若你希望慢慢研究,则可把书分作更多于十二个的部分。你可以遵照以下步骤:首先预计每次完成的数量,例如是一整章、半章、数条问题,然后阅读该部分,写下所有问题的答案以及在生活上实践的真理。当你与查经班组员一起研经时,就可将自己的研读心得与组员一起讨论。在讨论时,可以在个人笔记栏内,记下别人的评语或心得,这可帮助你更了解圣经,更爱慕神的话语,从而能常将圣经真理应用在生活上。
&&& 组长本乃专为集体查考而设。每章皆分两部,均列出本章目的、带领每一部分的方法、学生习作、启发大家讨论的题目等。这本指引有一特别部分:作灵性带领者须知的圣经原则,这包括作仆人的态度、专一跟从神及树立好榜样的方法。
研读的方法
&&& 你使用本书时,若要收获丰硕,就必须花上时间去阅读,并藉祷告去倚靠神,因这两方面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研读之前,必须仔细预备,并以祷告支持。若你预算每一节讨论一章的话,则必须花上三至五小时,才可以完成一整章。你必须预定自己的进度,最慢的进度,应是每一节半章(需要一小时半至二小时半来预备),最快的进度应是一节一整章。课文深浅大都不一,你可以因应自己的计划,以调整在预备、研读或讨论方面花上的时间。读者若用心思考,自必能发掘更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并发觉个人笔记一栏(参考下文有关个人笔记栏的使用方法)裨益良多。
&&& 本书可以现成使用,又可将每一章小心分割出来,放在活页笔记簿上,方便日后随时增添其它参考资料,至于用那一种方法,则视乎读者自己的阅读习惯。
&&& 读者需要研读圣经中的四福音书、使徒行传第一章某些金句。但由于这书运用的资料并非只限于圣经,因此,我们必须借助参考资料;例如:
&&& 1&& 可靠的圣经字典、百科全书。
&&& 2&& 最新的圣经地图。
&&3&& 合用的圣经手册。
&&& 4&& 显浅的注释书。
&&& 5&& 资料详尽的辞目汇编。
&&& 6&& 福音合参。
&&& 在注释和参考书目(第m一iv页)中,亦有提及以上的参考资料,它们可作为参考之用。在上列六项,除了向大家推荐地图(请参下文「地图)外,并没有向大家推荐任何书籍,因为每本书都代表着不同的神学观点;至于应使用哪本书,你可以询问组长、教会牧者和老师,
本研经手册的问题与图表,不单能为你提供有关耶稣的真实资料,还鼓励你去探究耶稣作某些事和说某些话的原因。回答「为什么」、「怎样」的问题,或在填图表时,读者需要主动运用创意思考。图表内的空位,并非一定要全部
问题与图表
填妥。此外,本课程亦包含要发表意见的问题,目的是要启发大家讨论,所以并非一定要有标准答案。
&&& 本课程的每一部分都根据福音书写成。你必须阅读标题中粗体字的经文,课程内的问题全出自该段经文。其他的只是相类的参考经文,可随意选择阅读与否。但你必须在指定的经节外,最少阅读多一段不同的描述。现举例如下:
&&&&&&&&&&&&&&
&&&&&&&&&&&&&&&&&&&&&&&&&&&&&&&&&&&&&&&&&&&&&&&&&&&&&&&&&&&&&&&&
太十四13~21;可六30~44;路九10~17& ;约六1~13 &&&&&&&&&&&&&&&&&&
&&& 这章要研读的是给五千人吃饱的故事,读者必须读可六30~44和约六1~13,若你想钻研经文而又有空的话,可再参考马太福音与路加福音。
&&& 有些问题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因此你必须将答案写在问题或句子下面的线上,例如:
1&&&& 比较门徒与耶稣对众人的反应。
