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与无产阶级专政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

一、马克思、恩格斯150多年前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同时指出:“无论那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_百度作业帮
一、马克思、恩格斯150多年前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同时指出:“无论那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
一、马克思、恩格斯150多年前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同时指出:“无论那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相关知识,谈谈您的看法?(500~1000字左右)
1.以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为依据,从资产阶级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资产阶级历史进步性与阶级局限性相矛盾,“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结论. 2、以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为依据,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得出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结论.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处于阶级社会阶段向前演化发展的根本方式.在当今人类世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时代的主题.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处一个矛盾统一体中,这一矛盾统一体的解体和新的矛盾统一体的产生是两者斗争的结果,是资产阶级灭亡、无产阶级最终胜利并同时趋于消亡的结果(即进入人类共产主义时代).
所谓“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是指该生产关系在根本上适应的生产力,同时此生产力会在局部上起到阻碍生产力的作用,但可以通过改良即非暴力革命的方式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因而其灭亡的条件还不具备.经历时间的推移,当该生产关系开始在根本上阻碍生产力时,该生产关系消亡的条件便开始成熟起来,随时可能被废除、消灭,此时该生产关系的阶级代表便是反动阶级,该反动阶级企图再次通过改良的方式缓和阶级矛盾、挽救其反动统治,但是一切将是徒劳,他们的努力只能延长他们的寿命、推迟革命阶级的革命进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力没有一定程度发展的情况之下,是不可能产生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一个社会中同时具有三种形态的生产关系,趋于消亡的、占据主导的.如何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与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_百度知道
如何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与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提问者采纳
1.产社化与产资料私占资本主义社基本矛盾依据,资产阶级经济发展产物,资产阶级历史进步性与阶级局限性相矛盾,现代产力反抗现代产关系,资产阶级灭亡避免结论. 2、产阶级真革命阶级、工业本身产物依据,产阶级运绝数、绝数谋利益独立运,产阶级胜利避免结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产社化与产资料私占资本主义社基本矛盾依据资产阶级经济发展产物资产阶级历史进步性与阶级局限性相矛盾现代产力反抗现代产关系资产阶级灭亡避免结论 2、产阶级真革命阶级、工业本身产物依据产阶级运绝数、绝数谋利益独立运产阶级胜利避免结论& & & & & & & &*呢理解 接着看哈O(∩_∩)O~*资产阶级灭亡产阶级胜利 &150前马克思、恩格斯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基础宣告资本主义必灭亡、社主义必胜利我通所说两必世纪世界历史发展虽曲折基本朝着向前进 &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实际情形产关系既没完全适应没完全适应社产力发展处于相互抗尚未崩溃步相互抗面表现新变化外表隐藏着深刻危机;尚未崩溃面表现通自我调节尚能造具体演进程些繁荣景象说资本主义私占件早裁衣衫虽已相破旧、紧绷经修补——例放放边缝、接接边幅——容纳产力肌体段间社产力肌体修补总要难继更换新衣迟早都要发事&马克思、恩格斯愧历史辩证师面揭示资本主义必灭亡、社主义必胜利历史趋势另面谆谆告诫全世界产者:论哪社形态所能容纳全部产力发挥前决灭亡;新更高产关系物质存条件旧社胎胞熟前决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33页)两决与两必恰构辩证统体现实与未统、量变与质变统、科性与革命性统教导我要做清醒、坚定社主义者必须叩其两端:面两决千万要忘记两必;坚信两必千万要忽略两决我面两决摇两必信念丧失根本、迷失向像杨花柳絮随风飘摇知所终;我坚信两必忽略两决脱离客观实际、急躁冒进像揠苗助招致实践失败 种统发我清楚看:两必实现内逻辑与社主义、资本主义作两种制度、两种运进行现实较量所产历史现象种简单直接应关系现实资本主义产关系每自我调节都使所容纳社产力进步发挥社产力发挥则能给资本主义产关系带某种炫耀资本;现实社主义实践每失误同阻碍社产力发展社产力暂受阻疑使优越社主义制度蒙受尘垢社主义、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述两种现象都避免&社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尺度历史代既要坚信两必能忽视其实现所依赖物质条件等于说社主义未事情管资本主义世界编造少神都否定社主义现实必性民于资本主义没偏见近代走社主义道路历史抉择忘记两必历史趋势社主义者做事情入手空社主义者社主义才能救、发展近代特别建党历史作科结论;救、发展才能坚持壮际社主义建特别改革放历史给予珍贵启示忘记两必历史趋势社主义者;做事情入手空社主义者& & & & & & &*您帮助 愿采纳哈O(∩_∩)O哈哈~*
无产阶级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科目:高中历史
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科目:高中历史
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科目:高中历史
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若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科目:高中历史
(09年浙江卷)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 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若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科目:高中历史
(2009年浙江文综21)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若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15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确保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编《合作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
(1)材料一中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成立的背景有哪些?
