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保户申请书范文去敬老院需要多钱

上午11:40,阳曲县黄寨敬老院的餐厅内,72岁的李大爷正在吃午饭,餐桌上摆着包子、粉条烩肉等饭菜,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拌汤散发着香味儿。暖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地板上,李大爷细嚼慢咽地吃着饭,一脸的满足。
在敬老院的菜地里,长满了紫色的茄子、鲜红的辣椒、绿油油的香菜等蔬菜。院子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古色古香的六角凉亭、葫芦形水池,青瓦盖顶、白灰色墙面的建筑搭配起来,俨然一座美丽的花园。在这里,259名像李大爷一样的五保户正安享晚年。
阳曲县花园式的中心敬老院
李大爷4年前来这里养老。“人家每天变着花样给我们做饭,每个月还给我们发50块零花钱,生病了有人管,平时可以看看电视、打打扑克和麻将。没想到老了老了享福了,还得感谢政府啊!”
李大爷说,在村里生活时,他孤身一人,吃饭常常凑合,衣服也懒得洗。冬天时,生个炉子取暖,常常担心煤气中毒。4年前,村委会劝说他来敬老院养老,刚开始他担心去了受拘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了后,发现这里吃得好、住得暖,每个房间都有电视,衣服、被褥脏了有人洗,和其他老人在一起也有了伴。
和李大爷坐在一起吃饭的刘师傅今年65岁,他正惦记着下午在院里打台球。“敬老院给我们老年人准备了图书室、健身室,我们也有个活动的地方。”刘师傅说,他以前生活在农村,大半辈子都没摸过台球杆,来这里以后学会了打台球,而且技术越来越熟练,常常拉别的老哥们一起比赛,心情好了,身体也比以前好了。
太原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太原市农村五保户养老补贴,由国家、省市、区财政负担。各区标准,根据当地农村平均消费水平确定。在阳曲县黄寨敬老院生活的五保户年供养标准为6500元,此外每月发放50元零花钱。五保户患病产生的医药费,采取实报实销,由政府承担。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文章:
||||||||||||||||||||||||||||||||||||||||||
太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商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太原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太原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太原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稿件错误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太原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订阅太原手机报移动用户:
&发送短信"TAIY"到""订阅太原手机报彩信版
&发送短信"DTAIY"到""订阅太原手机报短信版
太原新视听
Copyright & 2003-.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太原日报社主办 太原新闻网版权农村敬老院现状调查:开心农场,有点田
农村敬老院现状调查:开心农场,有点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成为了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的重点。我国的农村养老经历了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过程。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提高集中供养能力和服务水平,是改善当前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发展农村敬老院扩大集中供养范围,充分体现着党和政府对社会最弱势群体的关怀,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沅陵县麻溪铺镇工作期间,多次深入镇敬老院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此为样本展现农村集中养老模式的现状及特点,为农村敬老院的发展走向提供一些思路。一、麻溪铺敬老院样本模式62岁的刘昌鸾是复员退伍军人,业余学得一手理发手艺,住进敬老院后,不但生活有了国家保障,靠理发每月还赚得一百多元外快。敬老院50位五保老人,夏天每人每月理发两次,冬天每人每月理发一次,理发一次收4元,这笔钱由敬老院支付给他。这也是刘昌鸾通过民主海选当上副院长后,分管生活管理、环境卫生的职责范围:不仅要保持院容美观,也要做到个人卫生美观,蓬头乱发是不允许的。敬老院每周要进行一次卫生检查,个人房间由个人负责,检查完后当即公示结果,分为最清洁、清洁、不清洁。