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讲六祖坛经离道能找道

慧律法师--明心见性(1)
慧律法师--明心见性(1)&&
&&&&&&&&&&&&&&&&&&&&&&&&&&&&&&&&&&&&&&&
慧律法师主讲
修行佛道的人,你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
&&&&&&&&&&&&&&&&&&&&&&新加坡展览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慧雄大法师、维俨大和尚、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大家阿弥陀佛!今天是我们第三天的佛学讲座,今天的题目叫做【明心见性】,对初学佛法来讲有一点困难,不过结结法缘也不错。我已经派新加坡的军队,把这个体育馆团团围住,听不懂跑出去的我就命令他开枪,要死在外面不如死在里面。
一个人对生命不了解,生命对他来讲是一种惩罚。有一次佛陀在恒河边说法,有一群猴子看到水中.......,恒河中映现了一颗月亮,这一群猴子,大家就跑到恒河中要去捞这个月亮。佛陀善于比喻就跟弟子们说:“弟子们,一切的众生执着於五欲六尘,而想得到究竟解脱和快乐,就像猴子捞水中的月亮,捞这个水中月亮毕竟不可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万法都是生灭的东西。
(清净自性& 它没有形相)
【明心见性】是明什么呢?是明我们的本心,见我们不生不灭的本性,是每一个人都存在的,佛陀是个大觉悟的人,事先发现这个世间万法毕竟空,法尔如是本来如此,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它,真理不是佛陀所创造的,真理是佛陀所发现的,发现万法生生灭灭,变化到最后毕竟空,求其实体不可得。法尔如是本来如此,我们在毕竟不可得当中强加分别,我们将过著每天痛苦不堪的生活。科学绝对没有办法解决生命所有的问题,不管科学再大的发现,当然,对人类有所共献,科学,无论外太空的探讨,诸位,科学最究竟处在心灵不在物质,你用非常高倍数的显微镜,可以看到微细的物质世界,但是你看不到心灵。你可以用很大的望远镜几百万倍看到所有宇宙当中的天文,但是,再大的放大镜看不到心灵。
佛陀了悟了人类最究竟的依归处,就是每一个人的清净自性。所以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对人类有所贡献,但是,它叫做向外发展,佛法不一样,佛法叫做内观,关照内在这一颗心灵。所以科学的究竟处,就是不究竟,科学的最究竟处一定是在心灵,一定是在心灵。法尔如是,本来如此。那么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明心见性】是每一个人都具足的,看你有没有去发现它?
&&&&什么叫做真正开悟的人,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什么叫做不见一物,名为见道。物质的世间都是因缘会合的,刹那生灭变化无穷,再怎么变化总是空,求其实体本身并不可得。所以,大彻大悟,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何以故,色即是空、受即是空、想即是空、行即是空、识即是空,色受想行识当体即空。不见一物,名为见道。因为法尔如是,本来如此。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照见五蕴皆空,所以,我们颠颠倒倒,迷迷糊糊,以为心外有一种东西,心外无法,万法不离心性,在我们的起心动念当中。佛陀在《金刚经》里面开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是哪一种心?三心不可得。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的妄想、颠倒其实根本就是不存在,纯一个清净自性;现前这个妄想、颠倒、执著心也不存在,我们就是在不存在的假象当中,强加分别有了颠倒、妄想,所以,因为我们认为这个实在的世间。而佛陀一观察、观照这个世界,都是缘起的假相,所以,这些执着、这些分别和这些种种的颠倒佛不存在,他叫做正觉的世间,正觉的世间。未来,未来不可得,为什么未来不可得,未来还没到。过去心,现前这一念,妄想、颠倒、执着也不存在,所以,这叫做三心不可得。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强调什么呢?强调万法不可得。不可得中如是得,就是般若的智慧,本身就是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清净自性存在,它却没有形相,你要说清净自性是什么形状?不是长的也不是短的,不是白的也不是黑的,不是黄的也不是绿的,不是大也不是小,可是要用它统统具足,不用也不缺少,要用可以透过一切的语言、一切的文字、一切的文化、一切的艺术,都可以展现清净自性,都可以展现。万法不强加分别,万法本自无咎,万法没有过失,过失是在我们这颗颠倒妄想的心。因为我们的绝对清净自性,它没有形象,无法形容。