(2分)为什么说它“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3分)
材料二& 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2)材料二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4分)
材料三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但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成为公众关注的亮点。
(3)从体制的角度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结合材料,分析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2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15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确保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编《合作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
(1)材料一中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成立的背景有哪些? (2分)为什么说它“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3分)
材料二& 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2)材料二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4分)
材料三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但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成为公众关注的亮点。
(3)从体制的角度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结合材料,分析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2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山东省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题型:综合题
(15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确保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编《合作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
(1)&&
材料一中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成立的背景有哪些? (2分)为什么说它“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3分)
&&& &材料二&
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2)材料二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4分)
材料三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但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成为公众关注的亮点。
(3)从体制的角度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结合材料,分析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2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本题是选修模块,根据自己所选模块,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者,以第一题为标准计算得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止十年后之弊病,惟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 木户孝允在充分比较了欧美等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状况,提出政策建议:在追赶西方列强的过程中,日本应当仿效和学习法国学制为宜。
材料二& 明治六年(1873)日本共有小学12580所(其中公立8000余所,私立4500余所),适龄儿童就学率达到46%。到了1907年,日本人就已经能使几乎所有的孩子上学。同一年实行了小学六年男女混合制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初等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成。
材料三& 明治天皇名义发布了《教育大旨》,用至高无上的“诏敕”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育“要专事阐明仁义忠孝”,从政治上束缚学生的思想,着力培植带有忠君爱国头脑的、懂得近代知识技能的工具。
材料四& 和洋(大和与西洋)文明冲突深入到中层甚至深层。欧化主义风潮中,“全盘西化”论铺天盖地,对日本文化是全面否定;反之,出现复古思潮,兴起国粹保存运动,大肆猛烈地攻击欧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学制改革和《教育敕语》无不体现出和洋文明冲突、融合所凝聚的二重性。&&&&&&&&&&&&&&
——以上材料均摘自《日本文明史》
(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跟据材料二说明日本教育发展的成效。
(2)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近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材料四与相关知识说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战期间,德日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和血腥屠杀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回顾那段痛苦的日子,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警惕个别国家右翼势力的危险举动和恐怖主义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该集中营。在瑞典、英国、波兰等许多国家,1月27日已经成为大屠杀遇害者的法定纪念日。1996年,德国也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告诫人们要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
图1 一群犹太人正被赶往奥斯维辛集中营&&& 图2一名女子在英国爱丁堡点燃蜡烛,纪念
&&&&&&&&&&&&&&&&&&&&&&&&&&&&&&&&&&&&&&& 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56周年。
& 材料二:《联合固宪章))第一次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近代人类身历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经历了法西斯的浩劫和战火的洗礼,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弘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法西斯反人类政策。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社会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进行了哪些努力?效果如何?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4月考试历史试题
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确保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编《合作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
(1)材料一中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成立的背景有哪些?为什么说它“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
  材料二 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2)材料二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材料三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但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成为公众关注的亮点。
(3)从体制的角度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分析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共产党宣言》论资本主义及其两个“不可避免”-资本主义-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共产党宣言》论资本主义及其两个“不可避免”
作者:钟哲明