连续三次评定不清洁者,就要退出敬老院回村。与刘昌鸾一同当选为副院长的是70岁的江长俊,他分管安全保卫、生产劳动工作,主要包括交通、生活、消防安全。院内规定,老人出门不能坐无证车,食堂不能使用过期食品,夏天人人发蚊帐,冬天集中在大厅烤木炭火,不能在房内抽烟,要求个人房内不能看到火星,从而保证安全事故为零,院内建筑墙面也亮白如新。副院长这一职务并非行政职务,纯属义务劳动,没有额外补贴,这是麻溪铺敬老院管理自治的特色:院民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人少规模小,一般敬老院会自行管理,而麻溪铺敬老院却没有这样。老人们从院内成员中民主选出身体较好、年纪较轻、精力较充沛、责任心强的五保户组成四个自治小组:安全保卫组、生活管理组、生产劳动组、环境卫生组,各组制定组长1名、组员2名。这些代表都属于义务兼职人员,协助院长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他们替老人说话,也自主管理着院内老人生活,因为他们对敬老院充满信心,纷纷表示要争创省级先进单位。敬老院院长刘金海认为,老人越老越小,要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他们。现在老人最关心的是生活,每天伙食吃什么,国家给的钱用到哪了,民政部门拨的物资该怎么分配,这些问题在一般的敬老院也许只有院长最清楚,不过在麻溪铺敬老院,老人们也象知道自己的事情一样,心里有一本帐。因为在这里,敬老院每个月都要接受老人的监督,听取老人们的意见。麻溪铺敬老院把日常工作交给老人自主管理,自主理财,公开公示,老人放心,院长才安心。麻溪铺敬老院自2010年底落成以来,迎来数拨参观队、考察队,这种自主管理制度获得高度赞扬。9月23日,沅陵县红十字会及旗下博爱医院送来200件新衣、10床棉被及其它生活用品等,共计2万元物资。随之而来的,还有医护人员上门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长期跟踪治疗。策划组织这次公益活动的沅陵县红十字会秘书长张宏艳称,麻溪铺敬老院不仅硬件设施完备,最难能可贵的,是管理科学,其它地方有的管理制度它都有,其它地方没有的管理制度,它也有了,是目前全县11家敬老院中建设最新、入住老人最多、管理最科学的敬老院。张宏艳表示,今后将对麻溪铺镇敬老院进行长期对口帮扶,每半年开展一次物资及医疗用品捐赠,每季度组织医护队上门免费服务及定期回访,在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基础上,对常见老年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提供免费检查,对生病老人提供免费交通及食宿。曾经敬老院养老模式一度因管理严格、生活不自由备受社会诟病和抗拒,在麻溪铺,这种传闻得到了有力驳斥。除刘昌鸾外,其他有技能的老人都纷纷使出本事,发挥余热。61岁的肖高群和63岁的肖高长兄弟俩入院前曾是屠夫,如今敬老院养猪场的生猪出栏就包给他俩了,每杀一头猪,敬老院支付约60元,每年共计出栏生猪20头。61岁的颜克平和65岁的江发文入院前是泥水匠,如今虽然享受国家待遇了,他俩也闲不下来,有业务时,请好假,在敬老院吃过早餐后,就出去做小工了,一天能赚上一百来块。在农村,六七十岁的老人正处于年富力强期,他们习惯了生命不息,劳动不止,下地劳作,恐怕是最寻常的健身方式了。麻溪铺敬老院不仅为技术工种创造了条件,非技术人员也可凭劳动获得回报。敬老院有7亩田地,原是镇九校的学农基地,现在种着各种时蔬:西瓜、南瓜、冬瓜、黄瓜、香瓜、西红柿、辣椒、茄子、玉米等等,凡是春夏时蔬都种上了。院长买了一个耕田机,带头耕田种菜,院里部分尚有劳动力的老人,闲暇时都会帮把手。种的菜除了满足自己需求,吃不完的就运到市场卖掉,成本由敬老院投入,收入与参与劳动者五五分成,一月下来,收成好的菜地,一人能分到一百来块。敬老院院长刘金海说,现在是敬老院的头两季,究竟种什么好,如何合理分配,还在摸索中。今年黄瓜、茄子种多了,人吃不完了,猪也吃腻了,卖也卖不完了,运到城里又成本太高,只能任它烂掉,太可惜了。这片田地俨然已成供养老人生活开支的开心农场,除了不偷菜,种菜、收菜,其乐融融,如果能科学规划、规模种植,建立长期供销关系,未尝不是个创收的好路子。劳作曾是农村人世代锻炼的传统方式,而如今,健身这一概念也慢慢深入农村深入人心了。今年初,湖南省民政厅、老龄委拨款5.3万元为敬老院购置了一批健身器材。院里老人休闲之余,开始慢慢习惯这种钢管铁架的锻炼方式。每天清晨和傍晚,老人们都会走出房间,在健身架上活动筋骨,久而久之,镇上的社会老人和小孩也闻风而来,敬老院的健身场,成了麻溪铺最大的休闲活动中心,有时还供不应求,敬老院名声不胫而走。76岁的就是慕名而来的其中之一,他本是沅陵县农委退休职工,随子媳住在怀化市,因不习惯小区内外地人多,自身方言难以与人沟通,便外出寻觅合适的敬老院。他曾回到筲箕湾镇老家考察敬老院,未能如愿,来到麻溪铺后,就不愿意走了。他多次提出想入住,让院长刘金海十分为难:现有敬老院尚无法满足全镇五保老人需求,更何况社会老人。李一民太喜欢这里的环境,感慨:这样养老可以多活几年啊!如今他在镇上租了房,每天都要去敬老院和老人们一起说话、玩牌、健身,还写了一首诗相赠。虽平淡却情真,全文如下:赞敬老院七律麻溪铺镇敬老院,确实办得很像样。住地选择很恰当,环境优美空气鲜。远望像似白宝塔,近看三层洋楼房考虑老人年纪大,房内安排很齐全。