他们不关心众人,一心只想打发他们回家,门徒认为众人可自行购买食物,犯不着替他们忧虑。&&&&&&&&&&&&&&&&&&&&&&&&&&&&&&&&&&&&&&&&&&&&&&&&&&&&&&&&&&&&&&&&&&&&&&&&&&
耶稣的反应
耶稣对众人充满怜悯之心,他眼看他们饥饿疲乏,于是叫他们坐好,继而行出神迹来,所得的食物不单使众人吃饱,还有剩余。&&&&&&&&&&&&&&&&&&&&&&&&&&&&&&&&&&&&&&&&&&&&
&&& 鉴于图表形式变化繁多,读者填表时,应遵照每一图表的特定指示。你需根据指示,将答案写在紧贴于小问题下,亦即线与线之间的空位,例如& :
19& 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的时候,对众人说了三个教训。阅读路加福音十四章,并完成下表。
&&&&&&&&&&&&&&&&&&&&&&&&&&&&&&&&&&&&&&&&&&&&&&&&&&&&&&&&&&&&&&&&&&&&&&&&&&&&&&&
经文/ 是什么刺激&&&&& 教训的重点是什&&& 耶稣要求众人要有什么
耶稣发言?&&&&&&& &&&&么?&&&&&&&&&&
&&&&反应?&&&&&&
十四7~11领袖全都& 等候别人(神)前&& 在日常生活上,要谦虚,要
选了上座就坐。&&&&&
&&&来找你。&&&&&&&&
&&服事他人。
十四12~14耶稣应邀& 邀请那些无法报答& 我们要服事&&&&&&& 那些无法报
到法利赛人家里吃饭。& 你的人赴宴。&&& &&答自己的人。&
十四15、24同席的客& 并非一切受邀请的&& 我们应该出外邀请
人提及天国的事。&&&&& 人都会应邀赴约。& 人进入天国。&&&&&
单单研读神的话语,而不将他的教训应用到生活上,所读的便无功效,因此,希望透过本研经课程使读者懂得实行
神的教训。在每一章内,都有若干题目是关于个人应用方面的;在读经心得中,有些意见提供给读者;此外,每一课最后的题目,都要读者将全文概述,并写出实践信仰的方法。
&&& 读者写出个人实践真理的方法,将有助自己保持事实与应用的平衡;但必须先有事实,然后才有应用的方法。举例而言,耶稣常常祷告,也教导人应怎样祷告,这深深影响着门徒,门徒于是渴望学习怎样祷告,最后也成为祷告勇士。我们现今作耶稣的门徒,也应遵行耶稣的教导,学习他的榜样,成为祷告的精兵。
&&& 你可以就对人、对神两方面,写出两个实践真理的方法,若你实践真理的对象是神的话,那么,当你能真正实践真理时,圣灵必充满你,你的灵性也必得提升。你所实践的真理可以划分成若干方面,可能是:(1)令你爱神更深的真理,可能是神的应许、他的命令、重要的真理;(2)令你刻意改善自己某些留待改进的行为或态度之真理;(3)令你加强自己与神关系的真理。简单来说,这方面的应用与读者的灵命有关。
&&& 若你实践真理的对象是人的话,那么,当你实践真理时,就能改善自己与基督徒、非基督徒的关系。普遍来说,这个应用与传道和服事神的工作有关。
&&& 书写真理实践方法时,可记下自己从课程内的一章、半章,若干部分所领略得到的真理,无论从一节经文、数节经文、一段经文、整个课程中,得到领受而又可以写成实践的真理,都应立即记下。你若能将真理推而广之去应用的话,所得的益处更胜于单提出若干的建议。
&&& 书写真理实践方法时,应运用个人单数的代表词「我」、「我的」。要把应用变得实际;经过思考后,写出实践的步骤;有一些真理要特别行出来,不要写出太笼统的实践方法。读者须写出实际具体的方法(参诗一一九59)。
&&& 以下有四条问题,帮助你写富有意义的真理实践方法:
&&& 1我想实践的真理是什么?
&&& 2我需要的是什么?
&&& 3我的计划是怎样的?
&&& 4我怎样查核自己的进度?
