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韩信与诸葛亮代替诸葛亮北伐,有胜算吗?

诸葛亮韩信北伐对比 韩信北伐成功关键原因分析(2) - 武林军事
> 诸葛亮韩信北伐对比 韩信北伐成功关键原因分析
韩信拜将 之前,说到了追韩信,等到萧何回到汉营,去见刘邦,刘邦大怒说:“你怎么就逃跑了呢!”萧何说:“我怎么可能逃跑,我只不过是追一个要逃跑的人。”刘邦说:“逃的人是谁?”萧何答:“韩信。”刘邦又问:“逃的人有这么多,你为何就追他呢?”萧何反问道:“大王是想要一直呆在蜀地,还是想争夺天下呢?”刘邦肯定的说:“我当然是想打出去,一直呆在这里,迟早是个死。”萧何说:“大王如果想要出汉中,那就得重用韩信,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是你争夺天下的依靠。”于是乎,他们两个就讨价还价,最终确立韩信为大将军。《楚汉传奇》中拜将情景萧何让刘邦确立好良辰吉日,举行拜将仪式,光明正大的拜韩信为大将军。几天之后,萧何命人筑造的拜将台已建成,刘邦就选了个吉日,带着百官,来到坛前。只见坛前悬挂着帅旗,将印早已准备好,坛下一班金盔铁甲的将官,都翘首着,不知道这个金印会花落谁家。只见萧何代王宣王命,大声喊道:“谨请大将军登坛行李。”出现的不是别人,就是韩信,他从容的上前,引起现场一片议论,认为他一个军中不出名的小吏,怎么就一步登天,成了大将军呢。众人见到刘邦的神态是毕恭毕敬的,对韩信另眼相看,至少让百官心中也有所顾忌,会像听从汉王一样,听从这新任的大将军。后来,韩信没有辜负众人所望,连年征战,替刘邦最终争夺天下。韩信的妻子淮安夫人——殷嫱,此人何许人也呢?是大将韩信的夫人。此人还是刘邦亲封的齐王妃,而且这位美貌和智慧双全的女子还是前秦大臣殷德之女。殷氏一族身为朝中大臣,但是不满暴秦的统治,辞去官爵,定居到江南一带为商,成为一带名门望族。《|楚汉骄雄》中韩信夫妇吕后还是她的长辈,具有一定的血脉关系,当年也是吕后派她到韩信身边,也许是为了观察韩信。可是殷嫱见到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怎么可能不心动,她是真心的喜欢韩信。因此殷嫱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违背了自己嫁到韩信的本意。殷嫱认为身为人妻,并且在乱世中,男人才是她的依靠。自从有了殷嫱,韩信身边多了一个可以为他出谋划策的人,韩信喜欢她,其实也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聪慧,还有其他原因。有一次,韩信听说楚汉打算在广武山谈和判,甚为高兴,于是修书一封。她的夫人不用看都知道,这肯定是写给的。可见他们两个在日常生活中,彼此的打磨,心灵上早已互通。韩信对她,说话的语气都甚为温柔,表情和动作也都是温柔的。并且韩信在身处齐王这个高职时,也只有殷嫱一个人伴随左右。殷嫱的一生也算是幸福的,虽然韩信的一生当中,心里想的只是香妃,认为她才是自己的红颜知己,但是伴随他后半生的还是殷嫱。殷嫱陪着他度过荣华富贵,也一起走向了悲剧结局,一生爱着这个男人,这男的对自己也有情,这就足够了。为何我们会称她为淮安夫人呢?那是因为在韩信死后,吕后对其有所愧疚,就封她为淮安夫人。殷嫱47就因得风寒而病逝。项羽和韩信谁厉害针对历史上的古人,我们都喜欢把彼此两个相近的人物进行比较,看看谁是强谁弱,在楚汉争霸时期,我们常常把楚霸王和韩信放在一起比较,从各个方面比较,谁更厉害。用兵如神的韩信从武力上看,肯定是项羽占优势,谁都知道有人称他有力能扛鼎之势,力气极其之大,并且他的武功也很高,韩信完全不可能是他的对手。从谋略上看,韩信肯定远远高于项羽,他在拜将前跟刘邦所说的都才只是一个战略规划,在东进的战争中,不断听取别人的意见,跟自己的能力相结合,从而为汉平定打下立下赫赫功劳。反观我们的楚霸王,他虽然东征西战,杀戮无数,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方针,他傻到听信刘邦的话,认为刘邦只图关中,而去攻打田荣,不能分辨出这是谎言,可见他的战略眼观实在是差,,没有长远的战略目标。他俩在战场上的战功都是巨大的,首先想到的就是项羽的破釜沉舟,他为了激发士兵的士气,断了后路,激发楚军对秦军的仇恨,使楚军明白没有后路可退,只能英勇作战,不断地向前进攻。对项羽来说,最好的防守那就是进攻。韩信最出名的背水一战,他明白汉军的士兵都只是新兵,作战能力比较弱,只能激发从心理上激发他们的士气才是明智之举,让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而去拼命作战,无疑背水才是明智之举。从整个楚汉战争来看,项羽看似一般风顺,能够取得一连串的胜利,但是本质上对整个战局的胜利并没有太大作用。而韩信一步步的通过小战争,改变整个战争局势,最终才使刘邦取得胜利。因此,从各个方面来说,韩信的综合实力肯定胜于项羽的,打仗不是看个人实力。三国诸葛亮坚持北伐是否正确?_百度知道
三国诸葛亮坚持北伐是否正确?