床柜桌子样样有,解手不需出房间。体育器材安排全,锻炼身体有条件。娱乐室内样样有,老人真是心喜欢。老人还要好生活,不忘院内好食堂。自力更生种蔬菜,大小生猪睡在栏。口味办得很适合,大家应谢炊事员。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领导感谢党。大家安心来养身,祝愿人人百岁上。李一民老人的幸福感,同样得到了政府的肯定。从办院起,麻溪铺敬老院就被评为省级示范点。沅陵县是湖南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而麻溪铺镇是沅陵版图面积最小的镇,仅9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2.1万人。辖区现有老人1325人,其中60—69岁的老人785人,70—79岁的374人,80—89岁的老人127人,90岁以上的老人39人,全镇共有五保老人104人(核定发证人数)。2010年,这个省级示范点敬老院项目落户麻溪铺,上级政府投入项目资金150万元,镇财政配套资金15万元修建落成。设54个房间,入住50位五保老人,其中60-70岁老人18位,70-80岁老人26位,80-90岁老人5位,还有一位91岁高龄老人。院办经济耕种7亩田地,1个养猪场,在国家拨款五保老人生活费和运转经费每年5万元之外,每年能为敬老院创收约2万元。麻溪铺现有1个镇级敬老院,2个村级五保之家(分布在文家坪村和仰溪铺村)。入住敬老院的老人均要求年满60周岁,上不封顶。镇敬老院设有管理人员2人,服务人员3人。每个房间都配备了独立的床位、综合柜以及洗手间;娱乐室内有象棋、扑克、麻将,室外设有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健身器材;建立院民档案,生活按每周食谱调剂就餐,院民吃饭集中到宽敞洁净的大餐厅,做到饮食卫生;医务室设有专职医务人员,为五保户提供基础的医疗保障。沅陵县共有五保对象6349人,兴建敬老院11所、五保之家11所。敬老院几乎都采用种植作物、养殖家畜等院办经济以副补院。集中供养453人,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今年为每人3840元/年和每人1500元/年。另90周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发放每人每月生活补助费50元。农村五保户的供养形式有两种:家养和集中供养。选择家养的五保户老人,领取五保补贴后,寄居在亲戚家帮忙看家,顺便由亲属代为照顾帮扶。选择集中供养的五保户老人,不再享受现金补贴,由敬老院包干,敬老院经费由国家拨付。五保户是根据财政预算审核资格发证,财政预算有限,审核资格自然也有限,在此基础上逐年扩大范围、增加名额。麻溪铺镇民政所所长谢茂龙介绍,至今年止,争取全镇140名五保户全部发证。(附:关于五保的由来:中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时期。1956年,政府颁布《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对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及残疾社员,由集体给予保吃、保穿的保障,对于年幼的人保证其接受教育,对于年老的人保证其死后安葬,这些保障简称“五保”。)二、敬老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麻溪铺镇敬老院初具规模,解决了部分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问题,但根据发展状况看,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情况如下:(一)敬老院数量少,收住能力有限。麻溪铺五保人员140人,敬老院和五保之家最大收养能力只有60人,不到一半,提高全镇五保集中供养比例还需扩建或新建敬老院。除五保老人外,社会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集中养老问题也势在必行,要满足提前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的要求,建设敬老院应比幼儿园多。(二)工作人员少,待遇低。麻溪铺镇敬老院有5位工作人员,其中3位管理人员,2位日常工作人员,每年经费共5万元,养老、医疗保障等问题也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工作人员存在着后顾之忧。2位工作人员负责50位老人的日常伙食和公共卫生,有时协助种菜、养猪。服务仅限于吃保、穿暖等基本生活需要,敬老院服务很难从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服务提升到精神生活服务,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开展不起来。(三)资金不足成为敬老院建设与发展的瓶颈。由于受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的影响,当前敬老院在经费、正常运转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管理经费严重不足。