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16年中国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二十只 一 lp 三军如你整编?

国民革命军第1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第1军来龙去脉
历任军长:蒋介石、何应钦、刘峙、顾祝同、陈继承、胡宗南、李铁军、陶峙岳、丁德隆、韩锡侯、张卓、罗烈、陈鞠旅
国民革命军第1军,源自黄埔军校教导团。
&&& 日,黄埔军校以军校学生组成教导1团,任命何应钦任团长。
&&& 1924年11月孙中山令黄埔新军改称校军。
&&& 日成立教导2团,任命王柏龄为团长。& &&1925年2月两个团参加东征,由蒋中正、周恩来指挥,因得东江农民配合,在淡水、棉湖两次战斗中获胜,3月底克复汕头、潮州。
&&& 日廖仲恺提请中央将教导第1、第2团编成党军第1旅,旅长何应钦。
&&&&日,党军扩编成立教导第三团。
&&& 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通过建党军案,黄埔校军改称为党军,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蒋介石为党军司令节制党军第1旅。不久,党军第1旅扩编为第1师,师长何应钦。此后又以教导第4、第5团编成第2师,王懋功为师长。
&&& 日,经国民党中央提议,于7月1日正式改组广州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
&&& 日,建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 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所辖的主要地方军名目取消,统一组建“国民革命军”,初编为5个军。
&&& 日.第1师(由教导第1、2、3团编成)和第2师(由教导4、5团编成)合并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蒋介石任军长,党代表廖仲恺。
&&& 日任命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1925年20日蒋介石将许祟智粤军解散,收编其一部为第3师,师长谭曙卿。
&&& 日以蒋中正为东征总指挥,周恩来为东征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率第1军等部队参加第二次东征。
&&& 日攻克惠州。
&&& 1925年12月改编粤军张和旅、余鹰扬团为独立第2师(1926年改称第14师),师长冯铁裴。  &日黄埔军校教导团扩编为教导师,王柏龄为师长,刘峙为副师长
&&& 日蒋介石辞军长职,何应钦升任。第1师师长职由钱大钧接任。
&&& 日蒋介石免去王懋功第2师师长,调教导师副师长刘峙为师长。教导师改称第20师,师长王柏龄。不久钱大钧与王柏龄职务对调。
&&& 1926年3月蒋介石通过“中山舰”事件逼迫共产党员退出第1军,周恩来亦离开第1军。4月,邓演达接任政治部主任。 &&
&&& &&是时,第1军序列为:军长何应钦,参谋长蒋伯诚。
&&&&&&&&&&&&&&&&&&& &顾问 切列潘诺夫
&&&&&&&&&&&&&&&&&& &&党代表 繆斌
&&&&&&&&&& &1师,师长王柏龄(升任副军长后仍兼师长),副师长王俊, 参谋长郭俊
&&&&&&&&&&&&&&&& 第1团, 团长孙元良&&&&&&&&&&&&&&&& 第2团, 团长倪弼&&&&&&&&&&&&&&&&&第3团,团长薛岳
&&&&&&&&&&& 2师,师长刘峙,参谋长胡树森
&&&&&&&&&&&&&&& &第4团, 团长陈继承&&&&&&&&&&&&&&&& 第5团, 团长蒋鼎文&&&&&&&&&&&&&&& &第6团, 团长惠东升&&&&&&&&&&&&&3师,师长谭曙卿,副师长顾祝同,参谋长赵启騄
&&&&&&&&&&&&&&&& 第7团, 团长涂思宗、&&&&&&&&&&&&&&&& 第8团, 团长徐庭瑶&&&&&&&&&&&&&&&&&第9团,团长卫立煌
&&&&&&&&&& &14师,师长冯铁裴,参谋长吴文献
&&&&&&&&&&&&&&&& 第40团,团长郑振铨&&&&&&&&&&&&&&&& 第41团,团长蔡熙盛&&&&&&&&&&&&&&&&&第42团,团长周址
&&&&&&&&&&&&20师,师长钱大钧,参谋长韩德勤
&&&&&&&&&&&&&&& &第58团,团长王文翰&&&&&&&&&&&&&&& &第59团,团长赵锦雯&&&&&&&&&&&&& && 第60团,团长李杲&&&&&&&&&&&& &&& 补充团,团长刘秉粹
&&&&&&&&&&& 军直属&&&&&&&&&&&&&&&& 补充团,团长张贞&&&&&&&&&&&&&&&& 炮兵团,团长蔡忠笏&&&&&&&&&&&&&&&& 警卫团,团长朱毅之&&
&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2师由副军长王柏龄、参谋长蒋伯诚率领参加北伐,第1师师长由王柏龄兼,第2师师长刘峙。第3、第14、第20师和张贞、刘秉粹补充团由军长何应钦率领留守广东,驻汕头、潮安、广州一带。
&&& 日,参加北伐的2个师隶属总预备队,总预备队指挥官为王柏龄,参谋长叶剑英。
&& &1926年9月初,第2师隶属中央军合攻武汉,第1师攻打南昌。
&&& 1926年10月第1师攻击南昌失败后,师长王柏龄逃跑离职,副师长王俊代理。同时将总预备队补充师扩编为第1军第21师、22师隶属第1军,由严重、涂思宗分任师长。&  日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东路军总指挥,率领以谭曙卿为师长的第3师、以冯轶裴为师长的第14师和张贞补充团,北伐攻闽;以钱大钧为师长的第20师仍留守广东。