&&& 以下是写应用的一个例子:「耶稣曾说:『爱邻居如爱自己一样』,他要我们也像他一样,因此我须将这真理应用到生活上。在这个星期,我特别向仲和撒姆显示我爱他们,我驾车到他们家里接载他们,以解决他们交通上的问题。为了确保自己一定做到,我致电他们,作出安排,并在日历上记下他们的地址、接载他们的时间。
能培养出写下真理的实践方法这个习惯,不单可以锻链自己,使灵命增长。此外,还能助读者省察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并根据神的话语(尤其是耶稣的生平和传道事工)以获得改善的方法。若能写下真理实践的方法,继而付诸实际
行动,必能帮助读者活出荣耀主的样式,并能使我们「对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徒廿四16)。
&&& 每一章的第一页都有一幅巴勒斯坦地某部分的地图。在这些地图上,读者须按提示找出耶稣在第一世纪曾活动过的地方。在第一册的第一章与及第三册的第四章的地图,都是概略地图,以便你熟习耶稣时代的世界:而其馀的地图,则要求读者将正文内讨论过的地点找出来。
读者使用课程时,若希望能体验一下在那些地点发生的事情,即须在每开始一个新章题时,先将地图填好。这个习作可帮助你「设身处地」,约略知道耶稣与门徒所行的路程有多远。
你可以参照圣经内的地图,也可购买廉宜的平装本圣经地图如圣地地图(Atlas of& the&
Bible& Lands,C S Hanlmond& and& Co.,Maplewood,& New& Jersey,& 1959)等类。
&&当然,你亦可使用精装本圣经地图;详尽的世界地图内,大都有将巴勒斯坦地并圣经提及的地方突出。图书馆大都藏有这类地图。
&&& 无论读者独自研究或跟别人一起研经,若有什么想法或收获,可立刻将之写在相应的题目边旁,或写在笔记簿上。以下是一些具体建议,让读者依循以研读本课程。
&&& 1&& 定义——给自己不明白的字或概念下定义。
&&& 2&& 应用——研经时,若想将真理应用于生活上,可将当时泛起的有关意念草草记下。
&&& 3&& 参考经文——写下与自己正在研读的经文相关的经节。
&&& 4&& 观察所得(个人心得)——将研读问题、图表或某部分时,所获得的思想、心得、观察所得的记下。
&&& 5&& 问题——记下问题、难题、困难、自己不明白的事情。或许,可以经过一段时间,才拿来重看,又或可以在讨论中提出,以解决问题。
&&& 6&& 进一步研读——记下那些自己日后希望深入探讨的部分。
&&& 在三册书内,均可找到上述各个例子,它们以别种字体印出,易于辨认。在第一课内,读者可以一起找到这六类例子。
&&& 读者可以在回答问题或填表时写下笔记,又或可以在完成整套课程或一部分后,重温课程时,才写下笔记。不过,也可以视情况而定,变换研读的方法,或同时运用以上两个的方法。你需要在图表内填上很多资料,因此可以运用图表旁的空位,记下日后增添的笔记。写笔记的方法,不胜其数,可以随意运用任何的方法。
成书过程——
& 合作得来的成果
&&& 或许有人会以为这套研经课程的作者只有一人,这位作者接受挑战,决心写成耶稣的生平与传道事工研经课程,于是专心钻研,埋头去把书写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套课程是集体努力的成果,工作人员来自世界各地。成书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有一群导航会(Navigator)的同工,认识到有必要写成这套课程,于是收集资料,将初稿起草完毕;其后我们的同工与在世界各地的密友一起研究初稿,得到很多极好的建议后,由这群同工与一个编辑写成修订稿;随后又研究这份稿,并收集到很多建议;然后由同工与另一编辑着手完成最后一稿;另外一些人则测试图表与图解;此外,还有一些人,基于对这套课程感兴趣,为我们阅览全书,向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 现谨向曾为这书祷告,努力不懈工作的弟兄姊妹,致以衷心的谢意。这套课程是合作得来的成果,但我们同时亦深知有圣灵在我们当中,指导我们,联络一切。圣灵是神话语的作者,他藉神的话语教导众圣徒,向他们解释,并将各样恩赐分给门徒;同样,圣灵以独特的方法,指引我们怎样编写这套课程,使它得以出版,圣灵之所以对这套课程期望那么大,是由于他有一特别圣工,就是要基督在我们身上得到荣耀。这套课程就正是为荣耀基督而写成的。
