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板凳舞教学视频的板凳可以玩什么游戏

苗族板凳舞蹈相关视频_在线观看_百度视频
订阅精彩视频,请
苗族板凳舞蹈相关视频:
大家都在搜:
百度视频搜索结果源于互联网视频网站,系计算机系统根据搜索热度自动排列,不代表百度赞成被搜索网站的内容或立场。上传时间:
专业舞蹈老师现场教学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
12-20 12-19 12-18 12-17 12-17 12-16 12-16 12-15 12-11 12-09
&&&&&&&&&&
苗族板凳舞
编辑:省非遗中心提供
 来源: 日期: 阅读:<font color='#CC
苗族板凳舞流传于安龙县洒雨镇科香黑苗寨子,由于联姻的关系,现流传地已扩展至本县洒雨、戈塘、龙山、海子等乡镇和兴仁县鲤鱼坝一带的黑苗寨子,但流传的板凳舞在演出场合、形式和功能等上已经发生变化。科香苗寨位于洒雨镇东南面,与本县戈塘镇科发村相接壤,住着杨、潘、龙、丁四姓,约380人。寨子海拔1434米,山高路陡,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山上的寨子,运载货物仍靠人担马驮,寨中房屋至今大多仍是传统木栅栏土墙结构的茅草房和瓦房。
科香黑苗于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从黔东南黄平、台江一带迁徙到安龙,至今已有200多年,但在服饰、居住房屋、生活习俗等上,一直保持着迁徙来时(明清时期)的风貌。关于板凳舞的起源,科香苗寨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苗寨中所有的青壮年都外出打仗去了,只剩下妇女、老人和小孩。由于身居高山,森林密布,猛兽极多,妇女们为了壮胆,常聚在一起,敲击板凳驱赶野兽。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在办“满月酒”时跳板凳舞的习俗。跳板凳舞时,以4折子音乐伴奏,强拍一脚落地,弱拍另一脚抬起朝前踢出,双脚互换,边跳边转圆圈。双手提小板凳脚用板凳面强拍互击、弯腰、转身等,变换手形击出花样。高兴时用臀部互撞,相互踩脚以取乐。
表演程式为:①喝跨门酒,即在“满月酒”第二天,外婆家人要回家,主人家用碗端酒在大门口拦着,双方对唱敬酒歌,外婆家人倒酒在门坎上敬门神。喝敬酒,才能跨出门坎到院坝。②唱飞歌开场,外婆给小外孙穿新衣服,唱歌祝福小孩长大成才。外婆家人便叫亲家(小孩的爷爷)背小孩跳板凳舞,唱歌祝福他添孙。然后唱飞歌:“大家来跳舞,不跳错,不要被罚酒,高高兴兴收板凳回家”。③对跳板凳舞,对跳的双方由于是主人家、外婆家这种主宾关系已婚、同辈的异性,对跳时,心情放得开,不分场数。开始时,大家围着圆圈对唱对跳,谁要是跳错了步法,就会被罚用碗装喝酒。后来随着喝酒的增多,大家趁着酒兴互相踩脚,用臀部互撞,越跳越起劲,累了可以换人,一直跳到尽兴。④告别回家,外婆家人跳着板凳舞,与主人家对唱祝福小孩的歌,喝主人家敬的酒,高兴地回家了。
黑苗板凳舞除了在春节初一初二自娱跳外,只在苗家生小孩办“满月酒”的习俗中跳,而且每次都必须按“喝跨门酒——‘唱飞歌’开场——对跳板凳舞——喝敬酒回家”的程序进行,且参与跳板凳舞的只能是已婚、同辈的异性。
科香黑苗一直保持着传统的风俗习惯,尤其以生育为核心的板凳舞更体现了该支系传统的文化心理,对研究黑苗的历史及文化具有较高的价值。
跳板凳舞传统的传承方式以观摩学习为主,随意性很大。1953年后,由于苗族板凳舞开始具有一定的表演程式和表演形态,并以松散型的民间舞蹈队的形式出现,其传承开始变为队长传承,到现在已传承了三代,即:潘仕成、潘先甲、杨占辉。
由于现代经济文化的腾飞,外界强势文化的侵入,现苗寨外出打工的人很多,每次在满月酒时跳板凳舞都因人太少而不能进行,而且随着对外交流增多,青少年对板凳舞日渐淡漠,基本上已经不再学跳板凳舞了。
编辑:网站管理员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图片新闻
主办:贵州省文化厅  承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地址:贵阳市遵义路60号二楼 电话:6 手机号:(王老师)
邮箱: 工作交流QQ群:板凳舞_百度百科
板凳舞是舞阳河流域苗族(俗称高坡苗)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其特点是节奏热烈,舞姿变化不大而又饶具风趣,道具简便,参与性强。