&&& 1926年9月中旬将其中1个补充团扩编为独立第4师,师长张贞。
&& &1927年1月北伐军底定江西后,将第1军各师分别编成第2、第3、第4纵队,向长江下游进攻。
&& &1927年1月顾祝同接任第3师师长、薛岳接任第1师师长。
&&& 1927年4月,胡宗南代理第1师师长、卫立煌接任第14师师长、蒋光鼐接任第22师师长、陈诚接任第21师师长。&&
&&& 日国民革命军第1军隶属第1路军参加第三期北伐,4月进入上海,5月进至鲁南。7月撤至苏南。8月参加龙潭战役。在此期间,增设新第9师隶属第1军。&& 由于第1军建制过大(至1927年9月已辖9个师),第1军到1927年9月已辖有第1、第2、第3、第14、第20、第21、第22、独立第4、新编第9师共9个师。
&&& 日大本营决定将第1师、2师、22师留归第1军建制。其余各师分别编成国民革命军第9军、32军两个军。&&& 日,第1师代师长胡宗南调任第22师师长,蒋鼎文任第1师师长。
&& &日,刘峙辞第2师师长兼职,徐庭瑶任第2师师长。第22师,师长原为蒋光鼐,因蒋光鼐10月升任第11军副军长.由胡宗南继任师长。
&  至1927年底第1军序列为:军长何应钦(1929年3月刘峙接任)。
&&&&&&&&&&&&&&&&&&&& 1师,师长蒋鼎文(1928年1月升任第1军副军长后仍兼第1师师长)。
&&&&&&&&&&&&&&&&&&&& 2师,师长徐庭瑶。
&&&&&&&&&&&&&&&&&&&& 22师,师长胡宗南。
 & 日蒋介石举行各军编遣会议,成立整理委员会。以蒋介石为委员长,何应钦为副委员长,下分设计、监督、军需3部,以葛敬恩、贺国光、俞飞鹏为各部主任。
& &&第1军与由原皖军、鲁军收编的第33军在第一期编遣中合编为第1师、第9师。
&&& &第1师 
&& &以第1军第2、第22师和第33军第2师合并缩编而成:
&& &日任命刘峙为师长,张克瑶为副师长,徐庭瑶、胡宗南、张承治分任第1、第2、第3旅旅长。&&&&
&&& 1929年春,第1师师长为刘峙,副师长为彭启彪,所辖三个旅,由李铁军、黄杰、彭进之分任旅长。是年隶属第1军参加讨桂、讨唐诸役.
&&& 1930年6月胡宗南代理师长,隶属第1军团参加中原大战.
&&&& 第9师 
&&& 以第1军第1师全部、第22师和军教导团各一部、第33军第3师全部合并缩编而成。
&&& 日任命蒋鼎文为师长、岳相如为副师长兼第27旅旅长,以甘丽初、李延年分任第25、第26旅旅长。
&&& 1929年9月,第9师改为两旅六团制,旅长为甘丽初、李延年。
&&& 1930年1月在武昌收编唐生智降兵编成1个补充团。
&&&&1930年2月又以新24师(苏荫森部)合并补充团编为第9师第27旅;
&&& 1929年3月.第9师隶属第1军参加讨桂.
&&& 1930年隶属第2军参加中原大战。
&&& 1929年3月,为讨伐桂系,编成第1军.以刘峙为军长,辖第1、第9师.
&&& 1929年4月攻占武汉后,刘峙任湖北部队编遣特派员,第1军结束。
 & 1929年10月西北军起兵反蒋,后恢复军建制(10月15日任命顾祝同为军长,李明扬为副军长,下辖1师、2师、独立3旅。)并参加讨伐西北军的战斗。
&&& 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
&&& 日顾祝同调任警卫军军长。是月石友三在顺德起兵反蒋,为讨伐石友三,任命陈继承为第1军军长,辖第1、第3师。胡宗南、陈继承(兼)分任师长。
&&& 1932年5月李玉堂接任第3师师长。其中第1师下辖3个旅,第3师下辖2个旅。  1932年第1军隶属豫鄂皖“剿匪”总司令部参加“剿共”。
&&& 1933年第1军调往甘肃参加围剿红军。之后调出3师,以第78师和西北补充旅补充第1军。
&&& 1935年初起,第1军调至川甘陕追堵红军,被编成“剿匪”军第3路第2纵队。
&& &日胡宗南代陈继承为军长.范汉杰为副军长,第1军辖第1、第78师和西北补充旅.&
&&&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第1军被编入“讨逆军”第2纵队,胡宗南任指挥官。  是时第1军序列为:军长陈继承,后易胡宗南。
&&&&&&&&&&&&&& 1师,师长胡宗南(辖李正先、詹忠言两个旅)。
&&&&&&&&&&&&&& 78师,师长丁德隆(辖廖昂、李用章两个旅)。
&&&&&&&&&&&&&& 西北补充旅,旅长杨得亮。
&&& 1937年8月淞沪抗战开始后,第1军由西北调至上海参战,隶属第15集团军右翼军。王修身第32师曾隶属第1军参战。
  1937年9月因抗战需要,以第1军为基础编成第17军团,军团长由军长胡宗南担任(仍兼军长)。
&&& 1937年10月又转隶第21集团军,隶属第1战区。
&& &1937年年底,第1军因战斗中损失甚重,进行整编。
&& &日李铁军接任第1军军长。
&&& 1938年6月参加了兰封作战。同年秋在平汉线上的信阳参加武汉会战。
&&&&日,为加速中央军非嫡系化部队的嫡系化进程,胡宗南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以交流干部为名,令第1军军长李铁军与湘系军第76军军长陶峙岳(字岷毓)对调职务,陶峙岳改任第1军军长,李铁军改任第76军军长。此时有副军长李英(号兰荪)、张坤生(号诚厚)、罗历戎(名立荣)。
&&& 第1军参加过淞沪会战(其间32师曾隶属第1军)。
&&& 是时第1军序列为:军长陶峙岳。
&&&&&&&&&&&&&& 1师,师长李铁军,日李正先接任。
&&&&&&&&&&&&&& 78师,师长李文,日刘安祺接任。
&&&&&&&&&&&&&& 1939年第167师(师长赵锡光)加入第1军序列。
& 隶属关系: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1925年8月——1927年1月)
北伐军东路军 (1927年1月——日)
第1路军 (日——日)
第1集团军第1纵队(日——1928年4月)
第1军团 (1928年4月——1928年7月)
& 序列沿革:
1、1925年4月成立党军第1旅时序列:
& 旅长何应钦
