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虽布衣,然见邑中长老,好问民所人间疾苦 笔底波澜

【答案带解析】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享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以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 “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节选自《史记o滑稽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A. 为具牛酒饭食
B. 以故城中益空无人
C. 幸来告语之
D. 皆衣缯单衣
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①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②比诸侯之列B. ①以故多持女远逃亡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C. ①且留待之须臾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D. ①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②常为晋君赐矣3.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西门豹初到邺城,从长老哪里了解到当地给河伯娶亲的事:即,祝巫看到长得漂亮的贫苦人家的女子,就说此女子应该嫁给河伯为妻,便立即给被选定的女子打扮好,投到河中。B. 西门豹为了改变这个恶俗,采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借口给河伯选定的妻子不好看。把祝巫投入河中让她给河伯禀告,并接着将祝巫的三个弟子、三老及廷掾都投入河中,邺城的官员百姓,再没有人敢提起给河伯娶亲的事情了。C. 西门豹到邺城后,开始兴修水利。老百姓有怨言,他也无所畏惧,并认为修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然而,兴修水渠的事情因为阻碍了御道而被迫改变。体现了西门豹审时度势,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D. 本篇在写作上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叙事上,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逐步展开的。这样就使文章生动具体,避免了平铺直叙。其次,注意从神态、语气上加强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注意选择具有性格化的语言来刻划人物。4.翻译(2小题,计6分)①
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②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1.C2.D3.D4.①看情景河神留客太久了,你们都离开这里回家吧。②百姓可以同他们安享其成,却不可以同他们谋划事业的开创。【解析】1.幸:期望,希冀。2.A.①代词,他;②结构助词,的B.①介词,因为;②用 C.①暂且;②将要 D.①②均为动词,可以翻译为:给3.A项:从文中可知:并不是立即打扮投入河中,而是洗沐之”往下,“为治新缯绮縠衣 ”“为治斋宫河上 ”“为具牛酒饭食”“共粉饰之 ”等这一...
查看科目考点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小题1】A【小题2】C【小题3】D【小题4】(1)乡里之间有了不正常的情况,官吏就会立即听说,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边界。一开始人们被他烦琐的礼节所苦,后来,老百姓便都安于他的管理。(关键词:非常、莫、苦烦、安之)(2)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关键词:后至、敕、还、当、愿)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原文,考察其是否能同上下文顺畅连接。题中,A项解释有误,“欺负”是两个词,“欺骗”和“辜负”之意。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一语对题中六句话进行筛选。题中,①写的是韩延寿的想法,②和④都是写韩延寿的具体做法:都不属于“特点”,应予排除。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应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仔细进行比较,以辨别正误。题中,D项错误在于:“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的说法有误,文中没有韩延寿善于审案的叙述;韩对下属也比较宽松。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非常”是两个词,“不同平常、不正常”之意;“莫”作不定代词,表示“没有谁”之意;“苦烦”的“苦”是意动用法,“认为繁琐的礼节很苦”;“安之”的“安之”是“安于之”的意思。第(2)句中的“后至”即“后到”之意;“敕”是“下令”之意;“还”是“回来”之意;“当”即“挡”;“愿”是“希望”之意。