如水电费和烤火费尚无着落;交通工具也成为日常运转的障碍,老人生病只能靠人力背抬至镇卫生院;老人衣物缺乏,经费不足以解决;基础设施有待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完善;物价上涨幅度远远超过国家拨付生活补助涨幅,敬老院院长计划明年开春种三亩水稻,解决吃饭问题。敬老院审核入院人员有三大标准:自愿、无传染病、生活可以自理、家里有棺材、亲属签字。敬老院集中供养老人本是为了照顾弱势群体,但在农村资金短缺、人手紧张的情况下,身体病残的老人住不进来,2个人照顾50个老人日常生活,如果还需要照顾病残老人,那是无法完成的工作。因此,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一般由亲属代为照顾,或由村委会出资请人照顾。入住敬老院的,基本都是身体健康、尚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这成为农村特色的敬老院模式。必备棺材这一标准更是直接凸显了农村敬老院的困境,在沅陵这个山水资源发达的农业大县,老人基本实行土葬,而一口棺材成本在四五千左右,这笔经费是敬老院现有财力状况无法解决的,只能靠五保老人自己解决,自己没有能力的,求助亲属解决,否则,即使其他条件都符合,也无法入住敬老院。(四)机构性质不明确。目前麻溪铺敬老院隶属于镇政府,不是企业,不是国有事业单位,也不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这种复杂的状况使敬老院处于尚未取得法人资格的尴尬境地,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责任主体,影响了自身发展,也不利于管理职工队伍建设。(五)社会公众对农村老年群体的忽视。公开发表的媒体上,关于农村敬老院的报道较少,相比留守儿童、农民工等年轻一代,社会给予老人的关注与支持显得尤为薄弱。三、对农村敬老院建设的几点建议(一)抓好现有农村敬老院管理,保障院民基本生活,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敬老院院务管理委员会作用,加强对敬老院工作的监督管理。在保障五保老人衣、食、住、行、医最基本生活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和领导五保老人开展一些棋类、书画类、文艺类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真正让老人们在敬老院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麻溪铺敬老院计划选出有文艺特长的老人,组建业余文艺宣传队,弹琴吹箫吹笛子拉二胡等。与社会老人共同编排广场舞、唱红歌等。争取文化部门投入建立农家书屋,丰富文化生活。(二)继续发展院办经济以副补院,能解决多大困难解决多大困难。充分利用敬老院现有的耕地种植农田作物;扶持敬老院开展投资小、无风险、见效快、技术难度低、易于掌握的家畜家禽饲养,麻溪铺敬老院明年计划建立山鸡、黄牛、山羊养殖场。努力提高院办经济收入,补贴院民生活。(三)加大敬老院新建扩建力度,努力提高集中供养比例。目前麻溪铺敬老院最大收住能力只有50人,集中供养比例低,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加大扩建和新建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添置新院民生活必备物品。配备简要的医疗保健器械、餐厅配备必要的日常用具消毒设备等,以便更好的为五保老人提供服务。(四)明确机构性质。将农村敬老院参照城市福利院定性为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体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并按照供养规模的大小,配备相应数额的编制和工作人员。(五)解决管理经费。县级财政部门要预算列支的工作人员工资等管理经费;民政部门根据敬老院工作岗位的具体情况,建立合理的工资报酬制度;同时,建立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险制度,切实解决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对敬老院长等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切实加强敬老院管理队伍政治和业务素质建设。(六)建立激励机制。大力发展院办经济,根据各敬老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敬老院院办经济收入考评方案;对敬老院的纯收入,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奖励资金用于奖励工作人员,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七)对分散供养对象,将通过争取财政投入、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等多种方式,广泛筹集资金,兴建分散供养五保户的住房。对集中供养对象,支持和引导地方政府利用乡镇合并的闲置资源,改建、扩建或新建五保供养机构,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或资助敬老机构。