教导第1团,团长何应钦/孙常钧(继任),党代表缪斌
&&& 第1营,营长蒋鼎文,党代表胡公冕
&&& 第2营,营长陈继承,党代表刘峙
&&& 第3营,营长严风仪,党代表蔡光举
教导第2团,团长王柏龄/沈应时,党代表张静愚
&&& 第1营,营长顾祝同,党代表季方
&&& 第2营,营长林鼎祺
&&& 第3营,营长金佛庄,党代表宋文彬
2、日成军时序列:
&&军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汪精卫(继任),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参谋长蒋伯诚。
第1师,师长何应钦,副师长空缺,党代表周恩来 &参谋长刘秉粹
&&& 第1团团长刘峙&&&&&&& 党代表贺衷寒
&&& 第2团团长沈应时&&& 党代表金佛庄
&&& 第3团团长钱大钧&&& 党代表包惠僧
第2师,师长王懋功,党代表缪参 参谋长张治中
&& &第4团团长刘尧宸&&& 党代表徐坚
& & 第5团团长蒋鼎文&&&&党代表严凤仪
&&&&第6团团长陈继承&&& 党代表胡公冕
第三师,师长谭曙卿(),副师长顾祝同,党代表鲁易 参谋长赵启騄(粤军第四师改编)
&&& 第7团团长涂思宗&& 党代表蒋先云
&&& 第8团团长徐庭瑶&& 党代表张际春
&&& 第9团团长卫立煌&&&党代表王逸常
3、1926年1月何应钦任军长时序列:
& 军长何应钦,党代表缪斌,副军长王柏龄,参谋长蒋伯诚/王时/毛侃
第1师,师长钱大钧(/王柏龄(兼)/王俊(代理)/薛岳(1927.1代理),副师长邹竞/王俊,参谋长王俊/张性白
&&& 第1团团长郭俊/王俊/孙元良
&&& 第2团团长金佛庄/邓振铨/倪弼
&&& 第3团团长王禄丰/薛岳
第2师,师长王懋功/刘峙(),参谋长胡树森
&&& 第4团团长陈继承
&&& 第5团团长蒋鼎文
&&& 第6团团长惠东升
第3师,师长谭曙卿/顾祝同(),副师长顾祝同,参谋长赵启騄
&&& 第7团团长涂思宗
&&& 第8团团长徐庭瑶
&&& 第9团团长卫立煌
第14师,师长冯轶裴()/卫立煌(),参谋长吴文献
&&& 第44团长薛岳/邓振铨
&&& 第41团团长蔡熙盛
&&& 第42团团长周祉
第二十师(军校教导师),师长王柏龄()/钱大钧(),副师长刘峙,参谋长韩德勤
&&& 第58团团长王文翰
&&& 第59团团长赵锦雯
&&& 第60团团长李杲
补充第1团团长张贞
补充第2团团长刘秉粹
炮兵团团长蔡忠笏
警卫团团长朱毅之
4、1927年3月刘峙任军长时的序列:
& 军长:刘峙,副军长:蒋光鼐/蒋鼎文(1928年1月任),参谋长唐俊德
第1师师长薛岳/邓振铨()/蒋鼎文()
第2师师长刘峙(兼)/徐庭瑶()
第3师师长顾祝同
第14师师长卫立煌
第20师师长钱大钧
第21师师长严重(1926.10)/陈诚(1927.1)/孙常钧(1927.9)
第22师师长涂思宗(1926.10)/陈继承(1926.11)/蒋光鼐(1927.3)/胡宗南()
独立第4师师长张贞(1926.9)
新编第9师师长蔡熙盛(1927.5)
为讨伐桂系,日第1军编成:军长刘峙,辖第1师、第2师和第9师。5月8日,刘峙在攻占武汉后任湖北部队编遣特派员,第1军结束。
&&& & 隶属关系:&&& 第1集团军 & &(日——日)&&& 第2路军 & &(日——日)&&&& & 序列沿革:&&& 1929年3月时的第1军序列:&&&&& 军长刘峙,副军长蒋鼎文,参谋长黄裳&&& 第1师师长刘峙,参谋长刘德芳&&&&&& &第1旅,旅长徐庭瑶&&&&& & 第2旅,旅长胡宗南&&&&&& &第3旅,旅长唐俊德&&& 第2师师长顾祝同,副师长李明扬,参谋长邹文华/赵启騄&&&&& & 第4旅,旅长楼景越&&&&& & 第5旅,旅长黄杰&&&& && 第6旅,旅长李明扬(兼)&&& 第9师师长蒋鼎文,副师长岳相如&&&&& & 第25旅,旅长甘丽初&&&&&& &第26旅,旅长李延年&&&&& & 第27旅,旅长岳相如(兼)
&&& 日,西北军起兵反蒋,第1军恢复军建制。10月15日任命顾祝同为军长,李明扬为副军长,下辖第1、第2师和独立第3旅,参加讨伐西北军。
&&& 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
&&& 日顾祝同调任警卫军军长。是月,石友三在顺德起兵反蒋。为讨伐石友三,任命陈继承为第1军军长,辖第1师、第3师。
&&& &&隶属关系:&&&&第2军团(1929年10月——1930年10月)&&& 第16路军(1930年10月——1931年7月)&&& 剿共军南路集团军(1931年7月——1932年6月)&&& 豫鄂皖“剿匪”总司令部(1932年6月——1935年2月)&&& 军事委员会(1935年2月——1936年4月)&&&& & 序列沿革:&&& 1930年中原大战时序列:&&&& &军长顾祝同,副军长兼参谋长李明扬&&& 第1师师长徐庭瑶/胡宗南(均为副师长代理,师长为刘峙)&&&&&& &第1旅 胡宗南/李铁军&&&&&& &第2旅 黄杰&&& 第2师师长顾祝同,副师长楼景越,参谋长邹文华&&&& & 第4旅,旅长王敬久&&&&& &第6旅,旅长柏天民&&&&& &独立第3旅旅长李云杰&& &日陈继承接任军长后序列:&&&& &军长陈继承,参谋长陈琢如&&& 第1师师长胡宗南,副师长彭启彪/彭进之/范汉杰,参谋长胡受谦/于达&&&&&& &第1旅,旅长李铁军/李正先&&&&&& &第2旅,旅长黄杰/袁朴/李文&&&&&& &独立旅,旅长彭进之/丁德隆&&& 第3师师长陈继承/李玉堂,副师长贺光谦/杨挺亚,参谋长史文桂/阮永祺&&&&&& &第8旅,旅长李玉堂/冯剑飞/许永相/赵锡田&&&&& & 第9旅,旅长李思愬/李仙洲/陈应龙/刘秉哲
&&&&& 日胡宗南被任命为第1军军长,范汉杰为副军长。当时没有成立军部,军部以第1师师部兼。
&&&& 隶属关系:&&&&军事委员会(1936年4月——1936年10月)
&&& 1936年4月第一军序列:&&&&& 军长胡宗南,副军长范汉杰,参谋长于达&&& 第1师师长胡宗南(兼),参谋长于达(兼)&&&&&&& 第1旅,旅长李正先&&&&&& &第2旅,旅长李文&&&&独立旅,旅长丁德隆&&& 西北补充旅,旅长杨德亮&&& 军直骑兵团(原第一师骑兵团)团长许良玉