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霍光提拔延寿任谏大夫,(后来)调任颍川(太守)。颍川有许多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难以治理。在这之前,赵广汉任太守,担忧那里的习俗是同一类人大都为私利勾结成团伙,所以就结合串通官吏和百姓,让他们相互告发隐私,颍川从此以后把这样作当作俗尚,百姓之间有许多仇怨。延寿想要改变这种状况,用礼让来教导百姓。担心百姓不听从,就把郡中受到乡里信任拥戴的几十位年长的人一个个召请来,备办酒饭,亲自跟他们一起吃饭,用礼敬之心对待他们,向他们询问民间风俗和百姓感到疾苦的事,给他们陈说和睦亲爱、消除仇怨的办法。这些年长的人都认为不难做到,可以施行,于是就跟他们议定嫁娶丧祭的仪式用品,大略依照古代的礼仪,不许逾越法规,老百姓都遵循他的教谕。几年以后,他调任东郡太守,黄霸代替他在颍川任职,黄霸承袭他的做法使颍川治理得很好。&&&&延寿做官,崇尚礼义,追求古代教化,所到之处一定聘请那里的贤明之士,以礼相待给以任用,拓宽出谋献议的言路,采纳谏诤的言论;整顿学校,春秋举行乡射活动,陈设钟鼓管弦等乐器,大力推行升降揖让等礼仪,等到军事演习,设置斧钺旌旗等仪仗,习练射箭驾车这样的事项。修治城郭,收缴赋租,事先明示宣告日期,把按规定期限施行政令作为大事,官吏和百姓产生敬畏之心走向正轨。又设置正、五长,拿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给人们做表率,不许留宿坏人。乡里大街小路(一旦)发生变故,官吏就能得知消息,奸人没有敢进入东郡管界的。起初(这一系列做法)好像很麻烦,后来就都觉得便利习惯了。对待手下官吏,施加的恩惠特别厚重,可是规章誓约很严明。有欺骗辜负他的,延寿痛心地苛责自己道:“大概是我对不起他了吧,为什么会达到这个地步?”听到这话的官吏各自伤心悔恨,门下一个掾吏(因此)自刎,被人救起没有死,由于喑哑不能说话了。延寿得知这一情形,面对掾史哭泣,派医官给以治疗,厚恤他的家人。延寿曾经外出,临上车时,有一个骑吏迟到了,他命功曹议定处罚报告。回到府门,门卒挡住车驾,希望能够进言。延寿停车询问,门卒说:“今天早上您早早驾车,长时间停着没有出发,骑吏的父亲来到府门,不敢进入。骑吏听说这事,快步走出去谒见,正赶上您登车。因为恭敬父亲而受处罚,能不有损深广的道德教化吗?”延寿在车中举手说道:“没有你,我自己都不知道做错了事。”回到馆舍,召见门卒。门卒本来是个儒生,听说延寿贤明,没有因由自我引进,所以代替门卒(借机接触太守),延寿于是接纳任用了他。在东郡任职三年,有令则行,有禁即止,判决案件的数量大大减少,成为天下最好的州郡。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博尔术,阿儿剌氏。父纳忽阿儿阑,与烈祖神元皇帝接境,敦睦邻好。博尔术志意沉雄,善战知兵,事太祖,共履艰危,义均同气,征伐四出,无往不从。时诸部未宁,博尔术每警夜,帝寝必安枕。语及政要,或至达旦。君臣之契,犹鱼水也。初,要儿斤部卒盗牧马,博尔术与往追之,时年十三,知众寡不敌,乃出奇从旁夹击之,盗舍所掠去。即战于大赤兀里,两军相接,下令殊死战,跬步勿退。博尔术系马于腰,跽而引满,分寸不离故处,太祖嘉其勇胆。又尝溃围于怯列,太祖失马,博尔术拥帝累骑饵驰,顿止中野。会天雨雪,失牙帐所在,卧草泽中,与木华黎张毡裘以蔽帝,通夕植立,足迹不移,及旦,雪深数尺,遂免于难。篾里期之战,亦以风雪迷阵,再入敌中,求太祖不见,急趋辎重,则帝已还卧憩车中,闻博尔术至,曰:“聪天赞我也。”丙寅岁,太祖即皇帝位,君臣之分益密,尝从容谓博尔术及木华黎曰:“今国内平定,多汝等之力,我之与汝,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汝等宜体此勿替。”遂以博尔术及木华黎为左右万户,各以其属翊卫,位在诸将上。皇子察哈台出镇西域,有旨从博尔术受教,博尔术教以人生经涉险阻,必获善地,所过无轻舍止。太祖谓皇子曰:“朕之教汝,亦不逾是。”未几,赐广平路户一亡七千三百有奇为分地。以老病薨,太祖痛悼之,谥武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敦睦邻好敦:亲善 B.盗舍所掠去舍:住舍 C.君臣之契契:投合 D.赐广平路户一万七千三百有奇为分地奇:零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与木华黎张毡裘以蔽帝乐琴书以消优 B.朕之教汝,亦不逾是凌万顷之茫然 C.与烈祖神元皇帝接境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乃出奇从旁夹击之今其智乃反不髓及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少年博尔术沉着勇敢,灵活用兵,从要儿斤部族士兵手中夺回被盗的牧马。 B.怯列一战中,博尔术与木华黎一起张开毛毡皮裘掩蔽太祖,三人幸免于难。 C.篾里期之战,博尔术深入敌阵救护太祖,受到太祖高度褒奖。 D.博尔术受命教导皇子察哈台,太祖对博尔术的方法非常认同。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博尔术系马于腰,跽而引满,分寸不离故处,太祖嘉其勇胆。(2)今国内平定,多汝等之力,我之与汝,犹车之有辕,身之有错,汝等宜体此勿替。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张延赏,中书令嘉贞子。大历二年,拜河南尹,充诸道营田副使。延赏勤身率下,政尚简约,疏导河渠,修筑宫庙,流庸归附,邦畿复完。是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乃具舟遣之,俾吏修其庐,已其逋债,百姓遂安。以故,岁凶而无怨者。