出师六次消耗了国力民众苦不堪言,这样大的代价是否值得?
提问者采纳
与其分兵于无数谷口;再后来司马氏灭蜀,所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坐看蜀汉覆灭,不稳定的,岂不失信于吴,吴孙权已先期兴兵进攻曹魏。兵力较小的蜀汉我认为,他只有采取这样的一个政策!所以联盟是暂时的,是蜀之存亡的最大威胁,诸葛亮岂能因苟安于一时而对魏的威胁掉以轻心,远未到战争结束和平来临的时代,蜀本就先天不足。在诸葛北伐前一年?事实上、蜀,“北定中原、阴安关,就是对内依法治国,死于非命,事实上,所以易先生判断诸葛亮认为威胁既非来自北魏: 魏是蜀之敌国,对外发动战争。
第二、吴三国当中,主动进攻,只能坐以待毙。况且,己几乎是指明了“疲弊”的原因,背后捅刀子,如子午谷?与吴结盟十分重要,那威胁来自那里,就被孙权背后偷袭,,这也是诸葛亮被千古传颂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如集中兵力、斜谷,不以攻为守,不顾齿亡唇寒,到处有外敌可侵入的谷口,但随后关羽攻蓸。夫千里秦岭。战争对于转移注意力、阴平关等等,内部的派系之争,诸葛亮又岂能因一纸盟书而高枕无忧,又因遭夷陵之败!实际上出师表中“今天下三分……”之语在前!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镇压反对派都是很有利的,防不胜防,旋又转击襄阳?
那诸葛亮到底为什么坚持北伐, 魏之于蜀,再不兴师,结盟关系须稳固,这是诸葛亮为什么北伐的第一个原因,益州疲弊,说明当时蜀存在巨大迫切的威胁。也唯此。第二个原因!
最后,表明了诸葛亮之忧在何处,无暇攻我,后来诸葛屡次北伐:第一个原因:“今天下三分,吴皆发兵策应配合,但非我族类,但他是有理想的有抱负的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当时北边和曹魏没有战事,使敌疲于应付,元气大伤,这种态势对蜀来讲说“危如累卵”一点不过份。魏一旦南侵,赤壁之战,还可能有一线生机,东边和孙吴缔结了友好盟约,亦非东吴,不可寄于厚望的,很和谐,那就只有来自内部矛盾了,使诸葛亮忧患重重,现在未发生战争。在魏,只是战争中的暂停阶段,甚至落井下石,视若无睹,但蜀和吴是盟国,是下一次战争的酝酿和准备阶段,可谓亡我之心不死,三国鼎立局面才得以维持数十年,如何拒挡,是无蜀也”。万一情势有变?这是亡国之祸,挥师进围江夏,而不作未雨稠缪之备,蜀是最弱小的,诸葛未尝没有吞魏之志,担心祸岀萧墙之内:东吴虽己结盟:是诸葛亮出师表中讲,这种基于各自利益的联盟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谁能保证东吴不袖手旁观,刘孙曾经联手,守蜀须守于蜀境外,盟友东吴就作壁上观,虽被阻退?首先,以攻为守,在进攻中寻找机会,其心必异,兴复汉室”是诸葛毕生理想。当初隆中对的设想虽因关羽失败荆卅丢失而致条件缺失,理想岂会轻易放弃,宁愿死而后已,蓸丕亡,是“安内必先攘外”说。第四个。第三个原因,加强凝聚力。在这样的清况下。意思说当时诸葛亮认为蜀面临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外部而来自蜀内部,所谓“若无汉中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9条回答
改:其实孔明没有6次北伐, 只有5次, 而其中一次是向北出兵抵挡魏的入侵. 即是只有4次北伐而已. 其中第1,3次应该,第2,4次不应该。
东汉的10多个州中只占一个, 魏占了大部分, 即使北方长期战乱, 其人口(军力,国力)也一定远多於蜀.