红网图片主编 冯妮娜(挂职沅陵县麻溪铺镇镇长助理)日星期六&&&&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两天,中国之声持续关注农村敬老院的运营现状问题。记者调查发现,农村敬老院空置率高、管理薄弱、保障水平低的现象,在多个省市普遍存在。而2014年前后,一些地方政府针对农村敬老院的现状,开始推出各种试点措施,试图破解敬老院面临的困局。&&&&比如,“公建民营”模式,就在广西、安徽、浙江、山东等多地试点,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改革方案。什么是公建民营?这种模式能治得了农村敬老院的“并发症”吗?&&&&公建民营,通俗地讲,就是“公家搞建设,私人来经营”。具体到农村敬老院改革中,就是以五保老人为“纽带”,政府与民间资本的“联姻”。&&&&广西南宁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甘丹妮:所谓的公建民营实际上就是国家来建设,然后由民办资金注入来代为建设和管理,这个资产是国家的,但是整个后期投入,后期的建设和管理这个资金来源于社会资金。&&&&至于“公家”和“私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因各地政策不同,略有差异。安徽合肥的做法是,“设施包出去,服务买进来”。&&&&庐阳区民政局老龄办主任赵飞:由政府购买服务的这种方式,由社会力量承包经营或者我们向它购买服务,由他们进入养老服务进行运营,他们配团队、护理人员,如果床位紧张的情况下,社会老人和五保老人同时要求入住的话,当然是五保户先住。&&&&以五保供养金为主,租金为辅的方式,从租用敬老院的经营者手中,购买五保老人所需的床位和服务。这是试行“公建民营”的地区,为农村敬老院开出的“药方”。&&&&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床位应当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管理运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南宁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甘丹妮说,这个文件,为农村敬老院的资金来源“松了绑”:&&&&甘丹妮:就把整个的(敬老院)政府资产进行一个租赁,然后把整个的管理权交给他们,他这个企业就要投入一些建设的经费,那他要对社会开放、对一些失能的老人开放,他必须添置一些设备。整个的经营利润都是由这个企业得了,我们政府大概就是收一个租金。&&&&甘丹妮认为,改革之前,敬老院的入住者,必须是孤寡五保老人,这就从源头上制约了入住率。公建民营之后,敬老院可以向社会开放,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入住率过低的问题。但同时,政府又必须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保证有集中供养需求的五保老人,能够住得进来:&&&&
&&&&甘丹妮: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要盈利,你不可能不考虑他们。但是在这个公建民营的过程中,我们要说到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国家“兜底”对象的权益,公建民营向社会老人开放了,你就不能够丢掉政府“兜底”的这个功能,相当于这些农村五保、“三无”老人入住的话,你一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他们。&&&&一些政府人士认为,公建民营,也能解决管理服务质量低的问题。&&&&杭州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张矗喝绻滴颐抢先硕砸搅埔蟊冉细叩幕埃敲此癜旎梗┞砩暇涂梢耘浔敢恍┮搅频姆瘛O裎颐窃慈绻枪旎沟幕埃阋盏讲普职 ⑷松缇职 ⑽郎职。芏嗖棵诺闹圃肌D敲此癜旎咕捅冉狭榛睿灰行枰涂梢曰ㄇ砩峡梢愿谋湓械淖纯觯词屎侠先说男枨蟆&&&
【钱讯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凡注明“钱讯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钱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钱讯网转载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关于“”的新闻
已有0条评论,讨论区
同意评论声明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钱讯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表
精彩内容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五保户供养条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