&&& 「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他要荣耀我,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所以我说,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约十六12~15)
第一世纪的巴勒斯坦查经&路加福音5:1~11&耶稣呼召头几个门徒
耶稣是教会的房角石,从本章开始,耶稣呼召门徒,建立教会的根基在使徒之上。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也分别记录了耶稣呼召门徒,但在顺序和细节上略有不同。这是因为:符类福音书在顺序编排上,不同作者为了强调主题作了特别的安排,并不都是照着时间顺序记载的;在同一事件上作者要强调的观点也有所不同。
路加福音记载的耶稣呼召门徒事件重点在于:耶稣教导话语,并行神迹。当耶稣呼召彼得做门徒,成为一个得人如得鱼者,彼得回应耶稣的教训和神迹,进入上帝的国。捕鱼的神迹所代表的神学意义,是通过耶稣呼召彼得,宣告基督已经来到了世上,并且要在地上传福音,建立祂的教会在“耶稣是基督”的磐石之上。
1节,正如上一章结束的时候,耶稣自己说“我也必须在别城传上帝国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为此”,祂继续在传福音。“革尼撒勒湖”,是加利利海的别称,在约翰福音21:1中又称“提比哩亚海”。听道的人甚多,耶稣上了西门的船,请他把船撑开,稍微离岸。这样,既能保证听众可以听清楚祂的教训,又不拥挤。
“要听上帝的道”。申命记中,“听啊”这个词被使用了92次。可见,“听”对上帝的子民是何等重要!每一位基督徒的一生,都应该是一个听道者。很多基督徒都晓得传道使命: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但是,却忽略了自己先要做听道者!
当律法书要求以色列“要听”,不仅指的是听本身,也指的是相信并且付诸行动。申4:1
以色列人哪,现在我所教训你们的律例、典章,你们要听从遵行,好叫你们存活,得以进入耶和华你们列祖之神所赐给你们的地,承受为业。当一个人用信心听从上帝的话语而承受上帝的应许,信心就会结出顺服的果子(行为)。
圣经中:听道、信道、行道,是一个完整的系列。核心在于“道”。圣经说的信心,并非“我相信我会成为一个科学家”,或“我相信明天会下雨”。而是相信上帝圣洁的本性,相信上帝的权能必能成就祂所应许的,是基于真理而在内心产生的信心。真实的信心在心里向下扎根,向上结果,必产生与信心相称的行为。
1~11节,这段经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船”:耶稣见有两只船。耶稣上了其中一只船。两只船装满了鱼。我们回顾一下挪亚,他正是透过一场圣洁的洗礼在方舟里得救的。大洪水是上帝对罪人的审判,方舟就是上帝的拯救。而此时,耶稣在船里向众人传道,船成为耶稣宣告上帝的国,和行神迹并教训人的地方。
接下来耶稣行了一个神迹,作为木匠之子的耶稣要求资深渔夫彼得将船开到水深之处。从彼得的回应来看,显然这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他们已经整夜劳力,却一无所获。虽然耶稣的吩咐超出了彼得的理性和经验,但是,他仍然选择了顺服。于是,他们就下了网,圈住许多鱼。鱼多到一个程度:甚至船要沉下去。
圣经说:顺服上帝的话语就是祝福;悖逆就是咒诅。然而,到底是什么在阻挡我们相信上帝的话?我们相信自己有限的头脑、所学的知识、经验,却不肯相信:上帝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上帝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当我们愿意舍弃自己的意见,顺服上帝话语的时候,我们领受的是祝福,而且是丰盛到无处可装的祝福。
这段经文中的船、网、海、鱼,都有特定的寓意。耶稣在船里,吩咐彼得打鱼。彼得顺服耶稣的话语,向海里下网,得了很多鱼。船比喻教会,网比喻福音,海比喻这个世界,鱼比喻被福音从海里救起的人。在信主前,我们可能感受到人生苦海无边,哪里是岸?无处是岸,只有上帝裂天而降,来拯救我们脱离这苦海。
网(福音)是把人从世界上带到教会(船)的方法。教会遵从耶稣的话,向这个世界的海里放下福音的网得人。因耶稣的话,网里就可以捕满了鱼;因耶稣的话语,福音的网里也会装满基督徒。什么是福音?当这个问题向基督徒发出的时候,有人说福音是信耶稣有好处,还有相当多基督徒说不出来福音的内容是什么!