数年,改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建中四年,西山兵马使张朏以兵入成都为乱,延赏奔汉州,将戍将讨之。是月,斩朏及同恶者。先是兵革屡扰,自天宝末杨国忠用事南蛮,三蜀疲弊。其后崔宁复侈靡,故蜀土残弊。延赏薄赋约事,动遵法度,仅至庶富焉。建中末,驾在梁州,倚剑南蜀川根本。贞元元年,以宰相刘从一有疾,诏征延赏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赏与李晟不协,晟表论延赏过恶,改授左仆射。初,大历末,吐蕃寇剑南,晟领神策军戍之,旋师,以成都官妓高氏归。延赏闻而大怒,即使将吏令追还焉。晟颇衔之,形于词色。三年正月,会浙西观察使韩滉来朝,滉尝有德于晟,因会宴说晟使释憾,遂同饮极欢,请晟表荐延赏为相,晟然之,于是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延赏当国用事,晟请一子聘其女,延赏拒而不许。晟谓人曰:“武人性快,若释旧恶于杯酒之间,终欢可解。文士难犯,虽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内。今不许婚,衅未忘也!”无几,延赏果谋罢晟兵权,时议非之。贞元三年七月薨,年六十一,赠太保,赙礼加等,谥曰成肃。史臣曰:延赏博涉经史,达于政事,然以私害公,罢李晟兵柄,非守正中立者也。(选自《旧唐书》)【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尚简约尚:崇尚B.又何限于彼也 限:限制C.晟颇衔之衔:怀恨D.因会宴说晟使释憾憾:遗憾【小题2】表现张延赏达于政事的一组是①流庸归附,邦畿复完& ②岁凶而无怨者& ③斩朏及同恶者& ④延赏薄赋约事& ⑤领神策军戍之&&& ⑥延赏果谋罢晟兵权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④⑤D.①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延赏关心百姓,堪为能吏。他在河南尹、各道营田副使任上,同情流离失所的百姓,为百姓着想,因此百姓安定,很多逃难的百姓归附到他的治下。B.张延赏能于治乱,文武兼备,在成都任上,面对张朏的兵乱,他奔赴汉州,率部讨伐。张朏及同党被斩杀后,合理安排善后事宜,蜀地成为皇帝的依靠。C.张延赏与李晟关系不睦。李晟表奏张延赏的过失使张延赏被降职,导致二人关系紧张。而李晟携官妓回师、张延赏派人追回的事使二人矛盾升级,势同水火。D.张延赏心胸不够宽广。李晟在韩滉劝说下真心与张延赏和解,而张延赏却没能展现一任宰相的胸怀度量,甚至谋夺了李晟的兵权,被时人和史家视为不足。【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具舟遣之,俾吏修其庐,已其逋债,百姓遂安。(5分)(2)文士难犯,虽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内。今不许婚,衅未忘也!(5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留从效泉州永春人。幼孤,事母兄以孝悌闻。颇知书,好兵法。唐末,王审知①据有福建之地,子延钧,后唐长兴中(僣)称帝,国号闽,都福州,为其下所杀,立审知次子延羲。延政,延羲弟,为建州节度使,自延羲立,不服,数举兵相攻。晋天福末,部将朱文进杀延羲,据其自立,署其党黄绍颇为泉州刺史。时从效为泉州散指挥使,与其裨校王忠顺、董思安及所亲苏光诲相与图议。从效(倡)言:"吾等皆受王氏恩遇,今王氏子孙未复位而不思报,而交臂事贼,可谓忠义乎?闻建州士卒谋尽力击福州以复王氏,苟一旦功先成,王氏复位,我辈何面见之邪?"于是忠顺、思安置酒从效家,募敢死士,得陈洪进等五十二人,夜持白梃逾城而入,擒绍颇斩之。从效持州印诣延政从子继勋第,请主军府,从效等三人自署平贼统军使。继勋令送绍颇首于建州,奉延政为主。文进率众攻泉州,从效率部设伏,灭文进军,得福州。延政称闽帝,复国号闽,都要建州。李璟②遣将攻建州,延政遂送款于江南。继勋亦以泉州降。璟将但克汀、建而归。李璟即建泉州为清源军,授从效节度、泉漳等州观察使。璟累授从效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晋江王。从效出自寒微,知人疾苦,在郡专以勤俭养民为务,常衣布素,置公服于中门之侧,出则衣之。每言我素贫贱,不可忘本。泉州狭窄,教民间开通衢、构云屋。民甚爱之,部内安治。王氏有二女嫁为郡人妻,从效奉之甚谨,资给丰厚。每岁取进士、明经,谓之"秋堂"。周世宗③征淮南,李璟以兵十万保紫金山。从效累表于璟,言其顿兵劳师,形势非便。既而果败,江北之地尽入于周。从效为保境安民,遣衙将蔡仲赟等为商人,以帛书表置革带中,自鄂路送款内附④,又遣别驾黄禹锡间道奉表,以獬豸通犀带、龙脑香数十斤为贡。世宗锡诏书嘉纳之。从效又乞置邸京师,世宗以其素附江南,虑其非便,不许。宋初,从效遂上表称藩,贡奉不绝。太祖⑤特命使厚赐以抚之,使未至,从效疽发背卒,年五十七(选自《八闽通志》《宋史?漳泉留氏》有删改) 【注】①王审知:五代时期闽国创建者。②李璟: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③周世宗:五代时期后周皇帝④内附:表示归附诚意。⑤太祖: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夜持白梃逾城而入逾:越过B.从效持州印诣延政从子继勋第诣:到C.璟将但克汀、建而归克:克制D.民甚爱之,部内安治治:太平【小题2】下列全都表现从效对王氏忠心耿耿的一组是 (3分)①今王氏子孙未复位而不思报,而交臂事贼,可谓忠义乎②从效持州印诣延政从子继勋第,请主军府  ③继勋令送绍颇首于建州,奉延政为主 ④文进率众攻泉州,从效率部设伏,灭文进军⑤王氏有二女嫁为郡人妻,从效奉之甚谨,资给丰厚 ⑥从效累表于璟,言其顿兵劳师,形势非便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④D.