&&& 1936年9月在长沙正式组建第1军。军辖第1师和第78师及西北补充旅。
&&&&&&隶属关系:&&&&军事委员会(1936年4月——1936年10月)&&&&剿匪军第3路军(1936年10月——1937年4月)&&&&军事委员会(1937年4月——1937年8月)&&&&第15集团军(1937年8月——1937年9月)&&&&第17军团(1937年9月——1939年1月)&&&&第34集团军(1939年1月——1945年9月)&&&&第38集团军(1945年9月——1946年11月)&&&&整编第1军(1946年11月——1948年6月)&&& 第5兵团(1948年6月——1948年10月)&&&&第18兵团(1948年10月——1949年9月)&&&&第5兵团(1949年9月——1949年12月)&&&&& 序列沿革:&&& 1.1936年9月成军时的序列:&&&& &军长胡宗南,副军长范汉杰,参谋长于达&&& 第1师师长胡宗南(兼),副师长李文,参谋长于达(兼)&&&&& & 第1旅,旅长李正先&&&&&& &第2旅,旅长詹忠言&&& 第78师师长丁德隆,副师长罗历戎,参谋长吴允周&&&&&& &第232旅旅长是廖昂&&&&&&& 第234旅旅长是李用章&&& 西北补充旅旅长杨德亮&&& 军直骑兵团(原第1师骑兵团)团长马戴文&&& 2.1937年7月抗战爆发时的第1军序列:&&&& &军长胡宗南,副军长范汉杰,参谋长于达,副参谋长罗列&&& 第1师师长李铁军,副师长李正先,参谋长詹忠言&&&&&&& 第1旅,旅长刘超寰&&&&&& &第2旅,旅长曹日晖&&& 第78师师长李文,副师长罗历戎,参谋长吴允周&&&&&& &第232旅,旅长周士冕&&&&& & 第234旅,旅长李用章,副旅长许良玉&&& 西北补充旅旅长杨德亮(留在西北,1937年9月归第17军团指挥)&&& 3.1938年5月李铁军任军长时序列:&& && 军长李铁军,副军长范汉杰,参谋长罗列&&& 第1师师长李正先,副师长陈鞠旅,参谋长张仲雷&&&&&& &第1旅,旅长陈鞠旅(兼)&&&&&& &第2旅,旅长曹日晖&&& 第78师师长李文,副师长李用章,参谋长沈策&&&&&& &第232旅,旅长康庄&&&&&& &第234旅,旅长许良玉&& &4.1938年7月陶峙岳任军长时序列:&&&& &军长陶峙岳,副军长范汉杰,参谋长曾震五&&& 第1师,师长李正先,副师长陈鞠旅,参谋长张仲雷&&&&&& &第1旅,旅长陈鞠旅(兼)&&&&& & 第2旅,旅长曹日晖&&& 第78师,师长刘安祺,副师长李用章,参谋长沈策&&&&& & 第232旅,旅长康庄&&&&&& &第234旅,旅长许良玉&
&&& 1939年后下辖第1、第78、第167师,驻陕西。1944年春参加豫中会战。&& 1940年5月周士冕接任第167师师长。
&&& 日,陶峙岳升任胡宗南之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由蒋介石手令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学习成绩第一名之第1军第78师师长丁德隆(字冠洲)继任军长。此时副军长罗历戎。
&&& 1940年9月韩锡侯接任第78师师长。
&&&&1941年5月归属第34集团军,隶属第8战区。进驻陕西,对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军事、经济封锁。
&&& 日,丁德隆改任新组建的第57军军长,调原第80军之第97师(现改隶第57军)原师长韩锡侯继(号荫五)任第1军军长。副军长仍为罗历戎。许良玉接任第78师师长。
&&& 1942年4月,韩锡侯调任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91军军长,调前庐山军官训练团办公厅副主任张卓(字叔达)继任军长,副军长罗历戎、李正先(号建白)。6月王隆玑接任第167师师长。
&&&&1943年3月,李用章升任第1军副军长。
&& &1943年6月臬春涌接任第1师师长。
& & 1944年,罗历戎调走,严明(号果人)升任副军长、杨彬(字东屏)由第37军副军长改任第1军军长。
&&&&日,军长张卓升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同日调原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指挥部参谋长罗烈(原名先发、字冷梅),为第1军军长,此时副军长为李用章(1月9日调任第3军副军长)、严明、杨彬、刘超寰(字镇中,日任命)。薛敏泉接任第78师师长。5月许良玉复任第78师师长。7月黄正成接任第1师师长。 &&第1军至1945年底序列为:军长罗烈。
&&&&&&&&&&&&&&&&&&&&&& &1师,师长黄正成。
&&&&&&&&&&&&&&&&&&&&& & 78师,师长许良玉。
&&&&&&&&&&&&&&&&&&&&&& &167师,师长王隆玑。
  1946年5月第1军整编为第1师,军长罗烈改任师长。副师长许良钰(号凉月)、刘超寰。下辖整编1旅,旅长黄正成。&  1946年9月整编1旅于山西浮山被歼,旅长黄正成被俘。
&&& 1947年6月整编1旅重新建立,任命吴俊为旅长。整编78旅,旅长沈策。整编167旅,旅长李昆岗。
&&& 1947年5月整编167旅在陕北蟠龙被歼,旅长李昆岗被俘。重建后任命匡永美为旅长。
  是时整编第1师序列为:师长罗列。
&&&&&&&&&&&&&&&&&&&&& &1旅,旅长吴俊。
&&&&&&&&&&&&&&&&&&&&&& 78旅,旅长沈策。
&&&&&&&&&&&&&&&&&&&&& &167旅,旅长匡永美。
&&& 1948年3月,罗烈升任整编第1军(相当于兵团)军长,调第16军(未整编的军,相当于整编的师),副军长陈鞠旅任该整编师师长。
  1948年9月恢复1949年番号。军长改由陈鞠旅担任,所辖各旅恢复师番号。第1师师长周环,