&&&&(缘生当体即空就是无生&
相不可得)
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从各个角度切入,看看你能不能掌握学佛的重点?误了刹那间,迷了尘点劫。我们现在接着从每一个角度切入,看看你能不能体会?佛说世界,既非世界,是名世界,分相说和清净心说。
我们从相来说,佛说世界,既非世界,是名世界。佛所说的这个世界,这个相,佛说的娑婆世界,既非世界。娑婆世界碎为微尘,本不可得。【即非】就是空。佛说娑婆世界,即非娑婆世界,因为娑婆世界当体即空,相不可得,《阿含经》讲:“不相在,就是万法空相。是名娑婆世界,方便说这是娑婆世界,是站在不开悟,方便破相角度说。
&&&&&站在佛的大彻大悟角度说,切入本体,不是这样解释。佛说世界,既非世界,是名世界,佛说清净心的世界,既非世界,不是众生妄想、颠倒看到的假相世界,是名世界,是——这才是佛陀证悟的清净无相、实相的世界。所以,佛说世界,既非世界,是名世界。
&& 从相的角度说,方便说,从清净心的角度说究竟不可得。
两个角度切入,一切法无生,是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宣说。十方三世一切佛宣说什么?缘生就是无生,相不可得,相不可得。如果把这一朵花碎为微尘,花的相不存在。如果把我们这个火化,磨成粉末状,相不可得&。所以,当我们.......《楞伽经》讲:“把你所见到的一切假相碎为微尘,如是观照,你会发现,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众生因为没有见到本体,一切法无生,所以,见到了妄想、差别,种种的差别,因此,每天起贪、嗔、痴,造业的力量,不知道本来就空。
生存本身就是残酷的,我要活下去,我要繁衍下一代,我就有所追求有所占有,就引发杀机。在这个造恶的,无量无边的恶业世间,谁能够体会佛陀的心?谁能够进入佛陀的绝对本体?了解了佛陀心的本怀,绝对不会伤害任何一个众生,因为所有的众生都是心灵所影现,他是跟你同一个本体的,叫做同体大悲。了解一切法无生,是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宣说,缘生当体即空就是无生,你说有生是妄想生,它本身并不存在。所以,我们要明心见性,应当观一切法如梦,就像做梦;如幻,是虚幻的,因为它变化是生灭,它是莫定的&&,未定的
,不一定的,它变化,所以,法无定法,法无定法。大小乘思想开展也是法无定法,但是,究竟的本体是一样。
(五种缘起法)
譬如说缘起法,缘起法有五种,
一,业感缘起,业力会感应缘起法,善业感应善的缘起法,恶业感应恶业的缘起法,第一个叫做业感缘起。
二,叫做阿赖耶缘起,阿赖耶缘起承认十八界的种子,六根、六尘、六识,就是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这十八界各有种子变现相分跟见分,就是产生物质世界跟精神领域,精神世界,可是,物质世界跟精神的领域其实来自同一个心性
,我们因为强烈的执着产生对立,以为有一个外境,不知道外境是唯心性所显现的,因此我们强烈的执著造成隔阂,我们把每一个人隔开变成一个自我,而这个自我自私自利,而佛陀把这个自我,展现成整个宇宙跟虚空,因此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第一个叫做业感缘起,第二个叫做阿赖耶缘起。
& 三,叫做如来藏缘起,如来藏缘起设立了染跟净,
如果是清净就变成四圣,就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如果是染污了就变成六凡。六凡就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是如来藏缘起,《大乘起信论》的思想,就是如来藏缘起,《楞严经》的思想就是如来藏缘起。这个如来藏的思想是大乘佛教演变到最后,开展出来的一个思想。
&&四,叫做真如缘起,所谓真如缘起,就是於一切法当中就是清净自性的展现,随手拈来哪一法都是毕竟空,心如如不动,不取於相,所有缘起法都是真如自性,没有一法不是真如自性,因为一切法无生当体即空,万法不可得,万法不可得中,般若清净心存在,彻底解脱,真如缘起。