新约圣经27卷,前四部都是福音书:马太、马可、路加、约翰福音。福音记载的是神子耶稣降世为人,在世传神国的道,为拯救世人的罪被钉十字架,第三天从死里复活!使徒们遵行复活的主耶稣的命令,要将这福音从犹太到撒玛利亚,直传到地极,对万民做见证。然后祂会再来!福音就是:耶稣死里复活的好消息!
可悲的是,教会里很多“基督徒”并没有听过这样的福音,他们听到的福音是:信耶稣有好处,信耶稣可以考出好成绩、找到好工作、有个好老公或老婆、病了祷告就可以好、有平安、有喜乐……他们不知道耶稣被钉十字架是因为什么?不知道耶稣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当被问到:你相信耶稣复活了吗?回答是没把握。
耶稣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那人如何重生?被圣灵用福音所生。如果不是从圣经启示的十字架福音生的,就不会有耶稣基督复活的生命在人心里。教会里有相当多并不相信耶稣从死里复活的“基督徒”,对天国没有真实的盼望,对上帝和对人没有真实的爱心。因为,望和爱都是由无伪的信心生发出来的。
当彼得顺服耶稣的话,下网在水深之处,果然就圈住了很多鱼。以致于网险些裂开。于是,便招呼那只船上的同伴来帮助。他们就来,把鱼装满了两只船,甚至船要沉下去。在这里,还可以将这个原则应用到教会。在早期教会,基督徒在家庭教会中聚会。当一个家庭教会装满了人,一部分就要分到另外一个家庭教会。
耶稣传道和行了捕鱼的神迹之后,彼得意识到什么?之前彼得称耶稣为“夫子”,现在称耶稣为“主”,彼得对耶稣的认识已经完全不同。当彼得意识到耶稣是主,圣洁的那一位上帝,他也认出自己是一个罪人,不配站立在耶稣的圣洁面前。我能认罪,不是我比别人觉悟高,而是因为主呼召我,我看见了圣洁的耶稣!
但耶稣没有把彼得当作罪人审判他。耶稣对彼得说的第一句话是:不要怕,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这是耶稣对彼得的赦免。相对把鱼装满船的神迹,这同样也是个神迹:人的罪得赦免。耶稣赐给彼得的赦罪之恩,不仅是话语的宣告,主也将为彼得钉十字架,流血赦免他的罪,洗净他的灵魂。赐给我们的救恩也是如此。
耶稣赦免了彼得的罪,也将使命赐给彼得: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彼得本是罪人,耶稣赦免他的罪,赐给他生命,这是不同于肉体生命的灵命;彼得原来是一个加利利海边的渔夫,从此以后他要成为一个得人的使徒,这是主呼召西门成为彼得,交托给他的使命。使命,必须是在灵魂苏醒,重生得救,有属灵生命之后!