&&& 1949年1月袁书田接任第1师师长。第78师师长陈坚。第167师师长曾永美。&& &1949年,陈鞠旅升任第18兵团副司令,仍兼任第1军军长,副军长段成涛。
&& &日至26日,该军在成都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歼部分部队后,陈鞠旅率余部投降
第1军:中央军嫡系部队。国民革命军第1军的历史最早是1925年8月编成的,首任军长是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第二任军长是何应钦。
1933年统一编号之后的首任军长是陈继承(字武鸣),胡宗南于1936年4月继任。该军是胡宗南军事集团的起家部队。
1938年7月,由于胡宗南任 17军团军团长,所以被免去第1军长的兼职,专任军团长,由该军第1师师长李铁军(字虞午)继任。为加速中央军非嫡系化部队的嫡系化进程,胡宗南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以交流干部为名,令第1军军长李铁军与湘系军第76军军长陶峙岳(字岷毓)对调职务,陶改任第1军军长,李改任第76军军长。此时有副军长李英(号兰荪)、张坤生(号诚厚)、罗历戎(名立荣)。
日,陶峙岳升任胡宗南之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由蒋介石手令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学习成绩第一名之该军第78师师长丁德隆(字冠洲)继任军长。此时副军长罗历戎。
日,丁德隆改任新组建的第57军军长,调原第80军之第 97师(现改隶第57军)原师长韩锡侯继(号荫五)任第1军军长。副军长仍为罗历戎。
1942年春,韩锡侯调任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91军军长,调前庐山军官训练团办公厅副主任张卓(字叔达)继任军长,副军长罗历戎、李正先(号建白)。
1943年3月,李用章升任该军副军长。
1944年,罗历戎调走,严明(号果人)升任副军长、杨彬(字东屏)由第37军副军长改任第1军副军长。
日,军长张卓升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同日调原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指挥部参谋长罗烈(原名先发、字冷梅),为第1军军长,此时副军长为李用章(1月9日调任第3军副军长)、严明、杨彬、刘超寰(字镇中, 日任命)。
1946年初,国民党军进行整编,第1军改称整编第1师(仍是军级)。师长罗烈、副师长许良钰(号凉月)、刘超寰。
1948年 3月,罗烈升任整编第1军(相当于兵团)军长,调第16军(未整编的军,相当于整编的师),副军长陈鞠旅任该整编师师长。
1948年底,该整编师又恢复了第1军的番号,军长仍为陈鞠旅。
1949年,陈鞠旅升任第18兵团副司令,仍兼任第1军军长,副军长段成涛。
12月24日至26日,该军在成都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歼部分部队后,陈鞠旅率余部投降。
陈鞠旅:&第1军属于国民党军队中的嫡系主力部队之一,也是胡宗南赖以起家的政治资本。这支部队虽然没列入“五大主力”之中,但其官兵素质以及武器装备都属上乘。不过自从参加过抗战的初期作战后,第1军就很少有参加作战的机会了。这就导致了第1军基层官兵在内战爆发前严重缺少实战经验,在与中共军队交锋时是屡战屡败。尽管如此,胡宗南还是对第1军爱护有加,视为最后的王牌,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易使用。
   陈鞠旅是广东惠阳人,字民力,生于日。他在第五期毕业后被派到第22师当下级军官,成了时任师长胡宗南的部下。此后第22师编入第1师,陈仍在胡麾下效力,并参加过军阀混战和对红军的围剿。1936年11月,时任第1师2旅3团中校团附的陈鞠旅随部进入甘作战,当部队推进到同心城时,突然遭到红28军伏击。激战中第3团团长刘超寰、第1营营长陈文杞先后负伤,第3营溃散,第2营则被压制在一条深沟内动弹不得,全团军心涣散,随时有被红军歼灭的危险。陈鞠旅此时果断处置,命令各营连所属轻重机关枪集中使用以阻挡红军的连番进攻,并规定连长以下带兵官都高呼“第一师不打败仗;第一师不当俘虏”为口号,把已经涣散的士气又重新鼓舞了起来。第3团以伤亡600余人的代价终于等到了第4团的援兵。陈鞠旅以此战得到胡宗南的青睐,并被提升为第3团上校团长。
   爆发时,陈鞠旅率部在上海蕴藻浜地区坚守阵地不退,并几次与来犯日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战后被记大功一次,并提升为第1旅少将旅长。陈鞠旅经过十年军旅,成为一名将官。在八年抗战中,由于第1师被长期配置在潼关地区,使得陈鞠旅的抗战生涯很少有与日军交手的机会。1944年7月,当豫中国军被日军击溃时,时任第16军副军长兼预备第3师师长的陈鞠旅奉命火速驰援灵宝。陈鞠旅率部在夫妇峪迎头痛击来犯日军,所属第8团(团长周士瀛)也在1500高地全歼日军一个中队,为稳定战局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战后被授予武功状。此战应是陈鞠旅军旅生涯中最为得意的一幕。
   内战全面爆发时,陈鞠旅随第16军在华北作战,1948年1月调升整编第203师师长。同年6月,整编第1师师长罗列调升为西安绥靖公署参谋长,所留遗缺被胡宗南点名由陈鞠旅接任。整编第1师自内战爆发后就接连吃败仗,虽然胡宗南象征性的让整1师所属整1旅“率先攻占”延安,但仍旧无法提升整1师的整体战斗力。胡宗南之所以要陈鞠旅接任整1师师长,那是因为陈对部队的整训颇有手腕。早在抗战中期,胡宗南就派陈鞠旅去接管不属于自己派系的预备第3师,陈不负胡望,到职不久就成功将这个师从董钊手中夺来,并带这个师成为了胡系各部中第一支获得武功状的部队。此举使胡宗南对他更为欣赏,据闻常有胡宗南召见陈鞠旅谈话数小时不散的情况发生。不过此时的陈鞠旅同抗战时期的他已判若两人。面对国军在西北战场的连续不利形势,陈鞠旅对“剿匪”的前途显的十分迷茫。