而且当时蜀人的体格比不上北人. 长远来说人从各地来的人才会死去,人才会慢慢不如北方多.孔明认为长远下去蜀一定会亡, 所以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取得关中和陇右. 孔明的八卦阵其实很厉害, 据说隋朝很多名将都有学习, 李卫公问对(武经7书之一)中对此阵的评价相当高,李靖言他的六花阵就是改自八卦阵的. 也听说八卦阵很复习, 威力很视乎主将的反应速度. 孔明是了解, 蜀中唯一可以用比魏军少, 且缺少骑兵的情况下, 依然可以打败魏军的人就只有他. 司马懿是聪明人, 他在平孟达及平辽东时都...
诸葛亮北伐是迫不得已的,与孙权的联盟早破裂了,内部群臣分帮结派,蜀国的良将贤才越来越少,大部分都老了而年轻的又没有几个可用之才当然也不是一个没有,但很少如不趁此打下天下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加上诸葛亮也老了没几年活头了,当时蜀国全国就靠着诸葛支撑着呢,所以内忧外患,才逼得诸葛亮用尽全力的北伐
北伐消耗蜀国本身的同时,也在消耗魏国国力,让其不能南进。算是一种积极的防守。
值得,正像出师表里说的伐贼亡不伐亦亡。不如伐之,是以攻为守。况且蜀国国小民贫,如果没有北伐兴汉这支大旗,蜀国在刘备死后早就上下解体了。
实际只有两次出师哦,第一次要不是马谡的话早成功了,后面若不是李严o(︶︿︶)o 唉
正确,只要是孔明说的都是正确的思想。只要孔明做的都是正确的行为。(*^__^*) 嘻嘻 正确 他自己说了 蜀不伐魏 魏必伐蜀
(诸葛死后人才少)所以与其等死不如同归还有希望生存
至于消耗资源,丞相非暴君,有良好治国方略,可持续发展方面相对多次北伐不错 因为他并不是失败一次后立刻准备下次北伐 他有隔几年的
值得!统一治国岂能不北伐。这是诸葛亮和刘备的未成梦想!
劳民伤财,为了自己的历史功绩,耗费全国国力!
不正确,正是此举毁了蜀汉
诸葛亮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诸葛亮和韩信北伐的路线是一样的吗,出兵的-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信息中心 >
诸葛亮和韩信北伐的路线是一样的吗,出兵的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0:12:15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诸葛亮和韩信北伐的路线是一样的吗,出兵的”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诸葛亮和韩信北伐的路线是一样的吗,出兵的”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诸葛亮和韩信北伐的路线是一样的吗,出兵的地点又一样吗?,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为什么韩信就能出去,而诸葛亮却不能出去,希望大家多给点答案。解决方案2:从隆中对里的“待天下有变”就反映了这个问题,比如说魏国有主动打过蜀国吗,让人心团结起来,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伐也不是?路线是绝对不一致的 韩信北伐是用了烧栈道的计谋来迷惑楚国军队 进蜀中时 烧了栈道以表决心不在和项羽发生战争 而后趁秦王松懈麻痹之机。所以诸葛亮的北伐实际上是没什么正确可言的?曹魏非速亡之国,暗渡陈仓之计,平定三秦之地、好峙(今陕西乾县东),出师表所说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际就是指这个,而不是什么其他因素,诸葛亮北伐的路线要翻过秦岭,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难于上青天”,诸葛亮北伐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汉军分路追击!再说点别的,如果不北伐。章邯从废丘(雍都,诸葛亮很清楚,派樊哙,粮草是绝对的难题,连续作战。尔后。诸葛是六次北伐 出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d城不知道你 看过易中天品三国没、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逃至废丘,“兵马未动,没粮怎么打仗,袭击陈仓(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一致对外。,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迅速占领关中大部,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所谓“蜀道难,采取明修栈道?,被汉军击败,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好峙两地再败雍军,内部的矛盾就足以让蜀国灭亡,分兵略地,蜀国内部矛盾重重?魏一直都是对着东吴死打啊,不伐也不是!,粮草先行”,翻越秦岭
8个回答26个回答18个回答3个回答7个回答7个回答3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诸葛亮为什么要连续不断北伐?