五,叫做法界缘起,法界缘起就是环环相扣的思想,我们地球跟太阳息息相关;整个太阳系跟银河系息息相关;银河系跟超星群系息息相关;超星群系跟宇宙息息相关。法界动一个太阳,影响太阳系、太阳系影响银河系、银河系影响超星群系、超星群系影响整个宇宙,整个宇宙离不开缘起,重重无尽的缘起,说一点就是一切,一切不离当下这一点。拿到一个颗粒微尘它是缘起性空;拿到一朵花它是缘起性空;整个地球是缘起,是性空;整个宇宙都是在一颗沙的究竟处里面可以寻找,见一相就是一切相,因为一粒沙是无常、是生灭、是变化,整个地球就是生灭、是变化、是无常,见一就是一切,一粒沙就是宇宙的真理,
(是法平等&
无有高下)
所有的宇宙真理当中在你四周围发现。真理它是普遍性的,它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的,也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的,啊!如果这个法师讲法偏了,他会误导众生,因为知见本身不正。所以,我们可以赞叹净土法门,但是不可以毁谤其他的宗派,这个不是佛的本意,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了解佛陀的本怀。我们各立宗派,各有千秋,我们可以赞叹禅宗,不可以诽谤其他的宗派,我们可以赞叹密宗,也不可以诽谤其他的宗派,我们可以赞叹华严;可以赞叹天台,因为法法平等这才是佛教,看你跟那一宗比较有缘,了解一切法刹那生灭,我们应当做无所住的功夫,我们现在活着就知道我们有一天会死,今天所有的执着都是多余的,所有的痛苦都是多余的。世尊说:“一切的痛苦来自于无知。”所以,修学佛道了悟当体即空,要达到无所住、无所著、无所求,这个可就难了!我们既要生存又要超越,我们要活下去,上班就要斗争;要考进大学,国立大学,不把别人挤下去我们进不去,现实是很残酷的,因为我们要生存。你要讲生存才讲到超越,你没有面对现实谈什么超越呢?这个就是我们的业,我们的业。
&再来,如何明心见性?做功夫,在明心见性怎么样下功夫?大修大歇,歇即是菩提,【歇】就是放下,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修行绝对不是在大殿这样站着;修行也绝对不是说只有做早课、做晚课,那是一种自我训练,自我约束,过僧团团团体的生活应当如此。大修大歇,歇即是菩提,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不管你修什么宗,动一个念头、知见,违佛的本意。只有自己觉得,只有我这个宗派是最好的,把所有的宗派跟我的宗派不相同的,我就把它立为敌人。跟我这个本山思想不一样的,判为异己。佛有这样教你吗?有这样教你吗?这个是佛的弟子吗?你没有看《金刚经》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吗?再来,离念之智,等同虚空,我们心性其实是无相的。离念,离念之智,等同虚空,离开这些执着的念,这些妄想、颠倒分别假相的念头,离开种种的颠倒,离念之智,等同虚空,了解我们真正的一个佛的弟子,他的心就像虚空一样无相,虚空是绝对,我们的心就是绝对,虚空可以包容天、包容地、包容圣、包容凡、包容净、包容秽、包容青、黄、蓝、绿,包容一切异己。学佛绝对不排斥异己,跟我思想一样的,我们好好的说法结善缘;跟我们的看法不一样的,合掌令欢喜,这个是佛法。学佛学得变成到处都是敌人,只有我这个本山是对,你们另外一个山头就是错,这个不是佛。所以离念之智,我们能够离开执著的念头,存在的这个智慧,它是向虚空一样,虚空是无相的。学佛要愈学胸量愈大,愈能够包容;愈能够宽恕,你就越接近道,佛陀说:当一个修行人,开始懂得过心灵的生活,这个人已经接近道。如果一个人仍然著於物质的世间、缘起的假相,这个人离道太远了,离道太远了。
(一切处无住,无非般若)
再来,一切处无住,无非般若,《传心法要》这样讲,《传心法要》这样讲:“一切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所住。”一切法都不必学,只要学习完全不执著,彻底的放下缘起的假象,就进入涅槃。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众生从出生一直到死亡,没有一天不过执著的日子,从来没做过佛,也不晓得佛长得什么样?有相的大家喜欢,无相的大家悟不来。我们为什么要佛像?《阿含经》讲:“佛像,是給愚痴的众生一支拐杖,因为愚痴的众生没有看到,他不会拜的,你这个佛像拆掉,一个舞台,他跪在舞台前面空无一物,他怎么会拜得下去呢?是不是啊?他拜不下去的。佛门有善巧方便,有究竟的实相的道理,所以,一切处无住,无非般若,万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所住就是菩提。但是,要坚持无所住,除非你证悟到无见,二六时中,打成一片,般若智慧一直显,自性当中一直显现出来,否则要做到无所住,难,难!