   1949年5月首都南京丢失后,国军统帅部对于战局已经回天乏力,西北国军也被迫放弃西安退守汉中,继又被迫退入四川。在这种情况下,陈鞠旅虽然被战地提拔为第5兵团副司令官兼第1军军长,但对于蒋校长、胡长官常说的“誓将共匪剿灭”的口号早已当成是种幻想了。本来第1军还保存有相当战力,并且当蒋中正亲临重庆时,胡宗南还特地调第1军去当卫队。但是由于联勤第44补给分区的指挥者早有起义之心,对于第1军所需汽车始终迟迟不拨,陈鞠旅无奈只得将已有汽车拨给78师先行出发,命令第167师徒步前进,第1师最后行动。其结果是,被解放军各个击破,只得带着残兵败将退守成都。第1军这一跑,把个蒋校长给扔在了重庆,幸亏保密局使用所谓的“特种战术”打开一条通往机场的道路,要不然蒋校长就得成了解放军的俘虏了。陈鞠旅这一手差点丢了自己的命,好在“党国”值此用人之际,陈也没受到追究。
   日,为了保存国军在大陆的最后一点血脉,胡宗南在新津召开了一次会议,会中决定成都地区守军应尽全力向西昌突围,以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这次会议中,陈鞠旅的第1军奉命协同第3军、第36军向南突围。本来这个计划准备在23日晚22时开始行动,但没想才刚一行动,友军第15兵团和第20兵团就在24日先后宣布起义。国军突围部队只得调整部署,要第1军作为左兵团先头部队单独行动,并接应后续部队第3军和第36军一个师突围。陈鞠旅明白他的军人事业快到头了,但作为一名军人,他还是得执行上级所分派的任务。
   12月24日下午,国军开始正式突围。陈鞠旅的第1军左冲右杀,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终于在26日推进到邛崃地区。这个时候第1师已经被打散,第78师残破不全,第167师前后两任师长阵亡,部队军心涣散,继续打下去,只能落得个全军覆没的地步。陈鞠旅权衡利弊,同他的好朋友——干部训练团学生总队长王应尊以及第5兵团参谋长吴永烈等人一商量,决定劝说兵团司令官李文向解放军投降。12月27日,陈鞠旅命令第1军残部放下武器,接受第12军的整编。据说陈在军部召集营以上干部宣布这个决定时,与会人员全都掉下了眼泪。
   陈鞠旅向解放军投降后,被定义为起义人员,并送到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班学习。1950年3月被任命为西南军区高级参议。这时候的陈鞠旅是真想太太平平的安度余生了,但没曾想和他一同投降的李文、冯龙(冯龙(),湖北黄陂人,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军官总队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军中将军长兼汉中警备司令)、周士瀛(周士瀛(1912-)浙江吴兴人,1930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1949年12月任军长,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总部供应司令部中将司令。)等先后逃跑,陈因此受到牵连被逮捕审查。52年3月2日,陈鞠旅因病在重庆狱中含恨而逝。
李文(字质吾,号作彬)(45.6中将1905湖南新化-台北,黄埔一期六队(24-)历东征和北伐战争,淞沪会战、豫东兰封会战、武汉会战等。军校第三期见习官、新兵连少尉排长、第4团中尉排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2师4团上尉连长,总司令部补充第1团少校营长27第22师补充团2营中校营长,第1师4团营长、团附30第1师1旅3团中校代团长、上校团长,第1师2旅旅长35第1军1师上校副师长。第78师师长,第90军军长39第34集团军少将副总司令兼90军军长,中央军官训练团第一大队大队长45第34集团军中将总司令46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北平警备总司令,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四兵团司令官,华北警备总司令49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兵团司令官,49.1傅作义于北平起义,李与第九兵团司令官石觉等与傅作义决裂,并同机返回南京,迳往溪口见蒋介石,旋任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兵团司令官。同年12月27日于四川邛崃无奈向解放军投诚,与陈鞠旅、冯龙等军长被集中在解放军重庆教导总队和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班学习,50年3月在重庆学习时乘隙摆脱中共监视,后往香港,次年4月经蒋介石同意转赴台湾,曾任"国防部"中将高参。64.1退役,台湾糖业公司顾问。
&罗列() 号冷梅,福建省长汀人。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陆军大学及兵学研究院结业。 出任军职,累升至军长、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参谋长。1950年率残部自西南败退台湾。初任“国防部”中将参议,旋调任第三、一厅厅长。1955年擢升“副参谋总长”,并赴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大学特别班深造。1956年调任第一军团司令官,三年后出任陆军总司令,晋级陆军二级上将。任满后派任“国防部”联合作战研究督察委员会主委。1962年就任三军联合大学校长,翌年重返“国防部”。1970年受聘“总统府战略顾问”,退役后改聘“国策顾问”。1976年病卒台北。 妻叶绍勤,生6子1女:名大维、大任、大祯、大涛、大铭、大坤、大炘(女)。子女均居美国,学有所长,并已成家立业。次子大任为“美国之音”华语播音员。母李氏1964年在台去世,父名碧文,早年去世,故乡已无直系亲属。