355回复/19亮 51392浏览
诸葛亮一生主要有三大功绩,为刘备谋划了“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最后是兵出祁山北伐中原。就魏蜀吴三国来说,刘备建立的蜀国最晚,人口兵力最少,地域最小,经济也是最弱。刘备死后,刘禅即位不久,就有雍]和朱褒先后反叛,越Q夷王高定也在同一时期反叛,这是蜀国的内忧。南方的少数民族,时而归顺,时而反叛,直到诸葛亮准备北伐的前一年才平定。这说明,蜀国一直有着内忧外患,到诸葛亮北伐中原时,蜀汉国才刚刚安定。这个时候,魏、吴两国都没有主动对蜀国用兵,蜀国最应该做得事情是趁此机会休养生息,积聚力量,可诸葛亮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要主动挑起对魏国的战争呢?就蜀国和魏、吴两国的关系来说,吴国偷袭荆州,杀了蜀国的第一大将关羽;先主刘备兴师报仇,又在夷陵被东吴打败,间接导致了刘备死亡,可以说蜀国有仇在于吴国。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为国家、为先帝复仇,而是选择一个并没有新怨的魏国呢?魏、吴两国比较,吴国相对弱小,蜀国处在吴国上游,可以顺流而下,直取吴国,地利上具有优势,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吴国这个弱的对手而是主动选择一个强者呢?荆州曾经为蜀国所有,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经有过设想,要想恢复汉室(统一全国),要有一个上将军“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再要有一路大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诸葛亮为什么不先取荆州而直接出秦川呢?总之,诸葛亮为什么放弃一切优势,而要选择北伐中原呢?立威,建立个*河蟹*威刘备去世时,太子刘禅只有十七岁,按照传统的说法,这时的刘禅还不是成年人。一般做法,“先帝”在把皇帝位子传给这个小儿子的同时,还要安排几个大臣辅佐他,这就是所谓的“托孤”,其受嘱托的大臣称之为“顾命大臣”,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托孤大臣。不过,诸葛亮只是刘备的托孤大臣之一,但不是唯一,还有一个托孤大臣是李严。而李严的职务是“中都护”,分管的事项是“统内外军事”,也就是说,蜀国军事负责人是李严。只不过,李严一直驻扎在永安,到诸葛亮北伐中原时,李严移屯江州,但驻扎在永安的军队仍然归李严统属。刘禅当皇帝的建兴元年,诸葛亮的这个丞相和刘备在世的时候已经大不相同,他已经是“开府治事”,就是自己有独立的办公机构丞相府,且“政事无论大小,都有诸葛亮全权裁决。”权力有了,诸葛亮还必须要证明自己有行使这个权力的能力,否则,军事上的事情为什么也要你裁决?而军事方面,蜀国恰恰认为李严更强。李严本来是蜀国的中都护,而后来却成了丞相府的中都护,到后来只是一个押运粮草官员,而最后,李严更是被废为平民,不能不说这是诸葛亮对他的压制。难道平定南方的叛乱不能证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吗?应该说,这个对手实在是太弱,用这样的对手来证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还不能令李严这样的军事将领服气,要想使整个蜀国的人服,还必须要用更强大的对手来证明。那么,为什么诸葛亮选择曹魏这个最强的对手呢?立足,让蜀汉政权具有“合法性”刘备这个政权是从兄弟手中夺来的,他所在的益州,原来的主公是刘璋。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刘璋听说曹操将讨伐汉中的张鲁,非常害怕。在张松的劝说下,刘璋将刘备引入益州,目的是讨伐张鲁,夺取汉中。不成想,刘璋这是引狼入室,刘备没有讨伐张鲁,反而攻击刘璋,夺取了成都,逼迫刘璋投降。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刘备攻下了益州,这时候,他给自己的名号也就是一个“益州牧”,名义上,还是汉献帝这个皇帝下属的一个地方行政长官。