③⑤⑥【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审知的两个儿子继位后相继被部下所杀。留从效等帮助王审知的另一个儿子王延政复位建州,称闽帝。后延政率部投降了李璟,留从效为李璟重用。B.留从效出身寒微,能体察百姓疾苦,深受百姓爱戴。为官泉州时,他教百姓拓宽道路,兴建高楼。他还重视教育,每年秋天都举行考试选拔人才。C.李璟被打败后,留从效派人向周世宗表示归附的诚意,献上珍贵的贡品,还请求在京师修建官邸。周世宗因其一向依附南唐,最终虽然接受归附但不接受他在京师修建官邸的请求。D.留从效向宋上表自称藩属国,并进贡了大量财物。宋太祖派使者送厚赏安抚他,但使者到后,留从效就久就去世了。【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于是忠顺、思安置酒从效家,募敢死士。(3分)&&&&&&&&&&&&&&&&&&&&&&&&&&&&&&&&&&&&&&&&&&&&&&&&&&&&&&&&&&&&&&&&&&&&&&&&&&&&&&&&&&&&&&&&&&(2)从效累表于璟,言其顿兵劳师,形势非便。(3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请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是时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意甚恶之。乃言于二公曰:“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由、安惧然不敢答。居无何而肃宗崩。时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过制。敞奏记由曰:“赏赉无度,至于空竭帑藏,损耗国资。寻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明君赐赉,宜有品制,忠臣受赏,亦应有度。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奏王侯就国,节省浮费,振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上天聪明,必有立应。”由不能用。窦宪为车骑将军,宪弟笃、景并起邸第,兴造劳役,百姓愁苦。敞上疏谏曰:“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今百姓愁苦,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令德也。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书奏不省。后拜为尚书,复上封事曰:“昔郑武姜之幸叔段,爱而不教,终至凶戾。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宪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今者论议凶凶,成谓叔段复生于汉。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敞数切谏,言诸窦罪过,宪等深怨之。时济南王康尊贵骄甚,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岁余迁汝南太守。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故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又修理鲷阳旧渠,百姓赖其利,垦田增三万余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三》,有删改)【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太尉宋由府辟:躲避 B.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遽:突然 C.奢侈僭逼,诛戮无罪僭:超越本分 D.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疾:痛恨 【小题2】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何敞“为官正直”的一项是(3分)&&&(&&&)①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 ②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 ③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④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⑤每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 ⑥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城及周围地区出现奇异的草木鸟兽,有人认为是祥瑞之兆,但何敞却认为是皇帝即将驾崩的不祥之兆。 B.面对当时赏赐不符合礼制的局面,何敞劝说宋由送回所得到的赏赐,并请宋由上奏皇上让王侯回到各自的封国,节省开支,救济穷孤。 C.何敞心忧百姓。因为窦宪的两个弟弟大兴土木,他上奏皇帝,希望朝廷让二人遣归工匠,却没有被采纳。 D.由于何敞多次劝谏,指出窦氏诸人的罪过,遭到窦宪等人的嫉恨,后被窦宪排挤出京,做了济南王的太傅。