在施秉,板凳舞是舞阳河流域苗族(俗称高坡苗)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其特点是节奏热烈,舞姿变化不大而又饶具风趣,道具简便,参与性强。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天空突然象着了火一样,干旱炎热,百花凋谢,五谷不生。原来,清水江的龙太子被望坡老人杀死了,浮在水面,故引起气候反常。于是,人们请来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分别把十二个蛋、十二支香、十二砣泥巴供奉在天神、龙王前,烧香烧纸,向天神、龙王赔罪,请求给予风调雨顺。但是,整整求了九九八十一天,天神、龙王仍然不肯下一滴雨。人们只好成群结队的去到处呼喊,连呼喊了一个月,天上的姜央听到了呼喊声,连忙求见雷公,请求雷公开恩降雨。雷公不但不理,反把姜央骂了一顿。为了解除百姓苦难,姜央想来想去,砍来竹子做成芦笙,吹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雷公听到芦笙曲,十分高兴,禁不住拿起两根小板凳,“啪啪”地敲响起来,并且不停地欢跳。雷公的板凳舞又感动了天神、龙王,于是给人类降下雨来。人们兴高采烈,也拿板凳跟着雷公跳起舞来。从此以后,板凳舞就在施秉一带的高坡苗族中间流传下来了。
板凳舞内容健康,易懂易学,四季可跳。舞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跳板凳舞的苗族妇女,上穿无扣紫色大襟,下着紫色百褶裙。施秉苗族板凳舞,一般在正月间比较盛行,亲戚好友拜年访客,饮酒之余,微醉之际,主客即跳起板凳舞以助兴。舞蹈属纯娱乐性,场面壮观,动作大方,节奏热烈,可称为苗族的狂欢舞。还有一种板凳舞,在老人过世之后才能跳。男女用板凳相击发声,跳起欢快的舞。这种舞更为热烈,充分体现出苗族人朴实、粗犷的性格特点。舞姿既欢快而又诙谐。板凳舞跳到高潮时,有些妇女会相互拥抱,踩着点子,有些则手拿木棍、竹把等物,做出骑马、跳芦笙甚或作爱等姿态。有些妇女还两手高提百摺裙角.向左右的男子煽来煽去,给舞者增添热闹气氛。客人不注意,还被主人在脸上打上紫色“印印”(称“花猫”)。打得越多,则说明主人对客人的情意越深。客人的颈上还往往被主人挂上一串串洁白的玉米花,其景其情,妙趣横生,把整个跳舞场面推向高潮。
该舞多在白天表演,也能在晚间演出。每逢元旦、春节、正月十五元宵夜等节庆之际,随着“狮子”、“龙灯”等玩艺合在一起表演,也能单独在村头、稻场上围圈玩耍。表演者均为男性,人数一般为四人、八人或十二人不等,均需成双成对,方可翻舞跳耍。表演时,每人手中都持矮小长凳一条,道具服装十分简便,最易于群众接受和欢迎。尤其在夜间表演时,艺人将板凳的四支腿上,用油棉包住,再用火点燃,便可舞出“火龙翻滚”、“烟火腾舞”的壮观景象,令人喝彩不迭。&&&&&&&&  苗族板凳舞  板凳舞是所辖的、、三县境内的流域(俗称高坡苗)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其特点是节奏热烈,舞姿变化不大而又饶具风趣,道具简便,参与性强。板凳舞内容健康,易懂易学,四季可跳。舞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跳板凳舞的苗族妇女,上穿无扣紫色大襟,下着紫色百褶裙。  苗族板凳舞,一般在正月间比较盛行,亲戚好友拜年访客,饮酒之余,微醉之际,主客即跳起板凳舞以助兴。舞蹈属纯娱乐性,场面壮观,动作大方,节奏热烈,可称为苗族的狂欢舞。男女用板凳相击发声,跳起欢快的舞,这种舞更为热烈,充分体现出苗族人朴实、粗犷的性格特点,舞姿既欢快而又诙谐,板凳舞跳到高潮时,有些妇女会相互拥抱,踩着点子,有些则手拿木棍、竹把等物,做出骑马、跳芦笙甚或作爱等姿态。有些妇女还两手高提百摺裙角。向左右的男子煽来煽去,给舞者增添热闹气氛。&介绍  板凳舞是舞阳河流域苗族(俗称高坡苗)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其特点是节奏热烈,舞姿变化不大而又饶具风趣,道具简便,参与性强。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天空突然象着了火一样,干旱炎热,百花调谢,五谷不生。原来,清水江的龙太子被望坡老人杀死了,浮在水面,故引起气候反常。于是,人们请来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分别把十二个蛋、十二支香、十二砣泥巴供奉在天神、龙王前,烧香烧纸,向天神、龙王赔罪,请求给予风调雨顺。但是,整整求了九九八十一天,天神、龙王仍然不肯下一滴雨。人们只好成群结对的去到处呼喊,连呼喊了一个月,天上的姜央听到了呼喊声,连忙求见雷公,请求雷公开恩降雨。雷公不但不理,反把姜央骂了一顿。为了解除百姓苦难,姜央想来想去,砍来竹子做成芦笙,吹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雷公听到芦笙曲,十分高兴,禁不住拿起两根小板凳,“啪啪”地敲响起来,并且不停地欢跳。