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刘备自任汉中王,仍然要做个样子上表汉献帝,说是为了讨贼才这样做,一旦这事情做成了,就“退伏矫罪”。只是在曹丕把汉献帝给废了,远在益州的刘备认为汉献帝死了,老刘家没有人即位当皇帝了,他这才为了汉祚不至于“湮灭”,“不得已”当上了皇帝,以便续上汉祚。但是,蜀汉要想巩固政权,需要给自己、给天下一个说法,你凭什么要建立这个蜀汉国?继承汉家皇统,就是这个说法。既然说,你这个蜀汉政权延续的是汉室江山,一个自家的皇帝被人家废了,你不报仇复国,只是为了当皇帝而即位,那你和曹魏谋逆有什么区别?蜀国不可以攻吴吗?孙权在江东虽然“已历三世”,基业稳固,但是,孙权是在刘备当皇帝的蜀国彰武元年(公元221)才称王,称皇帝是在建兴七年(公元229)的事情。这期间,孙权一直对曹魏称臣,自己并没有当皇帝,也就是说,在政治上,孙权不是一个“出头鸟”!假如这时候诸葛亮伐吴,政治上是站不住脚的,你放着一个“篡汉”的曹魏不去讨伐,而是对一个“地方政权”吴国用兵,怎样能够证明你不是在抢掠地盘,而是为了继承汉家江山?就现实情况来说,假如对吴国用兵,魏、吴两国可以联合起来进攻蜀国,蜀国难以应付这样的局面。而只有进攻魏国,才能在政治上站得住脚,证明蜀汉政权的合法性;也只有继续维持和吴国的“联盟”,才能避免两面受敌。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还要主动进行战争呢?以战立国刘备这个政权是从兄弟手中夺来的,他所在的益州,原来的主公是刘璋。刘备夺取益州,除了刘璋暗弱无能,他还得到了益州张松、法正等本地豪强的支持。不过,刘璋本身也不是益州人,四川历来又分为巴、蜀,而张松、法正、李严又是属于蜀地的东州势力。刘备的老班底,被看成是荆州集团,这当中也有两个不同的来源,即跟随刘备起事的关、张、赵等创业者,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系。除了益州、东州和荆州这三大派系,蜀汉还有马超一支。另外,益州又处在和少数民族接壤的地区,可以说是内外关系复杂。刘备在的时候,他可以皇叔的身份以及个人的威望平衡各种关系,即便是从刘璋手中夺得这个地盘,也是人家老刘家“自家”的事情,毕竟,一个“刘皇叔”,说明他是正宗的皇家血脉。即便这样,刘备也是始终处在一个战时状态,而只有维持一个战时状态,才会最有效的回避和处理一系列矛盾。就当时的情况来说,三国三个政权不可能长期并存,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国家终究会走向统一,而统一的道路和过去走过的路一样,那就是其中一国吞并另外两国。因此,要想不被他国吞并,就必须始终保持一支能打仗的军队,这是任何人都不敢有丝毫懈怠的事情。士兵能够上阵打仗,是需要训练的,不经过训练的士兵,是不敢指望他们有多少战斗力的。诸葛亮明白这一点,以打代练也是诸葛亮北伐的目的之一。看看诸葛亮北伐所走的路线就可以明白,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初次北伐,诸葛亮放着陈仓不取,而是北上街亭,为什么?陈仓离长安最近,而街亭离长安较远,为什么诸葛亮会舍近求远?很显然,诸葛亮并不是要像韩信那样,直取长安,兵指中原,和曹魏进行战略决战,而是在“收编”安定、南安、天水等三个郡,这就是在“掠地”!他是想利用这种“蚕食”方式,慢慢地扩大地盘,再利用祁山山区的地形,巩固这些成果。因此,当马谡失却了街亭,诸葛亮失去了依托,只好放弃这次北伐。而当诸葛亮失去这次“掠地”最有力的局面时,他的北伐也就剩下了用战事方式处理内部矛盾和练兵这些目的了。说明他的这个目的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在他北伐失利的当年冬天,“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粮尽而还”。这里面有很多疑问:一年当中进行两次北伐,这是一个小弱之国该采取的行动吗?前次战役失败,证明这条路走不通,为什么还要走?最重要的是,诸葛亮是因为粮食用完了而主动退出,粮食都没有准备充足,又是在新败后,为什么要主动挑起战事?诸葛亮这次北伐时间很短,魏明帝调大将张A,问:“假如你晚一点到,诸葛亮是不是已经拿下陈仓啦?”张A说:“还没有等到我到达,诸葛亮已经撤退走了。屈指算来,诸葛亮的粮食不会超过十天。”准备这么一点儿粮食,不是练兵又是什么?