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5分)(2)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5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圬①者王承福传&&&韩愈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它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而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抑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朱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节选《古文观止》)注:①圬wū:粉刷墙壁。②镘màn:粉刷墙壁的工具。【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之乱,发人为兵发:征调 B.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上下:增加或减少 C.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特:特别 D.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待:依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弃之来归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食焉而怠其事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薄功而厚飨之者邪何以番吾生而安吾性耶 【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承福是个有战功、可以获得官职的人,却放弃了做官回到家乡,操馒做工谋生,租住在雇佣他的人家中。 B.王承福认为社会是有一定分工的,也只有承认社会分工得必要性,才能安心于自己所做的事业,得到自己应有的利益而问心无愧。 C.王承福一直都是在富贵人家干活,见证了许多富贵人家由盛而衰的变化,借此劝告人们不可“食焉怠其事”。 D.选文记叙了王承福的事迹和言行,对王承福所言,世人应当一分为二的看待。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4分)(1)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2)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3)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目。(24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小题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同“性”,性格)而绝江河(横渡) B.声非加疾也(快、速,引申为“洪亮”)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 C.则耻师焉,惑矣(疑惑)士大夫之族(类)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之利 B.其可怪也欤其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而思矣则群聚而笑之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善假于物也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不全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耻学于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吾从而师之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其曲中规 【小题4】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5】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小题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②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③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①,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①漆身为厉(lài,赖),吞炭为哑:以漆涂身,使肌肤肿烂,像患癞病。厉,同“癞”。癞疮。吞炭为了使声音变得嘶哑。【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襄子最怨智伯怨:痛恨 B.卒释去之去:使……离开 C.何乃残身苦形苦:痛苦 D.