(心相灭,非心体灭)
再来,心相灭,非心体灭。心相灭就是说:万法都是心的影像,我们看一件事情,影现在我们的意识当中。世尊说:“那是虚妄”,就像摄影机摄影,这是一张相片,这张相片印在心,世尊说:“那只是相,要放下。大彻大悟的人看到一大堆的钱,如如不动,这是虚妄这跟生死没有关系。新加坡的信徒很虔诚,师父还没有来就排了一大排的长龙,想要看看庐山真面目,下课以后,外面排了两排,又要送师父.........往生,又等了老半天师父从后门溜走了。慧雄大和尚慈悲,说:“慧老,慧老啊!”慧老就是我啦!会老也会死。哎呀!慧老,慧老喔!今天您老要慈悲要走正门那,很多人要供养。我说:“行!没问题!”你那么老远来带一个红包来,我又让你带回去,多不慈悲啊!赶快交出来,去帮大家做做功德。”所以,心相灭,不是心体灭,所谓心相,看了这个花映在我们的心,知道这个是花是缘起的假相,到这个程度就行,到这个程度叫第一念,当下,放下。这个是指花喔。今天你看到好吃的东西,你放得下吗?再来,你看到帅哥,是不是啊?那个猛男,你放得下吗?男人你要看到漂亮的大美女,你能在第一念就知道透视她,当体即空,这个美女本来就没有出生,现在变成一个美女,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有一天他就会变婆婆,牙齿会掉光了,头发就会苍白,眼睛看人家就咪咪笑,这个纹路就会变成少将、五星上将,因为都是皱纹,年纪大了。你看到美女就知道,婆婆,老婆婆就是她的投影,有一天她就一定要走入历史。诸位你有大智慧吗?能掌握第一念吗?能真的无所住吗?这个就是功夫,这个就是功夫。修学佛法不是说一说就行,它是信、解、行、证,要彻底的去实践,是真正下功夫铲除执著;铲除这些烦恼;铲除这些分别;铲除这些假象的颠倒,才有办法进入佛的领域,不是说了算,绝对不是这样子。
(万法唯心现量,无有来去)
再来,万法唯心现量,无有来去。所谓万法唯心现量,就是所有的世界,其实都是清净心所影现出来的,在这个《楞严经》里面就讲:“无量无边的世界不能离开如来藏心,如来藏心显现的这个世界,其实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但因为众生妄执、动念,动念变成增减。其实,增减还是心、还是观念。简单讲用现在的名词叫做落入意识形态,落入意识形态。要好好的体会,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令心无所增减,因为万法唯心现量,无有来去。
(知见立知,是无明本)
佛陀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所谓知见立知,知见立知是什么意思呢?清净心本来就是在眼、耳、鼻、舌、身、意所显现的,可是,我们立一个观念,这个【知】就是观念,因为佛陀当时在世,没有意识形态这个名词,没有,这是意,或者是意识。诸位,看一切相,落入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就是无明。简单讲,再更进一步讲:“就是落入观念的执著,就是无明,这观念,在哪里都存在,这个对我好,他说讲的话我就认同;这个人对我坏不管他做的多好我统统否定,统统否定,不管你对我多好,这个就是意识形态很可怕的!看到这个善良的人赞叹,看到这个人,恶的人,嫉恶如仇,我们的心灵的大海从来没有平静过,没有平静过。佛陀看到善良的人赞叹,不住善;佛陀看到恶人怜悯他,找机会度他,心如如不动,心如如不动,因为佛陀不会落入善不会落入恶,&不会落入大不会落入小,不会落入圣,不会落入凡,说你在修学圣道,你就是凡夫,&圣不可得,圣当体即空,无所住心、不可得心就是圣。大彻大悟悟到什么?悟到身心世界不可得,不可得怎么可以安一个圣?【圣人】也是知见,也是知见啊!说:“&我在修学圣道,那你是凡夫,”说:“我不修学圣道,还是凡夫,你很自卑,还是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你狠骄傲是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你讲有修行,著相,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你讲我没有修行,也是知见立知,也是无明本;你无修,无修是无明卡住。诸位,没有悟道,说什么统统是意识形态,全世界的众生统统活在这个强烈的业力的执著的意识形态当中,无法摆脱,而且是作茧自缚,作茧自缚。我们每天造一种吐一种丝,一种意识形态的观念,这种丝包住了、捆住了自己。明天再落入一个观念,强烈的观念,恨一个人就恨到死,每天恨一次,丝吐一次,起贪念,吐种种的丝。我们已经把自己的清净心灵,就像作茧自缚,包的死死的,一点宽恕心都没有办法,一点都容不下别人的成就,那一种不耐他荣,那一种嫉妒心,伤害了我们的法身慧命。看人家法师得到了供养,毁谤、批评。诸位,不是剃度出家就是佛陀了,看人家讲经说法上万人,心里还是很不舒服,诸位,这个都不是佛的心。我们现在要改变一个观念,看人家得到.........看到那一个法师得到赞叹、供养,记得,马上随喜功德,赞叹。听到那一个法师有所成就,我们赞叹、随喜,这是佛的心。听到那一个法师弘法几万人,我们昨天一万两千人,今天那可不只啊,然后,我们也随喜赞叹,你们就赞叹我吧!随喜赞叹的人会成佛,会成佛!我也随喜赞叹在座诸位很辛苦的,有的人说四、五点就来排了,很辛苦你们这个排是值得的。你们这样不够功夫,精神还不行。台湾那个百货公司在拍卖,换季拍卖的时候凌晨二点就去排,不睡觉凌晨两点!凌晨两点来排的请举手,不够精进。开玩笑的。所以说:“众生.......(众鼓掌)谢谢!”