后来的北伐,诸葛亮走的几乎是同一条路线,每一次战役,虽然有小胜小得,却始终没靠近长安城,难道他就是要证明自己,他是个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还是刘禅在建兴七年给诸葛亮官复原职的诏书中说得明白:“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震凶暴,功勋显然。……”。说到底,这些战事不过是显示军队势力(耀师),让敌人心生畏惧而已(威震凶暴),否则,这种反复不断的进攻撤退,再进攻再撤退的北伐,会有什么“功勋”?不管怎样说,诸葛亮频繁的进行战争,总免不了有些穷兵黩武的成分。从建兴六年的第一次北伐到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死在北伐途中,七年间诸葛亮进行了五次北伐战争,哪一个国家能够承受得了这样的重负?所以,也只能是以“以战立国”来解释这样的行为。也可以说,诸葛亮已经把伐魏作为蜀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在他死后,刘禅可以不给继任者“开府”的权力,也可以不给诸葛亮立庙,但是他却不能改变这个国策。从能力上来说,他不具备这个智慧,从人员配置上来说,他只能用诸葛亮留下来的人员班底,除此之外,他并没有人可用。也正是在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蜀国不是还有一个姜维吗?而恰恰是这个姜维,是最深刻理解并接受这个国策的人,因而就有了新一轮连续的“北伐中原”。蜀国为什么会第一个灭亡?而灭亡的为什么又是那么的迅速?真实的原因,蜀国的经济已经难以为继。因此上,姜维要去屯田。只可惜,姜维没有耐心,北魏政权也不给他这个机会,所以这屯田还没有见到成果,蜀汉政权也只好被动应战了。这样一个羸弱的国家,已经是不堪一击了,因此,当魏国真正想灭亡蜀国,到派出大军进攻,不到半年时间,后主刘禅投降,蜀国就灭亡了。不能不说,这是诸葛亮始料未及的吧!
如果你喜欢
的文章,可以。& & & &
这些回帖亮了
引用6楼 @ 发表的:
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是借鉴南北朝历史,想拿下长安福地,让历史重演
相比之下孙权就逊爆了,不懂得借鉴朱元璋的经验
已有JRs , 赞助了 1虎扑币
蜀国为什么会第一个灭亡?而灭亡的为什么又是那么的迅速?真实的原因,蜀国的经济已经难以为继。
看到这儿就不用看了,写这文章的肯定不知道诸葛亮死的时候国民经济治安都发展良好,连年征战民无怨言,路无醉汉,夜不闭户。写这文章的也不知道诸葛亮为辅助了刘禅9年去世,之后蜀汉存活了32年才灭亡,刘禅是三国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蜀汉经济滑坡是黄皓专权的事。
实际上,一个很简单的逻辑,玩儿星际或者魔兽,你1块矿,敌人8块矿,你会选择进攻骚扰还是关门防守自我发展?
已有JRs , 赞助了 1虎扑币
引用6楼 @ 发表的:
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是借鉴南北朝历史,想拿下长安福地,让历史重演他借鉴的是哪个位面的南北朝?
蜀国人口是魏国四分之一,土地是魏国九分之一,这种情况下一本暴兵rush拼操作、抓对手失误还有赢的希望,拖到大后期三本满人口对a,只有被平推的命PS:贴一篇工资写的村夫文章《诸葛亮真正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方》,虽然我一直都觉得村夫很牛掰,看完帖子依然湿了[ 此帖被mj_justin在 09:04修改 ]
已有JRs , 赞助了 1虎扑币
诸葛亮自己都说“益州疲敝”,益州严重缺人口,如果放任坐拥天下最发达地区的曹魏恢复北方经济,那别说“兴复汉室”连自保都做不到,所以不断的出兵阻挠、拖延曹魏实力的恢复和发展,等天下有变是能理解的。
效果应该说还可以,每次出兵除了袭扰还能掠夺些人口回益州,而且每次诸葛亮出兵,曹魏的雍凉两州都不能抵挡,只能调曹魏的中央军去迎战,再加上蜀汉一直煽动少数民族叛变+关中流寇不断,曹魏除了驻扎大量军队还要在必要的时候调兵支援-这些兵在东吴入侵的时候又要往南赶,疲于奔命不说,耗费的钱粮那就是天文数字了。
已有JRs , 赞助了 1虎扑币
因为他想念王郎发自手机虎扑
年轻时吹过的牛逼,跪了也要实现发自手机虎扑
简单回答几个要点
1、为什么要北伐而不打东吴?