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数:责备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3分)①去而事智佰,智佰甚尊宠之  &&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③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④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⑤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⑥遂伏剑自杀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 B.豫让的朋友劝说他假意投靠赵襄子再伺机刺杀,但豫让认为那是不义的行为,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做法。 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5分)&&&&&&&&&&&&&&&&&&&&&&&&&&&&&&&&&&&&&&&&&&&&&&&&&&&&&&&&&&&&&&&&&&&&&&&&&&&&&&&&&(2)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5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贫,事亲孝,服膺宋儒之学。嘉庆七年进士,以知县发山东,假归养母。母丧,服阕,补邹平。到官四阅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以官累,不得归。十九年,大吏闻其干略,起复补原官。在邹平五年,治尚教化。民妇陈诉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责,其子叩头流血,母感动请释,卒改行。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善捕盗,养捕役,使足自赡,无豢贼,数亲巡,穷诘窝顿①。尝曰:“治盗必真心卫民,身虽不能及者,精神及之,声名及之。”终任,盗风屏息。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民呼李教官,又呼为李青天。调冠县,迁胶州,浚云、墨二河。道光二年,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巡抚琦善特荐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调沂州,立属吏程课,谓:“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能对百姓,后然可以教百姓。”属吏皆化之。沂郡产檞树,劝民兴蚕,建义仓备荒,捕盗如为令时。五年,迁浙江盐运使,未几,调山东。时盐业疲累,充商者多无籍游民。文耕知其弊,请分别徵缓,以纾商力。责富商领运,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课渐裕。七年,擢湖北按察使,复调山东。严治胥役,诈赃犯辄置重典。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谓:“山东民气粗而性直,易犯法,亦易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居三岁,调贵州。州县瘠苦,希更调,不事事。适权布政使,请以殿最②为调剂,俾久任专责成。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十三年,休致归。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为己任,在山东久,民感之尤深,殁祀名宦。&&&&&&&&&&&&(选自《清史稿·李文耕传》)【注】 ①窝顿:盗匪多的地方。②殿最:古代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殿”指政绩差,“最”指政绩好。【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知县发山东发:出发B.穷诘窝顿诘:查问 C.责属吏清滞狱 狱:案件D.重利而薄伦常薄:轻视【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李文耕“崇正学、挽浇风”的一组是(&&)(3分)①服膺宋儒之学&②治盗必真心卫民&③故教化不可不先&&④劝民兴蚕,建义仓备荒&⑤断狱宽平&⑥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文耕母亲去世后,守孝期满,被任邹平知县。但他觉得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称病离职。因为辞官牵累,又不能回家。巡抚大吏听说他有才干重新起用他补任邹平知县。B.李文耕治理注重教育感化。有个妇女控告儿子忤逆不孝,李文耕把错误归到自己身上,责备自己,妇女的儿子叩头直到流血,他母亲深受感动,请求释放儿子,最终撤销了案子。C.李文耕善于搜捕盗贼。他供养善于捉拿盗贼的差役,让他们生活富足,不受盗贼的引诱利用,并多次亲自巡查。结束任职时,邹平地区的盗贼踪迹消失。 D.李文耕调任浙江盐运使,当时浙江盐业不振,充任盐商的多半是无业游民。他就责令富商领盐到家,不准以积压为借口贱价私卖,盐税才渐渐充裕。【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⑵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疾苦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