[摘要]《共产党宣言》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灭亡的历史规律性,指出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论述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面貌的变化,揭示资本主义中资产者和无产者的阶级对立,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关键词]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共产党;共产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09     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著作。它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想。1872年序言、1883年序言概述了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和《宣言》的产生、传播和发展的有关情况。第一章论述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两个“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用唯物史观剖析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社会形态,对它作了全景式、动态式的生动描述,并就其前途和命运提出科学预测。重点学习《宣言》中的这两个序言和第一章,将大有利于我们全面地历史地认识资本主义及其被替代的必然性,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上。  一、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产生、  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性  1.共产主义者同盟与《宣言》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为正义者同盟,1836年成立,是侨居法国的德国流亡者秘密,主张通过起义实现财产共有。后在英、法、德和瑞士建立支部,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国际工人团体。马克思恩格斯从年起,就有将自己的新世界观通过宣传、灌输,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共产党的思想。1846年在比利时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就是为建党做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经过对几国工人运动及其工人政治组织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正义者同盟的争取和改造上,并经历了一个艰苦斗争过程。先是批判正义者同盟领导人魏特林主张通过自发的暴动,立即实现人人劳动,平均分配,共有共享,和谐自由的社会制度的魏特林主义,恩格斯称之为“裁缝共产主义”。同时又批判克利盖和格律恩为代表的鼓吹“用爱把一切人团结起来”,“为了人类的幸福”,建立“充满天国的爱的村镇”的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或陶醉于爱的共产主义。真理与谬说的交锋与辩论,使越来越多的工人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新世界观;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确信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是正确的,必须摆脱陈旧的指导思想、密谋性的传统和形式,于1847年再三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并协助改组同盟。马克思恩格斯此时愿意加入,是认为“将有可能在同盟的代表大会上以宣言形式阐述我们的批判的共产主义,然后可以作为同盟的宣言;同时我们也将有可能帮助同盟用新的符合时代和目的的组织来代替它的过时的组织。”[1](P199-200)  1847年6月,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按恩格斯的提议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批准了以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为基础的章程草案以代替过时的半密谋性团体;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取代原来的“人人皆兄弟”;确定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以代替“解放和复兴德意志民族”,“促进全人类的解放”这种缺乏明确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抽象宗旨。同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举行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章程,又经过争论进一步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并委托他们为同盟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详细的理论和的党纲。这就是《共产党宣言》的由来和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共产主义政党的诞生过程。  2.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  恩格斯在1883年序言中说,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1890年又加注:“在我看来这一思想对历史学必定会起到像达尔说对生物学所起的那样的作用”。[2](P252)由恩格斯概括的这一基本思想主要有三点:其一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就是唯物史观关于经济是基础,基础决定上层的原理。其二是“(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是用唯物史观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理论研究人类阶级社会的历史,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的一大变革。其三是“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里讲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说明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就必须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解放全人类,进入“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P239)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解放自己。那么,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后的一系列著作中,表述过“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的思想,并写入了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3](P609)对此怎样理解呢?原来历史上的启蒙学者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1789年的法国资产者也曾宣称资产阶级的解放就是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工人阶级的解放应由自己去争取,第一次认定工人阶级是创造历史的伟大社会力量,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的地位、需要和解放的条件,从而不依赖有产阶级和任何个人,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地干革命。由此可见,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说的是解放的性质和斗争的基点;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说的是解放的规模如斗争的进程。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贯穿于《宣言》之中。  3.《宣言》第一章概论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  第一章前有几段文字,用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游荡,一切旧势力和政党对它的联合围剿的事实,说明共产主义已被公认为一种势力,要用共产党人的宣言反驳关于幽灵的神话。这就从政党的敌对反映阶级的对抗的客观情势中,自然引出第一章,资产者和无 产者。  第一章第一句讲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是用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锐利武器,也是贯穿第一章的一条主线。在点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后,直奔主题资产阶级时代,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然后分别加以论述。先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怎样从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发展并取而代之;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到全部社会关系,从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从民族、国家到国际关系、世界面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中,既肯定其历史进步作用,又揭露其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再论无产阶级怎样随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用唯物史观的阶级分析和阶级比较方法,提出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依次阐述无产阶级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循序探讨它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成为政治斗争,直到公开的革命。第一章最后结合危机的爆发,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已不能适应强大的生产力,当年资产阶级用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P284)两个“不可避免”,预言资本主义同封建社会一样,一切在历史上产生的,也将在历史的发展中走向自己的反面,最后送进历史的博物馆。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本栏目最新更新文章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导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产阶级专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