首先,益州是刘璋的地盘,刘璋对于益州也是外地人,刘备其实也一样,而刘备一路从卖草鞋的走到皇帝,依靠的就是“复兴汉室”这个价值观,所以当他要打东吴的时候,有很多人反对,因为违背了自己创立的价值观,如果蜀国没有这个价值观,其实也就是个割据的小势力,根本没资格建国。
其次,蜀国实力在三国之中是最小的,而且没有东吴的长江天险,也是魏国最大的敌人,在有能力的时候如果不发兵征讨而任由对方发展,很快你连发兵的机会都不再有了,具体可见第六次出祁山,第五次北伐和第四次中间差了大概3年不到,魏国的实力已经让诸葛亮很难动摇了。连胜几次也很难让战局有决定性的改变。
最后,姜维九伐中原也是一个道理,如果不是姜维不断的征讨,加上曹魏内部出乱子,蜀国真心撑不了几年。司马昭也说过,蜀国能仰仗的,只有姜维而已。
2、不打长安反而绕远正确吗?没粮食一年两次进军是为了练兵吗?
首先,为什么不直取陈仓直捣长安?魏延曾经提过更好的方法,子午谷奇袭,子午谷位于陈仓南侧,绕出去可以直捣长安西面,诸葛亮说,这个方案太过于冒险,万一有人在中间埋伏或吃了败仗我们进退两难。其实这个可以比作炒股,虽然不太恰当,你冒险压上全部家当给了股市,如果大涨当然好,如果大跌那就只剩跳楼了。
然后,没粮食进军是为了练兵吗?当然不是,蜀国作为小国,想攻打大国必须要有一定的时机,比如羌族帮忙,司马懿被调走,如果人家准备万全你进攻又有什么机会?
3、蜀国最后灭亡是因为什么?
首先,运气不佳,邓艾的偷渡阴平起了决定性作用,假如有人能在当地驻守挡住邓艾的疲惫军队,假如诸葛瞻能有一些实战经验或者听取黄崇的建议不给邓艾休整时间直接正面刚,假如邓艾兵临城下,刘禅能坚持一段时间。。。当然只是假如,历史就是历史。
其次,实力问题,大国灭掉小国只是时间问题,只需要步步为营,打好基础稳固后方,只要有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可能就可以置对方于死地,而小国则经不起任何大的失败,一旦失败元气大伤,面临的就是灭国。
至于楼上那个说诸葛亮时期经济发达,蜀汉后期黄皓专权腐败导致灭亡,其实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如果刘禅和黄皓坐在魏国的皇宫里,再怎么腐败也很难让蜀国灭掉,这就是实力问题。
写了这么多,给个亮呗[ 此帖被Dr控卫在 08:41修改 ]
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是借鉴南北朝历史,想拿下长安福地,让历史重演发自手机虎扑
因为他想见见厚颜无耻之人
已有JRs , 赞助了 2虎扑币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发自手机虎扑
因为北伐是正义的不北伐自己的合法性就有问题了毕竟是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和老蒋要返工大路一个道理,如果偏安一隅,就像南宋和现在的台湾一样,会失去中国正统的地位发自手机虎扑
就像真三,对面士气20,小型团灭对面,还不赶紧发兵推一次?不成功便成仁
越托后期越不利呗
我简单用DOTA论一下,你英雄没人多,外塔都没了,经济越来越落后,还要等对面神装啊?
既然正面团战刚不过,只能找机会打小范围GANK,就需要盟友吴国派1、2各英雄在线上骚扰,吸引魏国去干,如果魏国5人去干吴国了,这边就爽歪歪了,没准可以拿掉一个外塔,
如果对面分散了两路,也很好,这样两边的胜负都难料,就可以翻一翻手腕了
本来就是一直逆风局,借着两次不错的团战吧对面打的有点懵,还不赶紧抓紧试一试
三国又打不了全球流推进,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蜀国和吴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那胜负还真就难料了
我诸葛攻雍凉、关羽攻宛洛,周瑜攻徐淮,再煽动羌族出西凉,辽东攻北平
魏国也是不好对付的
只不过吴国在陆战上其实也是猪队友,而且就算攻下了合肥,其实也守不住,不如荆州的意义大
其实吴国也看的明白,不然也不会配合蜀国不停的骚扰,也不会发兵去救蜀国
引用6楼 @ 发表的:
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是借鉴南北朝历史,想拿下长安福地,让历史重演
叫我如何不亮你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1楼 @ 发表的:
相比之下孙权就逊爆了,不懂得借鉴朱元璋的经验
竟然亮了这么多?孙权借鉴朱元璋?你历史是谁教的?
祖冲之怎么不借鉴陈景润?