张卓()。名永德,字叔达,贵州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3期毕业。曾任云南讲武堂、湖南讲武堂教官,后任第6军参谋长,第28师副师长,1933年9月任陆军步兵学校少将教育长,1939年兼任遵义警备司令,1942年4月任第1军军长兼任渭潼警备司令部司令,1944年参加,1945年1月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中将副主任,1946年任西安绥靖公署中将高参,1949年任贵州省反共自卫训练团总指挥官,同年11月贵阳解放前潜套遵义,1951年被处决。
韩锡侯(1902—?)人,字荫五。第八期、将官班甲级第二期毕业。历任军职:第43师参谋处处长、18军团长、第97师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第1军军长、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第91军军长、第9军军长、西安防守司令。1946年被撤职。后不详。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攸县老家养伤的丁德隆受蒋介石电召,抱病重返前线,抗击日军入侵,率部参加上海保卫战、战役和武汉会战。1940年在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以成绩第一名毕业后,当时胡宗南对第一军军长陶峙岳不放心,保荐陶为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刚好丁德隆在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胡想让丁长第一军,向蒋介石保举,6月15日,蒋介石特任丁德隆为第一军军长。次年5月25日,丁德隆出任第三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五十七军军长。日任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日,丁德隆升任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辖第六十六、第八十三军和新编第七军。日晋任中将,并任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中央训练团将官班主任、副教育长。同年5月,丁德隆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丁德隆专任中央训练团副教育长,主管军官训练工作。1946年秋,丁德隆出任西安绥靖公署干部训练团副团长。
<DIV class=para sizset="0" sizcache049年5月,第十六绥靖区改编为第十一兵团,霍揆彰任司令官,丁德隆任副司令官,下辖九十七军(军长蒋当翊)和第一0三军(军长王中柱),6月12日,改编为湘鄂赣边区绥靖总司令部,霍揆彰任总司令,丁德隆仍任副司令。1949年冬,丁德隆到台湾后,任“国防部”中将参议,受训于革命实践研究院第二十—期,被递补为“国民大会”工人团体代表、并任“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
<DIV class=para sizset="0" sizcache091年元月1 日,丁德隆和邓文仪等100多位退役将领发起成立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丁任监察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日,丁德隆病逝于台北,终年93岁,葬台北国军示范公墓。
晚年退役弃政,潜心研习道、佛、儒、耶各教之哲理,擅长篆、隶、楷、草各体书法,并有绘画技能,曾在台北举办过个人书画展。在著作方面有《大同大道》、《易经原理》、《心物一元观》、《道性真理》、《天人合一》、《自然循环定律》等著述付梓。
李铁军(1904年—2002年)字虞午,中将。广东人。第一期毕业。参加,历任第二师排、连、营,第一师第一旅第三团团长。一九三零年任第一师第一旅旅长,第一师副师长。一九三六年二月任陆军第九十五师师长。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任第一师师长。 一九三七年八月参加淞沪抗战,在、宝山、月埔一带抗击日军。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二日辞第一军军长职,李铁军升任第一军中将军长。一九三八年七月调任七十六军军长,一九四二年六月升任第三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七十六军军长。 一九四四年三月以第四十二军和新编第二军编成第二十九集团军,李铁军升任第二十九集团军中将总司令兼新二军军长,驻防甘肃走廊。一九四六年四月李铁军接任警备总部总司令。 
一九四七年抽调整编第三师、整编第十五师、二O六师等部队会同守军共八个旅,组成第五兵团,以李铁军为司令官;这年九月,国民党和三青团合并成立新的国民党第六届,他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一九四七年十二月第五兵团部及整编第三师在西平县西南的祝、金刚寺一带被黄埔同学?以牵牛战术歼灭。李铁军哀叹半世英名毁于一旦[1],率少数残部逃跑。一九四九年李铁军前往,任“中央”监察委员、“”部员。后定居。1998年曾回过节。日病逝。