有些人没重生就开始走使命的道路。可是,没有重生的人仍在罪中,与神隔绝,也不会受神道的喂养,因为他里面并没有属灵的生命,所以不会有生命的更新、成长。他们倚靠的不是圣灵,而是他们自己的血气、属世的聪明,成为教会建造的拦阻。有些基督徒有了灵命,却不要使命,满足于仅仅得救,不肯奔走天路。
使徒是如何做的呢?彼得和其他人撇下一切跟随了耶稣,这是他们作为门徒的第一个行动。因为耶稣在行动,教会就跟随祂。教会应该总是渴望与基督同在。彼得跟随耶稣三年多时间,不仅是撇下了物资上的所有,更重要的是撇下了自己的理想:在地上建一个强大的以色列国,顺服上帝的旨意:建造耶稣基督的教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主耶稣是如何传福音的
【】【】【】【】
  在生活中,当一位长者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或是父母要离家远游的时候,临行前对孩子们所交待的事,一定是在他们心里最重要、最放不下的事情。
  同样的,当大约2000年前主耶稣升天、暂时离开这个世界一段时间的时候,主所留下的话、交待的事情,如果不是最重要的,一定也是最重要的之一了。
  如果我们每一次都认真的看四福音书的结尾,我们都会知道,传福音是怎样重要的事情,是一件怎样使主耶稣牵挂的事情。
  看马太福音的最后一章,&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马太28:19)
  看马可福音的最后一章,&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马可16:15)
  看路加福音的最后一章,&照经上所写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从死里复活,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路加24:46)
  看约翰福音的倒数第二章,&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约翰20:21)
  所以,我们要传福音。不仅因为这是主耶稣的命令,我们作为他的门徒,要遵行;也是因为这是主最牵挂的事情,我们作孩子的,无论如何要体贴父的意思。所以,我们要传福音,没有借口不传,没有理由不传,没有余地不传。于情、于理,我们都要传!
  那么,我们传福音,最好的榜样是谁呢?当然是主耶稣自己。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常知道要以主为榜样,凡事习主的柔和、谦卑和爱心等等。其实在传福音上,主耶稣也作了我们最好、最完美的榜样。从四福音书里我们知道,在地上传道的三年时光中,主耶稣身体力行地告诉了我们,应当如何传讲天国的福音。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翰1:14)
  一、主耶稣传福音的对像是非常多元化的,是没有&歧视&的
  从种族的角度看,主耶稣传道的对象不仅有本族的犹太人,更有外邦人。犹太人中,包括法利赛人(尼哥底母)、撒都该人(询问复活之事)等不同的阶层和党派。而外邦人,包括撒玛利亚人(井边打水的妇人)、希腊人(女儿被鬼附的)等。
  从社会身份看,主耶稣传福音的对象可以说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有税吏(撒该),平民(血漏妇人),知识分子(请客的法利赛人西门),富人(少年财主),穷人(捐小钱的寡妇),娼妓(被抓的行淫妇女),渔夫(主要门徒),官员(百夫长),强盗(十字架上的强盗),和无数的病人等等。
  既然主耶稣传福音是不分身份、地位、职业、贫富、男女、老幼的,是有教无类,无论远近、亲疏的,那么我们也应当这样行,对吗?可是,我们是不是还有特别不愿意传讲福音的对象呢?好像每一个弟兄姊妹都有的。我不愿意传福音的对象,往往是在社会上比我成功的人,是很骄傲的人,或是其他我&看不顺眼&的人--主耶稣有没有这样做、这样&歧视&呢?没有!若我们愿作主的门徒,体贴他的意思,我们也当这样的行!