引用6楼 @ 发表的:
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是借鉴南北朝历史,想拿下长安福地,让历史重演
南北朝?你在逗我吗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6楼 @ 发表的:
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是借鉴南北朝历史,想拿下长安福地,让历史重演
三国在前,南北朝在后,诸葛亮怎么个借鉴法,难道穿越?发自手机虎扑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发自手机虎扑
精神时常分裂,行踪飘忽不定
因为他想念王郎发自手机虎扑
就像真三,对面士气20,小型团灭对面,还不赶紧发兵推一次?不成功便成仁
不北伐的话,就靠着蜀国当时那点土地,不可能耗得赢魏国的。
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是借鉴南北朝历史,想拿下长安福地,让历史重演发自手机虎扑
蜀国为什么会第一个灭亡?而灭亡的为什么又是那么的迅速?真实的原因,蜀国的经济已经难以为继。
看到这儿就不用看了,写这文章的肯定不知道诸葛亮死的时候国民经济治安都发展良好,连年征战民无怨言,路无醉汉,夜不闭户。写这文章的也不知道诸葛亮为辅助了刘禅9年去世,之后蜀汉存活了32年才灭亡,刘禅是三国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蜀汉经济滑坡是黄皓专权的事。
实际上,一个很简单的逻辑,玩儿星际或者魔兽,你1块矿,敌人8块矿,你会选择进攻骚扰还是关门防守自我发展?
已有JRs , 赞助了 1虎扑币
1.坚决要胜 2.入界宜深 3.攻彼忘我 4.弃子另杀 5.大小都要 6.逢危就战 7.爽在轻速 8.棋都不应 9.彼强硬搞 10.势孤玉碎
因为他想见见厚颜无耻之人
已有JRs , 赞助了 2虎扑币
引用6楼 @ 发表的:
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是借鉴南北朝历史,想拿下长安福地,让历史重演他借鉴的是哪个位面的南北朝?
老大确实尽力了,但如果他没那么尽力,湖人或许能赢得多几场
夜长梦多,趁自己还没死赶紧收了那两个。他应该是算到自己死后无人能收魏吴吧。(当然也可能是出去打打怪抓抓宠物拿拿奖学金)
蜀国建国是以汉朝正统继承自居的,如果不能以拿下长安还于旧都复兴汉室为目标来聚拢人心,蜀国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就没有立足的政治本钱了,很快就会人心涣散而失去控制力,从内部就会很快的分裂
引用6楼 @ 发表的:
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是借鉴南北朝历史,想拿下长安福地,让历史重演
南北朝?你在逗我吗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6楼 @ 发表的:
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是借鉴南北朝历史,想拿下长安福地,让历史重演
也许诸葛亮年纪大了 逗比了
也许历史就是这么简单发自手机虎扑
夫JR之行,观以修身,评以养德,非被黑无以明志,非被喷无以致远。
因为北伐是正义的不北伐自己的合法性就有问题了毕竟是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
诸葛亮自己都说“益州疲敝”,益州严重缺人口,如果放任坐拥天下最发达地区的曹魏恢复北方经济,那别说“兴复汉室”连自保都做不到,所以不断的出兵阻挠、拖延曹魏实力的恢复和发展,等天下有变是能理解的。
效果应该说还可以,每次出兵除了袭扰还能掠夺些人口回益州,而且每次诸葛亮出兵,曹魏的雍凉两州都不能抵挡,只能调曹魏的中央军去迎战,再加上蜀汉一直煽动少数民族叛变+关中流寇不断,曹魏除了驻扎大量军队还要在必要的时候调兵支援-这些兵在东吴入侵的时候又要往南赶,疲于奔命不说,耗费的钱粮那就是天文数字了。
已有JRs , 赞助了 1虎扑币
引用6楼 @ 发表的:
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是借鉴南北朝历史,想拿下长安福地,让历史重演
三国在前,南北朝在后,诸葛亮怎么个借鉴法,难道穿越?发自手机虎扑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和老蒋要返工大路一个道理,如果偏安一隅,就像南宋和现在的台湾一样,会失去中国正统的地位发自手机虎扑
比赛关键时刻
引用6楼 @ 发表的:
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是借鉴南北朝历史,想拿下长安福地,让历史重演
叫我如何不亮你发自手机虎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123人参加识货团购459.00元169人参加识货团购169.00元58人参加识货团购599.00元244人参加识货团购499.00元229人参加识货团购688.00元411人参加识货团购799.00元82人参加识货团购418.00元67人参加识货团购428.00元52人参加识货团购399.00元607人参加识货团购99.00元473人参加识货团购99.00元325人参加识货团购12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