李铁军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始终是同学胡宗南的得力部下。基本上只要胡升一级,就会把原来的职务交由李来接任。逐渐的,李铁军在早期的胡宗南系统中,成为了二号人物。然而,李铁军因为没能处理好新疆事变,使其地位受到了动摇。再加上内战时期在豫西被陈赓兵团打的落花流水,更使他的地位一落千丈,只得黯然的退出了胡宗南集团。
这一系列的巨变,主要还是李铁军本人的骄傲自负心理所致。抗战初期的李铁军还只是一个师长,在他敢打敢冲的精神号召下,第1师发挥出不俗的战斗力,应该说这时候的李铁军已经有了成为胡宗南继承人的资格。一直到了1944年,已经当上第29集团军总司令的李铁军奉命率部进驻新疆。但在新疆这个复杂的政局下,却没能使李铁军有着高度的警觉,他的自信使他错误的判断了局势。于是在新疆民族军发动进攻之后,手忙脚乱的李铁军根本无力平息暴动,自己的部队反到损失惨重,几乎丧失了新疆的自主权。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使胡宗南对他的感到失望,更使政府对新疆的威信跌至了最低点。
新疆暂时得到和平后,李铁军在河西警备司令的职务上度过了内战的第一年。不甘心失败的李铁军一直想着重返战场,他希望能通过对解放军的作战中立功而恢复自己的威望。然而命运之神似乎总和他过不去,就在他好不容易从胡宗南那里争取到第5兵团司令官的时候,这个位子还没做满三个月,就在豫西被打的灰头土脸,所属整编第3师全军覆灭,本人也是落荒而逃。这次失败,可以说是让李铁军彻底的丧失了胡宗南对他的信任,也使他自己的戎马生涯达到了最低谷。他最终选择辞职,去了南京的家中度过了大部分的内战时光。
1949年11月,李铁军被重新启用了。当时的62军因为湛江事变导致内部混乱不堪。国防部对军长的继任人选,考虑从广东籍的中央军嫡系将领中挑选。李铁军得知这一消息,觉得自己复出有望,便积极奔走,终于如愿的降级当上了第62军军长。国防部考虑到李铁军是黄埔一期,且又当过兵团司令官,如果专任军长的话有点不体面,于是在不久之后又任命他为海南防卫军副总司令兼第2路司令,除了兼任第62军军长之外,还把陆军步兵学校教导师交给他指挥。
对于国防部的信任,李铁军可说是铁了心的要干出成绩来。由于国军在金门有了打赢解放军的实例,这本身就使李铁军对于守备海南有了信心。其次,在政工部门的宣传下,把共产党描黑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李铁军更是夸大宣传,让62军的官兵铁了心的和解放军拼命到底。于是,他指挥的62军是整个海南战役中抵抗的最为激烈的部队,甚至还接连不断的打反击,近乎于到了疯狂的地步。
这62军的海南作战史,完全可以说一部惨烈史。在李铁军的指挥下,62军在澄迈地区打的非常疯狂。这军长、师长、团长全都带头冲锋,就连各级参谋长也都带着勤杂部队投入到作战中。在整个内战后期,还能和解放军这么对干的部队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但李铁军的一切努力都有如杯水车薪,他的两个师很快就被消耗殆尽,另外一个步校教导师还宣布战场起义。此外副军长韩潮被俘,参谋长温轰阵亡。这时候的李铁军觉得没希望了,他的一切努力都已经作出,但仍然没能扭转战局。既然如此,他就只能带着残部开始突围。
对于突围,他没有遵从海南防总的命令向八所或者是榆林撤退。对62军来说,这两个地方都太远了,而且还得面对解放军主力的追击和地方游击队的截击。别说抵达目的地了,就连执行都根本不可能。经过判断,他决定反其道而行,向解放军的侧翼突围,从海口撤退。这一招还真成功了,经过整理,62军残部把李铁军本人加进去,一共突围了500多。但经过海南之役,李铁军是彻底丧失了斗志。他在空挂国防部部员干领薪水四年之后,就办理了退役手续。此后他移居美国加州,在那里默默无闻的度过了余生,于日病逝,享年99年
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一军
在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4个暂编第1军
&一、韩复榘部暂编第1师组成的暂编第1军
该军全身是期间部暂编第1师。1928年10月,对所属部队进行整编时,将所辖各种独立师番号取消,统一改编为暂编12个师。其中,韩复榘部被改编为暂编第1师,韩复榘师长。1930年夏,韩复榘在中原大战期间,将所属第1军团暂编第1师扩编为暂编第1军,梅钧任暂编第1军军长,下辖部队编制不详,隶属于第一军团。不久,该军番号撤消。
二、第2战区保安司令部组成的暂编第1军
该军前身是所属保安司令部。1939年7月,第2战区将所属保安司令部扩编组成暂编第1军,(后)任军长,王炳钺任参谋长。原所属两个警卫团、一个宪兵团和一个特务团,统一改编为第66师、第70师和第214旅。其中:第66师,杜春忻任师长;第70师,任师长;第214旅,贾毓芝任旅长。1940年12月,暂编第1军奉命改番号为。
三、第33师、暂编第62师组成的暂编第1军
该军前身是第85军第33师和第13军暂编第62师组成的暂编第1军。1944年9月国民政府将第33师和暂编第62师合编组成的暂编第1军。第85军副军长王毓文任军长,王炳钺任副军长。下辖:第33师,段海洲任师长,第117师,刘曼天任师长(后)。1945年初,该军隶属时,原暂编第15军新编第9师和新成立的暂编第66师改隶该军。同年6月,该军该番号为,同时将原属暂编第66师该隶直辖。
四、苏南地区地方武装新建的暂编第1军
该军为新组建的1个暂编军。1949年5月,国民政府为加强长江口岸的防御力量,在苏南地区附近收集部分地方武装组建暂编第1军,任命董继陶任军长。下辖第71师,张忠任师长;另两个独立团,主要驻守崇明岛,后撤到舟山,隶属舟山防卫司令部。1950年该军在撤至台湾后被裁减。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放军三军集中换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