雷公的板凳舞又感动了天神、龙王,于是给人类降下雨来。人们兴高采烈,也拿板凳跟着雷公跳起舞来。从此以后,板凳舞就在施秉一带的高坡苗族中间流传下来了。     板凳舞  板凳舞内容健康,易懂易学,四季可跳。舞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跳板凳舞的苗族妇女,上穿无扣紫色大襟,下着紫色百褶裙。施秉苗族板凳舞,一般在正月间比较盛行,亲戚好友拜年访客,饮酒之余,微醉之际,主客即跳起板凳舞以助兴。舞蹈属纯娱乐性,场面壮观,动作大方,节奏热烈,可称为苗族的狂欢舞。还有一种板凳舞,在老人过世之后才能跳。男女用板凳相击发声,跳起欢快的舞。这种舞更为热烈,充分体现出苗族人朴实、粗犷的性格特点。舞姿既欢快而又诙谐。板凳舞跳到高潮时,有些妇女会相互拥抱,踩着点子,有些则手拿木棍、竹把等物,做出骑马、跳甚或作爱等姿态。有些妇女还两手高提百摺裙角。向左右的男子煽来煽去,给舞者增添热闹气氛。客人不注意,还被主人在脸上打上紫色“印印”(称“花猫”)。打得越多,则说明主人对客人的情意越深。客人的颈上还往往被主人挂上一串串洁白的玉米花,其景其情,妙趣横生,把整个跳舞场面推向高潮。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黑苗,苗族的一支。自清嘉庆二年(1797年)从黔东南州黄平、台江等县迁到黔西南州安龙县洒雨、戈塘、龙山、海子等乡镇至今,一直深居高山。  板凳舞的发源地——洒雨镇科香苗寨,地处本镇东南面,离镇政府20余公里,与戈塘镇科发村相接壤。海拔1434米,水源缺乏,地势高险,山峦叠障,没有公路,只有一条山路通往寨子,运载货物仍需人担马驮,盛产玉米。  分布区域  板凳舞分布在洒雨、戈塘、海子、龙山等乡镇及兴仁县鲤鱼坝等苗寨,由于传承的变异性,各地的板凳舞在表演的场合、人数等已有所变化,而一直在民间礼俗中表演的传统板凳舞只有在科香苗寨才有。  历史渊源     板凳舞 相传自清二年(1797年)黑苗迁入安龙后,有一年很多青壮年外出打仗去了,由于身居高山,猛兽极多,妇女们为了壮胆,常聚在一起,敲击板凳驱赶野兽,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了在满月酒时跳的板凳舞。  1953年,安龙土地改革,苗家人分到了土地,科香苗族阿哥潘仕成(已故& 当时19岁& 小学文化)就创作了一首《苗家出了头》作伴奏,与潘先茂(已故& 当时18岁& 小学文化)共同创编,使板凳舞有了一定的表演程式和表演形态,并代表安龙到、等地演出过,1981年,杨占辉(科香苗族人& 男& 1953年生& 现洒雨镇堵瓦小学教师)对舞蹈中一些呆板、不灵活的动作作了修改,一直延续至今。&基本内容  1、舞蹈表演程式(开场——舞蹈——结束)。     板凳舞  2、舞蹈表演形态(步法、手形、身段等的变换)。  3、演出禁忌:对跳的双方必须是已婚、同辈的异性。  4、演出的习俗:除平时练习自娱外,春节初一初二、满月酒时跳板凳舞。  5、伴奏音乐:《苗家出了头》及板凳拍出的节奏。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等  1、道具:小板凳  2、伴奏乐器:、、  3、伴奏音乐:《苗家出了头》传承谱系  1、1953年以前,跳板凳舞随意性很大,属观摩学习的民间传承方式。  2、1953年,由于板凳舞有一定的表演程式和表演形态,一直属队长传承,到现在已传承了三代,即:潘仕成(创编人)(传承从1953年-1958年)——潘先甲(从1958年-1981年)——杨占辉(从1981年至今)。基本特征  1、舞蹈演出的时令性。即在春节初一初二、满月酒时演出。  2、舞蹈演出的程式性,即每次都按“开场(序曲)——舞蹈——结束(敬酒)”进行。  3、舞蹈表演的艺术性。即在步法、身段、手形的变换上有一定的美感和特征,体现了苗族人民独特的审美心理。  主要价值  板凳舞是流行于黑苗生育习俗(满月酒)的一种民间舞蹈,是对新生活的赞美、新生命诞生的喜悦与祝福。其表演形态热情奔放,代表了黑苗独特的审美心理,具有极高的舞蹈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研究价值。&濒危状况  由于现代经济文化的腾飞,外界强势文化的侵入,现苗寨外出打工的人很多。每次在满月酒时说跳板凳舞都因人员不足而不能进行。再则,青少年对传承板凳舞的重要性不理解,基本上都不想学跳板凳舞了。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1.散客时代网:2.贵州旅游在线网: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板凳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