  二、主耶稣传福音是随时随地、无论得时不得时
  对于主耶稣而言,行路也好,坐下也好,渡船也好,就餐也好,休息也好,处处都是传福音的机会。主耶稣把每一个场合都变为福音的讲台,在每一个地方都看到需要拯救的灵魂。
  在河边,彼得听到了主耶稣的讲道,并且顺从地撒网,从而认识、跟随了主耶稣--&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一个罪人!&(马太5:8)
  在井边,前来打水的撒玛利亚妇人听到了主耶稣的话语,知道了什么是生命的活水,什么是真正的敬拜,也认出了主耶稣就是那一位弥赛亚。--撒玛利亚人&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对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约翰福音4:41)
  在宴席上,主耶稣和罪人们坐在一起,身边是蒙呼召的利未和许多的税吏,在这里,主耶稣向世人说出他为何要来到世上--&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招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加5:31-32)
  在大街上,主耶稣治好了血漏的妇人,使瞎子重获光明,洁净了麻风病人,也抬头看到了桑树上的罪人撒该,把他呼唤到自己的身边,还将福音带给撒该的全家--&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加19:9)
  甚至在十字架上,主耶稣也没有忘记拯救灵魂的需要--主对一旁被钉的犯人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加23:43)
  主耶稣这样随时随地传福音的例子数不胜数。那么我们呢?有的时候,我们愿意在教会的慕道班上传,却不愿意在工作单位里传;我们愿意给同学朋友们传,却不愿意给家里人传--我自己就是这样,不少的时候,传福音挑场合、挑时间;但主耶稣的榜样清楚地告诉我们:传福音,应当是随时随地的。&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4:2)
  三、主耶稣传福音是直指人心的,直截了当地挑战对方面对真实的自己
  我们传福音的时候,常常喜欢兜圈子,拐弯、抹角,扯了半天,还没有讲到人的罪性上面,还没有给对方一个机会去思考他们自己的生命,更没有挑战他们去面对真正的自己。
  而慕道朋友们呢,本能的倾向也是不愿意将信仰联系到他们具体的生命中,而是提出一些&自身以外&的问题,比如:问&信耶稣能带给我什么好处吗?&(功利的倾向);或者举出很多的例子说明基督教会在历史上、或是一些有名的基督徒在今天,所犯的大错(慕道朋友这样有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渊博);或者只是从文明和文化的角度来谈信仰,仅仅把信仰当作人类进步的手段和工具(我信主前就是这样,其实是何等的骄傲啊!)--这就是很多现代人的特征:他们宁愿旁征博引、指点江山,也不愿意思考自己的本分,思考自己本身,而只是关心一件事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自己能得到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知道什么,自己有什么--不认识神的人可以谈任何的话题,却总是在回避自己是谁的问题。而当主耶稣传福音的时候,我们看到,主耶稣总是直指人心、非常直截了当的挑战对方去面对真实的自己,绝不回避矛盾,更不含糊其辞。在这里举几个例子:
  约翰福音四章里面,当主耶稣在井边和撒玛利亚妇人讲道的时候,妇人不明白&活水&的意思,问,&我们喝的是祖宗雅各留下的井,难道你比他还大吗?&又说,&先生,把这水赐给我吧,叫我不用这么远来打水。&--就在这个时候,主耶稣却话锋一转,把话题引到了妇人自己身上:&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因为这位妇人生命中的弱点乃是把婚姻和情欲当作偶像。主耶稣看似突兀的问题,却使得妇人必须直面自己和自己的罪,脱离在传统问题上的纠缠,从而打开属灵眼睛,认主耶稣为基督。
  马可福音十章里,少年财主来拜见主耶稣,希望从主耶稣那里得到一个确认,那就是,靠着守律法可以进入永生。当少年人回答说他从小就遵守了一切律法之后,同样的,就在这个时候,主耶稣话锋一转,说到,&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因为这位少年人心里存留的偶像是钱财。主耶稣看似刁难的问题,却使得少年人不得不面对一件自己根本无法超越的东西,从而打破了他靠行为完美承受永生的幻想。
  类似的,约翰福音三章记载,法利赛人尼哥底母半夜来探访耶稣,因为他相信主耶稣是神派来作师傅的。主耶稣呢,没有和这位上层阶级的官寒暄一番或是泛泛而谈,而是单刀直入地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因为主知道尼哥底母的来意和心底里的问题;&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主这样直接地宣告,使尼哥底母不得不面对他自己真实的光景:不仰望人子的人,是一个从肉身生的、必死的人!
  这也是我们传福音时当有的方式和态度。因为一个灵魂对十字架上耶稣基督救恩的渴望,来自于对自己罪性的清楚认识;一个灵魂对信靠主耶稣的需要,来自于对自己无能的本相的全然承认。我们传福音,就是依靠圣灵,使对方产生这样的渴望,发现这样的需要。
相关内容:
周公算命热门测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耶稣怎样祷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