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什么叫做知见立知?知见就是我们清净心的作用,这个作用再立一个知,就卡住一个执着,我现在可以说法,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在我们旁边正在说法,释迦牟尼佛怎么样?心清净,知见就是起作用,他可以在见闻觉知里面用清净心说法,虽然说法无有说,无有能说、所说。虽然说法、听法,也无有能闻、所闻。万法不可得,毕竟是绝对平等的空性,没有能说法,也没有所说法,没有能听闻、也没有所听闻的法。为什么?一法不立,是名佛法。因此,佛陀讲经说法,佛陀知见是清净的。但是问题出来了,立知,问题就出来了,《楞严经》讲叫做头上安头,我们的清净心安一个执着,人家出去赞叹,哎呀!昨天慧律法师讲经.......,讲给另外一个听,另外一个,这假设说啦,不是真的,另外一个法师就说:“哼!&听那个矮个子能讲什么呢?&
”说这个,这叫立知,立一个知,完了,马上就落入无明。你要今天哪一个大和尚来讲经,我说:“惟俨大和尚上来讲经,两三万人,马上就欢喜赞叹得不得了,佛门之幸嘛!是不是啊?佛门之大幸嘛!所以记得!某一个角度你要跟我学一学,我慧律法师发愿,发过大愿,我一生一世绝对不讲伤害众生的语言,这是我自己非常严格的要求,包括我的徒弟;包括意见看法跟我不同的;包括那一些害我的;包括这一些赞叹我的,我一生一世都不跟众生结恶缘,也不会讲一句伤害众生的话,所以,跟我相处的人有个好处,好处就是说:“我永远保住你的自尊心,不会跟你......,除非你真的很严重的时候,很严重的时候,我会告诉你。我以前有一次去桃园演讲,演讲,那时候我才三十几岁,好几千人,结果那个护法居士大德,为了尊敬法师,就从舞台就把我牵着好像我是一百岁的,硬把我牵着。我很恭敬法师怕法师跌倒,拜托我才三十岁而已,又不是不会走路,他就一直硬拉着......愈帮愈忙,硬拉着。我说:“我说你也拜托一下,这样子,对不对?我才三十几岁,又不是老和尚!”有时候不得不表达一下我自己的意见。是不是?没有必要这样子吗?好了。
视频地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慧律法师-六道轮回 - 佛弟子网
&&&&&&&&&&&&&&&&&&&&&&&&&&&&&视频名字:慧律法师-六道轮回& & & d出现错误代码请 &d页面空白不能播放请 &d网站QQ
&d在线播放地址:
视频下载地址:
视频转载分享:
相关视频:&&&&&&&&&&&&##&相关分类:
相关文章:&&&&&&&&&&上一部影片: 下一部影片:慧律法师《永嘉大师证道歌注》 - 佛弟子网
&&&&&&&&&&&&&&&&&&&&&&&&&&&&&视频名字:慧律法师《永嘉大师证道歌注》& & & d出现错误代码请 &d页面空白不能播放请 &d网站QQ
&d在线播放地址:
视频下载地址:
视频转载分享:
相关视频:&&&&&&√&&√&&&&##&相关分类:
相关文章:&&&&&&&&&& 下一部影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慧律法师讲六祖坛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